干眼的诊疗进展

合集下载

眼睛干涩预防和治疗干眼症的最新进展

眼睛干涩预防和治疗干眼症的最新进展

眼睛干涩预防和治疗干眼症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干眼症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眼部疾病。

干眼症是指泪液分泌减少或者泪液蒸发过快,造成眼睛干燥、刺痛、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的一种疾病。

干眼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视觉健康,因此,预防和治疗干眼症的最新进展备受关注。

一、预防干眼症1. 科学用眼,合理休息:长时间用眼是导致干眼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每隔一段时间,适当休息眼睛,进行眼部保健操,如闭目、远眺等。

此外,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减少对眼睛的刺激,有助于预防干眼症的发生。

2. 增加眼部保湿:保湿是预防干眼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使用人工泪液或者滴眼液,可以补充眼部缺水,提高泪液润滑度,从而有效预防眼睛干涩不适。

然而,选择适合的滴眼液很重要,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3. 调整环境湿度:保持室内湿度在40%到60%之间,是预防干眼症的重要环节。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湿毛巾等,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从而减少眼部水分蒸发速度,改善眼部干涩症状。

二、治疗干眼症1. 药物治疗:目前,治疗干眼症的常用药物有人工泪液、重组泪液等。

人工泪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眼症状,而重组泪液能够更好地模拟自然泪液,具有更长时间的湿润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控制炎症的眼药水,如糖皮质激素,可以帮助缓解干眼症的炎症反应。

2. 热敷和按摩:对于由蒸发性干眼症引起的症状,可采用热敷和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

使用热敷袋或者热毛巾,轻轻按摩眼周区域,有助于促进泪腺分泌,改善症状。

3. 睑板腺治疗:睑板腺是泪液分泌的关键,而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干眼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通过进行睑板腺按摩、热敷等治疗方法,可以改善睑板腺功能,促进泪液正常分泌,从而有效治疗干眼症。

4. 抗生素和免疫治疗:针对特定的病因,如睑板腺炎、结膜炎等,可采用抗生素和免疫治疗。

这些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因引起的病理过程,改善干眼症的症状。

三、干眼症的其他治疗方法1. 眼睛健康饮食:合理饮食对于预防和治疗干眼症也起着重要作用。

干眼治疗的研究进展

干眼治疗的研究进展

干眼治疗的研究进展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的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

干眼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人工泪液替代治疗,抗炎治疗和免疫抑制剂及中医治疗等,本文对干眼的治疗现状及研究做一综述。

标签:干眼;治疗;人工泪液;中医现代生活中随着电脑、空调的普及,环境污染的加剧等因素,干眼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现就干眼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1干眼的定义干眼(dry eye)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

国际干眼工作组(internationaldryeyeworkshop, DEWS)于2007年给出的干眼定义为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种泪液和眼表疾病,包括眼表不适症状,视力变化和泪膜不稳定并且有潜在眼表损害,伴随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症反应[2]。

当前,关于干眼的称谓比较混乱,如干眼、干眼症、干眼病、干燥性角膜结膜炎(kerato conjunctivitis sicca KCS)以及“泪液功能障碍综合征”(dysfunctional tear syndrome)等名称都在应用,但是干眼仍然是最常用的名称。

干眼症:以眼部不适症状为主,而无眼表损害或眼表损害不明显。

干眼病:既有眼部不适症状,又有眼表的损害。

干眼综合征或干燥综合征:以泪腺为首的全身内分泌腺体破坏的疾病,伴有全身和眼干燥症状(sjogren 综合征)[3]。

2干眼的治疗在干眼的治疗中,发现引起干眼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干眼治疗的关键。

病因如某些干眼的发生和加重与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关,如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电脑或夜间驾车、吸烟、游泳、长期使用多种眼药等,应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

长期全身应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解痉药、减充血剂等也可引起干眼,应及时停用这些药物。

然而由于引起干眼的原因十分复杂,许多患者常难以发现病因。

干眼诊断治疗的新进展

干眼诊断治疗的新进展
敏感性 50%
59%
89%
90%
66%
83%
76%
95%
92%
Lowther P. Dryness, Tears and Contact lens. 1997; pp71~81
干眼的诊断标准用哪个?
干眼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同时具备以下3项阳性者可确立诊断: • 慢性症状(有1项以上阳性):视疲劳、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眼皮沉重 感、眼睛干涩、不适、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痒感、畏光及眼红; • 眼表染色:虎红染色评分≥3,或荧光素染色评分≥1; • 泪液功能试验:泪膜破裂时间<5秒;SIt≤5mm。
正常
干眼患者
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 泪液更新率
– 5微升荧光素滴入结膜囊 – 10, 20, 30min标准Schirmer滤纸1min,滤纸上荧光素染色长度 – 正常:20分钟后荧光素消失
• 角结膜上皮损害
– 荧光素染色 – 虎红染色 – 丽丝胺绿
三种染色的比较 荧光素 健康细胞 坏死变性细胞 临床意义 不染色 不染色 细胞连接破坏 细胞膜通透性增 加 虎红 染色 染色 眼表粘蛋白丧失 或不足,眼表细 胞暴露 丽丝胺绿 不染色 染色 细胞变性或死亡
▪ 中等长度碳链(C8--C14)的脂肪酸 – 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改变脂质熔点,对眼表产生刺激和毒性作用, 影响泪膜稳定性
干眼的发病机制
过去的观点
眼表泪膜不稳定
(泪液的质或量异常)
角结膜上皮损伤
现在的观点
过敏 老龄 炎症 睫毛乱生 眼睑闭合困难 手 术 泪液分泌低下 紫外线
精神因素
眼表泪膜不稳定
Cornea 2004;23:762–770
干眼严重程度分级表

干眼症诊疗新进展

干眼症诊疗新进展

干眼症诊断实验标准
Schirmer试验 ≤15mm(与年龄相关)
0-40岁 12mm
40-60岁 10mm
60岁以上 8mm
BUT
≤10’ (与年龄相关)
0-40岁 10’
40-60岁 8’
60岁以上 6’
FL染色 0-3×4 ≥2
Rb染色 0-3×4 ≥2
泪河
≤0.3mm
乳铁蛋白检测 正常值:1.46±0.32mg/ml,
干眼:<1.04(<69岁),<0.85(>70岁)
干眼的建议分类
脂质异常性干眼 水液异常性干眼 粘蛋白异常性干眼 泪液动力学异常性干眼 混合性干眼(两种或两种以上干眼同时存
在)
治疗方法
1 药物 人工泪液 抗生素 激素 免疫抑制剂 促进泪液分泌药物 性激素
2 泪点封闭 3 手术 4 其他
脂质层:由睑板腺体分泌,厚度在0.05~0.5毫 微米之间;防止水样的泪液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减 少蒸发。
干眼的新定义(2006年修改)
干眼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以及 角结膜上皮损伤的慢性疾患,伴有眼 部不适、视功能异常。
旧定义 泪液的质或量的异常而引起的角结膜上皮 损伤。
过过去去的的观观点点
眼表泪膜不稳定
2型糖尿病与干眼症的相关性研究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简称DM) 可以引起多种眼部并发症,包括视网 膜病变、白内障、屈光改变和新生血 管性青光眼等。
DM眼表改变可以表现为干眼症、角膜 上皮损伤、角膜知觉减退等。
严重的泪膜不稳定,如干眼可导致角 膜结膜上皮角化和鳞状上皮化生。眼 表上皮的病变也会引起泪膜的异常。
最接近爱丽0.1 在人角膜上皮受 伤的作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的研究进展

干眼是以泪膜稳态失衡为特点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多因素眼表疾病之一[1],泪膜失平衡下,干眼最常见的症状有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严重可伴有眼表损害。

2017年全球干眼发病率为5%~50%[2],我国的干眼发病率为21%~30%[1],基于我国的卫生条件,干眼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

西医对于干眼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补充人工泪液、局部抗炎、雄激素替代疗法及手术等。

中医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方剂、熏眼结合睑板腺按摩、针灸、雷火灸、雾化、中药离子导入等,结合西医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干眼疗效。

随着干眼的生理、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取得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1.1西医认识干眼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泪膜不稳定[3],包括环境干燥、睑板腺功能障碍、佩戴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眼睑松弛综合征等。

泪膜的不稳定、眼表炎症、眼表损伤以及高渗透压是造成干眼的四大主要因素[4]。

干眼的核心机制是蒸发导致的泪液高渗,高渗的泪液通过直接损伤和促进炎症形成[5],从而加重干眼。

1.2中医认识干眼在中医为“白涩症”“神水将枯症”,是指由于泪液缺乏,致白睛、黑睛干燥失泽,自觉干涩不适。

历代医家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出发探讨干眼。

王淑兰[6]认为本病多与肺、肝、肾有关,由于邪热留恋、肺阴不足、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等导致津液不能输布润泽五脏,津液不能上荣于目而致目失濡养。

吴鲁华等[7]认为干眼是脏腑经络功能失调。

燥邪犯肺,肺阴不足以上润于目。

肝肾阴虚,肝之阴液耗伤,阴虚内热,虚热蒸灼,亦使泪液生化无源。

或湿热蕴脾,脾失升清,目窍失养;或脾虚气弱,运化水湿失职,清阳不升,泪液不能上营。

王佳娣等[8]认为五脏失于气血津液的濡养,则目失润泽,目珠必涩。

阴血亏虚会累及肺、脾、肝、肾等脏。

同时,外感燥热之邪,则进一步损伤气血津液,致阴津耗损,目失濡养。

干眼的中医治疗进展

干眼的中医治疗进展

干眼的中医治疗进展桂炎香,李青松,赵 黎,张 斌,王亚卉,许 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200062)[关键词] 干眼;中医辨证;针刺;推拿按摩;熏蒸热敷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0.09.026[中图分类号] R591.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0)09-1018-04[通信作者] 李青松,E -mail :136********@ [基金项目] 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眼科(ZK2015A20);上海市普陀区卫生自主创新科研基金(17-PT -07);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16年度院级重点课题(2016301A ) 干眼又称为角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 -tis sicca,KCS),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引起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眼部刺激症状、视力波动、视物疲劳等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1]。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电子产品使用、环境污染加重、抗生素眼液滥用、屈光手术、部分全身性疾病等原因的影响使得干眼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已明显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严重者角膜溃疡、穿孔难以维持正常工作,甚至失明。

因此干眼是目前眼科临床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

针对目前情况,本文就近年来干眼的辨证论治、针刺、推拿按摩、熏蒸热敷等中医疗法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1 干眼的病因病机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干眼归属“白涩症”“神水将枯”“外障翳症”“神水枯瘁”“燥证”,与五脏均有关联,而肝开窍于目,故与肝关系最紧密。

肝藏血,肝受血能视,肾主水,目窍得以滋养,故肝肾不足、阴津亏虚而见眼部干涩不舒,治疗以补益肝肾、滋阴明目为主,旨在从整体角度调节泪液的分泌,从根本上治疗干眼。

明朝傅仁宇在《审视瑶函》率先提出“白涩症”,“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因肝肾阴虚、肺阴不足使得虚火上炎伤津,湿热蕴脾致火伏气分。

干眼治疗的研究进展

干眼治疗的研究进展

干眼治疗的研究进展干眼是眼科常见的眼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眼的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增多,本文总结干眼的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选择。

标签:干眼治疗研究进展干眼是指由于泪液的质或量异常,或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及眼表面的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等症状的一类疾病,近年来,随着电脑电视的普及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患干眼的人越来越多。

去除诱因:减少过度用眼,应少看电视、少用电脑;少接触空调及烟尘环境等干眼症诱因;治疗睑缘炎、结膜炎等。

泪液替代治疗:人工泪液和润滑剂是目前最常用的局部药物,人工泪液替代治疗可改善眼表,润滑和增加眼表湿度,延长泪膜破裂时间(BUT),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当前使用的人工泪液的主要成份有: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右旋糖酐-70、聚乙烯醇等。

剂型有溶液、凝胶和软膏3种。

眼科常用玻璃酸钠来治疗干眼症,能够延长BUT,促浅表角膜溃疡的愈合,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以及优良的保水性。

单只包装的滴眼液不含防腐剂,大只包装的滴眼液一般均含有防腐剂,因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滴眼液,可破坏结膜的杯状细胞,使干眼症状加重。

故每天需使用4次以上人工泪液的患者,应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每天滴眼液的使用次数不应超过6次,因为过频的滴用眼药水会将正常的泪膜冲走,加速泪液的蒸发。

皮质内固醇:皮质类固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减少黏附分子(如ICAM-1)的表达,刺激淋巴细胞凋亡。

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起效迅速,能明显改善严重干眼症状和体征,但因其可引起眼压升高等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只适用于短期冲击治疗。

若需长期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用药,定期进行眼压测量。

环孢霉素 A (cyclosporine A,CsA):CsA是免疫抑制药,其作用主要是抑制T诱导细胞辅助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 (IL-1),并抑制T辅助细胞表达IL-1受体,从而阻碍白介素-2 (IL-2)和r-干扰素(IFN-r)等淋巴因子的生成和释放。

干眼的诊疗进展

干眼的诊疗进展

2007年
干眼病是泪液和眼 表的多因素疾病, 伴有患者的不适症 状,视觉障碍和泪 膜的不稳定,潜在 引起眼表的损害。 同时伴有泪液渗透 压升高和眼表炎症
? 任何引起泪膜结构和成分改变的因素都会 不同程度地影响泪膜的功能
? 当泪膜异常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失去对眼 表的保护作用,造成眼表的损伤
? 泪膜的异常通常由三大因素引起,这三大 因素可互为因果,共同影响眼表的生理状 态
患者对干眼症的看法
? 对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 与中度至重度咽喉痛相当1 – 对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有着负面影响(阅读、专业工 作、驾驶、使用电脑)2
? 多次就诊对治疗失去信心 ? 患者通常会认为医生对此也束手无策
1. Schiffman RM et al. Ophthalmology. 2003;110(7):1412-1419. 2. Miljanovi? B et al. Am J Ophthalmol. 2007;143(3):409-415.
– 中间层,3.0 - 7.0 μm,含有部分分泌型粘蛋白 – 功能:运输泪液主要成分(氧、溶菌酶、蛋白质)
? 粘蛋白层:
– 水液层的延伸,0.02 – 0.05 μm,含有结膜杯状 细胞产生的分泌型粘蛋白和能够锚定在角膜上皮 细胞上的跨膜粘蛋白
– 功能:是疏水性角膜的亲水涂层,调节表面张力
脂质层 水液层 粘蛋白层 角膜上皮细胞
影响泪膜稳定性的三大因素
? 1、泪液生成减少 ? 2、泪液蒸发过多 ? 3、泪膜更新异常
瞬目 泪液分布
睑板腺 泪腺、副泪腺 杯状细胞
泪液生成
泪液蒸发
温度 油脂层 风
泪液排除
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正常泪膜结构及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不同级别干眼的影响
• 轻度干眼:泪膜异常,尚未损伤角膜上皮 • 中度干眼:泪膜异常,角膜上皮浅层损伤 • 重度干眼:泪膜异常,角膜上皮浅层损伤
快速修复: 角膜角上皮小缺损24h内
(1) 细胞滑行以覆盖缺损 (2) 细胞有丝分裂以恢复正常厚度 (3) 细胞与*基底膜形成半桥粒连接 (锚) (4) remodeling
✓ 薄 脂质层
泪液动态观察&脂质层厚度
• 流动速度慢 • 流动速度快
粘性高、脂质层厚 粘性低、脂质层薄
泪河的常规检查方法
• 裂隙灯检查
• 钴蓝光照射下检查泪河高度 • 不能测量具体数值,只能根据
医生的经验估计结果;
• 不能对泪河的连续状态进行评估;
TF-NIKTMH 非侵入式泪河高度测量
泪液分析
➢ 眼红的诊断:“轻度、中度、重度”
常规眼红的比较方法
颜色 血管层次 移动性
分布 对肾上腺素的反应
结膜充血 多鲜红 位于表层 推动结膜可推动 向穹窿部明显 充血消失
睫状充血 暗红或深红色 位于结膜下深层 推动结膜不可移动 向角膜缘部明显 充血不消失
R-Scan 眼红分析软件
Keratograph 拍摄的外眼像
患者对干眼症的看法
• 对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 与中度至重度咽喉痛相当1 – 对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有着负面影响(阅读、专业工 作、驾驶、使用电脑)2
• 多次就诊对治疗失去信心 • 患者通常会认为医生对此也束手无策
1. Schiffman RM et al. Ophthalmology. 2003;110(7):1412-1419. 2. Miljanović B et al. Am J Ophthalmol. 2007;143(3):409-415.
睑缘及睑板腺开口观察
MGD诊断小结
• 睑板腺体缺失—Meibo-Scan • 睑缘及睑板腺开口异常—Imaging • 脂质层分泌量及泪膜稳定性异常—TF-Scan
眼红分析
➢ 眼红是以结膜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体征的眼病,眼科门诊的 常见病
➢ 门诊最常见的眼红由干眼、过敏性结膜炎和细菌性结膜炎所致
正常结膜上皮和杯状细胞
上皮角化、杯状细胞消失
没有泪膜保护的眼表
没有雨露滋润和植被保护的土地
如同
干眼
荒漠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1-3.
干眼的分类
水液 缺乏型
蒸发 过强型
黏蛋白 缺乏型
泪液动力学 异常型
混合型
水液层量/质 的异常
常见疾病: 眼干燥综合 征、 全身性因素 引起
干眼的诊疗进展
主讲人:
干眼的流行病学调查
• 2012年全球干眼患者调查: 人群中35%出现干眼,53%原因为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症状 ➢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 视物模糊、视力波动; ➢此外有调查发现71.3%的干眼患者有视疲劳的症状;
数据来源—2012 Annual Report on Dry Eye Diseases, Dr. Gaume Giannoni ,Dr. Nichols,cls
实验目的:1、比较在正常人群和干眼人群中传统BUT (FBUT)与非侵入性BUT(NIBUT)的差异
正常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4人48眼 广州中山眼科中心:15人30眼
干眼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0人60眼 广州中山眼科中心:15人30眼
结论:正常人群泪膜的稳定性存在地区差异
正常组
结论:在正常人群中FBUT要长于NIBUT
影 响影

电脑前工作
看 书 夜间驾驶
户外活动
泪膜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检查方法
辅助检查方法
1.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2.泪河高度 3.泪膜破裂时间 4.眼表面活体细胞染色:
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 丽丝胺绿染色、 5.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s Test): Schirmer Ⅰ和 Schirmer II
人工泪液始终是治疗干眼的第一选择 抗炎治疗 物理治疗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1-3.
人工泪液的分类
纤维素衍生物产品(泪然、潇莱威、亮视) 含甘油的产品(新泪然、立宝舒) 透明质酸钠产品(爱丽、海露)
油基乳液产品(卡波姆、维生素A凝胶) 聚乙二醇和丙二醇产品(思然)
干眼组
在干眼人群中BUT的变化存在地域差异
干眼组
结论:在干眼患者中FBUT明显短于NIBUT
干眼的治疗目标
患者
指南推荐的干眼治
•缓解症状 •提高视觉相关生 活质量
疗目标: 缓解眼部症状 提高患者视功能
医生
•迅速缓解症状 •改善临床指征(TFBUT、 角结膜染色) •持久保护眼表,提高视 觉质量
• 轻症干眼更宜选择粘稠度低的人工泪液 • 0.1%爱丽、海露、亮视、泪然、思然 • 中重度干眼宜选择粘稠度高的人工泪液 0.3%爱丽、潇莱威、卡波姆、维生素A凝胶、思然 • 伴睑板腺功能障碍伴蒸发过强的干眼者,宜使用
含有甘油成分的人工泪液
新泪然、立宝舒
• 伴有角膜上皮异常的患者 维生素A凝胶(兹养)
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方便 缺点:可重复性差,准确性?
干眼的常规检查方法
BUT —泪膜破裂时间
正常泪膜
泪膜变薄
泪膜破裂
泪膜破裂时间TBUT(tear break up time)
• 泪膜稳定性的检测; • 用荧光素钠染色后在裂隙灯下观察;
干扰因素:
• 每个人计时快慢有差异; • 角膜上皮点染会影响结果 • 荧光素钠对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参考数据
• Level 0: 正常, 第一次破裂时间: 10s, 平均破裂时间:14s
• Level 1: 临界, 第一次破裂时间: 6-9s, 平均破裂时间:7-13s
• Level 2: 干眼, 第一次破裂时间: 5s, 平均破裂时间: 7s
病例:第一次BUT时间短(3.5S),干眼?
Imaging 图片拍摄
腺体更加突出,易于辨认!!!
Meibo-Scan 拍摄图片
腺体缩短 腺体丢失
疑问
• 睑板腺丢失是否意味着睑板腺功能障碍和脂质层缺失?
Lipid Layer 泪膜脂质层观察
TF-lipid layer 脂质层观察
• 色彩、结构 清晰可见
✓ 厚 脂质层
TF-lipid layer 脂质层观察
• 色彩、结构 均不明显
– 中间层,3.0 - 7.0 μm,含有部分分泌型粘蛋白 – 功能:运输泪液主要成分(氧、溶菌酶、蛋白质)
• 粘蛋白层:
– 水液层的延伸,0.02 – 0.05 μm,含有结膜杯状 细胞产生的分泌型粘蛋白和能够锚定在角膜上皮 细胞上的跨膜粘蛋白
– 功能:是疏水性角膜的亲水涂层,调节表面张力
脂质层 水液层 粘蛋白层 角膜上皮细胞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
产品 类别
• 人工泪液
主要 成份
• 维生素A棕榈酸酯 • 卡波姆980
维生素A

视黄酸
与多种视黄酸受体亚型(RAR)结合
增加杯状细胞密度, 促进粘蛋白分泌[1]
逆转结膜上皮 鳞状化生[2]
防止表皮细胞角化[3]
• 中度:中重度主观症状,有角结膜荧光素 染色,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
• 重度:中重度主观症状,角结膜荧光素染 色明显,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干眼严重影响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 干眼症状
– 干涩感 – 异物感 – 疼痛感 – 瘙痒感 – 眨眼频率增加 – 畏光 – 视物模糊等
• 视觉相关的日常活动
眼科医师对干眼症的看法
• 耗时 • 不易治愈 • 症状通常与检查结果不尽相关 • 对眼表疾病(OSD)的添加治疗方法
– 添加泪液 – 添加栓子 – 添加环孢素,ω- 3脂肪酸,眼睑卫生,类固醇 – 添加过敏滴眼液
• 物理治疗
2007年DEWS干眼概念的重新定义
1995年
干眼病是泪液 分泌不足或蒸 发过强引起的 一种泪膜疾病 ,可导致眼表 损害和眼部不 适症状
运用R-scan软件处理后 (自动检测巩膜)
用白色和黑色区分 检测的血管
分级依据:血管与剩余结膜区域之间的百分比
结膜充血
3级
标准化、量化!!!
R-Scan即将更新内容
提供国际眼红分级标准,评估更加客观、统一!
R-Scan 眼红分析软件
泪膜稳定性分析
参加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广州中山眼科中心
维持上皮完整4要素: 基底膜 + vitamin A + 泪膜 + 完整感觉神经分布
持续性角膜上皮愈合不良: 临床上发现角膜上皮2-4天之间仍未愈合
泪膜异常;基底膜异常;维生素A缺乏;眼睑闭合不全;感染;全身营养 不良代谢紊乱;支配角膜神经异常
• 粘蛋白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因此杯状细 胞的密度和状态就决定了泪液中粘蛋白的 质和量
• 杯状细胞的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局部因 素和全身因素,如全身维生素A缺乏,局部炎 症或药物毒性引起的眼表损伤均会导致杯 状细胞的损伤和缺失。
维生素A在干眼中的作用
• 促进杯状细胞的再生,促进粘蛋白的分泌 增加角膜上皮和泪膜之间的粘附
• 维系角膜上皮再生的微环境,增加角膜上 皮的再生力
通用 名称
2007年
干眼病是泪液和眼 表的多因素疾病, 伴有患者的不适症 状,视觉障碍和泪 膜的不稳定,潜在 引起眼表的损害。 同时伴有泪液渗透 压升高和眼表炎症
• 任何引起泪膜结构和成分改变的因素都会 不同程度地影响泪膜的功能
• 当泪膜异常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失去对眼 表的保护作用,造成眼表的损伤
• 泪膜的异常通常由三大因素引起,这三大 因素可互为因果,共同影响眼表的生理状 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