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高层住宅建筑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高层住宅建筑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高层住宅建筑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分析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剪力墙结构作为高层住宅建筑中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功能的实现。

本文将对高层住宅建筑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进行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一、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剪力墙结构是由一系列纵向和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组成,这些墙体不仅承担着竖向荷载,还能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其主要特点包括:具有良好的抗侧刚度,能够有效控制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下的变形;结构整体性强,空间整体性好,能够提供较为规则的建筑平面布局;墙体自身的承载能力较高,能够承受较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

二、高层住宅建筑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1、结构布置在设计过程中,剪力墙的布置应遵循均匀、对称、周边化的原则。

均匀布置可以使结构在各个方向上的刚度相近,减少扭转效应;对称布置有助于减小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偏心影响;周边化布置则能增强结构的抗扭性能,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要注意避免出现短肢剪力墙,因为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弱。

对于较长的剪力墙,应设置洞口将其分成若干墙段,以避免墙段过长而导致脆性破坏。

2、墙体厚度剪力墙的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等级以及墙体所承担的荷载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底层剪力墙的厚度较大,随着楼层的增加逐渐减小。

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墙体厚度,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3、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耐久性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综合确定。

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以减小墙体的截面尺寸,但过高的强度等级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脆性增加,不利于结构的抗震性能。

4、配筋设计剪力墙的配筋包括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

竖向分布钢筋主要承受墙体的竖向荷载,水平分布钢筋则主要用于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

配筋量应根据计算结果和规范要求进行确定,同时要注意钢筋的间距和锚固长度等构造要求。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 建筑设计不合理:可能存在结构分布不均匀、楼板大小不一致等问题,导致整体结构不稳定。

解决办法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确保结构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比如采用对称结构和等跨结构等。

2. 抗震设计不完善: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容易受到严重破坏。

解决办法是加强抗震设计,采用抗震墙、剪力墙等结构措施,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

3. 竖向承载能力不足:高层住宅建筑存在较大的自重荷载和使用荷载,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

解决办法是合理设置柱网和采用高强度的材料,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并进行承载能力计算和验证。

4. 梁柱布局不合理:梁柱布局对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重要影响。

解决办法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梁柱布局,避免悬挑、短柱等设计缺陷。

5. 高层结构的温度变化影响:高层住宅建筑由于高度较大,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结构产生应力、变形等问题。

解决办法是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如设置伸缩缝、使用隔热材料等,减小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6. 施工技术问题: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解决办法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督,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7. 管道布置和预留不合理:高层住宅建筑的水、电、气等管道布置不合理或者预留不当,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解决办法是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管道布置和预留要求,合理安排管道的走向和通道的位置,确保结构和管道的协调。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工程师和设计师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使用功能和环境条件,并依据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确定解决方案,以确保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高层住宅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人口密集的居住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然而,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一、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特点高层住宅由于其高度较高,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都较大。

竖向荷载主要包括自重、活荷载等,水平荷载则主要有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在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往往成为控制因素,因为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影响愈发显著。

此外,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通常较为复杂,常见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受力性能、抗震性能、经济性等方面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功能、地理环境和建设要求等进行合理选择。

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结构选型结构选型是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

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高度、使用功能、抗震要求、经济指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例如,框架结构适用于层数较低、空间布局灵活的建筑;剪力墙结构适用于住宅中对房间分隔要求较高的情况;框架剪力墙结构则兼具框架结构的灵活性和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性能,适用于大多数高层住宅。

2、计算分析在确定结构体系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

包括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计算,以及结构的内力分析、位移计算等。

计算分析通常借助专业的结构设计软件进行,但设计师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和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3、构件设计根据计算结果,对结构中的各类构件进行设计。

包括梁、柱、墙等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等。

构件设计需要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4、抗震设计地震是对高层住宅结构安全的重大威胁,因此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需要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如设置抗震缝、加强节点连接等。

三、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1、风荷载的影响高层住宅受到的风荷载较大,可能导致结构的振动和变形。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心得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心得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心得在建筑领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工作。

作为一名从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多年的工程师,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

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有限的需求。

然而,与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方面面临着更多的难题和挑战。

首先,高层建筑需要承受更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其次,由于高度的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变得至关重要。

此外,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大,对材料和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每种结构体系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高度、抗震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框架结构适用于多层建筑和小高层建筑,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剪力墙结构则适用于高层住宅,能够提供较好的抗侧力性能;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适用于综合性的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则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具有很强的抗风抗震能力。

在确定结构体系后,需要对结构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

这包括计算结构的内力、位移、周期等参数,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计算分析通常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但工程师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仔细的判断和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合理地确定计算模型和参数,如梁柱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荷载取值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如混凝土的开裂、钢筋的屈服等,以更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受力情况。

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基础是结构的根基,它需要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巨大荷载,并将其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中。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等。

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建筑物的荷载、施工条件等因素。

在软弱地基上,通常需要采用桩基础或筏板基础,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减少不均匀沉降。

某超高层住宅项目结构设计

某超高层住宅项目结构设计
速度为 5 5 c m / s ;位 移 计算 时采 用 5 0年 一 遇 的基 本 风 压
图 2 转 换 层 结 构 平 面 布置 图
4 超 限情况 和超 限应对 措施
本工程结构体 系复杂并采用高位梁式转换 , 存在高 宽比 及长宽 比超限等问题 , 进行 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专项审
和P MS A P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 比分析 , 知该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是合理的。 关键词 超 高层住宅 ; 结构设计 ; 超限 ; 对 比分析
1 工程概 况
金都 ・ 海 尚 国际项 目位于厦 门市 同安 区南 部海滨一 侧 ,
总建筑面积 4 9 . 2万 m z , 由 8栋超 高层住宅 、 2栋多层住宅 、 裙 楼、 幼儿园及 2 层地下停车场组成。
( 7 ) 楼 板消弱 比较大 的区域计算 时按 弹性膜计 算 , 同时 对 相应 板厚 和配筋作加强处理 。
5 结 构计 算 的主要 结 果汇 总及 对 比分析
5 . 1结构计算程序 本 工程结 构整体计 算采用 S A T WE和 P M S A P程 序进行
计算分 析。
5 . 2 程序 使 用 的 注 意事 项
一建筑与装修

2 0 1 3 丘
某 超 高 层 住 宅 项 目 结 构 设 计
钟 桂 连 ( 湖北佳境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厦门分公 司, 福建 厦 门 3 6 1 0 0 0 )

要 本 文结合某超 高层住宅项 目结构体 系布置 , 对超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 了分析 与研 究。通过对 S A T WE
圈 1标 准层 结构 平面布置豳
2 设计依据及主要计算参数取值
本工程结构设计 以国家和福建 地区 的相关 规范和规 程

国内高层住宅中几种结构设计形式的特点

国内高层住宅中几种结构设计形式的特点

浅述国内高层住宅中几种结构设计形式的特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国内高层住宅中几种结构设计形式的特点,以普通框架结构是由线形杆件--梁和柱组成,框架柱作为建筑的竖向承重构件,同时也承受水平荷载,因结构构件所占面积很小,可以更加灵活的布置室内空间,使用上更加方便。

框架结构一般都是使用轻质隔墙与外墙,结构自重较轻。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1 普通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柱-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用于单元式住宅时,因为房间开间大小不一,柱网很难对齐,导致结构受力不尽合理。

由于框架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全部由框架柱提供,随着层数的增加,柱断面也会增大很多,但因为填充墙厚度较小,框架柱大部分暴露在室内,影响家具布置及室内美观,这是住户所不愿接受的。

目前普通框架结构在高层居住建筑使用很少,大多数工程为层数不太多且存在将来有可能改变使用功能的中高层公寓或宾馆中。

在普通单元式住宅中,基本上不再采用此种结构体系。

在矩形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可以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既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抗侧移能力。

如果把剪力墙集中布置在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部分形成筒体时,就形成了抗震能力更强的框架-筒体结构,因为筒体的剪力墙空间协同工作,较单片剪力墙承载能力的承载能、侧向刚度、抗扭转能力都大大提高。

框架-剪力墙在水平作用下,框架呈剪切变形,剪力墙呈弯曲变形,二者通过刚性楼板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平作用。

由于两个结构的协调工作,使框架和剪力墙变形趋于一致,减小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对抗震非常有利。

2 异形柱框架结构和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异形柱结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结构体系。

所谓异形柱是异形截面框架柱的简称,这是指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根据房间布置情况以及柱子具体位置需要而采用的肢高与肢厚比不大于4,截面几何形状为l 形、t 形或十字形的柱子,柱肢厚及梁宽与填充墙等厚,形成了不露柱子的隐型框架承重结构。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常见。

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不仅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对建筑的经济性、使用性和美观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高层住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1、提高建筑安全性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确保高层住宅在承受各种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时保持稳定,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降低建设成本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施工难度,从而节约建设成本。

3、提高空间利用率优化结构布局可以使室内空间更加规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满足居民对居住空间的需求。

4、增强建筑的耐久性良好的结构设计能够减少结构的损伤和老化,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必须确保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能够承受各种可能的荷载和作用。

2、适用性原则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如空间布局、采光通风等。

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结构安全和适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4、美观性原则结构设计应与建筑的外观相协调,不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

三、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的要点1、基础设计优化(1)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荷载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如筏板基础、桩基础等。

(2)合理确定基础的埋深和尺寸,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结构体系优化(1)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2)优化结构布置,使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减少扭转效应。

3、构件设计优化(1)优化梁、柱、墙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构件尺寸,以增加使用空间。

(2)合理选择构件的材料,如采用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以减少材料用量。

4、抗震设计优化(1)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合理的抗震等级。

(2)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如设置抗震缝、加强节点连接等,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计

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计

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计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住宅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居住的主要形式之一。

剪力墙结构作为高层住宅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设计合理性对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对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益。

2. 剪力墙结构特点及优化目标剪力墙结构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较大的使用空间,但其自重较大,材料消耗较多,且墙体较为厚重,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

因此,剪力墙结构的优化应围绕提高结构性能、降低成本、改善室内环境等方面展开。

3.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3.1 合理布置剪力墙1.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剪力墙的位置和尺寸,使墙体既能够满足结构受力需求,又能够兼顾室内空间使用。

2.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墙体厚度,以降低自重和提高空间利用率。

3.2 采用新型材料及构件1.采用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以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降低自重。

2.引入钢框架、空腹墙等新型构件,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减小墙体厚度。

3.3 优化结构体系1.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使剪力墙与框架共同承担水平力,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考虑采用多重剪力墙体系,通过设置多道墙体,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抗震性能。

3.4 合理设置连梁1.合理设置连梁的截面尺寸和连接方式,以提高剪力墙之间的协同工作性能。

2.考虑连梁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4. 结构优化设计实例以一栋18 层的高层剪力墙住宅为例,采用上述优化方法进行设计。

经过优化,该结构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自重降低约 10%,墙体厚度减小约 20%,且室内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

5. 结语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计应注重合理布置剪力墙、采用新型材料及构件、优化结构体系和合理设置连梁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效益,满足现代城市居住的需求。

6. 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应用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结构优化,可以借助结构优化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现行社会城镇建设发展的加快,建设用地也日益紧张起来,为了适应于发展的需要,建筑的发展也日益偏向了中高层的建设中。

地形、规划、材料施工等等的不同因素,影响着结构体系的选择。

本文章从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出发,分析了当下适用于高层住宅的短肢剪力墙体系、异形柱框架体系和扁柱(异形柱)——筒体体系的优缺点,大胆推测了未来可能发展的刚臂芯筒——框架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每个体系都有各自的特点,并非有最好的结构体系,只有最适合的结构体系。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体系,优缺点,适合
高层住宅建筑是商业世界竞争和相互推进的结果,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新的结构的出现、玻璃幕墙技术的完善、电梯设备和水暖电设备的改进,使高层住宅的发展越来越适应于社会需求。

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也越来越得到众多设计者们得探讨,随着建筑业得不断发展,技术日益成熟,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被公认为适应于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

经过了10多年的工程实践,我国高层住宅结构体系也已经逐步成型,形成了短肢剪力墙、异形柱框架和扁柱(异形柱)——筒体三大结构体系,基本满足了不同种类高层住宅的需要。

对于未来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经过分析研究,新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才能把人类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推向一
个新的高度,二三十层的住宅建筑已经达不到人类需求,越来越高的建筑才是人们追求的创新和挑战,底部商业用房,中部办公用房,
顶部住宅用房,会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住宅形式,而刚臂芯筒——框架体系就是典型的代表。

一、短肢剪力墙体系
短肢剪力墙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可利用隔墙的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

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剪力墙的位置、数量的多少、肢的长短可根据抗侧力的需要而定,容易使平面刚度中心与形心重合或接近,减少扭转作用。

连接各墙的连系梁可隐藏在隔墙中,基本保证了室内空间的完整性。

应用在塔式高层住宅时,可将交通服务区域处理成筒体,形成框架——筒体结构体系,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推性能。

短肢剪力墙体系的结构布置应遵循六个基本原则:a)、各短肢剪力墙应尽量对齐,拉直;b)、短肢剪力墙应尽量分布均匀,数量适中;c)、在平面转角和凹凸处应布置短肢剪力墙,并考虑设计连系梁;d)、每道短肢剪力墙宜有两个方向的梁与它相连,即一般不采用一字型的短肢剪力墙;e)、短肢剪力墙的厚度以采用200mm、250mm、300mm为好;f)、在必要时也可以混合布置方柱和扁柱。

实例分析:
图1
如图1、这是某地区一个高层住宅,该住宅为每层4户,共28层的塔式高层住宅。

从底至顶均为住宅用途,不存在结构转换的问题。

由于建筑高层较高,采用筒体包裹交通服务核心,其余部分采
用短肢剪力墙,大多都采用了t形、l形且基本对齐,拉直。

由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局部采用了一字型剪力墙。

在平面凹槽部分设置了连系梁,以减轻应力集中的现象。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十几年前在南方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形式,为克服剪力墙结构刚度太大的缺点,适当减少墙体长度,使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为5~8。

在设计之初,没有明确的国家规范,其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均参照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所以设计随意性较大。

短肢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征,类似于框剪结构。

但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分配、内力分配更合理,结构的变形协调导致的竖向位移差别,也比框剪结构小,则传基础荷载更均匀、合理。

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由于自身的优点,它可以灵活布置,墙肢可长可短,房间内不会出现露梁露柱的现象,且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也优于异形柱结构。

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中,除墙肢平面内有梁外,常垂直墙肢方向也应有梁,此类梁由于支座上铁难以满足锚固(0.4lea)构造要求,同时整体计算中不计算墙肢平面外作用,梁端只能按筒支考虑。

墙和梁与轻质隔墙砌体隔墙之间,由于材料不同易产生裂缝,采取的措施只能减少裂缝增加造价。

抗震性能也比一般剪力墙要差,尤其设烈度为8度房屋层数较多时,采用短肢剪力墙要慎重。

二、异形柱框架体系
在以往的结构设计中,原则上要求框架结构的柱采用矩形柱,矩形柱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计算理论比较完善,穿力途径明确,
而且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矩形柱用在民用建筑,特别是在住宅建筑中,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柱截面也随之增大,给房屋内部的布置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于是今年来采用的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异形柱肢的厚度一般与墙隔厚度一致或接近,使得抹灰完成后,室内空间完整,不露柱角。

实例分析:
图2
图2为某高层塔式住宅,大部分采用了框架异形柱体系。

延性是结构抗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异形柱延性的研究中,已经发现l形、t形柱在纯腹板受压时其截面延性很差,并且导致其轴压比限值也比普通矩形柱小很多。

异形柱由于多肢的存在,其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往往不重合,多为双向偏压受力构件,在受力状态下,各肢将产生翘曲正应力与剪应力,剪应力使柱肢混凝土先于普通矩形柱出现裂痕。

异形柱框架体系是框架体系的一个分支,因此它的抗侧向力水平不高,常用于7度以下抗震设计,12层以下的住宅。

由于异形柱框架体系的历史不长,又未经过强烈地震的考验,对其抗震性能还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应该谨慎采用。

三、扁柱(异形柱)——筒体体系
由于核心筒体的存在,扁柱(异形柱)——筒体体系有更大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因此它适用于30层左右,建筑高度在100m
以内的高层塔式住宅。

扁柱(异形柱)——筒体体系的结构布置应遵循三个原则a)、扁柱、异形柱需按一定规律布置,使柱网规整,且上下对齐,尽量避免设置结构转换层;b)、扁柱、异形柱平面结构布置——其长边方向应在纵横两个方面都有分布,避免平面两个方向的刚度差异过大;c)、异形柱墙肢厚度不宜小于300mm,扁柱沿高度方向变截面时药避免刚度突变。

实例分析:
图3
图3为某高层塔式住宅,一梯三户的平面布局,结构上采用了扁柱(异形柱)——筒体体系,在山墙及分户墙处,局部设置剪力墙,既提高了结构的抗推性能,又不影响住户的使用。

四、刚臂芯筒——框架体系
现代住宅建筑要求大开间,平面及房间布置灵活、方便,室内不出现柱楞、不露梁等。

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住宅建筑的要求,因而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

但对于立面的处理较为局限性,形式较为单一不能使建筑空间得到随意的应用。

笔者就对新型的钢筋混凝土进行了大胆推测,认为刚臂芯筒——框架体系能很好的解决这一个问题。

与筒中筒体系相比,由于它没有立面开洞率的限制,就为建筑立面造型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也为使用者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线景观。

在我国,还没有设计者把刚臂芯筒——框架体系应用于高层建筑住宅中,因为它每20层左右就要设置刚臂,这对于普通单一的住宅建筑造价未免有些过大。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用地日益紧张,人类对高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底部商业用房,中层办公用房,顶层住宅用房的形式可能会得到推广,得到大家的认可。

与芯筒框架体系相比较,刚臂芯筒——框架体系通过设置“刚臂”将外圈框架柱与芯筒连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构件来抵抗倾覆力矩,这样就相当于加大了力偶臂,从而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抗推强度,它适用于更高的高层建筑,这也满足了在未来人们对高层的追求。

刚臂芯筒——框架结构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一种优越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但是刚臂的设置带来的芯筒刚度和内力沿楼高的突变等问题,容易造成结构在大震下的隐患。

另外,刚臂芯筒——框架结构体系设置多道防线较难。

针对该类结构体系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同时耗能减震技术在该结构体系中的应用也是我们再设计过程中的新挑战。

四、结语,并非有最好的结构体系
并非有最好的结构体系,但有最适合的结构体系。

每一个结构体系的诞生都有它应用的建筑空间,各个体系都各具特点, 一些成功的建筑整体,往往结构体系并非最好的形式,有可能它在受力合理性和经济性上并非最优,设计者往往在追求不同的目标而牺牲一部分东西,使建筑的整体合理性达到最大化。

结构方案的选择是结合业主意见、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工程造价、建筑使用功能、当地
审查机构的认识等诸多因素来决定的。

建筑将会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齐全,同时给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带来更多的研究课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设计资料图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建筑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住宅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雷春浓《现代高层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刘建荣《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