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基本输入输出接口
微机原理和汇编语言 第7章 输入输出和中断.ppt

7.1 I/O接口概述
7.1.1 I/O接口的作用
1. I/O接口
微处理器与存储器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 主机部分,为了使微型计算机工作,还必须配上 各种外部设备,简称外设,将外设中主要用来实 现数据的输入/输出、实现人机联系的设备称为 输入/输出设备,即I/O设备。
当要把外设与微处理器相连时,往往需 要配上相应的电路。通常把介于主机和外设之间 的一种缓冲电路称为I/O接口电路,简称I/O接口。
(1) 数据信息:它是CPU与外设之间传送的 主要信息,可分为数字量、模拟量和开关量三种 形式。
(2) 状态信息:是外设通过接口送往CPU的 信息,作为外设与CPU之间交换数据的联络信号, 反映了当前外设所处的工作状态。
(3) 控制信息:是CPU通过接口传送给外设 的信息,用来设置外设(包括接口)的工作方式、 控制外设的工作等。
数据信息
DB
状态信息
CPU
I/O接口
外设
控制信息
图7.2 CPU与外设交换的信息
7.1.3 I/O接口的基本结构(接口与端口) 接口(Interface):介与主机和外设之间的 缓冲电路。 端口(Port):接口中可以进行寻址读写的 寄存器,简称口。 一个接口往往含有几个端口,CPU通过输入 输出指令向这些端口取或存信息。端口主要有三 类:一类为状态口,一类为命令口(或控制口), 一类是数据口。 CPU通过输入指令从状态口获取外设的状态 信息,通过输出指令从命令口发出控制命令,控 制外设的工作。通过输入输出指令可以从数据端 口与外设交换数据。因此说,计算机主机与外设 之间交换信息都是通过接口中的端口来实现的。
CPU
I/O 接口
外设
图7.1 主机与外设的连接
计算机组成原理(华科版)第七章 输入输出系统

第七章 输入输出系统
5. 外围处理机方式(Peripheral Processor Unit—PPU) 外围处理机的结构更接近于一般的处理机,甚至 就是一般小型通用计算机。它可完成I/O通道所要完 成的I/O控制,还可完成码制变换、格式处理、数据 块的检错、纠错等操作。它可具有相应的运算处理 部件、缓冲部件,还可形成I/O程序所必须的程序转 移等操作。它可简化设备控制器,而且可用它作为 维护、诊断、通信控制、系统工作情况显示和人机 联系的工具。 外围处理机基本上独立于主机工作。在多数系 统中,设置多台外围处理机,分别承担I/O控制、通 信、维护诊断等任务。有了外围处理机后,计算机 系统结构有了质的飞跃,由功能集中式发展为功能 分散的分布式系统。
2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七章 输入输出系统
7.1 信息交换的控制方式
信息交换的控制方式一般分为5种类型。
1. 程序查询方式(Programmed Direct Control) 这种方式又称为程序直接控制方式,是指信息交 换的控制完全由主机执行程序来实现。当主机执行到 某条指令时,发出询问信号,读取设备的状态,并根 据设备状态,决定下一步操作,这样要花费很多时间 用于查询和等待,效率大大降低。这种控制方式用于 早期的计算机。现在,除了在微处理器或微型机的特 殊应用场合,为了求得简单而采用外,一般不采用了。
7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七章 输入输出系统
I/O 控制方式
主要由程序实现
主要由附加硬件实现
程序 查询方式
程序 中断方式
DMA方式
通道方式
PPU 方式
图 7.1
外围设备的 I/O 方式
8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七章 输入输出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_计算机组成原理第7章输入输出IO系统_课件PPT

7.2 外部设备:习题
设一个磁盘盘面共有200个磁道,盘面总存储容量 60MB,磁盘旋转一周的时间为25ms,每磁道有8个扇 区,各扇区间有一间隙,磁头通过每个间隙需1.25ms。 则磁盘通道所需最大传输率是_____。
A. 10MB/s
B. 60MB/s
C. 83.3MB/s D. 20MB/s
14
7.3 I/O接口(I/O控制器):习题
在统一编址的情况下,就I/O设备而言,其对应的I/O 地址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要求固定在地址高端 B. 要求固定在地址低端 C. 要求相对固定在地址的某部分 D. 可以随意在地址的任何地方
7 第 章 输入输出(I/O)系统
7.4 I/O方式
2021年9月3日 21:40:22
7.4 I/O方式
程序查询方式 实现简单;CPU与I/O设备只能串行工作。
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基本类型 按中断源的位置: 内中断 外中断 如何得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向量中断: 由中断事件自己提供(硬件向量法) 非向量中断:由CPU查询得到(软件查询法)
19
7.4 I/O方式
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过程:
中断请求:由中断源发出
中断响应:每条指令执行阶段结束前,未屏蔽
断点保护(硬件完成) 中断判优
PUSH PSW 关中断: IF=0; TF=0
中断源识别
PUSH CS
获得中断服务程序首地址 PUSH IP
中断处理
PUSH regs STI (选) 中断处理
一台字符显示器的VRAM中存放的是_____。
A. 显示字符的ASCII码
B. BCD码
C. 字模
D. 汉字内码
微机原理、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 第七章 习题答案 人民邮电出版社(周杰英 张萍 郭雪梅 著)

第7章输入/输出接口习题与参考答案这一章的习题与参考答案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输入输出概述及DMA控制器的习题与参考答案;另一部分是中断及中断控制器部分的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输入输出概述及DMA控制器的习题与参考答案1、请说明为什么输入接口的数据缓冲寄存器必须有三态输出功能而输出接口却不需要的原因。
解:输入接口的数据缓冲寄存器的输出端是直接接在数据总线上的,如果数据寄存器没有三态输出功能,则无论数据寄存器被寻址选中或未被选中,其数据都会被送上数据总线,若此时总线上真正要传送的数据与该输入缓存器的内容不一致时,就会发生总线冲突。
所以,输入接口的数据缓冲器必须有三态输出功能,以便当接口未被寻址选中时,其输出端处于高阻态,从而与总线隔离。
对于输出接口来说,是输入端与数据总线相连,而输出端是与外设相连,因此其输出不影响总线状态;另外,一个外设一般只与一个输出数据缓存器相连,因此输出接口的数据缓存器无须有三态输出功能。
2、8086/8088CPU中哪些寄存器可以用于I/O寻址?若I/O端口地址分别是10H和100H,分别写出向这两个端口写入73H的程序段。
解:8086/8088CPU内可以用于I/O寻址的寄存器为AL、AX和DX。
向端口10H写入73H的程序段为: MOV AL,73HOUT 10H,AL向端口10H写入73H的程序段为: MOV AL,73HMOV DX,100HOUT DX,AL3、图为7段显示器接口,显示器采用共阳极接法,试编写程序段,使AL中的一位十六进制数显示于显示器上。
输出锁存器地址为40H。
解:TABLE DB 3FH,06H,5BH,4FHDB 66H,6DH,7DH,07HDB 7FH,67H,77H,7CH,DB 39H,5EH,79H,71HLEA BX,TABLEXLATOUT 40H,AL4、PC/XT机有哪些输入输出方式?各自的特点如何?DMA控制器应具备哪些功能?解:无条件方式:需要外设处于就绪状态,硬件简单;查询方式:CPU需要不断地查询外设是否就绪,浪费CPU时间,硬件较简单;中断方式:外设准备好后,向CPU发中断请求,请求CPU完成数据传输,外设与CPU并行;硬件又比前两者复杂。
第七章 IO接口_AD_DA技术

C口上半部分(PC7~PC4)随A口称为A组,
C口下半部分(PC3~PC0)随B口称为B组。
其中A口可工作于方式0、1、和2,而B口只能工作在 方式0和1。 例如:写入工作方式控制字95H
可将8255A编程为:A口方式0输入,B口方式1输出, C口的上半部分(PC7~ PC4)输出,C口的下半部分 (PC3~PC0)输入。
第9章 MCS-51扩展I/O接口的设计 9.1 I/O接口扩展概述
I/O (输入/输出)接口是MCS-51与外设交换数字信 息的桥梁。
I/O扩展也属于系统扩展的一部分。
真正用作I/O口线的只有P1口的8位I/O线和P3口的某些 位线。 在多数应用系统中,MCS-51单片机都需要外扩I/O接 口电路。
数据总线为三态 非法状态 数据总线为三态
0
0 1 1 × 1 ×
0
1 0 1 × 1 ×
1
1 1 1 × 0 1
0
0 0 0 × 1 1
0
0 0 0 1 0 0
9.2.2 工作方式选择控制字及C口置位/复位控制字
8255A有三种工作方式:
(1) 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 (2) 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 (3) 方式2:双向传送(仅A口有)。
各端口的工作状态与控制信号的关系如表9-1所示。
表9-1
A1 A0
8255A端口工作状态选择
RD* WR* CS* 工作状态
0
0 1
0
1 0
0
0 0
1
1 1
0
0 0
读端口A:A口数据→数据总线 读端口B:B口数据→数据总线 读端口C:C口数据→数据总线 写端口A:总线数据→A口 写端口B:总线数据→B口 写端口C:总线数据→C口 写控制字:总线数据→控制字寄存 器
8071第七章输入输出接口技术第一节内容2009.01.20(第三稿)

2.I/O端口独立编址
优点:
I/O端口的地址空间独立 控制和地址译码电路相对简单 专门的I/O指令使程序清晰易读 I/O指令没有存储器指令丰富
缺点:
80x86采用I/O端口独立编址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中北大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3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I/O端口独立编址
特点:
00000H 内存 地址
12
7.1.3 I/O接口的主要功能
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缓冲和锁存 输出接口有锁存环节,输入接口有缓冲环节 实际的电路常用: 输出锁存缓冲环节,输入锁存缓冲环节 对信号的形式和数据的格式进行变换 微机直接处理:数字量、开关量、脉冲量 对I/O端口进行寻址 与CPU和I/O设备进行联络
中北大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4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外设接口
输入接口 输出接口 并行接口 串行接口
数字接口
模拟接口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中北大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5
输入输出接口的特点
输入接口:
要求对数据具有控制能力(常用三态门实现)
输出接口:
要求对数据具有锁存能力(常用锁存器实现)
中北大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6
7.1.2 I/O接口概述
为什么需要I/O接口(电路)?
多种外设
微机的外部设备多种多样
工作原理、驱动方式、信息格式、以及工作 速度方面彼此差别很大
它们不能与CPU直接相连 必须经过中间电路再与系统相连 这部分电路被称为I/O接口电路
第7章输入输出习题参考解答

第7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1.计算机的I/O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计算机的I/O系统,主要用于解决主机与外部设备间的信息通讯,提供信息通路,使外围设备与主机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
计算机的I/O系统由I/O硬件和I/O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I/O硬件包括:系统总线、I/O接口、I/O设备及设备控制器。
I/O软件包括:用户的I/O程序、设备驱动程序、设备控制程序。
2.I/O硬件包括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I/O硬件包括:系统总线、I/O接口、I/O设备及设备控制器。
系统总线的作用是为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通路。
I/O接口通常是指主机与I/O设备之间设置的一个硬件电路及其相应的控制软件。
它用于在系统总线和外设之间传输信号,并起缓冲作用,以满足接口两边的时序要求。
I/O设备的作用是为主机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提供一个工具。
设备控制器用来控制I/O设备的具体动作,不同的I/O设备需要完成的控制功能不同。
3.什么是用户I/O程序?什么是设备驱动程序?什么是设备控制程序?答:用户I/O程序是指用户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调用界面编写的具体I/O设备的输入输出程序。
例如用户编写的用打印机输出文本的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是一种可以使计算机和设备通信的特殊程序。
可以说相当于操作系统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只有通过这个接口,才能控制硬件设备的工作,假如某设备的驱动程序未能正确安装,便不能正常工作。
设备控制程序就是驱动程序中具体对设备进行控制的程序。
设备控制程序通过接口控制逻辑电路,发出控制命令字。
命令字代码各位表达了要求I/O设备执行操作的控制代码,由硬件逻辑解释执行,发出控制外设的有关控制信号。
4.说明设计I/O系统的三个要素的具体内容。
答:设计I/O系统应该考虑如下三个要素:①数据定位: I/O系统必须能够根据主机提出的要求进行设备的选择,并按照数据在设备中的地址找到相应的数据。
第7章 输入输出系统与接口

计算机通过输入设备获取来自外部的信息。 计算机通过输出设备把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第2页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第7章
输入输出系统及接口
7.1 接口电路概述 7.1.1 接口基本概念
输入设备:输入信息 输出设备:送出结果 输入设备
各设备的组成 结构、电气性 能和工作原理 各不相同
键盘、鼠标、扫描仪、磁带机、磁盘机、光盘机、 解调器、A/D转换器 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磁带机、磁盘机、光盘 机、调制器、D/A转换器
第8页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第7章
输入输出系统及接口
7.1.3 接口信号
与计算机交换的信息 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 。 1.数据信息
数字量 、模拟量 、开关量 2.状态信息
外设发送给计算机,反映外设工作状态 有BUSY和READY
3.控制信息 计算机发送给外设,控制外设的工作
第24页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2.输出指令
第7章
输入输出系统及接口
7.3 输入输出的数据传送方式
计算机与I/O接口间的数据传送即数据交换。 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 程序直接控制传送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和 I/O处理机方式
7.3.1 程序直接控制传送方式
定义:是指在程序控制下进行的数据传送,通常是 在用户程序中安排一段由I/O指令和其它指令组成的 程序段,直接控制I/O接口的输入/输出操作。
目标寄存器为AX时,读取16位数据 直接寻址 端口地址n只能为8位地址信号,最多可以访问 28=256个不同的端口。对应指令有: IN AL, n ;AL←(n) IN AX, n ;AX←(n)
第23页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基本输入输出接口一、内容简介:1 I/O口概述2 简单I/O接口芯片:244,245,273,373┅3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程序控制;中断;DMA4 DMA控制器8237A二、教学目标:掌握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基本概念、掌握I/O端口编址方法和特点及地址译码方法。
l掌握CPU与外设数据传送的方式方法。
了解DMA控制器8237A。
三、重点内容: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8237A四、教学时数:47.1 I/O接口概述7.1.1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一.CPU与I/O接口接口电路按功能可分为两类:①是使微处理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辅助电路:时钟信号或中断请求等;②是输入/输出接口电路:CPU与外部设备信息的传送(接收、发送)。
最常用的外部设备:如键盘、显示装置、打印机、磁盘机等都是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和总线相连的,完成检测和控制的仪表装置也属于外部设备之列,也是通过接口电路和主机相连。
1.为什么要用接口电路:需要分析一下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和存储器读/写操作的不同之处:存储器都是用来保存信息的,功能单一,传送方式单一(一次必定是传送1个字节或者1个字),品种很有限(只有只读类型和可读/可写类型),存取速度基本上和CPU的工作速度匹配.。
外部设备的功能多种多样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信息多样(数字式的,模拟式的),信息传输的方式(并行的,串行的),外设的工作速度通常比CPU 的速度低得多,而且各种外设的工作速度互不相同,这也要求通过接口电路对输入/输出过程起一个缓冲和联络的作用。
注:接口电路完成相应的信号转换、速度匹配、数据缓冲等功能。
2.接口的功能(8种):⑴寻址能力:对送来的片选信号进行识别。
⑵输入/输出功能:根据读/写信号决定当前进行的是输入操作还是输出操作。
⑶数据转换功能:并行数据向串行数据的转换或串行数据向并行数据的转换。
⑷联络功能:就绪信号,忙信号等。
⑸中断管理:发出中斯请求信号、接收中断响应信号、发送中断类型码的功能。
并有优先级管理功能。
⑹复位:接收复位信号,从而使接口本身以及所连的外设进行重新启动。
⑺可编程:用软件来决定其工作方式,用软件来设置有关的控制信号。
⑻错误检测:一类是传输错误。
另—类是覆盖错误。
注:一些接口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其它的检测信息。
二.I/O接口与系统的连接1.CPU与I/O设备之间的信号(三类)(1) 数据信息包括三种形式:数字量、模拟量、开关量(2)状态信息是外设通过接口往CPU传送的如:“准备好”(READY)信号、“忙”(BUSY)信号(3)控制信息是CPU通过接口传送给外设的如:外设的启动信号、停止信号就是常见的控制信息2.接口部件的I/O端口:⑴数据端口、⑵控制端口、⑶状态端口CPU和外设进行数据传输时,各类信息在接口中进入不同的寄存器,一般称这些寄存器为I/O端口,每个端口有一个端口地址。
用于对来自CPU和内存的数据或者送往CPU和内存的数据起缓冲作用的,这些端口叫数据端口。
用来存放外部设备或者接口部件本身的状态,称为状态端口。
用来存放CPU发出的命令,以便控制接口和设备的动作,这类端口叫控制端口。
如下图注:⑴输入还是输出,所用到的地址总是对端口而言的,不是对接口部件而言的。
⑵为了节省地址空间,将数据输入端口和数据输出端口对应同一个端口地址。
同样,状态端口和控制端口也常用同一个端口地址。
⑶CPU对外设的输入/输出操作就归结为对接口芯片各端口的读/写操作。
3.接口与系统的连接.接口电路位于CPU与外设之间,从结构上看,可以把一个接口分为两个部分,⑴用来和I/O设备相连;⑵用来和系统总线相连,这部分接口电路结构类似,连在同一总线上。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I/O接口和外部电路的连接图:联络信号:读/写信号,以便决定数据传输方向。
地址译码器,片选信号:地址译码器除了接收地址信号外,还用来区分I/0地址空间和内存地址空间的信号(M/IO)用于译码过程。
注:⑴一个接口通常有若干个寄存器可读/写,⑵一般用1-2位低位地址结合读/写信号来实现对接口内部寄存器的寻址。
4.输入输出的寻址方式CPU对外设的寻址方式通常有两种:(1) 存储器对应输入输出方式每一个外设端口占有存储器的一个地址。
优点:CPU对外设的操作可使用全部的存储器操作指令,寻址方式多,使用方便灵活,且可寻址的外设数量多。
缺点:由于外设占用了存储单元的地址,使内存的容量减小,同时,程序的可读性下降。
(2) 端口寻址的输入输出方式CPU有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 IN, OUT),通过这些指令中的地址来区分不同的外设。
优点:容易掌握,编出的程序可读性好。
缺点:可寻址的范围较小,还必须有相应的控制线(M/IO)来区分是寻址内存还是外设。
7.2简单I/O接口数据锁存器74LS373;数据缓冲器74LS244;数据收发器74LS245。
7.3 CPU与外设数据传送的方式7.3.1 程序控制方式(如图7-1所示)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7.3.2 中断传送方式如图7-2所示7.3.3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方式7.4 DMA控制器8237A DMA传送的基本原理1)向DMAC发出DMA传送请求信号(DREQ)。
2)DMAC向总线仲裁机构请求占用总线。
3)DMAC接到HLDA信号后成为总线的主控者。
4)向存储器和进行DMA传送的外设发出读写命令,开始DMA传送。
5)撤消对CPU的总线请求,交回系统总线的管理和控制权。
7.4.1 8237A的内部结构和引脚1.四个独立的DMA 通道每个通道都有一个16位的基地址寄存器,一个16位的基字节数计数器,一个16位的当前地址寄存器和一个16位的当前字节数计数器及一个8位的方式寄存器,方式寄存器接收并保存来自于CPU的方式控制字,使本通道能够工作于不同的方式下;2.定时及控制逻辑电路对在DMA请求服务之前,CPU编程对给定的命令字和方式控制字进行译码,以确定DMA的工作方式,并控制产生所需要的定时信号;3.优先级编码逻辑对通道进行优先级编码,确定在同时接收到不同通道的DMA请求时,能够确定相应的先后次序。
通道的优先级可以通过编程确定为是固定的或者是旋转的。
4.共用寄存器除了每个通道中的寄存器之外,整个芯片还有一些共用的的寄存器:包括1个16位的地址暂存寄存器,1个16位的字节数暂存寄存器,1个8位的状态寄存器,1个8位的命令寄存器,1个8位的暂存寄存器,1个4位的屏蔽寄存器和1个4位的请求寄存器等,我们将对这些寄存器的功能与作用,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8237内部寄存器的类型和数量如表6-1所示,其中,凡数量为4个的寄存器,则每个通道一个,凡数量只有一个的,则为各通道所公用。
表6-1 8237的内部寄存器5.8237的数据引线,地址引线都有三态缓冲器,因而可以接也可以释放总线。
7.4.2 8237的工作周期在设计8237时,规定它具有两种主要的工作周期(或工作状态),即空闲周期和有效周期,每一个周期又是由若干时钟周期所组成的。
1.空闲周期(lade cycle)当8237的任一通道都无DMA请求时,则其处于空闲周期或称为SI状态,空闲周期由一系列的时钟周期组成,在空闲周期中的每一个时钟周期,8237只做两项工作:● 采样各通道的DREQ 请求输入线,只要无DMA 请求,则其始终停留在SI 状态; ● 由CPU 对8237进行读/写操作,即采样片选信号S C ,只要S C 信号变为有效的低电平,则表明CPU 要对8237进行读/写操作,当8237采样S C 为低电平而DREQ 也为低,即外部设备没有向8237发DMA 请求的情况下,则进入CPU 对8237的编程操作状态,CPU 可以向8237的内部寄存器进行写操作,以决定或者改变8237的工作方式,或者对8237内部的相关寄存器进行读操作,以了解8237的工作状态。
CPU 对8237进行读/写操作时,由地址信号A 3~A 0来选择8237内部的不同寄存器(组),由读/写控制信号R O I 及W O I 来控制读/写操作。
由于8237内部的地址寄存器和字节数计数器都是16位的,而数据线是8位的,所以在8237的内部,有一个高/低字节触发器,称为字节指针寄存器,由它来控制8位信息是写入16位寄存器的高8位还是低8位,该触发器的状态交替变化,当其状态为0时,进行低字节的读/写操作;而当其状态为1时,则进行低字节的读/写操作。
2.有效周期(Active Cycle )当处于空闲状态的8237的某一通道接收到外设提出的DMA 请求DREQ 时,它立即向CPU 输出HRQ 有效信号,在未收到CPU 回答时,8237仍处于编程状态,又称初始状态,记为S 0状态。
经过若干个S 0状态后,当8237收到来自于CPU 的HLDA 应答信号后,则进入工作周期,或称为有效周期,或者说8237由S 0状态进入了S 1状态。
S 0状态是DMA 服务的第一个状态,在这个状态下,8237已接收了外设的请求,向CPU 发出了DMA 请求信号HRQ ,但尚未收到CPU 对DMA 请求的应答信号HLDA ;而S 1状态则是实际的DMA 传送工作状态,当8237接收到CPU 发来的HLDA 应答信号时,就可以由S 0状态转入S 1状态,开始DMA 传送。
在内存与外设之间进行DMA 传送时,通常一个S 1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即S 1、S 2、S 3、S 4,但当外设速度较慢时,可以插入S W 等待周期;而在内存的不同区域之间进行DMA 传送时,由于需要依次完成从存储器读和向存储器写的操作,所以完成每一次传送需要8个时钟周期,在前四个周期S 11、S 12、S 13、S 14完成从存储器源区域的读操作,后四个时钟周期S 21、S 22、S 23、S 24完成向存储器目的区域的写操作。
8237的外部结构8237是具有40个引脚的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其引脚如图6-4所示: 1. CLK :时钟信号输入引脚,对于标准的8237,其输入时钟频率为3MHz ,对于8237-2,其输入时钟频率可达5MHz 。
2.S C :芯片选择信号,输入引脚。
3.RESET :复位信号,输入引脚,用来清除8237中的命令、状态请求和临时寄存器,且使字节指针触发器复位并置位屏蔽触发器的所有位(即使所有通道工作在屏蔽状态),在复位之后,8237工作于空闲周期SI。
4.READY:外设向8237提供的高电平有效的“准备好”信号输入引脚,若8237在S3状态以后的时钟下降沿检测到READY为低电平,则说明外设还未准备好下一次DMA操作,需要插入SW状态,直到READY引脚出现高电平为止。
5.DREQ0~DREQ3:DMA请求信号输入引脚,对应于四个独立的通道,DREQ的有效电平可以通过编程来加以确定,优先级可以固定,也可以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