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人突暴行为的防范及对策

合集下载

精神病院突发事件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

精神病院突发事件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

精神病院突发事件防范预案及应急处理流程一、冲动防范预案冲动行为通常是直接伤害另一人的躯体或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给病人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性影响。

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应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预防及终止冲动行为的发生。

方法归结如下:1.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做好分级护理及病房危险品的管理工作。

2.多方面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避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减少诱发因素。

3.鼓励患者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对有冲动趋势的病人应明确告之行为造成的后果,根据病人的兴趣,爱好组织适当的娱乐活动,使其旺盛的精力得到应有的疏泻,转移分散其冲动意图。

4.加强病房巡视工作,对有冲动倾向的病人应全面掌握其动态表现,严格在视线范围内,力争将冲动控制在萌芽状态。

5.对情绪不稳,激惹性增高的患者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有效控制精神症状。

冲动应急处理流程↗用简洁语言稳定病人情绪病人冲动→当班护士→呼叫其他工作人员→趁其不备夺取手中危险品→隔离约束冲动病人→↘疏散围观病人遵医嘱用药控制病人情绪→正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二、自缢防范预案精神病人由于受病态所致,常可发生一些意外,如自缢,为防此类事件的发生,特别制定本预案,旨在使其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1.护理人员应对病房内的消极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密切观察患者动态变化,防意外发生。

2.结合消极病人的病情,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以转移、分散患者的消极自杀意念,改善情绪。

3.加强病室内危险品的管理,对消极患者应重点做好安全检查,尤其是每次外出返室时应仔细检查,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安全宣教。

4.夜间应加强消极病人的巡视,做好睡眠护理,对入睡困难、早醒的消极病人应密切观察,必要是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5.严重消极的病人应24小时在工作人员的视野内监护,必要时遵医嘱约束保护,或晴家属协助陪护。

6.一旦发生自缢病人:(1)即刻从其背部向上托起抱住自缢者,解松或割断套绳,然后将其平卧,快速判断有无呼吸、心跳。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

精心整理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具有极强的爆发生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可能发生在患者家里、社区、医院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危害及严重后果。

因此,精神科护理保同需要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时预测,严加预防和及时处理。

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1.行为:兴奋激动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

一些早期的兴奋行为包括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鄂或面部的肌肉紧张等。

2.情感: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激动和心不在焉不稳定可能表示患者将失去控制。

3.语言:患者在出现暴力行为之前可能有一些语言的表达,包括对真实或想象的对象进行威胁,或提一些无理要求,说话声音大并具有强迫性等。

4.意识丧失: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也提示暴力行为的可能发生。

评估工具:预防:1.合理安置,环境安静、宽敞、明亮,避免不良刺激2.注意观察病情,掌握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如睡眠障碍及月经期均可以是暴力行为发生的先兆。

及时发现与处理。

3.减少诱因:态度和蔼,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供治疗及护理前,充分地告知患者,取得患者同意,尊重患者,不与其发生争执;避免患者参与一些竞争性的工娱活动,如下棋、打蓝球等。

4.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鼓励患者以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绪,如捶沙袋、枕头、棉被、撕纸、做运动等,无法自控时,求助医护人同帮助。

同时,告知患者暴力行为的后果,并设法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相信自己有控制行为的能力。

5.控制精神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实践证明,长期或短期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患者的冲动行为的发生。

6.注意沟通交流方式:对待否认有病、拒绝接受治疗的新入院患者,避免使用命令性言语,切忌言语动作简单生硬、态度应和蔼、语气温和,从关心、关爱、体贴的角度,迎合患者的心理,让患者能接纳信任护士,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精神科暴力冲突应急预案

精神科暴力冲突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精神科作为特殊护理领域,患者群体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由于患者精神状态的不稳定,暴力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自身、医护人员及医院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精神科暴力冲突事件,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的安全与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最大限度地减少暴力冲突事件对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环境的影响。

2. 提高医护人员对暴力冲突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处理。

3. 建立健全暴力冲突事件的预防机制,降低暴力冲突事件的发生率。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精神科暴力冲突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预案。

2. 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安保人员等。

四、预案措施1. 预防措施(1)加强患者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病史、精神状态及潜在风险。

(2)严格执行访视制度,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焦虑、烦躁等情绪。

(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对暴力冲突事件的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4)完善医院安保设施,加强门禁管理,确保医院环境安全。

2. 应急措施(1)发现暴力冲突迹象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处理小组成员迅速到位。

(2)对暴力患者进行隔离,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

(3)安抚患者情绪,避免激化矛盾,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4)及时通知医生、护士及安保人员,共同应对暴力冲突事件。

(5)对受伤人员给予及时救治,并做好护理记录。

(6)对暴力冲突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五、预案实施与评估1. 应急处理小组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暴力冲突事件的实战能力。

3. 对暴力冲突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预案。

六、预案终止1. 暴力冲突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情绪稳定,医护人员及医院环境安全。

2. 应急处理小组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

3. 预案终止后,相关责任人做好善后工作,确保医院正常运行。

精神病院防暴力冲动事件预案[五篇范例]

精神病院防暴力冲动事件预案[五篇范例]

精神病院防暴力冲动事件预案[五篇范例]第一篇:精神病院防暴力冲动事件预案……精神病院防暴力冲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为了有效防范精神科突发暴力冲动事件,切实保障全体精神病人及工作人员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患者、工作人员安全的恶性事件发生,以维护精神病院的稳定,特制定《灌南县精神卫生中心防范暴力冲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工作原则树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抓平时,敲警钟,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管理医院院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防暴力冲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精神科防暴力冲动事件处置工作,一旦发生暴力冲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置领导小组快速有效开展工作。

防暴力冲动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1三、可能引发精神科暴力冲动事件的主要原因由于在院的重性精神病患者随时都可能突然发病,其造成的后果不可预料,有可能导致出走(给社会造成危害)、自杀、自残、伤人、损物等事件的发生,这也是导致精神科病区暴力冲动事件的主要原因。

四、预防措施1、加强对医、护及工作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处处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严格大门管理制度,坚持来访人员及患者家属探视登记制度,严禁违禁物品、食品带入。

3、实行全天候24小时值班与总值班制度,加强对院内精神病人的监控并对他们给予人性化的关爱。

4、对有可能发病的重性精神病人要逐一排查登记,当班的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观察,并给予重点看护,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同时要做好交接班衔接工作。

五、处理程序:1、一旦发生精神病人暴力冲动正在自杀、自残、伤人、损物等事件时,当班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强行阻止并予以控制,但同时要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2、对已经发生自杀、自残、伤人的患者病情严重的要即时采取抢救措施,情况危急的立即送上一级医院救治。

负责人:3、联络组立即报告院长及上级主管部门(卫生局电话83696908)。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预防及处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如《精神卫生法》等。
了解行业标准
遵循精神卫生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合规、有效。
关注政策动态
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和完善暴力行为预防和处 理措施。
尊重患者权益和尊严
保障患者基本权益
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隐私权、知情权等基本权益,避免在预防 和处理暴力行为过程中侵犯患者权益。
安全,因此预防及处置暴力行为是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02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预防和有效处置暴力行为,可以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疗工作
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03
促进社会和谐
精神科暴力行为往往涉及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重因素,通过对其进行
预防和处置,有助于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03
促进了医患关系和 谐
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减少了暴力行为的发生。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预防机制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 断更新,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预防机制将进 一步完善。
未来将继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应对精神科暴力行为的能力和水 平。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对暴力行为的认知和应 对能力。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提高 医护人员的实战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培训医护人员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 应对策略,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
优化医院环境和设施
创造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
01
如设置专门的精神科诊室、减少刺激因素等。
完善安全设施
在处理暴力事件时,既要保护患者的权益,也要关注医护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和权 益。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应急预案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应急预案

1先兆行为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紧绷;呼吸增快;突然停止动作2语言方面威胁真实或想象的对象;强迫他人注意;大声喧哗;妄想性言语3情感方面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情感不稳定意识水平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坏;无力改变自身现状3.暴力行为的预防密切注意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若发现患者有暴力行为的先兆,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把暴力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具体措施:1交流技巧通过早期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来化解危机状态;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会使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下降;①用平静低沉的声音与患者说话可以降低患者的激动程度,并避免不恰当的笑;②可向患者说明工作人员关心、理解其心情,并会尽力帮助其摆脱困境,以减轻患者的激动程度;③鼓励患者倾诉内心困扰,参与治疗决策,给其提供治疗信息;④鼓励患者自己控制冲动,处于冲动早期的患者受到安慰后,可能会离开刺激性环境来增加对自我的控制;护士采用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影响干预的效果;护士应该将手置于口袋外面,避免威胁性、紧张性或突然性的姿势,并调节身体位置,平视患者的眼睛,这样可使患者感觉是平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常需要四倍于常人的空间;如果护士侵犯了患者的个人空间,会让其感到威胁,从而激发其攻击性;因此,护士在接近患者时应细心观察患者的行为,紧握拳头、面部肌肉紧张或转身走开等都提示患者可能感到威胁,应立即纠正与患者的距离;2服用药物药物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护士应及时执行医师的处方,以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3环境管理保持环境的安静与整洁,避免嘈杂、拥挤,可使患者感觉到安全;提供丰富活动的病房可减少患者不适当的行为,并增加其适应性的社会功能;要管理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被冲动的患者拿作攻击的工具;4患者教育通过沟通性咨询及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人际沟通的方法和表达愤怒情绪的适宜方式是一项有效预防暴力行为的措施;应鼓励患者探讨自己被尘封的、忽视或压抑的情感,与其一起讨论情绪的表达方式,向其提供处理愤怒情绪的一些实用方法,如体育锻炼、改变环境、听音乐等,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4.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1寻求帮助当有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等暴力行为发生时,首先要呼叫其他工作人员,集体行动;2控制局面可以指定一位工作人员转移被攻击对象,疏散其他围观患者离开现场;3解除武装语言制止无效时,一组人员转移患者注意力,另一组人员乘其不备快速夺下危险物品;4隔离与约束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使用,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使其不会伤害他人或自己,帮助患者重建行为控制的能力,并减少对整个病房治疗体系的破坏;①隔离将患者与他人分开,隔离于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中;隔离的原则是封闭、孤立及减少感官刺激;②约束5行为方式重建暴力行为控制后,应运用心理治疗等来对患者进行长期性的行为干预;目前常用的方式是行为重建患者男,32岁青年,体重75kg、身高172cm,入院时被害妄想、幻听等精神症状突出,予以利培酮与氯氮平口腔崩解片治疗患者5月30日7:15护士突然听到某病房传来嘈杂的声音,立马赶过去询问情况,发现新入患者正对着同病房患者破口大骂,双手紧紧握拳,护士现在应如何处理。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应急预案精选版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应急预案精选版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应急预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1)先兆行为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紧绷;呼吸增快;突然停止动作(2)语言方面威胁真实或想象的对象;强迫他人注意;大声喧哗;妄想性言语(3)情感方面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情感不稳定意识水平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坏;无力改变自身现状3.暴力行为的预防密切注意有暴力行为的患者,若发现患者有暴力行为的先兆,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把暴力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具体措施:(1)交流技巧通过早期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来化解危机状态。

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会使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下降。

①用平静低沉的声音与患者说话可以降低患者的激动程度,并避免不恰当的笑。

②可向患者说明工作人员关心、理解其心情,并会尽力帮助其摆脱困境,以减轻患者的激动程度。

③鼓励患者倾诉内心困扰,参与治疗决策,给其提供治疗信息。

④鼓励患者自己控制冲动,处于冲动早期的患者受到安慰后,可能会离开刺激性环境来增加对自我的控制。

护士采用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影响干预的效果。

护士应该将手置于口袋外面,避免威胁性、紧张性或突然性的姿势,并调节身体位置,平视患者的眼睛,这样可使患者感觉是平等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常需要四倍于常人的空间。

如果护士侵犯了患者的个人空间,会让其感到威胁,从而激发其攻击性。

因此,护士在接近患者时应细心观察患者的行为,紧握拳头、面部肌肉紧张或转身走开等都提示患者可能感到威胁,应立即纠正与患者的距离。

(2)服用药物药物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

护士应及时执行医师的处方,以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

(3)环境管理保持环境的安静与整洁,避免嘈杂、拥挤,可使患者感觉到安全。

提供丰富活动的病房可减少患者不适当的行为,并增加其适应性的社会功能。

要管理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被冲动的患者拿作攻击的工具。

医院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处置

医院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处置

医院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处置一、背景在医院精神科,患者因病情或情绪波动可能会表现出暴力行为。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如何正确处理患者的暴力行为至关重要,不仅关乎患者自身安全,也关乎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二、暴力行为的原因患者在精神科疾病的影响下,可能出现暴力行为。

常见的原因包括:1.疾病恶化:某些精神疾病在病情恶化时会导致患者情绪失控,表现为暴力行为。

2.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可能引起患者情绪波动或行为异常,促使患者产生暴力倾向。

3.环境因素:医院环境、患者心理状态和医疗干预等因素也都可能影响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

三、暴力行为的风险评估在处理患者暴力行为之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暴力倾向和可能的危险性。

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包括:• BVC(行为暴力评估量表)• HCR-20(历史、临床和风险管理-20)• PCL-R(对罪犯的量表修订版)四、暴力行为的预防为了预防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医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

2.规范医院管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管理有序、合理。

3.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辅导,帮助患者控制情绪、降低暴力倾向。

4.定期进行暴力行为的风险评估,及时调整医疗干预方案。

五、暴力行为的处置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时,医务人员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1.保障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将插管、药品和其他易受伤害的物品暂时移开,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2.保持冷静:医务人员在处理暴力行为时要保持冷静,不要与患者发生争吵或冲突。

3.沟通和协商:尽可能地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让患者放下暴力行为。

4.应用约束:在必要时,可以采取约束措施,如使用安全带、束缚衣服等,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5.立即报警:如果情况严重,医务人员应立即报警并请求增援,确保处理过程中有专业支援。

在处理患者暴力行为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流程,保障患者的人权和安全,同时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精神病人突暴行为的防范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6-08-01T12:06:01.4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期作者:朱小丽黄慧肖福妹[导读] 精神科突暴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

朱小丽黄慧肖福妹
(南平市九二医院福建南平 353000)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人;突暴行为;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215-01 精神科突暴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最常见[1],突暴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到病人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预防精神病人突暴行为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制止突发行为的发生。

1.突暴行为的原因及方式
1.1 精神症状影响;由于受听觉、幻觉、妄想支配产生攻击行为;
1.2 与病人发生冲突;引发矛盾未及时解决而做为发泄对象,进行躯体攻击;
1.3 医院人员语气不当;医护人员语言刺激,激起病人攻击行为;
1.4 性攻击;有些病人,特别是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和躁狂症的病人存在性欲亢进的表现,有时会对异性发生搂抱等性搔扰行为。

2.防范措施
2.1 发生突暴前病人的病情和症状加重,表现兴奋话多、行为紊乱、病人出现不满、气愤不服从病房管理,严重扰乱病房的秩序,就要提高警惕,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由于精神症状尚未控制,处于极度兴奋躁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攻击他人而发生冲突,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要密切配合,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对于突暴行为的病人要向下一班护士做好口头及书面交班,护士要严格落实分级制度,重点观察,24小时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按医嘱认真服药,看服入口,保证治疗及时有效,尽快控制症状。

2.3 接触病人时态度和蔼,语气要温柔,尽量满足病人合理的要求,对不能满足的应耐心解释,减少激惹因素,使其情绪稳定,必要时可采取保护措施。

2.4 男女病房分开管理,集体参加工娱活动,女病人24小时在医护人员的视线范围内,预防对女病人进行性攻击,如果是女护士对存在钟情妄想的男病人因适当回避,对幻觉妄想的病人,护士被涉及怀疑对象时应减少接触。

3.对策
3.1 准确掌握病情
对于突暴行为的病人入院后首先要熟悉病史,了解病情,特别是有妄想的病人要掌握妄想的内容,便于采取不同的方式接触病人,避免激惹因素。

如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在症状的支配下,不安心住院,拒绝治疗,对护理不配合,可能产生突暴行为。

对此类病人治疗前要进行耐心的说服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对不能听从的病人,要组织人力协助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预防病人的突暴行为[2]。

3.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特别是精神科病区的安全管理必须要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确保病区安全。

安全制度是精神科的重中之重,规范操作行为。

同时定期检查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每日安全小检查,周五全科安全大检查。

3.3 良好的沟通技巧
注意言语和态度要尊重病人,态度和蔼当病人态度凶暴。

污辱工作人员时,作为工作人员应心胸开阔,清醒地认识到病人是因为患病失去理智所为,此时,对病人保持沉默或采取回避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与病人发生冲突。

当病人之间发生冲突时,首先要将病人拉开,再根据情况安慰病人。

在病人心情恶劣时。

指责病人,犹如火上浇油。

对手持凶器的病人,要设法劝导病人放下或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乘其不备,从身后将凶器夺下。

当遇到突然发生伤人毁物等暴发行为时护士要大胆、镇静、机智、果断。

3.4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工作人员应加强工作责任心,对病区重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密切观察病人的动态,及时巡视病区,白天男女病人集中在户外操场活动,一切活动在医护人员的视线范围内,对于行为紊乱的女病人约束于单间,不能和男病人约束在同一房间,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总之,精神科护士不仅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更重要的是在护理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按要求巡视病房,遇到突发事件能冷静的处理及应对,一定能够预防精神病人突暴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璐,宋现彩.30例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安全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I):116.
[2]刘玉梅.精神病人伤人毁物行为的防护措施.2010年12月第4卷第12期健8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