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
“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得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②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繁密”写出了雨下得急,“攲斜”写出了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 子。
品味诗意
③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 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的 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语言活泼、口语化
典雅和书面化
人物形象 可亲可敬 沉静、美丽、慈爱的母亲 呵护心灵、保护孩子的母亲
仿写抒怀
示例:
• 母亲,如果我是幼苗,你就是春雨,用母爱浇灌我成长。
• 母亲,如果我是
,你就是
, 。
• 母亲,如果我是
,你就是
, 。
作业布置
1、朗读泰戈尔的《榕树》和冰心的《笑》给你的 同学听。
2、试着写一段清新雅致的文字。(绘景、记叙均 可,字数不限。)
读懂意象
➢ 思考:为什么要用两种植物来展现母爱的主题?这两种 植物有何深意?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纯洁美丽。诗人借金色花表
金色花 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金色花象征着美丽、圣洁的母
子之爱。
荷叶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深爱,《荷叶•母亲》通过写雨打红 莲、荷叶护莲的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表 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朗读课文
➢ 听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标
画朗读符号,在自己认为必要的地方写上朗读提示语,然后朗读课文。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朗读课文
➢ 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
这首诗朗读的语速应“舒缓”,以“喜悦、欢快、温馨、深 情”的语气来读更合适,对应的关键词句有“笑嘻嘻地”“ 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儿”“我便要投我的小小 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我不告诉你,妈妈”等。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抒发的情感特点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抒发的情感特点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抒发的情感特点
《散文诗二首》是一组抒发作者内心感受的散文诗,其中《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都以清新优美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金色花》通过想象,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描绘了孩子与母亲的深厚感情和亲昵。

诗中的“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在每个黄昏时分,都陪伴在母亲身边,为她带来欢乐和温馨。

这种表现方式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之情。

《荷叶·母亲》则以荷叶比喻母亲,通过描写雨中荷叶为荷花遮蔽风雨的情景,引申出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受。

诗中表现了作者在风雨中无助的心情,但看到荷叶为荷花遮风挡雨时,心中涌起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

这种比喻既形象又贴切,深刻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总的来说,《散文诗二首》抒发的情感特点是:对母亲的深深依恋和感激,以及对母爱的赞美。

两篇散文诗都以清新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一、整体把握本课的两首散文诗都是表达母爱的:《金色花》主要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荷叶·母亲》则是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从艺术手法来看,两篇作品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荷叶”则象征着母亲的厚爱。

从构思角度来看,《金色花》作者是成年人,却真实地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通过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 《荷叶·母亲》则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从构思之境来看,《金色花》是虚境,《荷叶·母亲》是实境;但两首诗中母亲的形象正形成对比:《金色花》中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诗中说她在金色花的香气中工作,沐浴后披着双肩的湿发、穿过林荫去祷告,在窗前读《罗摩衍那》,乃至黄昏时拿着灯到牛棚,都让人看到了一位贤淑温良、有文化修养的印度妇女形象;“你这坏孩子”的嗔语、讲故事的平常,又让人看到她对孩子的温柔怜爱。

而《荷叶·母亲》中的母亲并没有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这首诗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

从语言风格来看,两篇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清新雅致。

区别在于,《金色花》的语言活泼、口语化,《荷叶·母亲》则显出典雅和书面化特点。

二、素养提升散文诗是诗和散文的结合,凝练灵巧,富有情韵。

这两首散文诗小巧、凝练、空灵、优美,具有浓烈感情,是学生练习朗读非常好的范本。

这一课的朗读教学,除了做到准确、流畅、有感情之外,还要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两首散文诗都是意境优美之文,美文要美读,力求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效果。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文中发现美的语句,感受美的内涵,读出美的情感,创造美的享受。

可以从诗的形象、语言、情感、写作背景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品析、朗读,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一、课文导入1.散文诗介绍: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形式,既有散文的叙述性和描述性,又有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

2.作家作品介绍:本课所选的两首散文诗分别出自XXX和XXX 之手,两位作家都是著名的散文诗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思想价值。

二、文本解读1.第一首散文诗:《XXX》(1)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XXX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2)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互映衬,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重点语句分析:选取诗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解读,如“XXX”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意境。

1.第二首散文诗:《XXX》(1)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XXX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爱情的独到见解。

(2)艺术手法:诗中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哲理,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展现了散文诗的魅力。

(3)重点语句分析:选取诗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解读,如“XXX”等,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诗歌的内涵。

三、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两首散文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重点语句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提问,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朗读体验:邀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音乐性和抒情性,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尝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短的散文诗,以身边的事物或场景为题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学习《散文诗二首》,使我们了解了散文诗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欣赏了两位作家的优美诗篇,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哲理。

同时,我们也通过课堂互动环节,增强了自己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说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说课教学课件
“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 自得的样子。
第2课时 《荷叶·母亲》
学习了《金色花》,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顽皮,今天让我们走进《荷叶·母亲》,一 起来感受、赞颂伟大的母爱。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冰心 (1900-1999),原名谢婉莹,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
问题答疑
4.“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这句 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来分析。“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一 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图,这分明是春天和生命的召唤, 写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衬托出母亲愉快的心 情。
分歧
儿子走小路 小路有趣
我(责任重大)
带入课文
孝顺
委屈儿子
走大路
结果:走小路
善良 慈爱 爱幼
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 法Fra bibliotek走小路
乖巧
带入课文
1、你喜欢文中的谁?他们有什么性格特 点?(从文中找出原句品析)
2、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你体会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示例:互敬互爱、珍爱亲 情、尊老爱幼
问题答疑
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中 感受亲情之美,培养尊 老爱幼的品格。
1
2
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体会文章朴实而耐人 寻味的语言风格。

字词与常识
人物介绍
莫怀戚(qī )(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 日),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共29张PPT)

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共29张PPT)

合作探究:
1、朗读感悟,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
朗读? (明确: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 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朗读感悟,深入理解,体验情感。(先由学生圈点勾画,朗读品味)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
拓展提升: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 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 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 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示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 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 尔《告别》)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 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金色花
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
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色碎花。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
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
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
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
课堂小结:
《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 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 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 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 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 爱。

《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篇关于《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两首优美的散文诗,分别是《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这些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珍贵。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丽的诗篇,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品味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引发对母爱的思考。

三、课文解读1.《金色花》(1)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印度近代著名作家。

他的诗歌以清新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2)主题:本诗通过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表达了母爱与童真的相互关系,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3)意象与语言:通过描绘金色花的美丽与芬芳,以及儿童与母亲的嬉戏,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氛围。

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荷叶·母亲》(1)作者介绍:冰心,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她的作品以清新明快、婉约细腻见长。

(2)主题:本诗通过将荷叶比作母亲,表达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

(3)意象与语言:通过描绘荷叶的美丽与坚韧,以及雨中荷叶为荷花遮风挡雨的情景,营造出温馨、感人的氛围。

同时,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四、拓展讨论1. 如何理解“金色花”和“荷叶”这两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意义?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 两首诗在表达母爱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是什么?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散文诗二首-【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散文诗二首-【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是印度的圣树,木兰科常绿乔木,开金黄色花朵。

诗中的“金色花”喻指儿童,以此为题,点明诗歌的写作内容,借以赞美母子情深。

以《荷叶•母亲》为题,是因为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来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呵护。

借物抒情,歌颂伟大的母爱。

2.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堂,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译著《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选》等。

3.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早期的作品。

20世纪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

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

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天亡。

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凭借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与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写出(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作者看见雨中荷叶倾侧在荷花上,为荷花遮风挡雨,就像母亲呵护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4.知识链接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
《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宇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一一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一一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
《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乂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 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
《金色花》
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乂会玩的天性。

“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妈的依恋与喜爱。

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整首诗通篇用笫一人称来写,字里行间乂融入了许多细致真切的心理描写,读来十分亲切,小孩子调皮的笑脸好像就在眼前•
作者能对这样的情境描写得如此细致入微,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淳朴这种品质的向往与童真的喜爱,而这些都来源于他超乎常人的对于生活的观察与体味。

作品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惜节,情节发展有波澜。

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诵”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

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 的“诡诫”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荷叶母亲》
诗中第一幅画面是自家院中一红一白两缸莲花,作者并没有在这幅画面上过多停留,而是立即进入第二幅画面:故乡庭院“莲”的画面。

这两幅画面之间的切换,其实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院中的两缸莲花引起了作者关于莲花的种种联想,但是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联想到诸如公园等地方的莲花,思维偏偏定格在故乡的庭院里,这是有着内在的情绪原因的。

在诗中作者写到,半夜大雨,早起是阴郁的天,她的心情是烦闷的,在这样的情绪下,往往会唤起人对故乡的记忆、对过往温暖的渴望。

在对故乡“莲”的记忆中,作者将自己与红莲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

两幅画面的跳转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短小的篇幅却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随后,作者乂将画面切回到雨天的院中,站在窗前看着雨中的红莲,心情仍是不适意。

此时,大雨乂下了起来,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斂斜,作者却无计可施。

此时母亲的呼唤使作者离开窗前,坐到了母亲的身边,猛然间回头,看到窗外一叶荷叶正为红莲抵挡风雨,至此,心中的不宇散尽了。

作者的描写使画面跃然纸上,色彩鲜明,让人觉得眼前仿佛正放着一场老电影,其至可以听见灰瓦屋檐正不断滴落的雨滴,而红莲的颜色在以灰色天空与灰色院落为主色调的背景里也显得格外的鲜艳。

在这些画面跳转的背后,是作者情绪的自然变化与流动,从“烦闷” “仍是不适意”和"无法可想”到"不宇散尽”,如同一曲背景音乐,与画面内容浑然交织在一起,而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则是作者“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是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为儿女孕育出了面对风雨的无穷勇气。

画面与音乐均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却是心潮澎湃与不尽回味。

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写法,但是作者运用这种写法巧妙地描绘岀画面的跳转与情绪的流动,使得全诗不显造作,不堕入寻常,与作者的悄绪浑然天成,带给读者感动。

教师对全诗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以什么物喻哪个人的层面上,也不能直接切入对文章意义层面的讨论,而是要真实展现文本通过语言描写透露意义与情感的过程,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读写能力的真实发展和对文章深层意义的体验与共鸣。

5.结构分析
诗本该浑然一体,故此处略
6.写作特点
《金色花》借助想象,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从而构成一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圉,也让我们感受到真挚的母子之爱。

本文表现的形象美:孩子天真顽皮、机灵可爱,妈妈慈爱善良,且有一种圣洁的美。

本文运用的语言美:儿童的口吻、儿童的心理、写景抒情,语言行云流水乂含蓄蕴藉。

本文抒发的情感美:孩子对妈妈无限的依恋,妈妈对孩子的无比疼爱,母子间心心相印,情感和美。

而其想象的新奇美妙,同样耐人寻味。

《荷叶母亲》借景抒情,抒发对母亲的深情。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山此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女儿的呵护。

作者借景抒惜、托物言志,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7.精彩语段
(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
院时
【解析】沐浴后的母亲浑身散发岀恬静的美丽,一位沉静的、虔诚的、优雅的女
性形象跃然纸上。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解析】“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
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