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标准操作规程:淡豆豉
有机豆豉加工的操作规程

有机豆豉加工的操作规程有机豆豉加工的操作规程一、原料准备:1.选择优质的有机黄豆作为原料,确保其品质好、无虫害。
2.将黄豆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约为12小时,使豆子充分吸水后变软。
3.将浸泡好的黄豆捞出,将水分沥干。
二、清洗工序:1.将黄豆倒入清洁的大盆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轻轻搅拌。
2.将水倒掉,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冲洗水净。
三、蒸煮工序:1.将清洗干净的黄豆倒入蒸锅中,加入少量的水,使水面刚能淹没黄豆。
2.盖上锅盖,放入蒸锅中,用大火蒸煮30分钟,确保豆子完全熟透。
3.蒸煮完成后,将黄豆取出,晾凉备用。
四、曝晒工序:1.将蒸煮好的黄豆均匀地摊放在晾晒架上,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
2.不时翻动黄豆,以保证豆子的曝晒均匀。
3.根据天气状况,每天曝晒时间为4-6小时,直到黄豆完全干透。
五、摇匀工序:1.将干透的黄豆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用力摇晃使其变为碎末状。
2.摇匀完成后可通过过筛的方式,将大颗粒过滤掉。
六、发酵工序:1.将摇匀后的黄豆末放入发酵桶中,加入盐巴和天然酵母发酵剂。
2.用手将黄豆末和发酵剂充分混合,使每一颗黄豆都能受到发酵剂的作用。
3.密封发酵桶,放置在30℃-40℃的温暖环境中进行发酵,时间约为3-5天。
4.每天打开发酵桶检查黄豆的发酵情况,确保黄豆发酵均匀。
七、烘干工序:1.发酵完成后,将豆豉取出,铺在晾晒架上,进行烘干。
2.将晾晒架放在通风差的地方,温度控制在40℃左右。
3.烘干时间约为12-24小时,直到豆豉完全干燥。
八、包装存储:1.将烘干好的有机豆豉放入干净的包装袋中,并封口密封。
2.标注好生产日期、产品名称和保质期等信息。
3.将包装好的有机豆豉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以上是有机豆豉加工的操作规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在操作过程中,请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与干净,以确保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豆豉产品。
淡豆豉

淡豆豉本品首载于《名医别录》,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
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豉,嗜也。
调和五味,可甘嗜也。
许慎《说文》谓豉为配盐幽菽者,乃咸豉也。
藏器曰∶蒲州豉味咸,作法与诸豉不同,其味烈。
陕州有豉汁,经年不败,入药并不如今之豉心,为其无盐故也。
诜曰∶陕府豉汁,甚胜常豉。
其法以大豆为黄蒸,每一斗,加盐四升,椒四两,春三日、夏二日、冬五日即成。
半熟加生姜五两,既洁净且精也。
时珍曰∶豉,诸大豆皆可为之,以黑豆者入药。
有淡豉、咸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其中心者,非剥皮取心也。
此说见《外台秘要》。
造淡豉法:用黑大豆二、三斗,六月内淘净,水浸一宿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覆。
每三日一看,候黄衣上遍,不可太过,取晒簸净,以水拌干湿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
安瓮中,筑实,桑叶盖厚三寸,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以水拌入瓮。
如此七次,再蒸过,摊去火气,瓮收筑封即成矣。
造咸豉法∶用大豆一斗,水浸三日,淘蒸摊詈,候上黄取出簸净,水淘晒干。
每四斤,入盐一斤,姜丝半斤,椒、橘、苏、茴、杏仁拌匀,入瓮。
上面水浸过一寸,以叶盖封口,晒一月乃成也。
造豉汁法∶十月至正月,用好豉三斗,清麻油熬令烟断,以一升拌豉蒸过,摊冷晒干,拌再蒸,凡三遍以白盐一斗捣和,以汤淋汁三、四斗,入净釜。
下椒、姜、葱、橘丝同煎,三分减一,贮于不津器中,香美绝胜也。
有麸豉、瓜豉、酱豉诸品皆可为之,但充食品,不入药用也。
【气味】苦,寒,无毒。
思邈曰∶苦、甘,寒,涩。
得醯良。
杲曰∶阴中之阴也。
【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杀六畜胎子诸毒(《别录》)。
治时疾热病发汗。
熬末,能止盗汗,除烦躁。
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胸中生疮。
煮服,治血痢腹痛。
研涂阴茎生疮(《药性》)。
治疟疾骨蒸,中毒药蛊气,犬咬(大明)。
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呕逆(时珍。
《千金》治温毒黑膏用之)。
【发明】弘景曰∶豉,食中常用。
春夏天气不和,蒸炒以酒渍服之至佳。
淡豆豉饮片质量标准

6.1留样按《留样管理规定》(SOP-QA1-022-A-01)及《样品的接收检验保存管理程序》(SOP-QC1-008-A-01)执行。
6.2复检按《物料储存期及复检期管理规定》(SOP-QA5-007-A-01)执行。
7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基本信息
物料名称
淡豆豉饮片
物料代码
MZ035
供应商
按批准的供应商目录
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第328页淡豆豉
2质量要求
检查项目
标准规定
1.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0.5~0.7cm。表面黑色,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2.鉴别
2.1鉴别(1)
应符合规定。
2.2鉴别(2)
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检查
3.1检查
应符合规定。
3.2二氧化硫残留量
不得过150mg/kg。
3包装
蛇皮袋包装并扎口。
4取样
取样按《物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QC1-028-A-02)执行。
5检验方法
检验按《淡豆豉饮片检验标准操作程序》(SOP-QC7-MZ035-A-00)及《样品的接收检验保存管理程序》(SOP-QC1-008-A-01)执行。
技术标准/Standard Technical Procedure
淡豆豉饮片质量标准
部门:质量保证部
编码:STP-QS-MZ035-A-00
生效日期:2018年00月00日页数:1/2
人员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豆豉制作的工艺流程

豆豉制作的工艺流程
制作豆豉的工艺流程如下:
1. 材料准备:将黄豆晾干,除去杂质并洗净。
2. 浸泡:将干净的黄豆浸泡在适量的清水中,一般浸泡12-20小时,以使豆子变软,便于发酵。
3. 磨豆腐:将浸泡好的黄豆研磨成黄豆浆,可以使用搅拌机或石磨机。
4. 煮豆腐:将研磨好的黄豆浆倒入锅中,用中小火慢慢煮开,同时用勺子不断搅拌,避免黄豆浆粘锅或糊底。
5. 熬煮:保持黄豆浆的煮沸状态,用小火慢慢熬煮,约熬煮2小时,使黄豆浆脱水凝结。
6. 按捺:将煮好的黄豆浆倒入宽口容器中,稍微晾凉,同时用勺子轻轻按捺,使黄豆浆凝结成豆腐。
7. 切块:待豆腐凝结后,可以将其切成块状。
8. 加盐: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轻轻拌匀。
9. 发酵:盖上盖子,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发酵2-3天。
10. 晾干:将发酵好的豆豉晾干,可晾晒或用低温烘干。
11. 储存:将晾干的豆豉放入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 制作豆豉时,要注意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 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通风,以防止异味和霉菌滋生。
- 制作豆豉的时间和具体操作步骤可能会因地区和个人口味略有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调整。
淡豆豉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淡豆豉1.2 汉语拼音:Dan dou chi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8 检验操作规程:8.1 试药与试剂:吲哚醌、醋酸、乙醇、水、甲苯、甲酸乙酷、甲酸、硫酸铜、氢氧化钾、淡豆豉对照药材、青蒿对照药材。
8.2 仪器与用具:硅胶G板、烘箱、水浴锅、三用紫外分析仪。
8.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光泽,嗅闻气味。
8.4 鉴别:8.4.1 取本品lg,研碎,加水10ml,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数分钟,滤过,取滤液0.5ml,点于滤纸上,待干,喷以1%吲哚醌-醋酸(10 : 1) 的混合溶液,干后,在100〜110°C加热约10 分钟,显紫红色。
8.4.2 取本品15g,研碎,加水适量,煎煮约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淡豆豉对照药材15g 、青蒿对照药材0.2g ,同法分别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 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淡豆豉对照药材溶液各10〜20ul,青蒿对照药材溶液2〜5m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8.5 检查:8.5.1 取本品lg,研碎,加水10ml,在50〜60°C 水浴中温浸1小时,滤过。
取滤液1ml,加1% 硫酸铜溶液与40%氢氧化钾溶液各4滴,振摇,应无紫红色出现。
豆豉的制作方法步骤

豆豉的制作方法步骤
豆豉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其制作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有
着讲究的步骤和技巧。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豆豉的制作方法步骤。
首先,准备原料。
制作豆豉所需的主要原料是黄豆和食盐。
黄
豆要选择外观完整、无霉变的干净豆子,食盐也要选择优质的食用盐,这样才能保证豆豉的口感和品质。
接下来,清洗处理黄豆。
将选好的黄豆洗净后浸泡在清水中,
时间不宜过长,大约浸泡2-3小时即可。
浸泡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豆
子变软,影响后续的发酵过程。
然后,沥干水分。
将浸泡好的黄豆捞出,沥干水分,然后将其
晾干,保证豆子的表面没有水分,这样有利于后续的发酵和制作过程。
接着,蒸熟黄豆。
将晾干的黄豆放入蒸锅中蒸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蒸煮20-30分钟即可,煮熟后的黄豆要晾凉备用。
然后,加盐腌制。
将蒸熟的黄豆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食盐,
搅拌均匀,然后密封发酵。
发酵的时间一般为3-5天,每天要搅拌一次,确保豆豉均匀地受到盐的腌制。
最后,晾干贮存。
当豆豉发酵完成后,将其晾干,去除多余的水分,然后晒干备用。
晾干后的豆豉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但要注意防潮防晒,避免发霉。
以上就是豆豉的制作方法步骤,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制作出口感鲜美、香气浓郁的豆豉,可以用于烹饪各种美食,增添风味。
希望大家可以按照以上步骤尝试制作,享受自制豆豉带来的美味和乐趣。
淡豆豉制作方法

淡豆豉制作方法1. 简介淡豆豉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调味料,由豆豉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作而成。
淡豆豉在中餐烹饪中被广泛使用,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口味和香气。
在下面的文档中,我们将介绍淡豆豉的制作方法。
2. 准备材料为了制作淡豆豉,我们需要以下材料: - 新鲜的豆豉:500克 - 清水:适量 - 食盐:适量3. 制作步骤3.1 清洗豆豉首先,将豆豉倒入一个容器中,用清水将豆豉冲洗几次,以去除表面的杂质。
3.2 浸泡豆豉将清洗干净的豆豉放入一个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清水,使豆豉完全浸泡在水中。
浸泡时间为24小时,这样可以使豆豉变软,便于后续的处理。
3.3 捞起豆豉经过24小时的浸泡后,将豆豉用筛网捞出,将多余的水分沥干。
3.4 晾晒豆豉将捞起的豆豉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直到豆豉完全干燥。
晾晒的时间视天气而定,一般需要3-5天。
3.5 加盐腌制将晾晒干燥的豆豉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
食盐的量根据个人口味来调整,一般建议以15%的豆豉重量为基准。
3.6 再次晾晒将加入食盐的豆豉再次晾晒,直到豆豉变得干燥而硬实。
晾晒的时间通常需要3-5天。
3.7 磨碎豆豉将晾晒好的豆豉放入研磨器中,磨成粉末状。
你也可以使用刀将豆豉剁碎,但磨碎器可以更好地将豆豉磨成均匀的颗粒。
3.8 包装储存将磨碎好的淡豆豉装入干净的密封罐中,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4. 使用建议淡豆豉可以用于多种菜肴的调味,如炒菜、煮汤、腌制等。
在烹饪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淡豆豉,增添菜肴的风味和口感。
5. 注意事项•制作淡豆豉时,要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以免杂质污染豆豉。
•晾晒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和防虫措施,以免豆豉受到污染。
•储存时,要保持密封罐的干燥和清洁,避免豆豉发霉。
以上就是淡豆豉的制作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享受烹饪的乐趣吧!。
淡豆豉的作用与功效

淡豆豉的作用与功效淡豆豉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是黄豆经过发酵而成的。
它有着独特的香味和鲜美的味道,在中国菜肴中应用广泛。
此外,淡豆豉还具有许多健康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淡豆豉的作用与功效。
第一部分:淡豆豉的概述与制作方法淡豆豉,又称为豆鼓,是一种以黄豆为原料经过发酵制成的调味品。
淡豆豉制作的过程相对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黄豆的选材和浸泡:选取品质优良的黄豆,清洗干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
2. 蒸煮:将浸泡好的黄豆放入蒸锅中蒸煮,使其变软。
3. 发酵:将蒸好的黄豆晾凉后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巴。
然后盖上盖子,放置在室温下进行发酵。
4. 干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将淡豆豉晾干。
5. 磨粉:将晾干的淡豆豉磨成粉末。
6. 包装:将磨好的淡豆豉装入密封的容器中,即可使用。
第二部分:淡豆豉的营养价值淡豆豉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淡豆豉的营养成分及其功效。
1. 蛋白质:淡豆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是身体构建和维持组织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能帮助细胞修复和生长,增强免疫功能。
2. 维生素:淡豆豉富含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这些维生素对于保护眼睛、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3. 矿物质:淡豆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
这些矿物质对于骨骼健康、血红蛋白合成和免疫系统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4. 纤维素:淡豆豉富含纤维素,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减轻便秘的症状。
此外,纤维素还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第三部分:淡豆豉的作用和功效1. 提高免疫力:淡豆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 调节血糖:淡豆豉中的纤维素可以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帮助。
3. 降低胆固醇:淡豆豉中的纤维素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建立淡豆豉检验操作规程,保证检验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公司产品质量。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生产用原料药淡豆豉的检验。
3.责任:质量部、QC检验员、QC主管、QA主管。
4.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308页、TL-YL-033-1。
5.内容:
5.1性状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O.6~1cm,直径O.5~O.7cm。
表面黑色,皱缩不平。
质柔软,断面棕黑色。
气香,味微甘。
5.2鉴别
5.2.1取本品1g,研碎,加水10ml,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数分钟,滤过,取滤液O.5ml,点于滤纸上,待干,喷以1%吲哚醌一醋酸(10:1)的混合溶液,于后,在100~1lO℃加热约10分钟,显紫红色。
5.2.2取本品15g,研碎,加水适量,煎煮约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淡豆豉对照药材15g、青蒿对照药材O.2g,同法分别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SOP-ZL-TZ009-1)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淡豆豉对照药材溶液各10~20μl,青蒿对照药材溶液2~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