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侵植物现状分析
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

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外来入侵植物是指迁移至某一地区的非本地植物,其在目标地区快速繁殖并产生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我国目前存在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生态影响,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些我国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生态环境和当地植物种群状况。
同时,我们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成果。
此外,我们还专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听取他们对外来入侵植物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我国目前存在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水蓼、杂草、美国落叶松等。
这些外来种在我国的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有的已经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具体来说,水蓼是我国常见的水生外来入侵植物。
其繁殖力强,容易在水体中快速扩散。
水蓼能够抑制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杂草则是陆生外来入侵植物的代表,其繁殖速度极快,容易占据当地植物的生存空间,导致当地农作物产量下降。
而美国落叶松则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外来入侵树种,其侵占了本土树种的生长空间,破坏了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防范措施针对外来入侵植物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外来入侵植物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防止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
2.加强科学研究:增加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科研投入,深入探索其生态影响机制和生物防治方法,为有效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外来入侵植物的引进和管理,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外来入侵植物问题的认识,增加其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合理种植和个人防范。
五、结论外来入侵植物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 facing的一项重要挑战。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控制对策1.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外来物种入侵指的是一个物种从其自然分布区移动到新的地理区域,并在新环境中建立并扩大种群的过程。
这些外来物种往往没有天敌或自然限制,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全球范围内,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严重。
以下是当前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现状:1.1生态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破坏、改变或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
入侵物种可能与原生物种竞争食物、栖息地和资源,甚至逐渐取代原生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例如,进口植物可能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威胁到当地植物的多样性。
1.2经济影响: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一些入侵物种会给农业、渔业和林业等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它们可能对农作物、畜牧业和水产养殖厂等产生破坏性影响。
例如,特定海洋外来物种可能占据捕鱼场所,减少渔业收益。
1.3健康影响:一些入侵物种可能携带疾病或在它们到达的新环境中传播疾病。
例如,蚊子是一种常见的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的媒介。
外来蚊子入侵可能导致当地人群遭受更多的传染病风险。
2.控制对策:为了减少外来物种入侵和降低它们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对策:2.1预防控制:预防是减少外来物种入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包括加强边境检查和监测,以防止外来物种通过贸易和旅行进入新的地理区域。
2.2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保护生态系统免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方法之一、这包括建立检疫措施,对进口生物进行筛查和审查,以及处理和处置疑似入侵物种。
2.3移除和剿灭:对于已经侵入的外来物种,及早发现和移除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移除入侵物种及其栖息地,并通过人工捕捉或其他方式削减种群。
2.4生态修复:在外来物种被控制或消除后,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这包括恢复原生物种的种群和生境,以及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入侵。
2.5国际合作: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跨国行动来共同解决入侵问题。
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策略

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策略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徐闻县,是中国南海地区最大的滩涂红树林保护区,也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区内的入侵植物问题日益突出,给红树林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该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现状以及防治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一、入侵植物现状在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内,入侵植物主要包括水葱、旋花、苦竹、飞蓬、滨藜、印度苋、小叶鸭跖草等多种物种。
这些入侵植物主要通过外来引种、人为扰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迅速扩散,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入侵植物会占据原有植被的生存空间,与红树林等本地植物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平衡。
入侵植物还可能改变土壤性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红树林植被的正常生长和繁衍。
最重要的是,一些入侵植物还可能释放出有毒物质,经过生物链放大,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二、防治策略针对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维护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下面就可能采取的防治策略进行阐述。
1.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指采用天敌、病原体、寄生植物等生物因子来控制入侵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内,可以针对不同入侵植物种类,筛选出对其具有天敌作用或能够引起其疾病的生物因子,进行引种或释放,从而控制入侵植物的数量和扩散速度。
2. 化学控制物理控制是指借助人工或机械手段对入侵植物进行割除、拔除或破坏,达到控制其数量和扩散的目的。
在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内,可以采取手工或机械设备对入侵植物进行清除,比如采用刀镐等工具进行拔除,或者采用割草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割除,以减少入侵植物的数量。
4.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区内的入侵植物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比如对有经济价值的入侵植物进行收割加工,生产生态友好型农产品或工艺品,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轻入侵植物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东北三省外来入侵植物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中期报告

东北三省外来入侵植物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中期报告本报告基于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区域内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价。
一、外来入侵植物的特征分析1.来源地域东北三省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自欧亚大陆、美洲和太平洋岛屿等地区。
2.生态适应性外来入侵植物大多数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具有快速生长速度和强烈的竞争能力。
3.生长方式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为草本,少数为灌木、树木或藤本。
其中草本植物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5%以上。
草本植物生长迅速,生命力强,可以快速形成大面积的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4.繁殖方式外来入侵植物多数通过无性繁殖进行传播,如根茎、分蘖、匍匐茎等;少数通过有性繁殖传播,如种子。
无性繁殖的特点是繁殖速度快,可造成大规模的扩散和危害。
二、风险评价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不容忽视,对风险进行评价,是有效应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重要基础。
1.生态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可以改变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打乱物种间的生态平衡,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经济影响外来入侵植物不仅带来生态问题,还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一些外来入侵植物对农业、林业、水利、旅游等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3.社会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引起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态和经济方面,也对社会带来了困扰。
外来入侵植物会引起土地利用和经济产业的调整,甚至改变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应对外来入侵植物所带来的各种风险,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防控,确保当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
外来入侵物种情况汇报

外来入侵物种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非本地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引入并且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危害的物种。
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也面临着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
下面将就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一是人为引入,包括意外引入和有意引入;二是自然扩散,包括生物迁移和扩散;三是气候变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物种的分布和扩散。
其次,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在植物方面,如入侵植物有狸尾草、水葫芦、风车草等;在动物方面,如外来入侵物种有美洲牛蛙、外来甲壳类等;在微生物方面,如外来入侵物种有白僵菌、异瑞氏菌等。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再次,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当地物种的竞争、捕食和繁殖的影响;二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三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对人类传染病的传播和危害。
最后,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情况,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包括建立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加强边境检疫和监测、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研究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外来入侵物种问题。
综上所述,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只有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挑战,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植物入侵是全球环境领域的一大挑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中国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也面临着外来入侵植物的严重问题。
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外来植物种类和数量在中国境内不断增长,给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目前,中国已经有大约500种外来植物在本土生长并且蔓延。
这些外来入侵植物来自不同地区,如亚洲、欧洲和美洲等。
一些外来入侵植物已经广泛分布,并且快速扩张,对当地的原生物种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例如,水葫芦、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入侵了许多湖泊和河流,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秋茄、三角杏等陆生植物则入侵了农田和林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中国外来植物入侵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
由于外来植物的入侵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及时发现和控制入侵物种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2. 研究水平不高:目前,中国的外来植物入侵研究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有一些研究在进行,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对于入侵机制、入侵规律、入侵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此外,有关外来植物入侵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 缺乏全面的管理措施:当前,对于外来植物入侵的管理措施还不够全面和有效。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术机构开展了一些防治工作,但是仍然存在着管理的片面性和不协调性。
另外,外来植物种群的控制和治理工作中也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外来植物入侵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是避免和防止植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关键领域的监测,采用新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网络等,可以提高对外来植物入侵的掌握和应对能力。
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汇报

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汇报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活动而将原本不属于某一地区的生物种群引入该地区,从而对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是有意引入的,也可能是无意引入的,但它们都可能对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也面临着外来物种入侵的严峻形势,下面将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外来物种入侵给我国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一些外来物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在新环境中迅速繁殖,侵占了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例如,外来植物入侵会抑制当地植物的生长,影响土壤质量,甚至引发火灾等问题。
而外来动物入侵则可能对当地动植物造成捕食和竞争压力,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外来物种入侵也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一些外来物种可能对农作物、林木、园艺作物等造成破坏,导致农业和林业生产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此外,一些外来物种还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疾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外来物种入侵还可能对水利、交通、渔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造成损害,给相关部门增加了防治和治理的成本。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外来物种入侵的迹象。
其次,加强立法和法规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外来物种的引入和管理。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外来物种入侵的监测、防控和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挑战。
总的来说,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我国的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只有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立法和法规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共同参与到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中来。
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策略

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策略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全球气候的变化,我国许多自然生态系统都面临着入侵物种的威胁。
特别是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之一,其面临的入侵植物问题尤为严重。
入侵植物不仅对原有植物和动物种群造成了影响,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造成了威胁。
对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的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分析1. 入侵植物种类目前,在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存在着多种入侵植物,主要包括日本石竹、山黧豆、鱼腥草、茴香等。
这些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2. 对环境的危害入侵植物不仅会占据原有植物的生存空间,还会抢夺土壤养分和水分资源,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影响。
一些入侵植物还具有强烈的生长力和繁殖力,容易形成“入侵者优势”,对本地植被造成压制和排挤。
入侵植物还可能改变当地物种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二、防治策略1. 加强科学研究要有效防治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的入侵植物,首先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对入侵植物种类、分布规律、生长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 加强生态监测建立健全的生态监测体系,对入侵植物的扩散和影响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入侵植物的变化和趋势,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3.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对潜在的外来入侵物种进行风险评估,及时防范和干预,阻断其进一步扩散和危害。
4.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的入侵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有效阻止入侵植物的扩散和侵害。
5.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入侵植物危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入侵植物问题的关注和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的氛围。
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的入侵植物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寿螺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原产于南美 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后 来被释放到野外。其生存能力很强,繁 殖快,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 它是人畜共患病的寄主。例如:广州管 圆线虫病 。
www.theme
严重破坏菲律宾水稻的入侵动物 福寿螺的卵
巴西龟 非洲大蜗牛 小 葵 花 凤 头 鹦 鹉
克氏螯虾(龙虾)
www.theme
2 园林植物引种造成的生物入侵
我国与园林引种有关的外来入侵植物:水葫 芦、裂叶牵牛、圆叶牵牛、紫茉莉、含羞草、欧 洲千里光、加拿大一枝黄、白三叶等。
(徐海根等,2004)
尚未产生危害但已表现出明显野生性或入侵 性:一串红、黄花月见草、待霄花、合欢草、美 国商陆、曼陀罗、假连翘等等。
蛇目菊
www.theme
马缨丹
3 外来园林植物入侵危害的研究
• • • •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www.theme
3.1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 • • 排挤本地种 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降低生物多样性 与本地种杂交造成遗传侵蚀 郭水良(2005)对加拿大一枝黄入侵的 群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入侵地植物群 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加拿大一枝黄种群 的扩展而下降。 www.theme
www.theme
滇池水葫芦泛滥成灾
在云南滇池,水葫芦覆 盖面积曾达1000公顷以 上。
昆明市政府每年用于人工 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达 50~80万元。
www.theme
白三叶
www.theme
欧洲千里光
秋英
孔雀菊
www.theme
www.theme
• 在全球水平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已经将生物入侵列为对全球生 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仅次于对栖 息地的破坏。 • 生物入侵会造成全球植物区系和动物 区系均匀化。
www.theme
1.2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入 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在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 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 我国已有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入侵 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6.1 外来园林植物入侵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 • 6.2 外来园林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实践 • 6.3 小结
•
5.3 人为引种及干扰
• 人类进入生态系统的频率与生物入侵机 会存在相关性。有些生态系统本身不一定 有很高的被入侵的可能,但是人类的频繁 出入,容易带入一些外来园林植物。同时 人类的频繁活动常常使生态系统受到干扰, 这些干扰也容易给物种入侵创造机会。
www.theme
6 外来园林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www.theme
紫茎泽兰
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哥斯达 黎加等地。20世纪40年代从中缅边 境传入云南地区,此后不断向内陆 扩展。现分布于广西、贵州、重庆、 湖北、四川(西南部)、台湾等地。
www.theme
紫茎泽兰
www.theme
3.2 对人类健康的影 响
• 含有毒素 • 影响人类和牲畜健康
•
含羞草体内含有一种叫含羞碱的 物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有机物,人 体经常接触导致头发脱落,甚至头昏 恶心、周身不适等。
www.theme
(张吉通,2003)
3.3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 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 •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 削弱了民族文化的根基
www.theme
食人鱼
食人鱼,又名 食人鲳,号称“水 中狼族”。原产于 亚马逊河,外表妖 艳,以凶猛闻名, 能够在短时间内将 大于自己体积几倍, 甚至几十倍的动物 吃掉。 www.theme
• 2002年左右, 食人鱼以观赏 鱼类的身份被 带入我国。若 流入我国江河, 会造成一场生 态灾难。
凤眼莲大面积覆盖河道、湖泊、水库 和池塘等水体,使大部分水生生物无法生 长,影响周围居民和牲畜用水,阻塞河面, www.theme 影响航运。
3.4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作物减产 • 增加了管理控制成本
据上海市河道管理办公室统计,上 海地区2002 年用于凤眼莲打捞的费用 就有1900万元,而总的治理费用达8000 万元。
www.theme
• 水葫芦: 有性和无性繁殖 300粒种子/ 蒴果
1980b)
(Barrett ,1980a ;
种子休眠期可达15~20年
2004)
(洪森辉,
匍匐枝无性繁殖
• 加拿大一枝黄:种子借助风力和气流远 www.theme
5.1.2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竞争力
• • • •
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幅度较广 较强的忍耐力 占据本地植物不能利用的生态位 化感作用
研究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很纯, 单优势种群面积可达数公顷,植株粗壮, 多数高达2米,表现出极强的竞争优势,并 呈现进一步扩散的态势。
(吴海荣等,2005)
www.theme
策略五:卑鄙的肉搏招术
• • • •
5.1 5.2 5.3 5.4
外来园林植物入侵的内因 被入侵的生态环境的特点 人为引种及干扰 小结
www.theme
5.1 外来园林植物入侵的内因 • 5.1.1 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和传播能力
• • • • • •
迅速产生大量后代 很强的营养繁殖能力 种子发芽率高 幼苗生长快 幼龄期短 风、水流、人、动物传播
www.theme
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目前世 界“100种最严重的入侵生物”中, 园林植物就有马缨丹、凤眼莲、三 裂蟛蜞菊、椭圆紫金牛、含羞树、 千屈菜、光秘柯、虫蜡树等10余种。
(孙卫邦,2004)
www.theme
加拿大一枝黄
• 原产于北美,在北半球温带栽培和归化。 • 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80年代逸为杂草。在 浙江、上海、安徽、湖北、江苏、江西等地已有逸生。 现已成为华东地区荒地、路边的主要杂草。
www.theme
志愿者围剿加拿大一枝黄
www.theme
水葫芦
• 原产于巴西东北部,现分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 • 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为花卉,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 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 殖。成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重要的水生杂草。
(徐海根,2004)
•
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 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已肆意蔓 延,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冯胜等, 2004)
www.theme
• 生物入侵对我国造成的损失: 仅因紫茎泽兰、松材线虫病等 11 种主要 外来入侵生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 574亿多元。
www.theme
5.2.2 引入地适宜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 适应的环境 • 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水葫芦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均 可生长, 只有霜冻可使其植株死亡,在 我国北方难以自然越冬。因此,成为长 江流域以南地区主要的恶性水生杂草之 一。
(高雷等,2004)
www.theme
5.2.3 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
外来园林植物在其原产地必有天敌生 物,或以其为食,或寄生,或竞争控制其 生长,限制其种群数量。可在引入地区, 如果没有这种控制机制,它们就可能肆无 忌惮地大爆发。
我国很少有水葫芦的自然天敌, 但在其 原产地南美, 却有200多种天敌昆虫 (Waterhouse,1994), 这是水葫芦在原产地没有 造成危害而在我国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www.theme
我国常见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分析
www.theme
1 生物入侵的概述
• 1.1生物入侵的概念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 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 新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 殖、扩散并维持下去,对当地造成经济损 失、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现象。
加拿大一支黄花
www.theme
5.1.3 种群遗传结构
• 奠基者效应 • 遗传多样性降低 (降低种内竞争,增强种间竞争能力) • 产生有利于入侵的新性状 • Daehler(1997)研究发现,入侵旧金山湾 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异花传粉 自花传粉
(王振华,2004)
每年仅用于打捞凤眼莲的费用就超过1亿 元。
www.theme
形形色色的入侵生物
北美车前
微甘菊
www.theme
豚草
空心莲子草
原产于南美洲,在世界温暖地区广泛归化。 1892年在上海附近出现空心莲子草,50年代作猪饲料推 广栽培,此后逸为杂草。现在几乎遍及我国黄河流域以 南地区,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www.theme
5.1.4 杂交与入侵
互花米草
兼具双亲有利性状 双亲不具备的新特性
互花米草×土著种 不育杂种
染色体加倍
新种大米草 • 大米草入侵能力非常强,能占 领亲本不能利用的滩涂,并能 排挤双亲。
(Thompson,1991)
珠海市淇澳岛上疯长的大米草
www.theme
5.2 被入侵的生态环境的特点
• 5.2.1 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
外来园林植物借助没有充分利用 的资源来发展。因此,路边、荒地比 较容易被外来种侵占,而在稳定的生 态系统中没有闲置生态位,外来有害 园林植物必须形成相当势力后才能与 本地植物竞争。
www.theme
•
吴降星等(2006)花了2年时间对加拿 大一枝黄在宁波市的分布范围进行了全面 普查。发现其发生面积达5240.7 hm2,其中 未征用的土地占了60%。
www.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