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职业卫生培训讲义稿
职业卫生培训讲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职业卫生培训讲义职业危害的大体概念一、职业危害概念: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最近几年来,WHO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一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一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亿工人蒙受职业伤害。
我国职业危害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全国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2500万人以上,到1998年,全国积累尘肺患者542041人,积累死亡127147人。
2000——2004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报告情况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西藏、台湾)卫生部门的报告统计,2000年共报告各类职业病11718例,较1999年的病例增加了%。
在总病例数中,尘肺病占%,慢性职业中毒占%,急性职业中毒占%,其他各类职业病共占%。
全年共报告农村农药中毒17459例,死亡1174例,中毒病死率为%。
一、各类职业病发病情况一、尘肺病全年共报告尘肺病新发病例9100例,死亡2725例。
截至2000统计年末,全国积累检出尘肺病558624例,累计死亡133226例,病死率为%,现患尘肺病人425398例。
二、急性职业中毒全年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230起,785例,其中死亡169例,中毒病死率为%。
引发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约40余种类,苯、硫化氢、一氧化碳引发的急性职业中毒居前三位。
在230起中毒事故中,重大事故22起,中毒124人,其中死亡88人;特大事故3起,中毒48人,其中死亡40人。
三资企业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比1999年增加了%。
3、慢性职业中毒全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196例,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课件PPT课件

某汽车制造企业焊接烟尘案例
讲解焊接烟尘对健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推广使 用低烟尘焊接技术和个人防护用品。
谢谢观看
介绍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性和相关要 求,包括员工健康档案建立、定期健 康检查等。
职业卫生培训方式
理论授课
通过课堂讲解、PPT演示等 方式,系统地向员工传授职 业卫生知识。
实践操作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进行 现场操作演示和指导,使员 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防 护技能。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职业病 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提 高员工对职业卫生问题的认 识和解决能力。
某电子厂职业病防治案例
重点分析该厂在员工健康检查和培训方面的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某矿山企业职业病防治案例
探讨该企业在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04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适合 企业实际情况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义 务。
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 评估,确定重大风险因素,制 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
监测与检测
定期对作业场所的危害因素进 行监测和检测,掌握危害因素 的分布、浓度或强度等信息。
健康监护与档案管理
对接触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健 康监护,建立健康档案,及时 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或职业相关
疾病。
职业卫生管理案例分析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
职业病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掌握预防措 施。
改善工作环境
确保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减少有害 物质的产生。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员工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B
D
A
C
E
危害转移
有害化学品危害
中小企业和非正规部门问题突出
多层次承包
弱势群体——妇女、儿童、非正规经济部门劳动者
目前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
面临的形势(4)
01
技术转移中的非适宜技术与当地劳工技能问题
02
劳动者流动问题使问题更为突出
03
多地点、多种类暴露
04
职业卫生服务严重短缺
05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5%-10%
02
点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职业保护的策略
PAR卫生标准
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包括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分开,高毒、隔离
有必要的警示标识和卫生辅助设施
设备、工(用)具符合劳动生理、心理健康要求
其他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要求
01
03
五大功能块: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01
系统性
02
先进性
03
预防性
04
全过程控制
05
持续改进
0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特点(1)
01
03
02
04
系统性: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特点(2)
先进性:
改善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先进手段 严格按照程序文件的规定执行 确保体系有效性
02
04
05
06
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
前期预防(1)
0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02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制度(《条例》第十一条)
03
建设项目预评价、三同时、控制效果评价、
2024版职业病防治培训讲义(1)

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义务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 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 业病防护用品。
企业违反职业病防治规定的法律责任
企业如果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包括罚款、停产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
03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治疗方法
职业病的治疗方法因疾病类型而异, 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 治疗等。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 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效果评估
治疗效果的评估通常通过患者的症状改 善、医学检查指标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 提升等方面进行。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 行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康复与随访管理
06
员工参与和自我保护意识提 升
员工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
员工是企业职业病防治的主体,应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工 作,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遵守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员工应严格遵守企业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 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防治培训讲义
$number 汇报人: {01} 2023-12-29
目 录
• 职业病概述与危害 •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与标准 • 职业病预防措施与方法 •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流程 • 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建设 • 员工参与和自我保护意识提升
01
职业病概述与危害
职业病定义及分类
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 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预防措施与方法
工程技术措施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 风险
职业病的危害
影响员工健康
01 职业病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降低生活质量
02 影响员工的生活乐趣和幸福感
影响工作效率
03 职业病可能导致工作能力下降
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
及早发现症状
定期体检 注意身体变化
寻找合适治疗方法
就医求助 遵医嘱进行治疗
关注康复过程
遵医嘱定期复诊 注意休息和营养
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
明确部门职责
确保每个部门清楚其在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中的 职责和任务
推动工作落实
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工 作,确保各项任务有 序推进
建立监督制度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的执行情况
案例分析
企业A成功经验
01 分享企业A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企业B最佳实践
02 介绍企业B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
● 02
第2章 职业病防护
常见职业病类型
常见职业病类型包括化学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物理因素导致的职业病,生物因素导致的职业 病等多种类型。对于这些职业病类型,我们需 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 全。
职业病防护措施
职业卫生培训
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 识
工作环境改善
减少职业病发生的可 能性
员工健康
02 保护员工健康的关键
工作环境
03 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 04
第四章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概 述
本页将讲解《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卫生管理条例》等对职业卫生的相关规 定。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遵守相关法规是 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遵守的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1)职业危害的基本概念
一、 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
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我国职业危害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全国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2500万人以上,到1998年,全国累积尘肺患者542041人,累积死亡127147人,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六、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1、防水卷材制造 防水卷材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行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主要危害因素:硫化氢、甲苯、汽油、3,4—苯并芘、沥青、高温、苯乙烯、丁二烯。
2、焊接工艺手工电弧焊:利用电弧热,使焊条和基本金属熔化,形成焊接接头使两金属焊体连接在一起。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气体保护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喷嘴沿焊丝周围喷射出来,在电弧周围造成局部的气体保护层,使熔滴和熔池与空气隔离开来,从而保证焊接过程稳定持续进行。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氩弧焊:氩气从焊枪或焊炬的喷嘴喷出,在焊接区形成连续封闭的氩气层,对电极和焊接熔池起着保护作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噪声。气焊:利用气焊火焰来熔化焊件和焊丝进行焊接,同时火焰的气流又是熔化金属的保护介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乙炔。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哎呀,今天咱们聊聊职业卫生知识,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你知道,工作环境就像一个大锅,里面煮着各种东西,有好有坏。
我们得学会怎么把锅里的汤弄得美味可口,而不是让它变成一锅苦水。
说到职业卫生,首先得明白,它就是让我们在工作中保持健康、安全的一个大招。
就好比咱们吃饭,得先洗手,才能吃得放心,工作也是这个理儿,只有把环境搞好了,咱才能尽情施展才华。
那我们先聊聊这个工作环境吧,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满是灰尘、噪音、化学品的地方工作,整天像是在一场打仗。
头痛、咳嗽、心烦意乱,没个好心情可想而知。
你说这叫什么工作?简直就是在跟健康过不去。
所以,咱们得搞清楚,职业卫生的核心就是预防,得提前把这些潜在的危害扼杀在摇篮里。
真是“未雨绸缪”啊!咱们得聊聊个人防护装备,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一身装备,像是超级英雄一样。
工作时,别小看那些口罩、手套、护目镜。
它们可都是咱们的“铠甲”,能有效抵挡那些看不见的敌人。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装备,简直就是裸奔啊,危险得很,谁敢这么玩?所以,穿上装备,就像给自己加了道保险,保护好自己最重要!然后呀,咱们得说说卫生习惯,嘿,这个可不能忽视。
每天上班之前,先来个小洗手,保证你的小手干干净净,再看看周围的环境,别让杂物乱飞。
如果发现什么不对劲,赶紧报告,不要当鸵鸟,头埋沙子,结果搞得自己吃亏。
说到底,职业卫生就像是咱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到每一天,每一个小细节中。
对了,工作中的饮食也不能忽视,谁说工作就得啃干粮?合理的饮食能让咱的脑袋清晰,身体有劲。
记得多喝水,少喝那些能量饮料,虽然味道不错,但对身体可没什么好处。
饮食要健康,才有劲儿去对抗那些工作中的压力。
哎,说到压力,工作难免有点紧张,但要学会调节,比如说休息一下,喝杯茶,听首歌,瞬间就能让心情好起来。
别忘了定期体检,嘿,听到体检,很多人都想躲,但这可是咱们身体的小保养。
早发现问题,早治疗,才能让健康的花儿在咱的生活中开得灿烂。
职业卫生培训演示文稿

(5)、其它: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十五页,共42页。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 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
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
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 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 。
(4)、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 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 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 自卑甚至精神错乱。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5)、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 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 试验 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 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 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 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 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 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 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 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 象。
上时,人体调节功能大减。
第三十三页,共42页。
(1)、人体散热难,体内产生的热量积蓄
过多而中暑。
(2)、持续高温作业会使人体出汗过多、
盐份过量流失而中暑虚脱。
(3)、人体内许多腺体的分泌是要在特定
的温度下进行的,长期的高温必将造成这 部分功能的紊乱,整个机体的负荷增加, 免疫力下降。
(4)、长期在35℃ 以上的环境下工作容 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不是所有受照后产生的病因都由照射引起。 同时,因照射诱发的癌症及人体基因的损 伤与其他因素无显著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尘肺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胸 闷、咳嗽、咳痰,随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 呼吸困难、晚期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
职业危害的来源
第一类: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它是引起职业病最为多见的职业性
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汞、砷、酚、 有机农药等)和生产型粉尘(如砂尘、煤尘、石棉 尘、金属粉尘、有机性粉尘等)。
物理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如高低温、高 湿、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 紫外线、红外线、高频波、微波、激光等)。
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发生和程度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
接触噪声时间、噪声的频率及频谱特性、接触者的敏感 性等因素,因而要预防其危害需从以上几方面着手,主 要措施如下:
1、改造声源、降低噪声。通过技术革新,把发声物 体改造为不发声或发小声的物体是根本措施。
2、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具体又 可分为:把高噪声机器与低噪声机器分开布置;采用消 声器或用消声、吸声、隔声材料阻隔声源。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 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
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 准允许限度内。
高温。蒸煮、网部脱水和纸张干燥等作业中,因水蒸汽 散发,受到的高温、高温影响。
噪声。造纸工业中所用的磨浆机、切片机以及造纸设备 的真空辊、吸水辊均可产生噪声。
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在化浆池中存在的硫化氢, 造 纸工人在清洗作业时易发生中毒。
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纸机纸品检测系统。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 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来源 于固体物质的机构加工、物质蒸汽冷凝、物质 的不完全燃烧等。在我国分布较广,而且对职 业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矽 尘、煤尘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 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 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 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第二类: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或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
息制度不健全等;劳动强度过大或作业的安排与劳动者 的生理状态不适应;长期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长时间 单调、重复动作;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等。
第三类:与生产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 生产厂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
职业病的分类
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4月 1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将10类共115中职 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 1、尘肺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8种; 7、职业性眼病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它职业病5种。
2、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 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 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
3、职业性健康筛检。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 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造纸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粉尘。在切断各种造纸原料时,可产生大量的粉尘;接 触石灰、矾土及滑石粉等粉尘。
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一种是局部性伤害,主要是皮肤烫痛、烫伤以及局部组织烧 伤;另一种是全身性的高温伤害,如中暑、高温晕厥等。一 般所说的情况是后一种。环境温度并没有高达足以使人受伤, 但由于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就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 严重时出现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疲劳、及至虚 脱、中暑等症状。高温环境还会对心脏、血管、肾脏、消化 道造成不好的影响。
在尘肺治疗上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主要采 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外已将重点转移到尘肺的预防上,主要 措施有配置除尘设备,加强个人防护,接尘岗位 职工定期到防保机构检查。
预防尘肺的主要措施
尘肺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 防尘。防尘工作做好了,劳动环境中的 粉尘浓度就会大幅度下降,达到国家规 定的卫生标准,就基本上可以防止尘肺 的发生。防尘的主要措施可归纳为“宣、 革、水、密、风、护、管、查”几个字, 其意如下:
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人为 的,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消除或控制,就可以防止 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 只有接触量超过一定限度,才能使人得职业病。
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常常有一 定人数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大部分的职业病目前无特效药或治疗方法,早期 发现,较易恢复,发现越晚,疗效越差。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
职业性听力损伤,亦称职业性耳聋或职业性难听,属法 定职业病之一。 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 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 使工作效率降低。长时间接触超过85分贝以上噪声, 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 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损害人体机能如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 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如长 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 引发心血管疾病。
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 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 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 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 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 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 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 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 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 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 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 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 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车间布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 照明等);缺乏防尘、病毒、防暑降温等设备或设备不 完善;其他的安全防护和个人防护用品不足或有缺陷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
除少数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眼睛,引起灼伤、 过敏外,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必须进入人体,才能对健康产生危害。主 要通过三个途径进入人体: 从呼吸道进入:以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等状态存在于 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都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呼吸道进入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肺泡直接进入血循环,毒作用大,发生毒作用 快,这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如各种 粉尘、CO、苯蒸气等。 从皮肤进入: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气态和液态)能通过完整的皮 肤进入人体,当患有皮肤病等原因造成皮肤损伤时,毒物更易通过受损 皮肤进入。毒物经皮肤途径进入人体往往容易被疏忽,并且通过皮肤进 入的毒物不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血循环,易损害健康。因而,毒物经 皮肤进入人体是发生职业中毒的重要原因,能经皮肤进入人体的毒物有 苯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等。 从消化道进入: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不易经消化道进入 人体,主要是由于发生意外或因不注意卫生毒物经污染的手、衣物、食 品而食入,哺乳期妇女可经乳液把毒物传给婴儿引起中毒,如蓄电池厂 的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易造成铅中毒。
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 基础,其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而工作地点气温 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人体最舒适的环 境温度在20℃~28℃之间,但最理想的温度是15℃~ 20℃。
高温作业工作主要有:冶金工业,包括炼钢、炼铁、 轧钢、炼焦等;机械制造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 玻璃与耐火工业的窑工、炉工等。此外还有造纸、制 糖、砖瓦工业、发电厂、火车和轮船的锅炉间以及潜 水舱等,均属高温作业。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定义
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 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 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 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 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 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
轻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而一度被迫 停止工作,但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
重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 作,并在该工作日未能恢复工作或在工作中出现突然晕 厥及热痉挛。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 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 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 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 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1、宣,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 自觉行动。
2、革,生产工艺技术革新,是消除尘肺的根本
措施。具体又包括改干式作业为湿式作业,实现生产 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等。
3、湿,湿式作业。 4、密,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 5、风,利用通风达到除尘的目的。 6、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 7、管,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 8、查,对接尘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作业 环境的粉尘浓度定期进行测定以及督促检查。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 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 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 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 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 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 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