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病因分析

合集下载

细说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

细说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

细说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苏醒延迟是指觉醒机制、麻醉药物在消耗代谢之后共同呈现的结果,是麻醉苏醒时较为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苏醒延迟不仅会导致患者的康复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导致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有所增加,甚至还会引起并发症。

所以只有提前确定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影响因素,才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确定全麻后苏醒延迟影响因素有何意义?在麻醉之后,监测治疗室内的患者病情变化速度非常快,病情具有高危的特征,同时患者的数量也较多,对临床护理提出的质量要求普遍比较高。

如果患者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不仅会导致麻醉之后的监测治疗室正常工作秩序受到扰乱影响,而且对患者也会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严重时会直接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必须要找出全麻后延迟苏醒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因素条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这样才能够促使患者术后更好的康复。

全麻苏醒延迟影响因素都有哪些?年龄:部分老年患者多数都伴有器官功能退行性病变问题,神经递质释放不断减少,所以很难快速的摄取和代谢掉麻醉药物。

与此同时,部分老年患者自身的肾血流量较少,肾小球的滤过率较低,所以这部分老年患者在药物代谢方面严重不足,很难及时将药物排泄出来,此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就会延长,患者的苏醒延迟风险也会增加。

术中增加麻醉药物、急诊手术:由于急诊手术患者会出现手术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等情况,尤其是对于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很难对其他内科疾病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理,无形中导致患者的应激水平较高。

同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不断的追加麻醉药物,药物的浓度也不断增加,无形中导致患者会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

术前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在手术之前就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尤其是患者的中枢神经受到损害影响后,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不安、幻觉等现象发生。

此时,患者的神经递质释放产生影响,患者觉醒能力降低,进而引起苏醒延迟的情况。

术中输血量、术中液体量: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通过监测输血量以及液体量,可以及时反应出机体的损失量,输注量越高,那么血流动力学紊乱风险就会有所增加,对机体代谢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脑损伤等情况,进而延迟苏醒时间。

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标准

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标准

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标准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标准通常是指手术结束后超过60 分钟,患者仍然没有恢复意识或没有达到正常的意识水平。

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使患者失去意识和知觉的麻醉方法。

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接受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包括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肌肉松弛药等,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一般情况下,手术结束后,麻醉药物的作用会逐渐消退,患者会逐渐恢复意识和生理功能。

然而,有时会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即患者在预期时间内没有恢复正常的意识水平。

苏醒延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麻醉药物的残留、代谢缓慢、药物相互作用、体温过低、低氧血症、低血糖等。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导致意识恢复延迟。

为了判断全身麻醉苏醒延迟,医生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结束时间:确定手术结束后经过的时间。

2. 意识状态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包括对呼唤、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否能够遵循指令。

3. 生理指标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4. 药物代谢检测:进行血液药物浓度检测,以确定麻醉药物是否在体内残留过多。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全身麻醉苏醒延迟,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调整药物治疗、提供呼吸支持、升高体温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苏醒延迟的标准可能会因个体差异、手术类型、麻醉方法和药物使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对于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前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麻醉过程和可能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和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理指标,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全身麻醉苏醒延迟是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标准进行评估和处理。

患者和家属应与医生保持密切合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快速康复。

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原因及处理

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原因及处理

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原因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总结处理经验。

方法分析10例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结果10例病人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苏醒延迟的原因为麻醉药物作用延长、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手术前夜睡眠不好、术中体温过低。

处理的方法为在支持治疗的同时积极查找和针对原因处理,并加强术后随访。

结论70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复杂,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发现原因并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确保老年患者恢复期安全。

【关键词】老年患者全麻苏醒延迟老年人全麻后苏醒延迟较多见,有些是单因素引起,有些是多因素联合作用。

如能在支持治疗同时发现原因并处理,可避免严重并发症。

本文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10例老年病人,并总结处理经验。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10例老年病人,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70~85岁(平均74. 3±4. 8岁),ASAⅠ级者2例,ASAⅡ级者4例,ASAⅢ者4例,均为术前清醒的非脑外科病人。

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静脉给予丙泊酚1.5~2.0mg/kg、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1~2mg/kg、维库溴铵0.05~0.1m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机械通气,吸入0.8% ~1.5%异氟烷、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5ug/kg/min维持麻醉,间断补充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术毕前40分钟停止给予肌松剂和镇痛药,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麻醉药及瑞芬太尼。

药物用量均在常规治疗范围内。

苏醒延迟时间为100~330分钟。

1.2方法分析苏醒延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全身麻醉在停止给药后,病人一般在60~90分钟即可获得清醒,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记忆得以恢复。

若超过此时限神志仍不十分清晰,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1]。

采用Ramsay镇静深度评分以观察患者苏醒情况: 1分为烦躁、不安定; 2分为安静合作、具有定向力; 3分为睡眠、对大声呼唤反应灵敏; 4分为睡眠、对大声呼唤反应迟钝; 5分为对大声呼唤无反应、对刺激反应迟钝; 6分为深睡、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病例总结

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病例总结

甲基苯丙胺(冰毒)成瘾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4) 避免体温过高 5) 可能会增强阿片类药物产生的镇痛效应 6) 出现戒断症状:支持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药物
小知识点
1. 患者出现抽搐的原因 1) 脑部疾病 癫痫,假性发作,颅内感染,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脑瘤,变性病等,全麻苏醒期特 别要注意甄别脑梗塞、脑出血和缺氧性脑病,处理原则各不相同,早期诊断、早期处 理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2) 全身性疾病 手足搐弱症,碱中毒,低血糖,药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戒断综合征,破伤风, 高热惊厥,产科疾病,高血压脑病,心源性抽搐
甲基苯丙胺(冰毒)成瘾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 明确是否有感染性并发症,如心内膜炎、脓肿、骨髓炎、肝炎或 艾滋病
甲基苯丙胺(冰毒)成瘾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器官功能评估: ① 心血管系统 ▪ 应常规进行心脏听诊及ECG检查 ▪ 是否有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 是否有左室肥大、舒张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 ▪ 血压是否难以控制
甲基苯丙胺(冰毒)成瘾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 胃肠道:因为甲基苯丙胺具有拟交感刺激作用,可引起呕吐和腹 泻。
▪ 皮肤:注射吸毒可引起蜂窝织炎、脓肿和针孔痕。长期滥用可产生 蚁走感(crank bugs)。许多滥用者还可出现多处小范围的皮肤抓 挠破损。而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可能引起皮肤病变(皲裂、口角 炎)。
甲基苯丙胺(冰毒)成瘾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亚急性戒断期: ▪ 急性戒断期后持续2周,表现为失眠、嗜睡、食欲改变、抑郁,严
重者会有幻听等症状,还可能有自杀念头。
甲基苯丙胺(冰毒)成瘾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3. 术前评估要点 ▪ 了解患者的成瘾史与戒断史 ① 何时开始摄取苯丙胺类物质,目前剂量及症状 ② 是否发生过中毒事件及治疗方式 ③ 是否进行过戒断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剂量及效果 ④ 目前是否有戒断症状,是否需要干预 ⑤ 是否合并有其它物质滥用

PACU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护理理会

PACU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护理理会

PACU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护理理会【摘要】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在PACU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5 例老年患者全麻手术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全麻术后苏醒延迟与麻醉药物绝对或相对过量、原发病的影响、机体代谢紊乱、低体温等因素有关。

结论 65岁以上患者全麻术后苏醒延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积极探讨其原因并治疗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恢复期安全。

【关键词】老年人;麻醉;苏醒延迟苏醒延迟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停止给药后90min内意识不清醒,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记忆没有恢复[1]。

它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麻醉后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老年人全麻苏醒延迟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原因,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 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发生在PACU全麻后苏醒延迟的25例老年病人,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66~ 81岁(平均73.4岁),均为术前神志清的非脑外科病人,实施手术种类:髋关节置换术1例,脊柱手术1例,肺叶切除术6例,食管癌根治术3例,胰十二指肠、胆道梗手术4例,肝癌根治术8例,结肠直肠癌根治术2例。

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静脉给予丙泊酚,力月西,爱可松,依托米脂,芬太尼,阿托品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机械通气,吗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维持麻醉。

术毕前30分钟停止给予肌松剂和镇痛药,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麻醉药。

采用回顾性分析在PACU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25例患者原因及处理。

2结果2.1原因分析25例老人全麻患者中,苏醒期最短为115分钟,最长为370分钟,平均185分钟,因为而麻醉药物的过量,通常是相对过量,因为老年病人因肝功能障碍使药物不能正常降解,肾功能障碍者则呈排泄能力低下,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因此某些患者对麻醉药物敏感性高,常规剂量给药即可引起苏醒延迟。

25例患者均不能排除不同程度的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其中的12例患者明确合并其他原因单纯药物作用延长13例均为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多;7例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血压控制不理想;3例术中多次加深麻醉维持血压平稳,麻醉用药相对过多;3例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低氧血症及(或)CO2 蓄积 3例 3例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其中 1 例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2例各有有40年以上吸烟史,肺功能仅提示通气功能轻度障碍。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如 麻醉药物的残留、手术并发症、患者自身状况等。
分类
根据苏醒延迟的时间长短,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延迟通常在2 小时以内,中度延迟在2-4小时之间,重度延迟超过4小时。
根据病因,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分为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和患者因素。麻醉因素包括麻醉 药物的过量或不足、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手术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过长、出血过多等;患者因素 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等。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 迟
目录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定义与分 类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并发症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处理与预
防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案例分析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定
01
义与分类
定义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是指病人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出 现意识恢复延迟的现象,表现为患者不能在预期时间内 恢复正常的意识状态。
身对患者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可能导致患者苏醒延迟。
案例二: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
总结词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能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和麻醉药物的剂量有关。
详细描述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案例中,由于小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麻醉药物的代谢 和排泄能力较弱,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残留,影响苏醒。此外,麻醉药物的剂量也可能影响小 儿的苏醒,过量使用麻醉药物可能导致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并
03
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01 呼吸困难
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可能导致呼吸道肌肉 松弛,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
02 呼吸道梗阻
术后咽喉部肿胀、分泌物积聚或呕吐物误吸等可 能导致呼吸道梗阻。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策略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手术麻醉方式,但有时会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即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麻醉药物作用仍然存在,无法迅速清醒过来。

苏醒延迟可能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和手术风险,因此需及时了解其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处理策略。

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麻醉药物代谢缓慢:不同的麻醉药物有不同的代谢速度,一些药物可能会在体内停留较长时间,延迟患者苏醒。

例如,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下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代谢缓慢的情况。

处理策略:麻醉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剂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减少药物在体内的积累。

2.麻醉药物过量使用:如果麻醉药物使用过量,可能会导致苏醒延迟。

处理策略:麻醉中医生应在手术过程中紧密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避免使用过量的药物。

如果发现麻醉过度,可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

3.麻醉机械问题:有时苏醒延迟可能与麻醉机械故障有关,例如麻醉机中的药物输注泵故障、无法正确监测麻醉药物浓度等。

处理策略:麻醉中医生和麻醉技术人员应经常检测和维护麻醉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4.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较为敏感,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苏醒。

处理策略:麻醉中医生应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根据患者的特点调整药物剂量,以减少苏醒延迟的风险。

5.术后并发症:一些术后并发症也可能导致苏醒延迟,如颅脑损伤、呼吸道阻塞、脑水肿等。

处理策略:在术后监护期间,麻醉医生和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状态,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

以上是造成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及处理策略。

对于术后苏醒延迟的处理,麻醉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处理方案,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及时维护也能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全麻病人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分析

全麻病人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分析

全麻病人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分析全麻苏醒时间除了与病人个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有关外,还与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和肺泡通气功能直接相关,病人肺泡通气不足则是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

还与麻醉前用药,诱导和维持麻醉的药物,复合的用药如阿片类、肌松药、神经安定药的剂量和持续时间等也是影响因素。

但对苏醒延迟还应该考虑其他影响的因素,以排除电解质平衡失调、伴发疾病或并发症引起神志昏迷之可能,及时予以生命支持和纠正。

引起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常见原因包括:(1)药物作用的延长,剂量过大,增加中枢对药物的敏感,高龄,生物学差异,代谢效应,药物-蛋白结合的降低,麻醉消除排出的延迟,麻醉药的再分布,降低药物在肝脏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和生物的转换,(2)代谢性疾病,肝、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患,低氧症和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低糖血症,血高渗综合症,电解质失调(Na+,Ca2+,Mg2+)和水中毒,低温和高热,神经毒性药物,(3)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脑缺血,颅内出血,脑栓塞(空气、钙、纤维或脂肪),低氧症和脑水肿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用药过量,仍是全麻后苏醒延迟的最常见原因。

在相同吸入浓度下,控制性呼吸要比自主呼吸更易于加深麻醉。

为了避免麻醉过浅,频繁追加美达唑仑或阿片类药物。

在静吸麻醉中,应用美达唑仑苏醒时间要比异丙酚延迟。

在诸因素中药物消除排出时间的延长,也是常见的原因。

如脂溶性强的吸入药如甲氧氟烷、氟烷自体内排出时间>异氟烷、安氟烷>地氟烷,且苏醒也与麻醉持续时间成正比。

手术后通气不足,减少了肺泡内与静脉内麻醉药张力的梯度,使药物排出时间延长。

如高龄、营养不良,低温或多种药物的并用都将影响肝代谢功能,降低药物在肝内代谢的速率,。

又如氯胺酮在肝内生物转化影响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因此肝功能异常病人也使其苏醒延迟。

同样,肾功能障碍病人使非极化肌松药作用延长。

二、代谢性疾病全身代谢性紊乱会引起麻醉后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故应与麻醉药的残留效应相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19T16:30:13.7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文平山
[导读] 老年患者是手术后苏醒延迟的高危人群,全身麻醉在终止给药后,病患通常会在60min-90min清醒过来
文平山
(第二军医大学 200433)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病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老年患者40例,并对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开展回顾性分析。

结果40例老年患者均安全度过全麻恢复阶段,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疾病。

全麻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是麻醉用药代谢缓慢,其次还有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分布容积下降及术前睡眠时长较短,术后体温偏低等。

结论40例老年病患全麻后苏醒延迟的病因较复杂,需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避免并发疾病的出现。

【关键词】苏醒延迟全身麻醉老年患者病因麻醉用药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124-02
Analysis of delay cause to wake up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delay recovery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aged patients and nursing measure. Methods: Select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4 I woke up after a delay of 40 cases senile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wake up an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ause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the delay. Results: In 40 senile patients have survived during the recovery phase, without any serious concurrent illness. Recovery after delayed mainly due to anesthesia general anesthesia drug metabolism is slow, followed by liver and kidney dysfunction, the decline in volume of drug distribution and preoperative sleep time shorter, postoperative low body temperature. Conclusion: 4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wake delay causes more complex, needs identified, and effective means of treatment, appeared to avoid concurrent disease.
【Key words】Wake delay General anesthesia Elderly patients The cause Anaesthetic drugs
老年患者是手术后苏醒延迟的高危人群,全身麻醉在终止给药后,病患通常会在60min-90min清醒过来,对定向能力、指令动作及手术前的记忆均能恢复。

如若超出这个时间限度,那么便显示病患的神志依然不清晰,也被广泛地认为全身麻醉之后的苏醒延迟。

由于老年病患各器官功能的衰弱,术后难免出现因麻醉用药的代谢迟缓所致的苏醒延迟。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老年患者40例,并对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开展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老年患者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5.3±
2.7)岁,均为手术前清醒的非脑外科病患,运用常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手术中行机械通气,吸入
0.9%-1.5%七氟烷、100%的氧气维持麻醉状态。

手术结束前30min终止镇痛药及肌肉松弛药剂,手术完毕时终止麻醉药的吸入,药物用量均维持在常规治疗状态内。

手术完毕时将病患送入麻醉苏醒室常规监护,苏醒延迟时长为100-210min[1]。

1.2方法回顾性分析苏醒延迟的病因及护理措施,全麻终止用药后,病患会在60min-90min恢复清醒状态[2],并恢复定向能力、指令动作及手术前记忆。

假若超出该时间限度,则表明神志仍不清,可视为全身麻醉后的苏醒延迟症状。

运用Ramsay镇静深度评分以观察病患苏醒的状况:1分表示不安定、心烦;2分表示定向力恢复、合作配合;3分表示睡眠且对响度较高的声音反应敏锐;4分表示睡眠、对响度较高的声音反应过慢;5分表示对响度较高的声音缺乏反应、对刺激反应不灵活;6分表示处在深度睡眠的状态、对疼痛的刺激缺乏正常的反应。

2 结果
2.1总体结果
40例病患手术完毕后均无法排除程度不一的麻醉用药时间,其中,7例确认合并有其余原因。

2.2各项病因分析
2.2.1药物代谢缓慢纯粹性地药物代谢缓慢18例,均为手术用时较长、创面大、出血多,15例术前合并冠心病、肾功能障碍、高血压,血压控制不力,术中屡次出现加深麻醉以稳定血压,麻醉药物过多;3例年龄>85岁,术前体质健壮,排除手术及常规用药,疑似对麻醉用药过敏造成药物作用的残余。

药物代谢缓慢是导致老年病患全麻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该病因占本次调查总数的45.0%[3]。

2.2.2肝肾功能减退本次研究的40例病患均≥63岁,肝肾功能的衰弱在所难免,同时,全体病患的呼吸、循环系统极大地衰弱,术后易产生各类代谢性疾病,对麻醉药的彻底清除相对迟缓,最终导致苏醒延迟的现象。

2.2.3药物分布的容积下降由于全体病患的年龄偏大,肾脏代谢作用缓慢,因此,麻醉药物均按较特别的方式在体内分布,一些药物停留在细胞外液,另一部分药物则在脂肪中分布。

2.2.4手术前睡眠时长较短 6例病患手术完毕时的Glasgow评分是6分,90-100min后评分是11分,血生化检测、血气分析及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均无反常状况。

200-210min后,病患该项评分提升到14分[4],手术完毕时,病患已能对呼唤有所反应,但由于过度疲倦而无法睁眼,苏醒延迟阶段的睡眠质量较高,清醒后的精神状态恢复良好。

2.2.5手术后体温偏低在麻醉状态下,体温中枢遭遇肌松药及麻醉药的干扰及影响,当环境温度下降时,中心体温可下降到≤6℃,特别对于老年病患同样如此,低温使凝血物质的活性降低,易造成术后出血量增加,在麻醉恢复阶段,低温会使肝代谢进程迟缓,麻醉用药在病患体内残余,直接出现苏醒延迟。

3 讨论
3.1预防苏醒延迟的方法
3.1.1术中加强麻醉深度的监测强化术中监测,密切结合个体差异,维持病患氧的供给平衡,确保血流动力学平稳。

做好麻醉深度的监测,用药量需适度,并监测脑电双频指数,降低用药量,防范脑受损[5]。

3.1.2麻醉药物的用量应根据个体化进行调整强化支持性治疗,消除可能引发药物延迟的因素。

贫血的病患需遵医嘱及时补充血容量;麻醉的具体用量需依照个体化进行灵活调整,药物用量较多和对药物过敏的病患需及时排除其余因素,确保充分通气、体内循环平
稳。

3.1.3术中严格控制液体的输注老年病患由于新陈代谢缓慢,且对药物敏锐程度不一,在行手术中要严控液体输注,维持体液平衡,防范由于药物的共同作用而延迟苏醒时间。

3.1.4注意保护病患体温在麻醉条件下,体温中枢常会受到麻醉药物及肌松药物的干扰,当环境温度下降时,中心温度可下降到
≤6℃,特别是老年病患。

搞好低温的预防及护理对老年病患尤为关键,病患行术后进入PACU时,一旦发现体温过低,则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按时盖上棉被,减少身体暴露在外的面积,缓解体温散失。

运用暖风机后,病患体温逐步上升到>36℃,Glasgow评分也从9分上升到14分。

病患术后3d内对神经系统加以检查,均未产生异常现象[6]。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显示,药物代谢缓慢是导致老年病患全麻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为此,对苏醒延迟的病患,要首先分清病因,及时处理,对症治疗,避免任何可能的后果。

针对短期内无法确认病因的病患,需开展神经系统体征检测,并做好随访,避免并发疾病出现。

参考文献
[1] 马晶,林萍,李雨姝.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护理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3(36):178-179.
[2] 闵立霞,洪黎霞.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9(04):545-546.
[3] 周巧,徐康清,陈慕瑶,陈旭素. PACU老年病人全麻苏醒延迟原因及护理[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0(S2):130-131.
[4] 马永杰.全身麻醉苏醒延迟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 ,17(02):106-107.
[5] 张庆龙,张红玲.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13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3,20(04):316-317.
[6] 于晖,左明章,张维娜,黄兵.老年患者全麻后苏醒延迟原因及处理[J]. 中国医刊,2007,19(06):3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