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生产订单成本计算方式
SAP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

SAP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1)标准成本=标准价*标准量即根据物料主数据上的标准价S*BOM上的物料数量等到标准价,一般来讲我们是通过T-code CK24 发布出来,即我们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看到的就是标准价。
(2)目标成本=标准价*实际量,标准价同(1),实际量的来源于T-code CO11N 报工后的工时得到。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成本有误,一定要去查一下是否没有报工。
(3)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量,因为你是采用标准价,所以出入库都是标准价格,系统本身并没有实际价格,但是在CO88 结算后会结算出产品差异,即标准价+差异=实际价格。
(4)计划成本=计划价格*计划数量+作业价格*计划数量,计划成本为生产订单计划生产量*计划生产变式中定义的价格,计划成本同目标成本的差别是: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是企业全面预算和计划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核算的时间为计划订单产生时,当你保存订单时已计划成本会自动计算,如果你做出的更改与成本核算有关,则在你保存订单时,会重新计算已计划的成本。
在生产订单中实际成本的计算如下:1、直接材料成本:是为生产订单直接领用的物料成本,等于本张订单领用物料的数量*此物料主数据中的价格,数据来源于MM模块;2、直接人工费: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人工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人工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3、制造费用: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制造费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制造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对比计算差异,以进行成本控制。
假定下面的场景1. 成品A 下面需要两个组件B(2个)、 C(3个);2. 原材料B的成本视图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2元;计划价格-1.5元;移动平均价-2.2元;3. 原材料C的成本视图也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3元;计划价格-2.6元;移动平均价-2.5元;注:根据核算变式中定义的存取顺序取价4. 成本中心对应的价格为:人工-3元/H; 机器-2元/H ;(KP26中的价格-计划作业价格)5. 工艺路线数据(只有一道工序):人工-0.5小时;机器-0.6小时;6 .有生产订单要生成成品A50件;7. 月末成本中心分割、价格计算、生产订单价格重估后成本中心实际价格为:人工-6元/H; 机器-5元/H,实际工时: 人工0.2, 机器0.3 8. 入库数量为20件标准成本= 50_ * ( 2*2+3*3 +0.5*3 +0.6*2)这里标准成本的核算变式PPC1是取原材料的标准价计划成本= 50*( 2*1.5+3*2.6 +0.5*3 +0.6*2) 这里订单核算变式PPP1取的是原材料的计划价,这里可能修改订单组件目标成本= 20*( 2*2+3*3 +0.2*3 +0.3*2)实际成本= 20*( 2*2.2+3*2.5 +0.2*6 +0.3*5) 这里数量和价格都是实际数,原材料取价根据PPP2里面定义的取数逻辑。
SAP成本核算说明

6、在产品-关闭期间KKA0
7、在产品-计算(集中处理KKAO)(计算在制品金额)
8、订单结算(集中处理CO88)(结算订单领料的量差和人工
费用的价差)
9、实际成本核算CKMLCP
2021/10/10
7
附注:SAP成本计算说明_成本类型
成本构成
说明
成本类型
预算成本
指根据预算投入量、标准BOM量、预算原物料单价、预算单卷/个直 接人工、预算单卷/个制造费用计算出的单位成本。包括预算材料 成本、预算人工成本、预算费用成本。
2021/10/10
9
SAP成本计算说明_成本计算公式
∑BOM物料× 单价 + 作业数量×作业价格 = 制造成本
2021/10/10
10
SAP成本计算说明_BOM的材料成本核算
Bill of Materials :产品A
料号
数量
10 原材料 1
2 pc
20 半成品 1
3 pc
半成品
原材料 2: 原材料 3: 原材料 4: 原材料 5:
投入 成本要素
原材料
直接人工
产出 半成品
半成品
制造费用
制一科
投入 成本要素
产出 半成品
投入 成本要素
产出 最终产品
原材料
半成品 直接人工
半成品 或底材
制造费用
制二科
原材料
半成品或底材 直接人工
产成品
制造费用
制三科
设计-〉封样-〉印刷-〉养生-〉复合-〉裁切
成本核算采用订单式分批分步成本核算法,生产订单是成本核算对象,
用来归集和分配成本
一个大的生产订单按生产工艺不同,会经转不同的工作中心(制一科、
SAP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

SAP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1)标准成本=标准价*标准量即根据物料主数据上的标准价S*BOM上的物料数量等到标准价,一般来讲我们是通过T-codeCK24 发布出来,即我们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看到的就是标准价。
(2)目标成本=标准价*实际量,标准价同(1),实际量的来源于T-code CO11N报工后的工时得到。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成本有误,一定要去查一下是否没有报工。
(3)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量,因为你是采用标准价,所以出入库都是标准价格,系统本身并没有实际价格,但是在CO88 结算后会结算出产品差异,即标准价+差异=实际价格。
(4)计划成本=计划价格*计划数量+作业价格*计划数量,计划成本为生产订单计划生产量*计划生产变式中定义的价格,计划成本同目标成本的差别是: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是企业全面预算和计划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核算的时间为计划订单产生时,当你保存订单时已计划成本会自动计算,如果你做出的更改与成本核算有关,则在你保存订单时,会重新计算已计划的成本。
在生产订单中实际成本的计算如下:1、直接材料成本:是为生产订单直接领用的物料成本,等于本张订单领用物料的数量*此物料主数据中的价格,数据来源于MM模块;2、直接人工费: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人工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人工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3、制造费用: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制造费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制造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对比计算差异,以进行成本控制。
假定下面的场景1. 成品A下面需要两个组件B(2个)、 C(3个);2. 原材料B的成本视图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2元;计划价格-元;移动平均价-元;3. 原材料C的成本视图也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3元;计划价格-元;移动平均价-元;注:根据核算变式中定义的存取顺序取价4. 成本中心对应的价格为:人工-3元/H; 机器-2元/H ;(KP26中的价格-计划作业价格)5. 工艺路线数据(只有一道工序):人工-小时;机器-小时;6 .有生产订单要生成成品A50件;7. 月末成本中心分割、价格计算、生产订单价格重估后成本中心实际价格为:人工-6元/H; 机器-5元/H,实际工时: 人工,机器 8.入库数量为20件标准成本= 50_ * ( 2*2+3*3 +*3 +*2)这里标准成本的核算变式PPC1是取原材料的标准价计划成本= 50*( 2*+3* +*3 +*2) 这里订单核算变式PPP1取的是原材料的计划价,这里可能修改订单组件目标成本= 20*( 2*2+3*3 +*3 +*2)实际成本= 20*( 2*+3* +*6 +*5) 这里数量和价格都是实际数,原材料取价根据PPP2里面定义的取数逻辑。
SAP成本核算说明

• 标准值:
投入量: 1 R/S 直接人工摊权数:2.62 ZY
成本 中心
作业类型: 直接人工
工作中心公 式
计划的人工作业价格 :3¥/ZY
投入量: 5 R/S
备注:以直接人工为例计 算作业成本,其他直接生
作业成本:
产部门及剩下三种作业成 3× 2.62 × 5= 39.3¥
本计算方法类似。
17
SAP成本计算说明_工、费成本核算
一个大的生产订单按生产工艺不同,会经转不同的工作中心(制一科、 制二科、制三科)而分成三个小生产订单,并按此归集耗用材料的实 际成本和应承担的费用;
4
SAP成本计算_成本计算过程
预算产量更 换为实际产
量
实际产量 ×
BOM标准量 ×
预算单价
实际产量 ×
预算人工 或制费
目标成本
预算成本
SAP 成本计算
BOM 展开 材料耗用量*单价
实际 领料
量
月末实 际物料 价格
标准批量 A
取自物料 主数据视 图的批量 成本核算
栏位
期间工、费
工、费的价格 (作业价格)
C=D/E
作业成本 / 作业量
D
E
分摊权 数B
取自工艺路 线上的直接 人工、折旧
等栏位
A
B
D
备注:例如分摊到某品项的直接人工(费用)= 该品项的标准批量*分摊权数 * 所属生产部门人工费用
900001 直接人工
900003 固定费用作业
900002 折旧作业
900004 变动费用作业
工艺路线:指定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生产每步所需的每个工序的顺序。工艺路
线包含有执行每个工步的工作中心的信息,也包括每个工序执行
SAP按生产订单成本核算实践篇精选全文

核算间接费用 T:KGI2
计算订单差异 T: KKS1||KKS2
结算订单 T:KO88||CO88
SAP按生产订单成本核算实践篇
18 基本生产业务流程-创建生产订单
创建生产订单 并下达 T:CO01
说明:
生产数量500。 控制数据中包含成本核算信息。 主数据中包含BOM结构与工艺路线。 定单类型中包含结算参数文件。 订单类型相关参数决定BOM与工艺路线的取值,决定成本核算的默认变式。
而在订单核算成本的后台设置中物料单价取的为“7 依据物料主文件中的价格控制的估价价格”,而
价格并未考虑间接费用。 结论:订单成本核算的物料取价策略有待改进!
SAP按生产订单成本核算实践篇
38
T-code: CO03 功能:显示生产订单 说明:
当前生产订单数量为10个,已全部投料,但未完成,则在制品金额为1211.68。
SAP按生产订单成本核算实践篇
3Hale Waihona Puke 生产订单核算-计算WIP计算在制品金额 T:KKAX
T-code: KKAX 功能:计算WIP 说明:
当前生产订单数量为10个,已全部投料,但未完成,没有进行收货,则在制品金额为1211.68。 如果收过货,在制品金额=总投入-已收货金额
SAP按生产订单成本核算实践篇
SAP按生产订单成本核算实践篇
4 基本主数据-组织机构
经营范围 控制范围 公司代码
经营组织BPCN 控制范围BP01
公司代码BP01 工厂BP01
公司代码BP0X
SAP按生产订单成本核算实践篇
5
基础数据-科目与成本要素
T-code:OB_GLACC12 功能:集中维护科目 说明:
SAP生产订单业务流程

(1)创建一个生产订单CO01
BOM、工序(工艺)
BOM确定生产订单的材料成本
工序确定人工、间接费用
如果部分完工
总成本=材料成本+ 人工+ 间接费用=完工产成品成本+ 期末在产品成本
如果全部完工:
总成本=材料成本+ 人工+ 间接费用—完工产成品成本= 生产成本差异
(2)领料MB1A
Dr: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Cr:原材料
(3)确认人工成本CO11N
Dr: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Cr:应付职工薪酬
(3)确认间接费用CO11N
未分摊前:
Dr:制造费用
Cr:水电费
折旧费用等
分摊后:
Dr: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Cr:制造费用
(4)部分完工产成品入库MB31
Dr:库存商品
Cr: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剩下的“生产成本”余额计入在产品余额KKAX,报表上列报在“存货”
(5)100%完工MB31
Dr:库存商品
Cr: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如果有差异,应计入生产成本差异科目KKS2。
SAP生产订单结算原理

之阿布丰王创作SAP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有三种,定期间计算产品成本,按生产订单计算产品成本,按销售订单(sales order)计算成本。
其中,按生产订单计算成本最为罕见,很多公司采取,我们也以此为例说明SAP产品计算的流程。
一、SAP产品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分歧点:1.传统成本计算的方法是月底一次性计算,是一种事后成本计算。
但SAP提供在生产订单创建时就可计算出目标成本。
公司日常业务操纵,比方发料,报工(confirmation)等,发生的成本都会同步计入生产订单中,实时性较好,SAP对这成本的同步更新称作Simultaneous Costing。
可以认为,SAP的成本计算具有事前计划、事中统计,事后分析的功能。
2.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发料时,将物料从原资料(RawMaterial, RM)科目转到在产品(Work in Process, WIP),收料时再结转到半成品或产成品科目。
SAP分歧,SAP把生产成本的科目视作损益科目,发料时先计入损益,月底再结算。
如果生产订单没有全部完工收货,或技术上做完成处理,成本的余额作为WIP,否则暗示生产订单完成,没有WIP, 余额全部结转到差别。
公式如下:WIP = GR of MO – Collected costs of MO注:GR of MO: 生产订单收货(goods receipts ofmanufacturing order)二、成本计算流程1.产品成本计划( Product cost planning)通过成本计划,计算物料的尺度成本,以此作为物料价格和存货计价的依据。
2. 日常操纵以及日常操纵与成本计算的集成1)生产订单发料(Goods issue to production order )生产订单发料在FI模块中会发生如下凭证:DR: 生产成本物料消耗科目(P&L)CR: 存货( 如RM)物料消耗科目因为属于损益科目,因此在CO模块中属于初级成本要素(Primary cost element),发料的会计凭证有控制凭证(就是CO模块的凭证),如下所示:DR: 生产成本物料消耗科目(生产订单是成天职配对象 true cost assignment object)注意这一规律,如果数据从FI传递到CO,则在CO中只存在单边凭证(onesided entry). CO凭证用KSB5检查。
SAP生产订单结算原理

SAP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有三种,按期间计算产品成本,按生产订单计算产品成本,按销售订单(sales order)计算成本。
其中,按生产订单计算成本最为常见,很多公司采用,我们也以此为例说明SAP产品计算的流程。
一、SAP产品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不同点:1.传统成本计算的方法是月底一次性计算,是一种事后成本计算。
但SAP提供在生产订单创建时就可计算出目标成本。
公司日常业务操作,比如发料,报工(confirmation)等,发生的成本都会同步计入生产订单中,实时性较好,SAP对这成本的同步更新称作Simultaneous Costing。
可以认为,SAP的成本计算具有事前计划、事中统计,事后分析的功能。
2.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发料时,将物料从原材料(Raw Material, RM)科目转到在产品(Work in Process, WIP),收料时再结转到半成品或产成品科目。
SAP不同,SAP把生产成本的科目视作损益科目,发料时先计入损益,月底再结算。
如果生产订单没有全部完工收货,或技术上做完成处理,成本的余额作为WIP,否则表示生产订单完成,没有WIP, 余额全部结转到差异。
公式如下:WIP = GR of MO –Collected costs of MO注:GR of MO: 生产订单收货(goods receipts of manufacturing order)二、成本计算流程1.产品成本计划( Product cost planning)通过成本计划,计算物料的标准成本,以此作为物料价格和存货计价的依据。
2. 日常操作以及日常操作与成本计算的集成1)生产订单发料(Goods issue to production order )生产订单发料在FI模块中会产生如下凭证:DR: 生产成本-物料消耗科目(P&L)CR: 存货( 如RM)物料消耗科目因为属于损益科目,因此在CO模块中属于初级成本要素(Primary cost element),发料的会计凭证有控制凭证(就是CO模块的凭证),如下所示:DR: 生产成本- 物料消耗科目(生产订单是成本分配对象true cost assignment object)注意这一规律,如果数据从FI传递到CO,则在CO中只存在单边凭证(one-sided entry). CO凭证用KSB5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10002为移动平均,当前成本为0.002 RMB(采购入库成本),由于系统保存2位小数,故系统四舍五入显示成本为0;
10003为移动平均,当前成本为0.005 RMB,显示成本为0.01;
90001为标准成本,当前成本为0.1 RMB(库存物料);
90002为标准成本,当前成本为0.2 RMB(库存物料);
90003为标准成本,当前成本为0.1 RMB(库存物料);
99001为标准成本,当前成本为0.5 RMB(非库存物料).
则根据BOM比例,10001成本为0.907 RMB,系统显示成本为0.91 RMB.
实际的组件成本(只包含手动生产发料物料成本*发料数量之和):10002成本0.002 * 发料数 50 + 10003成本0.005 * 发料数 50 + 90001成本0.1 * 发料数 60 + 90002成本0.2 * 发料数 55 + 90003成本0.1 * 发料数 45 = 21.85 RMB
实际的附件成本(只包含倒冲生产发料物料成本*发料数量之和):99001成本0.5 * 生产入库数 40 * BOM中基本数量 1 =20 RMB
实际的产品成本:产品成本0.907 * 完成数量40 =36.28 RMB
总差异:实际的产品成本-(实际的组件成本+实际的附件成本)=36.28-(21.85+20)=-5.57
每个产品差异:总差异/完成数量=-0.14
差异:每个产品差异/产品成本=总差异/完成数量/产品成本=-5.57/40/0.907=-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