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承桩
端承桩的名词解释

端承桩的名词解释端承桩是一种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基础支撑结构。
它被用于支撑桥梁、高速公路、大型建筑物等工程的承重结构。
端承桩由混凝土或钢材制成,通常呈圆柱形或多边形,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形状。
端承桩的作用是将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的承重传递到地下,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端承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古代建筑中,人们使用石头、木材或竹木等材料制成的桩来支撑建筑物。
这些桩被嵌入地下,通过其在土壤中的抗压能力和摩擦力来承受建筑物的重量。
虽然材料和技术的进步为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基本原理仍然相同。
现代端承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
在勘察阶段,工程师将对地下的土壤和岩石进行测试和分析,以确定桩的类型、尺寸和布局。
设计阶段涉及对桩的结构和承重能力进行详细计算,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施工过程中,工人将桩一段一段地钻入地下,直到达到设计深度或遇到适当的承力层。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质量监测,以确保桩在安装过程中没有出现缺陷。
端承桩的设计和选择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所需的承重能力、地下土壤的类型和性质、施工条件和预算等。
常见的端承桩类型包括钢管桩、混凝土桩和木桩。
钢管桩由一根或多根钢管组成,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或沉积桩的方式进行安装。
混凝土桩则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类型,前者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现场安装,后者则是通过将混凝土倒入钢管或充填到孔中制成。
木桩则适合于较小规模的工程,通常用于土壤较软的地区。
端承桩在工程领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们承担着传递和分散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的重量,同时还能抵抗地震、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
通过正确选择和设计端承桩,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设计的创新,端承桩的形式和材料可能会进一步改善。
新型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将使桩的制造更快、更便捷,从而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受力特点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受力特点一、引言端承桩和摩擦桩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桩基类型。
它们在受力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对两种桩基的受力特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二、端承桩的受力特点1. 简介端承桩是通过桩尖承担垂直载荷的类型。
当桩下部承受外部荷载时,通过桩身向土体传递负荷,直到荷载通过桩尖传递到较深土层,使桩尖端承受垂直载荷。
端承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于桩尖的承载力,并且受力方式相对简单,适用范围广泛。
2. 受力机理端承桩的受力机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桩身受力和桩尖受力。
2.1 桩身受力当垂直荷载作用于端承桩时,部分负荷会通过桩身传递到土体中。
在桩身与土体接触的范围内,沿桩身长度分布的摩擦力起到支持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桩身受力主要由桩身的抗弯刚度和桩身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承担。
2.2 桩尖受力桩尖受力是端承桩的重要特点之一。
当荷载通过桩身传递到桩尖时,在桩尖与土体接触的面积上形成一个区域,该区域的土体承受垂直荷载。
桩尖在这个区域内的承载力主要由土体的强度和桩尖的几何形状共同决定。
3. 影响因素端承桩的受力特点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桩身和桩尖的几何形状、土体的力学性质、荷载施加方式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3.1 桩身的材料和几何形状不同材料和几何形状的桩身会对承载力产生影响。
例如,钢筋混凝土桩的强度和刚度较高,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
3.2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的力学性质包括土的密实度、土的抗剪强度等。
不同土体性质对于端承桩的承载力会产生显著影响。
3.3 荷载施加方式荷载施加方式可以分为静载和动载两大类。
静载是指静止荷载,例如建筑物的自重。
动载是指变化的荷载,例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不同的荷载施加方式对端承桩的受力特点产生差异。
三、摩擦桩的受力特点1. 简介摩擦桩是通过桩身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来承担垂直和水平载荷的类型。
与端承桩相比,摩擦桩在土与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要依靠摩擦力传递荷载。
摩擦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于桩身的抗弯刚度和土-桩摩擦力,适用于一些软土地区。
端承桩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XX工程2. 工程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3. 工程规模:占地面积X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4. 工程性质:住宅楼、商业楼、办公楼等5.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6. 桩基础形式:端承桩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措施等。
2. 施工人员及设备(1)施工人员:组织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
(2)施工设备:桩机、吊车、搅拌机、振动器、切割机、钻机、水准仪、经纬仪等。
3. 材料准备(1)桩基材料: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子等。
(2)施工材料:焊条、锚具、模板、扣件等。
4. 施工场地准备(1)平整场地:清除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平整场地,确保施工场地符合施工要求。
(2)排水设施:设置排水沟,确保施工场地排水畅通。
(3)临时设施:搭建施工办公室、材料仓库、休息室等临时设施。
三、施工工艺及步骤1. 施工工艺(1)桩基施工工艺:采用旋挖钻机成孔,然后采用钢筋笼、混凝土浇筑成桩。
(2)钢筋笼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确保钢筋笼尺寸、间距、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规范要求。
(3)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确保混凝土质量。
2. 施工步骤(1)桩基施工步骤① 钻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确保钻孔深度、直径、垂直度等符合规范要求。
② 清孔:钻孔完成后,进行清孔,清除孔底沉渣,确保孔底平整。
③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并采用吊车进行吊装,确保钢筋笼位置准确。
④ 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密实。
⑤ 成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成桩,确保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笼制作与吊装步骤① 钢筋笼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笼,确保钢筋笼尺寸、间距、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规范要求。
摩擦桩和端承桩的质量控制要求

摩擦桩和端承桩的质量控制要求摩擦桩和端承桩是我们建筑行业中两个非常常见的桩基形式,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质量控制要求。
你要说,这俩东西看起来差不多,实际可大有不同。
这就像你吃饭时看似一碗米饭和一碗粥,实际上差别可大着呢。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两个桩的质量控制要求,既实用又有趣,不信你看!首先说说摩擦桩。
摩擦桩顾名思义,它的工作原理主要靠的是摩擦力。
就像咱们家门的那个门锁,平时用摩擦力把门关得严严实实的,摩擦桩也是这么工作的。
它通过桩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上部建筑的荷载。
而这种摩擦力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土质、桩的打入深度、桩的表面粗糙度等。
所以,摩擦桩的质量控制可得小心翼翼,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
你想啊,摩擦桩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桩基的承载能力。
如果施工时土壤的密实度不够,或者桩打得不够深,那摩擦力就不够强,桩基就不稳。
这就像你想用小铁锤打进木头里去,如果力度不够,木钉肯定进不去;而一旦桩基不稳,建筑物就可能“晃晃悠悠”,给后期使用带来风险。
所以,摩擦桩的施工中,土层的检测至关重要。
监测员可得拿起那个仪器,仔细地测量每一层土壤的密实程度,不容许有一点疏忽。
再说到端承桩,它可就不一样了,端承桩主要依靠桩尖与土层的承载力来支撑上部建筑。
打个比方,端承桩就像是你用铁锤直接砸在坚硬的石板上,那直接是通过桩尖将荷载传递到坚固的土层里。
这时候,如果桩尖没有打得够深,或者土层不坚实,那可就危险了。
施工时对端承桩的控制要求就更高了,不仅仅是要看桩的打入深度,还要确保桩尖能够穿透到足够坚硬的土层。
你说,如果桩尖直接碰到软软的泥巴层,啥承载力能行得通?端承桩的质量控制其实就像做手术一样,精准度要求高。
施工单位要精确控制桩的打入深度,并且严格测量每一根桩的垂直度,不能让桩歪斜,否则就失去了端承桩的优势。
再比如,打桩时,桩身如果有裂纹或者破损,那可真是“羊入虎口”,严重影响桩基的稳定性。
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

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摘要:一、引言二、摩擦桩的频率方程1.摩擦桩的定义2.摩擦桩的频率方程推导三、端承桩的频率方程1.端承桩的定义2.端承桩的频率方程推导四、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1.摩擦端承桩的定义2.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推导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土木工程领域,桩基是建筑物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承载力的来源,桩可分为摩擦桩、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
本文将对这三种桩型的频率方程进行探讨。
二、摩擦桩的频率方程1.摩擦桩的定义摩擦桩是指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主要通过桩身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的桩。
2.摩擦桩的频率方程推导摩擦桩的频率方程可由以下公式表示:f_ friction = (1 + (q * h) / (π * E * σ_max))^(-1/2)其中,f_friction 为摩擦桩的频率,q 为桩顶荷载,h 为桩身长度,E 为桩的弹性模量,σ_max 为桩身最大应力。
三、端承桩的频率方程1.端承桩的定义端承桩是指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主要通过桩端承受土压力的桩。
2.端承桩的频率方程推导端承桩的频率方程可由以下公式表示:f_end bearing = (1 + (q * h) / (π * E * σ_max))^(-1/2)其中,f_end bearing 为端承桩的频率,q 为桩顶荷载,h 为桩身长度,E 为桩的弹性模量,σ_max 为桩端最大应力。
四、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1.摩擦端承桩的定义摩擦端承桩是指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既可通过桩身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传递,也可通过桩端承受土压力的桩。
2.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推导摩擦端承桩的频率方程可由以下公式表示:f_friction end bearing = (1 + (q * h) / (π * E * σ_max))^(-1/2)其中,f_friction end bearing 为摩擦端承桩的频率,q 为桩顶荷载,h为桩身长度,E 为桩的弹性模量,σ_max 为桩端最大应力。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受力特点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受力特点一、引言桩基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之一,其作用是将建筑物或结构物的荷载传递到较深的地层中。
在桩基中,端承桩和摩擦桩是两种常见的类型。
本文将就这两种类型的受力特点进行详细探讨。
二、端承桩的受力特点1. 端承作用端承桩主要通过其底部与岩石或坚硬地层接触来承担荷载,因此具有很强的端承作用。
当荷载通过桥墩等结构传递到端承桩时,由于其底部与岩石或坚硬地层接触,使得荷载能够得以有效传递,并且不会产生较大变形。
2. 桥墩转移荷载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荷载较大,单根端承桩难以完全承担全部荷载。
因此,在多根端承桩组成的岛式墩中,各个端承桩之间会相互转移荷载。
这样可以使得整个岛式墩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撑起上部结构。
3. 受力分布在端承桩中,由于其底部与岩石或坚硬地层接触,因此底部受力较大,而顶部受力较小。
因此,在设计端承桩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合理分配各个截面的尺寸和钢筋配筋。
三、摩擦桩的受力特点1. 摩擦作用摩擦桩主要是通过其侧面与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作用来承担荷载。
当荷载通过上部结构传递到摩擦桩时,由于其侧面与周围土层之间存在着摩擦力,使得荷载能够得以有效传递,并且不会产生较大变形。
2.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在实际工程中,摩擦力是影响摩擦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层性质、桩身直径、深度等。
因此,在设计摩擦桩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且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3. 受力分布在摩擦桩中,由于其侧面与周围土层之间存在着摩擦力,因此侧面受力较大,而顶部和底部受力较小。
因此,在设计摩擦桩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合理分配各个截面的尺寸和钢筋配筋。
四、端承桩和摩擦桩的比较1. 承载能力端承桩的承载能力主要来自于其底部与岩石或坚硬地层接触的端承作用,因此具有很强的承载能力。
而摩擦桩的承载能力主要来自于其侧面与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作用,因此相对而言承载能力较弱。
2. 施工难度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端承桩需要钻入岩石或坚硬地层中,因此施工难度较大。
旋挖钻施工端承桩要点

旋挖钻施工端承桩要点一、名词解释旋挖钻:旋挖钻是一种适合建筑基础工程中成孔作业的施工工艺.广泛用于市政建设、公路桥梁、高层建筑等地基础施工工程,配合不同钻具,适应于干式(短螺旋),或湿式(回转斗)及岩层(岩心钻)的成孔作业。
端承桩:端承桩主要靠桩端处地层的竖向抗力提供桩的垂直承载力的桩;或指轴向荷载只依靠桩端下岩层或坚实土层的抵抗力支承的桩。
不考虑桩身侧面与土间的摩阻力作用。
二、主要施工过程2、钢护筒制作及埋设护筒采用16mm钢板卷制成型,其内径比设计桩径大0.2—0.4m,上下口外围加焊加劲环。
护筒采用长度不小于15倍桩径,安装时钻机操作手利用扩孔器将桩孔扩大,之后通过大扭矩钻头将钢护筒压至标高。
护筒压入前及压入后,通过靠在护筒上的精确水平仪调整护筒的垂直位置。
护筒顶一般高于原地面0.3m,以便钻头定位及保护桩孔。
钻机就位时,要事先检查钻机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保证钻机工作正常。
通过测放的桩位准确确定钻机的位置,并保证钻机稳定,通过手动粗略调平以保证钻杆基本竖直后,即可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调整钻杆保持竖直状态。
3、钻迸成孔钻头选择土层双底捞砂钻斗:适用于淤泥、细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部分类土质软岩,如全、强风化以及中风化的泥岩,泥质砂岩等;为业内使用最为广泛的钻头。
嵌岩双底捞砂斗:适用于卵、碎石层,中等风化的类土质软岩,如中风化泥质砂岩,泥质砾岩等。
风化程度较高的较硬岩,如全、强风化花岗岩等,钻进硬岩时,常需配合筒钻及螺旋钻头使用。
筒钻:适用于有明显分层的中等风化砂岩(取芯概率高),以及硬质岩层的环切。
在密实度较高的土层,或是部分软岩地层,由于选择摩擦式钻杆造成打滑时,可尝试使用筒钻处理。
嵌岩螺旋钻头:适用于孔内漂石、孤石硬质岩层的破碎等。
对于部分胶泥地层,中等密实程度的卵石土,在选用土层双底捞砂斗无法钻进时,可尝试使用螺旋钻头进行钻进。
平底钻头:用于清除孔底沉渣,保证桩底沉渣厚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简述端承桩和摩擦桩受力特点

端承桩和摩擦桩受力特点1. 简介端承桩和摩擦桩是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
端承桩依靠在坚硬层的端部承担荷载,而摩擦桩则通过桩身与周围土体摩擦力传递荷载。
本文将深入探讨端承桩和摩擦桩受力特点。
1.1 端承桩端承桩是一种通过桩端承担荷载的地基处理方式。
桩身通过钻孔方式沉入地下,桩端通过与难以穿透的坚硬层接触以产生承载能力。
在荷载作用下,桩体通过端部传递荷载到坚硬层。
1.2 摩擦桩摩擦桩是一种通过桩身与周围土体摩擦力传递和承载荷载的地基处理方式。
摩擦桩的承载力主要依赖桩身与土体之间的侧面摩擦力。
摩擦桩一般采用沉入地下的方式进行施工。
2. 端承桩的受力特点端承桩的受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端部沉入坚硬层在设计和施工端承桩时,需要确保桩端沉入到坚硬层中。
这样可以确保桩体能够通过端部承担荷载,使得桩体在受力时不会发生沉降或变形。
因此,端承桩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桩端与坚硬层的接触面积和桩端的强度。
2.2 承担垂直荷载端承桩主要通过桩端承担垂直荷载作用。
当垂直荷载作用在桩顶时,桩体将受到挤压力。
这种挤压力会通过桩身传递到桩端,进而通过桩端与坚硬层的接触面积进行承载。
因此,桩端的强度和桩与坚硬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对桩的承载力至关重要。
2.3 弯矩和剪力传递除了承担垂直荷载外,端承桩还要承担弯矩和剪力。
当荷载作用点偏离桩顶时,会产生弯矩。
这种弯矩通过桩身传递到桩端,从而产生弯矩力矩。
此外,桩体还要承受来自侧向载荷产生的剪力。
因此,在端承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弯矩和剪力的影响,确保桩体能够承受这些力的作用。
3. 摩擦桩的受力特点摩擦桩的受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侧面摩擦力摩擦桩主要通过桩身与周围土体之间的侧面摩擦力传递和承载荷载。
因此,摩擦桩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身与土体接触面积和土体的摩擦特性。
通常情况下,摩擦桩的承载力随着桩身与土体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3.2 桩身变形在荷载作用下,摩擦桩的桩身会发生一定的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承桩是否应考虑桩周摩擦力?
端承桩是否应考虑桩周摩擦力?
如果说是灌注桩,桩长为25米左右.假如采用
扩底桩,以强风化岩层为端承持力层,是否要考
虑桩周摩擦力?假如采用嵌岩桩,以中风化岩
层为端承持力层,是否要考虑桩周摩擦力?
#1
要看桩穿越的土层,如果桩通过软弱土层然后桩尖嵌入岩石且桩的细长比很
大时,在外荷载作用下,桩身被压缩,这时桩侧的摩擦阻力得到充分发挥,不应忽略。
#2
基本同意楼上看法
两种算法:1。
地基规范只计算基岩端阻力,要求桩底一下3倍桩径范围没有软弱夹层,断裂带 洞隙分布.
2。
按建筑桩基规范计算嵌岩段端阻力和侧阻力还有桩身侧阻力
具体按哪种计算应根据荷载大小,性质,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等因素
我在其它书上找到了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大家可以参考
影响桩土体系荷载传递的因素主要有:
(1)桩端土与桩周土的刚度比
当时,荷载全部由桩侧摩阻力所承担,属纯摩擦桩,当且为中长桩时,桩身荷载上段随深度减小,下段近乎沿深度不变。
即桩侧摩阻力上段可得到发挥,下段由于桩土相对位移很小(桩端无位移)而无法发挥出来。
桩端由于土的刚度大,可分担60%以上的荷载,属端承桩。
(2)桩土的刚度比
当愈大,桩端阻力所分担的荷载比例愈大,反之,桩端阻力分担的荷
载比例降低,桩侧阻力分担的荷载比例增大。
(3)桩底扩大头与桩身直径之比
愈大,桩端阻力分担的荷载比例愈大。
(4)桩长径比
对荷载传递有着重要影响。
当时,上述各种影响都大大减弱,甚至失去意义。
这一特性意味着,当桩很长时,则大部分荷载由桩侧摩阻力承担,即使桩和桩底土再硬,亦或扩大桩底,都不能改变这个基本特性。
#4
同意楼上看法,我们一工程桩L=60M全长贴应变片做试桩,结果桩端承载8%,其余由侧阻承担。
而计算桩端承载力则很大。
桩周淤泥质土桩端入岩
一般情况是当桩进入持力层1-1.5倍桩径时,不考虑桩周摩擦力;当桩进入持
力层大于5倍桩径时,不考虑桩端持力作用;当桩进入持力层1.5-5倍桩径时,
则应考虑桩周摩擦力和桩端持力作用。
这个在哪里有描述啊请指教一下
目前我只知道桩的承载力与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有关,但是不是简单的增加关系。
有关资料说法国的试验表明: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以后,桩的承载力反而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而且对于不同的地基土该临界深度差别很多,所以目前执行的规范中在计算桩的承载力时都没有考虑进入持力层深度这个因素,即将修订的桩基础规范好像已经考虑了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