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区别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即从1956年我国进入这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通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第二章名词解释:1.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混合所有制经济: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个人财产,由企业法人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主要类型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

)3.按劳分配: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

4.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来分配社会财富。

简答题: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两者有什么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权:生产资料所以制在权利关系和法律上的反映,具体包括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所有制与所有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不同范畴。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是一个经济范畴;所有权是指财产归谁所有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法律范畴;就历史顺序而言,所有制先于所有权存在。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定的所有权;所有权反过来又积极作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维护、巩固和发展所以制的重要功能。

2.谈谈你对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认识。

①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并不改变最终的所有权关系。

商业经济基础知识讲座 第一讲 商业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经济基础知识讲座 第一讲 商业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经济基础知识讲座第一讲商业的产生和发展
杜春玉
【期刊名称】《经济问题》
【年(卷),期】1984()1
【摘要】商业是人类社会多种生产方式中存在的经济现象。

在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下,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业。

这个行业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下面试从三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一、商业产生的一般过程及基条件商业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它的产生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三次社会大分工演变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的蒙昧时代,生产力水平极低。

人们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只能维持最简单的生活,
【总页数】3页(P42-44)
【关键词】商业;商品经济;经济基础知识;蒙昧时代;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经济现象;商品交换;原始社会;人类社会
【作者】杜春玉
【作者单位】山西省商业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相关文献】
1.商业银行基础知识讲座第一讲商业银行的形成与演进 [J],
2.商业经济基础知识讲座——第九讲社会主义商业经济效益 [J], 郝光荣
3.商业经济基本知识讲座第一讲商业的产生和发展 [J], 陈保全;李永君
4.商业经济基础知识讲座第二讲社会主义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J], 冯智辉
5.商业经济基础知识讲座——第十讲商业企业管理现代化 [J], 蔡捷;夏树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务的基本要素与要求

商务的基本要素与要求

商务的基本要素与要求商务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形式,是指各种商业交易和经济合作活动的总称。

在进行商务活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要素和要求,以确保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商务活动的基本要素和要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商务的基本要素商务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指在商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们包括:1. 商品:商品是商务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

商品是指用于交换或销售的物品或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衣服、食品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服务、软件等。

在商务活动中,商品的质量、价格、供应和需求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

2. 资金:资金是商务活动的重要要素之一。

商务活动需要资金作为交易的媒介和推动力,包括资金的筹集、支付和投资等。

合理的资金管理和运用,能够有效地支持商务活动的开展,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市场:市场是商务活动的基础和依托。

商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利益最大化。

市场分为消费市场和商业市场,商务活动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和市场推广等手段来识别和满足市场需求,有效开展商务活动。

4. 渠道:渠道是商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

渠道是指商务活动中商品流通的路径和方式,包括生产、流通、分销和销售等环节。

良好的渠道管理能够有效地将商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提高商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二、商务的要求商务活动的要求是指商务活动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商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商务活动的要求包括:1. 法律合规:商务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商务活动中的合同、交易和经营行为等都必须合法合规,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2. 信誉可靠:商务活动需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商业信誉。

信誉是商务活动的基础,商务活动中的各方必须遵守合同承诺,履行诚信义务,增加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互信,才能建立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

3. 服务质量:商务活动需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区别

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区别

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区别?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

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而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现象。

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
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晚期商人阶层的产生)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商品经济经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即发达商品经济)。

世界历史上的经济与商业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经济与商业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经济与商业发展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济与商业的发展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各个国家和文明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早期文明的贸易起源开始,讨论世界历史上的经济与商业发展,并探讨其中的重要事件和趋势。

一、早期贸易与商业的起源人类社会最早的经济交流形式是物物交换,也叫做“商品经济”。

在这个阶段,农产品、手工制品等作为商品被交换和流通,逐渐形成贸易与商业的基础。

例如,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以谷物为中心的农产品贸易相当发达,埃及与远方的西奈半岛和黎凡特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此外,古代文明中发达的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也有着早期商业交往的历史。

二、古代商业文明的兴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演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形式,金属币、纸币等货币形式的出现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古代亚洲的两大商业文明——古印度和古中国,展示了商业发展的不同面貌。

古印度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独立的城市国家中,例如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文明中的城市。

这些城市以手工业和农业为基础,通过对外贸易和交换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财富。

印度洋是古印度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航线,连接了阿拉伯半岛、非洲东岸以及东南亚等地,使得古印度的商业繁荣。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则受到统治者政策的影响较大。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形式,提升了商业活动的效率。

随后,秦朝的统一与汉朝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与罗马帝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形成了中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三、中世纪的商业革命中世纪是欧洲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被称为商业革命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商业活动成为城市的核心,商人的地位和财富得到了提升。

该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例如威尼斯、热那亚、安特卫普等城市,它们成为贸易和金融活动的中心。

同时,伴随着商业的发展,信用制度、合同法律等商业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

四、近代工业革命与全球化18世纪的工业革命对于世界经济与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目 录
• 商品经济概述 • 市场经济概述 •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 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经济 • 商品经济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01 商品经济概述
商品经济的定义
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 态,其本质是交换。在商品经济中, 生产者生产出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获 取收益。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立,后者以 自给自足为目的,不进行交换。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价格机制
01
通过价格涨跌反映供求关系变化,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决
策。
竞争机制
02
企业间竞争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价格下降,促进市场繁
荣。
供求机制
03
供求关系调节市场价格,促使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
销售。
03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 系与区别
联系
交换方式相似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涉及到物品或服务的交换,通常需要通过 市场进行。
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
起源
商品经济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随 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生产出 剩余产品,并开始进行简单的交换。
发展
成熟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达到成熟 阶段,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 方式。
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城市兴起,商业繁荣。
商品经济的特征
交换性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商品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场经济的完善
01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场交易的活跃,扩大了市场规模,推 动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02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企业创新和效

论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

论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

论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浅谈中国的商事立法摘要:在法学界,关于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的争论由来已久,世界各国在立法过程中也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本文从法律的起源、法律的发展史、以及世界立法发展的总趋势入手,结合当今中国的立法现实,论证了中国应当遵循民商分立的原则。

关键词:商事立法/民商分立一,民商关系之争与各国商事立法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调整商事关系的商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商事立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于是,关于民法与商法的关系问题就变得不可回避,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的争论应运而生。

在中国,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的争论可追溯到民国时期,尽管当时也有部分学者主张民商分立,但学界的主流意见仍是民商合一。

如张国建先生在《商事法论》一书中提到:“因历史进步、社会进步、世界交通、各国立法趋势、人民平等、编制体例、商法与民法的关系等 , 应订民商统一之法典。

”i因此,无论是沿袭了民国旧制的台湾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大陆,民商合一论一直被官方和学界主流所偏爱。

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民商合一论一直以来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被付诸实践,两岸实质上都采用了民商分立的权宜办法。

纵观世界各国,关于民法与商法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莫衷一是,不同的国家结合各自的国情与立法现实,选择了不同的商事立法模式。

这些模式各具特色,但概括起来无外乎以下四类:一是法典意义上的民商合一,即分别制定独立的民法典和商法典,商法自成体系,独立于民法典之外,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德国、法国和日本等;二是法典意义上的民商合一,即将商法内容包含在民法典之内,商法完全民法化,走这种道路的国家有意大利和瑞典;三是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分立,即在民法典之外,制定各商事特别法予以补充,中国大陆和台湾采用的便是这种模式;第四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民商分立模式,即只有商法典而无民法典,这种模式一般只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

由于英美法系国家并不以成文法为主要裁判依据,它们大多都没有制定成文的民法或民法典。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答,论述!2011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答,论述!2011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的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在这个辩证关系中,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由生产决定,它们又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2.经济规律的特点:①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各种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是人们的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②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③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4.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①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②科学技术及其应用③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⑤自然条件⑥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⑦经济制度5.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及涵义:①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③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区别?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

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而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现象。

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晚期商人阶层的产生)
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商品经济经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即发达商品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