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管系统设计文档
01-02 网管配置

目录2 网管配置.........................................................................................................................................2-12.1 概述.............................................................................................................................................................2-22.2 相关概念.....................................................................................................................................................2-32.3 带外网管配置实例....................................................................................................................................2-42.4 带内网管配置实例....................................................................................................................................2-72.4.1 ATM-DSLAM....................................................................................................................................2-72.4.2 IP-DSLAM.......................................................................................................................................2-102.5 设置带外网口IP地址............................................................................................................................2-132.6 设置系统路由..........................................................................................................................................2-142.7 设置带内接口IP地址............................................................................................................................2-152.8 设置访问地址列表..................................................................................................................................2-152.8.1 设置允许访问地址列表................................................................................................................2-152.8.2 设置拒绝访问地址列表................................................................................................................2-162.9 设置防火墙..............................................................................................................................................2-172.10 设置网管工作站....................................................................................................................................2-182.10.1 设置网管工作站参数..................................................................................................................2-182.10.2 激活网管工作站...........................................................................................................................2-19插图目录图2-1 带外网管配置流程图..........................................................................................................................2-4图2-2 带外网管组网图...................................................................................................................................2-5图2-3 带内网管(ATM-DSLAM)配置流程图.........................................................................................2-7图2-4 带内网管(ATM-DSLAM)组网图.................................................................................................2-8图2-5 带内网管(IP-DSLAM)配置流程图............................................................................................2-10图2-6 带内网管(IP-DSLAM)组网图....................................................................................................2-11操作手册表格目录表格目录表2-1 MA5100网管特点................................................................................................................................2-2表2-2 带外网管配置数据规划表..................................................................................................................2-5表2-3 带内网管(ATM-DSLAM)配置数据规划表.................................................................................2-8表2-4 带内网管(IP-DSLAM)配置数据规划表....................................................................................2-11表2-5 设置系统路由相关操作列表............................................................................................................2-14表2-6 设置允许访问地址列表相关操作列表...........................................................................................2-16表2-7 设置拒绝访问地址列表相关操作列表...........................................................................................2-17表2-8 设置防火墙相关操作列表................................................................................................................2-18表2-9 设置网管工作站参数相关操作列表...............................................................................................2-19表2-10 激活网管工作站相关操作列表.....................................................................................................2-19操作手册 2 网管配置2 网管配置关于本章本章介绍MA5100网管的配置。
格林威尔DA网管系统操作指南PPT文档33页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3
格林威尔DA网管系统操作指南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网管系统文档

网管系统1. 简介网管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监控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系统。
它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监测网络性能、故障排除等。
本文将介绍网管系统的作用、特点以及常见的功能模块。
2. 网管系统的作用网管系统在计算机网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实现以下目标:2.1 网络设备管理网管系统可以帮助管理员追踪和管理网络中的所有设备。
通过这个系统,管理员可以自动发现网络中的设备,进行配置管理和集中控制。
这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2.2 故障管理与排查对于网络故障的排查和管理,网管系统提供了各种功能。
它可以监控网络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报警各种故障情况。
管理员可以根据报警信息快速定位和排除故障,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2.3 安全管理网管系统通常包含强大的安全管理功能,可以监控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管理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监控网络的安全状态,识别和阻断恶意攻击。
此外,网管系统还可以记录网络安全事件,方便管理员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
2.4 性能监测与优化网管系统能够监测网络的性能指标,帮助管理员监控网络的负载、响应时间和带宽利用率等关键指标。
管理员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网络优化,提升网络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3. 网管系统的特点3.1 可视化界面网管系统通常提供直观的可视化界面,方便管理员进行操作和监控。
通过图表、报表和图形化界面,管理员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网络的状态和性能。
3.2 自动化管理网管系统可以自动发现网络中的设备,并对其进行配置管理和集中控制。
这种自动化管理大大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并提升了管理效率。
3.3 强大的告警功能网管系统通常配备强大的告警功能,可以及时地发现并报警各种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
管理员可以根据告警信息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3.4 可扩展性网管系统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支持集成和扩展各种第三方插件和功能模块。
这使得管理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地定制和扩展网管系统的功能。
WRT-R系统架构V3

WRT-R系统架构V3作者:郝俊日期: 2010/4/15CRSC Shanghai Rail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PRIETARY1.文档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文档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背景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系统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1.系统框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1移动交换中心MS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1.2 运营控制中心(OC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1.3 基站(Base St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1.4 终端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2.系统接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2.1 系统的外部接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2.2 系统的内部接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开发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5.1.硬件平台和开发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5.2.软件开发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系统各部分或子系统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1 消息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6.2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和区间、公务、公安移动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2.1 系统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无线调度单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无线调度组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无线调度紧急呼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调度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区间、公务、公安移动通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1.2 数据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6.3TDCS调度命令无线传送系统、TDCS无线车次号校核系统 ________________ 206.3.1 系统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3.2 数据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6.4 列尾安全信息传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6.5 视频监控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6.6 网络子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7参考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8缩略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CRSC Shanghai Rail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PRIETARY1.文档历史2.文档目的本文目的是设计WRT-R系统的架构,用以规范后续设计。
中兴网管X2开启配置文档

X2配置开启
1 进入SON自配置管理:
2 配置X2控制开关策略参数
选中要下发的X2策略,然后点击“设置”图标,在弹出的对话窗中,选择要下发策略的网元,点击“确定”,完成策略的下发。
如图:
下发策略后在界面的下方有下发的结果,成功或失败可以清晰看出。
如图:
3 进入TDD X2策略配置:
4 新建X2策略配置:
新建X2策略,将自建立开启,修改S1成功次数。
由于现网用户较少,可将次参数调低。
5 执行TDD X2管理自配置管理:
6 添加需要执行策略的站点:
注意:
此处一次最多600站点,网络规模如果超过600需分批进行。
7 策略执行结果:
执行完成后可将结果进行导出。
8 关闭X2策略功能开关(可选)
选中网元的策略模板,点击“修改”图标,在弹出的对话窗口中,将X2自配置功能的自建立和自删除开关选择为“关闭”,点击“确定”完成。
如下图所示:
2. 将修改后的策略模板下发到网元。
如下图所示:
图8-1 下发X2功能开关策略到网元
3. 确认策略的下发的执行结果是成功的。
如下图所示:图8-2 查看X2功能开关策略的下发结果。
SugarNMS_Devplat_Introduce

SugarNMS网管软件开发平台介绍/网管软件智能解决方案开发平台概述SugarNMS开发平台专为期望快速搭建可靠网管软件的企业而准备,开发平台充分利用SugarNMS已有的软件功能,避免从头开发所需要的庞大工作量、简化复杂的网管基础技术研究,让企业把重点放在具体的客户业务需求上。
开发平台采用客户端——服务端——被管设备的全JAVA多层软件架构:客户端提供操作界面,支持安装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和直接在WEB浏览器中使用的客户端。
服务端提供数据库操作、设备访问管理、各种管理功能的逻辑实现,以及对客户端的响应。
一个服务端可以支持多个用户通过不同客户端同时使用。
被管设备是需要被管理的各种设备,与服务端之间采用各种管理协议进行交互。
开发平台技术SugarNMS平台框架采用了J2SE、XML、Web Service、CORBA、SNMP、HTTP、JDBC、Swing、RMI、O-M Mapping、O-R Mapping、Muti-Thread等成熟可靠的JAVA技术为基础,按照电信网管系统的特点划分模块和层次,既符合网管业务的要求,又保证在软件上是易实现、易维护、易扩充的。
开发平台分层架构开发平台的基础框架遵循多层架构模式: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和设备中间层。
其中表示层负责客户端显示,业务层由业务逻辑、功能逻辑组成,数据层主要由数据库和数据访问服务实现,设备中间层作为系统与各种被管设备的通讯协议层。
层次性的设计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
框架采用了设备中间层来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被管设备,由于不同设备的管理协议会有一定的差异,在设备中间层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可扩展性及简单性。
同时,对业务层和上层使用统一的接口,以屏蔽对于不同厂商设备的管理协议。
客户端的框架以网络拓扑图为核心,采用MVC成熟的模式,定义了一系列菜单、事件、对话框插拔机制,进一步方便客户端的开发。
开发平台包含的功能开发平台包含了完整可运行的SugarNMS软件、网管软件基础框架、可重用组件、开放的源代码、开发文档和一系列方便开发的特性;并且遵循电信管理网的规范设计,采用标准版本的Java技术和多层分布式软件架构,确保软件技术的高可靠性。
博达网管系统功能介绍V1.1

Broad Director网管软件功能说明文档BroadDirector,博达综合网管平台,是由博达公司研发的一套基于多平台的,支持SNMP、HTTP、CLI等多协议的网络管理系统。
它包括有丰富的监视网络性能的工具,友好的客户化界面显示,简单而全面的网络配置功能等。
使用BroadDirector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运营的效率。
系统特性:⏹主要提供在多平台(主要有Windows、Linux操作系统)下的基于JA V A的版本⏹特色产品,适应大中小型企事业的多功能可升级、可定制的网管软件产品⏹面向行业用户的需求⏹简单易用、模块化设计⏹体系结构分级部署,实现分布式构架提供真实的背板图功能说明BroadDirector不仅可以针对博达公司的网络设备实行管理,还可以实现对所有基于snmp的网络设备的管理。
对于主流网络设备,还可以进行背板级的管理。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实现全网状态的实时监控,使管理员真正地实现对整个局域网的集中化管理。
一、网络资源管理1、自动搜索拓扑管理提供子网和节点范围的手动输入,提供灵活的自动拓扑发现管理。
并支持DHCP(需用户指定DHCP发现范围)和默认的主机所在网段的自动拓扑发现。
●提供子网和节点范围以后,能够发现对应网络地址设备的IP、类型、和一些基本的信息●当设备自动搜索完毕之后,路由设备和子网显示在一个网络图上●设备按照IP地址进行划分,显示在不同的子网上●额外的图中可以显示公司设备、路由设备、交换设备、网络的server等●拓扑图关联设备的状态信息●可以关联博达公司CMS和EMS的管理软件以及网吧管理软件2、手动添加拓扑管理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逻辑拓扑的添加,可以按照行政结构进行子网和逻辑范围的划分和添加;模块独立于自动搜索拓扑管理,使用同样的后台数据结构●提供一个手动添加拓扑视图,允许用户在这个节点下面进行添加●允许用户添加节点设备,并自动关联已经搜索出来的设备,并允许用户将已经搜索的设备以拷贝粘贴的方式或是添加的方式写到对应的子网中●允许用户添加节点设备,这个设备可以是自动搜索没有找到的设备,但无法进行管理●允许用户添加允许用户添加行政子网或科室区县等逻辑结构,并使得其中的设备状态关联到对应的逻辑结构上●允许用户添加链路,并可以与设备状态相关联●允许用户添加远端网络3、交换机端口资源管理(相当于物理视图,并包括机房管理)允许用户对交换机端口所链接的设备的IP地址进行指定并进行分级管理。
中国电信转型与OSS系统建设――大客户自助网管系统-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电信转型与OSS系统建设——大客户自助网管系统OSS System Construction with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Telecom: Key Account Self-Servic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LI Ding-yu1,2, OUYANG Song1(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2.Departm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Hunan Branch of China Telecom Corperation Limited,Changsha 410014,China): With the idea of carriers to maintain support from device-oriented towards customer-oriented changes in their IT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urgent, and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upport system (OSS ) belong to IT support system is no doub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ide of the Transforma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support system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transformation ,and Highlights the status of OSSand transformation of idea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situation in our province; and specific descriptionof such a set of market-oriented, customer-oriented support for truly effective busines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upport system - key account self-servic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当前, 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家加快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的形势 , 运营商按照原有的业务和服务模式将难以满足需求 , 从“提供单纯的通信服务”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的转型成为我国运营商的共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管系统设计文档文档作者:贺云鹏编写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文档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历史记录一.设计目的网管系统是指监控,组织和控制网络中的各种设备的活动状态。
其目标是确保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工作正常,发生报警时可及时响应并在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
二.基本功能①设备管理:对前端设备,路由器,业务服务器等进行统一管理.②配置管理:对设备和系统进行各类网络参数的定义和设置。
③报警管理:对前段设备报警或业务报警进行及时响应与联动,并通知用户处理。
④故障管理:查找并解决因硬件和软件问题而引起的网络故障。
⑤性能管理:使用特定的代理完成对软件和设备进行效率检测,并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为改进与维护依据。
三.基本要素1.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专用的通信协议,版本包括V1,V2,V3,其中V2应用最为广泛。
2.管理信息库(MIB):一个按层次结构组织的树状结构,由管理对象按照模块的形式组织而成。
各厂商产品的MIB依据标准化的Internet管理信息结构,所以可以保证第三方网管软件读取和管理设备信息.3.代理软件(Agent):运行在网络设备终端上软件模块,直接操作该设备本地的管理信息库(MIB)或者与系统运行的软件进行交互完成本地设备信息或状态的收集并提交网管服务器统一处理。
4.报警采集服务器:通过SDK与前段设备进行交互及时反馈前段设备的报警信息,同时增加接收设备主动上报与主动设备状态轮询功能。
5.网管服务器:通过主动监测或被动接收来自报警采集服务器或代理软件提交的信息,管理网络中的所有设备状态与报警信息,并通过级联的模式实现报警或查询命令的上传或分发。
6.WEB客户端:与网管服务器进行交互完成对网络信息的查询与处理。
三.网络布局Agent Agent Agent四.详细设计Agent代理该进程单独运行在特定的主机上并负责收集主机的运行信息,主要包括主机流量,CPU 使用状态,特定进程状态,磁盘运行状态等,同时可以检测特定数据异常闸值报警,如:上载流程过低。
Agent采用与其他模块相同的TCP+XML的方式与其他服务程序进行通讯,包括接收来自管理服务器的控制应答;定时向网管服务器发送采集的信息;异常数据闸值报警;与本地服务交互等。
主要流程如上图1.配置文件:Agent代理配置信息默认保存在本地ini配置文件中,成功登录网管服务器后需要请求更新本地服务配置信息。
2.信息采集:根据配置信息Agent代理需要与监控资源进行TCP+XML信令通讯,并负责定时收集资源运行状态。
采集的数据需要根据需要进行本地缓存并集中提交网管服务器。
3.数据闸值报警:根据配置信息Agent 将异常的数据流程通知报警采集服务器,如:上传数据过低等。
4.设备巡检:主要针对存储等报警采集服务器无法检测的信息。
报警采集服务器报警采集服务器主要负责服务器,网络设备,前端设备等硬件设备的报警数据的采集与初步处理,并将报警信息通知网管服务器进行统一写入与处理。
主要流程如上图1.设备列表:报警采集服务器需要请求网管服务器获取到绑定的设备列表,并根据配置SDK或SNMP协议进行通讯,同时接收相应的报警设备更新。
2.集群处理模式:一个系统中可能存在多台报警采集服务器,使用条带划分的模式建立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关联并由网管服务器统一管理分配。
3.报警采集:根据配置报警服务器需要通过SDK,SNMP协议等,主动巡检+被动接收的方式检测。
例如:设备网络连接断开需要通过主动PING进行检测;SDK设备的探头报警需要被动接受SDK回调等。
4.报警信令封装:采集到的报警信息,需要讲过报警采集服务器的封装成统一信令格式并通知网管服务器进行统一处理。
对于底层不同的数据需要5.闸值报警:报警采集服务器需要处理来自Agent代理的闸值报警。
6.设备巡检:网管服务器将设备进行巡检命令提交至对应的报警采集服务器,由对应服务器完成巡检内容,并返回结果。
网管服务器网管服务器是网管系统中的主要业务服务器,主要功能有用户,服务器,设备,报警与故障管理。
对于用户,服务器,设备的管理由WEB客户端主动发送请求并由网管服务器进行统一处理并写入数据库,在数据库更新时需要进行防多用户同时操作的现象。
报警与故障管理业务主要负责报警过滤与数据记录,报警优先级管理,报警声光联动等,同时包括用户手动提交的设备故障信息。
1.用户管理:主要由添加,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组成,WEB客户端发送此类请求至网管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统一更新操作,避免多用户同时操作造成数据不同步。
2.设备管理:类似于用户管理,对于设备与报警采集服务器之间的关联,设备接入方式等需要由用户添加时手动创建关联信息。
设备获取可根据条件进行过滤如:WEB客户端需要获取所有设备信息;报警采集服务器仅需要获取与本服务器相关的设备列表。
客户端需要查看特定前端设备的实时流是否正常,可以通过网管服务器请求媒体服务器打开此设备流。
例如检测:视频遮挡,花屏等。
对于NVR,DVR,服务器等设备运行状态需要报警采集服务器提供,而存储磁盘等需要通过Agent代理提供。
3.日志管理:主要由查询与删除组成,WEB客户端根据用户选择提交请求至网管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查询后将结果通知WEB客户端。
同时对于日志可根据类型不同设置保存时间,由网管服务器定时清理过期日志。
4.报警管理:当报警发生时网管服务器根据用户对报警过滤,优先级,联动的配置,实时通知客户端进行处理,对于设置了过滤的报警信息则仅记录数据库不通知客户端。
5.故障申报:客户可以将发现的设备故障通过客户端手动提交给网管服务器,由网管服务器单独保存设备故障申报,并根据故障负责人信息,提醒登录的用户有故障需要确认,确认后的申报记录可以通过故障申报记录日志进行检索.五.网络级联对于大型的网管系统可以通过级联的方式将底层的数据或上层的业务请求逐层提交处理,高层的网管系统可以访问等级低于自己的网络信息,反之则非法。
报警通知:上层的网管系统通过配置数据库信息将低等级系统内的报警通知上传,方便上层对底层的报警管理。
同时对于底层的业务请求可以通过路由的方式逐层提交给对应的系统进行处理,并应答结果。
六.数据库设计七.信令设计Agent代理详细功能分解:●注册认证:◆配置设置(INI文件):服务器IP、端口、数据闸值等信息[SystemSetting]ServerIP=0 //IPServerPort=0 //端口DatabrakeVale=0 //数据闸值◆向网管服务器注册请求:TCP+XML连接通信<?xml version="1.0"encoding="utf-8"?><ServerRegist_Req><UserName>Jack</UserName><Password>HelloJack</Password><EncryptType>1</EncryptType></ServerRegist_Req>◆注册应答返回报警服务器地址:更新本地配置信息<?xml version="1.0"encoding="utf-8"?><ServerRegist_Ack >< ServerIP >1</ ServerIP > //报警服务器IP< ServerPort >1</ ServerPort > //报警服务器端口< MSCSID >1</ MSCSID > //报警服务器集群ID< DatabrakeVale >1</ DatabrakeVale ></ ServerRegist_Ack >//不能使用TCP通讯的如何处理比如磁盘信息可能需要通过SDK查询或厂商提供的其他方式●信息采集://理论上只采集本机数据,缺少时间信息◆监控资源采用TCP+XML方式上传数据<?xml version="1.0"encoding="utf-8"?><CollectResult _Notify ><HostIP>172.1.1.1</ HostIP > //主机IP<HostFlow>0</ DataFlow > //主机流量<CPUState >Hello</ CPUState > //CPU状态< ProcessState>1</ ProcessState > //特定进程状态<DiskOperateState>1</ DiskOperateState > //磁盘运行状态</ CollectResult _Notify >◆本地缓存采集数据方式:typedef struct tag_CollectInfo{CString strHostIP;Int nHostFlow;Int nCPUState;Int nProcessState;Int nDiskOperateState;}CollectInfo;Std::map<UINT64, CollectInfo > 或std::list<CollectInfo> 缓存采集数据●信息上报:采用TCP+XML形式与报警服务器通信<?xml version="1.0"encoding="utf-8"?><CollectResult _Notify ><HostIP>172.1.1.1</ HostIP > //主机IP<HostFlow>0</ DataFlow > //主机流量<CPUState >Hello</ CPUState > //CPU状态< ProcessState>1</ ProcessState > //特定进程状态<DiskOperateState>1</ DiskOperateState > //磁盘运行状态</ CollectResult _Notify >●设备巡检:●各模块结构如下:报警采集服务器详细功能分解:●注册认证:◆配置设置(INI文件):服务器IP、端口、SDK、SNMP兼容配置等信息[SystemSetting]ServerIP=0 //IPServerPort=0 //端口Compatibletype=1 //兼容类型,0: SDK 1: SNMP◆向网管服务器注册请求:TCP+XML连接通信<?xml version="1.0"encoding="utf-8"?>< ServerRegist_Req ><ServerName>Jack</ ServerName ><ServerIP>12.2.2.1</ ServerIP ><ServerPort >1</ ServerPort ></ ServerRegist_Req >◆注册应答返回绑定设备信息:<?xml version="1.0"encoding="utf-8"?>< ServerRegist_Ack >< ResultCode >1</ResultCode ><MSCSID>1</ MSCSID > //集群ID<DevInfo><SubEquipmentID>2</SubEquipmentID><ICMSSign>{ec746dbb-717e-4656-be92-17eaf354c86c}</ICMSSign><ICMSSubEquipmentID>2</ICMSSubEquipmentID><SubType>513</SubType><SubName>海康DVR1</SubName><SubNumber>1</SubNumber><DetailedType>769</DetailedType><AlarmEventType>769</AlarmEventType><SpyInputType/><OutConnType/><PTZ>1</PTZ><PTZProtocol/><OnOff>0</OnOff><Demist>0</Demist><RainBrush>0</RainBrush><FilePatch/><UnitEquipmentCode>1310000001</UnitEquipmentCode><EquipmentInfoID>2</EquipmentInfoID><ICMSSign>{ec746dbb-717e-4656-be92-17eaf354c86c}</ICMSSign><ICMSEquipmentInfoID>2</ICMSEquipmentInfoID><EquipmentIP>172.16.67.160</EquipmentIP><EquipmentType>257</EquipmentType><ResourceType>164031</ResourceType><EquipPort>8000</EquipPort><EquipUser>admin</EquipUser><EquipPasswd>12345</EquipPasswd><MSCSID>1</MSCSID><ExtendedInfo/></DevInfo>……….</ ServerRegist_Ack >●设备更新通知:<?xml version="1.0"encoding="utf-8"?><Notify_Req><EquipmentSet><EquipmentInfo ICMSEquipmentID ICMSSign =”” EquipmentID=”” OldOrganId=””NewOrganId=”” UpdateType=””EquiType =“” MSCSID ="1"/> ……< /EquipmentSet ><Sub EquipmentSet>< SubEquipmentInfo ICMSSubEquipmentID ICMSSign =”” SubEquipmentID=””OldOrganId=”” NewOrganId=”” UpdateType=””EquiType = “” MSCSID ="1"/> ……</SubEquipmentSet ></Notify_Req>●设备管理:◆设备列表缓存:typedef struct tag_DeviceInfoList //设备列表{CString strIcmsSign;DWORD dwDeviceID; //设备IDDWORD dwDevType; //前端设备类型DWORD dwDevPlugType;DWORD dwCurSubID;int nPort;CString strDevIP;CString strUserName;CString strUserPWD;DWORD dwSubID;int nSubNumber; /* 子设备号*/DWORD dwIcmsSubID;DWORD dwSubType; /* 子设备类型*/DWORD dwSubExtType; /* 子设备扩展类型*/std::list< DeviceInfoList > SubDevInfoList; //子设备列表} DeviceInfo//前端设备登录信息typedef struct tag_DevLoginInfo{CString strUserName;CString strPassword;int nPort;CString strMac;CString strIPAddr;} DevLoginInfo◆设备SDK调用管理://这个地方要详细点….很重要采用对象化,抽象出统一的调用接口,根据设备类型调用对应的插件DLL,初始化SDK,并将对应的SDK信息保存在链表,以便避免多次重复初始化SDK,析构该SDK时从链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