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几种检测方法简介与比较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法沙门⽒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法沙门⽒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个⼤属,有2000多个⾎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
沙门⽒菌⼴泛存在于猪、⽜、⽺、家禽、鸟类、⿏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
1880年Eberth⾸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遂定名为沙门⽒菌属Salmonella 。
本属细菌绝⼤多数成员对⼈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和动物的败⾎症与胃肠炎,甚⾄流产,并能引起⼈类⾷物中毒,是⼈类细菌性⾷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
根据沙门⽒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类群。
第⼀类群:专门对⼈致病。
如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甲型、⼄型、丙型)。
第⼆类群:能引起⼈类⾷物中毒——⾷物中毒沙门⽒菌群,如⿏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纽波特沙门⽒菌等。
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如马流产沙门⽒菌、鸡⽩痢沙门⽒菌。
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沙门⽒菌属的⽣物学特征:1.形态染⾊特性:G-⽆芽孢杆菌。
⼤⼩通常为0.7~1.5µm ×2.0~5.0µ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荚膜,除鸡⽩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外均有周⾝鞭⽑,能运动,绝⼤多数菌株有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在普通培养基中⽣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长。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在普通培养基中⽣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长。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检验ppt课件

血平板:中等大小、灰白色菌落。
生物学特性
生化反应: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产生吲 哚,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 性,大多产生硫化氢。发酵葡 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 寒杆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 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ONPG -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非沙门氏菌
报告
沙门氏菌在BS平板上
沙门氏菌在HE平板上
沙门氏菌的TSI试验
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 (变黑)。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 ,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 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 保持黄色。
商品化生化鉴定系统
API 20E API 20E 生化鉴定 是根据快速酶促反应 及代谢产物的检测技 术发展的一种细菌编 码鉴定法,广泛应用 于临床、食品中革兰 氏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
API 20E
第1位数
O AL N DD P HC G
第2位数 第3位数 第4位数 第5位数
O CI H U T
1、未接种 2、尿素酶阳性 3、尿素酶阴性
KCN生长试验
右:抑制生长
沙门氏菌在TSI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的结果
斜面 底层 产气 硫化氢 赖氨酸脱羧酶 初步判断
K A +(- ) +(- )
+
K A +(- ) +(- )
沙门氏菌检测的三种方法比对的结果与讨论

沙门氏菌检测的三种方法比对的结果与讨论
梁先龙 代真真 白莉敏 戚修欢(安徽中青检验检测有次能力验证再次确认实验室检测能力;探 求快速、灵敏、可靠的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 沙门氏菌的国标方法、PetrifilmTM 测试纸片法和 VIDAS 免疫法 的定性研究。结果:编号为 CODE 2 和 CODE4 的样品为阳性 结果,其余四个样品均未检出。结论:3 种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均 取得满意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本实验室对本实验的能力;Petri⁃ filmTM 测试纸片法,简单,方便准确率高,在食品检测中应用中 值得推广。
214
2018 年 09 月
质量与检测
1.5.3.3 接种与判读:使用无菌接种环(直径 3mm 左右)蘸取每
份样品,打开测试片并快速移动到凝胶上,进行一步划线。将
上层薄膜放下遮住测试片。然后去气泡。在 41.5 C 的田建霞培
养 24h. 将测试片的有色面朝上,最多可叠加 20 个测试片。取出
测试片进行判读,测试片上带黄色圈或有气泡或以上两者都有
ClassⅡBSC 生物安全柜 (中国海尔)、高压灭菌锅(上海博 讯)、生 化 培 养 箱 ( 上 海 博 讯)、、生 物 显 微 镜 、移 液 器(Eppen⁃ dorf)。 1.5 方法
三 种 方 法 :国 标 方 法 、PetrifilmTM 测 试 纸 片 法 和 酶 标 免 疫法
样品前处理根据 GB4789.4-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
氏菌检验》和安徽省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提供的作业指导书进行 检测。
1.5.1 国标方法 1.5.1.1 前增菌 吸取 5ml 灭菌 BPW 稀释样品作为原液,吸取 4ml 原液至 36ml 缓冲蛋白胨溶液中,为预防及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同时在食 药局发的无菌离心管中加入 9ml 缓冲蛋白胨水,漩涡振荡均 匀, 放入生化培养箱中 36℃培养 18 h。取标准菌株肠炎沙门氏 菌 CICC21482 和伤寒沙门氏菌 ATCC14028 一环接种于 10m L 灭菌的 BPW 增菌液同步培养,作为阳性对照。 1.5.1.2 选择性增菌 前增菌样液用移液枪轻吹打均匀,取其增菌液 1 m L 于 10 m L SC 增菌液中,36℃培养 24 h, 同时另取 1 m L 于 10 m L TTB 增菌液中,42℃培养 24 h。 1.5.1.3 选择性分离 取增菌液 1 环, 用接种环分别划线于沙门氏菌属显色平板、 XLD 平板和 BS 平板。XLD 琼脂平板和沙门显色培养基平板 36℃培养 24 h,而 BS 琼脂平板于 36℃培养 48 h, 培养至上述时 间后观察各平板上是否有可疑沙门氏菌属菌落。 1.5.1.4 生化鉴定实验 挑取上述选择性分离中的平板的可疑菌落 2 个或以上, 纯 化至 NA 平板上 36℃培养 18h,而后接种于沙门氏菌干制生化鉴 定盒中进行生化实验。 1.5.1.5 血清学鉴定 将生化实验符合沙门氏菌的菌株做血清凝集实验。采用 玻片凝集法, 在洁净玻片上滴加 1 滴 A-F 群多价 O 抗血清, 用 接种针挑取菌落与血清混合, 并轻碾均匀, 将玻片倾斜摇动混 合 1 min, 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同时生理盐水作为对照。A-F 群多价 O 抗血清凝集的菌落按 GB 4789.4-2010[2]标准中血清 分型进行 O 抗原的鉴定。将菌落点种于 Swarm 琼脂平板过夜 培养, 取远端菌进行 H 抗原的鉴定。 1.5.2 酶标抗体(ELISA)法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
1. 传统培养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
原理是将样本(如食物、病人体液等)接种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沙门氏菌的生长特性进行培养。
经过一定时间的孵育,形成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后,可以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利用沙门氏菌特异性的基因或DNA序列来检测其存在。
最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其中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含有沙门氏菌特定序列的DNA片段。
扩增后的产品可以通过凝胶电泳进行检测与鉴定。
此外,还有核酸杂交、测序和引物探针技术等方法也可以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利用沙门氏菌的抗原与抗体之间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ELISA基于固相试剂酶标板,将沙门氏菌的抗原固定在试剂酶标板上,然后加入特异性抗沙门氏菌的抗体。
经过洗涤步骤,再加入辅助抗体结合酶标记物。
最后加入底物,沙门氏菌存在时可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阳性反应。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或食品安全监测中广泛应用,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
沙门氏菌国标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国标检测方法一、样本采集在采集样本时,应确保采集的样本具有代表性,且无菌操作。
通常采集食品、动物粪便、环境样本等。
对于食品,应采集不同种类,如肉类、禽类、奶制品等。
对于动物粪便,应采集新鲜样本,避免受到污染。
环境样本应采集可能存在沙门氏菌的表面或水样。
二、增菌培养增菌培养是沙门氏菌检测的重要步骤,目的是增加细菌的数量,使其更容易分离和检测。
常用的增菌培养基有肉汤培养基和缓冲葡萄糖胨水培养基等。
将采集的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18-24小时。
三、分离培养将增菌培养后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如SS 琼脂、麦康凯琼脂等)上,在37℃下培养18-24小时。
选择性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有利于沙门氏菌的分离。
四、初步鉴定对分离培养得到的单个菌落进行初步鉴定,包括菌落形态、染色特性、镜下形态等观察。
同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氧化酶试验,以初步判断是否为沙门氏菌。
五、生化试验生化试验是确定分离菌株是否为沙门氏菌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生化试验包括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尿素试验、靛基质试验等。
根据试验结果,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分类。
六、血清学分型为了确定分离菌株的具体血清型,需要进行血清学分型。
通过与已知抗血清进行反应,确定细菌的特异性抗原,从而确定其血清型。
血清学分型对于追踪沙门氏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七、报告结果根据以上各步骤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并得出最终结果。
对于疑似沙门氏菌的样本,应进行复核和确认。
最终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报告给相关单位或个人,报告应包括样本来源、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内容。
同时,应对检测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沙门氏菌——精选推荐

沙门氏菌1.形态染色特性²G-无芽孢杆菌。
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2.培养特性²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生长温度10~42℃,最适温度为37℃。
适宜pH为6.8~7.8。
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普通琼脂: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菌落。
3.生化特性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蔗糖;产生硫化氢;还原硝酸盐;不水解尿素;不液化明;V-P反应阴性;不产吲哚(靛基质试验阴性);能利用枸橼酸盐(个别菌株不利用)。
动力 + 4、抵抗力•沙门氏菌属不耐热,55℃ 1h、60℃ 15~30min即被杀死。
5.毒素特性•沙门氏菌不产生外毒素,但菌体裂解时,可产生毒性很强的内毒素,此种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人体发冷、发热及白细胞减少等病症。
大肠杆菌1 形态与染色特性:²革兰氏阴性;菌体两端钝圆,中等大小,杆状;周生鞭毛,能运动。
不产生荚膜,无芽孢;2 培养特性:²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良好,在15~4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为7.2~7.4。
部分菌落可出现β溶血。
²远藤琼脂:带金属光泽的红色菌落;²伊红美兰(EMB)琼脂:紫黑色菌落,有的有金属光泽;²麦康凯琼脂:菌落呈红色。
3 生化特性:不能在KCN培养基上生长,靛基质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利用枸橼酸盐4 血清学特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抗原构造主要由菌体抗原(O) 、鞭毛抗原(H) 、荚膜抗原(K)和菌毛抗原(F)四部分组成。
常见血清型为O157:H7。
5 抵抗力:对一般消毒剂都比较敏感。
对氯尤为敏感。
6 毒素特性: LT和ST志贺氏菌属分类:包括四群 ABCD群仅A群不发酵甘露醇。
D群迟缓发酵乳糖。
志贺氏菌食物中毒实际上就是食源性的菌痢暴发。
中毒的临床症状可分为肠炎型和痢疾型。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1885年由Salmon氏等在猪霍乱流行时分离出猪霍乱沙门菌,故定名为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重要的病原菌。它是一群抗原结构、生化特性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目前已发现的沙氏菌有2500多个血清型和变种。虽然沙门菌血清型很多,但多数国家从人体、动物和食品中分离出沙门菌仅约40~50 个血清型。而在一个国家中的一定时期只约有10个血清型是比较常见的。分类: •伤寒沙门菌(伤寒、副伤寒)-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 非伤寒沙门菌-食品安全标准的检测的主要对象。
一、沙门氏菌概况
培养与生化特性
前增菌
选择性增菌
生物化学筛选
非如上述的各种反应
检样
BS
XLD(或HE ,显色培养基)
挑取可疑菌落
选择性平板筛选
非沙门氏菌
H2S+靛基质-尿素-KCN-赖氨酸+
H2S+靛基质+尿素-KCN-赖氨酸+
H2S-靛基质-尿素-KCN-赖氨酸+/-
甘露醇+ 、山梨醇+
ONPG -
蓝绿色或蓝色,多数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有些菌株为黄色,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
菌落呈粉红色,带或不带黑色中心,有些菌株可呈现大的带光泽的黑色中心,或呈现全部黑色的菌落;有些菌株为黄色菌落,带或不带黑心中心
按照显色培养基的说明进行判定
葡萄糖+H2S
乳糖+ H2S
乳糖+ H2S
葡萄糖+H2S
SC
TTB
结果报告:综合以上生化试验结果,报告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沙门氏菌。前增菌:缓冲蛋白胨水(BPW) 肉汤是基础增菌培养基,不含任何抑制成分,有利于受损伤的沙门菌复苏。鲜肉、鲜蛋、鲜乳或其他未经加工的食品不必经过前增菌。增菌:① 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含有胆盐,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部分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而伤寒与付伤寒沙门菌仍能生长。②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可对伤寒及其他沙门菌作选择性增菌,亚硒酸与蛋白胨中的含硫氨基酸结合,形成亚硒酸和硫的复合物,影响细菌硫代谢,从而抑制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和变形杆菌的增殖。
沙门氏菌检测标准方法及实验关键点

沙门氏菌检测标准、方法及实验关键点.检验沙门氏菌的原因和意义:据统计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人一旦摄入含有大量沙门氏菌(105~(106个/g)的动物性产品,就会引起细菌性感染,进而在毒素作用下发生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且沙门氏菌的传播媒介众多,肉、蛋以及食品从加工到出售的过程中都十分容易发生污染。
因此对沙门氏菌的检验事关重大。
二、检测及鉴定:沙门氏菌的检测要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及二级生物安全柜(在负压情况下防止致病微生物气溶胶飘离实验室对实验人员及环境造成污染)中进行。
沙门氏菌典型菌落形态:生化鉴定显示:API20E 生化鉴定是根据快速酶促反应及代谢产物的检测技术发展的一种细菌编码鉴定法,广泛应用于临床、食品中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
限值要求:参考CAC、ICMSF、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即食食品中沙门氏菌限量标准及规定,《GB29921-2013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按照二级采样方案对所有11类食品设置沙门氏菌限量规定,具体为n=5,c=0,m=0(即在被检的5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样品检出沙门氏菌)。
三、沙门氏菌传统检测方法的关键控制点1、样品处理尽可能缩短解冻时间,使竟争菌群生长最少,并减小对沙门氏菌的损伤致病菌取样一定要均匀并具有代表性(蛋黄蛋清混匀取样)。
2、培养基及培养方面(1)没有一种培养基可疑准确无误的筛选出沙门氏菌,必须选择多种选择性培养基同时筛选,只能说显色培养基综合选择性更强。
(2)试剂和培养基的配置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配置,是否需要高压灭菌,添加剂用量及培养基保存条件。
(3)有1%沙门氏菌乳糖发酵阳性,为了避免漏检乳糖阳性菌必须选择不依赖乳糖的培养基,目前BS培养基认为是最适合的。
(4)BS培养基是分离沙门氏菌的高效培养基,特别适用于伤寒类的沙门氏菌,不是所有的选择性培养基都能有效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BS是分离伤寒类沙门氏菌的首选培养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89.4-2003
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冻肉、蛋品、乳品及其他加工食品
鲜肉、鲜蛋、鲜乳或其他未经加工的食品
前增菌法 25g+BPW225mL
36 ℃ ± 1 ℃ 一般4h,干蛋品18h~24h
10mL+MM (或TTB)100mL
42 ℃ 18h~24h
10mL+SC100mL
36 ℃ ± 1 ℃ 18h~24h
直接增菌法 25g+灭菌生理盐水25mL
检样匀液25mL +MM (或TTB)100mL
42 ℃ 18h~24h
检样匀液25mL
+SC100mL
36 ℃ ± 1 ℃ 18h~24h
BS
36 ℃ ± 1 ℃ 40h~48h
DHL(或HE、WS、SS)
36 ℃ ± 1 ℃ 18h~24h
非沙门菌
酚红卫矛醇肉汤,色氨酸肉汤(KCN, 丙二酸盐,吲哚),O抗原
5种商业生化鉴定系统(API 20E, Enterotube II, Enterobacteriaceae II,MICRO-ID, or Vitek GNI)
酚红乳糖肉汤,酚红蔗糖肉汤,MR-VP,西蒙氏柠檬酸盐 &
&O抗原&H抗原
pH6.8±0.2 24±2 h 35℃
TT
RV
43±0.2℃ or 35±2.0℃ 24±2h
BS & XLD & HE
24±2h 35℃
TSI & LIA
24±2h
42±0.2℃
LIA+
LIA- TSI K/A
LIA- TSI A/A
尿素酶,H抗原(多价H抗血清或SpicerEdwards flagellar (H) test ),赖氨酸脱羧酶,
沙门菌生物学性状
不分解乳糖(亚利桑那菌除外)。分解 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 气)。多数产生H2S,不产生靛基质, 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产生乙酰 甲基甲醇,多数能利用枸橼酸盐,能还 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在氰化钾培养基 上不生长。
沙门菌常用生化试验
三糖铁(TSI)
尿素酶试验 阴性(黄)阳性(红)
35± 1℃ 18~24h & 48h
TSI & LIA 血清学试验
商业生化试剂盒或自动鉴定系统 or 传统生化鉴定(AOAC Official Method 967.27 or "Edwards and Ewing's Identification of Enterobacteriaceae")
报告结果
肉制品中沙门菌的分离和鉴定 FDA&USDA/FSIS
乳糖肉汤
缓冲蛋白胨水
TTB肉汤
RV肉汤
TTB肉汤
肉类、蛋品
前增菌
直接选择性增菌
缓冲胨水(BPW)
37 ℃ 4h or 20~24h 四硫磺酸盐煌绿(TTB) 亚硒酸盐胱氨酸(SC)
亚硒酸盐胱氨酸(SC) 四硫磺酸盐煌绿(TTB)
37 ℃ 24± 2h
42 ℃ 20 ± 2h
BS & DHL
(亚利桑那菌琼脂)
37 ℃
TSI & 赖氨酸脱羧酶
37 ℃ 24~48h
TSI(排除A/A H2S-结果 ),靛+ 尿- KCN- 赖+
甘露醇 山梨醇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H2S- 靛- 尿- KCN- 赖+/-
ONPG - 沙门氏菌
非如左述的各种反应结果 非沙门氏菌
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 0170-92
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
急性肠炎(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沙门杆菌感染。多由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 肠炎杆菌等引起。
败血症:常由猪霍乱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引起。
沙门菌生物学性状
大小0.6~1.0×2~3um,无芽胞, 一般有鞭毛(鸡沙门菌除外),无荚 膜,多数有菌毛,革兰氏阴性杆菌,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 35~37℃,最适pH值为6.8~7.8。
沙门菌
非沙门菌
USDA/FSIS MLG 4.02
肉、禽和蛋品中沙门菌的分离和鉴定
样品
BPW or BPW(含结晶紫)
35±1℃ 20-24h
0.5 ± 0.05mL +10mL TT
0.1 ± 0.02mL +10mL mRV
42± 0.5℃ 22~24h
42± 0.5℃ 22~24h
BGS & DMLIA or XLT4
国内外沙门菌检测方法介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郭云昌
沙门菌(Salmonella)
DANIEL ELMER SALMON, (1850-1914) 美国兽医微生物和病理学家。是美国授予的第 一位兽医学博士。1884年任美国农业部畜牧局 首任局长。他首次从病猪中分离出猪霍乱沙门 氏菌。在医学微生物中通用的沙门菌一词,就 是为纪念他而以 他的名字命名的。
沙门菌(Salmonella)
沙门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 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 革兰氏阴性杆菌统称为沙门杆菌。
沙门菌(Salmonella)
目前至少有67种O抗原和2000个以上血清型,所致疾病称沙门菌病。
肠热症: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 菌引起。
沙门菌常用生化试验
吲哚试验 阴性(液面黄)阳性(液面红)
VP试验 阳性(红色)阴性(不变)
沙门菌常用生化试验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对照 阳性(紫) 阴性(黄)
丙二酸盐试验 阳性(兰) 阴性(不变)
沙门菌常用生化试验
ONPG试验 阳性(黄) 空白
国内外沙门菌检测方法(传统方法)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FDA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AOAC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 FSIS (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 ISO 加拿大官方食品微生物分析方法
24~48h
TSI & 尿素酶
37 ℃ 24~48h
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O”抗原,“Vi”抗原)
结果判定
细菌学分析手册(FDA/BAM)
第五章 沙门菌属
样品(20类)25g
225mL 乳糖肉汤(LB)or 胰酪胨大豆肉汤( TSB)or 煌绿溶液 (BG)or 通用前增菌肉汤(UPB)or营养肉汤(NB)or 再造脱脂奶粉 or 四硫酸盐煌绿(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