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语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常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用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高三语文复习PPT课件(共41张PPT)

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 述一个故事。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 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 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 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2020年高考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 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 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 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 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二步:抓关键句: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 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 述一个故事。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 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 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 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2020年高考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 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 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 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 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二步:抓关键句: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 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

(2)理 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_治___ 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答司马谏议书》):_料__理__,__整__理___ ③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_天__数__,__命__运__ ④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谏太宗十思疏》):_道__理___ ⑤依乎天理(《庖丁解牛》):_纹__理__ ⑥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清明;治理得好 ⑦遂下于理(《报任安书》):法官;刑狱官署
3.基础双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 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馀丈。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 老人与寺僧宏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荆 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一望, 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皆屏列于左右,江水 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 碧,近漾岚光。(节选自章潢《游石钟山记》,有删改)
活 动 二 重点巩固
1.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道, 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外,还要做到“_其__培__欲__平__,_其__土__欲__故__, _其__筑__欲__密__”。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当地官员频发政令,聚集百姓的句子 是“_鸣__鼓__而__聚__之__,_击__木__而__召__之__”。 (3)苏轼《石钟山记》中,对“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作者持怀疑态度: 对于郦道元的观点,作者说“__人__常_疑___之__”;而对于李渤的观点,则说 “_余__尤__疑__之__”,颇耐人寻味。
2.语句翻译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译文:_郭__橐__驼__以__种__树__为__业__,__凡__是__长___安__城__里__经__营__观__赏__游__览__和__做__种__树__卖__果___ 买__卖___的__豪__富__人__,__都__争__着__迎__接__和__雇__用__他__。__(_得__分__点__:__“__业__”__,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 “__豪___富__人__为__观__游__及__卖__果__者__”__,__定__语__后__置__;___“__迎__取__”__,__迎__接__;__“__养__”__,___ 用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专题复习 课件(共37张PPT)

破镜重圆:比喻夫妇失散或决裂后又团聚。 不能用于一般朋友之间。
卿卿我我:形容夫妇之间的亲昵情态。不 能用于一般朋友之间。
耳鬓厮磨:指两人的耳朵和鬓发相接触,形 容亲密相处。
课堂精讲精练
五看成语所在的语境。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 语义的功能,我们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 当。
例如: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 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所感动。
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坐享其成”指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的劳 动成果,“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 过劝导加以改正的,语义轻;“不劳而获”指自 己不劳动而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劳而获” 多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
课堂精讲精练
七看表达重复与否。在使用时,成语语义可 能与句子中有些词语的意义重复。
课堂精讲精练
例如:①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 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粉墨登场”在此句中用的就是本义,使用正 确。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 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 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 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 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因此是正确的。
鹬蚌相争
负荆请罪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1.异曲同工 4.一五一十 7.无与伦比 10三教九流 13一塌糊涂
2自圆其说 3.可圈可点 5.口是心非 6.心直口快 8.啼笑皆非 9.里应外合 11.五音不全 12.非同小可 14多此一举 15.左右开弓
根据诗词句猜成语
1、黄河之水天上来( 源远流长) 2、此曲只应天上有( 不同凡响) 3、说尽心中无限事 ( 畅所欲言) 4、白云深处有人家( 空中楼阁) 5、相逢何必曾相识 ( 一见如故) 6、卷我屋上三层茅 ( 风吹草动) 7、问君能有几多愁 ( 对答如流)
卿卿我我:形容夫妇之间的亲昵情态。不 能用于一般朋友之间。
耳鬓厮磨:指两人的耳朵和鬓发相接触,形 容亲密相处。
课堂精讲精练
五看成语所在的语境。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 语义的功能,我们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 当。
例如: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 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所感动。
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坐享其成”指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的劳 动成果,“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 过劝导加以改正的,语义轻;“不劳而获”指自 己不劳动而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劳而获” 多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
课堂精讲精练
七看表达重复与否。在使用时,成语语义可 能与句子中有些词语的意义重复。
课堂精讲精练
例如:①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 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粉墨登场”在此句中用的就是本义,使用正 确。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 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 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 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 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因此是正确的。
鹬蚌相争
负荆请罪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1.异曲同工 4.一五一十 7.无与伦比 10三教九流 13一塌糊涂
2自圆其说 3.可圈可点 5.口是心非 6.心直口快 8.啼笑皆非 9.里应外合 11.五音不全 12.非同小可 14多此一举 15.左右开弓
根据诗词句猜成语
1、黄河之水天上来( 源远流长) 2、此曲只应天上有( 不同凡响) 3、说尽心中无限事 ( 畅所欲言) 4、白云深处有人家( 空中楼阁) 5、相逢何必曾相识 ( 一见如故) 6、卷我屋上三层茅 ( 风吹草动) 7、问君能有几多愁 ( 对答如流)
高考语文总复习重点精品:议论文如何拟分论点31张ppt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你来试试
如要证明“勇敢”,请列出分论点。
a勇敢是富贵不能淫旳品质。 b勇敢是贫贱不能移旳人格。 c勇敢是威武不能屈旳气节。
1、社会观念:不
a 勇敢是 (面对___旳___) 公、权威、众人 b 勇敢是 (面对___旳___) 2、历史典故: c 勇敢是 (面对___旳___) 临危受命、屡败屡战、
我来体验
同一题目,从不同角度以横向并列 式设置分论点:
以”赏识”为话题
示例①
赏识,显示旳是一种不落俗套旳睿智;
赏识,昭示旳是一种恢宏博大旳气概;
赏识,成就旳是一种万古流芳旳英名。 ——从“是什么”旳角度,利用论
述内涵旳措施提炼分论点。
示例②
赏识超出你旳人,因为他提升你旳目旳。
赏识反对你旳人,因为他增进你旳智慧。
(3)为何要有愿景
①愿景是指导人们迈进旳灯塔 ②愿景是鼓感人们迈进旳风帆 ③愿景是团结多种力量共同奋斗旳纽带
(4)怎么样才会有愿景
①实现愿景需要矢志不渝旳意志 ②实现愿景需要坚忍不拔旳毅力 ③实现愿景需要天时地利旳帮助
充 满意气旳人是坚韧不屈旳; 充斥意气旳人是勇敢不惧旳; 充斥意气旳人是自信乐观旳。
你来试试
如要证明“勇敢”,请列出分论点。
a勇敢是富贵不能淫旳品质。 b勇敢是___旳人格。 c勇敢是___旳气节。
a 勇敢是 (面对___旳___) b 勇敢是 (面对___旳___) c 勇敢是 (面对___旳___)
议论文旳基本构造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引论)——( 本论 ) —— (结论)
并列式 层进式
对照式 整体旳构造布局:总——分——总
二本论部分怎样分解分论点
1 横向并列式分解“是什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2024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考前指导)课件(共41张PPT).ppt

6点:生物钟唤醒了朝气蓬勃的你 6点——7点:大声朗读作文素材 7点到7点40:吃饭、收拾考试物品 8点25入场前:快速浏览绿皮书、易错字
8点25:你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考场
让这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带你飞!
8点25——8点45:通过回顾各板块知识要点或回忆作文喜欢的名言让自己冷静下来,迅速进入考试状态。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个意识
整体意识:知背景,知作者情感态度 文本意识(语境):结合前后语句 题干意识:问什么答什么
(整体意识典型高考题)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到梨花屯去》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 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 4.全诗写诗人所内外的常见之物,人、常见之情,语言生动自然,情感真切动人。
• 5.本诗在用词上朴素平易,抒情委婉含蓄,虽然没有杜甫《登岳阳楼》中表现出的恢 宏气象,但也自有不凡的格调。
• 6、白诗和刘诗都是送别之作,都表达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极富感染力。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二:主观题答题策略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 上,抓关键点。 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题干 【第二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第三步】分点作答,有总结,有分析。 注意:做题思路不明晰的时候,破局之道在: 1、翻译诗句并分析情感。 2、答题要点还可考虑形象、手法、语言等几个角度。
8点45:分发答题卡:
方案一:有横线 观察题型有无变化
方案二:无横线 用铅笔轻轻打格,可参考一行8mm,若监考老师不允许打格,不必恐慌,停止即可,不
会造成任何影响。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PPT课件

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 课堂40分钟的作用。一是上好微专题课。春节前后,一轮复习进入后期,学生 不会的知识点逐步浮出水面。这些薄弱知识点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二 轮复习的效果。高三年级要围绕浮现出来的问题,上好微专题或微微专题课, 针对某一个点或几个点精讲、讲透,触类旁通。微专题课怎么上?可以针对学 生不会的问题,每节课重点解决1-2个知识点,专题强调,专点训练,不贪多, 顺一个点“追祖宗八代”,剖析透!微微专题,则更精、更准、更小、更有效,可 以一节课只讲一道题,但是要把这一道题挖深、挖透,讲透一个会一类,做会 一题能举一反三。
2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2、古代诗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写作。
3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对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 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
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
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
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
20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有:壮志未酬、报国无 门、闺中怨恨、念远思 家、忠贞爱国等。
21
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 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 课堂40分钟的作用。一是上好微专题课。春节前后,一轮复习进入后期,学生 不会的知识点逐步浮出水面。这些薄弱知识点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二 轮复习的效果。高三年级要围绕浮现出来的问题,上好微专题或微微专题课, 针对某一个点或几个点精讲、讲透,触类旁通。微专题课怎么上?可以针对学 生不会的问题,每节课重点解决1-2个知识点,专题强调,专点训练,不贪多, 顺一个点“追祖宗八代”,剖析透!微微专题,则更精、更准、更小、更有效,可 以一节课只讲一道题,但是要把这一道题挖深、挖透,讲透一个会一类,做会 一题能举一反三。
2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2、古代诗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写作。
3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对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 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
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
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
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
20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有:壮志未酬、报国无 门、闺中怨恨、念远思 家、忠贞爱国等。
21
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 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4·全国卷Ⅱ)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 情的?请简要分析。
4.(2014·浙江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一、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 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 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②“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a.前者用于写景诗中,后者多用于咏物诗中。 b.前者的“景”一般由多个物象构成;后者一般只 有一个物象,它是靠一个物象的众多方面构成“景象”。 c.前者的近义语是“情景交融”;后者的近义语是 “借物咏怀”,甚至是“象征”。 ③其他。 如问及情与景的关系,可回答寓(融)情于景、借景抒 情、融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 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
(一)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 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 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 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典例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 潘 阆①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②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 伏似清秋。 白猿③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 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注] ①潘阆:宋初著名隐士、文人。②三竺:指杭 州飞来峰东南天竺山上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 ③白猿:相传晋代高僧慧理曾在灵隐畜养过一头白猿。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上阕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 用。
答案:①这两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明技巧)②词 人愁肠满腹,在其听来,隔溪残漏传来的声响就好像人 发出的一声悲凄的哽咽声。(释运用)③通过描写悲凄的残 漏声,突出了词人愁绪的深重。(析作用)
2.托物言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 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融于某种 具体的事物中,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 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①比拟、排比。(明技巧)②“诗豪与风雪争
先 ”“ 雪 片 与 风 鏖 战 ” , 用 “ 争 先 ”“ 鏖 战 ” 把 “ 诗 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 缠”将“诗”拟物,(释运用)③把抽象的“诗”具象化, 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析作用)④“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 缠”构成排比句,(释运用)⑤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 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析作用)
答案:①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
征”)的手法。(明技巧)②诗人用林中的奇鸟——凤凰自喻 (或“象征诗人自己”),(释运用)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性和 远大的志向。(析作用)③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 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析作用)
二、描写方式 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 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
(四)借代
[典例 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 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 赏析。
(五)双关
[典例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枝词①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 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 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 它的双重意蕴。
答案:①“晴”和“情”谐音,使用了双关的手法, (明技巧)②表面上说晴雨的“晴”(晴朗),实际上说情感 的“情”(“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 语)。(释运用)③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 的歌声时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 情感。(析作用)
考点二 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 说明、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 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命题方式] 1.(2016·天津卷)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 2.(2015·浙江卷)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 度的差异。
[典例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 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 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 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
(三)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 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 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 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 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在鉴赏正侧面 相结合的描写时,应当明确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 面描写。
老,政治失意。②赌:与人竞赛。③花柳:借指欢场上的
歌舞技艺。 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歌者技艺的?
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技巧)②
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 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 捧的情景,(释运用)③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析作用)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典例 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好事近 魏夫人①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 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 按②《凉州》时节。
[注] ①魏夫人:北宋女词人,襄阳人。②按:弹奏。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 凄咽”。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学案五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 使用的各种手法。主要体现在 4 个方面。
[温馨提示:请先自学本学案后的知识清单的相关内 容。]
(一)诗歌表达技巧四大分类
(二)表达技巧题解题“3 步骤”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 4 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 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 用“3 步骤”。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指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 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典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 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
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答案:①上阕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明技巧)②如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 方位,交代了风景点,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 游”一句是近景、小景。(释运用)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 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有多美好,可以让读者驰骋想 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析作用)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却是诗人精 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 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 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如张籍的《秋思》:“洛 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 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 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说明:(1)若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 略;
(2)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也可以合并,并且也 可以调换顺序。
考点一 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 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考点所涉 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 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 考查重点。
[典例 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 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请做简要分析。
[典例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絮二阕(其二) 韩琦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这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①诗歌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
(明技巧)②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 蜂儿排队追逐。(释运用)③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现得极为 形象。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析作用)
答案: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明技巧)②酒 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 桐。(释运用)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 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析作用)
(二)比拟
[典例 2]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 缴缠。一笑琅然。
(一)比喻
[典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沧浪亭怀贯之①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