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ppt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PPT课件(共41张PPT)

高三语文复习PPT课件(共41张PPT)
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 述一个故事。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 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 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 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2020年高考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 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 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 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 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二步:抓关键句: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 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三 语文复 习课件 (共41 张PPT)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

(2)理 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_治___ 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答司马谏议书》):_料__理__,__整__理___ ③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_天__数__,__命__运__ ④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谏太宗十思疏》):_道__理___ ⑤依乎天理(《庖丁解牛》):_纹__理__ ⑥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清明;治理得好 ⑦遂下于理(《报任安书》):法官;刑狱官署
3.基础双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 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馀丈。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 老人与寺僧宏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荆 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一望, 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皆屏列于左右,江水 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 碧,近漾岚光。(节选自章潢《游石钟山记》,有删改)
活 动 二 重点巩固
1.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道, 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外,还要做到“_其__培__欲__平__,_其__土__欲__故__, _其__筑__欲__密__”。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当地官员频发政令,聚集百姓的句子 是“_鸣__鼓__而__聚__之__,_击__木__而__召__之__”。 (3)苏轼《石钟山记》中,对“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作者持怀疑态度: 对于郦道元的观点,作者说“__人__常_疑___之__”;而对于李渤的观点,则说 “_余__尤__疑__之__”,颇耐人寻味。
2.语句翻译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译文:_郭__橐__驼__以__种__树__为__业__,__凡__是__长___安__城__里__经__营__观__赏__游__览__和__做__种__树__卖__果___ 买__卖___的__豪__富__人__,__都__争__着__迎__接__和__雇__用__他__。__(_得__分__点__:__“__业__”__,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 “__豪___富__人__为__观__游__及__卖__果__者__”__,__定__语__后__置__;___“__迎__取__”__,__迎__接__;__“__养__”__,___ 用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60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复习课件60张

2022年新高考I卷
(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题目的作用 (2) 概括内容要点和 赏析表达方式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2)理解文章句子的含 义和分析句子的作用
2021年新高考Ⅱ卷
(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分 析创作思想
2020年全国Ⅲ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篇布局的鉴赏能力
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
4.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 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年份和卷别 2023年全国甲 2023年新高考I卷
考点以及能力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2)撰写文学短评
2022年全国乙卷
(1)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文章要点 (2) 理解文本内容,分 析作者情感
1、梳理概括事件或情感脉络,体会 理性思考 2、概括人物事迹,评析形象, 3、品味文本语言 4、关注细节描写 5、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议论效果 6、夹叙夹议的写法 7、掌握作者的创作风格。(抒情直 露显豁,汪洋恣肆;抒情用曲折隐 晦的笔法)
涉及的考点
1、理解并 概括文章内 容 2、赏析语 言 3、赏析描 写手法 4、赏析表 达方式 5、鉴赏创 作风格
2023全国甲卷主观题:
8.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一再写到工人,请 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9.这篇随笔的最后一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 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6分)
考点: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2023年新高考I卷: 8.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 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比喻课件(共18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比喻课件(共18张PPT).ppt

比喻的构成与效果:
(1)构成(三个内容):本体、喻体与比喻词 (2)效果(三个方向):①内容上:描绘了对象的……特点或阐释了……道理;② 艺术上:形象生动或化抽象为形象;③表达感情上:表达什么观点或感情。 比喻的表达效果:①对事物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或渲染,化平淡为生动;②用浅显 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形象说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这里其实 有两个方向,在描述性语段中,比喻主要是对描写对象进行修饰,使之更形象,更 生动,特点更鲜明;而在议论性语段中,使用比喻,则可以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提醒: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 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 方面的相似之处。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解析:本题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 体,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体、 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暗喻是本体、 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 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 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此可将喻体定为棉花、 棉花糖等,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 “借喻”中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可组织答案为: 【参考答案】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2024年全国1卷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复习要点梳理+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复习要点梳理+课件

审题 1.通文章结构; 2.辨主题情感; 3.审题目问法; 4.想答题思路。
目录
第二部分 打通小说与散文 (如何看待不同文体的共同点?)
打通散文与小说的
分析句段作用 分析线索
赏析语言特点
分析句段作用
《回想春天的气味》
《一种美味》
第3段中,描写了“我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 从阳台的窗户望出去”看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 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 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萨丽娃》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 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 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 音……——《老腔》
②虫子则是从“惊蛰”后醒过来的新春代表。 ③两者匆匆擦肩而过,形象地表明冬去春来新旧交替的必然性。
句子含义题答题要点: 1.主要分析角度,内看和外联6角度 2.6角度中,尤其要注意主旨句。
知识点六:标题类探究
出题方式:标题意蕴题+标题作用题 标题意蕴题:表层义+深层义 标题作用题: (1)含义 (2)结构:统摄全篇、线索 (3)内容:描写对象(对象的特点);作者情感表达;主旨所在 (4)题目本身的特点:疑问句、化用诗词、特别用词(反语、比喻、 借代)
《水缸里的文学》 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
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 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 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专题阅读课件(共18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化小说专题阅读课件(共18张PPT).ppt
(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 给分)
谢谢观看
二、诗化小说特点
6.语言风格(艺术手法):
①语言表达的抒情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②语言表达的含蓄美:
(1)多用象征、隐喻手法,具有暗示色彩; (2)多用单音节词和文言词汇,字字如珠,极其传神
③听觉上的音韵美/视觉上的画面美/句式、音韵、节奏等语言美:
(1)句式的音韵美:如四字短语;诗歌对称和韵律之美 (2)叠词的巧妙运用; (3)关注“色彩”词;
“那我回头给你送一条棉被来。”秃头老崔说,“用不了这么多,有一个袖子也就
够了,太可惜!”
“你扯去一个袖子,我留着它还做什么用?全拿去吧,你放着使个长远!”
李佩钟说着,就又去画她的图样。
“你这样热心,我也就不能再说什么了。”秃头老崔怀抱着大衣恭敬地说,“我要
代表我们工廠,代表抗日小报广大的读者群众,向你致谢:因为李同志的模范行为,我
(4)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 (5)各类修辞
④诗化语言,语言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纯朴自然清新,简洁质朴, 又不乏典雅
《蘑菇圈》这篇小说的语言具有“诗化”的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小说的语言具有诗歌的形象性。如“看它们如何 从地下钻出来”形象地描绘出松茸的生机;“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 形象地写出阿妈斯炯因为丹雅千方百计找到了她的蘑菇圈而感到愤怒。
诗化小说专题阅读
一、概念
诗化小说,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 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
它凭借诗的隐喻、象征和主情性,让时间、心理变得交融浑然, 情节淡化而富有哲理性的诗意美。
诗化小说具有诗的审美目标,它或表现为整体构思上寓于诗情, 或表现为局部的描写充满诗意。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ppt课件-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ppt课件-梳理行文脉络、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论题的位
需要加以论证。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
可出现在标题、开头、文中、结
置一般在
中心论点和分 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尾。③关联词。通常“所以、因
标题或文
论点的关系是 ③关联词。“因为、假如、由于、
形式 此、那么”等关联词,“显然、
首。论题
被证明与证明 既然”等关联词后的语句是论据。
由此可见、简而言之、总而言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 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 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 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 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 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 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 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 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 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 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 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 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 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 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 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命题之六:原因与结果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 系上设置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 强加因果关系。
命题之一:部分与整体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 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 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 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 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 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 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 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千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 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 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 间才能变成现实。(04全国卷《人体干细胞》)
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 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 茶和黑茶六大类……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 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 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
X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
因为水由氢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核能够起到 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在身体暴露于一个强磁场, 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原子核的能量便开始 改变。在脉冲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状态,一个共 振波便发射出来。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可 以探测出来。
【试题】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 作用”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福建卷第9 题)
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X,
体内氢原子核便会产生微小振荡,发射出共振波。
命题之三:先期与后期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 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 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 “先期和后期”。
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 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 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 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 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 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 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 也不会产生减压病……《太空行走》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一项是( )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 380毫米汞柱以上。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论述类阅读
论述类文本主要特征
• (1)议论性较强 。 • (2)观点鲜明。 • (3)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经济
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 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
年份
标题
作者
体裁
2007 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 文艺论文
2008 诗与直觉 朱光潜 文艺论文
(3)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
• 为了保证准确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两种处理。 一是“投石探波”。
二是“选项切片”,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 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 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 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比 对时除了借助“角度性标志语”、“结构性标志 语”,还要注意表示范围、性质、程度等的词语, 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
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命题之二: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 “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 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 况”。
2009 自由和科学 爱因斯坦 科学论文
2010 不可无“我” 钱谷融 文艺论文
年 份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07
信息的 筛选整

对观点与论 据的把握
对文章结构的 分析和思路的
把握
对作者观 点的概括
08
同上
对文中概念 对文中观点的 对文章内
的理解
评价
容的概括
09
同上
理解文中重 要词语的涵

对文章内容的 概括
(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
①投石探波法。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 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 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
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 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
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 点。
【试题】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 军费的主要来源。
命题之四:主要与次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 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 ”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对文中观 点的理解
与把握
10
同上
对观点理解 与对论据的
把握
运用文中观点 分析句子涵义
对文中内 容的概括
阅读论述类文章宜采取三 遍阅读法
(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 • 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运用了那些材料?
• 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 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
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②借助“标志语”。
除了借助前面说的“角度性标志语”, 还要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 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 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 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 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查找信息一定 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不漏 掉信息点。
命题之五:选择与兼备
事物产生某种结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条件, 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之间是选择关系,任何一个 原因或条件都可产生这种结果;有时这些原因或 条件是兼备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了才会产生这种 结果。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将“选择”关 系表述成“兼备”关系,有时将“兼备”关系表 述成“选择”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