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年数总和法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教案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教案
[演示]幻灯片:工作量法
讲解: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插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3
教学过程
备注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教师用幻灯片显示例题:
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原价120 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250 000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5%,本月行驶3500公里。计算本月应提的折旧额。
特点:(1)早期折旧率不变,折旧基数在变。
(2)最后两年改成直线法后,要考虑预计净残值。
(3)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
用幻灯片显示例题:
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5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
用幻灯片显示答案:
[演示]幻灯片:年数总和法
讲解: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用幻灯片显示例题:
某企业一幢厂房,原价800 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净残值率4%,使用年限平均法计算该厂房的年折旧率、月折旧率、月折旧额。
请同学们思考计算过程和结果。
用幻灯片显示答案:
年折旧率=(1-4%)/20=4.8%
月折旧率=4.8%/12=0.4%
月折旧额=800 000×0.4%=3 200(元)
请同学们思考计算过程和结果。
用幻灯片显示答案: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120 000×(1-5%)/250 000
=0.456(元/公里)
该项固定资产本月折旧额=3 500×0.456=15 969(元)

固定资产折旧教学设计哈现代服务职

固定资产折旧教学设计哈现代服务职
3、通过精心铺设,把学生引入“发展”、“探究问题”、“解疑”、“拓展思维”的主动学习中去
4、让学生集体合作,自我小结,课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不依赖的精神。
加课理解
课后本节实训练习
迁移法
练习法
巡视学照检查修正
课堂总结
两种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使用的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
讲授法
课件展示
学生归纳总结
聆听
回顾知识
布置作业
1、完成《企业财务会计配套习题》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为下一步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定向准备
新课导入
讲解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对例题进行计算
例题:大明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2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5年,预计净残值为8000元
讲授法
观察法
屏幕展示概念、公式及例题
提问引导
屏幕显示例题,引出双倍余额递减法德概念及公式
演示法
归纳法
提出问题引导课件演示归纳总结
各学习小组模仿练习
聆听
评价
1、学生通过观察,利用例子进行实际练习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通过小组的对照练习能让学生掌握、巩固两种方法的计算,从而加深对本科学习要点的印象。
2、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思考,比较两种方法并总结出要点和应注意的地方。
2、难点::①掌握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
②通过计算,比较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区别
七、教学程序设计
阶段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实施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课
1、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演示法时间范围?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2016企业财务会计(高教版)教案:5.4固定资产折旧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

2016企业财务会计(高教版)教案:5.4固定资产折旧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
单位小时折旧额=(500000-15000)÷160000=3.03(元/小时) 月折旧额=200×3.03=606(元) 六、年数总和法下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 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是指以逐年递减的折旧率乘以一个固定 的折旧基数来计算每期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中:
注意 适用 对 象: 运输 设 备、 价值 高但 不经 常使 用的 大型 专用 设备
〖小 结〗 本节讲解内容较多,讲授了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和法的折
旧计提方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要学会对比两种方法的不同,牢记各自的计算公式,并通
过大量的练习彻底掌握。
〖作 业〗 1、工作量法的计提公式 2、年数总和法的计提公式 3、习题集 P46 实训四、五
【板书设计】 五、工作量法
公式
例题
六、年数总和法 公式 例题
固定的折旧基数=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逐年递减 预计折旧年限 -已折旧年限 年折旧率= —————————————————×100%
预计折旧年限×(预计折旧年限+1)÷2
掌握 公式
计算公式: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逐年递减的年折旧率÷12
【例 5-10】夏康公司现有一台生产用电子设备,原值为 48 000 元,预
1




完成目标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2
〖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直线法? 2、直线法的公式 〖引入新课〗
通过直线法的总结引入加速法新课
〖讲授新课〗
五、工作量法下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
对于运输设备和价值高但不经常使用的大型专用设备,可根据其完成 工作量计提折旧,也就是工作量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




折旧
年限
额尚计可算使如
用年限
下:
原值-净残值
变动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1
5
996,000
5/15
332,000 332,000
2
4
996,000
4/15
265,600 597,600
3
3
996,000
3/15
199,200 796,800
4
2
996,000
2/15
132,800 929,600
贷:累计折旧
根据固定资产的使 用部门和用途确定 折旧费的承担对象。
2018.12.31
2019.6.30 2019.12.31
2018年折旧额=(1000000-4000)*5/15/2=166000 2019年折旧额=166000+(1000000-4000)*4/15/2=298800
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 原值 原值
累计折旧
成本、费用类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其他业务成本
微课堂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年数总和法
主讲人:张莲 财经系会计教研室
年数总和法
1、概念
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折旧率,
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2、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什么是年数总和呢?
例如,预计使用3年, 则年数总和=1+2+3=9 预计使用5年,则年数 总和=1+2+3+4+5=15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操作技能教案: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引言会计操作技能是会计专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而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会计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背景知识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前,学习者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固定资产:指企业用于提供生产、经营服务或者管理活动,并在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具有价值的资产。

2. 折旧:固定资产因使用、衰老和技术更新而价值逐渐减少的过程。

3. 折旧费用: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和使用年限,将资产价值逐年分摊为费用的过程。

4. 折旧年限: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寿命和折旧政策规定的限制确定的资产使用年限。

三、教学内容以下是准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步骤和方法:1. 确定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相关信息- 将固定资产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如房屋、机械设备等。

- 收集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包括购买日期、价值、折旧年限等。

2. 确定折旧方法- 直线折旧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平均分摊到每年的折旧费用。

- 年数总和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按照折旧年限的加总,依次递减的方式计算折旧费用。

- 双倍剩余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乘以2,减去已计提的折旧费用后,平均分摊到剩余年限的折旧费用。

3. 计算折旧费用- 使用选定的折旧方法,根据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预计残值以及折旧年限,计算每年应计提的折旧费用。

- 计提折旧费用的公式为:(购置成本 - 预计残值) / 折旧年限四、案例演练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案例演练:假设某公司购置了一台机器设备,购置成本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10,000元。

我们使用直线折旧法计算折旧费用。

(购置成本 - 预计残值) / 折旧年限 = (100,000 - 10,000) / 5 = 18,000元/年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习者应该能够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教案》

《固定资产教案》

《固定资产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

3. 让学生学会计算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

4. 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

二、教学内容:1.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2. 固定资产的分类3. 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4.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5. 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固定资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

2. 教学难点: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固定资产的定义、特点、分类、计价方法、使用寿命、折旧、购置和处置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固定资产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固定资产的相关知识。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财务会计》2. 课件:固定资产的定义、特点、分类、计价方法、使用寿命、折旧、购置和处置等内容。

3. 案例资料:固定资产的实际案例。

4.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固定资产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固定资产的兴趣。

2. 讲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讲解固定资产的分类:讲解各类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固定资产的分类。

4. 讲解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介绍固定资产计价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讲解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讲解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和折旧方法的计算。

6. 讲解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介绍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置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7. 案例分析:分析固定资产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固定资产的相关知识。

8.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教学单元设计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教学单元设计

纳税Taxpaying百家论点《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教学单元设计李文艳(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摘要:《初级会计实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一教学单元选自《初级会计实务》这门课程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子任务二,该教学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业务处理的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用时2课时。

关键词:双倍余额递减;教学;单元设计一、单元总体设计(一)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是会计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特点是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所了解,但不全面,动手能力强,不喜欢被动灌输,对手机、网络兴趣浓厚,有一定计算机基础。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我们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归纳为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为能够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进行账务处理。

方法能力目标为具有对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业务的分析判断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业务处理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课程及学生已掌握的现有知识与能力,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采用年数总和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教学难点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二、单元实施过程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拓展三部分。

(一)课前准备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课前任务单,并上传学习指南、知识点视频、课前自测题等学习资料;统计学生课前测试题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开设讨论区,发起加速折旧法优点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加速折旧的认知程度。

学生接到任务后,在学习通中在线观看或自行下载学习指南、学习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前测试题,并参与课前讨论,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年数总和法 PPT

年数总和法 PPT
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折旧
指将应提折旧总 额在固定资产各使 用期间进行分配时 所采用的具体计算 方法。折旧是指固 定资产由于使用而 逐渐磨损所减少的 那部分价值。
1 of 12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的损耗有两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有形损耗,也称作物质磨损,是由于使用而发生 的机械磨损,以及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 损耗。 ◆无形损耗,也称精神磨损,是指科学进步以及劳 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
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 考虑并体现。
7 of 12
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
尚可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 = ————————————— × 100%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 则。
2 of 12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 法
工作 12
年数总和法
•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总和年限法、 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 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 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 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 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年数总和法原理
以上是使用期为10年的固定资产年数总和折旧法的折旧率式 子的来源过程,如果是20年的话,我们只要用式子: 折旧率总和=1 =(1+2+3+……+20)÷(1+2+3+……+20) =(1+2+3+……+20)÷210 =1÷210+2÷210+3÷210+……+20÷210 同样可以求得20年中各年的折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四节固定资产折旧
【课题】加速折旧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加速折旧法的要点;掌握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比较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加速折旧法下固定资产折旧计算。

教学难点:加速折旧法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本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时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来讲行学习,因此主要运用分析概念、案例及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及掌握。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
分别说出直线法和工作量法的公式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共同点在哪里?
直线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工作量法: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课堂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讲解了直线法,大家刚才也说了,它的特点是每期计算的折旧额是相同的,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有些固定资产会被提前淘汰,因此企业可以采用在开始时多提折旧从而逐年递减的方法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工作,这种方法我们将其称之为加速折旧法,这充分的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加速折旧法有两种,分别是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本课时来学习年数总和法。

〖新课〗
一、年数总和法(总和年限法)(37分)
(一)概念: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固定的折旧基数ⅹ逐年递减的折旧率
年折旧额 月折旧额 =年折旧额÷12 (二)公式: 固定的折旧基数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总,假设预计可使用年限为n
逐年递减年折旧率
〖教材例题讲解〗 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值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2%。

经批准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每月折旧。

甲公司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表所示(表1-8):
〖课堂练习〗
某公司甲项设备原价为6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净
老师总结:年数总和法计算特点: ①折旧率依次递减。

②计算基数不变,考虑净残值。

③每年折旧额依次递减。

公式的应用:
年折旧额=固定的折旧基数×逐年递减的折旧率
固定的折旧基数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逐年递减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数×100%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之和
〖课后作业〗练习册:47页实训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