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论监督类节目

合集下载

浅谈舆论监督在广播投诉节目中的作用-----以杭州91.8“我的汽车有话说”为例

浅谈舆论监督在广播投诉节目中的作用-----以杭州91.8“我的汽车有话说”为例

浅谈舆论监督在广播投诉节目中的作用-----以杭州91.8“我的汽车有话说”为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平台等都成为社会大众实行自己舆论监督权力的一种手段。

此次论文以杭州91.8汽车维权节目“我的汽车有话说”为例,从不同角度深刻分析了舆论监督在广播电视节目当中的实现方式以及作用。

论文首先以紧贴人们生活为主旨,阐述的是舆论监督在日常生活中的优点和缺点,其次重点以备受欢迎的节目为中心,分析其在广播节目中的合理运用以及实现途径,最后结合现状针对现如今社会当中的舆论监督现象、如何实现舆论监督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舆论监督投诉节目我的汽车有话说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new media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ves, radio, television, microblogging, WeChat platform and so become the public to exercise their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as a means. In this paper, Hangzhou 91.8 "My car has something to say" program, for example,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profound analysis of public opinion in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to achieve the way and role. The paper first focuses on people's life as the main purpose, elaborated is the public opinion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llowed by the focus of the popular program as the center, to analyze its rational use in the broadcast progra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way, the final combin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the present society among the phenomenon of public opinion, how to achieve public opinion to make reasonabl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Complaints program My car has something to say绪论研究目的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日益增加,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广大网民发表个人观点、意见和看法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对个人或是现实社会产生一种监督、检查的作用。

舆论监督类电视节目的创优与发展——以《今日聚焦》为例

舆论监督类电视节目的创优与发展——以《今日聚焦》为例
您所在的网络环境存在频繁操作滑动滑块进行验证
舆论监督类电视节目的创优与发展
——以《今日聚焦》为例
徐兰兰
(作者单位:盐城广播电视台)
摘 要:电视节目的创优和发展是电视节目不断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今日聚焦》是浙江卫视的一档舆论监 督类电视节目,是反映公众真实生活,为公众与政府搭建桥梁的重要媒体平台,2014 年播出伊始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 本文以《今日聚焦》为例,从舆论监督类电视节目的本质与价值入手,分析《今日聚焦》节目的创优与发展经验,以期为其他类 似节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舆论监督类栏目;电视节目;创新路径;《今日聚焦》
的关注和兴趣。舆论监督是公众参与政 府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公众通过舆论 监督类电视节目的参与可与行政机关的 工作人员有效交流,不仅可在一定程度 上确保公众的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且 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公众参与行政事务 的积极性。 2.2 确保政府行为透明度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政 府行为的透明度高。随着科技的进步与 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政府行为的公开、 透明已然成为政府发展的重要趋势。公 众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 的主人、作为赋予政府权力的主体,全 面了解政府活动的具体情况,积极参与 监督政府行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媒 体作为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桥梁,可以通 过舆论监督类电视节目,更好地沟通政 府与公众。在节目中将政府的日常行为、 工作重心等暴露于公众视野,确保了政 府行为的透明度。 2.3 增强行政信息公开性 2008 年,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 布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得到了全 面发展,成绩斐然。在我国大力提倡政府 信息公开的背景下, 政府在公开信息宣传、 公开信息数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与 此同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暴露出的问题 也不容忽视。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健 全政府信息交流平台不仅是依法治国理念 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与公众良好沟通、 走进公众的必要条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 舆论监督类电视节目,切实向公众公开政

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流变与反思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流变与反思-论文

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流变与反思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流变与反思-论文

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流变与反思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流变与反思-论文33NEWS TRIBUNE·2014.1舆论监督节目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和功能之一,在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舆论监督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舆论监督节目变迁的规律和趋势分析,探讨舆论监督节目的流变,并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

一、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变迁(一)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重要的使命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公民)对权力运行尤其是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的监督。

“舆论监督”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因为它实际上是媒体监督,所谓代表公众则是一种习惯,并非正式授权和约定。

舆论监督的实质即所代行的主要是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利中的表达权利和政治权利中的反对权利,所维护的则是所有的公民权利。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特点鲜明,在时间上紧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关注点上紧盯社会热点。

(二)我国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发展沿革1980年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播,开启中国电视舆论深度类报道的先河。

1994年诞生的《焦点访谈》更是成为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典范。

《焦点访谈》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制作播出的《“罚”要依法》《巨额粮款化为水》等节目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继《焦点访谈》火热银屏之后,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纷纷创办了名字各异但功能与其极其相似的电视栏目,比如上海东方卫视的《深度105》、内蒙古电视台《今日观察》等栏目。

从我国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演变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的电视舆论监督节目拥有舆论的独特力量,在保障公众了解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的权利,以及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进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进入2003年之后,有些地区宣传口径收紧,广告创收环境各异,群众的诉求窗口更加多元,各地的电视舆论监督节目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些电视舆论监督节目走上了“放大抓小”的民生新闻之路,或者转变以往的“硬曝光”为“软接触、硬评论”。

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以开封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栏目为例

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以开封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栏目为例

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以开封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栏目为例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监督作用。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是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开封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栏目为例,探讨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

一、背景介绍《行风热线》是开封广播电视台一档以民生新闻、舆论监督为主的新闻栏目。

该栏目于2004年开播,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栏目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通过舆论监督,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二、具体案例分析1.案例一:关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针对这一问题,《行风热线》栏目多次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深入报道,采访了交通管理部门、市民等各方人士,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在报道过程中,栏目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问题解决。

经过多次报道和呼吁,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交通疏导、增加公共交通设施等,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案例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行风热线》栏目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多次报道,对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进行深入调查,揭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在报道过程中,栏目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的落实。

同时,栏目还邀请专家学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

三、归纳总结通过对《行风热线》栏目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关键。

在报道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2.深入调查是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基础。

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进行调查采访,才能获取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了解问题的真相和全貌。

3.注重协调沟通是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重要环节。

浅谈舆论监督类节目

浅谈舆论监督类节目

浅谈舆论监督类节目【摘要】舆论监督类节目是党和政府倾听社会不同群体的呼声,不断扩大民主,保证人民群众实现国家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参政权,监督权的重要载体。

东丰人民广播电台是我县主要的新闻媒体之一。

其前身东丰电视台影视频道开设了百姓热线栏目,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与东丰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了百姓热线栏目。

栏目创办三年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桥梁,成为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

【关键词】舆论监督节目结合百姓热线三年来的实践,谈谈舆论监督类节目的现实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性栏目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从某一群众和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关系中反映百姓的愿望和呼声,因此它对于不断提高我当执政能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和政府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起到了一个试金石的作用,也是党和政府获得生命力的源泉和进取之本的有效途径。

舆论监督性栏目的开办,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从领导型、管理型向服务型、引导型主要是以规范化管理转型起到一个试金石的作用,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观随之而形成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被群众利益所包括,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个人不能以独立、平等的主体资格面对群众,个人知识被管理的对象,于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管理、运作体制上也形成了重视集体利益忽略个人利益,个人的民主权利、人格权利不被重视的的格局。

虽然在改革开放、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传统意识上的价值观被打破、原有的社会阶层分化形成新组合、个人也能以独立主体资格出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仍处于社会大转型的过渡期,两种观念和思想处在劲烈的对抗中。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监督性栏目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贯穿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感化力强,在净化社会风气、在社会舆论阵地上扬善除恶,树立高尚的道德风尚,能够起到导向作用。

舆论监督访谈类节目策划案范文

舆论监督访谈类节目策划案范文

舆论监督访谈类节目策划案范文近年来,舆论监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舆论的公正、客观和准确,许多电视台推出了舆论监督访谈类节目。

本文将针对这类节目的策划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节目主题和目标本节目的主题是舆论监督,旨在通过访谈和报道的形式,揭示社会问题,监督权力,保护公众利益。

节目的目标是通过深入调查和专业分析,呈现真实的情况,激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二、节目形式和内容本节目将采用访谈和报道相结合的形式,每期约60分钟。

节目内容将紧扣社会热点问题,邀请相关权威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NGO组织代表等嘉宾进行深度访谈。

同时,通过调查报道和现场直播等方式,全面呈现问题的全貌和各方观点。

三、节目分段和内容安排1. 开场导语:主持人简要介绍本期节目的主题和嘉宾,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关注。

2. 问题导入:以具体事件或案例作为切入点,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提供专业观点和建议。

4. 现场报道:邀请记者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呈现问题的真实情况和影响。

5. 嘉宾对话:邀请各方代表进行辩论和交流,展示不同观点和立场。

6. 公众互动:通过短信、微博等方式,邀请观众对问题发表意见和提问,与嘉宾进行互动交流。

7. 结语总结:主持人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发观众对问题的思考和行动。

四、节目特色和创新点1. 专业性:邀请权威专家和学者,提供专业观点和分析,确保节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2. 公正性:尊重事实,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避免偏见和误导。

3. 引导性:通过深入调查和报道,引导公众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4. 互动性:通过公众互动环节,增加观众参与的机会,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五、节目的社会意义和价值1. 推动社会进步:揭示社会问题,监督权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善,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融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类节目如何策划与研究

融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类节目如何策划与研究

20207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融媒体时代到来之际,部分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退化,越来越多的民众适应并习惯于通过新媒体来发声,新媒体逐渐成为民众舆论的主要战场。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手机移动设备、软件、网页等支持有密切联系,上述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大众的发声成本,为大众舆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新媒体发声途径的存在和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为确实保障舆论监督类节目的质量,发挥节目本身的社会舆论传播和导向工作,需要适应新时期发展特点,做好舆论监督类节目的组织策划及研究工作。

一、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舆论监督类节目工作的必要性结合现实情形可知,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及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下的必然性结果,其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行业的运行及发展,同时也为媒体行业带来了创新发展和高速发展的空间。

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切实做好肩负着报道国家大事的舆论监督类节目工作,尽可能强化提升节目内容质量,显得极为必要。

(一)信息传播特点的影响及作用融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均得到了质的飞跃。

广大民众借助于手机移动终端、网页及各类软件,可以在互联网多地发声,这类信息传播方式不仅具有成本低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信息传播快、不受空间约束等优势。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我国逐渐迎来了大众发声时代,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从倾听者转变为话语者,整个国内范围内的信息数据总量也随之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此外,当越来越多的民众适应并习惯于通过多媒体平台发声的情形下,多媒体格局逐渐形成,多媒体平台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重要性地位越发突出。

上述现象的出现及发展,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传导性和广泛性。

作为媒体行业范围内具备舆论引导和监督重要职责的舆论监督类节目,如果不重视自身的建设,确保节目内容质量,极易导致不良消息的广泛传播,导致社会恐慌现象,进而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舆论监督类节目本身的价值效用融媒体时代下,关注并切实做好舆论监督类节目,保障提升节目内容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透过《焦点访谈》分析舆论监督

透过《焦点访谈》分析舆论监督

透过《焦点访谈》分析舆论监督《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19点38分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首次播出,这个只有13分钟的栏目,在广大电视观众的深情注视下,走过了整整18年的风雨路。

从《焦点访谈》诞生之日起,广大的人民群众便敞开她宽广的胸怀,给予了这棵幼苗以精心的呵护和坚定的支持。

1997年12月29日,李鹏总理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本上写下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温总理似乎看到了今后舆论监督的困难,并对监督比例做了分析。

栏目曾获三任总理来视察、座谈、题词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在公众领域,“有问题找焦青天”已经成为民间的流行话语。

朱总理的舆论监督,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长期寄予的极大的希望与企盼,赋予了《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特殊使命和责任。

是我过新闻媒介践行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构建舆论监督揭露社会问题并积极组织新闻批评报道的典范,栏目定位于“实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以揭示原因、背景和影响为主,其次是追中时间演变过程和未来预测。

节目最突出的特色是:“用事实说话”来构建内容的逻辑结构,强化事实论证和细节描写。

通常是观点先行,然后是事实为观点立论。

“深度在事实之中”是节目制作的宗旨,除其选题都是鲜活事实之外,调查论证过程全由事实说话——画面、同期声、字幕是最有力的论据。

而且新闻部主任孙玉胜注解《焦点访谈》说:《焦点访谈》绝不空谈,绝不流于空谈。

“舆论监督”作为党的正式文件确认的一个概念,首次出现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

之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均重复出现。

十三大政治报告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强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各样不正之风作斗争。

”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舆论监督类节目
浅谈舆论监督类节目
【摘要】舆论监督类节目是党和政府倾听社会不同群体的呼声,不断扩大民主,保证人民群众实现国家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参政权,监督权的重要载体。

东丰人民广播电台是我县主要的新闻媒体之一。

其前身东丰电视台影视频道开设了百姓热线栏目,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与东丰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了百姓热线栏目。

栏目创办三年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桥梁,成为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

【关键词】舆论监督节目
结合百姓热线三年来的实践,谈谈舆论监督类节目的现实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舆论监督的作用
舆论监督性栏目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从某一群众和
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关系中反映百姓的愿望和呼声,因此它对于不断提高我当执政能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和政府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起到了一个试金石的作用,也是党和政府获得生命力的源泉和进取之本的有效途径。

舆论监督性栏目的开办,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从领导型、管理型向服务型、引导型主要是以规范化管理转型起到一个试金石的作用,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观随之而形成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被群众利益所包括,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个人不能以独立、平等的主体资格面对群众,个人知识被管理的对象,于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管理、运作体制上也形成了重视集体利益忽略个人利益,个人的民主权利、人格权利不被重视的的格局。

虽然在改革开放、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传统意识上的价值观被打破、原有的社会阶层分化形成新组合、个人也能以独立主体资格出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仍处于社会大转型的过渡期,两种观念和思想处在劲
烈的对抗中。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监督性栏目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贯穿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感化力强,在净化社会风气、在社会舆论阵地上扬善除恶,树立高尚的道德风尚,能够起到导向作用。

例如,百姓热线栏目曾经播出的见义勇为普新曲,反映的是东丰县热力公司的职工,面对持刀行凶的歹徒挺身而出,以勇气和鲜血勇擒凶顽,捍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赞歌。

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观众朋友纷纷打来电话向见义勇为的英雄慰问。

使节目具有可亲、可信感。

二、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是特殊的调查者,可以说,记者的劳动成果体现在调查中。

舆论调查的结果也体现在调查中。

对媒体来说,说错一句话就可能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调查的形式可以是直接采访、间接采访和暗访。

要多方论证,准确的把握新闻事实的过程,提示现象后面的本质,增加新闻的可听可观性,增强作品揭露的力度。

忠于事实,阐明真理是舆论监督的最高准则,记者要抓住表现中的疑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揭露现象的本质。

舆论监督是以帮助政府和有关部门找出工作中、政策上、决策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是以解决问题、排忧解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

选择社会生活中那些带有苗头性、前趋性的东西进行监督;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概括;选择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善于挖掘表现主题的细节,使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肢体语言或一个画面更有效地阐述事件的必然性,使事实在逻辑上更加完整。

舆论监督的过程要有理性思维,用事实说话,避免监督对象在某些枝节上纠缠,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从某种意义上讲,事实和真理是同意词,事与理要容为一体,这样的监督才能有据,这样的监督才能有力。

在舆论监督中,记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认真研究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抓住主题,能
在监督中明辨是非,看清本质。

要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从全局着眼,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弘扬正气化解矛盾,达到舆论监督效果的最优化,更好地服务党中央和全社会。

记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正直无私、睿智、头脑要清醒,有拒腐蚀永不沾的精神;要分清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多数与少数的区别,在复杂事物面前要冷静,要顾全大局,以理服人。

对于动态的问题,不要急于介入,要适时介入,适时说话,适时而评,适时而报。

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有利于解决问题上;放在有利于改进工作上;放在有利于促进改革和发展上。

记者是事件的记录人,不能越位。

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要做到用词恰当,逻辑严密,不能刻意渲染。

县级电视台属于基层台,舆论监督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在舆论监督中要讲究表现方法,使舆论监督软中带硬。

恰当的使用同期声能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说服力,从而揭示主题,达到监督的目的。

三、舆论监督要注重分寸和时机
抓住时机,即抓住最佳的报道时间。

这是根据问题报道对实效要求的特殊性决定的。

问题的报道时机,应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以促进安定团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有利于社会稳定,既促进问题的解决又密切党群关系的,就是报道时机;凡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的,则不是报道时机。

把握分寸,即在报道时每个环节都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尺度。

问题报道切忌感情用事,因为它不是抱打不平,也不是出气筒。

抓问题报道是记者肩负的一项化干戈为玉帛、变失败为成功、取教训为经验的特殊工程。

这项过程从动工到竣工,是揭示矛盾、促使矛盾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方向转化的过程。

舆论监督类栏目的实质是抓矛盾促转化。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