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知识
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教案目录: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第二章:线的运用与创作第三章:形状与图形的创意表现第四章:色彩的认识与应用第五章:绘画材料的探索与使用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点、线、形状、色彩等。
2.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介绍。
2. 点的运用与创作。
3. 线的运用与创作。
4. 形状与图形的认识和创作。
5. 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运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展示相关作品进行分析。
2. 学生进行点的运用与创作的练习。
3. 学生进行线的运用与创作的练习。
4. 学生进行形状与图形的认识和创作的练习。
5. 学生进行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运用的练习。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估其对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创作中的技巧和表现能力。
第二章:线的运用与创作教学目标:1. 了解线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2. 掌握线的运用技巧,如勾勒、涂鸦等。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线的不同类型和特点的介绍。
2. 线的运用技巧的讲解和示范。
3. 学生进行线的运用与创作的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线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展示相关作品进行分析。
2. 教师示范线的运用技巧,并进行练习指导。
3. 学生进行线的运用与创作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估其对线的表现和运用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创作中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第三章:形状与图形的创意表现教学目标:1. 了解形状与图形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2. 掌握形状与图形的创意表现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形状与图形的不同类型和特点的介绍。
2. 形状与图形的创意表现技巧的讲解和示范。
3. 学生进行形状与图形的创意表现的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形状与图形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展示相关作品进行分析。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艺术探索之旅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中发现美丽与艺术的联系。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创造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和想法。
授课内容1. 西方绘画名作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西方绘画名作,如《蒙娜丽莎》、《星空》等,让学生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 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表达手法等,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国内绘画名家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国内绘画名家的作品,如齐白石、徐悲鸿等,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 让学生发表对作品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创意绘画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自由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 制作一份精美的PPT,展示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名作-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绘画名作进行欣赏,让学生从中体会艺术的魅力。
- 让学生对作品的主题、表达手法等进行讨论。
3. 欣赏国内名家作品- 挑选一些国内绘画名家的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
- 让学生发表对作品的观点和感受。
4. 创意绘画实践- 给予学生自由绘画的机会,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 引导学生思考绘画所表达的意义,并分享作品和创作过程。
课堂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和创作成果,评价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第二单元:色彩与构图教学目标-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分类、搭配原则等。
- 了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线条、形状等。
-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和构图创作。
授课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 教授色彩的基本知识,如颜色的三原色、色彩的明暗度等。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
小学第11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
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任务:
1、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
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弓i导辜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时安排:
全册共18课,共30课时,难点的适当安排三课时。
四、展示 与评价
六、布置作课后将教材上的填空题和问答题完成,下课。
播放戏剧音怎业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捉升口我
31。
22页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我们去旅行教学札记教学目标◆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思路本课选择的是一个综合性的主题,教师应很清楚地了解本课涉及到哪些学科的相关知识,本课美术学科知识点的定位是什么,怎样巧妙地将各个知识点糅入到整体教学中去。
—活动一教学可将学习要点分解为4个难点逐一突破,教学过程安排建议先设置4个关卡或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后再进行作业。
第一关: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圆柱或圆台改画茶杯,学会概括的表现方法。
第二关:可以出示一个茶杯,让学生尝试绘画表现,学会客观地认识物体结构、比例、透视关系。
第三关:可以利用电脑上的旅行生活用品图片,让学生随意放大、缩小或拖动、组合,认识物体之间的穿插、遮挡关系,渗透构图知识。
第四关:可以利用作业勘误的方法,让学生辨析哪幅图表现更完整,并出示一组以旅行包为主体的静物,指导学生绘画表现。
作业评析可将以上几个问题作为检测的标准。
活动二的教学过程安排建议为收集资料、呈现目标——学习讨论、设计方案——探索方法、灵活运用——分工合作、创造表现——评价欣赏、学习迁移。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主题收集部分资料,课堂上整理资料,确定介绍的内容,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版面呈现的相关要素:主图、标题、文字及插图,学生在电脑版式编排游戏中掌握步骤方法:主图位置、文章板块形状、标题、插图,同时渗透均衡的形式美法则。
集体作业时考虑小组分工,谁做册页,谁做封面,个体承担学习任务,集体整理排序装订,最后设置观众留言栏,开展评价欣赏活动。
(整理)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湘教版高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我们去旅行教学目标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
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二、观赏背包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
(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包1.旅行包2.会议、公务包3.购物的手袋4.时装包5.书包课件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三、绘画指导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
2.小结表现方法:(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
(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
(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
(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课件演示步骤: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四、作品欣赏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单位: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时间:第1课《我们去旅行》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课《光影变幻》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课《美丽家园》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课《编花篮》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课《纸魔方》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课《秦陵兵马俑》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7课《小小园艺师》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课《田间精灵》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9课《生命的甘露》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0课《艰苦岁月》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1课《劳动最光荣》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2课《废物新用》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我们去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行线路示意图的画法;技能目标:能画出简单的旅行线路示意图;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画出简单的旅行线路示意图;教学难点: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能力;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创作旅行线路示意图的材料;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能画出旅行线路示意图吗?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我们去旅行》;二、作品鉴赏: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作品具有哪些特点?创作的步骤是什么?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师:大家观察的很到位,说明大家是十分具有观察能力的小朋友;三、实践展示: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根据你某次旅游的情景,进行作品的创作;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生:认真进行创作;师:巡视指导,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美术湘教版六年级的上册实用资料秦陵兵马俑

小学美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适用资料秦陵兵马俑1974 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寝东侧 1 千米处。
这件事震动了世界,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共有 3 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摆列。
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深约 5 米,面积为 14220 平方米,是一位农民杨新满打井时挖出的。
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 平方米,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含弩兵)构成的多兵种特别队伍。
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 520 平方米,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
三个坑共有 7000 余件陶俑、 100 余乘战车、 400 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兵马俑场面弘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显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
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
陶俑身高 1.75 米~ 1.95 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均匀。
陶俑又按兵种的不一样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
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拚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御着战车,军士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望前面,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情自如,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采。
陶马高 1.5 米,长 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仰头屹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武器有青铜剑,青铜矛和弩。
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一致六国的宏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
1974 年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 1.5 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心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
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球都为之震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 ~1977 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临潼县西杨村西南的 3 座秦俑坑中发现。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知识点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知识点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它在六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有着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的知识点。
1. 色彩知识在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
比如,红、黄、蓝是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形成其他颜色;红、黄、蓝加入黑色可以调成暗色调,加入白色可以调成浅色调;暖色调和冷色调的特点和应用等等。
2. 线条与造型线条和造型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和描绘不同的线条和造型。
比如,直线、曲线、螺旋线等等;立体造型和平面造型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造型来表达物体的形态和特征。
3. 绘画技法在美术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法。
比如,素描、水彩画、线描画等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种绘画技法的特点和应用,学会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进行创作。
4. 文化素养美术学习中,也涵盖了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知识点。
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内容包括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介绍,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传统民俗艺术等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艺术价值。
5. 创作与欣赏美术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作和欣赏能力。
在六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一些创作活动,如自由创作、模仿创作等等。
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了解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主题和艺术手法。
总结: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涵盖了色彩知识、线条与造型、绘画技法、文化素养以及创作与欣赏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美术基础知识点第一课我们去旅行1、旅行中留意收集相关资料,如导游图、景点门票、纪念画册、特色纪念品等。
2、导游图,采用的表现手法贴图式导游图、线描手绘式导游图、填色手绘式导游图。
3、手绘是以简练、快捷的方法去表达,方法以线条为主,以形象说话,使用工具简便。
4、画手绘旅行线路示意图有一定的基础,表现内容包括:路线、起点、终点、中途景点。
5、版面呈现的相关要素:主图、标题、文字及插图。
版面的构成概念:在有限的版面空间里,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字体、图片图形、线条线框和颜色色块诸因素,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并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达出来。
6、形式美法则是形式设计的决定性因素,能使版画简洁,生动或充实。
7、文字在平面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表现为文字形状、大小、粗细、数量、面积、方向、距离、排列等变化。
8、留住旅行记忆的表现方法:(1)单一的绘画、摄影表现;(2)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3)绘画既可以通过记忆完成,也可以参考照片资料创作完成;(4)绘画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
9、集锦本由封面和内页组成。
内页包括:标题、插图及文字内容。
10、在版式设计时应注意:标题简洁、主题突出,插图抓住景点特点,也可以用引发联想的线条或色块来表现整个版面。
版式的设计规则:(1)以图为主的设计;(2)以字为主的设计。
第二课光影变幻1、“明暗五调”:即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2、光照在物体上,产生了亮部和暗部。
通过描绘物体的投影和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3、万事万物的明暗变化是有规可循的,物体的形态结构不同,明暗变化不同。
方形物体的体面转折明显,黑白灰对比较强。
4、黑、白、灰,也称暗部、亮部、灰部,是三个最基本的调子,合起来能表现出物体的体积。
调子:指一块区域灰面的强度,即这块区域有多亮或有多暗,不考虑物体本身的颜色。
5、明暗交界线是亮部和暗部交界的部分。
6、不同方向的光源与球体形成的明暗关系:正面、侧面、顶光、逆光。
7、光的照射使一组物体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为了表现出前后距离的感觉,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要使画面中物体的形状有透视变化,以符合人们近大远小的视觉经验;第二、要使画面前后物体的刻画程度不一样,以符合人们近实远虚的视觉经验;第三、要先确定画面前后物体之间的明暗对比,即亮衬暗或暗衬亮,以符合人们在视觉上同时对比的要求。
8、素描绘画的步骤:(1)观察理解、(2)基本形体布局、(3)铺大体明暗、(4)深入刻画。
9、画一个苹果的步骤:(1)勾画轮廓,分出亮部,暗部和投影的面积;(2)画出暗部和投影;(3)描绘明暗交界线的细节和投影部分的深浅变化。
10、画物体的暗部可以顺着一个方向用直线、曲线平铺,也可以交叉用线或花圈,还可以用点画,或用笔涂抹除暗部。
11、运用描绘明暗变化的方法可以增强物体的立体感,我们既可以在浅色纸上画出物体的暗部和投影,也可以在深色纸上画出物体的亮部。
12、在塑造形体过程中,掌握和运用线条轻重等变化,可以增强形体空间感。
13、描绘立体形的要点:(1)要从内向外画,首先要画出重要的结构部分;(2)要用几何形的概念来理解物体的造型特征;(3)要深入研究物体的解剖结构。
14、明暗现象的产生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结果。
表现物体的明暗调子,要抓住形成物体体积的基本面的形状。
明暗程度:(1)光源本身强弱和距离面的远近;(2)光线射到面上的角度;(3)对象离开写生者的距离;(4)对象不同的色彩。
15、素描写生的基本原则:(1)理解的看,理解的画。
(2)看的整体,画的整体。
(3)看的立体,画的立体。
(4)提炼概括,艺术的表现。
16、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转折明确,其结构,运用直线来塑造,可以刻画出明确硬朗的转折感觉。
17、圆球体没有明确的转折,明暗过度最微妙,其结构特征,顺其自身变化运用线条排列。
18、橡皮的作用:橡皮可以擦掉不必要的线条;橡皮可以调整画面的明暗对比;橡皮可以增加画面的虚实效果;橡皮可以切割成各种形状,提取高光,修改小细节,做特殊处理。
19、画素描时,整体观察的三种方法:(1)“同时看”、(2)“对比看”、(3)“眯眼看”。
20、两个物体相似的绘画步骤:(1)勾画物体外形;(2)用皴线表现一定的明暗关系;(3)调整完成。
21、光照下,离灯近的物体两亮,离灯远的物体暗。
22、光照下,物体固有色浅,物体表面的明暗对比明显;物体固有色深,物体表面的明暗对比则不明显。
23、静物的绘画步骤:(1)定位构图;(2)勾画物象轮廓;(3)运用明暗造型;(4)调整修改。
第三课美丽家园1、色彩的深浅不同,线条的疏密不同,画面的效果也会不同。
2、线描是素描的一种,用单色线对物体进行勾画。
3、线描--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线描是运用线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长短等笔法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量感、运动感的一种方法。
特点简练、清晰,可刻画各种现象。
4、线描风景画的具体步骤:(1)选景和取景,根据前后景物确定主体物;(2)画出主要景物后,围绕中心景物添画;(3)整理。
5、画速写的方法有:(1)取舍法;(2)遮挡法;(3)移动法;(4)借代法。
6、《深圳人的一天》是一件城市雕塑作品,位于深圳市园岭社区居住区南侧。
作品选择了1999年11月29日生活在深圳各个层面的18位普通人,留在这个城市的记忆中。
7、在美的景色中,往往有一种或一组景物居于主导地位,习惯称之为主体物。
8、选择陪衬景物一般采用对比的法则,如利用形状、虚实、明暗、线条、质感、繁简等手段,将观众的视线引向所表现的中心——主体物。
9、绘画人物场景的步骤与方法:(1)确定两个人物的位置,考虑头的大小;(2)两个人物的大体动势与关系,确定动态线;(3)深入刻画;(4)适当添加背景。
第四课编花篮1、手工编制的筐篮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编制材料不限于传统种类,开动脑筋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材料可以利用:柳藤编制、竹丝编制、紫藤编制、纸条编制综合材料编制。
2、插花起源于佛教中的供花。
所以,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
插花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故称其为插花艺术。
3、插花时花枝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不同,产生的韵律变化也不同。
4、插画的一般步骤是:(1)根据花篮形状,色彩特征设计插画造型,选择花材及相关材料;(2)逐个固定花枝,使花枝呈现错落有致的姿态,富有韵律感。
第五课纸魔方1、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
它是以点、线、面为要素,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2、相同单位的组合练习变化分三种:位置变化、数量变化和方向上的变化。
这三种变化方法的运用,可以构成骨骼式排列、渐变式排列、发射式排列和特异式排列等形式。
3、插接的形式可以分为几何形体的插接和自由形体的插接。
几何形体的插接又分为断面插接和表面插接。
插接造型时应注意:单元面的形状、插缝的位置(上下、左右、内外、长短)和宽窄,都根据卡纸的厚度以及预想形态的成型需要而定。
4、圆形的插接缝数目是奇数时,所组成的形态近似球体;插接缝数目是偶数时,所组成形态近似方体。
插接缝的长度一般是中心点到边线或到顶角的二分之一。
5、纸筒组合的制作步骤:(1)制作多个纸筒单体;(2)将纸筒单体黏结组合。
注意要点:(1)作为主体物的圆筒在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量感;(2)可适当利用切割等方法为整体造型服务;(3)圆筒之间的连接要处理好衔接关系;(4)既要注意形象完整性,又要有适当变化,每个纸筒安排根据整体造型而定,在大小、高低、长短、疏密的关系上,要错落有致。
(5)突出表现中心,在作品的主要表达部位上有一个趣点;(6)整体造型上,重心稳定,可以有对称式、回旋式、平衡式等多种造型形式。
6、插接的基本方法:在单元面材上切出插缝,然后相互插接,并通过相互钳制而成为立体形态。
7、单元形插接构成的基本变化手段:(1)改变基本形;(2)改变插缝;(3)改变纸材肌理色彩;(4)改变整体造型。
8、制作单个纸方框的方法:(1)裁剪纸条;(2)折叠;(3)剪割;(4)粘贴;(5)撑开。
9、怎样使自己的作品更有创意?(1)形式:具象的,抽象的;(2)单个纸筒的变化:大小变化、长短变化、色彩变化。
(3)组合的变式:位置变化、方向变化、数量变化。
(4)整体造型:规则式(对称、渐变、回旋等),不规则式。
(5)方法:黏结,卡接或插接。
第六课秦陵兵马俑1、雕塑可以分为圆雕与浮雕两大类,秦俑属于圆雕。
2、秦俑分为将军俑、士卒佣、军吏俑、跪射俑、骑士佣、跪坐拥、立射俑、车士佣等。
3、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它是研究的对象是古代人类留下来的,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实物。
如果是未经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是与人类活动有关,或能反映人类活动的。
考古过程一般为:考古调查,已选定发掘地点、对象,并决定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发掘。
发掘完成后,文物工作人员清理遗迹、遗物,拼对、修复出土器皿。
监测分析,处理资料。
4、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陵佣坑共三个,生动地再现了两千余年前秦军兵强马壮的威武情景。
一号坑是秦俑军阵的主体,威武雄壮的右军。
二号坑位于令一号坑的东端,灵活机动的左军。
三号俑坑是运筹帷幄的指挥中心,位于一号坑的西段北侧,是三个坑中面积最小、埋藏兵俑最少的一个。
5、陶俑在制作工艺上有独到之处。
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烧制、出窑彩绘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
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佣腿和俑身是采取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
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
6、兵马俑制作过程可概括为:①黄土塑成粗胚。
②细雕表情、法式。
③阴干放入950-1050摄氏度的窑中焙烧。
④陶品出窑后通体彩绘。
7、秦、汉兵马俑艺术特色比较:(1)大小不同。
秦俑与真人一样大小,汉俑小于真人。
(2)比例不同。
秦俑身体结构比例准确匀称,力求真实地表现人物形象。
汉俑不追求身体结构比例是否准确,而是更多地运用夸张与变形的艺术手法。
(3)表现手法不同。
秦俑精雕细刻,汉俑粗犷简洁。
第七课小小园艺师1、盆景分为两大类,即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
树桩盆景是基本粗壮、树叶细小、盘根错节、形态苍劲的植物,一般不经过加工,任其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