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元曲知识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元明清时期主要是元曲明清小说,相对于唐宋来说距离我们现在比较近,所以也写个作品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更容易学习。

虽然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没有唐宋时期的作品丰富多彩,作家也没有唐宋时期多。

但元曲四大家,四大名著,江南四大才子等。

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的窦娥冤,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还有金瓶梅等也是这时期的作品。

经常在电视作品中看到的唐伯虎点秋香就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的故事。

元明清时期作家作品列表作者简介代表作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最著名的戏剧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散曲主要有[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最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

《窦娥冤》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戏曲,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续一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小令代表作为《天净沙·秋思》。

杂剧代表作《汉宫秋》王实甫,一名德信,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

在元代杂剧中具有“天下夺魁”的艺术成就代表作《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

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君瑞和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其中《送别》选入了课本白朴,字仁甫,后改太素,号兰谷先元朝时,几次有人荐他做官,他坚持不就。

放浪形骸,寄情他的杂剧剧作有16种,代表作现存的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生山水,与朋友以诗酒相娱。

元曲四大家之一张养浩,字希文元代散曲家曲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元代作家有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续二郑光祖,字德辉元戏曲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为人正直,病卒,火葬于西湖之灵隐寺。

他的风格近王实甫。

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倩女离魂》,作者集中全力,描写倩女的形象与性格,在她身上,显示出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意志和积极精神高明,字则诚元末南戏的代表作家代表作为《琵琶记》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高考语文中,文学常识是必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作为文学知识的一部分,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大师等方面。

以下将深入探讨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

一、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对文学的归类。

在文学流派的概念里,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被归入某一个文学流派中的。

高考语文中,文学流派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1.唐宋诗骈文:唐宋诗骈文是唐宋时期的文学流派,主要包括五言、七言绝句、古文、骈文等。

这些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元曲四种:元曲四种是元代时期的四种主要文学体裁:杂剧、历史剧、表演曲和散曲,其中杂剧被誉为元曲之冠。

3.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国学中最经典的四部巨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4.白话文学:白话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一派,20世纪初兴起,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骆驼祥子》。

5.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兴起的文学流派,其中以鲁迅、郭沫若、老舍等作家最有代表性。

二、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的产物,也称作文艺作品。

在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中,涉及到了多种不同文学作品的考查。

以下主要聚焦于诗、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

1.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包括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诗歌。

高考中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名句,例如李白《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散文:散文是一种以言语来构成文本的文学形式。

例如文天祥《正气歌》是明代散文的代表之作。

高考中经常会涉及到古代散文,例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3.小说:小说是指在故事情节上、人物形象上、语言形式上表现作者想象力的一种文学体裁。

高考中经常会出现具有文学历史意义的小说,例如《红楼梦》和《西游记》。

4.戏剧:戏剧是一种文学、表演艺术形式,通过人物角色、情节、台词等元素来刻画社会生活。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学史上非常经典的戏剧作品。

高中考生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考生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考生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考生必读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是高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关注的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高中考生必须掌握并重视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希望各位高中考生在备考和考试中得到帮助。

一、文学常识文学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部分,高中生需要掌握一些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简介、著名作家和诗人以及其代表作品等。

示例:1.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唐诗、宋词、元曲、七家诗、雨花诗等。

2.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3.现代文学:鲁迅、郁达夫、巴金、老舍等。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掌握并辨析各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并能在分析文章时灵活运用。

示例:1.比喻:亲切如家,温暖如春。

2.拟人:风和太阳比赛,最终太阳胜利了。

3.夸张:步履蹒跚的老人,像是一只风中摇摆的稻草人。

三、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是高考语文的难点之一,考生需要了解古诗文的背景、内涵、意境等,能够独立进行分析、评价和鉴赏。

示例:1.《水调歌头》:边走边唱,不知身是客,心中却道是故乡。

故乡在何处,寻思又不详。

2.《登高》: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四、现代文阅读现代文的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需要能够认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纵横关系以及观点,同时要注意具体事实、语境等细节。

示例:1.新闻阅读:新华社在国家媒体全面深入推进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决策部署的引领下,坚持思想引领,严格责任制度,健全新闻采编流程,打造全媒体新闻采集体系,形成新闻报道全链条闭环控制体系。

2.科技文章阅读: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靠近场通信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技术可以克服5G信号在复杂环境中的传输问题,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第05辑 元曲(一)-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夺分秘笈 Word版含解析.doc

第05辑 元曲(一)-备战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夺分秘笈 Word版含解析.doc

第5辑元曲(一)【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修辞手法?这首诗(词)运用了ⅩⅩ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此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曲,仔细分析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然后组织答案。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惜别、赞美、孤独、冷寂、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元曲与宋词的区别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

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

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

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

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属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

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的改换而有所变迁。

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陈代谢。

”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路。

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

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

(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

”(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

2024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2024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2024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一、古代文学常识1.古代文学发展的三大阶段: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2.“古文一石一担走,今文十石不知轻”这句话揭示了古代文言文的重要地位;3.古代文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唐代的乐府、宋代的词、元曲等;4.名著选读:《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等;5.古代文学的创作手法:比喻、夸张、调侃、讽刺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背景;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鲁迅、茅盾、郁达夫、胡适等;3.现代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小说、戏剧等;4.20世纪以来中国的官方文学创作方向:现实主义;5.20世纪以来中国的非官方文学创作方向:后现代主义、女性文学、性别文化批评等。

三、古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庄子等;2.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杨修、陈寿、陆机等;3.唐代: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白石道源等;4.宋代: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等;5.元明清时期:关汉卿、汤显祖、尤袤、曹雪芹、杨慎、纳兰性德等。

四、现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2.茅盾:《子夜》、《湘行散记》、《坟》等;3.郁达夫:《海痕》、《山海经》、《散文家的说法》等;4.方志敏:《刺杀日本军官》、《党的建设问题》等;5.冰心:《寄小读者》、《谈伤痕》、《寄给青年作家》等。

五、古代诗歌1.古代诗的体裁:乐府、诗经、古文观止等;2.古人对于诗的要求:言志、言情、抒怀、咏史等;3.古代诗人的创作手法:比喻、夸张、象征等。

六、现代诗歌1.白居易:《长恨歌》、《钱塘湖春行》等;2.杜甫:《登高》、《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等;3.李白:《静夜思》、《月下独酌》等;4.严含宪:《夜雨寄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等;5.贺知章:《回乡偶书》、《青杏风》等。

七、古代散文1.古代散文的经典作家:刘向、花李郎、文同等;2.古代散文的主要体裁:游记、随笔、警世篇等;3.古代散文的主要内容:描写自然、品味人生、抒发情怀等。

元曲讲义

元曲讲义

元曲讲义董伯顺戏剧相对于散文、小说来说不是语文重点,但她仍不失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高考经常考它。

例如97年、98年、2000年都有这方面的试题,所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什么是曲?广义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狭义宋以来南曲和北曲的统称。

南曲宋元时期的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

用韵以南方(今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

有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柔缓婉转,以萧笛等乐器伴奏。

现在的一些南方剧种,如越剧、黄梅剧等的声腔仍深受其影响。

北曲宋元时期的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

盛于元代。

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无入声字。

大都以弦乐伴奏,音调朴实高亢。

现在的北方剧种,如河北梆子、评剧等,在声腔上仍深受其影响。

(二)在形式上的分类套曲由同一宫调的几只曲子组成散曲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曲杂剧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戏曲传奇以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①套曲是由同一宫调的许多曲子组成。

如《窦娥冤》第四折的宫调是“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等是曲牌,同属于正宫宫调。

再如《高祖还乡》就是由“般涉调”统帅下的“哨遍”、“耍孩儿”的曲子连贯而成的。

“般涉调”是宫调的名称。

宫调是表示曲牌声音高低的名词。

“哨遍”和“耍孩儿”都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题目。

②小令由一支曲子构成。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杂剧有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但影响最大的是元杂剧。

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多种词曲艺术发展而成的。

剧本一般分为四折,有时还加一个楔子,即所谓的“四折一楔子”。

个别也有五折的和多折的。

前者如《赵氏孤儿》,后者如《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套曲。

楔子的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加在第一折前面,也有加在折与折之间的,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 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 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 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 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 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 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如 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 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 容易感人。”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解州倒是有一座“关庙”,是世上最大的 武庙,只不过彼“关”非此“关”———那是人家关云长的庙。说 来也不是外人,我幼年时也常跟随家人去朝拜他老人家,后来又多 次把他写进戏里。自己现在是“游魂野鬼”,出境不需要什么签证, 近日到东南亚去了一趟,发现到处都有人朝拜关老爷,到处都有关 帝庙,可回来看看解州关帝庙门前却冷清得让人心寒。 想想解州的行政级别从“州”降为“县”,又从“县”降为 “乡镇”,这个在4200多年前“尧即定解梁为州”的城市几乎要从 中国的行政图上消失了。我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当然这 个情况和历代的行政区域划分有一定的关系,可关键还在于地方经 济文化发展的水平让人无法还继续承认你是一个州城了。我当年摈 弃功名投身梨园也算得一个前卫文人了,可我的老乡们咋就这么守 摊呢?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 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 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 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 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 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 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 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 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 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关汉卿喊冤
我叫关汉卿,号己斋叟或一斋叟。生于1220年, 1300年来到极乐世界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天堂生活。但 最近我到老家看了看,竟平添了不少心事,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
元曲知识(元杂剧)
元曲简介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 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 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 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 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 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 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 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 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元பைடு நூலகம்四大家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 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 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 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 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 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 作成就 , 后人称他们为“ 元曲四大 家”。
首先是籍贯问题,许多书籍说法不一,有的说我 是北京人,有的说我是河北人,有的干脆说籍贯不详。 其实我是解州大北街人。父亲是皇帝的御医,母亲生 下我后,一直就在解州这个小城里生活,幼年时根本 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儿。7岁那年皇宫里派人来解州将 我母子二人接到北京,姐姐留了下来侍奉年迈的祖母。
待我长大后就接了父亲的班,仍是皇帝的“郎 中”。但因我看不惯宫里的糜烂生活,所以抱病“下 岗”,并开始结识文人梁进之、杨显之、王实甫及善 良的妓女珠帘秀等人。在此期间,留在老家解州乡下 的姐姐冤死故土,激发了我用笔为胞姐鸣冤的念头, 所以才写出《六月雪》,后改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据说几百年后,有个什么评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活动,中国入选的有孔夫子和我两个人。可看看人家 山东的孔府、孔庙、孔林,曲阜无疑成了世界文化名 城。我呢,出了国门和孔夫子平起平坐,在国内的待 遇可大不一样了。到现在700多年过去了,解州老家 却连我一寸坟地也没有,就别说建什么“关庙”了。
此外,还有孛(bó )老(老头儿)、卜儿(老妇 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 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 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 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 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 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 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元曲四大家的说法,最早提到的是元代周德清的 《中原音韵》。他只提及四人的姓名 ,还没有“四大 家”的命名 。到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才正式出 现四大家的说法:“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 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对这四位元代戏曲作家的 评价和排列顺序,也因人因时有不同的提法。如元代 钟嗣成在《录鬼簿》中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 贾仲名也称关汉卿是“驰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 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却推戴马致 远,把关汉卿列为“可上可下之才”。现在一般认为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的说法比较公允:“元代 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年代及造 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 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