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婚丧嫁娶习俗
成都婚丧嫁娶标准

成都婚丧嫁娶标准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在成都,婚丧嫁娶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仪式和传统,人们注重以适当的方式庆祝和悼念。
在成都,婚礼通常是一个庄重而隆重的仪式,人们注重传统和尊重。
婚礼通常在一个吉日举行,通常在农历的春季或秋季。
一般来说,一场婚礼由两个部分组成:婚礼仪式和宴会。
婚礼仪式通常在早上开始。
新郎得到祝福后,他会去接新娘。
新娘通常在婚礼前会有一个婚纱照拍摄,将会是新娘和伴娘一起的活动。
婚礼仪式的传统通常以祭神、敬老、行礼等形式进行,以示尊重和祝福。
在仪式结束之后,新娘和新郎会举行酒令,新娘会投掷花束,然后伴娘们会争抢捡起花束的人将会率先结婚。
在婚宴上,通常会邀请亲朋好友给予祝福,并与他们分享喜悦。
婚宴通常在一个大酒店或餐厅举行,这里有丰盛的菜肴和美酒。
除了美食之外,婚宴还有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歌舞表演、喜剧表演等,以增加宴会的喜庆气氛。
婚纱照的拍摄也是婚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成都的婚庆摄影机构数量众多,提供各种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婚纱照拍摄。
新人们可以选择在自然风光秀丽的周边地区拍摄,也可以选择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内进行拍摄。
在成都,丧礼是一个庄重而庄重的仪式。
人们注重传统的仪式和尊重。
在丧礼期间,亲友们会前来致哀,并为逝者祷告。
一般来说,丧礼会持续几天或更长时间,以便让亲友们有足够时间参加。
在嫁娶方面,成都也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和仪式。
成都的嫁娶习俗通常是由年长的亲友主持。
新娘在嫁娶前需要根据传统习俗进行出门过火、入门抬轿、进门蒙头等仪式。
而新郎也需要先拜见新娘的父母,表示对他们的敬意。
嫁娶仪式结束后,新人通常会在家里举办一场小型的婚宴,邀请亲友一起庆祝喜悦。
总的来说,成都的婚丧嫁娶标准注重以传统和庄重的方式进行。
无论是婚礼还是丧礼,都是一种表达敬意、祝福和悼念的方式。
这些传统和习俗使成都的婚丧嫁娶变得独特而有意义,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时刻。
农村红白喜事实用大全

农村红白喜事实用大全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期盼,也是家庭和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红白喜事的举办往往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仪式,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农村红白喜事的一些实用大全吧。
结婚习俗。
在农村,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也是一件喜事。
结婚习俗多种多样,但在农村,有一些共同的传统习俗。
一般来说,结婚前需要进行聘礼、过大礼、娶亲等一系列仪式。
聘礼是男方家庭送给女方家庭的一些礼物,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诚意;过大礼是新郎新娘向双方长辈行礼表示孝敬和尊重;娶亲则是新郎带领着一大群人去接新娘回家。
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有一些有趣的习俗,比如新娘出门时要踩过一碗柠檬水,象征着“踏青”,表示新娘将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丧葬习俗。
丧葬是人生中的悲事,但在农村,也有一系列的丧葬习俗。
一般来说,丧事从忌日开始,亲友前来吊唁,家人则要穿上素服,进行一系列的祭奠仪式。
在农村,还有一些特殊的丧葬习俗,比如要在坟前烧纸钱、祭拜先人,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
而在一些地方,还有“送终”等习俗,表示对逝者的最后一程陪伴和祝福。
生日习俗。
在农村,生日也是一件重要的喜事。
尤其是老人的生日,更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农村,一般来说,家人会为老人准备一些寿礼,比如寿桃、寿面、寿衣等,以示对老人的尊重和祝福。
在生日当天,家人会举行一些祝寿的仪式,比如点燃寿烛、敬酒、祝寿等,以示对老人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小孩满月习俗。
在农村,小孩满月也是一件喜事。
一般来说,小孩满月时,家人会为小孩举行满月宴,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
而在一些地方,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满月习俗,比如为小孩取名字、剃头、行百日等,以示对小孩的祝福和期盼。
总结。
农村的红白喜事,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期盼,也是家庭和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结婚、丧葬、生日、小孩满月等喜事,都有着丰富的习俗和仪式,它们凝聚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1、★杭州婚礼习俗★2、★沈阳婚礼习俗★3、★石家庄婚礼习俗★4、★成都婚庆习俗★5、★济南婚庆习俗★6、★福建婚庆习俗★7、★烟台婚庆习俗★8、★聊城婚庆习俗★9、★江西婚庆习俗★10、★台湾婚庆习俗★11、★安徽婚庆习俗★12、★上海婚庆习俗★13、★北京婚庆习俗★14、★广东婚庆习俗★15、★温州婚庆习俗★16、★宁波婚庆习俗★17、★东北婚庆习俗★18、★湖南婚庆习俗★19、★河南婚庆习俗★20、★天津婚庆习俗★21、★山西婚庆习俗★23、★厦门婚庆习俗★24、★云南婚庆习俗★25、★海南婚庆习俗★26、★武汉婚庆习俗★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
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
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中国婚丧嫁娶习俗

中国婚丧嫁娶文化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确,结婚是人生的大事,而且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所以,世界各地的各个民族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大事。
一般人家婚礼由介绍人穿针引线,男女见面相亲,双方没有意见,即商定吉日举行定婚仪式。
此间,男家必备厚礼(俗称彩礼)给女家,礼物包括衣服、物品(电视机、家具、戒指等)。
一般是冬、春各置全套衣服,直至结婚。
结婚日期由双方商定后,到民政局或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
第一步相亲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
男方要根据女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女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
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
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
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
新郎走路或乘车,与迎亲队伍一起来到女家。
女家设宴招待。
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
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
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
新郎请宾客入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
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
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
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
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
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
婚礼满族的婚礼习俗满族青年男女相爱后,婚前有一个“相看”的程序,即男方母亲到女方家观看姑娘的容貌,寻问年龄,并考察姑娘家的有关情况等。
如果各方面满意,男方母亲就送一份礼物给女方家,婚事就算确定了。
河南原阳农村婚丧嫁娶风俗

河南原阳农村婚丧嫁娶风俗篇一:河南婚丧嫁娶风俗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
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
若相和即回简应允,名为允帖,视为正式定亲。
定亲后,男方或男女双方设宴谢媒,备礼相送,谓之喝定亲酒。
婚约既定,不能更改,遇节日和红白大事还要相互往来。
择吉俗称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
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
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
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
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
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
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
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
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潢川县南部在迎亲前两日,过礼必有1只公鸡,女方须回1只母鸡,而在县北部则分别为公鹅、母鹅。
商城县在迎亲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进行暖轿仪式,晚上宾客满坐,喝暖房酒。
新县等地,新婚前夜由牵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迎娶:迎亲的时间,淮滨、固始、息县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在午夜。
是日,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囍”字,有正贴和倒贴,倒贴者取“喜到”之意。
迎亲时,男方备彩轿至女家接亲。
新娘则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开脸”,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穿戴整齐,头顶褡头后入轿。
入轿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县新娘入轿前,先在准备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轿;罗山县由新娘兄长背上轿;潢川有些地方由亲属抱上轿,轿中另坐一男童压轿。
启轿后,鼓乐先导,一路吹吹打打,不时鸣放鞭炮。
新郎由鼓乐相伴迎至中途。
轿至男家,红毡铺地,新娘由牵娘相扶出轿,沿红毡至中堂行礼。
新县、息县、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习惯,即从入轿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
在潢川,花轿行程中若遇其他花轿,新娘须互换裤带;入婆家门时,新娘要跨过马鞍,并授以宝瓶抱子,意味着日后生活稳定、平安。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各地婚丧的习俗

各地婚丧的习俗篇一:婚丧习俗一、传统中式婚礼习俗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安徽人的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安徽人的婚嫁习俗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婚嫁习俗,在安徽就有自己独特的婚嫁习俗,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安徽人的婚嫁习俗。
新娘离家前礼俗装新:新娘出嫁前一日或三日,在家*坐,不见外人。
皖南黟县一带,婚前一日,女家邀请四至八个姑娘陪新娘“坐房”,陪坐的姑娘叫“坐房囡”、“装新”或“坐房”;新娘出嫁前,能与同龄姑娘们叙谈,以求得心灵上的慰籍。
装箱:在淮北一带,新娘出嫁前一日,亲戚、家族迎亲,邻居纷纷赠送钱物。
到当天亥时,公认福气大的妇女都来为新娘装箱:有的箱内装新娘衣物,有的箱内装喜饼、果子、糖果、香烟等,以备众客人闹新房时食用。
有的还特装一些好果子,留新人在洞房吃。
箱子装好后,用红纸写封条斜贴箱口上。
绞脸:新娘在闺房梳妆,请有福气的妇女为其开脸,用白细线绞去脸上汗毛,搽上粉和姻脂,使新娘容光焕发,面目一新。
这是少女出嫁时的美容。
也意味着新娘告别了少女期。
有的地方是新娘入洞房后,由婆家请人绞脸。
哭嫁:新娘离家前一晚及翌日上轿前,要哭嫁,所谓“越哭越发”。
六安地区舒城一带,认为不哭嫁,生下的孩子将会是哑巴。
哭嫁实际是女儿离家的真情流露。
新娘哭,是对父母的依恋与感激;母亲哭,是既舍不得女儿离家,而又希望女儿幸福;同龄姐妹哭,是祝愿新娘今后的生活更愉快。
有的地方把“哭嫁”称为“劝嫁”,其寓意尤为深远。
饿嫁:新娘在出嫁前两天,逐渐减食,每天只吃少量的鸡蛋,以预防喜日途中或闹房时要大小便。
男家婚前礼俗铺房:合肥地区在婚前三天,女家将陪送的妆奁,以鼓乐为前导,雇请抬工送往男家,男家放鞭炮迎接。
新郎及其父母亲自布置好新房,新房内红红火火,环境一新。
缝被:婚前一天,男家请全福老太,即夫妇双全、儿孙满堂的老人,将新人盖被缝好。
缝被要用红线,以示吉庆。
压床:合肥地区在婚礼前一晚,从至亲中选一位全福老太睡新床,以预祝新人幸福。
皖中一带,则是请新郎的表兄弟二人,在新床上睡一晚,以象征吉祥如意。
打花烛:合肥地区在婚礼前一日,请两位十岁左右的漂亮小姑娘当“花烛姑娘”,手持点亮的喜烛,在全福老太的指点下,照射新房的每一个角落,以祝贺新人十全十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的婚丧嫁娶习俗
篇一:中国婚丧嫁娶习俗
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
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
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
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
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
女家设小宴招待。
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
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
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
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
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
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
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
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
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
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
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
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
宴席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
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
第三日送回。
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
少数民族的婚礼水族婚俗礼仪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
一般是新娘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
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
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
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
开始夫妻生活。
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
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
贵州少数民族婚俗藏族的婚礼习俗回族的婚礼习俗满族的婚礼习俗满族青年男女相爱后,婚前有一个“相看”的程序,即男方母亲到女方家观看姑娘的容貌,寻问年龄,并考察姑娘家的有关情况等。
如果各方面满意,男方母亲就送一份礼物给女方家,婚事就算确定了。
结婚前几天,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彩
礼(俗称过礼)。
彩礼一般比较丰厚,有衣服、首饰、器皿和现金等。
结婚前一天,新娘由陪娘陪伴,坐轿车或坐车到男方家附近预先借好的住处下榻,俗称“打下墅”,第二天由男方在下榻处迎娶新娘。
这种风俗源于历史上清朝军队多年征战,长年不归,满族姑娘赴军营完婚,需先在军营附近借房暂住,久而久之,便成一俗。
现此俗已变,改为在女方家迎娶。
畲族婚俗礼仪在畲族民间,除通常的嫁女之外,还有男嫁女方的婚俗。
男嫁女方有两种:入赘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婿”;入赘给寡妇的叫“上门”。
无儿子的家庭多行招赘,但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中留“招儿子”(即招女婿)。
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两个儿子分别随父母姓的。
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
几年之后,才能确定在夫妻娘家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落户畲族婚俗中国的丧葬方式一土葬土葬,葬式之一,又称埋葬,处理死人遗体的一种方法,流行于世界各地,一般是把尸体先装在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埋在地里(区别于‘火葬、水葬’等)。
二火葬火葬是一种处理尸体的方式,具体而言是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盛行土葬。
自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节约稀少的耕地。
现时中国大陆的火葬比例为53%,美国为26%,英国为70%,日本则超过90%。
三水葬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这种葬式在中国古代和现在的西藏地区比较常见,一般是经济条件
较差,亡雇不起喇嘛念经超度的人家,对死者多采用此法,另外,对死亡的孤寡人、幼童也用此葬法水葬三种方式一漂尸式二投河式三撒灰式四悬棺葬
中国古代葬式的一种。
即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
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
其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
武夷山悬棺葬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东南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二千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
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牲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
座落在武夷山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各有18处,经国家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c14测定,距今3750-3295年之间。
五天葬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
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
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
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
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
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
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
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分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谢谢欣赏**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确,结婚是人生的大事,而且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所以,世界各地的各个民族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大事.于是,世界文化苑中便出现了一支奇葩-----婚俗文化.由介绍人穿针引
线,男女见面相亲,双方没有意见,即商定吉日举行定婚仪式。
此间,男家必备厚礼俗称彩礼给女家,礼物包括衣服、物品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录机等。
一般是冬、春各置全套衣服,直至结婚。
结婚日期由双方商定后,男女各持介绍信,到乡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贵州少数民族都是一夫一妻制,男女社交公开,自由恋爱。
通过”游方”(苗族)、”踩月亮”(苗族)、”赶表”(布依族)、”行歌坐月”(侗族)、对歌(各少数民族)等形式相互认识并建立爱情。
一般还要求父母同意,也有托媒说亲的,如土家族、水族等。
送亲礼仪在女方家举行,其程序、礼节较为复杂、奇特,主要包括答谢亲朋、上发盛装、启程仪礼三个方面。
畲族凤凰装畲族婚嫁婚礼上宾朋吃八仙酒土葬的礼仪繁琐复杂这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远古时期人们的丧葬极为简单,不立坟墓,也没有礼仪和祭祀,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适应统治阶级和礼教思想的需要,丧葬方式日益繁
杂;迷信观念日益浓厚,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隆丧厚葬的土葬礼仪。
要求“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棺椁必重,衣食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以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这种传统的丧葬观念至今对人们仍有一定的影响,成为推行殡葬改革的一大心理和思想障碍。
骨灰火葬坑火葬仪器武夷山悬棺葬
篇二:婚丧风俗习惯
农村婚丧习俗
姓名:
系别:
班级:
学号:
婚丧风俗习惯
话说“白里不从风,千里不从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在这里说说我们洛阳的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
一婚嫁习俗
(一)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经提婚后双方男女可自由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认识,理解。
经媒妁在男女两家多次往来,双方认定了婚事,就交换命单。
(二)择吉:命单又俗称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
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
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
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
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视为正式定亲。
婚约既定,不能更改。
(三)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
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
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
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
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
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四)迎娶:迎亲的时间,即阴阳先生算出的吉日,不能误点必须按时,否则以后家人容易生病。
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囍”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