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音乐相关文化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路径探讨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路径探讨摘要: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以及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我国优秀民族民间乐曲有很多值得学习继承发扬光大的地方。
在如今的社会中,传统文化已经被人们所摒弃,甚至一些人认为是“糟粕”,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吸收、借鉴那些精华之词,同时也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这些优秀音乐文化的精髓与价值所在。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高中音乐;教学路径1引言高中阶段,我们应该把中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素材进行筛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等方面知识和内涵的理解。
通过这样一种途径来丰富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所涉及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及思想感情,另外还可以让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高中课堂教学相融合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感染力以及展示性。
2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现状2.1课程内容过于传统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为主,以西方的音乐文化作为辅助。
在我国音乐课程改革初期,传统音乐文化的课程内容比较多,而西方音乐文化的课程内容相对较少[1]。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在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西方的音乐文化作为主要内容,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
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通常是以传统音乐文化为主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
2.2教学模式不够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甚至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就高中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应该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以下是一些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策略:1.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比如传统民歌、传统戏曲等。
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曲目来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曲目的演唱特点,并且通过分析传统曲目的词曲、情感表达等特点,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和表现能力。
2. 文化背景的讲解:在教学中加入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
在教学中国民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的风格特点、歌曲的历史渊源等等。
通过讲解,使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曲目,并且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 传统音乐技巧的传授:传统音乐有其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如何正确地唱好民歌、传统戏曲等,就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使用传统音乐的技巧,能够更好地表达传统音乐的情感和特点。
4. 演出和比赛的机会:安排学生参与传统音乐文化演出和比赛的机会,通过演出和比赛的实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音乐文化,并且锻炼自己的演唱技巧和表现能力。
通过参与演出和比赛,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并且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 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与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观看传统音乐的演出、参观传统音乐的博物馆等。
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并且了解传统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活动的设计可以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

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也能够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种关系提升教学效果。
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他们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多个方面。
这些音乐作品往往在调式、旋律、节奏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的个性,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内涵。
比如,通过学习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山歌、壮族的竹竿舞音乐等,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音乐在音调、情感表达和乐器运用上的差异,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传统文化对民族音乐的影响传统文化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也有所体现。
比如,中国古代音乐注重“义理之音”,追求音乐与社会伦理的一致;传统音乐还常常以山水、动植物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表达人与自然世界的联系。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从更高的层面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进一步领会音乐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
这种理解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丰富他们对音乐的体验。
三、如何应用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于教学1. 选择合适的教材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材。
可以引入一些融合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教材,通过学习这些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2.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学习演奏一些传统乐器;还可以开展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通过文字、图像等形式展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3. 结合实际情境将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融入到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首先介绍了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传统与现代音乐教学的结合,以及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音乐教学。
然后重点阐述了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内涵。
结论部分强调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为学生带来更广阔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创新发展潜力。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可以促进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化,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教学, 传承, 传统与现代结合, 培养兴趣, 内涵挖掘, 广阔音乐视野, 创新发展潜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音乐文化逐渐淡化,而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得到更加重视和传承。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而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更应当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传承下去。
民族音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心。
民族音乐也可以为音乐教学注入新的元素,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内涵,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我们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广阔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发展潜力。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传播。
1.2 研究意义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
通过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幼儿园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 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一、引言在幼儿教育领域,音乐教学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音乐教学,往往是孩子们接触音乐的起点,也是他们培养音乐兴趣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髓,如何与幼儿园音乐教学结合,促进幼儿的音乐学习和文化传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音乐知识,更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情感交流、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
三、传统文化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1. 传承文化瑰宝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根基。
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更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2. 培养优秀品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通过音乐教学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文明礼仪等优秀品质。
四、幼儿园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具体路径1. 选取经典民歌和传统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民歌和传统音乐作品,通过欣赏、学唱等方式,使幼儿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设计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设计。
可以通过歌曲、舞蹈、故事等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幼儿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与其他学科结合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相互配合。
可以结合语文教学,通过音乐作品中的词语、意境等进行诗词赏析;也可以结合美术教学,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绘画创作等。
五、幼儿园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难点与解决方案1. 幼儿认知能力有限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对他们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
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部音乐文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
正如歌剧大师瓦格纳所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
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与相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和诗是天然契合的艺术(著名作家叶文玲)”。
学者赵鑫珊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旋律化、和声化和节奏化了的唐诗。
”他认为:莫扎特的慢板乐章是他音乐的精华和灵魂,他那幽深的意境同唐诗的钟声是如此的相似,如张悦的《山夜闻钟》中的“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
”或是“相思晚望山林寺,惟有钟声出白云。
”莫扎特的《第一长笛协奏曲》宁静略带忧伤的情绪把人带进松风竹雨、山泉水波恬静、澄明的景色,好像是在吹奏杜牧的诗句:“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清晓,家书到隔年”。
由此可见,音乐与诗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
如《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蕴合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
音乐与绘画是姐妹艺术,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从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一画面”。
所以有人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
”音乐与美术的意境竟是那样的相近。
赵鑫珊在谈到莫扎特的《E大调钢琴三重奏》时,他认为乐曲所带来的浓郁的田园气息可以使人联想起英国水彩画画家温特的作品《歇息在旅店外的旅客》和《山雨欲来的收割场面》,同时感受到古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的境界。
音乐与历史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浅谈音乐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整合

浅谈音乐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整合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教学特点和价值体现。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是当前音乐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以及融合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音乐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1. 选取传统乐曲进行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教学内容,如民间音乐、古代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学习弹奏古曲、唱诵经典,从而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2. 配合传统文化节日进行教学在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期间,可以结合节日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进行相应的音乐教学活动。
比如可以教授学生唱传统节日歌曲,演奏相关传统器乐,激发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3.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音乐创作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音乐创作,如创作歌曲、器乐曲或者舞蹈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音乐作品的表演,进行校园文化传承和展示。
三、融合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意义1.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融合传统文化的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树立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
2. 促进文化传承融合传统文化的音乐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音乐,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从而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3. 提升审美情趣音乐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形式,而融合传统文化的音乐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
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于西方音乐的东方美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 塑造健康的人格音乐是心灵的良药,传统音乐更是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和国情特色。
初中音乐教学传统文化(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传统文化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人。
在我国,音乐教育一直被视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丰富的音乐文化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的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包括各种民族乐器、民歌、民族歌舞等。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传统节日音乐: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与音乐相关的习俗,如春节的锣鼓、端午节的龙舟等。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节日音乐,让他们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
3.历史名曲: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我国古代音乐的高峰,通过学习这些名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4.传统音乐理论:音乐教学不仅包括实践,还包括理论。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传统的音乐理论,如五音、七音、音律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三、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内容引入课堂。
以下是一些建议:1.选择合适的教材: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可以挑选那些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教材,或者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自编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与音乐相关文化
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者,不能把音乐教学单单的看成是教书,不仅要去研究这个知识的领域,还要挖掘其他领域中可以相溶的元素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这样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被其无穷的魅力所感染,爱上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
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部音乐文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
正如歌剧大师瓦格纳所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
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1.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
1.1音乐与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民族音乐与古典文学的关系源远流长,二者同根同源、彼此贯通、相携共进,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音乐中有诗歌,诗歌中有音乐,音乐离不开诗歌,诗歌离不开音乐。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最富文化价值的诗歌总集,也是历史上第一部可供系统考查音乐与诗歌关系的文化典籍。
我们知道,《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不同的题材,这风、雅、颂既是对诗歌的性质、地域和使用场所的分类,又是对音乐的分类。
风是指带有地方色彩的诗歌和音乐,雅是指周王朝贵族层的诗歌和音乐,颂是指宗庙祭祀时使用的诗歌和音乐。
《诗经》中的诗作的具体音乐形式虽然已不得而知,但从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我们仍然可以体悟出它的音乐节奏性和旋律性,感受它的音乐美感。
1.2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
如《图兰朵》、《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
纵观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是文学功底厚、音乐修养高的横跨音乐与文学两个领域的跨学科人才。
他们不仅深谙平仄韵律,而且洞晓节奏音律,善写歌辞、会创作乐曲、能奏乐唱歌,给后人留下了大量音乐文学方面的佳章妙句。
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一部典型的作品,作为剧作家,关汉卿具有音乐与文学双重修养,能够巧妙的将宏大的文学体裁用复杂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
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清明》、刘禹锡的《竹枝歌》、王之焕的《凉州词》、王维的《阳关曲》、柳宗元的《渔翁》等。
1.3音乐与绘画是姐妹艺术,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从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
所以有人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
音乐与美术的意境竟是那样的相近。
1.4音乐与历史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音乐的声音。
《十面埋伏》和《霸王别姬》虽然是两首不同的琵琶曲,但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楚汉战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和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气势恢宏地表现了俄罗斯人民抗击法国侵略者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同时也歌颂了俄罗斯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
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音乐。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过多地注重了音乐学科本位的学习,忽略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因素,所以不能深刻地领悟音乐的人文内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2.相关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2.1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音乐教材中,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瑰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丰富的世界音乐文化。
如《阿细跳月》、《快乐的罗嗦》是彝族的民间音乐,《杵歌》是台湾高山族的民歌,《多快乐呀多幸福》是藏族的民歌。
通过演唱或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
世界的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在小学音乐教材的《环球之旅》单元中介绍了世界很多国家的音乐,如《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通过观看电影,既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还有助于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草帽歌》是墨西哥歌曲、《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的歌曲。
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了解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还有教材中的《西洋乐话》单元中介绍世界名曲,教师带领学生沿着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家的足迹,走过音乐发展史的长廊。
通过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2.2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情感体验不仅来源于音乐的音响,也来源于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信息和具体的形象。
例如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为学生介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首先拥有完备的思想积淀。
之后我又边欣赏边讲解,以图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悟,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学生听着忧伤的乐曲,看着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情而抗争的画面,丰富的文化激活了音乐的情感,学生们仿佛自己也置身在滔滔的情海之中,为千古绝唱的爱情的悲壮所感动。
2.3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通过教育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是21世纪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了&&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
音乐教学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任务,这对传统的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创造力的培养包含着许多因素,其中,丰富的文化知识就是众多的因素之一。
因为创造的过程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进行的过程,积累得越多就越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结合文化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必定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
另外,音乐本身就是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演奏、演唱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由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
如在感受《春江花月夜》的情绪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创编歌词,其中很多句子都来源于古诗词,例如:山苍苍、水茫茫、船似箭、桨激浪、歌声随风扬。
心欢畅、踏浪归去月如霜,难见水天长&&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学过的知识,即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提高了语文知识,从而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文字的艺术,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在理解《春江花月夜》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出《春江花月夜》的绘画作品。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一个崭新的学习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如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等,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
但我相信,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必定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师者我们因该不懈努力,为我们的音乐道路铺好转,真正去破译师者的真谛。
愿我能用自己的艰辛谱写一曲教育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