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舌诊ppt课件
合集下载
《舌诊》ppt课件

舌头
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能够 感知味觉和触觉,同时也能反映 人体的健康状况。
舌诊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
舌诊起源于古代中医,最 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黄 帝内经》。
发展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 ,舌诊的方法和诊断标准 也逐步完善。
应用
现代医学也开始应用舌诊 技术,以辅助临床诊断。
舌诊的重要性
《舌诊》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NTENTS
目录
• 舌诊简介 • 舌象的观察与分析 • 舌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 舌诊的现代研究与发展 • 舌诊的实践与技巧
CHAPTER
01
舌诊简介
舌诊的定义
舌诊
通过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湿 润度等特征,以判断人体生理、 病理状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舌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舌诊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快速了解 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为制定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例如,在感冒、咳嗽、哮喘等常 见病中,舌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 患者的寒热性质和痰湿状况,从 而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时,舌诊还可以用于监测病情 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对于调整 治疗方案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
确保观察舌象时光线充足,避免阴影和色差 影响判断。
不要迷信舌诊
舌诊只是中医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 代其他诊断方法。
避免干扰
避免食物、药物等外界因素对舌象的干扰。
避免主观臆断
避免主观臆断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判断, 应客观分析舌象。
THANKS
感谢观看
标准化操作
严格按照舌诊的操作规范进行 ,确保观察和触诊的准确性。
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能够 感知味觉和触觉,同时也能反映 人体的健康状况。
舌诊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
舌诊起源于古代中医,最 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黄 帝内经》。
发展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 ,舌诊的方法和诊断标准 也逐步完善。
应用
现代医学也开始应用舌诊 技术,以辅助临床诊断。
舌诊的重要性
《舌诊》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NTENTS
目录
• 舌诊简介 • 舌象的观察与分析 • 舌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 舌诊的现代研究与发展 • 舌诊的实践与技巧
CHAPTER
01
舌诊简介
舌诊的定义
舌诊
通过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湿 润度等特征,以判断人体生理、 病理状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舌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舌诊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快速了解 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为制定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例如,在感冒、咳嗽、哮喘等常 见病中,舌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 患者的寒热性质和痰湿状况,从 而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时,舌诊还可以用于监测病情 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对于调整 治疗方案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
确保观察舌象时光线充足,避免阴影和色差 影响判断。
不要迷信舌诊
舌诊只是中医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 代其他诊断方法。
避免干扰
避免食物、药物等外界因素对舌象的干扰。
避免主观臆断
避免主观臆断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判断, 应客观分析舌象。
THANKS
感谢观看
标准化操作
严格按照舌诊的操作规范进行 ,确保观察和触诊的准确性。
中医诊断学-舌诊 ppt课件

PPT课件
9
3)颤动:多见于热极生风、肝风内动、酒 精中毒、心脾两虚 4)歪斜: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5)吐弄: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6)短缩:多为热病(天生舌短者除外)
PPT课件
10
2.望舌苔
(1)望苔色 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 表证-薄白苔 • 寒证-白厚苔 • 湿证-白腻苔
PPT课件
PPT课件
20
2)润燥: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 由润转燥-热势加重,津液耗伤,病情发展 由燥转润-热邪渐退,津液恢复,病情好转
PPT课件
16
3)腐腻: 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厚,刮之易去-腐苔 颗粒细腻,粘滑不易刮去-腻苔
PPT课件
17
4)剥落:-胃气胃阴之存亡 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光剥苔(镜面舌) 舌苔部分剥落,界限清楚-花剥苔 大面积脱落,形似地图-地图舌
11
2)黄苔:多主热证、里证(从黄的程度辨别 热的的轻重) 薄黄 黄厚
PPT课件
12
焦黄
黄腻
PPT课件
13
3)灰苔:多主痰湿、里证 4)黑苔:主里热重证、寒盛证
PPT课件
14
(2)望苔质
1)厚薄: 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较重。 由薄变厚-病情由轻转重 由厚变薄-病情由重转轻
PPT课件
15
PPT课件 3
1.望舌质
(1)舌色 •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 红舌-主热证 舌红起芒刺、黄厚苔-实热证 舌红少苔或无苔-虚热证
PPT课件
4
• 绛舌-邪热入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
• 紫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
PPT课件
5
(2)望舌形
1)老嫩: 舌质粗糙、苍老-实证、热证 细腻、娇嫩或边有齿痕-虚证、寒证
中医诊断学-舌诊 PPT课件

薄 苔
厚 苔
【临床意义】
薄苔可见于以下3种情况
是正常舌苔 表证初起(如风寒咳嗽证) 里证轻证
厚苔:是由胃气夹湿邪、痰浊、食
浊、热邪等上蒸舌面所致。主病上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痰湿、食积、 里热
【舌苔厚、薄动态转化】
一般的:
薄变厚:提示(里)邪气渐盛或 (表)表邪入里——病进 厚变薄:提示(表)内邪消散外 达或(里)正胜邪退——病退 特殊的: 薄苔突然增厚,这提示邪气极 盛,迅速入里。 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 则提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舌苔润、燥动态转化】 润转燥:热盛津伤或津失 输布。 燥转润:热退津复或饮邪 始化(体内病理水饮开始转 化为正常津液)
(3)腻、腐苔: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腻苔: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间厚,周边 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腐苔:苔质颗粒粗大疏松,形如豆腐渣 堆积舌面,边中都厚,揩之易去。
薄白苔
厚白苔
辨证: 正常舌象:表证初起;
舌苔白薄而润
里证之轻证;阳虚内寒。 舌苔白薄而干:风热表证 外感寒湿 舌苔白薄而滑: 水湿内停。
舌苔厚腻而干:痰湿食积化热;湿阻津不上承。 温病秽浊湿邪 积粉苔 舌质干红: 热毒相结。 苔白而燥裂:燥热伤津。
(二)黄苔
【舌象特征】舌苔呈现黄色。 淡黄:称微黄苔,苔呈浅黄色,多由 薄白苔转化而来 深黄:又称正黄苔,苔色黄而深厚; 焦黄:又称老黄苔,是深黄色中夹有 灰黑色苔。
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
化热的征象。 苔薄淡黄,也常见于外感风热表证 或风寒化热。 若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 虚水湿不化。
黄滑苔
黄瓣苔
焦黄苔
03014_中医舌诊图文ppt课件

10
03 舌苔观察与分析
2024/1/பைடு நூலகம்0
11
舌苔颜色判断
01
02
03
白苔
主表证、寒证。舌苔薄白 而润为正常舌象,或表证 初起,或里证病轻,或阳 虚内寒。
2024/1/30
黄苔
主里证、热证。苔薄黄厚 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 受损。
灰黑苔
主里证。灰苔薄而润滑, 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 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 或阴虚火旺。
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 ,扪之湿而滑。主寒主湿 ,或阳虚水饮内停。
燥苔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 则舌苔干裂。多因津液耗 伤,或热盛伤津,或阴液 亏虚所致。
14
04 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
2024/1/30
15
正常舌象特征描述
舌质
淡红色,润泽,不胖不瘦,活动自如 。
舌苔
舌下络脉
颜色暗红,脉络清晰,无怒张、紧束 、弯曲、增生等异常表现。
24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解读
案例一
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解读为气血 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之法。
案例二
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解读为湿 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之法。
2024/1/30
案例三
患者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解读为 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之法。
案例四
患者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解读 为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利湿之法。
12
舌苔厚薄程度评估
薄苔
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者,又称见底苔,多属正常舌苔或疾病初起,或病邪 在表,病情较轻。
厚苔
苔质较厚,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多属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 。
2024/1/30
03 舌苔观察与分析
2024/1/பைடு நூலகம்0
11
舌苔颜色判断
01
02
03
白苔
主表证、寒证。舌苔薄白 而润为正常舌象,或表证 初起,或里证病轻,或阳 虚内寒。
2024/1/30
黄苔
主里证、热证。苔薄黄厚 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 受损。
灰黑苔
主里证。灰苔薄而润滑, 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 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 或阴虚火旺。
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 ,扪之湿而滑。主寒主湿 ,或阳虚水饮内停。
燥苔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 则舌苔干裂。多因津液耗 伤,或热盛伤津,或阴液 亏虚所致。
14
04 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
2024/1/30
15
正常舌象特征描述
舌质
淡红色,润泽,不胖不瘦,活动自如 。
舌苔
舌下络脉
颜色暗红,脉络清晰,无怒张、紧束 、弯曲、增生等异常表现。
24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解读
案例一
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解读为气血 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之法。
案例二
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解读为湿 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之法。
2024/1/30
案例三
患者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解读为 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之法。
案例四
患者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解读 为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利湿之法。
12
舌苔厚薄程度评估
薄苔
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者,又称见底苔,多属正常舌苔或疾病初起,或病邪 在表,病情较轻。
厚苔
苔质较厚,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多属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 。
2024/1/30
中医诊断学舌诊 PPT资料共31页

舌象特征: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
色,称为红舌。
临床意义:主热证。
舌红干甚则起芒刺,或兼苔黄燥——实 热证
舌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 虚热证。
03.12.2019
19
03.12.2019
20
舌红苔黄腻—湿热证 舌边红 舌尖赤
03.12.2019
21
(3)绛舌
舌象特征:较红舌更深的红色,或略带暗 红色。
临床意义: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舌红绛而干,或有红点、芒刺——温病热入营 血(外感病)
舌红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阴虚火旺
(内伤杂病)
舌绛少苔而津润者,多为血瘀。
03.12.2019
22
03.12.2019
23
(4)青紫舌
舌象特征:全舌或舌色中呈青色或
紫 色,或局部舌面见青紫色斑点。
临床意义:血行不畅 (瘀血内停)
03.12.2019
9
03.12.2019
10
正常舌象的生理变异
年龄 体质、禀赋 性别 季节气候
03.12.2019
11
(二)望舌质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 络组织。
望舌质分望神、色、形、态四 方面。
03.12.2019
12
1.舌 神
舌神主要表现在舌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荣舌——荣润红活,有生气,故谓之
望舌苔 (望苔质和苔色)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一层苔状物。反映病邪深 浅,胃气盛衰。
舌质和舌苔还要综合诊察分析,才能对病情
全面了解。 03.12.2019
8
(一)正常舌象
舌象特征: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 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临床意义:提示脏腑机能正常,气血 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中诊舌诊ppt课件

[颤动] 舌体不自主地颤动,动摇不宁。 主肝风内动。
[歪斜] 舌体偏向一侧。 主肝风夹痰、瘀阻经络。 [吐弄]吐舌---舌伸出口外,不能回缩者; 弄舌---伸舌即回缩如蛇舔,或反复 舔口唇四周。 共点:都主心脾有热。 异点: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低下
[剥落]
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落无苔。 总由于胃气胃阴亏损。
前剥苔 中剥苔 后剥苔 花剥苔——舌苔多块剥落 地图舌——舌苔剥落呈地图状,边缘凸起, 镜面舌——舌苔全部剥落,舌面光洁如镜。 类剥苔——剥落处可见新生颗粒。
[有根、无根苔] 有根苔——也叫真苔,舌苔坚敛而着实, 紧贴于舌面,似从里生者。 表示有胃气。 无根苔——也叫假苔,舌苔不着实,似浮涂 于舌面之上,刮之即去,不象是 从舌上生出。表示胃气已衰。
舌质------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神 又分 舌色 舌 舌形 舌态 舌苔-----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 又分 苔色 苔质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质
舌 色 [淡白舌] 主虚证、寒证。
气血两虚——淡白而稍小 阳虚寒证——淡白湿润,或胖嫩或齿痕
[ 红舌色越黄,热邪越重。 淡黄为热轻, 深黄为热重, 焦黄为热结。
思考: 外感病,苔白而黄,表示?
[灰黑苔] 主里证,热极,寒盛。 苔灰黑而燥裂——热极津枯 苔灰黑而润滑——阳虚寒盛
苔质
[厚薄] 以见底不见底分厚薄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之苔。 健康人,或疾病初期,病在表, 病情轻。 厚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 主食浊、痰湿,主病在里,病情 较重。
《舌诊》ppt课件

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舌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培 养自己的诊断能力和经验。
交流与分享
与其他学习者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 探讨舌诊的奥秘和应用。
05
舌诊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血压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结词
舌质暗红,苔黄腻,舌体胖大
详细描述
高血压患者的舌象通常表现为舌质暗红,苔黄腻,舌体胖大。这种舌象表明患 者体内痰湿较重,可能伴有肝阳上亢的情况。治疗上应以平肝熄风、化痰降浊 为主,同时注意调节饮食,减少盐分摄入。
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通常表现为舌质淡红,苔白腻,舌体胖大。这种舌象表明患者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治疗上 应以健脾和胃、化湿消食为主,同时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THANKS
感谢观看
《舌诊》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舌诊简介 • 舌诊基础知识 • 舌象与疾病 • 舌诊实践与应用 • 舌诊案例分析
01
舌诊简介
舌诊的定义
舌诊
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来了解人体 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诊断 方法。
舌象
包括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舌质 是指舌体的颜色、形态和质地, 舌苔则是舌面上附着的苔垢。
案例二:糖尿病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结词
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瘦小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的舌象通常表现为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瘦小。这种舌象表明患 者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治疗上应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主,同时控制饮食中 糖分的摄入。
案例三: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结词
舌质淡红,苔白腻,舌体胖大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舌头的活动情况,可以判断身体 状况。例如,舌头僵硬可能是中风先兆, 舌头颤动可能是肝风内动。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舌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培 养自己的诊断能力和经验。
交流与分享
与其他学习者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 探讨舌诊的奥秘和应用。
05
舌诊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血压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结词
舌质暗红,苔黄腻,舌体胖大
详细描述
高血压患者的舌象通常表现为舌质暗红,苔黄腻,舌体胖大。这种舌象表明患 者体内痰湿较重,可能伴有肝阳上亢的情况。治疗上应以平肝熄风、化痰降浊 为主,同时注意调节饮食,减少盐分摄入。
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通常表现为舌质淡红,苔白腻,舌体胖大。这种舌象表明患者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治疗上 应以健脾和胃、化湿消食为主,同时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THANKS
感谢观看
《舌诊》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舌诊简介 • 舌诊基础知识 • 舌象与疾病 • 舌诊实践与应用 • 舌诊案例分析
01
舌诊简介
舌诊的定义
舌诊
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来了解人体 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种诊断 方法。
舌象
包括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舌质 是指舌体的颜色、形态和质地, 舌苔则是舌面上附着的苔垢。
案例二:糖尿病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结词
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瘦小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的舌象通常表现为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瘦小。这种舌象表明患 者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治疗上应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主,同时控制饮食中 糖分的摄入。
案例三: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结词
舌质淡红,苔白腻,舌体胖大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舌头的活动情况,可以判断身体 状况。例如,舌头僵硬可能是中风先兆, 舌头颤动可能是肝风内动。
《舌诊》ppt课件

哮喘患者舌质可能呈淡红色。
舌苔白腻
哮喘患者舌苔可能变白且黏腻。
舌下络脉曲张
哮喘可能导致舌下络脉曲张,表现为舌下静脉扩张。
05
舌诊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舌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判
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
舌诊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内 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领 域,对于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舌诊还可以辅助其他诊断方法,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舌诊在西医诊断中的应用
舌诊在西医临床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口腔科、皮肤科等与舌头有关的 疾病诊断中。
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西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因,为后续的治疗提 供参考。
舌诊还可以帮助西医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舌质红
糖尿病患者舌质可能变红,表明 体内有热。
舌苔黄腻
糖尿病患者舌苔可能变黄且厚腻, 提示体内湿热较重。
舌面干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舌面干燥,甚 至裂纹。
胃炎的舌象表现
舌质淡红
胃炎患者舌质可能呈淡红色。
舌苔厚腻
胃炎患者舌苔可能变厚且黏腻。
舌尖红
胃炎可能引起胃热,舌尖部位可能发红。
哮喘的舌象表现
舌质淡红
价值。
06
舌诊学习与发展舌诊的基本原理、舌象的分 类和特征,为学习舌诊打下基础
。
学习舌象观察方法
掌握正确的舌象观察方法,包括 舌质的颜色、形态、舌苔的颜色 、厚薄等,以及舌下络脉的观察
。
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观察不同人群的 舌象,提高对舌象的认识和判断
能力。
了解舌诊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为深入学习提供参考。
舌苔白腻
哮喘患者舌苔可能变白且黏腻。
舌下络脉曲张
哮喘可能导致舌下络脉曲张,表现为舌下静脉扩张。
05
舌诊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舌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判
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
舌诊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内 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领 域,对于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舌诊还可以辅助其他诊断方法,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舌诊在西医诊断中的应用
舌诊在西医临床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口腔科、皮肤科等与舌头有关的 疾病诊断中。
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西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因,为后续的治疗提 供参考。
舌诊还可以帮助西医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舌质红
糖尿病患者舌质可能变红,表明 体内有热。
舌苔黄腻
糖尿病患者舌苔可能变黄且厚腻, 提示体内湿热较重。
舌面干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舌面干燥,甚 至裂纹。
胃炎的舌象表现
舌质淡红
胃炎患者舌质可能呈淡红色。
舌苔厚腻
胃炎患者舌苔可能变厚且黏腻。
舌尖红
胃炎可能引起胃热,舌尖部位可能发红。
哮喘的舌象表现
舌质淡红
价值。
06
舌诊学习与发展舌诊的基本原理、舌象的分 类和特征,为学习舌诊打下基础
。
学习舌象观察方法
掌握正确的舌象观察方法,包括 舌质的颜色、形态、舌苔的颜色 、厚薄等,以及舌下络脉的观察
。
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观察不同人群的 舌象,提高对舌象的认识和判断
能力。
了解舌诊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为深入学习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诊
中诊--舌诊
1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 第五节
舌诊
中诊--舌诊
2
前言
中医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 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 法,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 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中医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 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 经后世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形 成了今天的舌诊。
舌质暗滞,枯涩, 运动失灵 津液耗竭 气血大亏
中诊--舌诊
19
(二) 舌色
舌体的颜色变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淡红舌 淡白舌 红舌 绛舌 青紫舌
中诊--舌诊
20
(一)、淡红舌
特征:淡红润泽。 意义:气血调和。
心气充足,胃气 旺盛。红为血之 色,润泽为胃气 之华。见于正常 人或外感初起。ຫໍສະໝຸດ 中诊--舌诊正确姿势
中诊--舌诊
不正确姿势
11
2 诊舌方法
顺序:一般先舌质,后舌苔。望舌质顺序: 舌尖→舌中→舌边→舌根。
配合刮舌及揩舌法。 用以鉴别舌苔有根无根, 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结合问诊、闻诊进 行。问诊可以了解味觉 以及冷热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
灵活。闻诊了解语言清晰与否,以帮助诊断。
中诊--舌诊
望舌体包括望舌质的(神)、色、形、态 四部分。望舌体可候脏腑虚实、气血盛衰。
中诊--舌诊
14
四、舌诊内容与正常舌象
(一)、舌诊内容
舌苔: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
舌苔包括望苔色、苔质两方面。望舌苔
可分析病邪的性质、深浅,以及邪正的
消长。
中诊--舌诊
15
(二)、正常舌象
特点:①舌体柔软灵活, ②大小适中, ③舌色淡 红明润, ④舌苔薄白均匀, ⑤苔质干湿适中。
21
(二)、淡白舌
特征:舌色比正常浅 淡,白多红少,为淡舌; 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或 阳虚寒盛,血失温运,经 脉收引,血行减少。
淡白光莹而瘦薄,为气 血两虚;淡白湿润胖嫩, 为阳虚水停;
本例舌色淡白,光莹 无苔,为气血两虚。
中诊--舌诊
22
(三)、红绛舌
绛
特征:舌色鲜红为红舌;深红色暗者为绛舌。 舌
舌象:舌边有黑点瘀斑。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
中诊--舌诊
26
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常见原因有:
(1)寒极。阴寒内盛,阳郁不宣,见 青紫或瘀斑点;
(2)热极。热炽营阴,气血壅滞,见 舌绛紫;
(3)血瘀。肺失宣降,肝失疏泄,气 机不畅;或气虚不能行血,见舌青紫或 瘀斑。
12
3 注意事项
(1)光线影响 以自然光线为宜,注
意偏色光和反光。
(2)饮食或药物影响 食物或药物对舌体颜
色和舌苔厚薄、润燥及 腻腐等的影响。
染苔及其鉴别。 (3)因素的影响
缺齿、义齿及张口呼 吸等的影响。
中诊--舌诊
光线影响 药物染苔 13
四、舌诊内容与正常舌象
(一)、舌诊内容 舌体:舌体即舌质,指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中诊--舌诊
3
一
舌诊基础
中诊--舌诊
4
一、 舌的形态结构
舌是由横纹肌构成的肌
性器官,上为舌背,下为舌 底。舌背分舌体、舌根两部 分,以人字沟为界,中医望 舌主要观察舌体部分。舌体 正中有一不明显的纵行皱褶 称正中沟。
中诊--舌诊
5
舌底部
舌底正中有一
连于口腔底的皱 壁,为舌系带, 其两侧各有一圆 形突起,为舌下 肉阜,左为金津, 右为玉液,是胃 津、肾液上承的 孔道。
中诊--舌诊
8
(三)精气神与舌象
• 作为自学内容
中诊--舌诊
9
重要补充内容:舌的分部及脏腑部位分属
舌的分部:
舌根(肾) 舌中(脾胃) 舌边(肝胆) 舌尖(心肺)
中诊--舌诊
10
三、舌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舌诊体位和伸舌姿势
望舌体位:正坐或仰卧。须使光线明亮,易于观察。 伸舌姿势:尽量张口,舌体自然伸出口外,舌体放松, 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使舌体充分暴露。应避免过分用力、 舌体紧张、舌体卷曲、伸舌时间过长等。
肾——五脏六腑之精皆归于肾而藏之,而精气充养舌体。
肝、肺——肝藏血,肺主气,气血充养舌体。
当脏腑病变反映于舌时,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中诊--舌诊
7
(2)经络联系:
心经之别系舌本; 脾经连舌本,系舌下; 肾经挟舌本,系舌下; 肝经络舌本; 胃经上至舌; 膀胱经筋结舌本; 少阳三焦经入系舌本。 “核诸经络,考手足阳明,无脉不通于舌。” (杨云峰《临证验舌法》)
3 气候环境因素:舌象可随气候寒热燥湿而有相 应变化。
注意:要把生理变异与疾病前期征象区别开耒, 属生理变异者,多长期不变而无任何不适。
中诊--舌诊
17
第二节 望舌质
舌质即舌体,望舌质包括望舌 质的神、色、形、态及舌下络脉五 个方面。舌神指舌质的荣枯。
中诊--舌诊
18
(一)察舌神
荣舌
枯舌
舌质红活,鲜明润泽 运动灵活 正气未伤
临床常描述为
“淡红舌,薄白苔。”
意义: 提示相关脏腑
(心肺脾胃肾等)机 能正常,气血津液充 盛,胃气旺盛。
中诊--舌诊
16
(三)、正常舌象生理变异
1 年龄性别因素:儿童舌质淡嫩,苔少而薄;老 人舌暗红带紫。男女无明显差异。女子经期或 可见舌红或有红剌,但经后即恢复正常。
2 体质禀赋因素:例如在正常时,苔之多少,舌 之红淡,齿印,裂纹,剥落(如地图舌)等均 可见到。但体质倾向常与疾病易感性有关。
中诊--舌诊
6
二、 脏腑经络与舌象(舌诊原理)
(1) 脏腑联系:
心——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 大主,与气血运行相关;舌为心窍,言为心声,心藏神,舌体运 动与语言及心神相关;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舌 味觉与心神相关。
脾——舌为脾之外候,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舌体赖气血充养; 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舌苔。
红 (红舌可见于舌尖体、舌尖或舌边部) 舌 : 实 热 虚 热
红舌
: 热 入 营 血 阴 绛舌虚火
舌象:舌色鲜红,有散
舌象:舌红绛瘦长,苔
旺
在红白星点,中有
焦黄厚垢,燥裂成
裂纹;苔薄白而少。
块,余处光剥。
辨证:血热。
辨证:胃肠热结阴伤。
中诊--舌诊
23
舌尖红
舌边红
舌象:舌尖红,有红点; 舌象:舌淡红,边有红
苔白腻微黄。
点;苔白稍腻微黄。
辨证:胃热心火。
辨证:肝胆湿热。
中诊--舌诊
24
(四)、青紫舌
特征:舌色淡紫,青紫,绛紫,或瘀斑、瘀点等。
青紫
淡紫
舌象:舌色青紫晦暗;苔左半
舌象:舌色淡青晦暗,苔
薄白而滑,右半边黄中黑。
白腻而干。
辨证:阳虚寒凝,肝胆血瘀。
辨证:阳虚湿滞血瘀。
中诊--舌诊
25
瘀斑瘀点舌
中诊--舌诊
1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 第五节
舌诊
中诊--舌诊
2
前言
中医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 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 法,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 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中医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 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 经后世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形 成了今天的舌诊。
舌质暗滞,枯涩, 运动失灵 津液耗竭 气血大亏
中诊--舌诊
19
(二) 舌色
舌体的颜色变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淡红舌 淡白舌 红舌 绛舌 青紫舌
中诊--舌诊
20
(一)、淡红舌
特征:淡红润泽。 意义:气血调和。
心气充足,胃气 旺盛。红为血之 色,润泽为胃气 之华。见于正常 人或外感初起。ຫໍສະໝຸດ 中诊--舌诊正确姿势
中诊--舌诊
不正确姿势
11
2 诊舌方法
顺序:一般先舌质,后舌苔。望舌质顺序: 舌尖→舌中→舌边→舌根。
配合刮舌及揩舌法。 用以鉴别舌苔有根无根, 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结合问诊、闻诊进 行。问诊可以了解味觉 以及冷热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
灵活。闻诊了解语言清晰与否,以帮助诊断。
中诊--舌诊
望舌体包括望舌质的(神)、色、形、态 四部分。望舌体可候脏腑虚实、气血盛衰。
中诊--舌诊
14
四、舌诊内容与正常舌象
(一)、舌诊内容
舌苔: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
舌苔包括望苔色、苔质两方面。望舌苔
可分析病邪的性质、深浅,以及邪正的
消长。
中诊--舌诊
15
(二)、正常舌象
特点:①舌体柔软灵活, ②大小适中, ③舌色淡 红明润, ④舌苔薄白均匀, ⑤苔质干湿适中。
21
(二)、淡白舌
特征:舌色比正常浅 淡,白多红少,为淡舌; 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或 阳虚寒盛,血失温运,经 脉收引,血行减少。
淡白光莹而瘦薄,为气 血两虚;淡白湿润胖嫩, 为阳虚水停;
本例舌色淡白,光莹 无苔,为气血两虚。
中诊--舌诊
22
(三)、红绛舌
绛
特征:舌色鲜红为红舌;深红色暗者为绛舌。 舌
舌象:舌边有黑点瘀斑。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
中诊--舌诊
26
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常见原因有:
(1)寒极。阴寒内盛,阳郁不宣,见 青紫或瘀斑点;
(2)热极。热炽营阴,气血壅滞,见 舌绛紫;
(3)血瘀。肺失宣降,肝失疏泄,气 机不畅;或气虚不能行血,见舌青紫或 瘀斑。
12
3 注意事项
(1)光线影响 以自然光线为宜,注
意偏色光和反光。
(2)饮食或药物影响 食物或药物对舌体颜
色和舌苔厚薄、润燥及 腻腐等的影响。
染苔及其鉴别。 (3)因素的影响
缺齿、义齿及张口呼 吸等的影响。
中诊--舌诊
光线影响 药物染苔 13
四、舌诊内容与正常舌象
(一)、舌诊内容 舌体:舌体即舌质,指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中诊--舌诊
3
一
舌诊基础
中诊--舌诊
4
一、 舌的形态结构
舌是由横纹肌构成的肌
性器官,上为舌背,下为舌 底。舌背分舌体、舌根两部 分,以人字沟为界,中医望 舌主要观察舌体部分。舌体 正中有一不明显的纵行皱褶 称正中沟。
中诊--舌诊
5
舌底部
舌底正中有一
连于口腔底的皱 壁,为舌系带, 其两侧各有一圆 形突起,为舌下 肉阜,左为金津, 右为玉液,是胃 津、肾液上承的 孔道。
中诊--舌诊
8
(三)精气神与舌象
• 作为自学内容
中诊--舌诊
9
重要补充内容:舌的分部及脏腑部位分属
舌的分部:
舌根(肾) 舌中(脾胃) 舌边(肝胆) 舌尖(心肺)
中诊--舌诊
10
三、舌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舌诊体位和伸舌姿势
望舌体位:正坐或仰卧。须使光线明亮,易于观察。 伸舌姿势:尽量张口,舌体自然伸出口外,舌体放松, 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使舌体充分暴露。应避免过分用力、 舌体紧张、舌体卷曲、伸舌时间过长等。
肾——五脏六腑之精皆归于肾而藏之,而精气充养舌体。
肝、肺——肝藏血,肺主气,气血充养舌体。
当脏腑病变反映于舌时,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中诊--舌诊
7
(2)经络联系:
心经之别系舌本; 脾经连舌本,系舌下; 肾经挟舌本,系舌下; 肝经络舌本; 胃经上至舌; 膀胱经筋结舌本; 少阳三焦经入系舌本。 “核诸经络,考手足阳明,无脉不通于舌。” (杨云峰《临证验舌法》)
3 气候环境因素:舌象可随气候寒热燥湿而有相 应变化。
注意:要把生理变异与疾病前期征象区别开耒, 属生理变异者,多长期不变而无任何不适。
中诊--舌诊
17
第二节 望舌质
舌质即舌体,望舌质包括望舌 质的神、色、形、态及舌下络脉五 个方面。舌神指舌质的荣枯。
中诊--舌诊
18
(一)察舌神
荣舌
枯舌
舌质红活,鲜明润泽 运动灵活 正气未伤
临床常描述为
“淡红舌,薄白苔。”
意义: 提示相关脏腑
(心肺脾胃肾等)机 能正常,气血津液充 盛,胃气旺盛。
中诊--舌诊
16
(三)、正常舌象生理变异
1 年龄性别因素:儿童舌质淡嫩,苔少而薄;老 人舌暗红带紫。男女无明显差异。女子经期或 可见舌红或有红剌,但经后即恢复正常。
2 体质禀赋因素:例如在正常时,苔之多少,舌 之红淡,齿印,裂纹,剥落(如地图舌)等均 可见到。但体质倾向常与疾病易感性有关。
中诊--舌诊
6
二、 脏腑经络与舌象(舌诊原理)
(1) 脏腑联系:
心——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 大主,与气血运行相关;舌为心窍,言为心声,心藏神,舌体运 动与语言及心神相关;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舌 味觉与心神相关。
脾——舌为脾之外候,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舌体赖气血充养; 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舌苔。
红 (红舌可见于舌尖体、舌尖或舌边部) 舌 : 实 热 虚 热
红舌
: 热 入 营 血 阴 绛舌虚火
舌象:舌色鲜红,有散
舌象:舌红绛瘦长,苔
旺
在红白星点,中有
焦黄厚垢,燥裂成
裂纹;苔薄白而少。
块,余处光剥。
辨证:血热。
辨证:胃肠热结阴伤。
中诊--舌诊
23
舌尖红
舌边红
舌象:舌尖红,有红点; 舌象:舌淡红,边有红
苔白腻微黄。
点;苔白稍腻微黄。
辨证:胃热心火。
辨证:肝胆湿热。
中诊--舌诊
24
(四)、青紫舌
特征:舌色淡紫,青紫,绛紫,或瘀斑、瘀点等。
青紫
淡紫
舌象:舌色青紫晦暗;苔左半
舌象:舌色淡青晦暗,苔
薄白而滑,右半边黄中黑。
白腻而干。
辨证:阳虚寒凝,肝胆血瘀。
辨证:阳虚湿滞血瘀。
中诊--舌诊
25
瘀斑瘀点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