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简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语言的比较词汇》:由俄国女皇凯瑟琳主持编写的俄国钦定词典,1787年出版于彼得堡,第二版由米里耶和主编。

施莱赫尔:德国后起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最重要的著作是《印度.日耳曼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贡献是重建印欧语系,通过对可证实的现存语音形式和历史文献的分析,建立一个语言较早的、也已消失的假设的语言形式系统;谱系树理论——语言发生演变理论。

梵语: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专门用语。在古印度人看来梵语是一种神的语言。

摹声说:德国人赫尔德提出的关于语言的起源的学说,摹声说否认语言是上帝创造后赐予人类的,也不是人类经过精细的构思创造出来的。而认为,语言起源于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是由人类内在的本质产生的。

特拉克斯:是生活于希腊化时期的一位希腊古代语法学家,为教授罗马人希腊语,编著了第一部希腊语的语法书《希腊语语法》。语法定义:诗人和散文家在运用语言是实用的语言知识;希腊字母的音值;规定了八大词类。2

阿拉伯语言学:7世纪时,28个字母4种形式,辅音文字不使用元音,书写由右向左。阿拉伯语语法奠基者——7世纪的阿布尔-阿斯瓦德。古阿拉伯语言学史上巴施拉学派——西巴维希,写出了第一部阿拉伯语语法《书》,词类、格系统、句法。苦法学派——基赛《阿拉伯语语法指南》。十世纪两个学派合并成第三学派——巴格达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古太巴。

5.十一到十二世纪,阿拉伯的语文研究逐渐进入了古典时期的末期。集中精力在语法和词典的编纂。

6.十六世纪阿拉伯的语文研究开始衰落。

语言目录:1800年由赫尔伐士出版,共分6卷,包含三百多种语言的材料,第一次指出了语言的真正的亲属关系主要应该决定于语法上的证据,而不是决定与词汇方面的相似。

古希腊人的约定论和本质论:古希腊的哲学家曾经对名称和事物的关系问题进行过深入地探讨,本质论主张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约定论则认为事物名称是人们根据习惯预先确定的,是约定俗成的,和事物本身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虽然他们对名称与事物关系的探讨是从政治、哲学角度提出的,但却孕育了朴素的语源学思想,对中国和古希腊科学语源学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洪堡特:德国普鲁士的政治家,曾从事政治和外交活动,同时也研究过哲学、文学、古典语文学和人种学。他对多种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把语言的形式划分为语言的语音形式,语言的语法形式,还有语言的词源形式;还创立了当时所公认的语言的形态分类法,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合体语四个类型。在德国被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

新语法学派:是由勃鲁格曼等人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建立起来的。这个学派指出,梵语有些词形比古希腊语距离原始印欧语原状更远,原始印欧语词根并不都是单音节的等等。新语法学派强调两点:一是语音演变规律无例外,二是语音变化中的类推作用。

名实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名实的问题是先秦诸子争论的最激烈的一个跟语言有关的问题。名指名称,实指事物,名实关系级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最先提出这个问题是老子,老子认为万有生于无,在原始时候是没有名的,所以无名无天地之时,有了名才有了万物。从古至今事物虽然生死存灭,但是他的名字没有消失,我们通过这些名字知道万物的本原。继老子之后,还有孔子主张正名主义,杨朱主张无名主……公孙龙子:名与实本是相应的,要正其实必须正其名。其名正,则彼此各自相应而不相乱。荀子:必须“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这样才能做到“志无不喻之忠,事无困废之祸”。名可以按实物的同异而分为大共名和大别名,而且名实有社会性质的,事物与名称间本来并没有自然的和必然的关系,用什么名称来指什么实物完全决定于社会的自由选择。

语言起源上的问题:

1、研究语言起源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人类是怎样在其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语言,是如何实现从没有语言到能够开口说话的历史性跨越的。

2.研究语言起源问题包含两个不同的问题:

(1)语言产生的条件问题,即语言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人类语言的前身问题,即人类语言是从什么交际手段发展而来的。

3.关于语言的起源,大致可以分为神授说和人创说两种。

4、“神授说”的内容及评价:

(1)概念:认为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人类的学说。

(2)代表观点:①印度婆罗门教《吠陀》中:语言是神赐予人类的一种特殊能力。②基督教《圣经》中:耶和华创造了亚当,亚当创造了语言。③我国苗族传说:山神创造了人,并传授了语言。

(3)实质:在当时科学文化水平极其低下的条件下,人们无法解释语言这种奇妙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因此只得归之于神的恩赐。

5、“人创说”的内容及评价:

(1)概念:认为语言是人自己创造的,不是上帝或神赐予的。

(2)代表观点:

①摹声说: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这种观点只能解释摹声词的产生,无法说明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

②社会契约说:语言起源于人们的彼此约定。这种观点注意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但无法解释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彼此约定的。③手势说:在人类使用有声语言之前曾经历过-个手势语言的阶段,这种观点无法解释手势语言是如何发展为有声语言的。

④感叹说: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感情的各种叫喊声演变来的。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叹词是如何发展成具有理性意义的其他词语的。

⑤劳动叫喊说:人类的有声语言从人的劳动叫喊声发展而来。这种观点注意到语言起源和劳动的关系,但无法解释劳动号子是如何发展为语言的。

(3)实质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生,缺乏科学的依据。

6.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观点: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起产生的……”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条件。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应该说恩格斯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全面了。

7.与语言起源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

(1)研究的领域涉及动物学、古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对语言起源问题的新认识。

(2)经实验,黑猩猩没有像人类一样的喉头和大脑结构,因此它不能像人一样的说话。

(3)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晚期智人已经具备了产生语言的能力。

(4)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①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②人类要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③人类社会有了产生语言的必要。

(5)声音不受距离、光线的限制,不妨碍肢体劳作的优点使人类最终选择了有声语言。

8.语言的起源为什么必须具备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语言起源的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