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合集下载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的教风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

在我校,我们提倡“严慈互济,教学相长”的教风。

严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要求学生做到最好,做到最优秀。

慈则是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

互济则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研究,互相促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学风:尊重知识,勤奋好学,追求卓越学风是学校的精神气质和学生的研究态度,是学生在研究中形成的一种惯和风尚。

在我校,我们提倡“尊重知识,勤奋好学,追求卓越”的学风。

尊重知识是要求学生对知识要有敬畏之心,对知识要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勤奋好学是要求学生在研究中要有毅力,要有恒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追求卓越是要求学生在研究中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成绩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的研究生活中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在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它们的含义,更要在实际中贯彻它们的精神,将其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XXX是一种将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就像是“严父慈母”,能够帮助孩子顺利地成长成才。

教育专家XXX教授指出,教师仅仅对学生表示爱是不够的。

老师需要在爱的基础上,实行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严慈互济的教育方式中,老师才能真正地关心和帮助学生,而学生也能够对老师产生亲近、尊敬和信任。

教学相长”这个词出自于《礼记·学记》。

其中有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我反省;知困,然后能自我提高。

因此,教学相长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自主合作、XXX是良好的研究风格。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及解读)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及解读)

眉县育才学校校训
校风:刻苦学习奋力拼搏
校训:博学勤奋立志成才
教风:严谨求实勤奋奉献
学风:尊师守纪团结进取
校风:刻苦学习奋力拼搏
解读:攻城不怕坚,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并把旧知与新知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扬拼搏向上的精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校训:博学勤奋立志成才
神:勇争第一:永不言败。

解读:成功之人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创造来自广泛的博学。

勤劳的蜜蜂需采过许多花才会酿出蜜来;读书更是如此,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需要勤奋,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持之以恒;学知识,学本领,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教风:严谨求实勤奋奉献
解读:“做事严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为人
师者,做学问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无论是学习还是教书育人,皆应精益求精;“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者的伟大成就主要来自于无限的勤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永远符合时代的要求,只有勤奋加无私的园丁才会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学风:尊师守纪团结进取
解读:“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尊重知识的表现。

古往今来,许多动人的尊师故事告诉我们,做到尊重老师就会求得学问,只有尊重知识,守纪、律己才能学好知识。

学校是少年儿童的摇篮,大家团结一心,学知识,求进步,共建和谐校园。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葛洲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葛洲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濠江区葛洲学校“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办学理念:以德为先、依法治校、质量为本、特色强校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风:学习、探索、进取、奉献教风:敬业、严谨、高效、创优学风:活泼、主动、勤学、进取一、办学理念:以德为先、依法治校、质量为本、特色强校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

”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

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学校致力于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不良品德,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以德为先这对师生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学校校训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团结:团结是和谐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团结是力量和智慧,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学校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旨在全体师生团结起来,克难攻坚。

任何一所学校,唯有师生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方能和谐发展。

勤奋:勤奋语出韩愈的《劝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校风校训大全

校风校训大全

校风校训大全篇一: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明德小学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发展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明理、立德,激励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能够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发展目标:创建乡镇一流学校、创新明德品牌学校。

建设目标:“六个一流”(办学理念一流、教学设备一流,校园环境一流,校风学风一流,教师素质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

培养目标:培养明德创新的“五会”新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发展策略:特色办学,科研兴校校训:明德、励志、博学、笃行校风:自主、和谐、活泼、进取教风:敬业、爱生、务实、创新学风:乐学、善思、勤奋、博采校训:明德、自立、励志、笃学校训:有学校训导,诫勉之意,是学校追求的目标和修为。

它应该体现学校的民族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凝炼和概括。

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中心思想以及办学方向,借鉴兄弟学校的提法,归纳为“明德、励志、博学、笃行”。

明德:明白法律条文做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方方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教师要明德,就是要有高尚“师德”,“德高为师”。

这就小学教师要求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只有爱岗敬业,我们才能积极正确地面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正确认识才能正确看待学校分配的工作。

也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其次要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神圣的爱。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最后,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完全符合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学生要明德就是要有正确远大的志向,要有警醒的能力,要有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品质,要有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的意识,要有艰苦朴素的文风,要有孝敬父母晚辈的爱心。

励志:在艰苦的周围环境中磨练意志,激发志气,树立志向,以求有所作为。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释
一、校训:
“自强不息”: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优秀的品格。

“厚德载物”: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事业成功发展的前提。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学校这一团体中,只有团结起来,将这种力量凝聚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共同完成和实现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奋进:振奋向前;奋勇前进。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科学决策,认认真真搞工作,踏踏实实做学问。

创新:义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阔视野,奋发进取,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摆脱旧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用全新的思路来创造全新的业绩。

三、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敬业:专心致力于工作,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
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

爱生:爱护学生、关爱学生,对待学生就像爱护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进取:出自《论语》: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

奉献:是对自己事业的一种爱和全身心的付出。

四、学风:文明勤奋博学慎思
文明: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

勤奋: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博学慎思: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

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

办学思想及校风校训

办学思想及校风校训

办学思想及校风校训办学思想及校风校训一、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方向。

它体现了学校办学的目标和理念,是学校办学行为的指引和准则。

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以人为本:学校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

我们鼓励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兴趣课程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2. 全面发展: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成才。

除了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创造力和领导力等综合素质。

在各个学科领域,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发展个人潜力,并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和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中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3. 培养创新人才:学校秉承创新是引领未来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在学科研究和综合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先进的教育技术设施,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二、校风校风是学校内部的精神氛围和学风气氛。

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风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学校发展的保证。

我们学校的校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和谅解:学校倡导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营造合作共建的良好氛围。

师生之间互相倾听、互相关心,通过理性沟通和包容态度解决问题和处理纠纷。

2. 激情和奉献:学校鼓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3. 严谨和求实:学校注重学风建设,倡导严谨求实、勤奋学习的态度。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术道德。

4. 开放和包容:学校提倡开放的传统和包容的企业文化。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哈尔脑初中2016.4.26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

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解说词。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解说词。

办学理念:立足于抓好升学质量,着眼于打好人生底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

育德是育人之本。

德育之于智育,有着“水涨船高”的作用。

我校树立德育为先,以德育人的思想,把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抓手,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道德底色。

升学质量关系学校的社会声誉,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最直接体现,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我校把教学改革作为提高升学质量的重要推手,为学生人生发展打好文化底色。

抓好升学质量、为各级学校输送高素质的生源,为学生的发展打好人生底色是我校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校训:崇德弘毅好学创新崇德:崇尚道德,重视德育。

道德乃立人之本,践行国学经典,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好学:热爱学习,探索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探索知识的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创新:教育改革创新,培育创新精神。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我校创新教育理念,坚持德育工作创新、教学改革创新,走创新发展之路,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风:明理求真力行高质明理:明白事理、通情达理、严明管理。

学校师生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上要通情达理,对各项工作要严明管理。

求真:追求真理,真诚,“真练”。

教师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于教导学生追求真理;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目标在于学习做个真诚的人。

师生要做到待人以诚。

学生在课堂上要做到“真练” :检测、训练要在当堂完成,从尝试知识开始,到尝试习题结束,要自始自终处于紧张认真的学习状态中,要做到真正的自主独立学习,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学习效果,真正地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

力行:努力践行,尽力而行;知行合一。

学校师生要做经典文化和高尚道德的践行者;要做各项制度的遵行者。

要把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用之于实践,力求知行合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
2016.4.26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
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
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
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
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

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真正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来对待。

只有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才能使学校持续发展、兴旺不衰。

三、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
校风是学校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文明:是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

“文明”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

“文明”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努力学习,逐步树立崇高理想。

守纪: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守。

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违背师德等行为。

对学生而言,应该牢记《中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努力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善学:是指对待学问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活动中,掌握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

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注重审美素质和各种技能的习得、提高,努力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

求进:是指对待工作、学习保持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奋发图强、勇攀高峰。

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精益求精,不断进取。

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增强体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敢于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
教风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执教的集中反映,着眼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以此为基础的工作状态。

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倡导教师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从严治学,勇于创新。

乐业:“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业是事业的理想境界,乐于工作,以事业为乐,对事业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并产生恒久的动力。

只有愿意工作并能够达到乐在其中,才能体验工作的愉悦。

求实:是对“实事求是”的浓缩。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实事求是,就是不浮夸,不弄虚,不作假,讲求实效,就是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脚踏实地,潜心教学,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和智慧,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学校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旨在全体师生团结起来,克难攻坚。

任何一所学校,唯有师生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方能和谐发展。

创新:意为工作和学习都要勇于开拓和创造,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破旧立新。

创新是学校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用创新做为教风,意在勉励广大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不拘泥于书本,不满足于现状;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在总结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并能付诸实践,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五、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
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

我们意在倡导全体师生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勤问: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问”意在要求每位同学树立远大志向,喜爱并注重学习,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慎思:“慎思笃行”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

思考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善思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

善用:“善用”一词取“基用之学而以为,善尔”之意归纳而成。

意思重在讲求学习目的,规避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

把学到的知识、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