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oft的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优化

合集下载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初步设计优化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初步设计优化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初步设计优化王晓远;冀睿琳;陈博【摘要】Using the basic structure of reluctance resolver as the cornerstone,a method was presented for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stator and roto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solver. Rules of selecting two key factors(the minimum air gap length and the gap scaling factor)were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shape of rotor on resolver air gap flux density. In the stator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process,how the depth of the auxiliary slot on the stator teeth can impact the magnetic circuit and optimization results was also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best optimization result appears while the rotor’s air gap scaling factor is 1.6 and its minimum air gap length is 0.6 mm. Introducing an auxiliary slot design on the stator co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ow-order harmonics, significantly reduce rotary transformer’s harmonic content and produce more sinusoidal output voltage waveform.%以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为基础,针对进一步提高旋转变压器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定转子结构的优化方法.研究转子形状对旋变气隙磁通密度的影响,并总结出最小气隙长度及气隙比例系数这两个关键参数的选取规律.在定子结构优化中,讨论了定子齿上开辅助槽时,槽深对磁路及优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的气隙比例系数和最小气隙长度分别取1.6和0.6,mm时优化效果最好,定子铁芯上引入辅助槽设计有效降低了低次谐波,使优化后的旋转变压器谐波含量明显减少,输出电压波形更具正弦性.【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6页(P989-994)【关键词】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转子;辅助槽;优化【作者】王晓远;冀睿琳;陈博【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383.2旋转变压器(简称旋变)作为永磁电机的位置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旋变的基本原理,结合非均匀气隙结构,设计出的磁阻式旋变不仅继承了传统旋变抗干扰、耐高温、耐湿度等优点,而且没有电刷与滑环接触,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够连续高速、长寿命地运行,是旋转变压器发展的趋势.目前,旋转变压器主要用于随动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中[1-5].然而关于磁阻式旋变的设计,国内外鲜有资料详细讲述,仅提到设计模型需依靠有限元软件进行多次迭代修正.因此本文通过对1台磁阻式旋变的优化设计,总结出磁阻式旋变的设计方法和参数选取原则,减少迭代次数,提高设计工作效率.1.1 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基本设计原则磁阻式旋变设计工作的定子部分仍遵循传统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原则进行,而转子形状较特殊,设计时应保证气隙按正弦函数的倒数分布.由于旋转变压器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一个与转子转角成正弦或余弦函数关系的电压信号,因此绕组型式和导磁材料的选择、定、转子齿槽配合都应从精度出发去考虑,使气隙磁场尽量接近正弦.在旋转变压器中常用的绕组形式为高精度的正弦分布绕组,每相绕组在各槽中的导体数按正弦规律分布,两相绕组对称布置,且互相电气垂直.磁阻式旋变的极对数即为转子凸极数P,与之对应的定子槽数应取Z=2mP.定转子铁心材料可选择磁导率高、磁化曲线直线部分线性度好的软磁合金或硅钢片[6].1.2 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基本原理磁阻式旋变仅定子上开有齿槽,励磁绕组和正余弦输出绕组均布置在定子铁心的齿槽中;转子上无绕组.通常,在励磁绕组两端施加10,kHz的高频电压源,两相信号绕组中感应出与激励绕组频率相同、幅值随气隙长度正弦变化的电压信号.通过比较两相输出,可以得到转子的位置.式中:fU为励磁电压大小;K为变比;P为极对数;θ为转子位置角.忽略少量漏磁通,每极磁通进入气隙后经转子凸极返回形成封闭回路.由气隙磁导可知,转子凸极形状改变了每极下对应的气隙长度,从而使气隙磁导呈正弦波变化[7].气隙磁导计算式为式中为空气磁导率;S为耦合面积;δ为气隙长度;0Λ为磁导恒定分量;12,,ΛΛ…,nΛ为磁导基波与各次谐波分量.若忽略0mZν=次谐波分量,所有极靴下的总合成磁导jkΛ∑近似恒定等于0ZΛ,在外施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总激磁磁势恒定,则所有磁极下的合成磁通也恒定.当转子位置角θ变化时,定子齿槽与凸极转子的相对位置改变,气隙磁导发生变化,引起输出绕组中耦合磁通的变化,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幅值.输出绕组感应出的电动势(V)可表示为式中:kφ为每极下的激磁磁通,分别为第k个齿下对应的正、余弦信号绕组匝数[9];Ns为匝数幅值;i=1,2,…,Z.由于总激磁磁势恒定,激磁绕组采用等匝集中绕组,故每极下激磁磁势kF相同.因此kφ随角度变化的趋势与其对应的气隙磁导相同,进而可知气隙磁通密度的变化趋势也与气隙磁导相同[8-10].由于气隙磁导不便于观测和计算,故可将气隙磁通密度作为判断气隙分布是否理想的标准,分析气隙磁通密度中的谐波分量,探索适宜的优化方法.本文将以波形畸变率和气隙磁通密度中各次谐波含量为指标,通过优化定转子结构,达到使输出波形趋于正弦,提高检测精度的目的.2.1 气隙比例系数的选择理想情况下转子外曲面的形状应使第k个齿下的气隙磁通密度只含恒定分量和基波分量[11].将转子凸极中心对准一号齿中心时刻的角度作为转子的零位,即零位处取得最小气隙长度,此时上述理想情况下的气隙长度应满足式中T为气隙比例系数气隙在电气0°和90°处的长度决定了气隙磁通密度中恒定分量和基波分量的比例,因此适当选取δ(0) 和δ(π/2)的值是转子设计的重点.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转子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将最小气隙长度δ(0)固定,逐渐增大气隙比例系数T;随后固定气隙比例系数T,逐渐增大最小气隙长度δ(0),分析气隙磁通密度及输出的变化情况.选用一个进行了初步设计的3对极12槽磁阻式旋变为实验样机.样机的主要参数列示在表1中,初始参数如下:最小气隙长度(0)δ为0.5,mm,气隙比例系数T为1.2.使最小气隙长度不变,将T逐渐从1.2增大至1.8,(/2)δπ随之增大,图1为其转子形状变化.从式(7)中可以看出,随着气隙比例系数增加,气隙磁通密度中的恒定分量减小,基波分量增大,在激励电压恒定时,这将产生更大的输出感应电势,这一点在仿真实验中也得到验证[9].将转子形状为圆形(T=1.0)的磁阻式旋变作为参照,圆形转子的气隙磁通密度为平顶波且基波含量很低,4次和8次谐波所占比例颇高.图2为T=1.2与T=1.6时气隙磁通密度比较;图3为T变化时B中各谐波含量的变化趋势.由图2和图3得,随着T增大波形逐渐具有正弦性,至T=1.8时,气隙磁通密度波形的正弦性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畸变,T不宜继续增大.从公式角度分析,气隙磁通密度的基波分量幅值为µ0F(T−1)/δ(π/2),将相应的T及δ(π/2)代入计算,结果表明当T由1.2增加至1.8时,基波幅值会增加约2倍.仿真实验中气隙磁通密度的峰值由4.6,mT增至5.2,mT,变化并不明显.但进一步对气隙磁通密度的波形进行傅里叶分解,发现基波幅值增长幅度很大,由0.92,mT增至1.84,mT,这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由此可见T变量通过改变旋转变压器的极弧系数,使输出电压的包络线更加趋于正弦.同时,基波幅值的增长将使高次谐波含量降低,对改善精度更加有益.然而总的谐波畸变率与T并不是单调函数的关系,而是随着T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即存在一个极值点使谐波畸变率最小.进一步对各次谐波进行分析,在T=1.2~1.6区间各次谐波变化趋势比较稳定,整体呈现为偶次谐波含量随T的增大明显下降,而奇次谐波随T的增长略有上升,偶次谐波下降的速度明显大于奇次谐波上升的速度.当T从1.2变化到1.4,气隙磁通密度的总谐波畸变率降低了50%,其中比例最大的4次谐波由0.869,2下降至0.389,8,降低了约55%,而奇次谐波含量由0.123,4增大到0.133,4,增长幅度仅为8%.继续将T适当增大,使总谐波畸变率达到极小值0.43,此时的气隙比例系数为1.6.以一个4对极具有相同结构参数的磁阻式旋变与实验样机进行对比,同样取定最小气隙长度为0.5,mm,并使气隙比例系数T由1.2变化至1.8,发现总谐波畸变率依然是在T=1.6处取得最小.由于4对极磁阻式旋变具有对称结构,其偶次谐波均已被削弱至比较低的水平,因此T的改变主要降低了奇次谐波的作用,使输出中的正弦分量比重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当T取1.6时,转子凸极形状正弦性较好,各高次谐波含量相对较低,最适宜作为后期优化的基准参数,这样能够缩小初步设计与后期优化的差距,减少迭代次数,提高计算效率.2.2 最小气隙长度的选择当固定气隙比例系数而增大最小气隙δ(0)时,δ(π/2)也会等比例的增大,气隙磁通密度的波动趋势基本保持不变,仅随δ(0)减小整体下降,如图4所示.气隙磁导中恒定分量减小,整体气隙中的合成磁导降低.由于激励源恒定,总的合成磁势和每极下磁势降不变,故总磁通减小.由式(7)可知,T保持不变增大δ(0),气隙磁通密度中的恒定分量和基波分量都将变小.另一方面,整体增大气隙能够减小定子齿槽对输出造成的影响,因此在保证气隙磁通密度幅值的基础上,选取较大的气隙长度有助于减小误差.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文所选用的实验模型,可以初步判断当(0)δ=0.6,mm、T=1.6时,转子的外圆形状既能使各次谐波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又能保证输出,减小误差.最优点可在此优化后的模型基础上应用遗传算法找出.对旋转变压器进行优化的目的是要使气隙中的磁场分布更加均匀,输出感应电势更具有正弦性,提高解算精度.那么从引起旋转变压器误差的因素着手分析,单从结构上来讲,误差因素包括绕组不完全正交、定子或转子偏心、气隙磁导中的高次谐波分量和由定子开槽引起的齿谐波等.当极槽配合数确定时,两相信号绕组的正交性即已确定,而定转子偏心问题需从工艺上解决,因此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但是,气隙磁导中的高次谐波分量和由定子开槽引起的齿谐波可以通过旋变本体的设计加以改善.前文已经通过合理选择最小气隙长度和气隙比例系数优化转子形状,从而有效降低了气隙磁导中的高次谐波含量.定子开槽引起的齿谐波可通过减小槽口宽度和开辅助槽的办法对其进行削弱[12-14].本文将对定子槽口进一步优化,讨论定子齿上开辅助槽,槽深选取对削弱齿谐波的效果有何影响.槽口宽度的选择理论上应当越小越好,也有一些电机采用闭口槽以削弱齿谐波,但闭口槽会使漏磁大大增加,使本已工作在低负荷状态的磁阻式旋变主磁通更加微弱,信号绕组中感应出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也越小,因此应在保证输出电压的基础上将槽口选得尽量小.辅助槽的槽口宽与定子槽相同,而槽深h的选择要具体分析,既要达到优化效果又不能影响齿部磁路.图5为不开辅助槽与辅助槽深度h从1,mm变至3,mm时,各次谐波含量的对比.无辅助槽时,各次谐波的含量呈正弦式分布,低次谐波与高次谐波含量基本相同.当定子齿上开有不同深度的辅助槽口,低次谐波的含量明显降低,而高次谐波的比例升高.由于旋变两相信号绕组的感应电势需经过解算电路的运算得到角度信息,解算电路中的滤波环节能够消除高次谐波,所以减少低次谐波的含量极大地削弱了齿谐波对旋变测量轴角位置造成的误差[15].实验结果显示,槽深由1,mm变化至3,mm,谐波含量下降很小,可见辅助槽的深度对优化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为了较小地影响齿部磁路,辅助槽深不应过大.针对本文的实验样机,最终选择在定子齿上开宽度和深度均为2,mm的辅助槽,此时的齿部磁力线分布如图6所示.根据本文以上对定转子结构的优化,将最小气隙长度增加至0.6,mm,气隙比例系数增大至1.6,每个定子齿上各开有一个辅助槽,应用有限元软件对3对极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进行建模仿真,得到两相信号绕组的感应电势如图7所示.总谐波畸变率由原来的1.031,2降低至0.444,3,其中对输出电压有较大影响的2至6次谐波含量由原来的1.143,1减小到0.336,2.为验证本文对转子形状优化的效果,根据优化后的参数制作了1台3对极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并搭建实验台进行实验.对旋变加以额定频率的激励信号,得到的输出波形如图8(b)所示.根据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仅方便快捷地设计出转子形状,而且信号绕组的输出波形具有良好的正弦性,达到初步设计的要求.但由于装配精度有限,故存在幅值不平均的现象,且经过解算电路处理后幅值发生变化,可见提高测量精度不仅应从结构上改善,还应在加工装配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在对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进行结构优化的研究中,转子形状是优化的重点,大部分研究仅将谐波畸变率作为优化指标,通过遗传算法等方式多次迭代得到.但这种方法的实现需要大量内存空间且非常耗时.本文不仅关注整体的谐波畸变率,还对理想气隙磁通密度的成分进行详细分析,选取出两个关键参数,并总结出参数选取的一般规律.结合仿真实验,验证参数最优值的优化效果,且通过与其他机型的对比,证明本文结论适用于不同极对数磁阻式旋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本文的实验对象,其最优值取在T=1.6,(0)δ=0.6,mm处.此外,在定子结构中引入辅助槽,虽对整体谐波畸变率的降低影响不大,但有效降低了作用明显的低次谐波,有利于提高处理后的信号精度.【相关文献】[1] Shang Jing,Zhao Meng,Jiang Shanlin. The principle of reluctance resolver and EMF wavefo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FEM[C]// IEE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trumentation,Measurement,Computer,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Beijing,China,2011:615-618.[2]杨渝钦. 控制电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Yang Yuqin. Control Motor[M]. 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1981(in Chinese).[3] Sun Lizhi.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n the structure of variable reluctance resolve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08,44(8):2002-2008.[4]刘平宙,方丹,黄永瑞. 基于Ansoft的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优化[J]. 防爆电机,2012,47(3):20-23. Liu Pingzhou,Fang Dan,Huang Yongrui. Design and optimizationof new 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 based on Ansoft[J]. Explosion-Proof Electric Machine,2012,47(3):20-23(in Chinese).[5]陈景华. 无刷旋转变压器设计[J]. 微特电机,1984 (3):31-35,46. Chen Jinghua. Brushless rotary transformer design[J]. Small & Special Electrical Machines,1984(3):31-35,46(in Chinese).[6]上海微电机研究所. 微特电机设计程序[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 Motor. Design Program of Small and Special Motors[M]. 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83(in Chinese).[7]黄晋龙,陈晖. 凸极式旋转变压器电气性能及设计方法的研究[J]. 导航与控制,2011,10(2):47-49. Huang Jinlong,Chen Hui. The research of design principle and electric performance for resolver with salient rotor[J]. Navigation and Control,2011,10(2):47-49(in Chinese).[8]强曼君. 磁阻式多极旋转变压器[J]. 微特电机,1979(2):20-44. Qiang Manjun. Multipole reluctance resolver[J]. Small & Special Electrical Machines,1979(2):20-44(in Chinese). [9]陈利仙,刘为华. 极旋变正弦迭式分层绕组的设计分析[J]. 微电机,1982(3):31-36. Chen Lixian,Liu Weihua. Analysis and design of multipole resolver sine iterative layered winding[J]. Micromotors,1982(3):31-36(in Chinese).[10]李文韬,黄苏融. 车用电机系统磁阻式旋变转子设计与分析[J]. 电机与控制应用,2008,35(5):6-10. Li Wentao,Huang Surong. Rotor shap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variable-reluctance resolver for hybridvehicle motor drive applications[J]. Electrical Machine and Control Application,2008,35(5):6-10(in Chinese).[11]孙立志,陆永平. 适于一体化电机系统的新结构磁阻旋转变压器的研究[J]. 电工技术学报,1999, 14(1):35-39. Sun Lizhi,Lu Yongping. A new type variable reluctance resolver congruous for integrated motor systems[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 Technical Society, 1999,14(1):35-39(in Chinese).[12]强曼君. 磁阻式多极旋转变压器的误差分析[J]. 微特电机,2000(1):9-12. Qiang Manjun. Error analysis for VR two speed resolver[J]. Small & Special Electrical Machines, 2000(1):9-12(in Chinese).[13] Cui Shuimei,Ge Hao. Stator structur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variable reluctance resolver for hybrid-vehicle motor drive[C]//IEEE 2012 7th International 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ion Control Conference-ECCE. Harbin, China,2012:2587-2592.[14]邢敬娓.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相关问题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7. Xing Jingwei. Study of Concerning Problem on Novel Variable ReluctanceResolver[D]. Harbin: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7(in Chinese).[15]郭新华,庄兴明,赵峰,等. 旋转变压器解码芯片AD2S1200的解码原理与应用分析[J].微电机,2012,45(6):52-56. Guo Xinhua,Zhuang Xingming,Zhao Feng,et al. Decoding principles and applying analysis of decoder chip-AD2S1200 for resolver[J]. Micromotors,2012, 45(6):52-56(in Chinese).。

基于Ansoft的变压器磁_热耦合分析

基于Ansoft的变压器磁_热耦合分析

变压器油与箱体内表面及各个结构件面的对流
换热属于受迫对流换热,可以用式(6)计算得到:
姨 hf=1.023 8
ρckv 2Hk
(6)
其中,c 为变压器油的比热容,k 为变压器油的导热
系数,Hk 取 0.15;v 为循环油的平均速度。 3.3 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通 过 ePhysics 中 稳 态 温 度 场 分 析 得 到 的 SF-
Ansoft 作为一种通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 为变 压器漏磁场及温度场的求解提供了方便条件。 通过 合理地建立模型和求解可以得到变压器油箱及夹 件、拉板等各结构件的漏磁场分布及各点温度。
本文中笔者建立了电力变压器三维涡流场模 型,应用 Ansoft 计算了漏磁场在各结构件中产生的 涡流及损耗,并分析了其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 了 利 用 ePhysics3.1 热 分 析 软 件 计 算 变 压 器 结 构 件 中温度场分布的方法, 并对各结构件中的温度场计
中的磁场不饱和, 其磁导率按硅钢片磁化曲线的线
性段给出。 不考虑铁心的涡流损耗, 电导率给定为
0。 油箱材料忽略磁性能的非线性,按线性处理。
2.1.3 对变压器计算模型的有限元网格剖分
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时,其内部将感应涡流,
但磁场和电场主要集中在材料的表面, 导体材料的
透入深度 δ 按下式计算:
姨 δ=
321导热系数的确定变压器材料导热系数见表3322散热系数的确定a涡流分布b损耗分布图4铁心拉板涡流及损耗分布fig4eddycurrentandlossdistributionofflitchplateofcore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00050100150200250300bthmfig5distributionofleakagefluxdensityofflitchplatesurfacealongheight图5拉板表面漏磁通密度沿其高度的分布表2结构件涡流损耗计算值部件夹件油箱拉板总损耗损耗w1689232784585955535table2calculatededdycurrentlossofparts表3变压器材料导热系数table3conductivityoftransformermaterial部件热导率wmk1铁心21油箱50拉板50夹件50绕组33831第48卷对流传热现象表面散热是很复杂的物理过程其强度不仅取决于流体运动的性质运动速度和固体表面的形状还取决于流体的物理性质

探析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初步设计优化策略

探析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初步设计优化策略

探析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初步设计优化策略
段文广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7(000)016
【摘要】旋转变压器是一种位置传感器,其相比于其他的传感器优势更加的明显,但是传统的旋转变压器其安全性、精度等方面都比较低,由于现在的行业的发展,对传感器的要求也在更高.磁阻式旋转变压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
【总页数】1页(P77)
【作者】段文广
【作者单位】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汉中 7231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种新型磁阻式正余弦旋转变压器解码方法 [J], 李岩;于爽;夏加宽;姜昊驰
2.基于Ansoft的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优化 [J], 刘平宙;方丹;黄永瑞
3.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初步设计优化 [J], 王晓远;冀睿琳;陈博
4.一种新型磁阻式正余弦旋转变压器解码方法 [J], 李岩;于爽;夏加宽;姜昊驰
5.基于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解码问题研究 [J], 刘继磊;杨毅;高志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nsoft新型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接口变压器仿真研究及解决因直流引起的磁饱和问题的措施

基于Ansoft新型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接口变压器仿真研究及解决因直流引起的磁饱和问题的措施
相 四线 制 系统 中的实 际应 用 。
Z i g z a g 变 压器磁 路分析
1 . 1 Z联结 原理
师, 研 究 方 向 为 交 流 调 速 。蒋 鹏 . 湘 潭 大 学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2 0 1 l级 自动 化专 业 在 读 学 士 , 主 持 湖 南 省 大 学 生 创 新 项 目“ 基于楼宇直流微网的多种清洁能源汇集器研发 ” 。
相 感 应 电动 势 的一 致 性。 从 而 持 三 相平 衡 , 降 低零
线 电流 。
基金项 目 : 国家 能源局 一 国家发展 改革 委发改 投资 资助项 目( 2 0 1 l 1 9 5 2 ) ; 湖 南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1 1 J J 8 o o 4 ) ;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重 点 项 目( J G 2 0 1 1 A 0 1 2 1 ; 湖南省 “ 十二五 ” 重点学科 ” 信 息 与 通 信工程 ” 资 助 项 目。 作者简介 : 柏海( 1 9 8 9 一) , 男, 湖南省 湘潭人 , 湘 潭 大 学 电 气 工 程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为 新 能 源 发 电 和 直 流 输 电 。 易 灵 芝 ( 1 9 6 6 一) , 女, 湖南省宁乡人 , 硕士 , 教授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 交 流 调 速 与 电 力 电 子 装 置 ,新 能 源 发 电 与智 能 微 网 。王 江, ( 1 9 6 6 一) , 男, 湖 南省湘潭人 , 湘 潭 牵 引 电 气 设 备 研 究 所有 限 公 司 高 工 , 研 究 方 向为 电机 设 计 。陈 鸿 蔚 , ( 1 9 7 5 一
A n s o f t Ma x we l l 环境下的仿真模型 . 对 变压 器 的磁 力 线 、 磁场强度、 磁 链 曲线 交 链 、 电 压 电 流 波 形进 行 有 限 元 分 析 , 实

基于ANSOFT的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分析

基于ANSOFT的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分析
中图分类号 : 1 WI 3 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0 1 8 ( 2 0 1 4 ) 0 1 — 0 0 2 2 — 0 3
T o r q u e An a l y s i s o f S w i t c h e d Re l u c t a n c e Mo t o r B a s e d o n An s o f t
< 设 计分新

z ≯ ∞

够特 宴
彭德奇, 等 2 0 1 4 / g  ̄ 4 2 鲞 葶 期


基 于 AN S OF T的 开 关 磁 阻 电动 机 转 矩 分 析
彭德奇 , 李华柏 , 谭 平
( 1湖南铁道 职业技术 学院, 湖南株 洲 4 1 2 0 0 1 ; 2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麓机 电科技有限公司 , 湖南湘潭 4 1 1 1 0 0 )
摘 要: 基于工程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 A n s o f t , 采 用全场域的分析方法, 对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磁场分布 、 瞬态 特性等进行了仿真分析与研究 , 主要就开关磁 阻 电动机 的气 隙、 定转子 极弧 、 导通角对 转矩 的影 响作 了详 细 的研 究,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电机结构尺寸及导通角可 以较好地抑制 电机 的转矩脉动 。 关键词 : 有限元分析软件 ; 开关磁阻 电动机 ; 转矩脉动 ; 导通角
Abs t r a c t : Th e s i mu l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r e s e a r c h o f t h e ma g n e t i c ie f l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t r a n s i e n t c h a r a e t e r i ti o c s o f s w i t c h e d r e l u c t a n c e mo t o r w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b a s e d o n An s l f n u s i n g t h e d o ma i n a n ly a s i s me t h o d An d a d e t a l i e d tu o d y ma i n l y o n t h e mo t o r a i r g a p , t h e s t a t o r a n d r o t o r p o l e a r c a n d c o n d u c t i o n a n g l e S i n lu f e n c e o n t o r q u e wa s ma d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基于Ansoft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与仿真(可编辑)

基于Ansoft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与仿真(可编辑)

基于Ansoft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与仿真维普资讯 ////0>.∞喇理论与设计基于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与仿真杨丽伟张奕黄北京交通大学摘要:采用公司的和模目前,国内外对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块建立了开关磁阻电机的模型,给出了电机的功率变换电的仿真大多是用或者来进行的,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仿真系统。

通过对模型的有限这些方法一般根据电机的状态方程进行仿真。

由元分析,得到了的随转子位置变化的电感曲线,同时于开关磁阻电机的运行过程中的非线性特性,在得到了转矩、相电流及磁链曲线。

仿真结果为的优化它运行过程必然会有一些参数发生非线性变化】设计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开关磁阻电机有限元法仿真分析例如电流、电感等等 ,以固定参数代入方程进 :行求解的方法必然带会来很大的误差,而且由于电机结构特殊性,它的参数也很难由传统的参. ?数计算方法来精确确定。

有限元法是一种离散化数值计算方法,能够精确地对电机的性能进行仿.真。

文中采用公司的和 , ..模块,利用电磁场有限元方法对开关磁阻电机的 .瞬态性能进行精确分析,从而完成对开关磁阻电机的瞬态仿真研究。

.:开关磁阻电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开关磁阻电机是近年来随着电力电本文以电动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为研究对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特种电象。

首先根据的基本参数在中机。

开关磁阻电机以其结构简单、坚固、成本低生成了二维几何模型,然后利用本身的接廉、可靠性强、起动转矩大、效率高等优点,已经口将几何模型导入 ,再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但是,由于开关磁阻中的瞬态模块进行有限元计算。

求解中运用了 ?电机的结构的特殊性,许多问题极待解决。

例如软件可以定义外加电路的特点,建立了的的振动、噪声问题,开关磁阻电机的特殊应驱动电路模型,与模型构成一个完整系统进行仿用,以及现代控制理论在开关磁阻电机中的应用真。

这使得仿真结果更加接近电机实际运行的情研究等。

因此,对开关磁阻电机的瞬态性能进行况,更为精确地反映了电机的运行性能。

基于Ansoft的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优化

基于Ansoft的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优化

基于Ansoft的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优化基于Ansoft 的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优化1刘平宙,方12丹,黄永瑞1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300)2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许昌(461000)摘要介绍了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定子激磁绕组和输分析了正弦绕组和凸极转子的设计方法。

通过Ansoft /Maxwell有限元仿真出绕组的的分布方式,分析软件对所设计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旋转变压器的仿真输出参数,进行了样机制作并对其完成了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为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可行性,关键词磁阻式旋转变压器;正弦绕组;转子优化;有限元分析文献标识码:A7281(2019)03-0020-04文章编号:1008-中图分类号:TM383.2:TM301.2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New 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 Based on Ansoft Liu Pingzhou ,Fang Dan ,and Huang Yongrui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principle of new 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 ,giv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tator excitation winding and output winding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methods of sine winding and salient-pole rotor.The designed 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 is analyzed by Ansoft /Maxwellfinite-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software to obtain simulation output parameters.The prototype is manufacturedand tested.The correct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design scheme are verified by comparison between simulation result and test result.It provides the basis to design new 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s.Key words ment analysis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 ;sine windings ;rotor optimization ;finite-ele-0引言在电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往往需要对电机设计方案的瞬态仿真,得到了新型磁阻式旋转变通过样机的制作及测试,验证了压器的仿真参数,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依据。

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绕组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

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绕组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f i e l d t h e o r y .T h e e l e c t r o mo t i v e f o r c e wi t h r o t o r p o s i t i o n i n f o r ma t i o n c o u l d b e i n d u c e d f r o m t h e o 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 u t
Wi n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De s i g n a n d P a r a me t e r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Var i a bl e Rel u c t a n c e Re s o l v e r
Z HO U Ka i , WA NG Xu — d 0 , J I A O We n - l i a n g
(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A u t o m o t i v e E l e c t r o n i c s D r i v e C o n t r o l a n d S y s t e m I n t e g r a t i o n ,
t h e mo t o r a n d d iv r e s y s t e m ,a n e w k i n d o f v a ia r b l e r e l u c t a n c e r e s o l v e r h a s b e e n b r o u g h t f o r wa r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Ansoft的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优化基于Ansoft 的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及优化1刘平宙,方12丹,黄永瑞1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300)2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许昌(461000)摘要介绍了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定子激磁绕组和输分析了正弦绕组和凸极转子的设计方法。

通过Ansoft /Maxwell有限元仿真出绕组的的分布方式,分析软件对所设计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旋转变压器的仿真输出参数,进行了样机制作并对其完成了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为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可行性,关键词磁阻式旋转变压器;正弦绕组;转子优化;有限元分析文献标识码:A7281(2019)03-0020-04文章编号:1008-中图分类号:TM383.2:TM301.2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New 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 Based on Ansoft Liu Pingzhou ,Fang Dan ,and Huang Yongrui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principle of new 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 ,giv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tator excitation winding and output winding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methods of sine winding and salient-pole rotor.The designed 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 is analyzed by Ansoft /Maxwellfinite-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software to obtain simulation output parameters.The prototype is manufacturedand tested.The correct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design scheme are verified by comparison between simulation result and test result.It provides the basis to design new 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s.Key words ment analysisReluctance rotary transformer ;sine windings ;rotor optimization ;finite-ele-0引言在电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往往需要对电机设计方案的瞬态仿真,得到了新型磁阻式旋转变通过样机的制作及测试,验证了压器的仿真参数,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依据。

实现对电机的转速、转的转子位置进行实时检测,矩的高精度控制。

在诸多的转子位置检测元件中,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以其结构简单、体积坚固耐用、抗干扰等优点在电机控制领域中得小、到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绕线式有刷和无刷旋转变压器以及磁阻旋转变压器相比,它省去了电刷和滑环,无刷化,不带有耦合变压器,结构简单,减小了电机体积,转子无需开槽,减少了转子齿数,提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高了运行速度和运行寿命,工作。

本文介绍了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基本结给出了绕组和转子的设计方法,利构和工作原理,用Ansoft /Maxwell强大的仿真分析功能,进行了2011.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机结构传统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相当于无接触式磁定阻可变的耦合变压器。

它也是由定转子组成,子铁心上有大齿、小齿,小齿均匀地分布在大齿(即极靴)的齿端,输入绕组、输出绕组以及补转子铁心偿绕组全部嵌放在定子铁心的大槽中,上没有绕组分布,其定转子冲片如图1所示。

为达到高精度要求,通常选取过多的极对数。

由于定转子上双开槽及大小齿的凸极结构,不能使电机的体积进一步减小,机构冗余,绕线复杂,不方便控制中进行矢量变换。

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激磁绕组和信号输出绕组固定在定子上,利用转子磁极的凸极效应,使得励磁绕组和信号绕组之间的互感随磁阻转子的位置而变化,从而在信号绕组中感应出具有转子位置信息的变压器电动势。

通过定子槽数、转子极对数的选取,实现两相或多相正余弦旋转变压器。

转子磁极形状需做特殊设计,使得气隙磁场近似于正弦波。

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3Resolver 工作原理示意图当给激磁绕组施加幅值为E sin (wt )正弦交流电压时,则在信号输出绕组中的感应电势分别为{图1传统磁阻式旋变结构示意图E sin =K N E sin (wt )sin (p θ)E cos =K N E sin (wt )cos (p θ)(1)K N —旋变变比;θ—转子机械转角;ω—激磁式中,w =2pf 。

频率角,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两相输出信号与转子的转角θ成严格的正余弦关系。

22.1绕组与凸极转子的设计正弦绕组的设计若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正弦绕组设计不则所设计的电机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输出合理,图2新型磁阻式旋变结构示意图波形也会出现严重的畸变。

所以绕组的设计极为重要。

多极旋转变压器正弦绕组的槽内有效导体数可按下面的公式调制4W z 2πp N sin i =sin (i -1)+θ0]Z s Z s1.2基本的工作原理给旋变的激磁绕组施加交流激磁电源,和普通的变压器一样,会产生一个脉振磁场。

当磁阻旋变的转子相对于定子旋转时,由于转子的凸极效应,空间磁导将会发生变化,转子每转过一转子齿距,空间磁导变化一个周期,由于磁导的周期变化,从而使穿过输出绕组的磁链也会发生周期变化,输出绕组中会感生出与转子转角相关的周期性变化的正、余弦电动势。

当转子转过一周时,感应电动势将变化转子极对数p 个周期。

与传统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绕组相比,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定子绕组和输出绕组都放置其中定子绕组为集中式绕组,采用隔在定子槽中,槽反向串联的联结方式,输出绕组采用的是正弦由于输出绕组有正弦和余弦两相,这式分布绕组,样每个定子的齿上要绕制3套绕组,分别是激磁绕组、正弦绕组和余弦绕组,两相输出绕组相差90ʎ电角度,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N cos i4W z 2πp=cos i -1)+θ0]Z s Z s(2)W z —每相绕组总的匝数;Z s —定子槽数;p —式中,转子极对数;i —槽序号;θ0—绕组轴线与槽的最小夹角。

把绕组轴线与某槽中心重合的绕组,称为Ⅰ型绕组,此时θ0=0;若绕组轴线与某齿中心重合,称为Ⅱ型绕组,此时θ0=πp /Zs ;若绕组轴线既不在槽的中心线上,也不在齿的中心线上,称为Ⅲ型绕组,此时θ0=π/4。

Ⅰ型和Ⅱ型绕组的单元绕组槽数Z 0必须为4的倍数,但Ⅲ型绕组的单元绕组槽数Z 0可以为任意正整数,多用于2极对数Z 0不可能是4的倍数,的旋转变压器,而为奇数。

所以Ⅲ型绕组能使两相输出绕组正交,更适合于新型磁阻式旋转变压器。

用式(2)计算出槽内有21n导体数后,通过对每槽绕组的合理分层,可以得到[1-3]。

各个齿上的正弦分布匝数2.2凸极转子的设计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转子形状不仅影响输出而且对旋变的精度也有很大的影信号的正弦性,响,所以设计磁阻式旋转变压器,不仅要重视正弦绕组的设计,转子凸极形状的设计也极为重要。

设计一款性能优异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定转子的设计都应给与高度重视。

首先确定好定、转子之间最小气隙长度δmin及最大气息长度δmax ,如图4所示。

导入Ansoft 中,这方便在后续的仿真中对定、转子模型的优化,节省了模型的建立和修改时间。

模型导入后,要重新对模型中的不同模块进行命名及材料属性分配。

命名和材料属性分配完毕后,进行运动区域、边界条件、绕组分配、网格剖手分的设置及求解设置。

为了提高计算的精度,动剖分网格,把气隙处的节点剖分的更为细腻。

激磁绕组是集中式绕组,相邻反向串联,各槽中正弦绕组和余弦绕组按正余弦规律进行分配设置,确定好绕组的匝数及绕制方向。

30槽6对极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2D 模型如图5所示。

图4转子示意图[4][5]根据转子凸极磁场的特点处的气隙长度应满足d min <d π/2<2d minπ,电气角度2图5旋变2D 模型3.2这个值决定了气隙磁场中恒定分量和基波分量的比例。

气息长度为d max /2处成为转子凸极的拐点,即转子凸极和凹极的转折点,定义该处的电角度为α。

该角度对旋变输出信号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α角能够有效减小定子齿槽的齿谐波对气隙磁密波形的干扰,提高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的精度。

激励源的设置本分析采用外电路激励方式,如图6所示,激励源是电压幅值为7V ,频率为10kHz 的单相正弦L A ,在激励电路中设置好激励绕组参数R A 、电压,L s 、R c 、L c ,L s =L c 。

输出绕组参数R s 、其中R s =R c ,在测量正、余弦输出电压时要求电机空载,因此电路设置为开路,在输出绕组电路中分别串接一个100M Ω的电阻,以实现其空载运行状态。

33.1磁阻式旋变的瞬态有限元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设置根据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定转子设计方法,图6激磁外电路3.3确定了绕组分布形式及转子形状。

利用Ansoft 强大的仿真分析功能,在二维瞬态场中,对一台30槽6对极的旋变进行瞬态仿真分析。

由于在Ansoft 中建模比较麻烦,在AutoCAD 中建立其2D 模型,利用Ansoft 中的模型导入功能,将2D 模型22仿真分析结果仿真时间为将旋变的转速设为1000rpm ,10ms (1/6个周期)。

根据设置好的仿真条件,将开始对2D 模型进行有外电路与2D 模型联接好,限元分析。

分析完毕,通过仿真后处理,得到旋转变压器一系列的的仿真分析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若仿真结果不满意,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重新进行仿真分析,直至达到预想的设计效果。

本仿真结果是通过优化后如图7-图9所示。

的转子4得到的,小,对旋变转子的凸极形状进行优化,可以大大提使旋变的误差从最高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精度,初设计的转子1时的4.25ʎ减小到优化设计后转满足了其在控制应用中的精度要子4时的1.75ʎ,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