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乳的物理化学性质
1乳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液浮悬体胶 酪 蛋 白
液浊乳
脂 肪
,
牛乳的复合胶体体系
各成分的分散状态
三、乳的营养学意义
1、经济学价值
奶牛的饲料转化率高,生产成本最低。
1kg饲料所能获得的动物蛋白,牛奶140g,肉鸡110g,
鱼90g,蛋59g,猪肉24g。
2、营养学价值
乳的营养丰富,成分齐全,容易消化; 是哺乳动物初生阶段维持生命、发育不可替代的必需食品
白色:脂肪球及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体对光的反射、折
射产生的,乳白蛋白、乳球蛋白与色泽无关。
浅黄色:由核黄素(乳清中)、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引起的
二、滋味与气味
滋味:甜味,稍带咸味,易吸味
Mg2+、Ca2+→苦味,磷酸、柠檬酸→酸味
正常风味乳中含有:甲硫醚、丙酮、醛类、酪酸及其他微
量的FFA。 挥发性脂肪酸中,以醋酸、甲酸较多。 此外,可能有生理异常风味、脂肪分解味、氧化味、日光 味、蒸煮味、苦味、酸败味
三、乳脂肪
0.1~20um(3~4um) 20~40亿个/1mL全乳
脂肪球膜的结构图 1-脂肪 2-结合水 3-蛋白质 4-乳浆
乳中脂类物质的平均含量
脂类 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甘油单酯 游离脂肪酸 游离固醇 固醇脂 磷酸脂 碳水化合物 质量分数(%) 97~98 0.3~0.6 0.02~0.04 0.1~0.4 0.2~0.4 微 量 0.2~1.0 微 量
4、溶解度
初溶解度:立即溶解、α-含水乳糖的溶解度
溶 解 度
最后溶解度:α-含水乳糖和β-无水乳糖
超溶解度:饱和溶液冷却成过饱和液(亚稳态)
乳糖的溶解度曲线
5、乳糖的功能
畜产品加工 第二章_乳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乳酸能使酪蛋白形成硬的凝块,
稀乳酸及其盐不溶解酪蛋白,故适于沉淀酪蛋白。
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致电知名的牛初乳外
资品牌培芝,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婴幼儿到底能不
能给吃牛初乳配方奶粉?”的问题,回答称,“当然
可以,公司产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经过检验合
格。”
《中国企业报》记者联系亨氏育儿热线后,热线员回 复记者,卫生部此番禁令只是禁止牛初乳添加到婴幼 儿配方食品中,但并不涉及纯牛初乳产品本身。
一般酸度在20oT以上时的乳酒精试验均为阳性,称为高 酸度酒精阳性乳,其原因是鲜乳中的微生物繁殖或奶牛患乳
房炎而使酸度升高。 挤出的乳由于容器与挤奶卫生不合格,造成 细菌分解乳中的乳糖,产生乳酸使乳的酸度增高而变质。这样的 乳加热后凝固,含有大量的细菌,为不合格乳,因此要注 意挤乳 时的卫生并将挤出的鲜乳保存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以免微生物 污染繁殖。
乳中含有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是 哺乳动物出生后最适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一、 乳 的 概 念
2、乳的分散体系
乳的成分主要包括水分、脂肪、蛋白质、 乳糖、盐类以及维生素、酶类、气体等。
其中水是分散剂,其他各种成分分散在 乳中,形成一种复杂的分散体系。
真溶液
乳 糖 无 机 盐
胶体悬浮液 酪 蛋 白
除此之外,业内对纯牛初乳粉是否在禁令范围内
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单独配送的纯牛初乳粉又该怎么
算也有争议。
一、乳 的 概 念
2、异常乳
(3)末乳 停止泌乳前一周内所分泌的乳, 苦而微咸,脂酶多,有油脂氧化味。
2、异常乳
(4)酒精阳性乳
鲜乳检验时,采用68%或70%或72%的酒精与等量原料 乳混合,凡产生絮状凝块的,称为酒精阳性乳。
乳品基础知识

乳品基础知识乳品基础知识第一章:乳的生成和影响乳汁组成的因素第一节:乳的生成一、乳的概念牛乳是母牛产犊后由乳腺分泌的一种具有胶体特性,均匀的生物学液体,其色泽呈乳白色或稍带有为黄色,不透名,味微甜并具有特有香气。
牛乳含有牛犊生长发育必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它是牛犊赖以生长发育的最易于消化吸收的完全食物。
二、乳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合成1.蛋白质的合成乳蛋白质的合成概括为如下三个步骤:(1)乳腺分泌细胞中的氨基酸受到酶及A TP的活化。
(AA+A TP AMP~AA+PP)(2)被活化的氨基酸和转移RNA(TRNA)结合。
(AMP~AA+RNA AA~TRNA+AMP)由核糖核蛋白rRNA将氨基酸~tRNA核糖核酸符合体和mRNA 连接起来,也就是tRNA把氨基酸运到mRNA的适当位置上排列起来。
如此,氨基酸一个一个的被mRNA的的定顺序排列起来,组成氨基酸连,从而形成DNA所要形成的乳蛋白质。
经合成的乳蛋白胶粒,进入乳腺泡腔内,参加乳的合成。
2.脂肪的合成乳脂肪是三甘油酯的混合物,大部分微短链(C4-C14),另一半为长链C16-C20乳脂含饱和脂肪酸较多。
3.乳糖的合成。
乳糖是双糖,由一分子葡萄糖核一份子的半乳糖合成。
葡萄糖是乳糖的前体物,其步骤先由一份子葡萄糖转化为半乳糖,半乳糖核葡萄糖合成为乳糖,是靠乳糖合成酶的催化。
4.其他乳中的乳球蛋白、维生素、矿物质、这些是血液存在的物质。
只是通过细胞膜进入乳泡腔内而成为乳的组成部分的。
第二节:影响乳汁组成的因素各种哺乳动物的乳汁各自有它的平均组成,但随属同一种类,因品种、地区、泌乳期、个体、年龄、剂奶方法、饲料、季节、环境、温度以及健康状况等不同而又显著差异。
一、泌乳期1.概念乳牛自分娩后产乳起直至泌乳终止,这中间成为泌乳期。
在泌乳期随着泌乳的进程乳的组成成分有很大差异。
根据如的不同分为初乳、常乳、末乳。
初乳:定义特点:色泽:呈黄色,具有浓厚感,富粘性。
理化特点: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类含量高,其中蛋白质、无机盐尤为突出,蛋白质中乳白蛋白、乳球蛋白特别高。
1.1牛乳的化学成分1

6 乳糖分解后生成的半乳糖是形成脑神经中重 要成分(糖脂质); 要成分(糖脂质); 乳糖可以防止肝脏脂肪沉积。 7 乳糖可以防止肝脏脂肪沉积。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糖类。牛乳中约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糖类。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糖类 含有乳糖4.2% 5.0%,全部呈溶解状态。 4.2%~ 含有乳糖4.2%~5.0%,全部呈溶解状态。 •在婴幼儿时期,乳糖是机体主要的碳水化合物 在婴幼儿时期, 在婴幼儿时期 来源。 来源。 •乳糖受到乳酸菌作用时会发生分解变化,来自 乳糖受到乳酸菌作用时会发生分解变化, 乳糖受到乳酸菌作用时会发生分解变化 乳酸菌的酶分解乳糖把它们转变成各种酸, 乳酸菌的酶分解乳糖把它们转变成各种酸,其中 乳酸最重要,这就是乳变酸时发生的过程, 乳酸最重要,这就是乳变酸时发生的过程,即乳 糖的乳酸发酵——生产酸奶。 ——生产酸奶 糖的乳酸发酵——生产酸奶。
2. 乳脂肪的成分
脂肪
乳脂肪在牛乳中 含量一般为 3 %,对牛 %~ 5%,对牛 乳风味起重要的 作用。 作用。乳脂肪以 脂肪球的形式分 散于乳中。 散于乳中。
乳 脂 质
磷脂
甾醇
游离脂肪酸
脂肪球通常直径约为0.1~10微米, 脂肪球通常直径约为0.1~10微米,其中以 0.1 微米 0.3微米左右者居多 微米左右者居多。 0.3微米左右者居多。每毫升牛乳中约有 20~40亿个脂肪球 亿个脂肪球。 20~40亿个脂肪球。 脂肪球的大小对乳制品加工的意义在于: 脂肪球的大小对乳制品加工的意义在于:脂 肪球的直径越大,上浮的速度越快, 肪球的直径越大,上浮的速度越快,故大脂 肪球含量多的牛乳,容易分离出稀奶油。 肪球含量多的牛乳,容易分离出稀奶油。当 脂肪球的直径接近1微米时, 脂肪球的直径接近1微米时,脂肪球基本不 上浮。 上浮。
乳品化学第二章乳的物理化学性质

乳中的酶可以水解蛋白质和脂肪,生成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可能会降低乳制 品的稳定性,导致乳制品出现分层、沉淀等现象。因此,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酶的活性,确保 乳制品的稳定性。
05
乳的加工特性
乳的加热特性
热稳定性Βιβλιοθήκη 乳在加热时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如蛋白质变性、脂肪水 解等,这决定了乳在加工过程中的热稳定性。
VS
详细描述
乳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 其中酪蛋白约占80%,乳清蛋白约占20%。 酪蛋白是一种复杂的胶体分散体系,具有 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理活性。乳清蛋白是 溶解性好、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具 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乳糖
总结词
乳糖是乳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 4.5%-5.0%。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这些微量成分虽然含量较低,但对乳的品质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矿物质可 以促进骨骼生长和牙齿发育;维生素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酶类可以促
进食物消化和代谢;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等。
02
乳的理化特性
乳的密度和粘度
密度
乳的密度接近于水,约为1.03 kg/L。 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下,乳的密度会 发生变化。
乳起泡特性的应用
乳的起泡特性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制作冰淇淋、奶昔、奶酪 等产品,通过控制起泡特性可以调节产品的质地和口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乳品化学第二章乳的物理化 学性质
目录
• 乳的组成 • 乳的理化特性 • 乳的酸度 • 乳中的酶 • 乳的加工特性
01
乳的组成
水分
总结词
水分是乳中最主要的成分,含量约为87%。
原料学乳部分ppt课件

X
式中:x-掺水量(%);T-正常乳的冰点;T1-被检乳的冰点
2、沸点
牛乳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约为100.55℃左右。但沸点是受乳中干
物质含量影响,因此当浓缩一倍时沸点上升0.5 ℃,即浓缩到原来 容积的一半时,沸点约为101.05 ℃。
3、比热容
牛乳的比热值是牛乳中所含各种成分的比热值的总和。
水分
蛋白 无机盐
88%
3.4% 0.8%
1
0.5 0.7
脂肪
乳糖
3.2%
4.52卡/g. ℃
三、乳的电学性质
乳的电学性质主要有电导率与氧化还原电势。
1、电导率
因乳中溶有盐类,因此其具有导电性。与乳电导关系最 为密切的离子为:Na+、K+、Cl-等。
正常牛乳的电导率25 ℃时为0.004 ~0.005s。
乳品部分
乳的物理化学性质
§1 乳的概念及组成
一 、乳的概念
乳是哺乳动物分娩后从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稍带 黄色的不透明液体。它含有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 部营养成分,是哺乳动物出生后最适于消化吸收的全 价食物。
二 、常乳
常乳:通常为产犊7天以后至干奶期开始两周之前所产的乳。 常乳的成分及性质基本趋于稳定,为乳制品的加工原料乳. 常乳必须符合下列九条要求: 由健康牛挤出的新鲜乳 干奶期前15天的老乳及产犊后的 初乳不得算作常乳 不得含有肉眼可以看到的机械杂质
乳酸(%)= 0.0225× ºSH
4.乳的pH
正常新鲜牛乳的pH为6.4
~ 6.8,一般酸败乳或初乳的pH 在6.4
以下,乳房炎乳或低酸度乳pH在6.8以上。
滴定酸度可以及时反映出乳酸产生的程度,而pH则不呈规律性的
乳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乳汁组成及含量二、乳的胶体性质1. 真溶液:2. 高分子溶液:高分子溶液,其微粒直径约为3. 胶体悬浮液直径约为30~800nm , 脂肪 胆固醇 牛乳 水分 脂质 乳干物质 无脂干物质4. 乳浊液:乳脂肪是以脂肪球的形式分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
脂肪球直径约为100~10000nm。
此外,乳中含有的少量气体部分以分子态溶于乳中,部分经搅动后在乳中呈泡沫状态。
三、乳的物理性质(一)乳的光学性质新鲜正常的乳呈不透明的白色并稍呈淡黄色,称之为乳白色,这是乳的基本色调。
乳的色泽是由于乳中酪蛋白胶粒及脂肪球对光的不规则反射的结果。
脂溶性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使乳略带淡黄色,水溶性的核黄素使乳清呈萤光性黄绿色。
(二)乳的热学性质1. 冰点:牛乳冰点的平均值为﹣0.525~﹣0.565℃,平均为﹣0.542℃。
作为溶质的乳糖与盐类是冰点下降的主要因素。
如果在牛乳中掺水,可导致冰点回升。
掺水10%,冰点约上升0.054℃。
2. 沸点:在101.33kPa(1个大气压)下约为100.55℃。
3. 比热:牛乳的比热一般约为3.89kJ/(kg·℃)。
(三)乳的电学性质1. 电导率由于乳中含有盐类,因此具有导电性,可以传导电流。
正常牛乳的电导率25℃时为0.004~0.005 S。
因此乳中的盐类受到任何破坏,都会影响电导。
乳房炎乳中Na+、Cl–等增多,电导率上升。
一般电导率超过0.006 S,即可认为是病牛乳,故可通过电导仪进行乳房炎乳的快速检测。
2. 氧化还原电势一般牛乳的氧化还原电势E h为+0.23~+0.25V。
乳经过加热,则产生还原性强的硫基化合物,而使E h降低;铜离子存在可使E h上升;而微生物污染后随着氧的消耗和产生还原性代谢产物,使E h降低。
若与甲基蓝、刃天青等氧化还原指示剂共存时,可使其褪色,此原理被应用于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检验。
(四)乳的滋味与气味特殊的香味:挥发性脂肪酸及其它挥发性物质。
乳的物理性质及加工处理的影响

成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Ca、P为主,其
后果:
①降低了热交换设备的传热系数,影响杀菌效果 ②造成乳干物质损失 ③易导致微生物生长繁殖 措施:
①提高热交换设备表面光滑度
②以一定流速流动 ③维持合理温差 ④加强原料奶检验
成分的变化
1.乳清蛋白
①对热都不稳定,白蛋白、球蛋白完全凝固的条
件为80℃,60′;90℃,30′;95℃,10 ~ 15′ ②蒸煮味:与产生-SH有关,主要由β-乳球蛋白产生, -SH强还原性,能抗氧化。
快速测定乳房炎乳,此外,脱脂乳的导电率增加
§2 加工处理对乳性质的影响 一、加热
目的:
1.杀菌,灭菌,钝化酶 2.除去水分,预热,发酵,赋予良好的性质等
一般变化 1.形成薄膜(俗称奶皮子) 常见于预热杀菌乳,浓缩乳的贮奶缸或保温缸
产生的原因:因表面被浓缩而使胶体内钙含量增加,导致胶体
不可逆凝结而形成的 成分:[fat]﹥70%,[Pr]=20~25%,以乳白蛋白居多,无机盐 2%,以Ca3(PO4)2为主 后果:给操作带来困难,可能导致管路、阀门、过滤器喷头等 阻塞,造成生产中断。 克服办法:①加热同时搅拌; ②在密封容器中加热贮藏,减少液面水分蒸发
D20℃/4℃+0.002= D15℃/15℃,工业上用此差数换算
影响因素: 1)无脂干物质:
2)水:每加10%的水,约降0.003,即3度
3)脂肪:
4)刚挤出的乳比放置2-3天后的比重低0.00080.001 5)在10-25℃内,每变化1℃,则 D=0.0002, 即0.2度。
五、冰点和沸点 牛乳冰点为-0.525 ~ -0.565℃,平均-0.54℃。 乳糖及可溶性盐类使冰点下降,蛋白质脂肪影响不大,变酸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乳糖溶解度
1、最初溶解度:乳糖投入水中,即刻溶解的那部
分达到饱和状态时,为α–乳糖的溶解度。
2、最终溶解度:将α–乳糖溶液继续振荡,α–乳 乳糖的溶解度随温 糖可转变为β–乳糖,最后达到的饱和点,即α–乳糖 度的升高而增高。 与β–乳糖平衡时的溶解度。 3、过饱和溶解度:继续将饱和乳糖溶液于饱和温
葡萄糖和半乳糖;
②利用乳酸菌将乳糖转化成乳酸,还可提高 乳糖的消化吸收率,改善制品口味。
六、乳蛋白质
——包括酪蛋白、乳清蛋白及少量 脂肪球膜蛋白; ——乳清蛋白:包括乳白蛋白、乳 球蛋白及对热稳定的小分子蛋白和 胨。
(一)酪蛋白
——将脱脂乳加酸处理,在20℃下调节其pH至4.6 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
乳脂肪的物理常数表
(三)乳脂肪的特性
2.乳脂肪的理化常数
①溶解性挥发脂肪酸值-指中和从5g脂肪中蒸馏
出来的溶解性挥发脂肪酸时所消耗的0.1mol/L KOH的毫升数。
②皂化价 指每皂化1g脂肪酸所消耗的NaOH的毫
克数。
③碘价 指在100g脂肪中,使其不饱和脂肪酸变成
饱和脂肪酸所需的碘的毫克数。
物,所以乳糖实际上共有三种形态。
乳糖在乳中全部呈溶解状态。 乳糖为D–葡萄糖与D–半乳糖以β–1,4键结合 的双糖,又称为1,4–半乳糖苷葡萄糖。
(二)乳糖的结构
1.α–乳糖水合物 ——通常含有1分子结晶水,其亦有无水 物。 ——在93.5℃以下的水溶液中结晶而成的。 ——市售乳糖一般为α–乳糖水合物。
膜蛋白,它们是吸附于脂肪球表面的蛋白 特点: 质与磷脂质,构成脂肪球膜; ——对热较为敏感,含有大量的硫,在 70℃~75℃ ——1分子磷脂质约与2分子蛋白质结合 瞬间加热,则–SH基裸露,产生蒸煮味。 在一起。 ——其中的卵磷脂易在细菌性酶的作用下产生鱼
腥味(三甲胺)而被破坏。 ——易受细菌性酶的作用而分解,是奶油风味变 坏的原因之一。
•结合水约占2%-3%, 膨胀水存在于凝胶 与蛋白质或与乳糖及某 粒结构的亲水性胶 些盐类结合存在。 体内。 •无溶解特性。 •不具有常水的冰点、沸 点——难以蒸发和结冰。
二、气体
生乳中含有一定量气体 主要:二氧化碳、氧、氮等 细菌繁殖产生如氢气、甲烷等 刚挤出的牛乳含气量较高
其中以CO2为最多,氮次之,氧最少 检测原料乳时,不能用刚挤出的乳检测
④波伦斯克值 指中和5g脂肪中挥发出的不溶于水
的挥发性脂肪酸所需0.1mol/L KOH的毫升数。
碘价越高脂 归纳理化特点为:
肪越软! ——水溶性脂肪酸值高; ——碘价低; ——挥发性脂肪酸多; ——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脂肪少; ——皂化价比一般脂肪高。
(四)磷脂
主要是卵磷脂、脑磷脂与神经鞘磷脂 比例为48:37:15。
第二节
乳中各成分的 性质
一、水分
在乳中约占87%~89%。 分为自由水、结合水、膨胀水和结晶水。
自由水——乳中主要水分,具有常水的性质
沸点-冰点-溶解特性…….
结合水、膨胀水、结晶水在乳中具有特别的性质和作用。
一、水分
(一)结合水 (二)膨胀水 (三)结晶水
结晶水存在于 结晶性化合物中。
其密度干燥到恒重时所得到的残余物。 含量:常乳中含量11%~13%。
四、乳脂肪(fat)
——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
乳脂肪是由一个分子的甘油和三个分 有97%-99%的成分是乳脂肪。 子相同或不同的脂肪酸所组成,形成 约1%的磷脂和少量的甾醇、游离脂肪
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 酸、脂溶性维生素等。 是中性脂肪,牛乳中含量平均为3.5%4.5%。
(二)乳清蛋白 3、特点
——属全价蛋白质,富含硫,含硫量为酪蛋白的2.5 倍。 ——加热时易暴露–SH、–S–S–,易产生 H2S , 形成蒸煮味。 ——不被凝乳酶或酸凝固,被钙凝固; ——初乳中含量高达10%-12%,常乳中仅有0.5%。
4. 对热不稳定的乳清蛋白
——当将乳清煮沸20 min,pH为4.6-4.7时, 沉淀的蛋白质,约占乳清蛋白的81%。 (l)乳白蛋白 概念:乳清在中性状态时,加人饱和硫酸 铵或饱和硫酸镁进行盐析时,仍呈溶解状 分类: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血清白蛋白。 态而不析出的蛋白质。 含量:α–乳白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19.7%,β–乳球蛋
四、乳脂肪(fat)
(一)乳脂肪球及脂肪球膜
1、脂肪球 2、乳脂肪球膜:5~10nm厚。
——呈分散状态于乳中; ——由蛋白质、磷脂、高熔点甘油三酸酯、甾 ——水包油型的乳浊液; 醇、维生素、金属离子、酶类及结合水等复杂的化 合物所构成。 ——表面被有脂肪球膜,使脂肪在乳中保持稳定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卵磷脂—蛋白质络合物。 的乳浊液状态。
乳 的 物 理 化 学 性 质
第 二 章
第一节 乳汁的性质
一、乳汁组成及含量
牛乳两大成分:水分、乳干物质 乳干物质又分为两大成分:
——脂质和无脂干物质;
二、乳的胶体性质
1.
真溶液: •乳脂肪以脂肪 •乳糖、水溶性盐 •乳白蛋白及乳 •酪蛋白在乳中 球的形式分散于 类、水溶性维生 2. 高分子溶液:球蛋白呈大分子 形成酪蛋白酸 乳中,形成乳浊 素等呈分子或离 态分散于乳中, 3. 胶体悬浮液: 钙–磷酸钙复合 液。 子态分散于乳中, 形成典型的高分 体胶粒。 4. 乳浊液: •直径约为100~ 形成真溶液。 子溶液。 •胶粒直径约为
(五)甾醇
乳脂肪中甾醇的最主要部分是胆固醇。 含量很低(每100ml牛乳中约含7~ 17mg); 主要结合在脂肪球膜上。
五、乳糖
(一)乳糖概述
乳糖——C12H22O11 乳腺分泌的特有的化合物; 牛乳中约含4.5%。 乳糖有α–乳糖和β–乳糖两种异构体。 α–乳糖很易与一分子结晶水结合——α–乳糖水合
分类: (一)脂酶
(四)过氧化物酶
——最早从乳中发现的酶,它能促使过氧化氢分 (五)还原酶 解产生活泼的新生态氧,使多元酚、芳香胺及某些 ——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之一。 无机化合物氧化。 (六)蛋白酶 ——能促使甲基兰(美蓝)变为无色。 ——其钝化温度为70℃,150min;75℃,25min; ——存在于α–酪蛋白中,具有强的耐热性, ——乳中还原酶的量与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成正比, 80℃,2.5s。 (七)乳糖酶 加热至80℃,10min时被钝化。蛋白酶作用的 因此,微生物检验中常用还原酶试验来判断乳的新 ——主要来自乳腺白血球的细胞成分。 ——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具有催化作用。 鲜程度,即所谓还原酶实验(如美蓝实验)。 最适pH为8.0,能使乳蛋白质凝固。 ——可通过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来判断乳是否经 ——在pH5.0-7.5时反应较弱, 过热处理及热处理的程度。
度以下冷却时,可成为过饱和溶液,此时如果冷却 操作比较缓慢,则结晶不会析出,而形成过饱和状 态。
乳糖不适症:
+乳糖在消化器官内经乳糖酶作用而水解
后才能被吸收。
+年龄增长,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
分解和吸收乳糖,饮用牛乳后出现呕吐、腹 胀、腹泻等不适应症。
消除乳糖不适症的方法:
①在乳品加工中利用乳糖酶,将乳糖分解为
(二)乳糖的结构
2.α–乳糖无水物 ——在真空中缓慢加热到100℃或在120~ 125℃迅速加热,失去结晶水而形成。 ——在干燥状态下稳定; ——在有水分存在时,易吸水而成为α–乳糖水 合物。
(二)乳糖的结构
3.β–乳糖 ——以无水物形式存在; ——在93.5℃以上的水溶液中结晶而成。 ——比α–乳糖易溶于水,且较甜。
8. 酪蛋白的钙凝固
原理: ——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体在乳稳定,
其钙和磷呈平衡状态存在。 ——向乳中加入氯化钙时,则能破坏平衡 状态,如果再加热,可使酪蛋白发生凝固 现象。
(二)乳清蛋白 1、概念:原料乳中去除酪蛋白之后,留在乳
清中的蛋白质。 ——约占乳蛋白质的18%-20%。
2、分类:
——分为对热稳定和对热不稳定两大部分。 ——用电泳法分析又可分离成8种蛋白。
3. 酪蛋白与酸碱的反应
酪蛋白属于两性电解质, NH 3+ —R—COO− 它在溶液中既具有酸性也具 有碱性,即它能形成两性离 子。
4. 酪蛋白与醛反应
——当酪蛋白在 弱酸介质中与甲 醛反应时,则形 成亚甲基桥,可 将两个分子的酪 蛋白联结起来。
——醛糖、葡萄 糖、转化糖等与 酪蛋白作用后变 成氨基糖而产生 芳香味、黑色素 等。如面包具有
的黑色素。
5. 酪蛋白与糖反应
6. 酪蛋白的酸凝固
——牛乳中加酸后pH达5.2时,磷酸钙先行分离, 酪蛋白开始沉淀,继续加酸使pH达到4.6时,钙又 从酪蛋白钙中分离,游离的酪蛋白完全沉淀。
在酸凝固时,酸只和酪蛋白酸钙磷酸钙作用。所
以除了酪蛋白外,对白蛋白、球蛋白都不起作用。
7. 酪蛋白的皱胃酶凝固 皱胃酶定义与作用 皱胃酶的来源 皱胃酶与胃蛋白酶的关系 皱胃酶的凝乳原理 皱胃酶与酪蛋 凝固两个过程 白的专一性结 合使牛乳凝固
(三)脂肪球膜蛋白 ——牛乳中还有一些蛋白质称为脂肪球
(四)其它蛋白
乳中还含有数量 很少的其它蛋白 质和酶蛋白,在 分离酶时可按不 同部分将其分开。
牛乳中的含氮物中还 包括非蛋白态的氮化 物,约占总氮的5%。 其中有氨基酸、尿素、 尿酸、肌酐及叶绿素 等。
(五)非蛋白质氮
七、乳中酶类
①水解酶:包括脂酶、蛋白酶、磷酸酶、淀粉酶、 概念: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的酶。 (二)磷酸酶 半乳糖酶、溶菌酶等。 来源:乳腺进入和荧光性细菌及霉菌。 ——主要是碱性磷酸酶,少部分是酸性磷酸酶。 灭活:脂酶经80℃,20s (三)过氧化氢酶 ②氧化还原酶:其中包括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分类:①吸附于脂肪球膜间的膜脂酶,它在末乳中 ——碱性磷酸酶经62.8℃,30min或 72℃,15s 黄嘌呤氧化酶及醛缩酶等。 加热可以完全钝化。 ——主要来自白血球的细胞成分,初乳和乳房炎乳 含量高。②存在于脱脂乳中的、大部分与酪蛋白相 加热而被钝化,利用这种性质来检验巴氏杀菌乳杀 ③还原酶:其中包括还原酶、氧化酶等。 中含量最多。 结合的乳浆脂酶。 菌是否彻底。 ——可将过氧化氢酶试验作为检验乳房炎乳的手段 来源:一是来自于乳腺,二是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 ——即使在巴氏杀菌乳中混入0.5%的原料乳亦能 之一。 产物。 被检出。这就是著名的磷酸酶试验。 ——经75℃,20min加热可全部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