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细胞培养理论与技术(陈松林,秦启伟主编)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动物细胞培养定稿

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动物细胞培养定稿
基本操作过程是:先将采集到的活体动物组织在无菌条件下采用物理(机械分散法)或 化学(酶消化法)的方法分散成细胞悬液,经过滤、离心、纯化、漂洗后接种到加有适 宜培养液的培养皿(瓶、板)中,再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进行培养。用此法培养的细胞 生长良好且易于观察,适于实验室研究。但贴壁生长的细胞有接触抑制的特性,一 旦细胞形成单层,生长就会受到抑制,细胞产量有限。如要继续培养,还需将已形 成单层的细胞再分散,稀释后重新接种,然后进行传代培养。
3、半连续式培养(Semi-continuous culture) 半连续式培养是在分批式培养的基础上,将分批培养的培养 液部分取出,并重新补充加入等量的新鲜培养基,从而使反 应器内培养液的总体积保持不变的培养方式。 4、连续式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连续式培养是指将细胞种子和培养液一起加入反应器内进行 培养,一方面新鲜培养液不断加入反应器内,另一方面又将 反应液连续不断地取出,使反应条件处于一种恒定状态。与 分批式培养不同,连续式培养可以保持细胞所处环境条件长 时间地稳定,可以使细胞维持在优化的状态下,促进细胞的 生长和产物的形成。由于连续式培养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收 获产物,并能提高细胞密度,在生产上已被应用于培养非贴 壁依赖性细胞。
传代培养:把原代培养增殖的细胞定期用
胰蛋白酶把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出来,配制 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 中培养,这称为传代培养。
细胞株:原代细胞和50代前的传代细胞叫做
细胞株。
细胞系:50代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并且有癌变的特点,无限传下去的传代 细胞。
细胞株
细胞系
细胞悬浮液 10代细胞
动物胚胎或 幼龄动物的 器官、组织
胰蛋白酶
制成
剪碎 单个细胞 加培养液

实验四:鱼类细胞培养基础知识

实验四:鱼类细胞培养基础知识

六、实验步骤
3、D-Hanks缓冲溶液: 称取8gN aCl, 0.4gKCl,0.06gNa2HPO4,0.06gKH2PO4, 0.35gNaHCO3溶解于1000mL去离子水中 ,高压灭菌,4℃保存。
六、实验步骤
鱼类细胞的组织培养法 1.取材: 迅速处死动物,无菌分离肝脏,置 D-Hanks液中,冲洗肝脏至灰白色。
(4)酶消化法 该法是目前采用极为广泛的方法, 适用于绝大多数组织器官。所用的酶主 要是胰酶, 常用浓度是0.25%。根据酶消化时温度的不同, 又可进一步分为冷消化 法及热消化法。


三、实验目的
1、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缓冲液、消化液的配 置。 2掌握动物细胞原代培养的
2.接种、培养:将肝脏剪成1mm×1mm×1mm的 组织块,用D-Hanks液洗3次,去掉血细胞,37℃下用 0.25%的胰蛋白酶消化10min,倒掉消化液后用DHanks液洗2次,培养液洗2次,将肝组织块贴壁于 组织培养瓶中,每个培养瓶放组织块20~25块。
加少许培养液,将培养瓶倒转置于培养箱中,在37℃ 条件下培养,2h后补充培养液,并翻转培养基继续 培养。
DMEM培养基 胰蛋白酶 Hanks缓冲液 抗生素溶液 牛血清 70%乙醇 去离子水
五、实验用品
器材: 解剖剪、解剖镊、培养皿、量筒、试 管、锥形瓶、吸管、橡皮头、培养瓶(小方 瓶或中方瓶)等。
上述器材均须彻底清洗、烤干、包装好,
六、实验步骤
培养液的配置 1、DMEM培养液的配置:将1袋袋装的干粉 溶解于1L去离子水中,加3.7gNaHCO3,溶 解,调节PH7.2,过滤除菌,4℃保存。 2、双抗溶液的配置:将青霉素、链霉素溶解 于生理盐水中,至青霉素最终浓度为 100U/mL。

中考生物八上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新人教版

中考生物八上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新人教版

1 / 16八上 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精华识记】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水螅、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等。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有涡虫、华枝睾吸虫,绦虫、血吸虫等。

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有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秀丽隐杆线虫等。

2 / 164.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有蚯蚓、沙蚕、蛭等。

6.可以根据蚯蚓的环带来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靠近环带的为前端。

7.蚯蚓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

蚯蚓就是通过湿润的体表完成呼吸的。

因此,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下雨天蚯蚓跑出地面主要是为了呼吸。

8. 医学上可以利用蛭的唾液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9.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有河蚌、扇贝、缢蛏、蜗牛、乌贼、鲍鱼等。

10.贝壳、珍珠质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是鳃。

1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1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种类数的80%以上。

13.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昆虫的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课程 类别
通识 课程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 I-IV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时数 192 48 3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48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2
形势与政策
16
大学语文
32
军事理论教育
16
大学生就业指导
16
创业基础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4
体育 I-II
64
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养殖学》、《贝类学与贝类增养殖学》、《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
《棘皮动物增养殖学》。
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鱼类分类、形态特征、分布、发育等方面的知
鱼类学/鱼类学实验
40(16)
第 3 学期 识,获得鱼类分类及解剖能力。先修课程:《海洋动物学》;后
续课程;《鱼类增养殖学》和《渔业资源生物学》。
水产病原微生物学/水产病 原微生物学实验
48(16)
第 3 学期
培养学生掌握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学知识,获得包括细菌、真菌、 病毒等微生物的分类、变异、控制等,具备微生物培养、纯化及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
24)
普通遗传学Ⅰ/普通遗传学 实验
64(16)
棘皮动物增养殖学
类与藻类增养殖学》、《棘皮动物增养殖学》。
培养学生掌握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生境特征、物质循环、渔产力
等方面的知识,获得水环境调控的基本能力。先修课程:《海洋
水产养殖生态学
24
第 3 学期 动物学》;后续课程:《养殖水环境化学》及《鱼类增养殖学》、
《甲壳类与甲壳类增养殖学》、《贝类学与贝类增养殖学》、《藻

鱼类红细胞理论研究与技术

鱼类红细胞理论研究与技术

基因芯片的基本构造
探针 支持物
外观
剖面图
平面局部放大
1.支持物:如玻片、硅片、NC膜、Nylon膜
2. 探针:高密度的探针序列按照一定的次序固定在支持物上,每个位点的 序列是已知的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基因芯片检测原理及简要过程
T7 promoter PCR
体内转录
T7 promoter
利用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测序的原理
4、血红蛋白也具有抗菌作用。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研究方法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反义RNS和RNAi
蛋白组分析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 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课程报告
鱼类红细胞研究理论与技术
教授
目录
一、红细胞发育与增殖 二、红细胞免疫学功能 三、基因芯片技术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鱼红细胞形态结构
红细胞是脊椎动物 的血液循环中,含 量最丰富的细胞。
水生动物的红细胞 为有核红细胞,含 细胞器。
R1 :卵圆形的红细胞 R2 :椭圆形的红细胞 R3 :梭形的红细胞 R4 :梨形的红细胞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DNA 样 品 TATGCAATCTAG 与基因芯片上 65,000 种可能的 八聚体进行杂交从而形成特定 的结合图形 1 ATACGTTA 22 GTTAGATC CGTTAGAT
4 CGTTAGAT 4 ACGTTAGA 33 TACGTTAG ACGTTAGA 5 GTTAGATC 1 ATACGTTA 3 4 2 5 TACGTTAG ACGTTAGA CGTTAGAT GTTAGATC 互补序列为:ATACGTTAGATC 样品序列为:TATGCAATCTAG 计算机分析杂交图象 并由探针的重叠情况 推导样品的核酸序列

《实用养鱼百科》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实用养鱼百科》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前言 Foreword
Part 1 水草的养殖
[水草造景] SHUICAOZAOJI
N...
[常见水草] CHANGJIANSHU I...
水草造景的几种方法 种植方法
水草修剪法 水草的繁殖
Part 2 观赏鱼的疾病预防
[观赏鱼病害的预防] GUANSHANG...
[观赏鱼病害的治疗 原则] GUANSHA...
05 Part 4 鱼的养殖条 件
07
Part 6 鱼缸的美化 与造景
06
Part 5 鱼的选购与 鉴别
08 索引
《实用养鱼百科(修订版)》内容简介:观赏鱼养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史料记载观赏鱼兴起于中国, 作为观赏鱼的故乡,首创了有色品种的选择性繁殖,为观赏鱼养殖提供了可能。养鱼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生活的 品味,观赏鱼品种繁多,色彩艳丽,形态多姿,养殖观赏鱼会增添生活情趣。看着美丽的鱼儿不停游动,在珊瑚 间悠然穿梭,碧绿的水草随波而动,可以平复紧张的情绪,缓解生活中的些许压力。目前,观赏鱼养殖正受到越 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因为它既是家居的装饰,又能为我们的生活平添许多乐趣。然而养鱼对于新手而言会有很 多的问题与困惑,如若处理不当,还会影响到饲养者的积极性。因此,组织专家开始对《实用养鱼百科》的内容 进行修订。经过几年的重新修订,更改文字、替换图片、充实内容。修订后的《实用养鱼百科》着重介绍了观赏 鱼的基础知识、水族设备、观赏鱼种类、饲养技术以及病害防治等。这些内容都是需要饲养者认真学习和仔细研 究的内容。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操作性强,是一部集科学理论、实用技术和实践经验为一体的科普读物。
鲤科和美鲇科 慈鲷科
鲇科
攀鲈科
其他类
Part 4 鱼的养殖条件

全面科普--准确掌握鱼种分类—思维导图(中)

全面科普--准确掌握鱼种分类—思维导图(中)

全面科普准确掌握鱼种分类—思维导图(中)回到那个新手问题,“我的鱼到底是什么?” 假如你问的鱼有关于肺鱼、魟鱼,那么这个问题在上篇已经有了答案。

《准确掌握鱼种分类—思维导图(上)》点文字查看但是观赏鱼的品种繁多,怎么可能只有肺鱼、魟鱼?没错,关于其他众多的观赏鱼品种的问题,都可以在剩下两篇文章的主题—条鳍鱼纲(Actinopterygii)中找到答案。

条鳍鱼纲又称辐鳍鱼纲,指的是一类鳍成放射状的鱼,这些鱼是鱼类家族中最庞大的家族,遍布淡水和海水,我们上篇没有说到的观赏鱼,都在这个纲中。

条鳍鱼纲下分三个亚纲,分别是腕鳍鱼亚纲(Cladistia)、软质亚纲(Chondrostei)和新鳍鱼亚纲(Neopterygii)。

▲草绳恐龙▲多鳍鱼属的恐龙鱼腕鳍鱼亚纲下仅有一个目,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该目下也仅有一个科,多鳍鱼科(Polypteridae)。

说到多鳍鱼,应该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多鳍鱼在水族上的称呼即恐龙鱼。

多鳍鱼科下分两个属,芦鳗属(Erpetoichthys)和多鳍鱼属(Polypterus),芦鳗属下仅有一种,商品名为草绳恐龙,剩下所有的恐龙鱼类都在多鳍鱼属下。

▲中华鲟▲匙吻鲟▲白鲟软质亚纲下也仅有一个目,鲟型目(Acipenseriformes)。

看到鲟这个字,大家应该也都能猜到这个目中都有些什么成员了吧。

鲟型目下分两科,鲟科(Acipenseridae)和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

鲟科下分四个属,鲟属(Acipenser)、鳇属(Huso)、铲鲟属(Scaphirhynchus)和拟铲鲟属(Pseudoscaphirhynchus),著名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就是鲟属下的成员,另外市场上那些冒充中华鲟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或者杂交鲟(Acipenser sp),也是鲟属下的成员。

动物细胞培养及海水鱼类细胞系的建立-080125(1)

动物细胞培养及海水鱼类细胞系的建立-080125(1)
(1)细胞生长密度不高时,或未能达到覆盖整个瓶底时不能急于传代。 (2)原代培养的贴壁细胞多为混杂细胞,形态各异,往往是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 胞并存,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时要掌握好消化时间,因成纤维细胞易于脱壁,上皮细胞 不易脱壁,因此,可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消化时间及时中止消化。在早先传代时,其 消化时间比一般已建系的细胞相对长一些。 (3)吹打已消化的细胞要轻巧,既不能听到有明显的吹打声,又不能有大量泡沫在悬 液中形成,以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机械损伤。 (4)首次传代时细胞接种数量要多一些,以利于细胞的生存和繁殖。如果消化分离的 细胞悬液有组织块,也一并传入到培养瓶,尽量减少细胞损失。 (5)首次传代培养时的pH不能高,宁可偏低一些。此外,小牛血清浓度可适当加大至 15%~20%左右。
实用文档
8
动 物
取材


切割


消化



接种培养


实用文档
9
原代细胞的取材
一、取材的基本要求
(1)取材要注意新鲜和保鲜 新鲜组织易于培养成功,取材时应 尽量在4~6h内能制作成细胞,尽快入箱培养,若不能即时培养, 应将组织浸泡于培养液内,于4℃存放。若组织块较大,应在清 除表面血块、坏死组织、脂肪和结缔组织后,切碎于培养液内 4℃存放,但时间不能超过24h。对于已切碎的组织或血液、淋 巴组织应加入含10%二甲基亚砜 (DMSO) 的培养基,按细胞冻 存方式于液氮中冷冻保存。
洗手和着装 原则上和外科手术相同。并于开始操作前要用75%酒精消毒手和前臂。如果实验
过程中手触及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出入培养室都要重新用消毒液洗手。进入原代培养 室需彻底洗手还要戴口罩、着消毒衣帽。
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在无菌环境进行培养或做其它无菌工作时,首先要点燃酒精灯。以后一切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