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环境风险评价

第六章环境风险评价
第六章环境风险评价

第六章环境风险评价

6.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重点、评价内容及评价程序

6.1.1评价目的

本想项目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涉及三氯化磷、2,6-二叔丁基对甲酚、季戊四醇、三乙胺、三氯氧磷、丙烯酸、甲醇、甲苯、乙醇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存在着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等风险隐患,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等规定,对本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通过评价,识别主要危险源和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应急和减缓措施,提高企业事故预防能力和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6.1.2评价重点

本次风险评价重点关注本项目潜在风险的出现,对厂址周围和厂外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并与正常相比,说明环境影响的变化程度,提出可行的防护措施。

6.1.3评价内容

(1)本项目涉及物质有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根据(HJ/T169-2004)要求,需要对项目生产单元、贮运单元等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因此通过对本项目生产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摸清本项目可能出现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物泄漏等风险的种类、原因。

(2)结合本项目生产工艺、物料性质及成分、产品特点等因素,识别本项目风险评价的重点和主要风险评价因子。

(3)计算主要的事故污染物排放量,预测风险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4)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环境概况,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应急和减缓措施。

6.1.4评价程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有关规定,环境风险评价程序流程图见图8-1。

图6-1环境风险评价流程框图

6.2风险识别

6.2.1物质危险性识别

根据工程分析结果,本项目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主要为三氯化磷、2,6-二叔

丁基对甲酚、季戊四醇、三乙胺、三氯氧磷、丙烯酸、甲醇、甲苯、乙醇等。所涉及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以及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如管理操作不当会发生意外事故,存在燃烧、爆炸和中毒等风险隐患。一旦发生这类事故,将造成有害物料的外泄,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影响,对周边人群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本项目所用原辅材料除甲醇、甲苯外均不在场内存储,依托新旺化工公司罐区供给,通过管道架空输送至项目区。本项目涉及的主要物质风险识别表见表6-1。

表6-1本项目涉及的主要物质风险识别表

序号物质名称

物质

形态

储存方

设备

规格

存储量t生产在线量t主要危险特性

1甲苯液态固定内

浮顶罐

50m330 1.47易燃液体

2甲醇液态固定内

浮顶罐

50m325 3.2易燃液体

3三氯化磷液态搪瓷罐//0.84酸性腐蚀品

42,6-二叔丁

基对甲酚

固态铁桶//0.44腐蚀物品

5季戊四醇固态袋装//0.22易燃液体6三乙胺液态铁桶//0.676易燃液体7三氯氧磷液态桶装//0.52酸性腐蚀品8丙烯酸液态塑料桶//0.254酸性腐蚀品

9邻叔丁基

对甲酚

固态铁桶///易燃液体

10液碱液体不锈钢

储罐

// 1.88碱性腐蚀品11乙醇液体塑料桶//0.75易燃液体从上表可知,本项目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甲苯、甲醇属于易燃液体。根据上述物质的性质,本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有管道泄漏、储罐泄漏、火灾爆炸。

6.2.2工艺系统危险性识别

6.2.2.1生产系统风险识别

根据事故调查分类可知,事故发生原因主要可归结为设备陈旧老化,年久失修;外力冲撞,设备受腐蚀;职工的安全卫生知识缺乏,违章操作或操作不规范;工艺失控;厂区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设备检修维修制度不落实或不执行,缺乏应有的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人卫生防护用品。

结合项目工艺特色,事故可分为火灾爆炸、泄漏导致的化学中毒和化学灼伤等几类,具体可能发生情况如下:

(1)火灾和爆炸

●生产场所的火灾爆炸

a、甲苯、甲醇均属于易燃液体,同类原料、物料在设备内流动产生静电如不能及时消除,积聚到一定程度发生静电放电,产生静电火花而使设备内物料引爆。

b、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工艺系统,在进行试车、检修、动火、开车、停车等操作时,若不按规程操作或操作失误,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c、生产、贮存现场通风条件不好,易燃气体集聚,引起燃烧、爆炸。

●储存系统的火灾爆炸

化学品储存区具有易燃特性,一旦发生泄漏遇明火等条件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事故。此外,在装卸作业过程中违规作业、违章动火也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等。

(2)化学中毒

a、甲苯、甲醇等具有一定的毒性,生产过程中若设备、管线常年受到化学物质的腐蚀,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引起化学中毒。

b、工人由于操作或个人防护不当,引起化学中毒。

c、生产场所、贮槽区通风不良,造成毒性气体集聚,引起操作人员的慢性

中毒。

(3)其它事故

a、生产车间设备噪声较大,若监护不力或个体防护不当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听力损伤。

b、登高作业如防护措施不完善,则可能发生人员坠落伤害。

c、生产设备若防雷、静电措施不当,则可能引起直击雷击、感应雷击事故。

6.2.2.2储运设施危险性识别

(1)储运设施概况

本项目工程有一个罐区,本项目所用原辅材料除甲醇、甲苯外均不在场内存储,依托新旺化工公司罐区供给,共有1个单台储罐容积50m3的甲苯储罐和1个50m3的甲醇储罐,如管理操作不当或发生意外事故,存在着燃烧、爆炸等事故风险。这不仅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影响,甚至会危害人身健康或生命安全。此外,贮存、装卸过程可能造成原料或产品的泄漏,可挥发入大气中及通过污水管网、地表径流、土壤下渗等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

6.2.2.3危险物质运输过程环境风险

本项目的生产的主要原料甲苯和甲醇均采用罐车运输。

运输过程事故风险主要有:项目所有外购危险化学品均为汽车运输,危险物质在运输途中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危险物质泄漏事故发生,都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

由于公路运输物品的品种较多,其危险的程度不一,如运输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尽管在大桥上发生事故概率很小,但发生事故,将对水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危险化学品一旦进入河流,将造成入河处及下游水中的生物死亡和损害,造成该片区域的水生生物量降少,如果桥下游不远处为饮用水水源,将可能造成饮用水水质超标,应此要加强运输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国家对危险化学物质的运输、装卸有相应的规划,运输过程只要严格按国家的规定进行,并加强对运送驾驶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此类环境风险可以避免。

表6-2本项目危险物质储存情况一览表

序号物料

名称

储存方式

储罐

数量

单台储

罐容积

最大储存量

(t)

储罐位置

1甲苯液态/常压/固定内浮

顶罐装150m330

罐区

2甲醇液态/常压/固定内浮

顶罐装

150m325

6.2.3事故连锁效应和重叠继发事故危险性分析

(1)贮罐区

本项目共有1个甲苯储罐和1个甲醇储罐,可能会因一个贮罐泄漏导致爆炸后,引发其它贮罐爆炸。因此,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贮罐区和各贮罐布设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设计规范进行,各罐体之间必须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罐区需设有围堰,保证罐体内物料泄漏不溢出围堰外;罐区内各贮罐均需设液位计和高、低液位报警,必要时可切断进料阀防止溢罐事故发生;罐区和泵房设有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在采取了上述相关措施后,引起多个贮罐连锁爆炸的可能性很小。

(2)生产区

生产区主要由反应装置、输送管道、计量槽等装置,当生产系统运行时,若系统中容器或管道发生破损或断裂事故,导致系统内物料泄漏且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遇到明火、静电等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除本身设备外,还可能导致其它设备、管线等的破坏,引发事故重叠,造成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爆炸等连锁事故的发生。

(3)输送管线

本项目所用三氯化磷和液碱均通过管道架空输送至项目区,物料输送过程中若设备、管线常年受到化学物质的腐蚀,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引起化学品泄露。因此,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架空管线的布设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中设计规范进行,便于检查、维修,防止跑、冒、滴、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另外管道须采用防腐蚀防渗漏材质管道。生产中加强管理,定期检修维护,原料运输路径需加强地面硬化并铺设防渗层,防止因跑、冒、滴、漏原因引起地下水及区域土壤污染,其周围并设置具有防腐防渗的导水沟,防止液体物料、污染雨水下渗污染包气带及地下水。

图6-2事故状况伴生和次生危险性分析

6.2.4事故伴生和次生危险性分析

项目生产所用部分化学品在泄漏后或火灾爆炸事故中遇水、热或其它化学品会产生伴生和次生的危害。物料发生大量泄漏时,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为防止引发火灾爆炸和环境空气污染事故,一般采用消防水对泄漏区进行喷淋冷却,采用此法直接导致泄漏的部分物料转移至消防水,若消防水直接外排,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

为避免事故状况下泄漏的有毒物质以及火灾爆炸期间消防污水污染水环境,

热辐射危害

燃烧分解产物及次生物质造成的大气污染

不完全燃烧次生危害

热辐射危害

完全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完全燃烧伴生危害

冲击波危害

泄漏物对大气、地表水、土壤产生的伴生污染

爆炸

伴生危害

大气污染遇水等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引起的次生危害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进入大气

进入土壤

大气污染直接进入环境伴生危害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进入大气

进入水体进入土壤

遇明火、高温引起

伴/次生危害

物料泄漏

进入水体

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废水拦截计划,设置消防污水收集池、管网、切换阀和监控池等,使消防水排水处于监控状态,严禁事故废水排出厂外,次生危害造成水体污染。

(1)废气

毒物泄漏及易燃易爆物质发生火灾、爆炸,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处于半致死浓度等高污染浓度区域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弥散会造成更大区域的大气环境污染,大气中低浓度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会造成人们健康危害。

大气扩散条件:项目区空气干燥,降水量少,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吸附和清洗。尤其重污染季节冬季由于降水少,空气的净化能力差,容易加重空气的污染程度。

(2)废水

一旦发生环境风险事故,雨水汇入沙河可能受到污染影响;另外,沙河和厂址及周围附近的地下水也可能受到污染影响。

物料发生大量泄漏时,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为防止引发火灾爆炸和环境空气污染事故,一般采用消防水对泄漏区进行喷淋冷却,采用此法直接导致泄漏的部分物料转移至消防水。

水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二方面:一是大量受到污染的消防水从雨水排放口排放,直接引起沙河等地表水体污染和附近区域地下水污染。本项目生产中所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甲苯、甲醇等,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和消防水混合产生大量事故废水,如果不对其加以收集、处置,必然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对水环境影响很大。

二是事故状态下,可能导致泄漏的物料、污染的事故冲洗水和消防尾水通过雨水排水系统排放,进入沙河,造成沙河水体污染和区域地下水污染。

(3)土壤

因干湿沉积过程沉积于土壤表层的污染物会造成土壤污染,污染物逐渐向土壤深部迁移入渗,会造成土壤根系区域和深部土壤污染。

6.3风险评价等级

6.3.1重大危险源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如下:本项目厂区各个生产装置、设施的边缘距离均小于500m,因此本项目厂区按一个功能单元考虑。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1+q2/Q2+…q n/Q n≥1;

式中: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 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本项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见表6-3。

表6-3本项目危险化学品临界量与实际量及其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表

物质名称功能单元最大一次储存量(t)储存方式临界量(t)∑q n/Q n

甲醇31.47固定内浮

顶罐装

5000.063

甲苯28.2固定内浮

顶罐装

5000.056

三氯化磷0.84/5000.00168 2,6-二叔丁基

对甲酚

0.44///

季戊四醇0.22/

三乙胺0.676/10000.000676三氯氧磷0.52/5000.00104丙烯酸0.254/// 30%液碱 1.88///乙醇0.75/5000.0015

合计0.121

由表6-3可知,危险品仓库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q n/Q n=0.121<1,未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6.3.2风险评价等级确定

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划分见表6-4。

表6-4风险评价工作级别表

剧毒危险性物

质一般毒性危

险性物质

可燃、易燃危险性

物质

爆炸危险性物质

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

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

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本项目位于漯河市漯西工业集聚区,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表5-34的工作级别划分可知,本项目涉及物质为易燃、易爆危险性,未构成重大危险源,应进行二级评价。

按照HJ/T169-2004要求,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3km 范围。因此本项目厂区为源点,周围3km为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本评价需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根据风险评价导则,本次风险评价范围以事故源为原点、半径为3km的圆形区域。该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点分布见表6-5。

表6-53km风险评价范围内人口分布一览表

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人口功能潘王村NNW2715900村庄

中和寨村NW29091000村庄高寺村WNW2646600村庄小徐村WNW2033500村庄大徐村W17351080村庄裴城村SW1779580村庄斗杨村SSW5921800村庄寨子村S592450村庄罗王村SE10771500村庄

田古东村SE1718670村庄敬老院ENE11171414敬老院裴城镇NE13201830乡镇

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人口功能铁炉村NE2935520村庄三丁村SSW2471466村庄三军村SSW2830458村庄

6.3.3源项分析

6.3.3.1最大可信事故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2004),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而重大事故是指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和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火灾、爆炸事故,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化工项目发生重大环境风险事故的事故源主要在危险物质的贮存和运输中,事故原因表现在违章作业、设备故障、密封不合格等;从对环境的影响来说,有毒物质泄漏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广,对人口的影响范围大,火灾爆炸对附近人员造成的伤害严重。对于本项目而言,确定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甲苯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6.3.3.2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附录A几种类型事故概率的推荐值,见表6-6。

本项目甲苯均使用固定内浮顶罐装,假定事故情况为罐体整体破裂,确定泄露概率为1.00×10-6/年。

表6-6用于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价的泄漏概率表

部件类型泄漏模式泄漏概率

容器泄漏孔径1mm 5.00×10-4/年

容器泄漏孔径10mm 1.00×10-5/年

容器泄漏孔径50mm 5.00×10-6/年

容器整体破裂 1.00×10-6/年

容器整体破裂(压力容器) 6.50×10-5/年

6.3.3.3风险后果分析

在发生火灾事故后,容易连锁发生物理爆炸和化学性爆炸。发生火灾时,火场温度高,辐射热强烈,且火灾蔓延速度快,如抢救不及时,累及其它装置着火并伴随容器爆炸,物品沸溢、喷溅、流散,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

发生爆炸时,虽然冲击波直接破坏的范围相对较小,但随着冲击波飞射的爆炸碎片造成的破坏范围会扩大,根据爆炸条件不同,该范围是难以计算的。如果冲击波或抛射物击中其它易爆物体,很可能引起连环爆炸,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发生泄露时,甲苯进入到环境中,可对地表水、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及其人员健康造成威胁。甲苯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泄露污染物在土壤中可发生吸附一解吸附、生物降解、淋溶及下渗等迁移转化,由于漯河地区地下水位较浅,泄露事故不仅会污染土壤还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威胁。

6.4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为使环境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必须加强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的管理。可以从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寻找造成事故的原因,制定完备、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拟建工程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危害。

6.4.1危险化学品贮存安全防范措施

(1)本项目生产中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其生产、储存和处置废弃均应遵守《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还应满足《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的要求,按有关规定在厂房和建筑物内设置强制通风,以防止有害气体的积聚。

(2)严格按照危化品正确的包装保存及投加要求操作,加强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设专职人员对化学品进行管理,原辅材料库应禁止闲杂人员进出,严格质量登记管理;重点加强甲苯储存区的管理,防止甲苯储罐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3)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培训,加强职工的安全隐患意识,建立奖金赏罚制度,保障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

6.2.4工艺设计及生产运营中安全防范措施

(1)甲苯的存放及使用装置的场所应进行防渗漏、防腐蚀地面设计。

(2)应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特别在易发生事故的工序,应坚决杜绝为了提高产量等而不严格按要求配料、操作等情况,同时,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转移、使用甲苯时应穿工作服和手套,严格遵守有关卫生规则,保护好职工的人身健康安全,将有毒物质对人体和周围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4)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制定严格的工作守则和个人卫生措施,所有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接触化学品的有害作用及对患者的急救措施,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6.4.3运输过程防范措施

(1)项目建成后,各种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应遵守《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

(2)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选择有资质的运输公司运送危险原料及产品。

6.4.5管道输送过程防范措施

(1)加强管理,严格操作,减少废物的排放量,防止污染物的跑、冒、滴、漏。

(2)输送管线采用高空架设,便于检查、维修,防止跑、冒、滴、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另外管道须采用防腐蚀防渗漏材质管道。

(4)定期检修维护,运输路径区需加强地面硬化并铺设防渗层,防止因跑、冒、滴、漏原因引起地下水及区域土壤污染,其周围并设置具有防腐防渗的导水沟,防止液体物料、污染雨水下渗污染包气带及地下水。

6.4.6生产场所防范措施

本项目甲苯对人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引起的职

工慢性中毒和生产场所由操作不当、管理不严、机械设备带病运行或意外事故造成生产车间空气甲苯浓度过高或大量甲苯液体直接接触人体造成的职工急/慢性中毒。项目需加强厂房通风排气,定期检修维护设备,加强职工个人防护措施及职工岗前培训,如有出现病症职工,需停休治疗或更换工种。

6.4.7消防和火灾防范措施

工程在甲苯储存区设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工程装置内的设备、构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具有火灾危险场所的构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选用材料要符合防火防爆要求,按规定合理的设置走道、安全出口以利于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紧急疏散。

6.4.8建立健全的安全环境管理制度

(1)公司应建立健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予以执行。

(2)加强工厂、车间的安全环保管理,对全厂职工进行安全环保的教育和培训,实行上岗证制度。

(3)定期检查生产装置和储存区各种储存容器,杜绝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4)建立应急预案,并与当地的应急预案衔接,使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6.4.9事故水池和前期雨水收集池的设置

根据《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2014)和《消防给水及消防栓系统技术规范》,工程消防按同一时间厂区内火灾处数按1处考虑,总用水量35L/s,消防用水延续时间按照3小时考虑,总用水量为378m3。

本项目最大消防用水量为378m3,单罐最大泄漏量为50m3,单个储罐围堰为30m3,外泄量为20m3,事故状态下需要进入事故池的的降雨量为2.52m3,因此本项目需要事故池容积为400.52m3,本项目拟建一座450m3事故池,满足收集事故废水的需要。

本项目建成后,生产区占地面积约为11520m2,罐区及存储区占地面积约1972m2,雨季时生产区及贮存区的前期雨水应收集处理后方可入地表水体。前期

雨水产生量参照漯河市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P—重现期,取1;

t—降雨历时,30min。

本项目厂区面积约为13492m2,因此前期雨水产生量为265m3,按照1.1~1.2的变化系数,本项目完成后全厂需前期雨水收集池容积为320m3。

工程实际建设中将事故水池、前期雨水收集池和消防废水池合三为一,总容积定为770m3。

6.5地下水污染应急措施

(1)污染应急预案

本项目应按照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并在发现地下水受到污染时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阻止污染扩散,防止周边居民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应包括下列要点:

①如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应立即向公司环保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报告,调查并确认污染源位置;

②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阻断确认的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继续渗漏到地下,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范围扩大;

③立即对重污染区域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包括开挖并移走重污染土壤作危险废物处置,对重污染区的地下水抽出并送到事故应急池中,防止污染物在地下继续扩散;

④对厂区及周边区域的地下水敏感点进行取样监测,确定水质是否受到影响。如果水质受到影响,应及时通知相关方并立即停用受影响的地下水。

(2)污染应急措施

①废水:本项目排放废水为工艺废水和生活污水,水质简单,均为常规污染物,但污染物浓度较高,如果发生泄漏,将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将废水收集后送入事故水池中,排入集聚区污水处理厂

处理。

②甲苯泄漏:发生泄漏时,应首先将破裂的容器放入其它容器中,然后进行处理。如果污染物已经渗入土壤,应将被污染浮土清理干净,浮土和吸油材料应合理存放,妥善处置。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将消防用水引入消防废水收集池进行处理。

6.6主要危险品应急措施

(1)甲苯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2)甲醇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3)三氯化磷

一、泄漏应急处理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酸碱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泄漏物,置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置。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农用石灰(CaO)、碎石灰石(CaCO3)或碳酸氢钠(NaHCO3)中和。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

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清洁棉花或布等吸去液体。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忌服油类。就医。

(4)液碱

一、泄漏应急处理

发生事故,事故现场操作人员或最先发现着应当立即向当班班长报告当班长应立即组织抢救伤员,同时向车间主任、及当班生产调度汇报。应急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全套化学防化服,检查泄露点,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域,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甲苯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

审计第七章 风险评估 课后作业

第七章风险评估(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风险评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能够为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但并非必要程序 B.风险评估为确定重要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C.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是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D.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要低于管理层为经营管理企业而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需要了解的程度 2.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的审计程序是()。 A.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 B.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 C.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D.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3.注册会计师可以向相关人员询问获得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下列与询问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环境 B.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询问普通员工,有助于评估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D.询问法律顾问,有助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项目组内部讨论的内容的是()。 A.项目组成员是否保持了独立性 B.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 C.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 D.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5.注册会计师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项因素中,既涉及内部因素也涉及外部因素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B.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C.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D.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6.下列关于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关联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 B.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的目的是考虑复杂组织结构可能导致的

环境风险评估文件支持

一、文件支撑 1、重要文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9日 第十条企业按照以下步骤制定环境应急预案: …… (二)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环境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各类事故衍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识别环境危害因素,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的关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确定环境风险等级。应急资源调查包括但不限于:调查企业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保部令[2015]第34号2015年4月16日)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下列义务:(一)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三)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四)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 (五)加强环境应急能力保障建设。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并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第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按照

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2013年10月25日 第十五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一)风险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特点,识别事件的危害因素,分析事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 (二)应急资源调查。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必要时对本地居民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9号)第三十九条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第四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 2、其他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0]第3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第7章-风险评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风险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内部控制中人工成分和自动化成分的组合,因被审计单位使用信息技术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而异 B、人工系统的控制可能包括对交易的批准和复核,编制调节表并对调节项目进行跟进 C、被审计单位可能采用自动化程序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子文档取代纸质文件 D、信息系统中的控制全部是自动化控制 2、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控制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 B、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得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否则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获取某一人工控制在某一时点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并不能证明该控制在所审计期间内的其他时点也有效运行 D、任何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均不能替代控制测试 3、注册会计师在了解的以下事项中,属于行业状况的是()。 A、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B、国家的特殊监管要求 C、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税务法规是否发生变化 D、是否存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 4、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说法中,注册会计师认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B、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如果被审计单位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风险评估过程及其结果 C、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应对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D、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控制活动时,注册会计师无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导致的风险 5、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 A、薄弱的控制环境 B、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C、对控制的监督无效 D、风险评估过程有缺陷 6、以下有关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与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分析与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与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与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与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与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与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与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与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与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公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 1公司基本信息 (1) 2现有应急资源情况 (1) 3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2) 3.1国内外同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2) 3.2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3) 3.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6) 3.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0) 3.4.1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 (10) 3.4.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事故 (11) 3.4.3非正常工况事故 (11) 3.4.4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事故 (12) 3.4.5违法排污事故 (12) 3.4.6停电、断水、停气事故 (13) 3.4.7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事故 (13) 3.4.8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事故 (14) 3.4.9其他可能的事故 (14)

3.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15) 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6) 4.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6) 4.1.1 专项检查 (16) 4.1.2 日常防范 (16) 4.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17) 4.2.1 报警系统 (17) 4.2.2 有效通讯 (17) 4.2.3 日常巡视 (17) 4.3环境应急资源 (18) 4.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18) 4.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18) 5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18) 6划定公司环境风险等级 (19) 6.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19) 6.1.1危险化学品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19) 6.1.2危险废物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19) 6.1.3废气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0)

环境风险评价专篇

环境风险评价专篇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1、项目概况 1.1拟建工程的具体内容 莱芜市九羊福利铁厂能源综合利用配套80万t/a焦化煤气工程属高炉项目的配套工程,公司现有128m3高炉一座和350m3高炉一座,年需焦炭60万吨。公司拟建焦炉建设项目完成后可新增优质机焦80万吨/年,一是解决高炉原料供应问题,二是利用焦炉煤气发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总体生产规模确定为年产80万吨焦炭,一期工程年焦炭生产能力40万吨。配煤炼焦,回收化学产品,焦炉煤气净化,配套建设有完善的环保、劳安、卫生、消防等设施,剩余煤气供公司电厂使用。本次评价内容为一期工程。 1.2 拟建项目建设位置 莱芜市九羊福利铁厂能源综合利用配套80万t/a焦化煤气工程拟建于莱芜市菜城区羊里镇九羊总公司南侧,厂址地势平坦,交通万便,一期工程预计占地面积17.55公顷。拟建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见

图1。 1.3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焦炉年产焦炭:40万吨 焦炉煤气:19892万m3/a年产焦油:17297t/a 生产的焦炭全部用于炼铁,焦炉煤气作为焦炉、锅炉等生产用气。 1.4工艺流程简述 焦炉采用双联下喷单热式捣固机焦炉。焦炉炭化室高 4.3m,炭化室平均宽460mm。该焦炉是在我国大中型焦炉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复热式改为单热式,加宽了炭化室,该焦炉具有炉体严密、加热均匀、机械化程度高、环保设施完善、焦炭质量高等优点。 炼焦工艺流程:由备煤车间送来的配合好的装炉煤经皮带机送入焦炉煤塔,装煤车按作业计划从煤塔取煤,经计量捣固后,精煤在装煤车内形成煤饼,再由装煤车将煤饼装入各炭化室内,精煤在炭化室内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由炭化室两侧的燃烧室燃烧回炉煤气加热,煤在100O℃左右的高温下干馏,经软化、收缩、半焦、最后生成焦炭。煤料在炭化室内经过一个结焦周期的高温干馏,炼制成焦炭和煤气。 炭炭化室内的焦炭成熟后,用推焦车推出,经拦焦机导入熄焦车内,熄焦车由电机车牵引至熄焦塔内喷水熄焦。熄焦后的焦炭卸至凉焦台上,经补充熄焦、凉放、蒸发焦炭申水分后,焦炭即可通过皮带机输送到露天储焦场供高炉使用。 煤在炭化室内干馏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汇集到炭化室内的顶部空间,进入机侧上升管,经桥管进入集气管。高温的荒煤气在桥管内

华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2 总则 (1) 编制原则 (1) 编制依据 (1)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 相关技术文件 (2) 3 企业基本信息与环境风险识别 (2) 企业基本信息 (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4)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工艺 (6) 安全生产管理 (9)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0)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0)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0) 4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14) 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4) 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15) 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18)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8) 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衍生后果分析 (19)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0) 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0)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0)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1) 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3)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3) 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 (23)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 (27)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9) 8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地理位置图 (30) 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31) 企业平面布置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雨水、污水等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31)

第七章 风险评估

第七章风险评估 第一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注师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方法、内容 目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必要程序) 方法1、询问; 2、分析程序;(比较) 3、观察(活动或程序)和检查(文件记录,实物),(看);穿行测试 项目组内部讨论。 内容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及其它; 2、被审性质(内)包括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3、被审对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 4、被审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内部控制。(内) 第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 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理解本概念包括: 1、内部控制: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制度) 2、责任主体: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被审计单位) 3、实现手段:设计和执行 4、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不是绝对保证) 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相关; ②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③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 二、内部控制的一般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需要关注的内部控制只是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 (只是合理保证,不是绝对) 1、设计 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针对常规业务设计(成本﹥效益时可能会放弃) 2、执行 由于执行人员素质不高、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无意) 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有意)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 1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1评价等级 依据HJ/T169-2004,依照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以及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子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定为一级。母站以及输配管线为二级。 1.2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子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5km范围内。母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3km范围内。依照国内天然气输配管线的风险距离预测计算类比分析,中压管线的风险距离在管线两侧40m范围内。 2 风险识不 2.1 物质危险性识不 (1)CNG的理化性质 压缩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同,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要紧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和,此外一般还含有、、和,

以及微量的,如和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以上为。CNG的压力范围一般在20-25Mpa、温度-5-50℃、密度0.76kg/m3、低热值36.19MJ/m3、爆炸极限5.0%-5.1%。 (2)CNG的危险性 天然气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公司均要遵照有关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范围内,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那个浓度范围即为天然气的。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其破坏力和危险性差不多上专门大的。由于天然气中90%以上的差不多上甲烷,关于处于高压状态下的CH4,不管治理人员或操作人员,都要对其性质、技术参数和专门要求作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查阅研究测试及查验的CH4要紧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列于表2.1-1:表2.1-1 CH4要紧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 除以上重要参数外,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CH4生产储存场所火灾爆炸危险度为H=(R-L)/L=(15-5)/5=2。火灾危险性确定为甲类,一级易燃气体。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Q J B40-024-2006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事业部 HSE风险评价报告 编写人:汤国莲 审核人:陈闵 批准人:陶旭海 日期:2006年9月 一、评估目的 对炼油事业部作业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前两年风险识别中遗漏的作业及设备设施、对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操作方式、对重点控制点、受控设备及对各种变更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并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提升炼油事业部的HSE绩效。 二、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的部门包括作业一区、作业二区、作业三区、作业四区、作业五区、给排水、储运部、油三车间、油四车间、分析中心、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生产运行部、设备动力部、技术与开发部、市场部、核算部等。 三、评估依据 ——国家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中石化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其它相关要求; 四、评估时间和人员 1.评估时间:2006年2月20日——5月31日 2.评估人员: 事业部HSE管理办公室、各部门领导、管理(工艺、设备)人员、班组长及班组成员。 五、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价遵照公司2006年HSE管理体系推行计划的要求,各部门(车间)运用JHA或SCL表对作业活动中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前两年风险识别中遗漏的作业及设施、对各种变更、对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操作方式、对重点控制点及受控设备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运用HAZOP(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对装置/作业区进行分析;采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等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改进措施。 六、评估实施 1、2月20日——4月30日,事业部对各部门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进行布置,各部门成立风险评价工作小组,制定本部门的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采用JHA、SCL及HAZOP分析方法对上述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价;采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ISO14001体系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2、4月30日——5月10日,各部门汇总上述风险评价表,形成部门重大危害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部门风险评价报告;将作业

--二氧化氯专项风险评价评价

-专项评价2-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污水处理厂运营期内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影响程度和范围,以确定开发建设及生产项目什么样的风险是社会可以承受的,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污水处理厂具有一定的事故风险性,需要进行必要的环境事故风险分析,提出进一步降低事故风险措施,使得污水处理厂在生产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确保污水处理厂内外的环境质量,确保职工及周边影响区内人群生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环境风险识别及分析 1.1物质危险性识别 (1)本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的物质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的危险、有害原料及中间产品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见表1。 表1 主要危险、有害原料及物质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

(2)危险特性识别 本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为: ①氯酸钠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放热,引发火灾;强氧化剂氯酸钠遇酸反应产生大 量氯,氯酸在40℃以下就会发生爆炸。 ②盐酸泄露对周围的物体造成腐蚀或对人员的灼伤。 1.2生产、辅助设备风险性识别 结合本项目生产工艺的特点,本项目可能存在风险主要有: ①锅炉除尘、脱硫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大气造成污染。 ②污水核心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 2环境风险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风险保护目标 2.1评价等级 结合以上环境风险识别分析,项目所在地位于通辽市边缘,周围居民、企业稀少,所以为非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基本无毒,储存量没有超过导则规定的贮存场所临界量,因此本项目风险源为非重大风险源。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

则》中的要求,本环境风险评价为二级,见表2。根据导则要求二级评价可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2.2评价范围 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评价,根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点源4×6Km2范围内。地表水风险评价范围为排污口下游30km内,选择COD cr 为预测因子。 和BOD 5 2.3环境风险保护目标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水体、陆域生态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城镇及人口分布、工农业分布。见工程分析专项)确定风险评价的重点保护目标,见表3。 表3 风险保护目标表 3源项、源强分析 3.1最大可信事故概率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风险源为生产装置区以及原材料和产品储存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锅炉除尘设备发生故障,导致粉尘直接排入大气;

xx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公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 1公司基本信息 (1) 2现有应急资源情况 (2) 3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3) 3.1国内外同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3) 3.2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4) 3.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8) 3.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3) 3.4.1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 (13) 3.4.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事故 (14) 3.4.3非正常工况事故 (14) 3.4.4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事故 (15) 3.4.5违法排污事故 (15) 3.4.6停电、断水、停气事故 (15)

3.4.7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事故 (16) 3.4.8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事故 (16) 3.4.9其他可能的事故 (17) 3.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17) 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8) 4.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8) 4.1.1 专项检查 (18) 4.1.2 日常防范 (19) 4.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19) 4.2.1 报警系统 (19) 4.2.2 有效通讯 (20) 4.2.3 日常巡视 (20) 4.3环境应急资源 (20) 4.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0) 4.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0)

5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6划定公司环境风险等级 (21) 6.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1) 6.1.1危险化学品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1) 6.1.2危险废物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1) 6.1.3废气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2) 6.1.4废水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2) 6.2 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3) 7附件 (25) 7.1公司地理位置图 (25) 7.2厂区平面布置图 (25) 7.3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25) 7.4公司雨水、清净下水、污水收集和排放图 (25) 7.5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25)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洪洞县澳利煤化有限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环境风险单元辨识 1.1环境风单元识别范围 环境风险源辨识包括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资风险辨识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及生产工艺过程风险识别等。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等。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装置、贮运系统、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生产工艺过程风险识别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 1.2环境风险物质识别 (1)柴油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见表1-1 1-1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 (2)废机油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清洁、冷却、密封、减磨等作用。本公司机油主要用于润滑系统和机器维修中,使用量极少。机油的着火点比较高,化学成分稳定,一般不容易被点燃,所以本公司机油风险事件可能性很小,构不成环境风险物质。 (3)煤泥水 煤泥水悬浮物浓度较大,且呈黑色,细微煤粒含量较高。其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煤泥和泥沙,未经处理的煤泥水其悬浮物浓度可以达到5000mg/L 以上。由于煤炭本身具有疏水性,煤泥水中的一些微小煤粉在水中特别稳定,一些超细煤粉悬浮于水中,静置几个月也不会自然沉降。煤泥水是呈弱碱性的胶体体系,主要特点是颗粒表面带有较强的负电荷,细小颗粒含量高;粘度大;污泥比阻大,过滤性能差。 (4)消防废水 消防废水含有大量的SS,另外根据火灾现场具体情况,还可能含有其它成份。如直接排放会对区内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1.3环境风险单元识别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见表1-2。 表1-2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一览表

1.4环境风险单元识别结果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结果见表1-3。 表1-3 环境风险单元一览表 2.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应急措施 2.1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见表2-1。 表2-1 突发环境事件一览表

《环境风险评价》教学大纲

合肥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 课程编码:120021604 总学时(周学时):32(4) 开课时间:2013年4月22日 适用年级:2012级 专业:环境工程硕士班 使用教材: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授课教师:张金流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流程,方法,为学生进入工程实践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取课堂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授课老师传授为主,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要求:见各章节 考核方式:课堂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目录 第一章概论 (4) 第二章可靠性工程 (17) 第三章源项分析 (32) 第四章有毒有害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 (56) 第五章有毒有害物质在湖泊的稀释扩散 (78) 第六章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动态转移 (90) 第七章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104)

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129) 第一章概论 教学要求: 1 掌握风险及环境风险评价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及研究重点; 3 掌握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

4 了解ERA与EIA、ESA区别。 教学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 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 学时数:2 1 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风险 ①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 ②用事故的可能性或损失的幅度来表达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害的度量; ③不确定危害的度量; ④灾难发生的几率; ⑤某种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几率,以及发生这种风险所造成后果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法 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12;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1997.4.14; ⑹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2.21;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1.8; 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3.15;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2008.6.6;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1994.4.18;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2;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993.9.18; ⑵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09.4.1; ⑶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1993.9.18;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线17风险专题环评报告

第十七章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17.1概述 本项目生产中部分物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以及一定的毒性,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事故隐患,生产过程存在着发生有毒有害物料泄漏等突发性风险事故的可能性,以及易燃易爆的可能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规定: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生产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关于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的规定和要求,本次环境风险评价采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对环境后果计算等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估,全面分析本项目产品、中间产品和原辅材料的规模及物理化学性质、毒理指标和危险性等;针对项目运行期间发生事故可能引起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从水、气、环境安全防护等方面考虑并预测环境风险事故影响范围,评估事故对人身安全及环境的影响和损害;同时,提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减缓措施,特别要针对特征污染物提出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的应急措施,为本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以期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公害的目的。 17.2 评价等级及范围 17.2.1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中规定的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表17-1所示。 17.2.2物质危险性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附录A1中物质危险性判定标准,对本工程主要物质的危险性进行判定,判定结果见表17-2。

表17-2本工程主要物质危险性判定 17.2.3重大危险源判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附录A1中易燃物质临界量的规定,本工程无重大危险源。 17.2.4环境敏感性判断 本工程所在区域不属于《建设项目管理名录》中规定的需特殊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及社会关注区,生产厂区周围主要敏感目标情况见表17-3。 表17-3厂区周围近距离主要敏感目标情况一览表 17.2.5评价等级及范围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依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本项目环境风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1 环境风险评价 1.1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拟建项目涉及的浓硫酸属于危险化学品,但是浓硫酸储罐长2.6m、直径2m,储存量为10t,浓硫酸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表1-1 重大危险源及评价等级判定 考虑到项目原料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本次环评以浓硫酸作为环境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该 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危险装置为中心半径3km圆形范围内。风险评价范围内 村庄分布情况见表1-2,风险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见图1-1。 表1-2 项目周边敏感目标一览表

1.2 物质危险性识别 硫酸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放出大量热。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脱水性。硫酸的腐蚀性极强,其酸雾刺激和灼烧上呼吸道粘膜,损害肺脏,溅到皮肤、眼内引起严重的灼伤。其理化性质见下表。 表1-3 硫酸的理化性质 1.2.4 风险单元识别 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罐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

(1)原料运输过程; (2)液体输送过程; (3)原料储存过程; 本项目风险类型主要为泄漏。不考虑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事故。 1.3 源项分析 1.3.1 事故风险源分析 本项目碳化硅刃料生产过程中使用少量的硫酸,原料和产品除了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外,其他原材料均为无毒物质。碳化硅切割刃料为新兴行业,全国类似的企业不多,建厂时间均较短,根据类似生产企业的调查,如平顶山易成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和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厂之后均未发生过硫酸泄漏事故。 硫酸泄漏事故发生在贮存区及生产区设备、管道等,主要造成厂区局部污染。一般来说液态污染物易于控制,可采取地面防渗处理,使污染物经封闭的管道进入事故风险水池,可使污染事故得到控制。 1.3.2 风险事故举例 2008年2月11日,大理中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一辆专门运输硫酸的罐车,在大理州漾濞县跃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装载浓硫酸后运往镇康县鸿俊矿业公司,行至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康家坝村(羊勐线66KM+800M处)时发生事故,翻入路边康家坝河中,导致车内二人(含驾驶员)轻伤,并造成30吨浓硫酸泄漏流入河中。 2010年3月27日,位于承德县一辆满载30吨的浓硫酸罐车与另一货车发生追尾导致硫酸严重泄漏。 1.4 风险管理及应急预案 1.4.1 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本项目依据鲁环发[2009]80号文《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的规定,对新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源识别、环境风险预测、选址及敏感目标、防范措施等如实做出评价,提出科学可行的预警监测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 硫酸泄漏事故防范措施: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二O一五年五月七日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类 二、企业基本情况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在收购****化工有限公司基础上于2000年11月份成立的,公司位于****工业区,占地总面积****亩,注册资金****万元,现有员工220人,拥有年产300吨阿维菌素生产装置一套、热电联产项目(两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一个。阿维菌素生产原料主要有淀粉、酵母粉、酵母膏、甲苯、甲醇。热电厂生产原料主要是煤。公司东侧800米处是315省道,厂区南侧和东侧****化工有限公司,北面为耕地,西侧****。 经分析,公司区域属于非环境敏感地区。 三、生产过程的环境风险因素 1、物料风险因素识别 公司生产用甲苯、甲醇作为溶剂,二者均为危险化学品。 (1)甲苯 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熔点:—94.9℃;沸点:110.6℃;闪点:4℃

密度:相对密度(水=1)0.87,相对密度(空气=1)3.14,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顺风移动扩散; 饱和蒸气压:4.89kPa(30℃);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禁配物: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易燃,有毒。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输送流速过快时,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导致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健康环境危害及毒理学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小鼠经口);LC50:12124mg/kg(兔经皮);人吸入71.4g/m3,短时致死;人吸入3g/m3,1~8小时,急性中毒;人吸入0.2~0.3g/m3,8小时,中毒症状出现。 刺激性:人经眼:300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500mg,中度刺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