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政治分章节教学案 必修4 第13单元 第33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33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最新考纲]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一| 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①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②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③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④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⑤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⑥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⑦主观的。

点拨大脑≠人脑,客观存在≠客观实在。

[易错分析]

1.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反映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2.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3.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应该是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4.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没有人脑,一定不会有意识;但是,有了人脑,却不一定产生意识,因为意识产生还需要反映对象。

5.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意识的内容是物质,故是客观的;但是,意识的形式却是主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和方法论

①意识是自然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③社会是意识发展的产物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题干指向社会对人的意识的影响,而不是自然界对人的意识的影响,故①错误、②正确;题干强调社会影响意识,而不是意识影响社会,故③不符合题

意;材料中的人类社会活动指向实践,故④符合题意。]

考法2结合人工智能、动物活动等,考查意识与人脑的关系

2.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生产的“沃森2016人工智能大脑”,采用最新的原子储存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相当于40亿个人类神经突触,它已成功诊断过顶尖医学专家都难以确诊的疾病,而且还能以99%的准确率说明诊断资讯。这说明()

①“沃森”延伸了人脑功能,但它不能替代人脑②人工智能具备了超越人类的思维判断能力③“沃森”的诊断活动是对人的意识活动的模拟④人工智能装置是形成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A[“沃森”已成功诊断过顶尖医学专家都难以确诊的疾病,而且还能以99%的准确率说明诊断资讯。这说明“沃森”延伸了人脑功能,但它不能替代人脑,①正确;人工智能并不能超越人类的思维判断能力,②错误;“沃森”的诊断活动是对人的意识活动的模拟,③正确;人工智能装置并不是形成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④排除。]

考法3结合意识的根源、内容等,考查意识的本质

3.(2016·全国卷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

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

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和“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①③错误,排除。]

考法4依托意识起源、生理基础、内容等理论或现象,考查对物质决定意识的理解

4.(2019·郑州联考)面对中国楼市现状,2017年,我国楼市经历了力度空前的调控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针对现实问题的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的建议。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根据现实作出决策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意识和物质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④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A[我国出台关于楼市的调控政策源于我国楼市的现状,从楼市的实际现状出发,反映的原理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①②符合题意;物质和意识不是不可分割的,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却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可以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③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物质的决定作用而

不是意识的反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①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②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③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④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⑤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⑥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⑦实践把⑧观念的东西变成⑨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10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点拨注意“反映”和“反作用”的区别,前者只表现人类形成意识,后者指向人类意识形成以后通过指导实践而引起客观事物变化。

[易错分析]

1.蜘蛛织网等意识活动不具有目的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蜘蛛织网等不是意识活动,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

2.意识推动人类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意识的性质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性质的意识的作用是不同的,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起推动作用。

3.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等量齐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意识的能动作用非常大,但还不能与物质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

4.意识的能动性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意识的能动性,既表现为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表现为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5.人们之间的不同看法体现出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人们之间的不同看法既体现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也体现主动创造性。

1.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比较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考法1 以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成果为载体,考查意识活动的

三个特点

1.(2016·全国卷Ⅱ·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

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C[本题考查老马识途体现的哲学道理。正是由于管仲正确认识了马有“识途”的功能,并利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才解决了迷路问题,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②③当选;物质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物质,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排除;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动物的活动不是实践,故④错误。]

考法2结合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或结果,考查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2.(2015·全国卷Ⅰ·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C[本题的题眼是“安全意识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的原因”。题眼突出了安

全意识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决定”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说法错误;

④说法绝对化,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会有差异,但实践结果的性质不一定不同。]

考法3以各种精神、理念的传承、指导等为背景,考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3.(2019·青岛质检)宁夏沙区人民有着“愚公”一样的精神,把治沙和种树当作一种信仰。他们无畏困难,长期蜷伏在沙漠中,一手手地把树苗栽进沙地里,将沙漠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改造和治理。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④意识能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C[宁夏沙区人民有着“愚公”一样的精神,把治沙和种树当作一种信仰,这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②③符合题意;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①错误;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④错误。]

考法4依托人类活动的典型事例,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对意识活动的理解和运用

4.(2015·全国卷Ⅱ·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的作用。作为考查单一原理的题目,本问考查知识点较为简单。首先要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抗战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①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②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要求

(1)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③客观规律。

(2)充分发挥④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⑤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⑥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⑦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易错分析]

1.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而不能是认识。

2.高度的革命精神就是要求在工作中尊重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高度的革命精神指向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向的是尊重客观实际和规律。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全面把握当前的实际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把握当前的实际情况,还要把握过去、将来的实际情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考法1 以漫画、名言、典例等形式为切入点,考查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1.(2016·全国卷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

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B[本题的题眼是“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说明他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①③当选;军事行动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实际,而非真理性认识,故②错误;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不起决定性作用,故④错误。]

考法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2019·厦门质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B[该地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规律办事,①正确;材料表明该地立足本地实际,“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是错误的观点,②不选;我们要坚持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③错误;该地结合当地特色来建设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④正确。]

考法3结合人类活动或国家决策,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

3.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扶贫先扶志”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扶贫必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

解析:一是注意知识范围,唯物论的知识包括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等内容;二是注意仔细分析设问观点的哲学寓意,如智指向意识能动作用等;三是准确把握材料信息指向,如扶志和扶智结合体现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等。

答案: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扶贫开发。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要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远大志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拒绝等靠要。

③意识具有目的性。只有扶志和扶智,才能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扶贫的目的,防止返贫。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扶志和扶智”有利于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不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消极等待,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淬炼考能

1.(2018·天津卷· 4)天津市蓟州区的郭家沟,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以前主要靠种庄稼,村民收入不高。后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提升改造农家乐,吸引来大量游客,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 A.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D.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

D[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农民,故A错误;B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故错误;自然条件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故C错误;郭家沟依托资源、改造农家乐等措施,是从实际出发、顺应了市场需求,故D项正确。]

2.(2018·江苏卷·25)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B[题干没有指向运动和静止的特点,故A、C不符合题意;意识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传统手工艺中的动手可以唤醒人的能力和强化人的感觉,体现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B正确。] 3.(2017·天津卷·1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A[“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A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人们认识事物,没有体现创造事物,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人的认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故排除D。]

4.(2017·江苏卷·25)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D[量子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表明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D符合题意。A、B说法材料均未体现。C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 5.(2014·全国卷Ⅰ·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解析:可以作出不同的判断、评价,然后就一种观点从哲学角度,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分析理由。首先要答出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理由。

答案: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说明: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同样可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分数。)

热点聚焦|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凝聚社会发展力量[背景材料]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放在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刻论述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方法路径,①为我们在新形势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明确了方向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领域最具标志性的成果,就是②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③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保持向上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任务依然艰巨。

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理论创新决定了意识形态的活力,理论武装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

⑥从革命年代靠“枪杆子”和“笔杆子”闹革命,到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新时代“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善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各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全党上下一起动手参与,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我们就一定能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筑牢党的执政基础,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信息点②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状态。

信息点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信息点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带着明确的目标去认识世界。

信息点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正确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信息点⑥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信息点⑦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命题预测]

命题角度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我国当前加强公民思想建设的原因。

分析:①人类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