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综合防雷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机房防雷防静电方案

机房防雷防静电方案

中心机房建设工程1、机房概述网络数据中心机房(IDC)工程属于多学科技术,涉及到电子工艺、建筑结构、空气调节、给水排水、电气技术和消防安全等多种专业,而且又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

机房设计必须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由于数据中心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水、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化的数据中心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展性的机房。

网络数据中心机房作为整个景区的网络数据中心机房,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区域,将为景区的医疗内网、互联网、智能化专网等多个网络提供优良的运行环境。

本网络数据中心机房按国标B级机房标准设计建设。

2、设计思想根据网络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基本技术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计算机网络机房设备要求及各系统运行的特点设计本方案。

方案设计以“功能第一、实用为主、兼顾美观”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其安全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和其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以完善为基础,力求功能齐全,技术规范,安全可靠,便以日后维护和管理,同时也考虑了日后的扩展。

在选材方面、投资方面根据功能及设备的要求区别对待,做到投资有重点,确保各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设计目标景区网络数据中心机房要求主要指标按B级机房标准建设,装修和布局要简洁、合理,并满足以后计算机网络的扩大设备增加的需要。

在原建筑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容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及经济性于一体的机房,机房设备的选用,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完善的功能。

4、机房建设一、网络数据中心机房本项目网络数据中心机房的主机房按《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规定的B级机房标准建设,其它功能间按C 级机房标准建设。

设置以下系统:1)机房装修(1)地面:除缓冲区、斜坡外均铺设600*600*35钢质抗静电活动地板,距楼地面抬高40cm安装。

计算机机房防雷设计方案

计算机机房防雷设计方案

计算机机房设备工程防雷设计方案第一部分:防雷重要性一、概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脚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信息设备应用的范围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原电子信息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运算速度快,其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LEMP(Lightning Electro Magnetic Pulse)]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

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雷电灾害称为“信息时代的公害”。

为了消除这一公害,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研发了品种繁多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产品,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的工程技术。

自然灾害很多,而雷电灾害是普遍存在的,特别在有些地区非常频繁,自古以来就被神化。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毁坏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直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遭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我国也是雷暴活动十分频繁的国家。

全国有21个省会城市雷暴日都在50天以上,最多可达134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50~1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雷电灾情损失是“触目惊心”的,在19985和1999年的两年中,全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就有38起。

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方案及清单配置

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方案及清单配置

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方案及清单配置一、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方案1.外部接地:机房外部接地是机房防雷接地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机房外墙应设置独立的接地装置,将机房建筑物全面接地,以便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

2.内部接地:机房内部需要进行终端设备和配电设备的接地。

一般采用星型接地方式,即将各个设备分别接地,然后再将这些个别接地通过接地线连接到总接地系统上。

3.接地电阻:机房的接地电阻是衡量机房防雷接地效果的重要指标。

接地电阻要求越小越好,通常应控制在3欧姆以下。

可以采用增加接地极数量、加大接地极长度、采用圆形等相邻接地极的方式来降低接地电阻。

4.接地导体:机房的接地导体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能。

一般采用铜质接地极或镀铜接地体来进行接地。

接地导体的截面积应根据机房的用电负载计算确定。

5.接地装置:机房接地装置一般包括接地极、线缆、接地体等。

接地极一般采用铜制或镀铜钢制品。

线缆应选用纯铜芯线缆,线径要根据机房的用电负载和距离来确定。

接地体一般采用悬挂接地体或者平铺接地体。

6.接地测试:机房的接地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以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测试频率一般为每年一次,测试内容包括接地电阻、接地电位和接地体的检查等。

二、机房防雷接地配置清单1.外部接地配置清单:-接地电极:铜质接地极-接地线缆:纯铜芯线缆-接地极长度:根据机房实际情况确定-地基填土:混合土2.内部接地配置清单:-接地电极:铜质接地极或镀铜接地体-接地线缆:纯铜芯线缆-接地极数量:根据机房用电负载计算确定-接地导体截面积:根据机房用电负载计算确定3.接地装置配置清单:-接地极:铜质或镀铜钢制品-线缆:纯铜芯线缆,线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接地体:悬挂接地体或平铺接地体4.接地测试配置清单:-接地测试仪器: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电位测试仪等-测试周期:每年一次-测试内容:接地电阻、接地电位、接地体检查等总结: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方案及配置清单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根据机房的具体情况进行。

机房防雷实施方案

机房防雷实施方案

机房防雷实施方案机房是企事业单位重要的信息技术设备存放区域,其中包含大量高端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由于机房内部的设备通常比较昂贵且敏感,一旦发生雷击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机房防雷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将提出一份机房防雷的实施方案。

一、了解机房的环境特点在实施机房防雷方案之前,首先要了解机房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周边环境,例如常见的雷暴频率、降雨情况、地势高低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防雷方案。

二、安装基本的防雷设施1. 外部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机房的屋顶、墙体和天线等建筑物的防雷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防雷功能正常。

2. 室内防雷设施:机房内部还应安装接地装置、防雷墙和避雷针等,以提供多重保护措施。

接地装置要符合规范要求,并通过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的接地效果。

三、加强电力系统的防雷能力1. 合理的电力接地:机房的电力系统要进行良好的接地,以确保雷击时的电流能够迅速地通过接地装置排除。

2. 安装有功防雷装置:有功防雷装置能有效地吸收雷击所产生的电能,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破坏。

因此,在机房的配电系统中应安装有适合的有功防雷装置。

四、规范设备的防雷措施1. 选择符合防雷要求的设备:在购买设备时,要选择符合防雷要求、具有防雷功能的产品。

2. 设备的接地处理:机房内的设备要进行良好的接地处理,确保设备能够迅速地将雷击电流引入到地中。

3.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房内的设备要定期进行防雷性能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加强监控和预警系统的建设1. 安装防雷监测设备:在机房周边和设备附近安装防雷监测设备,可以及时掌握雷暴的情况,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2. 配备雷电警报系统:在机房内部和周边设备上设置雷电警报装置,一旦检测到雷电活动,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上就是一份机房防雷的实施方案,通过合理选择和安装防雷设施,加强电力系统和设备的防雷能力,以及建立监控和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地保护机房的设备免受雷击的破坏,确保机房的正常运行。

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方案

保护地网安装工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一、设计依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 5098-20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二、简况根据用户需求,拟在指挥办公楼做保护地网系统。

因通信机房、师蓝军指挥所、自动化机房、信息中心机房核心设备比较集中,所有同时做等电位均压带和法拉第笼保护;法拉第笼为600*600mm的网格。

因三楼设备间、五楼设备间、配电房、师指挥所主室、雷达营指挥所以电脑及交换机为主,故只做等电位均压带,并使每个设备都可以直接得到有效的保护,详见《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98-20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在信息中心机房后面约22M处做大地地栅网,每个房间内地网通过一条50平方的连接线串联汇集到大地地栅网,地网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三、方案说明1、强电防雷及防过电压系统强电防雷主要是防感应雷,防止雷击过程中,通过电源线缆感应的大电流,穿入机房,损坏设备,由于本工程所在地属于强雷区,所以必须要好防雷工作,以确保设备、人身安全。

在《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中,对机房防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由于机房属于LPZII防雷区。

机房防雷主要是防感应雷,防止雷击过程中,通过电源线缆感应的大电流,穿入机房,损坏设备。

因此在各个机房采用三级防雷措施。

针对本次工程,第一级防雷器为A 级防雷器(100KA ),防雷器安装在配电柜进线处;第二级防雷器为B 级防雷器(40KA ),自制防雷箱,安装在机柜外,总开出线引入到第二级防雷箱,再引入UPS 防雷开关上,能将大能量的浪涌电流限制在后续保护系统可允许的范围;第三级防雷器为C 级防雷器(20KA ),防雷器安装在UPS 输出端。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方案1. 项目概况本方案针对某通信运营商位于城市中心的机房进行防雷接地工程设计,机房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内设有各种通信设备、服务器和电力设备,是通信运营商的核心设施之一。

由于机房位于城市中心,雷电活动频繁,因此必须做好防雷接地工程,保证机房设备的安全和通信的可靠性。

2. 接地系统设计2.1. 外部闪电防护外部闪电防护是机房防雷接地工程的首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设置避雷带和接地装置,将大气中的雷电荷引到地下安全释放。

由于机房建筑面积较大,为了增加避雷带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在机房屋顶设置了多组避雷带,以确保全面覆盖机房建筑。

在避雷带与接地装置之间设置了深埋接地体,保证了雷电荷的有效引流和安全释放。

2.2. 机房内部接地机房内部接地主要是为了保护机房内的设备免受雷击的影响,采用等电位接地的设计方案。

通过在机房内部设置多个接地装置,构建起良好的等电位网,保证了各设备之间的等电位连接,有效地消除了因接地不良导致的设备损坏和通信故障。

3. 接地系统建设3.1. 接地体建设接地体的建设是机房防雷接地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保证接地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接地体材料和施工工艺。

在该项目中,选择了铜材料作为接地体的主要材料,通过专业的铜接地网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保证了接地体的质量和可靠性。

3.2. 避雷带安装避雷带的安装是机房防雷接地工程的关键环节,为了保证避雷带的覆盖范围和安全性,需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避雷带的安装。

在该项目中,按照设计方案设置了多组避雷带,采用了专业的安装设备和施工工艺,保证了避雷带的安装质量和效果。

4. 接地系统检测4.1. 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系统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接地电阻测试,以确保接地效果符合要求。

在该项目中,采用了专业的接地电阻测试仪器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接地效果良好。

4.2. 等电位测试为了保证机房内部设备的等电位连接效果,需进行等电位测试。

在该项目中,采用了专业的等电位测试仪器进行等电位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机房内部设备之间的等电位连接良好,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和通信的可靠性。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雷电活动对机房设备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

因此,机房应该采取合适的防雷接地方案,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 防雷接地原理防雷接地是指将机房内的设备与地面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电气连接,以便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从而降低设备受雷击的概率和受到的损坏。

接地系统起到了稳定电压和防止电击的作用。

防雷接地方案的关键在于:•设备接地系统的合理设计和布置。

•地面的选择和处理,以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

•接地设备的正确安装和维护。

3. 机房防雷接地方案的步骤3.1 需求分析和设计在制定机房防雷接地方案之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

这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机房内各种设备的雷电防护等级。

2.确定机房周围的地形和土壤情况。

3.综合考虑机房的实际情况,确定机房的防雷接地方案。

3.2 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布置接地系统是机房防雷接地方案的核心部分。

它包含以下主要元素:1.外部接地系统:将机房与地面之间的大地电极相连。

通常使用垂直接地针或者水平接地网,以提供良好的接地效果。

2.内部接地系统:将机房内各种设备与外部接地系统相连。

这包括设备接地网、设备接地极等。

3.接地导线:负责将各个接地系统之间进行连接,确保接地的连续性。

3.3 地面处理地面处理是保证机房接地效果良好的关键。

合适的地面处理能够改善地面的电阻,增加接地效果。

地面处理的方法包括:1.地面湿化:通过喷洒水或者安装地下水系统,增加地面湿度,从而降低地面电阻。

2.地面增加导电物质:在地面上撒布导电物质,如盐水等,以提高地面的导电性能。

3.地面加宽:扩大地面的面积,增加接地的有效面积。

3.4 接地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在机房防雷接地方案实施后,接地设备的正确安装和维护是确保接地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安装和维护接地设备时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1.设备接地导线的选择和布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网络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最全设计方案

网络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最全设计方案

网络机房防雷接地技术最全设计方案网络机房是现代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机房的正常运行需要保证其设备的稳定供电和可靠的传输通道。

然而,雷击是机房设备的潜在威胁之一,因此网络机房的防雷接地技术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将为您提供一个网络机房防雷接地技术的全面设计方案。

1.地网设计网络机房的地网是防止雷电入侵的基本防护措施。

地网应由保护接地体、机柜及设备接地线、大地网等组成。

保护接地体通常采用规模较大的接地体,如接地线圈,埋入地下降压。

机柜及设备接地线通过合理铺设,将机柜与地网相接。

大地网是由进入机房周围的接地电阻体组成,它能够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到大地中。

2.避雷针引导线安装避雷针是网络机房中常见的防雷设备之一、通过避雷针接地引导线将避雷针与地网连接在一起,实现快速消散雷击,减少对机房设备的影响。

避雷针应安装在机房屋顶中心处,并保持与接地系统的良好连接。

3.雷电监测系统雷电监测系统是实时监测雷电活动的关键设备。

它可以通过检测雷电电磁信号、电场变化等,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雷电监测系统应具备高灵敏度和可靠性,并与机房的自动监控系统相连接,实现实时反馈并触发应急预案。

4.电磁防护设计网络机房内的设备往往对电磁干扰非常敏感,因此电磁防护也是防雷接地技术的重点之一、首先,对重要设备进行有效的屏蔽设计,如金属屏蔽箱、屏蔽门等。

其次,合理规划设备布局,避免电磁干扰相互影响。

同时,选用符合国际电磁兼容标准的设备,降低不同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5.人员培训与安全意识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机房人员的正确操作和安全意识。

相关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防雷接地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保持安全警觉。

同时,机房应设置防雷接地技术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加强人员的防雷技能培养。

综上所述,网络机房防雷接地技术的全面设计方案应包括地网设计、避雷针引导线安装、雷电监测系统、电磁防护设计和人员培训与安全意识等内容。

这样的方案可以有效地保障网络机房的设备安全,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同一建(构)筑物易遭受雷击的部位: 1、平屋面和坡度≤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和屋檐; 2、坡屋度>1/10且<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和屋檐; 3、坡度>1/2的屋面、屋角、屋脊和檐角; 4、建(构)筑物屋面突出部位,如烟囱、管道、广告牌等。
综合防雷的各项措施
综合防雷系统
外部防雷措施
国家标准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18802-2002《低电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GB16895.22-2004《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34节:过电压保护电器》
行业标准及其它
QX 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QX 10.1-2002《电涌保护器 第一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TB/T 3074-2003《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 DL475-92《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 D501-1~4《防雷与接地安装》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球”,一般直径为十到十几cm;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他 缝隙进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者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者发生剧烈的爆炸。碰 到人畜会造成严重的烧伤和死亡事故;碰到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坏。
雷电的危害
9000次事故统计
过失损失
23%
水灾
6%
火灾
5%
失窃
7%
其他损失
27%
风暴
1%
雷电
五.雷电防护的原则
雷击的选择性
A、易遭雷击的地点: 1、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
地下水出口处、湖沼、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2、山坡与稻田接壤处; 3、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
B、易遭受雷击的建(构)筑物: 1、高耸突出的建筑物,如水塔、电视塔、高楼等; 2、排出导电尘埃、废气热气柱的厂房、管道等; 3、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 4、地下水位高或有金属矿床等地区的建(构)筑物; 5、孤立、突出在旷野的建(构)筑物。
…………
防雷论坛兴起
2006年10月“第五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在成都举办。 2007年3月“第四届亚洲雷电防护标准化论坛”在广州召开。 2007年4月“第三届主要防雷企业高层座谈会”在从化举办。
第三届主要防雷企业高层座谈会
行业发展前景
雷暴多发的中国每年被雷击的损失近1亿元!近日在广州举行的 第四届亚洲雷电防护标准化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表示,随 着国内外对防雷设施的重视,防雷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尖端放电原理
流光放电 梯级下行先导
上行先导 回击
后续闪击
雷电的分类
直击雷:所谓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树木、植物上,因电效
应、热效应和机械力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伤亡。
感应雷:所谓感应雷,是指雷云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 应等现象称之为感应雷击。
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出现的紫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
内部防雷措施



闪 器
针 网 带 线
引 下 线
屏 蔽
接 地 装 置
共 用 接
屏 蔽
地 系 统
隔 离

等 电 位 连 接
合 理 布 线
装 浪 涌 保 护 器

( SPD)

一位国内电子业界专家表示,在防雷技术及应用领域,中国市场 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各行各业对防雷设施的改造仍在进行中, 光是国内铁路防雷改造就需要25亿元,而电力系统、移动通讯系 统防雷改造所需的资金不会是个小数目。随着北京、上海等大城 市要求建筑楼宇必须将防雷电源保护开关装进每家每户,防雷产 品的市场前景将无限放大。
二.雷电基本原理
中部聚集了大 量的负电荷
雷电的成因
积雨云的上部集 中了大量的正电

底部还分布了少 量的正电荷
雷电的成因主要能源来自于大气的运动,没有这些运动,是 不会有雷电的。通常雷电总伴随着狂风骤雨而出现。
雷电的成因
雷电的过程与尖端放电
云地闪中90%为雷云带负电,称为负极性雷击(负闪电),雷云带正电的为正 极性雷击(正闪电) 。每次闪电都是由先导、回击和后续闪击三个过程组成。 雷雨云带有大量的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下方的地面和地面上的物体都带 上了与雷雨云相反的电荷。 当云中的电场达到104V/cm时,空气开始击穿,产生电离,形成向下的流光, 表现为一条暗淡的光柱象梯级一样逐级伸向地面,称之为梯级下行先导。 梯级下行先导达到地面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使地面产生向上的流光,成为 上行先导。 从地面的上行先导与下行先导会合,形成一条明亮的光柱,沿下行先导所形成 的电离通道,由地面高速冲向云中,称为回闪。 第一次闪击后的各次闪击称为后续闪击。负闪电一般包含多次放电。
33.8%
雷电的危害
雷电反击 电磁感应
静电感应 引入高电位
雷电的危害
电源传导雷损坏电源板
直击雷破坏电源墙座
雷电的危害
雷击综合破坏电路板
电涌电压损坏电源
三.雷电侵入设备的途径
雷击建筑物
雷击架空导线
空间电磁感应
地电位反击
四.雷电防护引用标准
IEC标准
IEC62305《雷电防护》(2006最新) IEC61662《雷击损害风险评估》 IEC60364《建筑物电气装置》(防雷有关章节) IEC61643《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
机房综合防雷设计方 二.雷电基本原理 三.雷电侵入设备的途径 四.雷电防护法律法规及引用标准 五.雷电防护的原则 六.机房综合防雷设计 七.防雷常见问题 八.XP随心系列介绍 九.制造商介绍
一.防雷行业发展概述
法律法规的颁布
1、1997年1月通过《广东省气象管理规定》; 2、1999年3月通过《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 3、2004年7月:国务院明确了防雷有关的行政执法的实施机 关是中国气象局及各下属机构; 4、2004年12月颁布了新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5、2005年1月颁布了《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及《防 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 6、2005年9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提及防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