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说理证明题专题练习

中考科学说理证明题专题练习

最新浙江省-中考科学--解答题-解释说理题真题汇编

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下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释。 【温州2015】 第2题 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 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 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 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金华2016】 第3题 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 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结果发现B 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衢州2016】 第4题 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的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待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大烧杯外的水面下降。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请分析实验过程, 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金华2015】 第5题 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只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鸡蛋壳表面很快产生气泡,不一会儿,还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原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浮了上来,接近液面后又慢慢往下沉,如此,鸡蛋不断地在液体中上浮、下沉,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有趣的一幕作出合理的解析。

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mmol/l ,进食后1h 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mmol/l ,进食后2h 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mmol/l ,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把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h 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绘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 ,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 。 【温州2010】 第7题 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 【丽水】 第8题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电子表与水培植物组合在一起,制作水培植物电子表:准备一盆水培植物,其中放养了几条小鱼和几个田螺,用镁带和铅笔芯做电极,插入水培植物的茎中,然后用导线将两个电极与一个没有电池的电子表连接成闭合电路,如图所示。 (1)发现电子表能显示示数,则插上电极的水培植物相当于闭合电路中的 ▲ ; (2)放在窗台上的整盆水培植物及周围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 。 【杭州2015】 第9题 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所示。 电子表

初一科学说理题训练

1.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没开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壶烧水。 (1)他应该烧一壶水还是烧半壶水呢?为什么? (2)小明从饮水机中取水时,发现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那么他应该取温水还是凉水?为什么? 2.试解释为什么在盛夏炎日之下,河滩上的砂石灼热难熬,而河水却凉爽宜人。 3.试解释沙漠地区气温在一天内的变化较大,而沿海地区较小。 4.试解释人的身体浸在冰冷的河水中会有生命危险的原因。 5.有人说:“把铁块分成相等的两块,铁的密度就减小一半”。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6.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出0.1kg的酒精? 7.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试解释。 8.质量分别为1克和10克的不同物体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则哪个物体的比热大,试解释。 9.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10.一个密封的玻璃瓶内装了水,放置在冷冻室几个小时后发现瓶子冻裂了,请用密度知识解释。 11.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试解释?

1.(1)他应该烧半壶水。因为:首先,半壶水泡方便面已经够了;第二,烧半壶水所需时间比烧整壶水更短。(为什么烧半壶水比整壶水所需时间更短?答:半壶水比整壶水质量更小,升高相同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更少,所以加热的时间就更短) (2)他应取温水。因为:质量相同时,将温水烧开比将凉水烧开所需的时间少。(为什么将温水烧开时间会更短?答:温水的温度比凉水更接近沸水,相同质量时,温水烧开所需吸收的热量比凉水少,加热的时间更短。) 2.由于砂石的比热比水小,所以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砂石温度升高得比水更多,因此太阳猛烈照射下的砂石温度很高而水温度不太高。 3.沙漠地区沙子多而水少,沙子的比热比水小得多,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沙子温度升得比水多,晚上放出相同热量后砂子温度降低得也比水多,因此沙漠地区温差很大而沿海地区温差较小。 4.身体浸在冷水中时,由于冷水温度比人体低,冷水会吸收人体的热量导致人体温度下降,时间久了人体无法依靠自身的体温调节维持人体正常体温,就会出现危险。 5.铁块被分成两半后,剩余的铁块的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所以密度不变。 6.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V=m/ρ算出0.1Kg的酒精的体积为125mL,用量筒量取125mL的酒精便可。 7.当手伸入温度很低的冷冻室时,手表面的汗水会遇冷凝固,从而将手与食物粘住. 8.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升高相同温度时,1克的A吸收的热量与10克的B一样多,则相同质量时,A 吸收的热量一定比B多得多,所以A的比热更大。 9.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水银因为凝固点较高会凝固起来使温度计失效,而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零下40摄氏度,不会凝固,所以南极长城站要选酒精温度计测温。 10.放在冷冻室的水会结成冰,密度变小,在质量不变时,体积变大,将瓶撑裂。 11.温度下降且下降得越来越慢,最后保持不变。 刚开始时水的温度远高于空气,所以沸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很快,温度下降就很快,随着水温的下降,热水与空气的温度差越来越小,热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也越来越慢,导致热水温度下降得越来越慢;当水的温度下降到与空气一样时,(因为两者没有了温度差,)不再发生热传递,故水温不再下降。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解答题--说理2017浙江真题版

2017年中考解答题——说理 1.()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①剪取一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2()小科洗热水澡后发现:与进水管相连的金属进水阀表面布满了小水珠(如图丙)而与出水管相连的金属出水阀表面仍保持干燥。请你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 3.()小柯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如图)。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计空气阻力)

4、(2017?)排球充气后,让排球从手上自由落下,排球每次弹加的高度都低于落下时的高度。 (1)解释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否守恒。 (2)排球从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速度v与形变大小ΔV之间的关系大致如图,请说明该过程中,排球受力情况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5.()避险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段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一般设置在长陡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桶围起来(如图三、四)。避险车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汽车刹车失灵时的安全隐患。请你谈谈避险车道设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并作简要解释。 6、(2017?)民以食为天,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科研工作者长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材料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湿环境。 材料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水的比热比沙土大。 材料三:西北某地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稻田怪招”,不施农药与化肥,还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 ①针对种植地土壤是颗粒细小、透气性差的黏土这一状况,种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掺入一定量的沙子。 ②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将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为2.5厘米。 ③每隔7~10天,给稻田断水一段时间,形成缺水环境,以杀死稻田中的小动物及寄生 虫(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没有明显影响),而后对稻田进行补水。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多种“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作出解释。

七年级科学上册 说理题训练 (新版)浙教版

说理题训练 1.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没开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壶烧水。 (1)他应该烧一壶水还是烧半壶水呢?为什么? (2)小明从饮水机中取水时,发现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那么他应该取温水还是凉水?为什么? 2.试解释为什么在盛夏炎日之下,河滩上的砂石灼热难熬,而河水却凉爽宜人。 3.试解释沙漠地区气温在一天内的变化较大,而沿海地区较小。 4.试解释人的身体浸在冰冷的河水中会有生命危险的原因。 5.有人说:“把铁块分成相等的两块,铁的密度就减小一半”。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6.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出0.1kg的酒精? 7.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试解释。 8.质量分别为1克和10克的不同物体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则哪个物体的比热大,试解释。 9.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10.一个密封的玻璃瓶内装了水,放置在冷冻室几个小时后发现瓶子冻裂了,请用密度知识解释。 11.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试解释?

1.(1)他应该烧半壶水。因为:首先,半壶水泡方便面已经够了;第二,烧半壶水所需时间比烧整壶水更短。(为什么烧半壶水比整壶水所需时间更短?答:半壶水比整壶水质量更小,升高相同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更少,所以加热的时间就更短) (2)他应取温水。因为:质量相同时,将温水烧开比将凉水烧开所需的时间少。(为什么将温水烧开时间会更短?答:温水的温度比凉水更接近沸水,相同质量时,温水烧开所需吸收的热量比凉水少,加热的时间更短。) 2.由于砂石的比热比水小,所以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砂石温度升高得比水更多,因此太阳猛烈照射下的砂石温度很高而水温度不太高。 3.沙漠地区沙子多而水少,沙子的比热比水小得多,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沙子温度升得比水多,晚上放出相同热量后砂子温度降低得也比水多,因此沙漠地区温差很大而沿海地区温差较小。 4.身体浸在冷水中时,由于冷水温度比人体低,冷水会吸收人体的热量导致人体温度下降,时间久了人体无法依靠自身的体温调节维持人体正常体温,就会出现危险。 5.铁块被分成两半后,剩余的铁块的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所以密度不变。 6.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V=m/ρ算出0.1Kg的酒精的体积为125mL,用量筒量取125mL的酒精便可。 7.当手伸入温度很低的冷冻室时,手表面的汗水会遇冷凝固,从而将手与食物粘住. 8.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升高相同温度时,1克的A吸收的热量与10克的B一样多,则相同质量时,A吸收的热量一定比B 多得多,所以A的比热更大。 9.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水银因为凝固点较高会凝固起来使温度计失效,而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零下40摄氏度,不会凝固,所以南极长城站要选酒精温度计测温。 10.放在冷冻室的水会结成冰,密度变小,在质量不变时,体积变大,将瓶撑裂。 11.温度下降且下降得越来越慢,最后保持不变。 刚开始时水的温度远高于空气,所以沸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很快,温度下降就很快,随着水温的下降,热水与空气的温度差越来越小,热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也越来越慢,导致热水温度下降得越来越慢;当水的温度下降到与空气一样时,(因为两者没有了温度差,)不再发生热传递,故水温不再下降。

2020届宁波中考科学说理题练习及答案

1、将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如图所示)。请解释塞子被顶出的科学原理。 2、科学小组的同学从微薄上看到了一则“电池锡纸取火”的视频:操作者将一张口香糖包装锡纸用剪刀修剪,形成中间狭窄的条形,并将锡纸接在两节5号电池的正负极(如图所示),过一会儿,锡纸竟然燃烧起来。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对“电池锡纸可取火”的现象进行科学解释。 3、树怕剥皮,不怕空心,这是为什么?而生产生活中,为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人们对果树进行环剥,如图甲所示。 若对图乙中的果树实施环剥技术,应选择哪一处 进行环剥?并说明理由。 4、在《空气的存在》一课中,教材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活动:用粗铁丝做的夹子夹住空易拉罐,并向空易拉罐中倒入少许水。然后对易拉罐加热,有大量水汽逸出时,把易拉罐开口朝下扣在冷水中(不要扣入得太深),观察现象。如果实验现象能成为空气存在的证据。

5、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6、在相同条件下,取相等质量的块状CaCO3和粉末状Na2CO3,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充分反应。根据实验测定:其中粉末状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块状Ca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大致曲线,并用科学原理加以解释。 7、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供给情况、气孔开闭情况等有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所以在光照增强时,光合作用也随着加强。但是,当光照增强到一定限度,即达到光饱和后,光合作用就不再加强了。下面是某晴朗的夏日,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在白天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表示时刻。请解释出现右图变化的原因。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练习:说理题(17题) 生物部分 1.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ATP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杨梅的保鲜主要是减弱杨梅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呼吸作用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冰箱能够达到低温的环境。 【答案】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唱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人。 2.取A、B 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 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解析: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1分),植物光合作 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分),当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 强于呼吸作用(1分)。 钟罩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是蜡烛能否继续燃烧的原因。 氧气充足时蜡烛能继续燃烧,氧气不足蜡烛就会熄灭(2分) 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在A钟罩内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蜡烛很快熄灭(1分);在B钟罩内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被吸收,且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所以能为蜡烛继续燃烧补充氧气(1分),所以B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比A长。 【评分说明】:①“变化的原因”部分也可以这样写:钟罩内氧气是否有得到补充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原因。钟罩内氧气得到补充,蜡烛燃烧时间长,钟罩内氧气没有得到补

最新温州市中考科学说理题专项训练

温州市2015年中考科学说理题专项训练 一、科学现象说理 1.仔细观察下图车头的外形,请你谈谈这样设计的好处。 2.飞机投弹的时候,必须提前投掷才能命中目标,请解释其中的原理。 3.新鲜叶片在水中受光照后上浮,请解释原因。 4.将一只未充气的气球放入锥形瓶中,把气球的开口翻在锥形瓶的瓶颈上封住瓶口,如图所示。然后向气球内吹气,发现气球很难被吹大,这是为什么呢?请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5.如图所示,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学先后用甲、乙两种方式扛着同样的包裹前进。两种方式中哪种更轻便、更合理?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理由。 6.如图所示的是某水电站126m高的拦河坝,请问:在符工程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水库大坝的上部为什么可以设计成比下部窄些?水力发电是水能利用的主要形式,然而为建设水电站大量修建拦河大坝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请举一例。

7.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在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俗称瓶起子)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股“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8.实验证明:在油锅温度升到一定温度时,油锅会冒火。这时往油锅中倒入水会使火焰更加猛烈;而在向锅中“火上浇油”倒入油则能够起到灭火作用。请分别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9.小刚同学把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都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使它们在桌面上绕竖直轴水平旋转,然后用手按住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熟鸡蛋静止了;用手按住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生鸡蛋沿原来方向继续转了几圈,如图所示。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释放后生鸡蛋又继续转了几圈? 10.电磁炉因便捷,热效率高深受广大用户喜爱。它是利用电流在电磁炉内部线圈中产生磁场,磁化铁锅,从而形成无数个小涡流(即电流),加速锅底的分子运动,使锅底自身发热,从而达到加热食物的目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磁炉是利用原理工作的;电磁炉工作时,锅内食物的内能增加的方式是。(2)铁锅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铝锅能在电磁炉上使用吗?试说明理由 11.当人们从海里上岸时,就会发现踩在沙滩上的脚印越来越深,请解释以上现象。

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说理题

浙江省中考科学试题汇编(说理题) 1.(2015杭州37分)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所示。 (1)瓜果蔬菜 在陶罐中低温 储存,保鲜效果 较好。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可多 选) A.降低温度,瓜果蔬菜中水分的蒸发减少 B.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增强 C.降低环境对微生物繁殖起抑制作用 D.降低温度,瓜果蔬菜细胞内酶的活性不变 (2)如果内陶罐改用铁罐,从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铁罐的不利因素是______。(答出一点 即可) (3)为了探究双层陶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用相同的双层陶罐,分别在不同的 风速、空气相对湿度(RH)条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在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测 得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降温效果指数越大,表明降温效果越好),结果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不、同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i)_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请解释其原因 2.(2015温州28)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 而跳伞运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落。空中下落的物 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 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各,按如图所示分 成A、B、C、D四组。 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 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变量尽可能相同。 (2)本实验的结论是。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

科学中考说理题复习

中考科学说理证明题专题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1. 1、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你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斜面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斜面提升物体可以省力。图示为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4N ,将一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上 斜面,已知物体上升的高度h=1m (1)求拉力F 做的功; (2)若斜面的高度H 一定,倾角θ可以改变,试推导:在不考虑摩擦时,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 将重为G 的物体匀速拉上斜面顶端.θ越小,F 越小。 3.小理要测量一个定值电阻R 的大小,但他只有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源和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 o ,开关和导线若干。请你帮他设计测量的电路图,简要说明测量方法及需测的物理量(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写出计算待测电阻R 的表达式。 4.小阳与实践小组成员利用假期到水库清理水面垃圾,发现水面有一形 状不规则且不吸 水的小固体漂浮物,为研究该物体密度,小组同学找 来了弹簧测力计、滑轮、塑料吸盘、细线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擦干该物体,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 (2)如图乙所示,小阳还应 ,再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 (3)则该物体的密度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忽略绳重与摩擦) (4)为确保实验成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5. 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实验室中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的质量。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l ;再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2。试证明被测物体的质量21m m m 6. 如图所示,一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请你有关知识证明冰块熔化后水面不升不降.(不考虑水

中考科学专题复习说理题(学生)

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说理题 一、说理题: 这是一类需要运用科学语言,应用科学知识, 并运用因果关系,体现一定逻辑顺序,来阐述、解释某一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综合性试题。 例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 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酸的浓度尽可能的低,滴入时尽量缓慢),并振荡(或不断搅拌)。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请你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AB 、BC 、CD 各段变化的理由。 1.研究对象: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成分:NaOH 和Na 2CO 3 2.科学现象和过程:滴加盐酸后,各成分会与稀盐酸有怎样反应?实验现象如何? 3.实验原理:各线段对应的反应是什么? 4.AB 、BC 、CD 各段存在怎样的关联?

二、表述要点: ①研究对象(初始状态)②条件改变③科学依据(定律、原理、公式等)④变化结果三、注意点 ①说明式中的相等量(什么原因相等),②式中的不等量(什么原因不等), ③公式依据,④得到结论。 四、类型 1.推导型 2.证明型 3.说理型 4.实验型 1.推导型 一根形状不规则的木棒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重量: 在木棒左端以F1的竖直向上的力刚好能提起木棒,在木棒右端以F2的数值向上的力也能刚好提起木棒。证明木棒的重量G=F1+F2。 2.证明型 如图所示,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学先后用甲、乙两种方式扛着同样的包裹前进。两种方式中哪种更轻便、更合理?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理由。 3.说理型 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浙江省温州市2015年中考科学 试卷说理题及模拟题归纳

浙江省温州市2015年中考科学试卷说理题及模拟题归纳 1.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解释: 答题要点:(1)根的吸水能力; (2)水分的运输; (3)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4)无风的夜晚与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弱的比较; (5)导管中水分的积累 答出5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因此导管中水分积累少;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根吸收的水在导管中积累多. 答出4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答出3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答出2点,且逻辑关系合理. 示例:竹子在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 答出1点. 示例:竹子在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无风的夜晚蒸腾作用弱. 2.(6分)我国法律规定,驾驶员醉驾要负刑事责任。为了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交警需要用酒精测试仪对驾驶员进行检测。小林设计了一种酒精测试仪的电路,如右图所示。图中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说理专题训练

七年级数学下册说理题专项训练 一、考 1、如图,在△ABC中,∠A=60°,BD、CE分别是AC、AB上的高,H是BD、?CE的交点,求∠BHC的度数. 2、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7-2-2-6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D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CD=142°,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道理吗? 3.如图,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40°,∠C=70°,求∠DAF的度数 4、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ABE,如果AF= 4,AB=7.(1)写出图中的旋转过程; (2)求BE的长(3)在图中作出延长BE与DF 的交点G,并说明BG⊥DF. F D B C A 3 A B C D E F

二、评 三、考 1、如图,已知F是△ABC的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DF⊥AB,且∠A=56°,∠F=31°,求∠ACF 的度数. 2.如图,AD⊥BD,AE平分∠BAC,∠B=30°,∠ACD=70°,求∠AED的度数. 3、如图,P是等边△ABC内的一点,且PA=6,PB=8,PC=10,若将△PAC绕 点A逆时针旋转后,得到△P′AB。 求:(1)PP′的长; (2)∠APB的度数。 4.已知,如图,点C是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三△ACD和△BCE.(1) 指出面ACE以点C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的三角形. (2)若AE与BD交于点0,求∠AOD的度数. 绝密★启用前 A E F C B D O E D C B A

201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 位置填涂考生号。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2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复数()221i 1i +++的共轭复数是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2)若集合}{1M x x =≤,} {2,1N y y x x ==≤,则 (A )M N = (B )M N ? (C )N M ? (D )M N =? (3)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都为正数, 且3541 2 a ,a ,a 成等差数列, 则3546 a a a a ++的值是 (A 51- (B 51+ (C ) 35- (D 35+ (4)阅读如图的程序框图. 若输入5n =, 则输出k 的值为 (A )2 (B )3 (C )4 (D )5 (5)已知双曲线C 22 2:14 x y a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230+=x y ,1F ,2F 分别 是双曲线C 的左,右焦点, 点P 在双曲线C 上, 且17PF =, 则2PF 等于 (A )1 (B )13 (C )4或10 (D )1或13

中考科学专题复习说理题(学生)

中考科学专题复习说理题(学生) 一、说理题: 这是一类需要运用科学语言,应用科学知识,并运用因果关系,体现一定逻辑顺序,来阐述、解释某一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综合性试题。 例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酸的浓度尽可能的低,滴入时尽量缓慢),并振荡(或不断搅拌)。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请你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AB、BC、CD各段变化的理由。 二、表述要点: ①研究对象(初始状态)②条件改变③科学依据(定律、原理、公式等)④变化结果 三、注意点 ①说明式中的相等量(什么原因相等),②式中的不等量(什么原因不等), ③公式依据,④得到结论。 四、类型 1.推导型 2.证明型 3.说理型 4.实验型 1.推导型

一根形状不规则的木棒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重量: 在木棒左端以F1的竖直向上的力刚好能提起木棒,在木棒右端以F2的数值向上的力也能刚好提起木棒。证明木棒的重量G=F1+F2。 2.证明型 如图所示,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学先后用甲、乙两种方式扛着同样的包裹前进。两种方式中哪种更轻便、更合理?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理由。 3.说理型 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答题要点: (1)根的吸水能力; (2)水分的运输; (3)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4)无风的夜晚与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弱的比较; (5)导管中水分的积累 4.实验型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1)甲组的方法是: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加到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根据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来测定碳酸钠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除盐酸、试样与水以外,判断反应是否完全必须用到的试剂是。 (2)请你帮乙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五练习 1.我国法律规定,驾驶员醉驾要负刑事责任。为了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交警需要用酒精测试仪对驾驶员进行检测。小林设计了一种酒精测试仪的电路,如右图所示。图中R 为定值电阻;Q 为酒精气敏元件,它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其阻值随被测的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测试酒精浓度.请判断测量时当电压表的读数减少时酒精浓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二轮复习中考说理题专题一(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中考科学复习说理题一 姓名 例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酸的浓度尽可能的低,滴入时尽量缓慢),并振荡(或不断 搅拌)。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AB、BC、CD各段变化的理由。 1.研究对象: 成分: 2.科学现象和过程:滴加盐酸后,各成分会与稀盐酸有怎样反应?实验现象如何? 3.实验原理:各线段对应的反应是什么?

解释: 例2.在一个大型平底烧瓶湿润的泥沙中插上几枝新鲜的枝条和一支 盛有适量NaOH 溶液的试管,烧瓶口紧包一个气球,使烧瓶悬 浮在玻璃缸中某一位置(如右图)。自然环境下持续观察,最 终可以发现烧瓶的浮沉情况怎样?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例3.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供给情况、气孔开闭情 况等有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所以在光照增强时,光合作用也随着加 强。但是,当光照增强到一定限度,即达到光饱和后,光合作用就不再加强 了。下面是某晴朗的夏日,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在白天的变化曲线图,纵坐 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表示时刻。请解释出现右图变化的原因。 4.AB 、BC 、CD 各段存在怎样的关联? 可伸缩的气球

【巩固练习】 1. 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这一过程中,体内的有机物会时刻发生变化(如图甲)。请你 试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在如图乙坐标中绘出正确反映从种子萌发到长成植物体内 有机物含量变化的大致曲线,并解释原因。 2.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先在集气 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 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 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图中的位置(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 的原因。 有机物质量 O 时间 甲 乙

中考科学专题复习说理题(学生)

I 例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 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 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酸的浓度尽可能的低,滴入时尽 量缓慢),并振荡(或不断搅拌)。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 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请你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 知识分析AB BC CD 各段变化的理由。 :1.研究对象: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I I I ; 成分:NaOH 和 NazCQ 2.科学现象和过程:滴加盐酸后,各成分会与稀盐酸有怎样反应?实验现象如何? 3.实验原理:各线段对应的反应是什么? 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说理题 一、说理题: 这是一类需要运用科学语言,应用科学知识, 并运用因果关系,体现一定逻辑顺序,来 阐述、解释某一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综合性试题。 i= => I => ^3^ o JESS n_ *自许丰 i=> 尿理共联点遭0 苗序如塞於咨 mi 町it 酸质. 藩溥 的 民 B

4.AB、BC CD各段存在怎样的关联?

、表述要点: ③科学依据(定律、原理、公式等) ④变化结果 ①说明式中的相等量(什么原因相等) ③公式依据, 四、类型 1?推导型2?证明型3?说理型4?实验型 1?推导型 一根形状不规则的木棒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重量: 在木棒左端以F1的竖直向上的力刚好 能提起木棒,在木棒右端以 F2的数值 向上的力也能 刚好提起木棒。 证明木棒的重量 G=F1+F2 。 2?证明型 如图所示,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学先后用甲、乙两种方式扛着同样的包裹前进。两种方式中 3?说理型 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 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 ,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 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 水流 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①研究对象(初始状态)②条件改变 ②式中的不等量(什么原因不等) ④得到结论。 哪种更轻便、更合理?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理由。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解答题--说理2017浙江真题

2017年浙江中考解答题——说理 1.(金华)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 ①剪取一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 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 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 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2(宁波)小科洗热水澡后发现:与进水管相连的金属进水阀表面布满了小水珠(如图丙)而与出水管相连的金属出水阀表面仍保持干燥。请你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 3.(衢州)小柯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如图)。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请结合所学知识,解 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计空气阻力)

4、(2017?绍兴)排球充气后,让排球从手上自由落下,排球每次弹加的高度都低于落下时的高度。 (1)解释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否守恒。 (2)排球从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速度v与形变大小ΔV之间的关系大致如图,请说明该过程中,排球受力情况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5.(台州)避险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段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一般设置在长陡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桶围起来(如图三、四)。避险车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汽车刹车失灵时的安全隐患。请你谈谈避险车道设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并作简要解释。 6、(2017?温州)民以食为天,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科研工作者长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材料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湿环境。 材料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水的比热比沙土大。 材料三:西北某地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稻田怪招”,不施农药与化肥,还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 ①针对种植地土壤是颗粒细小、透气性差的黏土这一状况,种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掺入一定量的沙子。 ②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将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为2.5厘米。 ③每隔7~10天,给稻田断水一段时间,形成缺水环境,以杀死稻田中的小动物及寄生 虫(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没有明显影响),而后对稻田进行补水。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多种“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作出解释。

初中科学说理证明专题

初中科学说理证明题专题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我们可以设想液面下h 深处有一面积为s 的水平圆面,它所受到的压力是其上方圆柱形的小液柱所产生的。 (1)请在图中作出小液柱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请推证:液体内部深度为h 处的压强gh p ρ=。 2.如图所示,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学先后用甲、乙两种方式扛着同样的包裹前进。两种方式中哪种更轻便、更合理?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理由。 3.斜面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斜面提升物体可以省力。图示为 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4N ,将一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上 斜面,已知物体上升的高度h=1m (1)求拉力F 做的功; (2)若斜面的高度H 一定,倾角θ可以改变,试推导:在不考虑摩擦时,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 将重为G 的物体匀速拉上斜面顶端.θ越小,F 越小。 4.小理要测量一个定值电阻R 的大小,但他只有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源和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 o ,开关和导线若干。请你帮他设计测量的电路图,简要说明测量方法及需测的物理量(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写出计算待测电阻R 的表达式。 5.如图17所示的是某水电站126m 高的拦河坝,请问:在符工程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水库大坝的上部为什么可以设计成比下部窄些((3分)?水力发电是水能利用的主要形式,然而为建设水电站大量修建拦河大坝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请举一例(1分)。

6、小刚同学把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都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 分别使它们在桌面上绕竖直轴水平旋转,然后用手按住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 熟鸡蛋静止了;用手按住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生鸡蛋沿原来方向继续转了几 圈,如图12所示。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释放后生鸡蛋又继续转了几 圈? 7、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在经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俗称瓶起子)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股“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8.小阳与实践小组成员利用假期到水库清理水面垃圾,发现水面有一形 状不规则且不吸水的小固体漂浮物,为研究该物体密度,小组同学找 来了弹簧测力计、滑轮、塑料吸盘、细线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擦干该物体,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 (2)如图乙所示,小阳还应 ,再读出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F 2, (3)则该物体的密度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忽略绳重与摩擦) (4)为确保实验成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9. 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实验室中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的质量。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l ;再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 2。试证明被测物体的质量21m m m 10. 如图所示,一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请你有关知识证明冰块熔化后水面不升不降.(不考虑水的蒸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