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术后锻炼

合集下载

手术后出现肌肉萎缩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手术后出现肌肉萎缩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手术后出现肌肉萎缩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肌肉萎缩就是其中之一。

肌肉萎缩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功能和外观,还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那么,手术后出现肌肉萎缩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肌肉萎缩的原因。

手术后肌肉萎缩通常是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肢体固定、疼痛限制活动以及神经损伤等因素引起的。

肌肉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和使用,就会逐渐萎缩。

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手术的类型、恢复情况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训练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早期阶段,也就是术后的 1 2 周内,主要是以轻微的活动和按摩为主。

这时候伤口还在愈合,不能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可以在病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屈伸动作,比如轻轻弯曲和伸直膝盖、脚踝,活动手指和手腕等。

同时,家人或者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轻轻按摩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

在术后 2 4 周,随着伤口的逐渐愈合,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和范围。

比如,可以进行一些主动的肌肉收缩训练。

比如,收缩大腿肌肉,保持几秒钟后放松,重复多次。

还可以尝试在辅助器具(如拐杖)的帮助下,进行短距离的行走。

到了术后 4 8 周,康复训练可以更加多样化和有针对性。

可以进行一些抗阻训练,比如使用轻量级的哑铃或者弹力带进行训练。

比如,坐着的时候,用弹力带绑在脚上,进行脚踝的屈伸对抗训练。

此外,平衡训练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单脚站立等简单的动作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在术后 8 周以后,如果恢复情况良好,可以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时间。

这时候可以考虑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除了这些特定的训练动作,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也对康复非常有帮助。

比如,自己穿衣、洗漱、上下楼梯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都能锻炼到肌肉。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一是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臀肌挛缩的护理

臀肌挛缩的护理

臀肌挛缩的护理一、护理评估:神志、面容、表情、营养及精神状况。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范围:骼前上棘到大腿上 1/3 处,包括整个臀部,会阴部。

(6)术前肌肉注射不宜选臀部,应选上臂三角肌。

2、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7)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2、功能锻炼(1)术后将双腿置于三脚架上,保持髋关节屈曲。

(2)术后 2-3 天协助患者下床,指导功能锻炼:双手叉腰,双腿双膝并拢尽量伸直身体“一”字行走,并保持身体平衡,不要左右摇晃。

拔除引流管后可适当增加活动时间和活动项目。

下蹲运动:双腿双膝并拢,双手握紧床档下蹲——站立——再下蹲——再站立,3 天后增加“跷二郎腿”坐立,如有骨盆倾斜,患者应重视双下肢的交替上下活动,短侧肢体用力下蹲,长侧肢体尽量上提,反复进行带动两侧骨盆肌肉收缩,使之重新平衡,部分患者还可以结合下肢皮牵引,短侧肢体牵引重力大。

四、注意事项术后下床活动不宜空腹,要先练习床上坐,如无不适再下床锻炼,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循序渐进,如出现头昏、面色苍白、出冷汗、伤口剧痛应停止,伤口渗血较多时,根据医嘱决定锻炼方式,必要时可暂停锻炼。

臀肌挛缩围手术期康复指导

臀肌挛缩围手术期康复指导

臀肌挛缩围手术期康复指导(一)臀肌挛缩的基础知识臀肌挛缩是什么?臀肌挛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综合征。

臀肌挛缩的主要病因是什么?1)注射因素:多数学者认同该病与反复多次的臀部注射有关,肌内注射后局部形成硬块即为肌纤维炎表现。

2)瘢痕体质。

3)外伤、感染等因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症。

臀肌挛缩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髋关节功能障碍:患儿(者)髋关节内旋、内收活动受限。

站立时下肢处于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拢。

行走常有外八、摇摆步态,快步呈跳跃状态。

坐下时双腿不能并拢,双侧髋关节分开呈蛙式位,一侧大腿难以搁在另一侧大腿上(交腿试验)。

轻者下蹲时双膝先分开,下蹲后再并拢。

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下蹲时双侧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双膝不能靠拢,足跟不着地,呈蛙式位。

患儿臀部外上部有皮肤凹陷,髋内收时凹陷更明显,臀部可触及紧缩感,下肢呈外展、外旋位,髋内收、内旋受限,下肢中立位屈髋活动受限,必须使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髋关节向外画一半圆形方能再恢复完全屈曲。

2)骨盆变形:病程长、程度重者可有髋白底凸向盆腔。

双侧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可有骨盆倾斜及继发性腰段脊柱侧弯。

(二)术前健康指导臀肌挛缩确诊检查有哪些?股四头肌肌力试验、腰臀围比例测量、弹跳征检查、双下肢长度测量、四肢的骨检查和关节X线检查、肌电图检查。

臀肌挛缩有哪些手术方法?1)臀肌挛缩带切断术:手术简单,创伤小。

2)臀肌挛缩带切断术加臀大肌止点松解术:采用关节镜下两切口手术,能够暴露阔筋膜后缘、臀肌挛缩带的下缘及臀大肌腱板的下部,手术切口小、创伤小。

术前饮食指导有哪些?1)摄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增加营养。

2)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术后健康指导臀肌挛缩术后护理的要点是什么?1)体位:双下肢伸直并拢,用绷带固定膝关节,并垫一软枕,处于屈膝屈髋位。

术后4h后变换体位,预防压疮。

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功能锻炼护理的

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功能锻炼护理的

预防复发与后遗症护理
坚持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于预防复发和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家长应督促儿童按 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功能锻炼,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注意生活姿势
保持良好的生活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轻对手术部位 的压力。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若儿童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肿胀、发热等异常情况,家长应立即 带儿童就医,以便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治疗方法简介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挛缩,包括物理治疗、按摩、 拉伸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中重度挛缩,通过手术松解紧张的臀 肌,术后需配合功能锻炼护理。
请注意,以上提供的信息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意见。如 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准确的建议和 治疗方案。
02
术后早期护理
Chapter
手术切口护理
防止并发症
适当的锻炼可以减少手术 并发症的风险,如肌肉萎 缩、关节僵硬等。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功能锻炼,儿童可以 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方法与步骤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臀肌的主动 和被动收缩练习,以增强肌肉力 量。
进行平衡训练,如坐立平衡、站 立平衡等,以及协调训练,如步 态训练等。
清洁与消毒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并遵循医生的消毒指导,以降低感染风 险。
观察并发症
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儿童的疼痛程度,了解他们的疼痛感受,并根据医 嘱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
镇痛措施
根据医生的指导,及时给予儿童合适的镇痛药物或非药物镇 痛方法,如冷敷、按摩等,以缓解疼痛。
儿童臀肌挛缩症术后功能锻炼护理

小儿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小儿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7 - 7 6 7 .

及时协助清洗会阴部 , 保证皮肤清洁。
3 功能锻炼方法 术后 由护理人员指导患儿早期 进行功能锻炼 。 31 心理护 理 . 因患儿对疼痛 比成人更具 有恐惧感 , 故
( 收稿 日期 :0 2 0 — 6 21—32 )
小 儿 注射 性臀 肌挛 缩 症 术后 早 期功 能锻炼
起训 练 , 坐起过程 中不断鼓励 患儿 。因为坐起 时 , 由于伤 口疼
痛, 患儿往往不愿遵照做 , 并且容易背 向仰 , 护士应在~旁指导 并督其做 正确坐起 姿势 , 可慢 慢将患儿扶起 , 使其 头尽 量 向前
倾, 身体 弓背向床尾方向, 达到最大限度后停留 1 i 0mn再躺下 , 如此反复 6次 , 每天 4次 , 可起到防止粘连的作用。 33 术后第 3天 . 可开始进行关节持续被动活动( P , C M) 被动屈髋 、 屈膝训 练 , 患者取仰 卧位 , 双手握住患者双小腿 , 用
4 . 8
严密观察下肢骨突部位局部血运情况 , 时协助 翻身防压 定
疮, 骨突处垫棉垫 , 同时注意保持伤 口敷料干燥清洁 , 大小便后
【 乐杰. 2 】 妇产科学【 】 7 北京 : M . 版. 第 人民卫生出版社 ,0 8 8 . 2 0 :1 p 郑 修霞 . 】 妇产科 护理 学[ 】 4版. M. 第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6 人 20 :
每天 4次 , 每次 l 0下。 5天鼓励 患者可下床行走进行步态训 第
练。 方法 : 步态训 练前先指定一直线为行走 路线 , 在此基础上扶 持 患者踩直线进 行“ 一字步 ” 行走 , 每次行走 5rn 1 i , i ̄ 0m n 以 n
搏、 呼吸 、 血氧饱和度。 严密观察双下肢末梢血运情况 以及有无

臀肌挛缩症的护理

臀肌挛缩症的护理

臀肌挛缩症
臀肌挛缩症
臀肌挛缩症
臀肌挛缩症
临床表现(骨盆变形)
奥托氏骨盆。 股骨大转子骨骺肥大。 骨盆倾斜及继发性腰段脊柱侧凸。 下肢假性不等长
手术治疗
手术名称——臀肌松解术
目的:通过手术切断股骨大粗隆附近的肌 腱,使臀肌松解,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
手术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后并发症
局部血肿形成 感染 症状不完全缓解或复发 切口疤痕 臀中肌无力 术后动脉性出血
术后第一天
术后第二天
术后第三天
术后第三天
术后第三天
谢谢 !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臀肌挛缩症的护理
目录
一、定义 二、病因 三、病理变化 四、临床表现 五、手术治疗 六、术后并发症 七、护理 八、功能锻炼
定义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 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 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病因
注射因素 儿童易感因素 遗传因素 外伤、感染等因素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臀部有凹陷、肿块或束状带 镜检:大部分挛缩臀肌可见肌细胞萎缩,多
为局灶性或肌束外围性,越接近纤维化部位 萎缩越明显。
臀肌挛缩症
临床表现(髋关节功能障碍)
站立时下肢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拢 行走时常有外八,摇摆步态,快步呈跳跃状
态 坐下时双腿不能并拢,双髋分开蛙式位,不
能翘二郎腿 下蹲活动时轻者出现划圈症,重者呈蛙式样
护理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按腰麻后护理常规护理 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及引
流液的色、质、量,保 持引流管通畅 肢体放置:双下肢伸直 并拢,用绷带固定膝关 节,并垫一软枕,处于 屈膝屈髋位

臀肌挛缩最佳锻炼方法

臀肌挛缩最佳锻炼方法

臀肌挛缩最佳锻炼方法臀肌挛缩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问题,它会导致臀部肌肉僵硬、疼痛、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

因此,寻找最佳的臀肌挛缩锻炼方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有效的锻炼方法,帮助您缓解臀肌挛缩问题。

1. 深蹲。

深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臀部锻炼方法,可以帮助加强臀部肌肉。

站立时,双腿与肩同宽,然后慢慢下蹲,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慢慢站起。

重复进行深蹲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臀部肌肉,缓解臀肌挛缩问题。

2. 臀桥。

臀桥是一种针对臀部肌肉的重要锻炼动作。

躺在地板上,双脚踩地,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用臀部力量将臀部抬起,直到与身体呈一条直线,然后慢慢放下。

臀桥可以有效地激活臀部肌肉,帮助缓解臀肌挛缩问题。

3. 登山。

登山是一种有氧运动,也是一种很好的臀部锻炼方法。

通过模拟登山的动作,可以有效地加强臀部肌肉,提高臀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可以在户外进行真实的登山活动,也可以在健身房使用登山机进行锻炼。

4. 瑜伽。

瑜伽中有许多针对臀部肌肉的动作,如猫式、犁式、下犬式等,这些动作可以帮助拉伸和加强臀部肌肉,缓解臀肌挛缩问题。

同时,瑜伽还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对于缓解臀肌挛缩问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5. 游泳。

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臀部肌肉。

特别是蛙泳和自由泳,这两种泳姿可以很好地加强臀部肌肉,提高臀部的力量和灵活性,有助于缓解臀肌挛缩问题。

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结合以上的锻炼方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定期进行臀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缓解臀肌挛缩问题。

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可以有效预防臀肌挛缩的发生。

希望本文提供的臀肌挛缩最佳锻炼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四步强化练功法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四步强化练功法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四步强化练功法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四步强化练功法对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患者术后康复功能的效果。

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臀肌挛缩症患者44例,施行关节镜下臀肌松解治疗,术后早期、系统地实施“四步强化练功法”,并行随访,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弹跳感等进行综合评价疗效。

结果 44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男15例,女29例,年龄12~39岁,平均21.2岁。

双侧发病43例,单侧发病1例,共87侧;平均住院时间6.7d,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9个月,优41例,良3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步态恢复正常。

结论四步强化练功法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的患者康复运用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臀肌挛缩关节镜四步强化练功法康复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增生、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而表现出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主要为药物注射导致肌肉内出血、机化等因素而发生臀肌挛缩症。

作者自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臀肌挛缩症患者44例,均采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术后除常规护理外,重点强化四步练功法,收到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4例中男15例,女29例;年龄12~39岁,平均21.2岁。

双侧发病43例、单侧发病1例,共87侧。

平均住院时间6.7d。

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9个月。

患者在病发前期均有频繁臀部肌肉注射史。

症状与体征:患者站立时下肢外旋,双膝不能完全并拢。

坐位或下蹲时,双膝呈“蛙式位”;行走时呈“外八字”步态;患侧呈“尖臀”,触诊有条索及硬块,部分有弹响髋。

44例中日常活动受限11例,体育活动受限21例,下蹲时膝盖分离17例,完全不能下蹲7例,弯腰受限9例,不能侧卧13例。

本组病例均采用关节镜监视下阔筋膜张肌腱膜切断,臀肌肌膜部分切开及肌肉变性束带松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锻炼时要注意腰背肌的力量,腰要直,走路时大腿用力带动小腿。

以前驼背的人要注意挺胸,感觉到很舒展。

可以定时叫人观察自己的姿态或是对镜练习。

(2)重视髋关节的整体功能,注意平衡,内外前后侧肌力兼顾。

(3)要有信心和耐心,别太着急,每天坚持锻炼一定能够成功!一般前面几天的锻炼会很痛苦,后面没那么痛,但贵在坚持。

(4)臀肌挛缩术后锻炼(下面是网上摘抄的内容,太经典了,大家可能看过。

我把它打印下来了,每天照着练)
标准足量系统康复训练是治疗臀肌挛缩症(外八字、蛙形腿)及防止新的粘连和挛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所有动作象正常人一样自如即可停止针对性锻炼。

一、防止或改善挛缩的康复
目的:维持延长后的长度、改善皮肤挛缩和增加韧带柔韧性
1、并膝屈髋屈膝(或称下蹲)锻炼有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两种;被动屈髋屈膝适用于不能领会锻炼目的及方法、无法主动配合的6岁以下保守治疗患者和术后早期(有缝合的1周内,微创的12小时后)需要锻炼协助引流但因疼痛不能很好锻炼到位的患者。

具体方法:双膝并拢固定后,操作者将患者双足抬起双足底与操作者胸部相接触,双手握住患者小腿踝上,双手及胸部缓慢用力并嘱患者深呼吸使髋膝充分屈曲,各组3-4个,保守治疗者复日6-8组,术后患者复日3-4组即可。

被动锻炼痛若减轻后即进行主动锻。

双膝并拢固定,双手抓住牢固支持物进行下蹲训练,要求次数同被动。

2、双下肢交叉重叠屈髋屈膝锻炼(坐着翘二郎腿),主被动操作要求与并膝锻炼时相同,但开始时间比并膝锻炼晚1-2天,且每次先练并膝再练交膝,以减少痛苦增加适应性。

3、全程翘二郎腿(又称魔鬼动作):双手扶牢(或拉牢)后翘着二郎腿单腿蹲下站起,每条腿5次,两腿交替一遍为一组。

4、抱膝触肩法:坐稳后双手抱右小腿膝关节去接近左肩,约接近越好直到接触;再双手抱左小腿膝关节去接近右肩,反复交替训练,抱膝过程中膝关节始终内收内旋。

二、防止积血残留
由于大转子区非微创手术的工作腔在切口的前后均有,所以要求患者仰卧位府卧复隔2小时交替一次,尤其早期锻炼每组后均应交换一次体位,间隔约15分钟。

微创手术时由于工作腔位切口前方,所以无需俯卧位,只需按时进行锻炼,以增加工作腔压力挤出积血。

三、内收肌群康复
目的:增加内收肌和外展肌力
患者略弯腰,双手抓牢固定物,站立的下肢稍后移后需练下肢用力左右摆动,尤其内收摆动时要求摆的越高越好,切记摆动过程中躯干一定要中立稳定,不能发生旋转,摆动的下肢要求处于内旋位。

一侧摆动10次后换另一下肢同样摆动,锻炼开始时间有缝合者宜在术后1周后,无逢合者宜在术后2天后,每日3-4组。

四、步态体姿的康复
目的:改变原先“外八字”和“蛙形腿”步态
昂首挺胸两眼看前方两米高处的标志物,向前一字步(即模特步)行走,摆动双上肢与步代协调,锻炼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至少200米,同时要求只要下床行走就必须用此步伐。

术前有脊柱侧弯及髋倾斜的每日必须向凸侧作侧屈运动及双上肢悬吊下垂牵引,从术后第3天开始,每日3组侧屈10-20个,悬吊5-10分钟,悬吊时作深呼吸运动。

五、内旋前屈肌群康复
目的:增加内收肌和外展肌力
身体垂直站立臂部下垂屈肘向前平伸前臂及双手,下肢内旋位用力上抬大腿,要求抬大腿时膝自然屈曲,上抬大腿应尽量接触同侧手掌,有缝线者从术后第7-10天开始,无缝合者从术后第三天开始,每日3组,每组练至肌肉稍酸即可。

六、臀大肌的康复
目的:使臀部丰满以改变瘪臀和凹臀
双手抓牢固定物,受练下肢侧偏离固定物,后前后摆动下肢,每次后伸时用力抬越高越好;锻炼有缝合者从术后7-10天开始,无缝合者从术后第3天开始,每日不少于3组,每组练至肌肉稍酸为止,间隔至少2小时,让其恢复。

七、腰背肌的康复
目的:使腰背肌强壮有力纠正驼背和翘臀
趴在床上(俯卧位)头和四肢全都慢慢向上离开床,四肢伸直离开床越高越好只有肚子(腹部)接触床,然后再慢慢回到床上平;每次后伸时用力抬越高越好;锻炼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不少于3组,每组练至肌肉稍酸为止,间隔至少2小时,让其恢复。

持续至少3个月,如果坚持终生对保护脊柱稳定和防止及治疗腰背部酸痛更好。

八、骨盆倾斜的康复
目的:纠正假性双下肢不等长
动作1:提抬法:身体重心放在站直的短腿上,垂直伸直长腿并使脚离开地面保持2分钟;每次重复20遍。

动作2:后抽法:双膝并拢始终保持平齐缓慢下蹲到底,然后再保持双膝并拢平齐缓慢站起。

动作3:抱膝触肩法:坐稳后双手抱长腿膝关节去接近短腿的肩,约接近越好直到接触,反复训练,抱膝过程中膝关节始终内收内旋。

九、身体平衡的快速康复
目的:快速恢复身体平衡能力
A、2秒原地高抬腿跑:2秒钟内最大速度原地高抬腿跑,间隔休息15分钟以上再完成两个2秒原地高抬腿跑;每天锻炼3组,每组间隔2小时以上。

要求原地高抬腿跑过程中双膝关节之间不许有缝隙。

B、30米冲刺跑:用标准跑步姿势以最大速度冲刺跑30米,间隔休息15分钟以上再完成两个30米冲刺跑;每天锻炼3组,每组间隔2小时以上。

要求冲刺跑过程中双膝关节之间不许有缝隙。

切记:锻炼30米冲刺跑之前先练高抬腿原地跑,能够自如后再练30米冲刺跑。

在巩固上述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做膝关节功能锻炼操,其方法:
①坐位,双髋、双膝屈曲,然后双髋再向外分开至最大,并使两脚心在体前相对并拢,双
手按压膝关节内侧,双腿尽量内靠拢,还原。

重复5次。

②平卧位,一侧患肢髋膝关节屈曲,向内倾倒至最大位,然后再向外倾倒至最大位,还原。

左右重复交替5次。

③站立位,两足前后分开,位于前面的膝关节屈曲,后面的膝关节伸直,双手压于前膝关节,身体慢慢向前倾,维持5秒。

还原。

左右交替重复5次,出院后坚持作6~2月,以下蹲、坐起自如为自理标准。

臀肌挛缩症术后功能锻炼
1、主动肌肉收缩运动
术后取双下肢并膝伸直位,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股四头肌静位收缩、足部运动及臀部肌肉夹紧运动,每次持续5秒钟。

3组/日,20次/组。

2、关节屈曲训练
术后第1天卧床行主动直腿抬高、双下肢交叉运动、膝关节屈曲,第2天练习并屈膝屈髋卧位,即双膝并拢固定,膝下垫软枕,髋关节中立位屈曲约60度,膝关节屈曲约30度,同时练习平卧内收内旋大腿、双手抱膝屈髋运动,被动并膝屈膝屈髋运动,无活动性出血,即行CPM被动运动,2次/日,30分钟/次,渐增至3次/日,以患者不疼痛为宜,根据医嘱逐渐调整速度和角度。

3、步态训练
术后3~5天鼓励患者下床练习行走,患者挺胸抬头,双上肢向前平伸,护士双手扶患者双手,踩直线双足交叉行走,3次/日,每次沿20米直线来回行走,并随时调整患者姿势,使其协调,术后一周左右患者大多能自行行走,外“八”字渐纠正。

4、并膝下蹲训练
术后5~7天,指导患者扶栏杆主动并膝下蹲训练,栏杆高度以平患者腰部为宜,练习时双足双膝并拢,足跟不离地,腰背部挺直,屈膝下蹲,下蹲速度一定要缓慢,防髋关节外展外旋,3组/日,30次/组,逐渐增加练习强度和时间,锻炼时要不断鼓励患者,并介绍类似成功的病例,使其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心。

5、跷二郎腿
术后6~7天始,初期缓慢,适应后渐加大范围和次数。

方法:端坐,背部紧贴椅背,一腿过膝,交叉架于另一退,左右腿交叉进行,并行左右摇臀动作,3组/日,20次组。

6、抱膝下蹲
伤口拆线后指导患者双手抱膝下蹲训练。

3组/日,20次/组。

同时站立时两足前后分开,前面下肢膝关节屈曲,后面下肢膝关节伸直,双手压于前膝关节,身体前倾,坚持10s,双腿交叉进行。

7、巩固以上训练
术后一个月指导患者跑、跳运动,并定期随访,鼓励、监督患者坚持以上训练半年至一年,以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臀肌挛缩术后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步骤
刘医生发表于2009年09月27日10:25 阅读(44) 评论(1) 分类:臀肌挛缩
举报
术后当日:行被动髋关节内收、内旋、屈伸活动。

术后次日:如引流量不多,可拔除引流管。

此时开始正规康复训练。

(以上为关节镜术后)如为切开术后:则引流管拔除后开始进行正规康复训练。

普通的蹲起训练和交腿训练在以下动作中均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我们希望早期能尽量保持镜下松解的程度。

后期更强化肌力训练。

以下为臀肌挛缩康复的动作,以及对于双下肢不等长的患者采取的一些措施。

臀肌挛缩不同体位康复动作:
床上:仰卧:并膝扭转、交叉拍腿、卧位交腿、腰背延展系列、内旋训练
侧卧:内收、内旋训练、外展训练、双下肢侧屈训练、腰背扭转系列
俯卧:被动内旋、并膝屈腿
坐位:矮凳并膝训练、坐位交腿、坐位交腿强化、活塞运动
立位:提髋训练、并膝下蹲训练、臀中肌外展训练、臀大肌后伸训练、立位弯腰训练(腰北背肌延展)
行走:步态训练、一字步、交叉步、猫步训练、之字步训练,高抬腿训练。

臀肌挛缩术后康复原则:延展、肌力训练、步态训练
对于骨盆倾斜的治疗:
1、提髋训练
2、猫步训练+提髋
3、臀中肌外展训练(强化)
4、臀大肌后伸训练
5、腰背肌延展训练、髂腰部延展
6、步态调整:步幅一样、时间一样、频率一样,重心对称
7、支具矫正:骨盆倾斜、脊柱侧弯
8、必要的晚上牵引及长侧提髋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