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浙江省历年高考分数线及对应平均分

八年级浙江省历年高考分数线及对应平均分
八年级浙江省历年高考分数线及对应平均分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浙江省历年高考分数线及对应平均分

2006浙江高考分数线

2005浙江高考分数线

2004浙江高考分数线

2003浙江高考分数线

近四年平均分数线

对应各科平均分数

理科

文科

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高考改革方案今正式颁布.doc

2019年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高考改 革方案今正式颁布 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高考改革方案今正式颁布 “新高考 “新高考后将没有成绩排名,镇海中学会有些吃亏。”杭州市第二中学的代表在镇海中学第二报告厅直截了当地说。 “既要把高三的老高考教学工作组织好,又要研究和实施高二新高考的应对方案,两者差异太大,特别累。”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透露。 表面上看,这是浙江两所最牛的高中在“倒苦水”,实际上是浙江省内高中名校长、名师以及国内专家7月7日至8日聚在镇海中学,就如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变革与走班教学“抱团取暖”。 按照新高考方案,浙江省内今年9月上高二的普通高中学生都要进入大规模走班教学阶段。此前,有关专家在浙江调查发现,有的老师对此“极度恐慌”。 “一考定终身”变为“一选定终身” 浙江省人民政府9月9日发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课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

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国内有关高考的改革一直在进行,新高考浙江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把选择权还给了学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文东茅说,取消文理分科以后,浙江“7选3”科目有35种选择组合。 杭州师范大学附中校长任学宝介绍,文理分科时,该校文科4个班,理科8个班,但是对今年9月上高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选课意向调查发现,35种组合中选择了34种,只是第一次调查缺少政治、生物、技术课组合,第二次调查没有生物、历史与技术组合。 “新高考是一次新的挑战。”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派出的特别代表说,在高二年级选课时,很多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家长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选课。 更为重要的是,高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对新高二课程作出选择,选择组合方案一旦上报不可更改,即使将来可能允许个别学生修改,也将极大浪费高二年级的时间成本,改过来以后的学生也很可能失去了高考的竞争力。 有关人士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说,过去社会批判高考最多的是“一考定终身”。但是,现在新高考方案下,浙江高一学生在16岁至17岁的年龄段就要选择喜欢的专业,并与两年后高考报考的“专业+大学”密切相关。这不是变成了“一选定终身”吗? 杭州市第二中学英语组组长朱旭峰表示,对于高一学生这种选择方式是否合理,尚无定论。现在该省有些高中的做法是,高一年级学生考试后,把语文、数学、外语必考科目成绩排名列出来,再把不同选课组合成绩的年级排名拉出来,一并交给学生家长。然而,面对一大串排名,并且组合不同科目在年级前后不

历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率

历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率 2011-05-31 10:31 来源:中国台湾网 由图1-1-1可以看到,从1999年起高考报名人数出现了近10年的快速增长,1999年正是中国高考扩招元年。自1998年起,高考录取人数同步走高,至今已连续13年快速增长,2011年高考计划录取人数为675 万人,较2010 年再度增长2.7%。 自2008年起高考报名人数出现下滑,高考录取率近两年呈现快速攀升的态势。201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高达69.5%。如果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继续保持5%~10%的降幅,2011高考录取率甚至可能突破80%

2010年高考录取率居前的地区分析 2010 年,录取率超过80% 的省份达到10 个,而2006 - 2009 年中,每年超过80% 录取率的地区最多仅为4 个。 根据黑龙江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数据,2010年黑龙江省高招录取率高达90.77%,成为我国第一个高招录取率突破90% 的地区。 2011年各地高考报名人数普遍下降:安徽下降10%、北京下降6%、上海下降12%……但各地招生规模变化不大,预计2011年会有更多地区高考录取率超过80%。而海南、辽宁、北京、上海四地非常可能在2011 年进入“90% 俱乐部”。 注:以上数据来并非本网观点,如有变动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数据分析 高考报名人生下降,实际只是教育系统生源下降的一方面,从小学到高中,最近10年,我国教育系统经历了生源的整体下降。中小学校总数从上世纪末的70万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40万左右,在校中小学生总数从2.7亿下降了2亿左右。 小学在校学生数量从1998年的13953.8万人缩减到2009年的10071.5万人,幅度达30%。小学在校生总量最近10几年在持续下降,但入学率却在稳步提高,并已经逼近极致,达到99.54%,这就意味着,小学生总总量已经达到了增长极限,没有任何潜在生源。小学生源的急速减少也令我国小学数量在11年内减少了54%。

全国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

全国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196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6.4万人。1966年到1970年,高校没有招收新生。1971年到1976年,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9∶1,约4.8%。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新生当年秋入学。1979年,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进行,共有468.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1980年,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1981年,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当年高考共有259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1982年,共有187万人报考,共录取32万人。1983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当年高考共有167万人报考,共录取39万人。1984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当年高考共有164万人报考,共录取48万人。1985年,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6年,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1987年, 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8年,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1989年,266万人报考,共录取60万人。1990年:参加高考人数283万,录取60万1991年:参加高考人数296万,录取62万1992年:参加高考人数296万,录取75万1993年:参加高考人数286万,录取92万1994年:参加高考人数251万,录取90万1995年:参加高考人数253万,录取93万1996年:参加高考人数241万,录取97万,当年毕业的学生不再由国家”包分配”。1997年:参加高考人数278万,录取100万1998年:参加高考人数320万,录取108万人,“80后”进入大学校园。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按当年统计,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总体录取率首次突破50%。2000年:参加高考人数375万,录取221万2001年:参加高考人数454万,录取260万人,这一年开始, 高考取消了年龄限制,25周岁以上公民均可参加高考。2002年:参加高考人数510万,录取320万人2003年:参加高考人数613万,录取382万人, 扩招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根据外国媒体报道, 2003-2009年, 中国农民工的

全国高考历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比较与分析

全国高考历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比较与分析 (2012-01-12 18:02:09) 转载▼ 分类:杂谈 标签: 全国高考 各省 分数 比较 分析 山东 河北 北京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甘肃 陕西 主要以时间序列来考察中央部属大学分省招生的公平性问题,本节主要考察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整体演变趋势,这也是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具体来说,依据分省招生的数量、基础教育的水平和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三个因素来揭示其演变的动因。首先,高考分数线的变化与招生名额的投放有很大关系,即在相同的条件下,招生数量越多,录取分数线就越低;其次,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省生源的优劣程度,在同等条件下,基础教育水平越高,分数线也相应越高;最后,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招生数量的多寡,也会影响到分数线的变化,其中,高校的数量,特别是“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科一批分数线的高低。本节主要选取这三个因素来反映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变化情况。 一、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变化趋势 高考建制之初,由于招生数在整体上多于高中毕业生数,所以录取分数线也较低,并且实行以大行政区为主的招生体制,所以当时的分数线没有太多实质的意义。1958 年高考制度暂时中断,次年旋即恢复,并从此确立了分省录取制度,至此才出现了分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但因 20 世纪 60 年代强烈的**因素的干扰,高考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反复,科目改革频

仍,且相关数据散佚难以获取。 故此,只研究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变化情况。笔者选取 1980 年、1991 年和 1999 年的三个时间点的分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研究其基本的走势,之所以选取这三个时间点,出于以下考虑: 其一,1977 年到 1979 年考生众多、竞争激烈,属于特殊时期,从 1980 年开始,各项教育事业和高考制度逐步趋于正常; 其二,1999 年除广东实行“3+X”改革和上海单独命题之外,其他省区均采用全国卷,分数易于比较,之后因“3+X”改革方案在全国推广,试卷纷繁多样而难以比较;其三,1991 年大致处于两者之间,且大多数省区采用全国卷,分数易于比较。故此,选取以上三个年份的数据。大体而言,三个时段的分数线基本能够反应各省分数线变化的趋势。 将 1977年至 1999 年的各省录取分数线整理如下

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影响

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影响 新高考方案,带着强烈的新政意图,顺应民众的现实诉求,契合教育的时代旨趣,亮点纷呈。其中突出的亮点不是玩考试内容的加减,也不是搞学考与高考的联动,而是将高考的考录从“总分匹配”向“专业+总分”双匹配模式的转变。这是恢复高考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方向性改变。这将激励高校和高中在育人的根本问题上,必须走向更高层次,即:立德树人下的多元发展。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高考改革,但以往历次的高考改革,一直停留在考试科目、内容难度、时间长度、组卷方式和组考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上,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高校录取的“总分匹配”模式下进行的。“总分匹配”模式所带来的表观公平,以及考录过程的简单快捷,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人感受到了它的优越性。 但3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总分匹配”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积累,给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造成的深层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就高校建设而言,单一的总分录取模式,让大学的起点竞争过分集中于录取总分的高低,大学形象“只见学校不见专业”。这在客观上抑制了大学对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对大学的专业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长期的“总分匹配”模式,也阻碍了普通高校对“超级大学”的专业超越,阻碍了高校的多元分层发展。这可能也是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综合化”倾向严重,“做大”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做大”才有可能在招生竞争获得更多“眼球”。就中学教育而言,长期的“总分匹配”模式,让中学教育形成了路径依赖,加剧了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只认大学招牌,只求分数利用最大化,只知专业是否热门,不管专业是否适合。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的有效学习,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教育资源,也给许多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了困扰。 浙江新高考方案,设定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7选3”选考科目,高校可以自主设定各专业录取的必要选考科目;同时把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是否匹配作为录取的前置条件,在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匹配的前提下,再按总分高低分专业录取。这样一种“专业+总分”的考录模式,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总分匹配”模式。这一变化,给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1.“专业导向”成为学校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新话题 方案中,由于高校将按专业分别录取,这在高校招生的“学校招牌”竞争上撕开了一道口子,高校教育的专业成就,会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若干年后,一般高校在某一专业上与“超级大学”一决高下的局面有望形成。高校的招生竞争,有望从表面的“学校竞争”客观地转向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竞争,这是一种良性竞争,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深层发展。可以预期,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大学的专业排名将与大学的综合排名同样重要。 “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性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用高考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去更多地了

浙江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浙江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以强势的教改专业赢得了2014年高考生关注度,该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影视广告设计,游戏设计与制作,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由于其 密切与职业教育思想配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大学校园感受文化熏陶,另一方面 也会加强动手能力,注重技能培养,毕业后还可享受推荐就业服务,推翻了传统 的学生自主外出寻求实习的模式,真正意义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让大 学生资源更大程度的投入到社会中,让大学生顺利走进企业。以下就是武汉民政 职业学院的老师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信息,希望对2015级的考生有帮助。 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 一本文621理 597 文619理 617 文606理 593 文571理 550 文590理 551 文606理 605 文550理 550 文553理 568 文583理 570 二本文485理 420 文468理 438 文452理 433 文431理 382 文459理 402 文478理 429 文516理 504 文523理 523 文550理 527 三本文292理 288 -- -- ——-- —— 文468理 442 文480理 465 文501理 466 专科-- 文271理 279 文249理 294 文275理 271 文283理 283 文364理 311 文370理 319 文385理 347 文491理 448 如何理解专业录取原则?如果有两位考生的成绩相同,报考的院校、专业和 志愿等级也相同,高校该如何录取呢? 高校招生章程很重要,而当中的录取原则是重中之重,通常高校会写明本校 录取原则。拿新疆大学招生章程来说,其中就写明报考英语、俄语等外语类专业 时,高考外语单科成绩需达到相关要求、报考少数民族理科实验班(科技班)时, 高考数学单科成绩需达到相关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及高水平运动员需参加 我校加试,且加试合格方可报考等等。 如果有两位考生的成绩、报考的院校、专业和志愿等级相同,也就是我们通 常所说的考生志愿级差等效成绩相同,那么根据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在录取原 则这一块都会有明确说明。 新疆大学的录取方法是通常学校按照汉语言、民考汉考生依次按原始总分、 英语和数学单科成绩以及偏远贫困地区考生优先的原则录取;民语言考生依次按 照原始总分、数学单科成绩以及偏远贫困地区考生优先的原则录取;双语班考生 依次按照原始总分、数学和英语单科成绩以及偏远贫困地区考生优先的原则录 取。

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2021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doc

2019年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2021年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 浙江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浙江2021年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 面对高考新政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这些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一代学生命运的事情,与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弄不清楚的考生和家长势必要吃很多亏。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是什么呢。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新政策解读的相关知识,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 一、浙江新高考改革时间安排 启动时间:2014年 执行时间:2017年 二、浙江新高考改革详细要点解读 1、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每门满分150分; 2、选考科目实行7选3 模式,每门满分100分,每科最多考2次; 3、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4、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5、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6、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三、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细则 全面深化统一高考招生改革,进一步完善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加快建立多类型、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 统一高考招生 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1.科目与分值。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2.考试。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分析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杭州师范大学一周的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新”字。浙江新高考试点改革是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 浙、沪新高考试点改革是新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新制度的利弊效应也逐渐得以显现,并且越来越清晰。 改革前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共四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或文综(历史、地理、政治)。改革后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限选三科进行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并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六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

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现行高考,英语参加统考,只考一次且成绩计入总成绩。且由于以6门总分录取,理工类考语数外和理综,文史类考语数外和文综,总分750,语数外总分150,文综和理综300。所以即使你某一门科目跛腿,基本影响还不大,因为可以通过文综或者理综来弥补。改革后高考增加英文听力考试内容,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大家根据文理科的选择,都在一个班级上课,有固定的教室、教师、同学。改后由于3+3带来学生学科选择的变动,大部分学生选考的科目组合不同,所以学校不再也无法安排在统一的班级上课,理论上改为走班制,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选考的科目选择自己的课表,然后每天按照自己的课表找对应的老师去上课。理论上不存在同班同学和班主任。原先的跟班制改为走班制,要求学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师资能力。但是现在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看,估计很难实现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无其他用处;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2004-2016历年全国卷高考概率统计题

2004——2015全国卷高考概率统计题 1、(2004全国卷1)18.一接待中心有A 、B 、C 、D 四部热线电话,已知某一时刻电话A 、B 占线的概率均为0.5,电话C 、D 占线的概率均为0.4,各部电话是否占线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假设该时刻有ξ部电话占线.试求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和它的期望. 2、(2004全国卷2)(18)已知8个球队中有3个弱队,以抽签方式将这8个球队分为A 、B 两组,每组4个. 求 (Ⅰ)A 、B 两组中有一组恰有两个弱队的概率; (Ⅱ)A 组中至少有两个弱队的概率. 3、(2004全国卷4)某同学参加科普知识竞赛,需回答三个问题.竞赛规则规定:每题回答正确得100分,回答不正确得-100分.假设这名同学每题回答正确的概率均为0.8,且各题回答正确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Ⅰ)求这名同学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总得分ξ的概率分布和数学期望; (Ⅱ)求这名同学总得分不为负分(即ξ≥0)的概率. 4、(2005全国卷1)20. 9粒种子分种在3个坑内,每坑3粒,每粒种子发芽的概率为0.5,若一个坑内至少有1粒种子发芽,则这个坑不需要补种,若一个坑里的种子都没发芽,则这个坑需要补种,假定每个坑至多补种一次,每补种1个坑需10元,用ξ表示补种费用,写出ξ的分布列并求ξ的数学期望.(精确到0.01) 5、(2005全国卷2)19. 甲、乙两队进行一场排球比赛.根据以往经验,单局比赛甲队胜乙队的概率为0.6.本场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即先胜三局的队获胜,比赛结束.设各局比赛相互间没有影响.令ξ为本场比赛的局数,求ξ的概率分布和数学期望.(精确到0.0001) 6、(2005全国卷3)17设甲、乙、丙三台机器是否需要照顾相互没有影响,已知在某一小时内,甲、乙都需要照顾的概率为0.05,甲、丙都需要照顾的概率为0.1,乙、丙都需要照顾的概率为0.125 (Ⅰ)求甲、乙、丙每台机器在这个小时内需要照顾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Ⅱ)计算这个小时内至少有一台机器需要照顾的概率 7、(2006全国卷1)(18) A 、B 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药,用若干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组由4只小白鼠组成,其中2只服用A ,另2只服用B ,然后观察疗效. 若在一个试验组中,服用A 有效的小白鼠的只数比服用B 有效的多,就称该试验组为甲类组. 设每只小白鼠服用A 有效的概率为 32,服用B 有效的概率为2 1 . (Ⅰ)求一个试验组为甲类组的概率; (Ⅱ)观察3个试验组,用ξ表示这3个试验组中甲类组的个数. 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新高考改革为什么改到底改什么教育图文稿

新高考改革为什么改到底改什么教育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新高考改革为什么改,到底改什么 “为什么要启动新高考改革,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要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程介明教授讲到,“社会在变,时代在变,科技在变”。但是中国教育是不是随时代进步呢我们既没有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也没有随着社会和时代变化,去更新我们孩子的知识结构。因此,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可能考出很高的分数,但是他们本身是缺乏社会竞争能力的,同时也是无法适应社会对创新的要求的。 我们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一定要有创新型的人才。这几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每一年我们也在强调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但实际上,我们大学生创业比例非常惨淡,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选择达到20%,而按照2016年北京市公布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北京市总共有23万学生毕业,但是23万学生中只有700人,也就是只有千分之三选择创业。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中国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教育是不是为学历而服务。不管从个性发展,还是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说,我们必须推进高考改革。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推进科学选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要从大学的建设说起。虽然现在建设“双一流”大学取得非常好的成就,比如说,我国的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排行榜上排名逐渐提高,其实这是靠论文获得的排名提高。而实际上在一流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的质量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背后跟中国大学选才是有关系的。因为中国的大学

现在总共有2600多所,都是用一张试卷,通过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因此,我们只有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选才体系,实行多元评价。 第三个问题是推进高考改革还要解决高考公平。大家可能会说,中国当前的高考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制度,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脆弱的公平,是表面的公平,而不是真正的公平。 新高考改革,到底改什么 我国提供了新高考改革,核心内容总体看来包含两大方面,第一是高考的内容改革,也叫科目改革,第二是高考的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录取方式改革,这是完整的高考改革体系。 而从浙江、上海以及全国的整体高考改革方案看,我国高考的科目改革主要指未来高考文理不分科,外语多次考,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同时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两依据一参考”。 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我国未来高考是“3+3”模式,前面一个“3”是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分考两次,语文、数学、外语分数都是150分,后面三门则是由学生自我选择。目前从全国各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看,浙江省是七选三,其他省份基本上都是六选三。全国大部分地区是“3+6选3”模式。后面六选三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总共有二十多种组合,它的考试跟前面语数外不同,是在其他时间考试,录取的时候折合成分数,汇在高考总分中进行录取。这是未来高考改革的趋势。

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

全国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才十分缺乏,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万人。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万人。196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达到万人。1966年到1970年,高校没有招收新生。1971年到1976年,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9∶1,约%。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万人。新生当年秋入学。1979年,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进行,共有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万人,录取率为%。1980年,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1981年,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当年高考共有259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1982年,共有187万人报考,共录取32万人。1983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当年高考共有167万人报考,共录取39万人。1984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当年高考共有164万人报考,共录取48万人。1985年,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6年,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1987年,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1988年,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1989年,266万人报考,共录取60万人。1990年:参加高考人数283万,录取60万1991年:参加高考人数296万,录取62万1992年:参加高考人数296万,录取75万1993年:参加高考人数286万,录取92万

浙江高考改革新方案2018年 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范文范例学习指导 浙江高考改革新方案2017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和灵活多样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二)工作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着力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二、基本内容 全面深化统一高考招生改革,进一步完善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加快建立多类型、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

完美格式word 范文范例学习指导 (一)统一高考招生。 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1.科目与分值。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2.考试。 完美格式word 范文范例学习指导

历年中国高考录取人数

历年中国高考录取人数、比列 197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570(万人),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8(%)。1978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610(万人),录取人数40.2(万人),录取率7(%)。197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6.1(%)。1980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333(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8(%)。198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59(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11(%)。1982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87(万人),录取人数32(万人),录取率17(%)。1983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67(万人),录取人数39(万人),录取率23(%)。1984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64(万人),录取人数48(万人),录取率29(%)。1985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76(万人),录取人数62(万人),录取率35(%)。1986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91(万人),录取人数57(万人),录取率30(%)。198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28(万人),录取人数62(万人),录取率27(%)。1988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72(万人),录取人数67(万人),录取率25(%)。1989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66(万人),录取人数60(万人),录取率23(%)。1990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83(万人),录取人数61(万人),录取率22(%)。199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96(万人),录取人数62(万人),录取率21(%)。1992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303(万人),录取人数75(万人),录取率25(%)。1993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86(万人),录取人数98(万人),录取率34(%)。1994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51(万人),录取人数90(万人),录取率36(%)。1995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53(万人),录取人数93(万人),录取率37(%)。1996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41(万人),录取人数97(万人),录取率40(%)。1997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278(万人),录取人数100(万人),录取率36(%)。

上海、浙江高考改革方案出炉:2017年实施(全文)

上海、浙江高考改革方案出炉:2017年实施(全文) 【#上海高考改革# 3+3模式不分文理外语可考两次】①不分文理②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③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④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⑤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⑥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浙江高考改革# 3+3模式外语和选考均可考两次】①不分文理②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中选3门③外语和选考有两次考试机会,成绩两年有效④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100分,总分750分⑤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⑥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浙江试点方案与现行高考有哪些区别 第一页: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全文) 第二页:浙江高考改革方案(全文)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原标题:市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4年9月18日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支撑服务国家和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实际,现就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权威性、公正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此过程中,本市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进行了积极探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公平和多样的教育提出更高期盼。本市现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以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国家总体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更加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服务。 (二)基本原则

山东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分析

山东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分析

山东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2005年至2010 年) 文科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一本606 596 584 593 568 572 二本578 575 566 577 549 547 三本- 544 541 551 526 520 专科一批- 515 514 512 518 507 专科二批190 210 220 280 280 - 本科军检580 576 567 580 549 552 北大 人大 山东- 文科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2010年-- 676 674 2010年-- 691 673 2009年-- 683 656 2008年-- 675 648 2007年-- 670 661 2006年-- 666 644 山大 山东- 文科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2010年-- 653 624 2010年-- 663 643 2009年-- 654 628 2008年-- 649 616 2007年-- 653 629 2006年-- 635 606 2005年-- 628 -- 山大威海分校 山东- 文科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 山东- 文科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2010年-- 664 661 2010年-- 676 663 2009年-- 659 648 2008年-- 651 639 2007年-- 660 651 2006年-- 640 630 2005年-- -- 633

2010年-- 650 629 2009年-- 640 615 2008年-- 617 599 2007年-- 626 604 2006年-- 619 578 2011年本科一批一志愿投档情况统计表批次:2本科一批 院校 文科 计划 数 投档 比例 投出 数 最高 分 最低 分 A001北京大学21 100 21 685 656 A002中国人民大学36 100 37 659 651 A003清华大学 3 100 3 670 661 A004北京交通大学7 120 7 623 583 A005北京工业大学 A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 120 11 631 583 A007北京理工大学12 100 9 627 588 A008北京科技大学22 100 22 621 579 A009北方工业大学8 120 4 596 576 A010北京化工大学12 100 12 619 574 A011北京工商大学12 120 15 614 598 A013北京邮电大学9 100 8 629 581 A019中国农业大学141 120 148 617 570 A022北京林业大学14 120 17 621 603 A025首都医科大学 A026北京中医药大学9 105 7 632 571 A028首都师范大学11 120 14 603 590 A030北京外国语大学10 120 12 645 626 A03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2 100 12 621 599 A032北京语言大学18 120 22 627 605 A033中国传媒大学15 105 18 639 612 A034中央财经大学20 105 21 647 624 A03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5 120 42 646 628

浙江高考改革新方案2019-浙江省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解读word资料24页

浙江高考改革新方案2019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9〕3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和灵活多样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二)工作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着力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二、基本内容 全面深化统一高考招生改革,进一步完善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加快建立多类型、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

(一)统一高考招生。 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1.科目与分值。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2.考试。

2017年浙江高考改革方案

2017浙江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浙江最新高考改革方案9月19日公布,根据最新公布的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内容,新的方案对现有的高考制度有11个方面的大改动,尤其是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考试两次两个变化,对现有的考生有较大影响。 统一高考招生中的变化 考试科目改变高考不分文理科 浙江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开始,不再分文理科学习,高考时统一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另外加三门选考科目,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高考总分为750分,主考三门课程都为150分,选考科目每科为100分。 考试机会改变外语一年两考 除了语文、数学之外,外语一年两考,其他科目也是一年两考,考试结果在两年之内有效。 招生要求改变确定选考科目范围 高校招生确定选考科目范围,至多三门选考科目,考生有一门选考成绩符合即可报考该院校。 志愿录取方式改变 高考志愿填报不再分批次,采取“专业+院校”的平行志愿报考方式,按专业平行投档。 高职提前招生中的变化 选拔依据改变 实行考生自主报考。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录取方式改变

“一档多投”考生可报考多所高校,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考生选择确认1所录取高校。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考试招生。 单独考试招生中的变化 考试科目有变 语文、数学2门外加职业技能考试,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外语不记入总成绩。总成绩满分600分。 考试机会有变化 职业技能考试允许学生至多参加2次。成绩2年有效。 高考成绩组成有变 职业技能满分300分,占高考总分的一半。 志愿录取方式有变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按考生总成绩,分大类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招生高校范围扩大 在原有的高职院校及专业基础上,扩大招生院校的范围,部分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参与招生。

全国历年高考招生录取人数统计2008

全国历年高考招生录取人数统计2008-06-14 21:28全国1977-2008高考录取人数 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9∶1。约4.8%。 附:1977年高考录取通知书一份。 入学须知 在全国人民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大好形势下,经过统一招生,你被录取到我校学习,我们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表示热烈欢迎! 凡我校录取的学生,毕业后都要服从党的需要,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工作。 学生来校途中,应提高革命警惕。 新生报到时,必须带户口迁移证和粮油关系转移证及商品供应关系,必须每人一张,要注明原地区停止供应时间,从三月份开始由学校供应。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新生当年秋入学。 1979年,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进行,共有468.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当年高考共有259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1982年,高考共有187万人报考,共录取32万人。 1983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当年高考共有167万人报考,共录取39万人。 1984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当年高考共有164万人报考,共录取48万人。 1985年,共有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6年,共有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 1987年全国高考共有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8年,高考共有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 1990年:60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