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对儿童要慎用

合集下载

关于哪些抗生素儿童不能用

关于哪些抗生素儿童不能用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生理、免疫等自身特点,容易遭受病原感染。

年龄越小越易受到感染。

一旦确定细菌性感染,抗生素使用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因此,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抗生素的三大副作用一是过敏反应。

任何抗生素均有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较为少见的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药物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首次用药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再次或多次使用相同或同类药物,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二是毒性反应。

主要影响肝、肾功能。

毒性反应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易感个体容易产生药物毒性作用。

三是局部刺激反应。

主要表现为静脉或肌肉注射处疼痛或静脉炎。

使用抗生素的五个原则由于儿童细菌性感染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所以临床初次抗生素治疗要真正做到正确、准确、合理极为困难,绝大部分依靠经验性治疗。

因此,儿童抗生素使用需要遵守以下主要原则: 1.怀疑细菌感染,可先用抗生素进行经验治疗。

2.诊断为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发热,不宜早期应用抗生素。

3.应根据不同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4.抗生素使用应考虑抗菌作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5.应根据个体生理特点、病理变化调整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儿童抗生素使用既要临床医师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临床检验合理选择,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还必须把抗生素使用依据、目的、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唯有这样,才能在儿童抗生素合理使用与尽可能避免副作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各种抗生素的副作用青霉素类及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物组织毒性极微,除口服有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外,一般无毒性反应。

但青霉素类可有比较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因此,每次使用均需要做皮试;如有青霉素类过敏史,则应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头孢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总体毒性较低,对某些敏感儿童有肾毒作用,对肝功能有轻微影响,但停药后即可恢复。

儿童抗菌药滥用原则以及慎用抗菌药

儿童抗菌药滥用原则以及慎用抗菌药

以及慎用抗菌药破解儿童抗菌药滥用七原则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目前已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为三级:一线药物(非限制使用):窄谱,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充足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二线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或近年来耐药发展较为迅速的药品种,属控制使用;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药物品种。

临床使用以上三线抗菌药物时必须按照规定执行。

在使用一线抗菌药物无效,需要用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时,需有药敏试验结果;如药敏试验结果不明确,必须有高职称医师或科主任签名,或请会诊后确定;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使用二线或三线药物,但在48h内须补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手续。

病毒感染暂不抗菌治疗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初步诊断或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真菌、支原体等感染者才可应用抗菌药物。

许多非感染性疾病,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均可有发热、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增高等表现。

临床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以鉴别诊断。

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感染可达90%,如手足口病、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肠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其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对症治疗即可治愈。

因此,当临床考虑病毒感染可能性大时,可以暂不用抗菌药物治疗,向家长说明病情并交代观察要点,随诊观察即可。

经验用药应选广谱通常在细菌感染中,菌种尚不明确时,可结合患儿病情及流行病学状况等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并根据病情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

如: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咽拭子培养,肺炎患儿可取血液、痰液或胸腔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化脓性脑膜炎应进行脑脊液培养,败血症需进行血培养等。

病原体明确后立即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种类,尽量选择窄谱、低毒、针对性强、作用明确且不易发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综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正确用药在治疗疾病中可发挥关键作用,但也应注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措施。

小儿具有许多与成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而且儿科疾病危重多变,因此儿科用药更应确切及时,剂量恰当,更应熟悉小儿药物选择,给药方法、剂量计算等方面的特点。

药物选择小儿用药应根据年龄、病种、病情和体质等情况慎重选用,不能滥用,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

同时应用的药物不宜过多。

1、抗生素。

小儿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急、慢性感染,故抗生素在儿科较常应用。

抗生素的临床广泛应用确使不少严重感染性疾病的预后大有改观。

但是必须指出,它同时也带来很多严重的不良后果,如细菌耐药性普遍增加、由菌群失调而引起的双重感染、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等。

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十分严重的问题。

为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在小儿应根据不同病种、病情轻重、年龄大小合理应用抗生素。

(1)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首先要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不要片面地依赖抗生素而忽视其他治疗措施(如无菌技术、支持疗法等)。

②要严格抗生素使用指征,要全面考虑临床诊断、致病菌种类、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副作用、病人体质状况等,慎重选择高效、低毒抗生素。

对临床确诊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如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可试用中草药治疗,而不用抗生素;对一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细菌感染,可选择窄谱抗生素;对重症感染,应尽量明确病原菌(涂片或培养),并作药敏试验以便选用或调整抗生素。

③对有适应证的病人,抗生素应用中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半衰期长短等,选择适当用法,确定足够剂量和恰当疗程,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以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和复发。

此外注意不滥用抗生素作预防用药,减少不必要的局部用药。

④要防止严重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双重感染问题。

应用青霉素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作皮肤试验,用氯霉素时应勤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应经常查尿常规和听力等。

抗生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抗生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抗生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发挥作用。

然而,除了对细菌的影响外,抗生素还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抗生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一、抗生素类别及常见的神经系统影响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这些药物有时会引发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焦虑等。

这些症状通常是短暂的,停药后很快会自行缓解。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是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强效药物。

然而,长时间或过量使用这类药物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和平衡障碍,因为它们会对耳蜗和内耳结构产生直接毒性。

3.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感染,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在年幼的患者中,四环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牙齿的变色和矮小,因此在婴幼儿和儿童中应慎用。

4.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是一类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广谱抗生素。

这类药物有时会引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神经痛、焦虑等。

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的,停药后会逐渐消失。

二、抗生素对神经系统的可能机制抗生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涉及多种机制,其中一些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机制:1. 过敏反应:某些抗生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脑炎,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

2. 炎症反应:细菌感染本身会引发炎症反应,而抗生素的治疗可能对炎症反应产生一定的干预作用,从而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3. 肠道菌群失调:一些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

最近研究还发现,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与抗生素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影响相关。

4. 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如前所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直接对耳蜗和内耳结构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听力损伤和平衡障碍。

抗生素在儿科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在儿科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在儿科的合理应用刘婷玉抗生素自发明以来,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各种抗生素应用于临床的同时,使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有了显著下降,但是,也带来了不少棘手的问题,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药源性疾病的出现。

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儿童,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生理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对药物的反应一般比较敏感,易受药物影响,因此,儿科的合理用药更为重要。

1. 抗生素的一般概述抗生素一般系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所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他种微生物的药物。

除了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还可通过半合成或合成法来大量生成。

现在能选用的抗生素有一百多种,大多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余在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结核类药、抗真菌药、磺胺类、咪唑类、多肽类、植物抗生素(如黄连素、鱼腥草、穿心莲)等。

临床上选用抗生素时,应着重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和患儿机体状态两方面去考虑。

选择的抗生素要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首先按照疾病的临床症状做出诊断选药,必要时进行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例如,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选用青霉素G,金葡菌引起的肺炎则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异唑类青霉素或红霉素。

其次,熟识并了解各种抗生素的体内动力学特点,才能合理选用。

例如,肠道难吸收的氨基糖苷类、制霉菌素,口服时仅作为肠道灭菌剂;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喹诺酮类,在胆汁中浓度较高,多用于治疗胆道感染。

. 选择的抗生素要适合患儿的生理状态婴幼儿肝、肾发育尚未成熟,对抗的消除能力较弱,易引起毒性。

例如,新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尚未发育,应用氯霉素易致灰婴综合征;新生儿肾功能只有成人的20%,庆大霉素的血浆半衰期长达18h,为成人2h的9倍,用药易蓄积而致患儿听力障碍。

同时,对乳母用药,也要考虑对乳儿的影响,有些药物易通过乳汁分泌,例如红霉素、四环素,使乳儿产生过敏、溶血等反应。

另外,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能,因此慎用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及儿童。

抗生素,这些注意事项你知道吗?

抗生素,这些注意事项你知道吗?

抗生素,这些注意事项你知道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抗生素与消炎药混为一谈,不论是发烧、感冒,还是任何炎症,人们都把抗生素作为首选,正是因为这些错误认知观念的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屡屡发生。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种类有很多,包括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甲硝唑、替硝唑等等。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其药效也是不一样的。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呢?都有哪些注意事项?1、抗生素简介简单来说,抗生素是一种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当然了,对一些致病微生物也有着强大的震慑作用,包括支原体、衣原体、霉菌、螺旋体等,见到抗生素也会闻风丧胆,有来无回。

目前市面上抗生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抗生素,是在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从中提取而来;另一种是人工合成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原名叫做抗菌素,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

2、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1)避免擅自用药很多人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所有炎症,其实抗生素只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不能直接对炎症发挥作用。

我们都知道,人体内有大量有益细菌,对于病毒引起的炎症,如果服用抗生素的话,不仅不能起到消炎作用,还会对有益菌群进行绞杀或抑制,造成菌群失调,这个时候就会对人体免疫功能带来不良影响。

抗生素属于处方药,服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擅自使用,诸如药物性皮炎、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适合使用抗生素。

要知道,抗生素使用不当,会对对身体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伤害肝脏、肾脏和听神经。

(2)针对性用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事实上,抗生素只是用来杀灭微生物,并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而长期服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也有人认为抗生素可以治感冒,需要注意的是,它仅对细菌引起的感冒敏感,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毫无反应。

其实许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来说,这种疾病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特效药,但可以通过对症治疗改善症状,因而抗生素并没有用武之地。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感冒后会吃一些感冒药配合一些抗生素,这个时候服用抗生素根本就是多此一举,不仅于治疗无益,还有可能引发副作用。

儿童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儿童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儿童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

在基层医院更是如此。

解决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

1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2 )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3)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 )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5 )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6 )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

2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儿童体内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

据报道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

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 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 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

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或禁用的药品(仅包括常用药品)[1][2]

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或禁用的药品(仅包括常用药品)[1][2]
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或禁用的药品(仅包括常用药品)
1、抗生素类
儿童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青霉素、先锋霉素类
安全
安全
红霉素
安全
慎用
阿奇霉素
2岁以下不明
慎用
林可霉素
1月以下禁用
慎用
克林霉素
因含苯甲醇故禁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不明
氨基甙类
6岁以下慎用
禁用
磺胺药
2月以下禁用
禁用
喹诺酮类
18岁以下禁用
禁用
舒巴坦
安全
安全
甲硝唑
不明
禁用
利福平
5岁以下慎用
禁用或慎用
雷米封
严格计量
慎用
乙胺丁醇
13岁以下禁用
慎用
氟康唑
小儿禁用
禁用
制霉素
5岁以下禁用
不明
破伤风抗毒血清
安全
不明
阿苯达唑
12岁以下用量减半、2岁以下禁用
禁用
2、胃肠道用药
西咪替丁
安全
禁用
雷尼替丁
8岁以下禁用
禁用
法莫替丁
婴幼儿慎用
禁用
奥美拉唑
不明
慎用
枸橼酸铋钾
安全
禁用
卡马西平
安全
慎用
10、抗痛风药
苯溴马隆
禁用
丙磺舒
禁用
别嘌醇
禁用
秋水仙碱
禁用
11、降糖药
达美康
禁用
禁用
二甲双胍
禁用
12、抗甲状腺药
丙基硫氧嘧啶
慎用
13、利尿药
速尿
安全
3月孕妇慎用
氢氯噻嗪
有黄疸的婴儿慎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对儿童要慎用
在近日召开的国际儿科药理会议上传出消息:中国儿童青少年抗生素滥用最严重。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在儿童药物性肾损害中,大约有4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由抗生素引起。

导致二次感染滋生耐药细菌
抗生素制造了30万聋儿
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目前有120多个因使用抗生素而致聋的孩子正在接受漫长而又艰难的听力训练。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似的经历:耳聋前都曾用过抗生素药物。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药剂师尚蓓蓓回忆说,20XX年,一个新疆小男孩因为过量使用庆大霉素而致聋。

可悲的是,2年后他弟弟因为感冒发热到医院看病,医生又给他开了庆大霉素。

家长也曾犹豫,但最终还是听从了医生的建议。

结果没多长时间,
弟弟对声音也没了反应。

家长连忙带孩子到北京某医院就诊,专家的诊断让他们又一次大放悲声:庆大霉素致聋。

尚蓓蓓说:“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都有一定毒副作用。

儿童的身体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相对成人更加脆弱,用药不当必然会损害他们的听觉系统。


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抗生素,发现于1928年,1940年应用于临床。

抗生素发展到今天种类已达几千种,常用于临床的也有几百种。

它通过杀灭致病细菌及微生物达到治疗效果,医学专家普遍认为抗生素曾为人类的寿命贡献了10岁。

但这并不表示抗生素是万能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张君莉表示,长期或过量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正常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甚至滋生可怕的“耐药菌”。

缺乏这个正确认识的家长总是自作主张,只要孩子一出现感染症状,就马上递上抗生素类的药物,却没有想到这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专家曾透露,
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

这一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只有%。

也就是说,1000个聋哑儿童中,我国就有300~400个是由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而在发达国家还不到9人。

另外,据首儿医院肾内科一项统计显示,在儿童药物性肾损害中,大约有4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

尚蓓蓓说,药物在体内大多是通过肝脏解毒由肾脏排泄的,因而药物的浓度在肾脏内最高,毒性也最大。

儿童的肾功能较弱,滥用抗生素首先伤害的就是孩子的肾脏。

滥用抗生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包括:庆大霉素滥用可能导致耳聋,红霉素滥用可能对肠胃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反应,青霉素滥用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

此外,还有皮疹、低热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四点一注意——
专家指导规范使用抗生素
正确使用抗生素要从以下4点做起:凡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能用低级的就不用
高级的;能用一种药就不联合用几种药;能口服的不要静脉注射。

在这个基础上,家长还需要做到不自行胡乱在医药超市购买抗生素类药物,如果孩子出现感染尽量到医院查明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尚蓓蓓提醒家长注意一点:医生嘱咐的一天吃三回药,不等于早、中、晚饭后各一次,而是每8小时服用一次。

如果两次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造成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太高,从而导致神经或肝肾功能损伤;而间隔太远,血液中药物浓度不够,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就会减弱,同样会产生耐药性。

量大量小没规矩误用错用随意用
儿童用抗生素只有两种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有60%~70%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抗生素耐药现象。

这个比例中自然包括着儿童青少年。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夏季是胃肠道感染的高发期。

也就是说,这两个季节最容易出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

“滥用”不是简单地指“多用”,自行“减服”“停服”或“不按时服”也是滥用的一种表现。

张君
莉说,抗生素类的药物一般的服用周期最短时是48~72小时,在这个周期内即使炎症有所缓解,也要继续服药,以确保杀死病原体。

如果随便停药就意味着给了细菌重新生长的机会,几次三番后细菌就会越来越强壮,这时出现耐药的几率比较大。

除了孩子自己本身不知道按疗程、剂量服用药物之外,多数家长往往凭自身经验,把成人用的抗生素给孩子吃,也是滥用抗生素的表现。

而实际上,适合儿童服用的比较安全的抗生素只有青霉素和红霉素两大类。

中国父母太依赖美国医生很少用
滥用抗生素花钱买痛苦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有1/2的儿童一旦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

就整个国家来说,有50%的人生病时使用抗生素,事实上可能只有25%的患者生病时真正需要。

而西方发达国家,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30%,美国是20%、英国是22%。

对国内5家儿童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在儿童门诊急诊中,抗
生素静脉注射使用比较普遍。

负责这一调查的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科研究所杨永弘研究员表示,在美国,孩子病了医生是不主张首选抗生素的,对于一般常见的发热,只会让患儿多喝白开水、多休息,让家长尽量使用物理方法降温。

而我国却首选抗生素迅速消炎降温,甚至在孩子还没有送到医院时,心急如焚的妈妈早已自行让孩子服用药物了。

张君莉表示,在中国,约有75%的家庭备有抗生素,这被认为是一个有备无患的好习惯,特别是碰到孩子去外地读书及全家集体出游的情况,背包里总是少不了抗生素的身影。

“人们对抗生素的依赖已经越来越明显。

”尚蓓蓓说,“在医药超市,一次性购买许多抗生素的家长很多,他们就像是在超市购买日用品一样购买抗生素。

”我国多数患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的,多花钱还在其次,最严重的是会给患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少年儿童。

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肖永红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