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滑轮组》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6《滑轮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组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如何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究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学会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如何使用滑轮组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滑轮组,用于实验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见过滑轮组吗?滑轮组是用来干什么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同时,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滑轮组,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工作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六课 《滑轮组》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六课《滑轮组》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3)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a、明确分工。
b、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c、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 滑轮组|教科版 (1)

组内交流,投影展示,组间补充,得出探究结论。
滑轮组的作用实验二
师激疑:同学们设计的滑轮组达到了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的效果,但是小女孩力气不够,还是提升不起来,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她?可以如何改进?
生回答:增加滑轮组动滑轮的数量。
教师出示的激疑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分析思路,发现问题,得出合理猜测,并激发探究的欲望。
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体验生活中工程活动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工具设计与改进提高生产效率,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物、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四、学情分析
起点水平:学生已学习了杠杆、轮轴、定滑轮和动滑轮等简单工具的有关知识,并知道定滑轮能改变方向,动滑轮能省力。
实践性学习理念
使学生参加以活动、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动手做的课堂体验。
Stem教育理念
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动手实现科学馆自提升工具的模型设计。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省力。
2.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数据说明:增加滑轮组的动滑轮数量,能更省力。
组内交流,投影展示,组间补充,得出探究结论。
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起重机是如何工作的?
生提出猜测并说明理由常生活联系起来。
凝练提升,
课堂小结
用思维导图整理本课收获。
生进行整理并回答。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滑轮组》教案

《滑轮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合作探究的精神态度。
【教学重点】用实验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滑轮组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课前准备】铁架台、滑轮、线、钩码、测力计、木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谜语:你说稀奇不稀奇,汽车长着长胳膊,抓起东西往上举,千斤万斤不费力。
谜底:起重机。
在建筑工地上,我们总能看到高大的起重机在勤奋地劳动着。
观察起重机的工作,我们会有什么发现呢?(起重机上有定滑轮和动滑轮)出示起重机的资料。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跟起重机有关的工作器件吧!二、新课探究(一)观察起重机上的滑轮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
思考:起重机是怎样将那么重的建筑材料运送到高处的?通过观察,发现是因为起重机上有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出示一个塔式起重机,标示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位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二)组装滑轮组让我们一起来组装一个滑轮组,组装方法:将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作为定滑轮;在定滑轮的固定钩上系上一根线,绕过另一个滑轮钩再绕过已固定的定滑轮,组成一个简单的滑轮组。
出示组装图片。
(三)研究滑轮组的作用(一)根据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中。
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一)(四)研究滑轮组的作用(二)根据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中。
滑轮组的作用实验记录表(二)根据实验结论,让我们一起讨论两个问题:1.滑轮组中滑轮数量越多越好吗?2.为什么塔式起重机能够吊起很重的物体?是的,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因为起重机的滑轮组组数多,所以能吊起很重的物体。
第6课 《滑轮组》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6课《滑轮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铁架台、2个滑轮、约50厘米长的线、1盒钩码、测力计。
为全班学生准备:光滑的钢管、约20米长的绳子、演示实验的视频、三定三动的滑轮组、与起重机和滑轮组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两种滑轮(1)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两种滑轮,你还记得他们分别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表述,回顾一下之前所学)预设:定滑轮和动滑轮。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会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字样及图片。
(2)多媒体播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提升重物的动态图。
师:观察他们的工作原理,定滑轮不动,动滑轮随物体向上移动,它们的作用不同,那谁还记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来说一说?预设: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屏幕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定、动滑轮的作用,复习它们的功能,为引出课题做准备)二、认识滑轮组1.师: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只能省力,都不够完美。
那有没有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的滑轮呢?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预设:将两种滑轮组合在一起。
师:我们把这两种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滑轮组。
(顺利引出课题——滑轮组。
)三、研究滑轮组作用1.设计组装方案1)屏幕上显示着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一半截图师:现在看到的是刚刚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截图,想要将两者怎么组合起来,大家觉得重物应该挂在哪个滑轮上?预设:动滑轮上。
动画播放定滑轮上的重物消失。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滑轮组》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滑轮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铁架台、2个滑轮、约50厘米长的线、1盒钩码、测力计。
为全班学生准备:光滑的钢管、约20米长的绳子、演示实验的视频、三定三动的滑轮组、与起重机和滑轮组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旧: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定滑轮和动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呢?教师请两名学生回答,并分别贴出它们的优缺点。
2、引导学生观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新的想法: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使用,是不是就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呢?3、揭题: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二、实验探究一--------“这是真的吗?”1、激趣:播放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视频,插入本次探究主题——“金慈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同学认为,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这是真的吗?”2、明确验证猜想的最好办法是做实验。
3、制定《滑轮组的作用研究方案》。
(1)(出示研究方案表格),请各小组共同制定好研究方案。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补充。
滑轮组的作用研究方案3、指名上前示范如何将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装起来(两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组装)。
教师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将组装过程投射到大屏幕上,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清楚。
4、点击课件,出示这两种组装方式的示意图。
教师提示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1)实验时,要分工合作,动滑轮上可以先挂上钩码,便于安装。
(2)绳子要从滑轮的凹槽中穿过去,避免打结、卡住的现象发生。
(3)把动滑轮上的钩码当作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定滑轮上的钩码当作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力。
运用滑轮组——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六课教案

运用滑轮组——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六课教案在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六课介绍了滑轮组的概念和应用。
滑轮组是由两个或更多的滑轮组成的,它们可以让我们轻松地移动很重的东西,而不费太多的力气。
滑轮组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简单机械组合使用,从而实现更复杂的任务。
以下是一篇文章,介绍如何使用滑轮组教学,以及滑轮组的应用。
1.设计一些实验将滑轮组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向学生进行介绍,让他们通过设计一些实验来理解滑轮组。
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拉滑轮组和支持滑轮组的区别来理解滑轮的操作方式。
又如,让学生通过组装并测试滑轮组,来探索物体的吊挂能力和滑轮组的移动能力等等。
2.购买一些教具购买一些对滑轮组的教学有帮助的小型教具,例如滑轮操作练习器、模型滑轮组、实验套件和交互式白板等。
这些小型教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滑轮组的概念和应用,并可以更轻松地进行实验和模拟操作。
3.添加实际应用滑轮组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概念,它还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例如,升降机、起重机、桥梁和磨房等都是使用滑轮组的实际应用。
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实际应用,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滑轮组的意义和应用。
4.连接课程滑轮组是一个简单机械,可以与许多其他简单机械结合使用,例如杠杆、轮轴、斜面和固定支点等等。
在教学时,应该提供一些其他简单机械的介绍,并制定任务组合,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机械的应用和组合使用。
5.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为什么建筑工人使用滑轮组来搬运重物?如果没有滑轮组,他们需要付出多少倍的力气来搬运物体?如何对滑轮组的设计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性能?6.运用创新的思维滑轮组的应用可以跨足多个学科,例如物理、工程学和建筑学等等。
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创新的思维,探索滑轮组在不同领域的可能性,并设计自己的模型和应用。
结语滑轮组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科学概念和简单机械,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购买教具、添加实际应用、连接课程、思考问题和运用创新的思维等多个方面进行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滑轮组的概念和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6《滑轮组》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6《滑轮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轮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滑轮组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机械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轮组这一概念和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轮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2.难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滑轮组模型、实物道具。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滑轮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晾衣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滑轮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滑轮组是如何工作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滑轮组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滑轮组工作原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滑轮组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给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滑轮组
【教材简析】
在本单元第五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关知识,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滑轮组”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通过图片或视频观察建筑工地上的吊车、起重车等发现起重机上有许多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组合起来使用。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要思考这些滑轮组有什么作用,需要在课堂上组装一些滑轮组,来模拟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滑轮的组装有两种方法,这里不强调方法的不同,也不需要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省力。
为避免出现用力方向与重物上升方向一致而不便学生解释的现象,老师可以示范在定滑轮上固定线的方法组装滑轮组。
当学生组装好滑轮组后,首先测试用一个钩码作为重物,直接提起需要多大的力,然后再测试用滑轮组提起需要多大的力,并记录下来。
随后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记录下每次的测量数据。
通过分析实验获得的几组数据,发现用力大小与滑轮组的结构的关系。
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滑轮数量,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呢?这一问题将学生对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引向深入。
采用游戏的方式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游戏中进行体验。
分析游戏和滑轮组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滑轮组的组数(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1组)越多,就越省力。
这也是起重机能够吊起很重的物体的原因。
【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学生认识并研究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这一课学生将通过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认识滑轮组,并亲手组装滑轮组,进行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
将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是生活中常用的省力机械。
学生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也可能已经作出滑轮组更省力的推测,组装一个滑轮组并进行实验验证,感受机械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是有基础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2.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知道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能通过观察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的滑轮组,了解滑轮组数越多可以更省力。
3.能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滑轮组省力的证据。
2.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简单机械滑轮组在日常生活中的的应用,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实验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难点:认识滑轮组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2根光滑的木棒或圆管、1根约20米长的绳子、课件。
小组:1个铁架台、2个单滑轮,2个双滑轮(串轮)、约50厘米长的线、1盒钩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观察起重机上的滑轮(预设5分钟)
1.提问:不管是在建筑工地还是港口码头上,我们常能看到有高大的起重机在忙碌的把钢材、砖石、水泥等建筑材料,甚至把集装箱吊到高空中,起重机是怎样将那么重的物体运送到高处的?你在图片中有什么发现?(预设:有许多定滑轮和动滑轮。
)
2.是的,起重机上有许多动滑轮和定滑轮,它们组装在一起组成了-----滑轮组。
3.揭示课题:滑轮组(板书)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1个铁架台、2个单滑轮,2个双滑轮(串轮)、约50厘米长的线、1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记录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提问: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
观察结构图,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提问:滑轮组有什么作用?我们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怎么把他们组合起来呢?
出示组装滑轮组的材料并向学生介绍,演示组装一个滑轮组的方法:将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作为定滑轮;在定滑轮的固定钩上系上一根线,绕过另一个滑轮后再绕过已固定的定滑轮,组成一个简单的滑轮组。
(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思考:滑轮组怎样安装?线怎么缠绕?实验数据怎么测得?
(2)学生分组实验,需要把直接提升重物的力和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进行比较,能发现什么?
出示任务提示,学生自由阅读提示。
提问:提示中的“先定后动”是指什么?
预设:组装时先装定滑轮,再装动滑轮。
提问:测试时“匀速直线提升时读数”指什么?
预设:“匀速直线提升时读数”指在匀速提升重物时才能读测力计的读数。
(3)小组分组实验研究。
(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4)各组展示汇报。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小结:滑轮组不但能够省力,而且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板书:滑轮组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3.实验探讨多个动滑轮和多个定滑轮组装的滑轮组作用。
(1)提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滑轮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在一定一动滑轮组组装的基础上,继续把牵引线绕到动滑轮和定滑轮上。
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有趣的游戏——小个子战胜大力士。
(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2根光滑的木棒或圆管、1根约20米长的绳子]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讨论交流: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四、课堂小结(预设3分钟)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组数越多越省力。
所以起重机等机械设备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的方便。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人们经常把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发明一些工具、机械。
希望同学在课后多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把我们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各种生活现象、工具、机械等联系起来。
【板书设计】
6.滑轮组
动滑轮(省力)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组数越多越省力
【作业设计】
1.(判断题)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
2.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是下面中的哪一类滑轮工具。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3.滑轮组中的滑轮个数()。
A. 一定是1个
B. 一定是2个
C.2个或2个以上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