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药学监护制度

合集下载

药物分级管理制度__医院

药物分级管理制度__医院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菌药物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感染防控的风险,保障医院质量及医疗安全,我国医院普遍实行了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医院中的实施。

一、分级原则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级。

1. 非限制使用级:此类药物安全性较高,疗效好,细菌耐药性小,价格低廉,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2. 限制使用级:此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3. 特殊使用级:此类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

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二、实施措施1. 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2. 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根据分级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并制定相应的目录。

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医院每年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提高全院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应用水平。

4. 严格执行处方权限:医师经医院管理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权。

5. 定期评估和调整:医院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分级管理制度进行调整。

6. 加强监督管理:医院医务科、药剂科等部门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分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实施效果通过实施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院取得了以下效果:1. 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降低了耐药菌株的产生。

2. 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临床应用水平得到提升。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的建立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的建立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的建立沈筱云;方昱;祝德秋【摘要】目的:建立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个体化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

方法:结合CCU临床诊疗实际情况,回顾性搜集、整理和掌握患者的用药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监护等级,创建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

结果: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的制定大大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患者的用药情况得到极大的规范和合理。

结论:建立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将协助医师用药做到个体化,努力实现“用药者健康利益最大化,药源性损害与成本最小化”。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grading pharmaceutical care ifle table for CCU patients so that the whole proces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can be implemented to the patients.Methods:Medication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ients was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t CCU, the monitoring level was deifn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a grading pharmaceutical care ifle table was ifnally established.Results: The working efifciency of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c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and medication in the patients could be greatly standardized and trended to be more reasonable by the established table.Conclusion: The table will help physicians achieve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and make an effort for drug users to achieve maximal health beneifts and minimal drug-induced damage and cost.【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6(037)021【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分级;药学监护【作者】沈筱云;方昱;祝德秋【作者单位】上海市同济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65;上海市同济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65;上海市同济医院药剂科上海 2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1据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的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表明,在2011—2015年间,全国各入网医院使用药品大类按金额排序,心血管系统药物用量一直处于领先。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1 本院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1.1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1.1.1 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1.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制定。

本院可调高抗菌药物的`管理级别,但不得降低其管理级别。

2 抗菌药物处方权的授予2.1 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2.2 执业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取得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2.3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2.4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3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3.1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由医师以上(含医师)人员使用。

3.2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级药物,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人员同意后方可使用。

3.3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要从严控制,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3.3.1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丰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等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资格由抗菌药物管理组负责认定。

3.3.2 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认定的会诊人员会诊同意后,根据病人病情需要,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人员或科主任同意后方可使用。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的建立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的建立
最小化 ” 。
关键词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
分级
药学监护 文章编号 :1 0 0 6 . 1 5 3 3 ( 2 0 1 6 ) 2 1 — 0 0 5 4 — 0 3
中图分类号 : R1 9 7 . 1
文献标识码 : C
E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t h e g r a d i n g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c a r e i f l e t a b l e f o r CCU p a t i e n t s
SHEN Xi a o y un” F A N ,
(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 S h a n g h a i T o n g j i H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6 5 , C h i n a ) AB S T RA CT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g r a d i n g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c a r e i f l e t a b l e f o r C C U p a t i e n t s S O t h a t t h e wh o l e p r o c e s s

药 物 临 床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的建立木
沈筱云 ” 方昱
( 上海 市同济医院药剂科
摘 要
祝德秋
上海 2 0 0 0 6 5 )
目的 : 建立心脏重症监护病房 ( C C U)个体化分 级药学监护 档案表 , 对患者进行全程 药学监护。方法 : 结

药品分级护理管理制度(收藏)

药品分级护理管理制度(收藏)

药品分级护理管理制度(收藏)一、引言药品是医疗机构开展诊疗工作的重要物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为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药品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二、药品分级护理管理原则1.科学合理:根据药品的用途、剂型、储存条件等因素,合理划分药品等级,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有效。

2.分类管理:按照药品的等级,实施分类储存、发放、使用和监管,确保药品质量。

3.责任到人: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确保药品管理工作的落实。

4.动态调整:根据药品使用情况、药品政策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药品等级和分类。

5.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药品信息的实时查询、统计和分析。

三、药品分级根据药品的用途、剂型、储存条件等因素,将药品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一级药品:指对储存条件要求较高,易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的药品。

如生物制品、疫苗、血液制品等。

2.二级药品:指对储存条件有一定要求,但相对较为稳定的药品。

如普通针剂、片剂、胶囊等。

3.三级药品:指对储存条件要求较低,稳定性较好的药品。

如外用药、中成药等。

四、药品管理措施1.储存管理:(1)一级药品:应储存于专用冰箱或冷藏柜,温度控制在2℃-8℃范围内;湿度控制在35%-75%范围内。

(2)二级药品:应储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3)三级药品: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高温、潮湿。

2.发放管理:(1)一级药品:由药剂科专人负责发放,严格按处方剂量发放,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2)二级药品:由药剂科或各病区药剂人员负责发放,按处方剂量发放。

(3)三级药品:由各病区药剂人员负责发放,按需发放。

3.使用管理:(1)一级药品:使用前需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破损、变质等现象;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2)二级药品:使用前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破损、变质等现象;使用过程中注意药品配伍、用法用量等。

医院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一、概述为加强医院药品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药品分级原则1. 药品分为四类:一类为非处方药,二类为处方药,三类为第二类精神药品,四类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2.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购买、使用的药品。

3.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使用的药品。

4. 第二类精神药品:是指具有滥用潜力,但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的药品。

5.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是指具有高度滥用潜力,危害人体健康和社会治安的药品。

三、药品分级管理制度1. 药品采购管理(1)医院药品采购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规定》执行,确保药品质量。

(2)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熟悉药品法律法规和药品知识。

(3)医院应建立药品采购目录,明确各类药品的采购渠道、价格、质量要求等。

2. 药品储存管理(1)医院应设立药品库房,按照药品性质、分类、规格、批号等要求分区储存。

(2)药品库房应配备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确保药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3)药品库房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药品储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药品使用管理(1)医师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用药史、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药品。

(2)处方药使用应遵循《处方管理办法》,处方必须由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开具。

(3)第二类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滥用。

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医院应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定期收集、分析、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2)医务人员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

(3)医院应定期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估药品安全性,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监督与考核1. 医院药品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分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分级药学监护制度

分级药学监护制度

分级药学监护制度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及所用药物,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药学监护,并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药学监护分为三个级别:一级药学监护、二级药学监护和三级药学监护。

一、一级药学监护(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一级药学监护:1.严重肾功能不全(Clcr≤30ml/min)或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严重肝功能不全(生化指标 ALT或AST>5ULN or ALP>5ULN or BIL>3ULN)或 CTP评分≥10分者;3.重症感染、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衰、哮喘持续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癫痫持续状态患者;4.同时应用药物超过15种的患者;5.应用强心苷类药物、华法林、硝普钠、联合应用3种及以上抗肿瘤药物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6.血药浓度监测值异常者或出现严重ADR者7. 原接受二级药学监护患者病情或用药发生变化,需进行一级监护的患者。

(二)监护要点:1.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并根据医生诊疗计划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计划。

2.每日参与医学查房,完成查房记录。

查房记录应包括: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病情变化、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3.每日进行药学查房,查房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皮疹、共济失调、精神状态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监护(滴速、避光、配伍等)。

对意识清楚可交流的患者进行访谈,了解用药依从性、药物治疗效果等情况,交待药物的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 每日完成药学监护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重要化验结果、药学监护计划执行情况、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药师干预内容以及药学监护计划调整。

5.每日对患者在执行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6. 患者出院时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出院用药指导。

7.选择重点患者完成药历。

二、二级药学监护(二)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二级药学监护:1. 中度肾功能不全(30ml/min <Cl cr≤70ml/min)或接受血液/腹膜透析患者。

医院药学监护分级管理制度(2020)

医院药学监护分级管理制度(2020)

XXXX医院药学监护分级管理制度(2020)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及所用药物情况,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药学监护,并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药学监护分为三个级别:一级药学监护、二级药学监护和三级药学监护。

一、一级药学监护(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一级药学监护:1.严重肾功能不全(Clcr≤30ml/min)或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严重肝功能不全(生化指标 ALT/AST>5ULN or ALP>5ULN or BIL>3ULN)或 CIP评分≥10分者;3.重症感染、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衰、哮喘持续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癫痫持续状态患者;4.同时应用药物超过15种的患者;5.应用强心苷类药物、华法林、抗心律失常药、硝普钠、抗肿瘤药物的患者;6. 原接受二级药学监护患者病情或用药发生变化,需进行一级监护的患者。

(二)监护要点:1.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并根据医生诊疗计划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计划。

2.每日参与医学查房,完成查房记录。

查房记录应包括: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病情变化、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3.每日进行药学查房,查房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皮疹、共济失调、精神状态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监护(滴速、避光、配伍等)。

对意识清楚可交流的患者进行访谈,了解用药依从性、药物治疗效果等情况,交待药物的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 每日完成药学监护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重要化验结果、药学监护计划执行情况、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药师干预内容以及药学监护计划调整。

5.每日对患者在执行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6. 患者出院时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出院用药指导。

7.患者出院(或转出)后完成药历。

二、二级药学监护(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二级药学监护:1. 中度肾功能不全(30ml/min <Cl cr≤70ml/min)或接受血液/腹膜透析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药学监护制度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及所用药物,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
1.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并根据医生诊疗计划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计划。

2.每日参与医学查房,完成查房记录。

查房记录应包括: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病情变化、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3.每日进行药学查房,查房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皮疹、共济失调、精神状态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监护(滴速、避光、配伍等)。

对意识清楚可交流的患者进行访谈,了解用药依从性、药物治
疗效果等情况,交待药物的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 每日完成药学监护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重要化验结果、药学监护计划执行情况、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药师干预内容以及药学监护计划调整。

5.每日对患者在执行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6. 患者出院时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出院用药指导。

6. 接受静脉糖皮质激素、抗心律失常药、质子泵抑制剂、降脂药、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免疫抑制剂、抗精神病药物、化疗药物治疗者。

7.接受静脉输液泵入给药、经喂食管给药的患者。

8. 原接受三级药学监护患者病情或用药发生变化,需进行二级监护的患者。

(二)监护要点:
1. 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并根据医生诊疗计划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计划。

2. 至少每周参与医学查房2次,完成查房记录。

查房内容应包括: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病情变化、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3. 至少每周进行药学查房2次,查房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皮疹、共济失调、精神状态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监护
1. 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了解患者用药情况,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

2.至少每周参与医学查房1次,了解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3.根据药学问诊情况确定患者需要的用药指导。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治疗方案发生变化时进行医嘱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5. 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用药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