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国家对外政策的目的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近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亦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时间段出发,探讨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原因。
一、二战后的国际贸易体系重建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核大国和经济强国,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的重建。
1944年,在美国的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并制定了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的原则。
此时期,美国积极主张以自由贸易为基础,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二、冷战时期的保护主义倾向然而,在冷战时期,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有所转变。
为了应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
此外,美国还实施了一系列针对特定产业的保护政策,以确保本国工业的竞争力。
三、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再次发生了变化。
里根政府的上台,标志着贸易保护主义的起飞。
里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关税壁垒,以保护美国本土产业。
然而,由于全球化浪潮和国际竞争的加剧,美国逐渐调整了对外贸易政策,转向了更加开放的立场。
四、长期以来的自由贸易倾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坚持以自由贸易为主导的对外贸易政策。
比如,克林顿政府推动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从而促进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贸易自由化。
此外,美国还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谈判。
五、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然而,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再次发生了改变。
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如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等,旨在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和减少贸易逆差。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引起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并导致了一系列的贸易战。
六、新冠疫情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最近的新冠疫情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减少对中国和其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的依赖,美国加速了对国内生产的重视,并尝试拉回一部分产业回到本土。
911事件后美对外政策的变化

9·11”事件是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来外敌对美国领土发动的第一次攻击,也是迄今美国遭受的最为严重的恐怖主义灾难。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布什政府对美国安全战略进行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由此导致美国的对外政策出现若干重大变化。
本文拟对这些变化及其趋向作一剖析。
一、对外政策目标的优先次序出现重大变化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为了促进国家利益而设计的超出国家边界的明确或不明确的行为。
制定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最根本地取决于政策设计者对于本国国家利益的界定,这种界定又决定了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时所追求的目标。
根据1999年克林顿政府公布的《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的国家利益被分为三类:一是生死攸关的利益,即美国及其盟国的领土安全、美国公民的生命及财产保护、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基础设施的保障等;二是重要的利益,即美国的安宁和公民的福祉以及美国所处世界的性质等;三是人道主义及其他利益,主要指美国价值观的维护和传播,包括支持民主化、促进人权、维护法制等。
“9·11”之前,美国被认为是世界上安全最有保障的国家。
虽然从90年代起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日趋频繁,但美国所担心的主要是对其海外目标的袭击,至于国土安全,美国人则持比较乐观的看法。
然而,“9·11”恐怖袭击打破了美国领土坚不可摧的神话。
它使美国人痛切地认识到,在全球化带来的各种跨国威胁日益增多的时代,美国的首要地位并不意味着美国不易受攻击,即使是一个拥有前所未有的超强实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也无法完全置身于每一个威胁或危险之外;对于美国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传统的民族国家,也不是来自中、俄之类的“潜在战略对手”,而是来自非国家角色——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及其支持者。
基于这种认识,美国朝野强化了对国土安全这一“生死攸关的利益”的重视,并把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毁伤武器扩散视为这类利益所面临的最严重和最紧迫的挑战。
与对国家利益的轻重缓急调整相适应,布什政府把“打击恐怖主义”和“制止谋求核生化武器的政权威胁美国和世界”确定为本届政府的两大“宏伟目标”,并将其提至“至高无上”的地位。
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及其独特性

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及其独特性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员李红岩对外经济政策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对外经济政策处于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四者的结合点上。
政策的制定因此需要兼顾多个方面,既要有利于保护国内产业、降低失业率,又要促进经济竞争和发展,争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既要考虑到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规则和外交政策目标,又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既要协调好同内各种政治压力,又要维护国际社会负责任国家的形象。
因此,对外经济政策既不能简单地纳入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也不能简单地纳入经济理论研究的框架。
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它应该是围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对外经济政策是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概念。
其研究范畴包括贸易、投资、货币、能源、科技、环境等广泛的领域,但它又不等同于各领域政策的简单叠加,而是各领域政策的综合,有着既不同于外交政策也不同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独特的规则和特政策是一国对外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经济援助系列政策、法规和行动的总和。
它既是一国国内经济,也是外交政策的经济部分,涉及到一国经济繁荣和个最重要的优先目标。
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是美国对外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美国对外经济政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也日渐突出。
征。
,由于贸易是各国之间最古老、最重要的经济联系,因此,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和主体。
但对外经济政策又不等同于对外贸易政策,前者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许多其他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如同际金融、外国直接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对外援助等。
(三)从本质上看,对外经济政策是“一个基于争论和妥协的政治过程的产物”。
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国家安全,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国内经济的繁荣稳定,但在现实中,这两个目标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一些时候,政府将外交政策目标,即国家安全和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作为最优先考虑,如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安全利益占了绝对优势。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实践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以防止苏联扩张,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促进民主、自由的推广为基础的。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实践是众所周知的,这篇文章将探讨美国冷战时期对外政策和实践的一些方面。
一、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1. 伊斯坦布尔宣言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美国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发表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该宣言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方针,即向欧洲各国提供经济援助,以加强它们的防御系统,以防止苏联的扩张。
2. 空中运输援助1950年,苏联对北韩入侵南韩提供了支持,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展了一个名为“空中运输援助”的计划,将大量军事物资运送到朝鲜半岛,帮助南韩抵御北韩的入侵,并防止苏联的扩张。
3. 东京宣言1951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东京发表了一篇名为“东京宣言”的演讲,提出了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方针,即防止苏联和中国的扩张,防止冷战进一步升级,维护世界和平。
东京宣言用较为明确的方式阐述了美国在这一冷战时期的政策和实践方向。
二、美国冷战时期的实践1. 冷战军备竞赛美国在冷战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武器研发和军工生产,最著名的是核武器。
这种军备竞赛导致了全球的核武器扩散,也使人们在头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被核战争破坏的恐惧所笼罩。
2. 维护盟友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一个核心目标便是拉拢盟友,通过向其提供军事或经济上的援助来保持友谊。
这一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阻止苏联的扩张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3. 经济援助美国在冷战时期为了支持战略利益向一些国家提供大笔援助,它认为这种援助有助于巩固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以保护美国的利益。
据统计,美国在冷战时期向欧洲等地区提供的援助金额达数百亿美元。
结论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苏联的扩张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基础的。
这种政策的实践需要多种手段,如加强武装力量,拉拢盟友,向一些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等等。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启 示
美国频繁利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 救济措施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限制。自 认真研究WTO规则和各国的相关法律, 1980 年至2003年,美国累计对中国产品 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发起104起反倾销调查和7起保障措施调 查(包括5起特定产品保障措施调查)。 加快科技发展,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作为单个的中方企业,由于信息缺乏和 资金不足,独立应诉难度大。行业协会 启 可以起到协调和牵头作用,作为反倾销 致力于多边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申诉中的提诉人,帮助企业应诉。此外, 示 积极发挥行会、商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 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 充分与美国利益集团接触,做好利益集 团的工作,在中美经贸中起到桥梁和纽 带作用。
积极参与网络贸易,丰富贸易手段。
认真研究WTO规则和各国的相关法律, 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网络贸易将成 为未来贸易发展的趋势。我国与发达国 加快科技发展,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家在网络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差距,电 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论在硬 致力于多边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制约我国电子商务 的发展。因此,我们须大力扶持网络通 讯线路的建设,高度重视软件开发,大 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 力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营造有 利于网络贸易发展的环境。要克服种种 积极参与网络贸易,丰富贸易手段。 困难,把网络贸易用于我国贸易实践, 实现贸易手段的多元化,促进我国外贸 的nd
Thanks For Your View 牛牛文档分享14启 示
积极参与网络贸易,丰富贸易手段。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企业在全球市 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技术创新能力强 认真研究WTO规则和各国的相关法律, 的企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在 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1992年克林顿的竞选演说中,他和戈尔 响亮地提出了“技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加快科技发展,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这个口号。我们一方面应该积极发展世界 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同时,运用高新技术 启 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的纺织品、服装、 致力于多边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示 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推动这些产 业由初加工和粗加工向深加工和精加工转 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 变,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
美国对外战略

三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 —— 全球战略转为维护世界霸权
一911前布什政府的现实主义强硬外交 *积极谋求美国军事优势 *强烈的单边主义倾向 *以传统的权力政治观和冷战·思维处理国家关系 *实行有限的国家关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三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 —— 全球战略转为维护世界霸权
二 911事件后美国美国对外战略的迅速调整 *以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为中心;建立国际反恐联盟 *立即实施打击恐怖主义的军事战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二 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战略 —— 全球战略的主线是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全球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对较长时期的国际格局 本国国际地位 国 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的总的认识和谋划 美 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战略是以全世界为目标;以世界重要 的战略地区为点;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保证美国霸权地位的 实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二 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战略 —— 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三美国全球战略再度扩张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里根上台后发提出以实力求和平对外战略 要重振国威;对苏推行强硬政策; 美中关系进展不大
19811989
布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意 抓住苏联东欧改革之机;以经 援为诱饵;促其内外政策变化; 来改变 战胜社会主义
19771981
卡特上台后提出世界秩序战略: 1 把美 欧和日的三边合作作为美国对外
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2 发展南北政治 经济关系;减少第三世
界对美国的敌视;削弱苏联的影响 3 把缓和东西方关系最为首要目标 4 谋求同中国建立对抗苏联的合作关系
1978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1月1日 两国正式建交 5 提出人权论理;大搞人权外交
位 从此;美国举起了威尔逊的理想主
试析19世纪初美国的对外政策——以“门罗主义”的两重性为例

、
以“ 门 罗主 义 ” 为 代 表 的 美 国 对 外 政 策 的产 生
( 一) 孤 立 主 义 与扩 张主 义 : 美 国 对 外 战 略 的 两 重 性
1 9 世纪初 . 美 国作 为 一 个 新 兴 的资 产 阶级 共 和 国 . 从 其 资 本 主 义 国家 性 质 而 言 .这 一 时 期 美 国 最 大 的 国家 利 益 就 是 维 护 资本 主 义 . 避 免 在 拉 丁美 洲 与其 他 欧 洲 强 国发 生 利 益 冲 突 。 门罗 总 统 在 国 会 咨 文 中 提 到 的 有 关 对 欧 洲 与 拉 美 地 区的 政 策 的基 本 思 想 总 结 概 括 为 “ 门罗 主 义 ” 。“ 门罗 主义 ” 的 实 质 是 美 国颁 布 的 具 有 投 机 性 质 的 外 交 声 明 ,其 最 大 作 用 就 是 充 分 营 造 有 利 于 美 国 自身 发 展 新 型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的 国际 环 境 的 一 种
美国出于对自身实力和国际形象的考虑在坚定反对同盟国对拉美地区的武力干涉时自身没有过多干涉拉美地区的民族革命奉行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的原则无论出于何种考量从客观上说都对拉美地区摆脱殖民统治有益的
2 0 1 5 年 第 7 3 期考 试 周 刊
试 析 1 9 世 纪 初 美 国 的 对 外 政 策
张野心 。当然 , “ 门 罗 主 义 ”中 的孤 立 原 则 并 不 是 与 国 际 社 会 的绝对分割 , 而 是 相 对 孤 立 。 在 美 国历 史 上 “ 孤立主义” 总 是 具 有 其 相 对 性 .因 为 它 包 含 的 范 围 只 限 制 于 政 治 与 外 交 领
“ 门罗 主义 ” 的产 生 不 仅 受 国 际 复 杂 形 势 的 影 响 , 国 内政 治变化也是重要 因素。首先 , “ 门罗主义 ” 政 策 是 美 国 对 外 战 略中的外交传统的一种体。“ 孤立主义” 是 美 国 自建 国后 制 定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许多重大转变,这些转变不仅影响了美国国内的发展,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对二战期间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进行深入探讨。
一、政治方面在二战爆发之初,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试图远离欧洲战争,保持自己的国家利益。
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美国宣布参战,成为了盟国中的一员,与英国、苏联等国家一起对抗法西斯势力。
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为了积极干预欧洲事务,支持盟国进行战争,并在战争中发挥领导作用。
美国不仅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还领导建立了联合国,试图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战争问题。
这种转变表明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迅速调整,力图在战争结束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二、经济方面在二战初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通过贸易来维持自身的国家利益。
随着战争的持续发展,美国的经济政策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为了支持盟国进行战争,美国大幅增加了对外援助,并实施了大规模的军需生产计划。
美国还通过向英国和苏联等盟国提供廉价的军火物资,确保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胜利。
美国对外援助的大幅增加,不仅加速了二战后全球经济秩序的重构,还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举不仅加快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也为战后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变得更加积极,为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军事方面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策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战争初期,美国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战略,主要是通过军事援助和战争物资的支持来帮助盟国。
随着战局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也发生了转变。
1944年,美国发动了诺曼底登陆,向欧洲大陆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此时,美国的军事策略由防守转变为了进攻,试图在欧洲大陆上打败德国,结束战争。
此次登陆作战不仅是美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二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重要体现。
此举不仅加速了欧洲战场的胜利,也为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构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国国家对外政策的目的
【摘要】美国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恐怖主义不是弱化了反而是加强了美国的惟一超级大国地位。
冷战结束以来,在内源性驱动力的作用与影响之下,称霸世界、维护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保障美国跨国集团和其他资本的利益和逐利本性成了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
【关键词】称霸世界世界政治经济体系逐利本性人权外交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现实主义为指导的,美国也不例外。
然而,作为理想主义的发源地,美国外交又受理想主义的影响,可以说,美国是外交政策中理想主义色彩最浓的国家。
探究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还得从历史谈起。
一、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二战后,美国的实力远在西方列强之上,可以按照美国的意志和价值观念来推行对外政策,因而主宰世界的野心便极大地膨胀起来,开始全面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
综观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虽然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是,无论什么时期,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却始终未变。
[1]
1、全球战略确立阶段的美国对外战略——遏制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是美国全球战略确立的阶段.[2]在这个阶段,美国奉行遏制战略,其对外战略具有明显的扩张性、进攻性和侵略性。
2、全球战略调整阶段的美国对外战略——缓和战略70年代,世界上多种力量迅速发展。
美国经过战后初期的全球扩张,加上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经济实力大为衰减,霸权地位严重动摇。
美国政府被迫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肆推行缓和战略,具体表现在尼克松主义和卡特的“世界秩序战略”。
[3]
3、全球战略发展时期的美国对外战略——从新遏制战略到超越遏制战略
布什(1989年~1993年任总统)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即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促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影响,并进一步融人西方政治、经济体系。
[4]“超越遏制”战略与“遏制”战略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目标更高。
“遏制”战略的目标是围剿堵截共产主义,使其不能进一步扩展;而“超越遏制”则企图把苏联和东欧纳入西方的社会体系之中,在战胜共产主义的前提下,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
[5](2)空间更广。
遏制战略的活动空间主要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周边地区及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峙严重的中欧地区以及广大的第三世界,而“超越遏制”则深入推进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
[6](3)手段更多。
遏制战略主要动用军事力量,强调打一场常规战争;而“超越遏制”则在军事遏制的同时,强调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的进攻,并突出了“和平演变”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在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成功地率领多国部队实施了打击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计划后,加强了美国的地区存在,并提出了要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世界新秩序”主张。
[7]
二、维护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保障美国跨国集团和其他资本的利益这一战略目标是不会改变的[8]
美国对外政策的本质是由其国家属性决定的。
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对外政策两大源泉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倾向之间没有本质之分,只有方式和策略的不同。
前者间接、阴柔,后者直接、粗暴。
保守主义思维倾向于对外使用强制力量,自由主义则借助于全球化战略达成战略目的。
[9]但是,不管美国对外政策是基于强权、暴力和单边主义的保守主义倾向,抑或以军事实力为支撑、以多边主义为基本手段的自由主义倾向,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维护其无出其右的世界霸主地位,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诸领域使其他重要力量围绕在美国的周围,竭力形成一种以其为核心的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依赖关系。
无论美国是推行外显的“布什主义”,还是奥巴马式的低姿态和放低身段的“微笑外交”,维护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保障美国跨国集团和其他资本的利益这一战略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10]从根本上看,代表资本利益的社会精英是影响政府决策的主要力量,利益驱动因而成为其对外政策的基本诉求。
政府组成的民主方式让普通大众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其中,保守主义价值观根深蒂固的人向来对美国政治影响巨大。
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执政后,美国社会趋于保守,“9•11”事件后,保守主义越发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在对外战略方面,保守主义者的总体战略是在不触碰国内民众利益的同时,对外战争与威胁并重,利用战争最大限度
地为美国的跨国大资本输血打气,巩固其全方位的世界主导地位,同时威慑对手和盟国。
[11]保守主义大行其道的对外政策与多元民主的国内政治相结合是战后美国政治的突出特征,它传递给我们的一个信号是,美国政府奉行的是一种“对内民主,对外独裁”的政治方式。
对外独裁的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三、逐利本性至少是这个国家对外政策行为的关键动力[11]
国家与个人一样,不管所作所为是善是恶,皆有一套自我辩护的托词或借口。
这就是担负说教任务、取得正当化或合理化的意识形态。
如果我们看不清其行为的本质,就有被说服、被迷惑、被欺骗的可能性。
所谓“仁慈帝国”的看法,或者被美国对外战争的自由主义旗号所迷惑的人,显而易见是只看表面、不看实质的肤浅认识。
[12]它看到的是美国对外政策行为的外在“包装”,而没有看到漂亮“包装”背后的真实动机和目的。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确立行为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意识形态都是实施政治行为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美国的对外战争亦不例外。
它发动的大大小小战争无不有义正词严的正义说辞和责无旁贷的人类使命感。
参加二战的欧洲战场是为了“铲除纳粹”,抗击日本是为了“自卫反击”,出兵朝鲜和越南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与前苏联“对撼”是对付“邪恶帝国”,突袭巴拿马活捉诺列加是为了“铲除独裁”。
冷战结束之后,“反共战争”变成了“反恐战争”,遏制共产主义换成了推广美式价值观。
发动海湾战争是为了中东的“民主”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进军阿富汗当然是“反恐”的需要。
[13]
四、人权外交—称霸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权外交可以界定为以促进人权为基本目标的外交政策,也可以理解为以人权为借口来进行外交斗争。
前者为美国人所推崇,也是他们尽力树立的自我形象,而后者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它的谴责。
我们认为,美国在当代,特别是在冷战以后加紧推行其人权外交,无疑是为建立世界霸权的总目标服务的,而且它时常运用双重标准来干涉别国内政。
然而,历史上试图建立某种霸业的国家,如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都没有把在全世界促进人权,或者广而言之推行某种道德理想作为工具,唯独美国是如此,而且人权外交已正式成为其冷战后的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
总之,美国总是师出有名,其对外战争都是大公无私,是传教士精神的体现,而与自身利益无关。
我们当然不否认美国发动或参与的许多战争客观上有益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战争背后的真实动机。
我认为,逐利本性至少是这个国家对外政策行为的关键动力。
石油、矿产等稀缺资源,拓展世界市场,控制全球主要的运输通道,防范潜在的竞争对手,维护并巩固唯一超级大国地位,难道不是这个国家的战略目的吗?
【参考文献】:
[1][美]布热津斯基著,王振西主译. 大抉择——美国站在十字路口[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王逸舟.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万光. 国际问题研究·新保守派和布什全球战略[J].北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4
[4]美国逐年提高国防预算推进全球扩张
[5]刘德斌. 国际关系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汇涌. 瞭望新闻周刊·美国善打经济牌[N].北京:瞭望周刊社,总第1153期,2006
[7] 王传剑. 国际政治·新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J].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9][美]汉斯•J•摩根索著,徐昕等译. 国家间政治——寻找权力与和平的斗争[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10]倪世雄.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1] [12]王缉思. 美国研究·美国霸权的逻辑[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2003 [13]刘德斌. 国际关系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