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油气管道新进展
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5篇(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

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5篇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而不断发展,当前油气管道建设成为促进油气发展的关键。
因为我国的油气资源不均匀,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油气管道作为运输油气的主要通道。
本文对于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多方面探讨油气运输绵连的问题,并且期望能够完善油气管道的运输建设。
关键词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摘要:管道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之一,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
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速度的增长,管道运输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我国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大力发展管道运输的动因及管道运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中国管道工业随着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冀宁联络线、甬沪宁原油管道、茂昆成品油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道、西部原油及成品油管道等大型管道工程的建设投产,得到了极大发展。
1.油气管网供应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07年底,中国国内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6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7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2万千米,天然气管道3.1万千米。
中国已逐渐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
原油管道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沿长江、东北及西北地区为主的原油加工基地的布局,原油管道运输也随之迅速发展。
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初步形成了东部输油管网;西北各油田内部管网相对完善,外输管道初具规模。
成品油管道近年来得到较大的发展,成品油管输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已在西北、西南和珠三角地区建有骨干输油管道,但尚未形成区域性的成品油管道供应网络。
天然气管道随着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冀宁线等大型管道系统的建设得到极大的发展。
就全国而言,川渝、华北及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管网,中南地区、珠三角地区也基本形成了区域管网主体框架。
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新进展分析

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新进展分析【摘要】本文从智能化油气储运技术、新型管道材料应用、安全监测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智能化技术在油气储运中的应用不断创新,为提高效率和安全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新型管道材料的应用为油气储运带来了更高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在提升运输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
安全监测技术的进步增强了油气储运系统的安全性,保障了运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不断完善,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积极贡献。
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提高了油气储运的效率和精度,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可以为油气储运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关键词】油气储运、技术研究、新进展、智能化、管道材料、安全监测、节能减排、数字化管理系统、总结。
1. 引言1.1 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新进展分析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一直是石油行业中的重要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油气储运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旨在对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其在石油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当前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智能化油气储运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油气储运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新型管道材料在油气储运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新型材料如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逐渐应用于管道建设中,提高了管道的耐腐蚀性和抗压性能,进一步保障了管道运输的安全和稳定性。
油气储运安全监测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数字化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油气储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对这些新技术进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促进油气储运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创新。
2. 正文2.1 智能化油气储运技术研究新进展分析智能化油气储运技术是当前油气行业的热点领域之一,它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油气储运过程的智能监控、优化管理和及时调控。
油气管道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05
油气管道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 占比将逐渐增加,油气管道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升级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加速油气管道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 管道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跨国合作与国际化趋势加强
国内外投资环境分析
国内投资
国内油气管道行业的投资环境逐渐改善,随着国家对油气管道行业的重视程度不 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同时,国内油气管道行业也在不断 推进企业并购和股权融资等活动,加速行业发展。
国际投资
国际上,油气管道行业的投资环境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许多跨国石油公司和 投资机构都在积极布局油气管道领域,寻求投资机会。同时,随着全球能源市场 的变化,油气管道行业的国际投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互联互通,油气管道行业的跨国合作将进一步 加强,推动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管道网络不断完善
智能化水平提升
未来油气管道行业将进一步完善管道 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和覆盖范围,为 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油气管道行业将加强数字化、智能化 技术的应用,提高管道运输的智能化 水平,提升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管道检测与维护
总结词
无损检测、在线监测与智能维护
详细描述
管道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如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损伤管道 的情况下检测出管道内部的缺陷和损伤。同时,在线监测和智能维护系统的应用也越来 越广泛,可以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行状态,预测潜在问题,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04
03
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服务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因素。
中国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然 气管 网丁 程总长 12 04公 ,没汁年输气能力 10 亿立方米 。该项 日建 成后 ,将满 足胶东 1
半岛及胶州湾地 区经济发展和环境建 没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 。 这 6个油 气管道_ 程项 口的了:一 T } 建设将极 大地拉 动沿线和地域 经济的发展 .使 我国能源 ]
结 构更趋合理化 。 白 15 9 9年 r 围第一 条管道一 一新疆 克拉玛依油 田至独 山子炼 油厂原油外 f 1
等 6条 管 道 建 设 相 继 开 工 。标 志 着覆 盖全 围 的 油 气输 送 管 网正 在 加 快 形 成 ,中 国 石 油 管 道建 设正迎来发展的新时期。
9月 2 : 5日,在乌鲁 木齐市 , f囝石油 集 团公 司落实 国家西部大开 发战略 、造福新疆 各 1 族人 民的民生工程项 日… 西气东输二线 向北疆供气: 程开工建设 。作为 中亚天然 气及 西气
输管道投产 以来 ,5 O年问巾围长输 油气管 道建设取得 了长足进展 。
小 番 柱 采
线 , K . 8 5公里 ,设 计年输 6亿 立 、 、这 3条管线设 训‘ 水 年输 ,L k 力总计 6 ~ I J 6亿立 方米 ,
计划在 20 0 9年 年 底 建 成 投 产 9门 2 5“ ,惠 安 一 银 川 原 ? 管 道 丁 程 和 石 一 兰州 原 油 管 道 工 程 在 夏 灵 武 市 和 【 { 1 1 j : } l j
2 0 年 第 6期 09
态
中 国长 输 油气 管道 工 程 建设 加 快 推 进
继 西气东输二线 东段 工程 和 俄原 油管道 工程 20 f 0 9年开工后 ,近期西气东输二 线向北 疆供气工程 、惠安堡一 银川原油管道工程 、石空一 兰州原 油管道 工程 、山东 天然气管网工程
中国油气管道

中国油气管道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该需求,中国利用油气管道建设来实现国内油气资源的输送和分配。
本文将探讨中国油气管道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
发展历程中国油气管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政府意识到建设油气管道的重要性。
1959年,中国建成了第一条油气管道,连接了天津和河北。
此后,中国陆续建设了一系列油气管道,涵盖了全国各地。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石油消费量急剧增加,为了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中国开始从海外进口石油。
于是,中国启动了一系列的海上油气管道项目。
2006年,中国引入了首条海上原油管道,连接了大连和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
随后,中国陆续启动了一系列海上油气管道项目,如秦皇岛-山东原油管道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
主要特点中国油气管道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巨大的规模。
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了超过9万公里的油气管道网络,覆盖了国内的主要省份和城市。
这个庞大的管道网络使得油气资源能够快速、高效地输送到各个地方,满足中国广大人民的能源需求。
其次,中国油气管道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展。
中国在管道建设、运行和维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相关技术上取得了许多突破。
例如,中国油气管道采用了先进的防腐蚀技术和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提高了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中国还在油气管道建设中应用了多种新技术,如水平定位钻井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提高了管道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油气管道的第三个特点是其战略地位和国际合作意义。
中国油气管道是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增加对外进口管道的引入,中国不仅可以降低对进口能源的过度依赖,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能源的安全供应。
此外,中国油气管道也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例如,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建设的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巨大的天然气需求,还可以促进中俄经济合作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作者:杨璧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27期摘要:新中国建国以来,作为中国五大运输系统之一的管道运输,经历了从初始发展到快速发展、从稳步发展到加快发展的四个阶段。
油气管道运输在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油气管线总长度由1958年的仅仅0.02万千米,到2008年我国油气管线总长增加到6.9万千米。
西气东输等管道工程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初具规模、管道运输管理初步形成,而且也极大的满足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但是,油气管道运输作为我国运输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它的地位以及各项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健全。
关键词:管道运输,管道建设,油气,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 TU279 文献标识码: A我国是油气储备大国,管道运输作为油品和天然气进行长距离运输的首选方案,随着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以及石油工业的快速迅猛发展,管道运输作为我国油气运输的重要方式,其建设也有了相对完整的规模。
只是管道运输作为我国油气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法律法规监管、网络覆盖程度与范围、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还需要更加完善,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的地位也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09年年末,我国国内油气管道建设总长度达到了6.9万千米,在这其中,天然气管道长度达3.2万千米,原油管道长度达1.9万千米,成品油管道长度达1.8万千米。
(一)天然气管道运输现状我国天然气管道目前有川气东输管道、西气东输二线、福建LNG外输管道、永唐秦管道、横琴岛-澳门天然气管道、大庆-齐齐哈尔天然气管道、南堡-唐山天然气管道及宁河支线、采育-通州天然气管道、应县-张家口天然气管道、长岭-长春-吉化管道和榆林-济南等天然气输送管道。
这些天然气管道的建成,使我国在川渝、环渤海和长江三角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管网。
油气田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的意义及建议

油气田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的意义及建议发布时间:2022-07-18T03:16:46.78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5期第3月作者:王雪[导读]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持续过程,管道的实效模式是一种时间依赖的模式王雪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163000摘要: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持续过程,管道的实效模式是一种时间依赖的模式。
腐蚀、老化、疲劳、自然灾害、机械损伤等能够引起管道失效的多种过程,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地侵蚀着管道,必须持续不断地对管道进行风险分析、检测、完整性评价、清洗、修复、人员培训等完整性管理,因此油气田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油气田;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0前言截至2020年底,我国油气管网规模已达到16.9万公里,预计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24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骨干线及支线联网。
油气介质的易燃、易爆等性质决定了其固有危险性,油气储运的工艺特殊性也决定了油气管道行业是高风险的产业。
管道的安全运行问题是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对各大油气田来说,管道运行管理的核心是“安全和经济”。
1管道完整性管理和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定义1.1管道完整性管理(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PIM)管道完整性管理是指为保证管道的完整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具体指针对管道不断变化的因素,对管道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不断消除识别到的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各种风险消减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达到持续改进、减少管道事故、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目的。
1.2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定义是针对完整性管理的计划、实施、效能、质量、评审、培训、持续改进等内容建立一套具有规定性、强制性、科学性的可执行、可操作、可遵循的管理文件、技术文件以及技术标准。
完整性管理体系分为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分为管理程序文件、管理作业文件、管理手册等,技术体系分为专利技术、技术标准、技术成果、专有技术等,如图1-1所示。
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新进展分析

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新进展分析1. 引言1.1 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新进展分析概述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储运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油气储运是指将油气从生产地输送到消费地的过程,其中涉及到管道技术、运输装备、智能化管理、安全监测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油气储运管道技术方面,新材料的应用和管道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管道运输更加安全可靠和高效节能。
运输装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创新也为油气运输提供了更多选择和解决方案。
智能化管理、安全监测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完善,为油气储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对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深入探讨各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为行业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当前技术发展的概述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油气储运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油气储运管道技术研究新进展分析在油气储运领域,管道技术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储运管道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对油气储运管道技术研究新进展的分析:1. 管道材料的创新:传统的油气储运管道主要采用钢材等材料,但随着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也开始应用于管道制造中,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
2. 管道防腐技术的提升:为了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管道防腐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采用电化学防腐技术、喷涂防腐技术等。
3. 智能管道监测技术: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管道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实时监测管道运行状态、损坏情况和泄漏风险,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
4. 管道连接技术的改进:传统的管道连接方式存在着易损坏、漏气等问题,因此一些新型的管道连接技术如橡胶密封接头、不锈钢焊接接头等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油气储运管道技术的研究新进展为油气运输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度 专 稿 ANNUAL FEATURES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约7.5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3.8万千米,原油管道2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7万千米,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输送格局。
一、2009年重点管道建设2009年建设的重点管道工程有中亚—中国及西气东输二线、永唐秦(永清—唐山—秦皇岛)、涩宁兰复线、秦皇岛—沈阳、陕京三线、泰安—青岛—威海、江都—如东、川气东送、榆林—济南、克什克腾旗—北京密云等天然气管道;漠大线(漠河-大庆)及庆铁线(大庆—铁岭)扩能改造、日照-东明等原油管道;兰郑长(兰州—郑州—长沙)、苏南、鲁皖二期、石家庄—邯郸、珠三角二期等成品油管道。
1. 天然气管道(1)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及西气东输二线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起于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境,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在我国新疆霍尔果斯入境,并与西气东输二线连接。
管道分A、B双线敷设,总设计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年,单线长1833千米,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1067毫米,材质X70。
A线于2009年12月14日实现通气,预计2010年双线建成通气。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南至广州,东达上海。
管道工程包括1条干线、8条支干线,途2009年我国油气管道新进展蒲 明(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摘 要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达到约7.5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3.8万千米,原油管道2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7万千米。
2009年我国建设的重点管道工程有中亚-中国及西气东输二线、永清-唐山-秦皇岛、涩宁兰复线等天然气管道;漠河-大庆和大庆-铁岭扩能改造、日照-东明等原油管道;兰州-郑州-长沙、苏南、鲁皖二期、珠三角二期等成品油管道。
我国天然气管道已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全国性网络,“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外供”的供气格局已经形成,并已在西南、环渤海、长三角、中南及西北地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原油管道已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和中部地区形成了区域性的输油管网;成品油管道在西北、西南和珠三角地区建成骨干输油管道,形成了“西油东运、北油南下”格局。
未来几年将是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高峰期,天然气管道网络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地下储气库建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也将加快,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管道 原油管道 成品油管道 管网 管道建设 地下储气库·14·国际石油经济2010.3年 度 专 稿ANNUAL FEATURES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山东、湖南、浙江、江苏、上海14个省区市,干线和支干线全长约9000千米。
干线设计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12兆 10兆帕,管径1219毫米,材质为X80。
8条支干线分别为中卫—靖边、平顶山—泰安、枣阳—十堰、樟树—湘潭、南昌—上海、广州—深圳、广州—南宁、轮南—吐鲁番。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于2008年2月22日正式开工,西段干线于2009年底正式实现商业供气,新疆乌鲁木齐市成为最早用上中亚天然气的城市。
目前中亚天然气已通过西二线中卫—靖边支干线进入陕京系统,开始供应北京等地。
预计2011年底干线全线建成投产。
(2)川气东送管道川气东送管道西起四川省普光气田,东至上海,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6个省市,干支线全长超过2200千米。
川气东送管道由1条干线和4条支线组成。
普光—上海干线长1674千米,设计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1016毫米。
4条支线分别为川维、达州、江西和南京支线。
该工程于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工,干线于2009年12月4日建成投产,目前江西支线和南京支线还在施工中。
(3)永唐秦管道永唐秦管道起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途经天津市武清、宝坻等县区,止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线路全长320余千米,设计输气能力90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1016毫米,总投资约32亿元。
管道沿线设永清、武清、宝坻、唐山、秦皇岛5座输气站场。
该工程于2008年2月26日正式开工,于2009年6月6日建成投产。
(4)榆林-济南天然气管道榆林—济南输气管道西起陕西省榆林市,东至山东省济南市,途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4省,管线全长1012千米,设计输气能力30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8兆 10兆帕,管径610 711毫米。
项目总投资80亿元。
该工程于2008年11月18日正式开工,濮阳—济南段于2009年11月14日建成投产,预计2010年底全线建成投产。
(5)涩宁兰复线涩宁兰输气管道是中国石油集团四大天然气外输系统之一,承担着青海、甘肃、宁夏两省一区的天然气供应任务。
近年来,由于下游天然气用量的快速增加,涩宁兰老线已经不能满足下游用气需求,因此中国石油提出建设涩宁兰复线。
涩宁兰复线西起柴达木盆地的涩北一号气田,向东经过戈壁、沼泽和沙漠,在翻越橡皮山、日月山、拉脊山和老鸦峡等高山峡谷后,止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途经青海、甘肃两省13个市区县,所经地域最高海拔近4000米,最大落差达1600米。
涩宁兰复线与涩宁兰管道并行或伴行敷设,站场合建,按同一水力系统设计,线路全长915.4千米,设计输气能力33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6.3兆帕,管径660毫米,投资36.78亿元。
该工程于2008年9月28日开工,涩北—西宁段于2009年11月25日建成投产,预计2010年4月全线建成投产。
(6)秦皇岛-沈阳天然气管道秦沈线工程包括1条干线和3条支线。
干线起自永唐秦管道秦皇岛分输站,途经秦皇岛、葫芦岛、锦州、鞍山、沈阳,终于新民分输站,线路长426千米,设计输气能力90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1016毫米。
3条支线分别为葫芦、锦州和沈阳支线。
秦沈线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口径最大、压力最高、距离最长的天然气管道,是辽宁省主干天然气管道,也是国家骨干天然气管网的一部分。
秦皇岛至沈阳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拉开了东北大规模天然气管网建设的序幕,将有效缓解整个东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该工程于2009年5月28日开工,计划2010年底建成投产。
(7)陕京三线陕京三线西起于陕西省榆林首站,东止于北京市昌平区西沙屯末站,途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3省1市,线路长约1000千米,设计输气能力150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1016毫米。
陕京三线总体上与陕京二线并行敷设,站场合建,按同一水力系统设计。
除新~~2010.3 国际石油经济·15·年 度 专 稿 ANNUAL FEATURES建临县压气站外,其余3座压气站均与陕京二线共用,这3座压气站分别为榆林首站、阳曲压气站和石家庄压气站。
陕京三线是国家西气东输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陕京一线、陕京二线之后向北京和环渤海地区供应天然气的又一重要通道,对于进一步满足该区域迅速增长的用气需求和提高供气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工程于2009年5月15日开工,计划2010年年底建成投产。
(8)泰安-青岛-威海天然气管道泰安—青岛—威海天然气管道是中国石油山东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包括1条干线和5条支线。
干线起自泰安市,途经莱芜市、淄博市、潍坊市、青岛市、烟台市,止于威海市镆铘岛,总长1024千米,总投资约90亿元,管径1016毫米,设计输气能力110亿立方米/年。
5条支线分别为莱钢支线、寿光支线、招远支线、乳山支线和日照支线。
工程建成后,陕京系统和西气东输二线的天然气可分别通过冀宁线和西气东输二线泰安支干线与山东省管网相连,满足胶东半岛和胶州湾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为管道沿线各地市天然气的安全平稳供气提供保障。
该工程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泰安—青岛段,该段已于2009年9月28日开工,计划于2010年6月建成投产;二期建设青岛—威海段,该段计划于2010年12月建成投产。
(9)江都-如东天然气管道江都—如东天然气管道西起冀宁线江都分输清管站,东经泰州、泰兴、如皋、南通至如东分输清管站,在此与江苏LNG接收站相连;另一路由泰兴清管站出站后向南在靖江与江阴之间穿越长江,到达西气东输芙蓉分输清管站,在此与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连,进而与西气东输管道干线、冀宁线形成环形供气管网,这对于保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管道全长276.1千米,设计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1016毫米。
该工程拟分三期建设。
一期建设江都—泰州段,于2009年5月17日开工,2009年底建成投产;二期建设泰兴段,2009年12月6日开工,计划于2010年6月建成投产。
(10)克什克腾旗-北京密云天然气管道内蒙古境内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项目,是我国第一个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建设的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
2009年8月2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该项总投资达257亿元的煤制天然气项目。
该项目是目前内蒙古单体工业项目中投资最大的项目。
项目建成后,将在北京东北方向形成新的供气源,从而进一步保障北京市的供气安全。
该项目配套外输干线起自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首站,途经河北省围场县、隆化县、丰宁县和滦平县,止于北京市密云县辛安庄末站,在此接入北京燃气管网,全长约359千米,设计输气能力40亿立方米/年,设计压力10兆帕,管径813毫米。
该项目还将建设承德供气支线,长48千米,设计输气能力2亿立方米/年。
该管道工程于2009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形成了由西气东输、西气东输二线西段、陕京线、陕京二线、忠武线、涩宁兰及复线、长宁线、兰银线、淮武线、冀宁线、川气东送为骨架的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全国性供气网络,“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外供”的供气格局已经形成,干线管网总输气能力超过1000亿立方米/年,并已在西南、环渤海、长三角、中南及西北地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
2. 原油管道(1)漠大线及庆铁线扩能改造中俄原油管道分为从泰舍特至斯科沃罗季诺的远东石油管线、斯科沃罗季诺至漠河的边境管线以及中国境内漠大线三个部分,全长1030千米。
中国境内段(漠大线)起自黑龙江漠河,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县市区,止于大庆油田,全长965千米,设计输量1500万吨/年,设计压力8兆帕(局部9、10兆帕),管径813毫米,总投资80亿元。
该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中俄能源全面、长期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从陆路进口俄罗斯原油的重要战略通道,有利于我国实现资·16·国际石油经济2010.3年 度 专 稿ANNUAL FEATURES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为国家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原油资源;有利于扩大国际油气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