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校园旅游规划
班级旅游项目管理策划书3篇

班级旅游项目管理策划书3篇篇一《班级旅游项目管理策划书》一、引言二、旅游目的1. 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机会,缓解同学们的学习压力。
2. 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旅游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日期]2. 地点:[详细旅游地点]四、参与人员班级全体成员五、旅游行程安排1. 第一天上午:全体成员在学校集合,乘坐大巴前往旅游目的地。
中午:抵达目的地后,安排午餐,入住酒店休息。
下午:组织班级活动,如团队拓展游戏、户外野餐等。
晚上:自由活动,可选择观看夜景或休息。
2. 第二天上午:参观当地的著名景点,如[景点名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中午:在景点附近享用午餐。
下午:进行自由活动或购物,购买一些特色纪念品。
晚上:集合返回学校,结束愉快的班级旅游。
六、旅游费用预算1. 交通费用:包括大巴租赁费用、景点间的交通费用等,预计[X]元。
2. 住宿费用:根据预订的酒店标准和房间数量计算,预计[X]元。
3. 餐饮费用:包括三餐的费用,预计[X]元。
4. 门票费用:参观景点的门票费用,预计[X]元。
5. 其他费用:如团队活动费用、购物费用等,预计[X]元。
总预算:[X]元。
七、人员分工1. 负责人:负责整个旅游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安全员:负责同学们的安全保障工作,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事项,处理突发安全事件。
3. 财务员:负责旅游费用的收支管理,做好费用的记录和报销工作。
4. 导游员:负责为同学们提供导游服务,介绍当地的景点和文化。
5. 后勤员:负责旅游物资的采购和准备工作,如食品、饮料、药品等。
八、安全保障措施1. 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为同学们购买旅游意外险,确保同学们的人身安全。
3. 安排安全员全程陪同同学们,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事项,处理突发安全事件。
4. 确保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5. 在旅游过程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问题。
青海校园文化规划方案 (2)

青海校园文化规划方案背景介绍青海地处西北高原,是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州,面积72.58万平方公里。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得到了全面提升,青海的大中小学校园逐渐形成规模。
为进一步促进青海地区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制定一套校园文化规划方案,给青海的师生们一个能够开拓创新、广泛传播、融合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目标与思路目标本项目旨在:1.建设一个全面、系统的校园文化体系,包括文化建设、文化活动和文化传承;2.打造一个多样性、包容性、鼓励创新和开放性的文化环境;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校园的人文魅力和社会价值。
思路1.设计一个适合青海地区实际情况的校园文化体系,对文化元素进行发掘和整合;2.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包括举办文化节、开展文化讲座、组织文艺比赛等等,吸引师生参与;3.加强文化教育,如在学生日常课程中加入文化元素,开设文化课程等等;4.给予学生更多的文化创新机会,如开设创意工作室等等;5.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如推广传统文化、保存地方文化等等。
具体措施建设校园文化体系1.探索青海地区的传统和现代文化资源,确立校园文化发展的优先领域;2.建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座谈会,由专业人士提供指导和建议;3.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组织文化活动1.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活动,包括文艺表演、文化体育比赛、美食文化展和文化讲座等等;2.开展海洋文化、山地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体验式活动,展示地方文化魅力;3.制作文化节宣传手册、海报等宣传资料,扩大宣传和吸引更多人参与。
加强文化教育1.增加文化元素在学生日常课程中的比例;2.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如民族舞蹈、书法、音乐等等;3.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扩大学生文化视野。
增加文化创新机会1.创建创意工作室、艺术团体等文化类社团,给予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机会;2.举办文艺比赛、创意大赛等,推动学生创新创意和实验考察。
民大西校区景观课程设计报告

青海民族大学西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报告院系:土木工程学院班级:10城市规划姓名:周鹏军学号:1000501017日期: 2013-6 青海民族大学西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报告一、规划区现状概况规划区位于西宁市城东区曹三路与八一路交叉口的东南部,校区南北长约108米,东西长约220米,用地总面积约3.8公顷。
规划应在充分尊重现状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校园的绿化景观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环境设施等进行深入分析规划,为施工建设提供依据。
该设计在原有基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划设计,对基地内部的乔木基本保留,整体不改变原有的基地布局,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对基地内部的绿化植物的种类、树种进行新的配置选择;对花台、草坪、花池也重新设计、布局;对于内部的铺装,在原有的基地条件下设置新型的人行道、广场等各类铺装。
而基地的一些空地,经考察后,有的可设计为休闲广场,有的可结合绿地、花坛去做。
二、规划指导思想、依据1.设计依据(1) 青海民族大学西校区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2) 青海民族大学西校区地形图(3)《普通高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92)245号(4) 国家相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范(5)其他资料2.设计指导思想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在原有基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划设计,对基地内部的乔木基本保留,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此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用绿地平铺,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
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
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7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
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青海策划活动方案

青海策划活动方案青海策划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素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美誉。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使其成为了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推动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并加强对青海的推广,我们策划了一系列的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升青海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青海旅游。
2. 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项目。
3. 促进青海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互动,推进青海经济发展。
4. 保护和传承青海的自然、文化和历史遗产。
三、活动内容1. 主题活动:青海探险之旅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青海探险之旅”,旨在为游客带来一次充满惊喜和刺激的探险之旅,让他们全方位地领略青海的自然风光和丰富文化。
2. 自然景观游览安排一日游览行程,游客可以参观青海湖、茶卡盐湖等著名自然景观,欣赏青海独特的地貌和美景。
同时,为了保护环境,游客需遵守保护区的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不破坏自然环境。
3. 文化体验活动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青海的文化,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参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村寨,观看土族舞蹈表演,品尝青海特色美食,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
4. 旅游推广展览举办青海旅游推广展览,展示青海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旅游项目。
展览期间,还可举办旅游摄影展、绘画比赛等相关活动,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5. 旅游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旅游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参加青海旅游交流会议。
通过交流分享经验、合作洽谈等形式,推动青海旅游业与其他地区、行业的合作发展。
6. 青海旅游宣传片制作制作一支精美的青海旅游宣传片,通过各大媒体、网络平台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提高青海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7. 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户外探险、环境教育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青海大学主校区学生宿舍楼间绿地景观设计

维普资讯
第 1期
樊 萍,钱万象:青海大学主校 区学生宿舍楼间绿地景观设计
105
廊”三处主要景点来 突出主题 ,寓意学校是积蓄知识能量的场所 ,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 ,只有努力探索 , 才会有收获 ,也寓示青海这个享有“中华水塔”称号之地 ,是大有作为的,激励莘莘学子勤奋学 习、积极探 索 、勇 于创 新 和发展 。
可能地 减少 土 方量 。 5.3 绿地景观设计 本设计根据宿舍楼所处的地理位置 ,建筑形态 ,及环境特色进行总体规划设计 ,现 以4号楼和 5号楼楼间绿地一“探索园”为例说明其景观设计(图 1)。此绿地规划考虑其离教学区较远 , 为 方便 学生 上 、放 学 功能 的需要 在宿 舍楼前 两侧 需布置 停 车棚 。
樊 萍 ,钱 万象
(青海大学农 牧学院,青 海 西宁 810003)
摘要 :在青海大学主校 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针对 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 ,对新学生宿舍楼 间 绿地景观作 出设计 ,旨在体现“环境育人”的理念,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青海大学主校区;宿舍楼间;绿地景观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6—8996(2007)0l一0103—03
2 设 计 依
根据“青海大学总校区规划平面图”(北京清华城市设计研究 院 2002年 2月制定 ,2006年 4月 重新 修订)和《青海大学“十五”发展计划及 2015年远景发展规划》(青海大学 “十五”发展计划及 2015年远景 发展规划课题组 2001年 7月编制),结合校园学生公寓已建宿舍楼的竣工和对周边环境调查分析及相 关 调查资 料 。
5 设 计 内容
5.1 现状分析 新学生公寓区规划地段位于整个主校区的西北角,总面积 16 hm2。是新扩建的学生宿 舍区 ,同时也是未来发展 的主要学生宿舍区 ,除已建三栋条式宿舍楼外,大多数都在待建之中。三栋宿 舍楼位于学生公寓的东南角 ,外 围的两侧有校主干道(栽有新疆杨)与学校其他功能分区(如教学区、体 育运动区)等隔离 ,形成了一个相对僻静独立 的地块。此三栋条式宿舍楼 ,楼间距达60 m,空地面积较 大 ,有利 于绿 化造 景 和不 同绿地 空 间的安 排 。 5.2 地形处理 校园绿地景观需要注意造景与使用 的关 系,贯彻经济实用、美观 的方针 ,合理规划 ,满 足功能要求 。学生居住休息区绿地景观规划本着以满足学生课余生活需要、应该 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 ,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尽量减少土方工程l4J。本次设计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 ,只是做局部处理 ,尽
西宁市旅游线路规划方案

西宁市旅游线路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西宁市,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海省的省会。
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城市。
本文将介绍西宁市旅游线路规划方案,让您充分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二、线路一:“自然风光之旅”1. 游览青海湖:青海湖位于西宁市以北,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可以选择乘坐游船或者骑行环湖线路,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丽。
2. 珍珠滩风景区:位于青海湖东岸,是走进湖区最佳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着宽阔平缓的沙滩、清澈碧蓝的湖水以及丰富多样的湖滨植被,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 香山公园:位于西宁市区内,是一个以山峰奇特和植被丰富为特色的公园。
可以欣赏到整个城市的美景,并且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活动,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三、线路二:“历史文化之旅”1.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西宁市西北,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县城。
可以参观土族馆、日月山、格尔木古城等景点,了解土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青海省博物馆:位于西宁市区内,是一个集展览、研究、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民俗艺术品,展览丰富多样。
3. 西宁市中心广场:这是西宁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这座城市的商业中心。
可以欣赏到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并且在周边的商店购物、品尝当地美食。
四、线路三:“民俗风情之旅”1. 五华路步行街:这是西宁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也是了解当地人民生活的窗口。
可以购物、品尝美食、欣赏民间艺术表演等。
2. 青藏野生动物园:位于青海湖畔,是一个集野生动物观赏、科普教育、休闲游览为一体的大型野生动物园。
可以近距离观赏到珍稀野生动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 西宁饭庄:这是一家享有盛誉的西宁特色餐馆,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青海菜。
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当地的民间表演,感受浓厚的民俗风情。
五、总结西宁市旅游线路规划方案包括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的景点,让游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
大学校园小游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汇报

大学校园小游园设计
姓名:曾玛丽 班级:1018551 学号:100124138
楔子
在环境景观设计领域里,有相当长的时间里停留 在对场所应该满足使用者具有的物质功能分析和研 究上,很少对环境场所具有的精神功能作细致的分 析和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 提高,人们对环境场所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多,环境 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景观设计除应当具有一定 功能满足外,更应当注重整个环境带给人们的精神 满足。
核心以中心广场为主要,为方案的开放空间,其规模与适应性充分满足较大人 流量及各年龄阶层使用。平、立面结合绿植的季相与时相变化,产生良好的观 景效果。
成 图 局 部 展 示
现状 设计
规
划
设
1、解决入口不够吸引人的现状问题,把入
计
口放大处理,利用植物造景,增强入口植物
重
景观的层次感
点
2、园内道路有主次之分,主路具有引导游
解
览的作用,小路使游人到达各个景点,除在
决
宽度上,且在铺装上进行区分
的
问
3、园内设置大小广场及休憩场所若干,为
题
游人提供休憩的场地,且遮荫良好
4、园内植物配置丰富,具有良好的植物景 观,一年四季的景观不单一
5、园内基础设施完备
案例分析总结
在设计中,设计师应把握好以下:
A、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小游园的平面布局不宜复杂,应当使用 简洁的几何图形。对于整体效果、远距离及运动过程中的观赏效果的形成也 十分有利,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B、因地制宜,力求变化如果小游园规划地段面积较小,地形变化不大,周 围是规则式建筑,则游园内部道路系统以规则式为佳;若地段面积稍大,又 有地形起伏,则可以自然式布置。另外要发挥艺术手段,将人带入设定的情 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相结合。 C、以小见大,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布局要紧凑、空间层次丰富、建筑小 品以小巧取胜 D、植物配置与环境相结合,体现地方风格 E、组织交通,吸引游人在道路设计时,采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从绿地的 一侧通过,保证游人活动的完整性 F、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硬质与软质景观要按互补的原则进行处理 G、动静分区为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要求,设计小游园要考虑到动静分离
大学生全国旅游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生全国旅游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选定目的地:根据大学生全国旅游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宜的目的地。
可以考虑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光区、经济发达城市等多样化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策划行程: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旅游时间的安排,制定详细的行程计划。
包括景点的参观顺序、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用餐和休息安排等,确保旅游过程有序、高效。
三、预算和资金筹备:根据行程计划,制定详细的预算,并与学生共同商讨。
可以通过学生自费、学校拨款、赞助等多种途径筹集旅游经费,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保障。
四、安全保障:重视对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
包括事前对目的地的安全评估,组织学生参加安全培训和旅游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购买必要的旅行保险等,确保全体学生安全旅行。
五、宣传和招募:制定宣传计划,通过海报、课堂宣讲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旅游计划,并进行招募工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报名渠道和途径。
六、成员管理:建立学生旅游团队,指定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组织团队在旅游过程中进行沟通和协作,解决各类问题和困难。
七、监督和评估:设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旅游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并及时反馈意见。
对旅游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为日后的旅游计划提供参考。
八、宣传成果展示:在旅游结束后,通过学校网站、学生社交平台等形式,宣传旅游的成果和体验分享。
以激发对全国旅游的兴趣,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类似的活动。
以上为大学生全国旅游计划的实施方案,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次有益的全国旅游体验,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交流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大学旅游策划书一、旅游概况1.1我国旅游概况我国的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9家,国内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扩大了近7倍,年均增长21.24%;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19.24万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13.30%。
如按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增加5个人就业来计算,相当于提供了96.2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未来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从业人员按年均增长15%计算,将为全社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292.96万个,成为巨大的就业空间。
旅游就是居民消费的另一增长点,发展旅游对扩大内需有着巨大的作用。
1.2青海旅游概况随着青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内外来青海旅游的人数逐年攀升,青海旅游热不断升温,“大美青海”已成为世人向往的美丽地方。
但是“4·14”玉树地震使来青海旅游人数和收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过去的5年,青海旅游业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青海正处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关键时期。
从确立高原旅游名省奋斗目标,划定“一圈三线”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到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持续加大重点设施建设力度,再到“大美青海”品牌日益叫响,青海旅游一步步向高原旅游名省目标迈进。
随着“一圈三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开始实施,大美青海的品牌越唱越响。
1.3大学校园旅游简介大学校园旅游是指以大学为依托,对该城市及大学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旅游和学习。
对当地的校园文化,当地人文自然资源的宣传和发扬。
大学校园旅游的特点是注重旅游者的精神层面,知识层面的满足,开拓观光者的视野,增加知识面,对高校本身也是一个自我增值。
以文化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学校所拥有人文、社会、历史和地方资源为特色。
换言之,大学旅游是以校园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校园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无论如何理解,大学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二、青海大学概况青海大学坐落于青海省省会——“夏都”西宁市北郊,是一所国家重点支持、清华大学对口支援、教育部和青海省共同建设的地方多科性大学。
青海大学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
1960年11月青海工学院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
“文革”初期青海大学被撤销。
1971年恢复成包括工、农两大学科在内的青海工农学院。
1988年更名为青海大学。
三、资源分析(人文、自然)3.1青海大学人文资源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23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
学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有农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藏医藏药、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园艺、区域经济学等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为藏医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3728人,其中,教学及教辅人员1197人,专职科研、医护人员1454人;正高职称235人,副高职称776人,中级职称1200人。
专任教师中有博士32人、硕士289人。
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7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1人,全国及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省级名医12人,省级首席医学专家5人,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37人,省级优秀专家7人,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的高层次人才9人。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102名,其中,本科生8231名,硕士研究生320人。
五年来,学校共取得各类科研项目433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30项,省部级项目291项,科研总经费11619.12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青海省首届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8项,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
学校在接受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对口支援的同时,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日本高知大学、新西兰澳克兰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协作关系。
3.2青海大学自然资源青海大学占地3000余亩,自然景观优美,尤其在秋冬之交,漫天黄叶飘零,其间点缀片片红叶,天空湛蓝,堪称一绝,或片片白云,或密集云团,巍巍景观,非常有质感,空气清新,但是气候干燥,注意保湿,草原、小桥流水、林海浮动···冬季大雪纷飞,北风呼啸、枯枝昏鸦,陷身于茫茫的白色世界,是你感受北国风光的绝佳之地。
四、市场分析1、优势(1)感受高原气候,休闲旅游的绝佳境地(2)体验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可以享受美食、欣赏舞蹈、领略服饰。
(3)西宁市夏季温度在20度,又称夏都西宁,是你夏季避暑胜地。
(4)欣赏大美青海,领略青海西北大自然的美,沙漠、山川、草原、丹霞地貌、圣湖。
2、劣势(1)绝佳旅游时期短,仅仅夏季三个月适合旅游。
(2)紫外线强,高原缺氧等问题需注意。
总结:青海大学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需加大宣传,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五、景区活动活动主题是走进青大,了解西宁,感受青海。
5.1我们通过举办摄影展览,摄影展以定点图片展为主,分为醉美青海、历史长河、民族文化、现代科技、欢快的志愿者五大专题!醉美青海专题主要以外出拍摄的大自然美景为主,分为夏、冬四个子版块,让参观者对青海大自然气候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让参观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5.2参观科技馆了解青海历史,以及学校的优势学科讲解活动。
场馆利用多媒体突出青海的各个时期的历史变化以此表现青海省以及青海大学奋进的可喜变化!5.3在室内外固定场所对少数民族的风情,举行文艺汇演的形式,向游客展示青海的戏剧、服饰、地方风俗节日。
5.4在学校食堂举行少数民族特色美食节。
5.5利用和发挥青大开发面积大的优势,在青大西部营造大美青海园,通过景观设计,再现青海的地域特色风貌:昆仑山,三江源、圣湖一瞥、大漠草原、、、可让游客足不出青大校门即可对青海的大美山川有所了解。
六、青海大学景观设计1、现状分析青海大学被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综合教学办公区,西部北面布局学生宿舍楼,新学生公寓区规划地段位于整个主校区的西北角,总面积16hm2。
是新扩建的学生宿舍区,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学生宿舍区,除已建三栋条式宿舍楼外,大多数都在待建之中。
2、地形改造对于地形的改造坚持:经济、美观、适用的原则。
对于主干道东侧的景观改造地形处理不宜太大,以体现经济的原则,主要布局人文景观,例如:花园、广场、游园、花坛等,花坛可以体现青海油菜花特色,对于广场和游园的景观需引入大量雕塑以突出本地特色。
如此既美观又能体现教学区的人文属性。
对于主干道东侧则依靠地势因地制宜而仿建青海自然景观。
将昆仑山,三江源、圣湖一瞥、丹霞地貌等设为不同主题的景观分区。
大漠草原校园绿地景观需要注意造景与使用的关系,贯彻经济实用、美观的方针,合理规划,满足功能要求。
学生居住休息区绿地景观规划本着以满足学生课余生活需要、应该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
本次设计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只是做局部处理,尽可能地减少土方量。
三江源主题片区则和青海湖主题片区结合设计,已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绿化景观设计3、1景观设计总体原则为:求大同存小异。
常绿树种结合奇异树木,绿化依照点、线、片、团、面层次清晰的布局形式。
求大同体现在线、团和面。
以起到整体协调美观的作用。
存小异体现在点、片、团,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对于东侧的综合教学区的景观设计采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引人深思,有意识地创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感染性的空间,突出人文气息,通过雕塑设计,小游园设计,主要景点来突出主题,寓意学校是积蓄知识能量的场所,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只有努力探索,才会有收获,也寓示青海这个享有“中华水塔”称号之地,是大有作为的,激励莘莘学子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发展。
3、2植物配置校园绿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绿化能培养同学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姿,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另外,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不仅会在闲暇时给同学们带来自然享受,同时能使学生学习轻松,教师工作舒适。
总之,校园绿化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异常重要的。
2.校园绿化的特点(1)整体性:校园绿化应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
(2)艺术性:校园绿化主体要体现艺术性,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既要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
(3)实用性:绿化植物的选择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校园绿化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特色的原则校园主体绿化植物应该有本校特色,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
也就是说所选树种不仅要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又要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凸显传统文化。
(2)坚持生物多样性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选择绿化树种应丰富多彩,突出生物多样性。
总体植物配置以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为原则,凸显高中低的层次感,注重生态效益的发挥,在绿地中点缀置石以丰富多样的树种营造出清新自然、景观丰富、四季有景的宿舍区景观。
春有香荚迷、连翘、碧桃、紫丁香等,夏有垂柳、国槐、平枝荀子、牡丹等,秋有紫叶李、平枝荀子等,冬有青海云杉,油松、圆柏来丰富舍区的季相景观。
为了点明主题,可以通过点题的形式,表达园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