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的哲学解读

温州模式的哲学解读
温州模式的哲学解读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温州模式的哲学解读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佳木斯大学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 (1)

一、温州模式与永嘉学派 (2)

(一)温州模式概论 (2)

1.温州模式的提出 (2)

2.温州模式的地理背景 (2)

3.温州模式的基本特征 (3)

4.温州模式的主体——温州人 (3)

(二)永嘉学派概论 (3)

1.永嘉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3)

2.永嘉学派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4)

3.永嘉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 (4)

二、温州模式背后的永嘉学派哲学思想 (5)

(一)温州模式与永嘉学派的渊源 (5)

(二)温州模式所蕴含的事功哲学思想 (5)

1.温州人的哲学精神 (5)

2.温州政府的哲学理念 (6)

三、永嘉学派哲学思想对温州模式的意义 (7)

结论 (9)

注释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外文资料 (13)

中文译文 (16)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摘要

温州模式作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理经济名词,驰名中外。许多专家学者都致力于从经济领域内探寻温州模式的奥秘所在。本文基于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经济竞争力背后的支撑之一是文化,因此,以永嘉学派这个对温州地区有着深刻影响的文化因素为切入口,从事功哲学的角度来诠释温州模式,剖析了温州模式中的温州人和温州政府的哲学内涵。最后,提出无论是要完善温州模式,还是要借鉴温州模式,弘扬永嘉学派事功哲学都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温州模式;永嘉事功哲学;温州人;温州政府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I

Abstract

Wenzhou mode is the economic word of a geography of the meaning that has to row the ages,famous and Chinese and Foreign.Many expert's scholarses all concentrate on from the economic realm inside exploreWenzhou mode of profound mystery place.This text is a kind of motive of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ulture,th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back props up it on is a culture,therefore,always in order to correspond,this cultural factor that has the deep influence to Wenzhou's region of school of thought of YONG JIA is engaged in the angle of the philosophy of utility to explainWenzhou mode,analyzing medium Wenzhou people of Wenzhou mode and Wenzhou's governmental philosophy content.End,put forward wanting perfect Wenzhou mode regardless,still need to draw lessons fromWenzhou mode,expand the Yongjia school of thought matter utility philosophies are all always an one of the premise of necessities.

Keyword:Wenzhou mode;Yongjia school utility philosophies;Wenzhou people; Wenzhou'government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II

前言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经济竞争力背后的支撑之一是文化,笔者力求从温州本土的文化中去寻求温州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样,作为本土文化的集中代表且对温州地区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的永嘉学派就进入到了笔者的视野中。其事功哲学在潜移默化中左右着温州人的商业活动,特别是对温州模式的创立者—温州人和推动者—温州政府产生了极为绵远的影响。

因此,当笔者试图去探讨温州人的经济独创—温州模式是否在终极问题上贯穿和蕴含着事功哲学,就成为了一种可能。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1

一、温州模式与永嘉学派

(一)温州模式概论

1.温州模式的提出

继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83年提出“苏南模式”后,1985年5月《解放日报》首次提出了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一种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模式。

温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因温州当时的私营经济比重过大而受到全国质疑。第二阶段是在肯定声中发展,十五大之后,非公有制经济被修订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模式的优势也随之日渐突出。

2.温州模式的地理背景

温州地处浙闽丘陵地区,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到1978年,温州人多地少的矛盾非但没能得到缓解,还进一步加剧。所以,改革开放不久,温州大部分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实在也是当地土地匮乏这种艰难生存条件所逼迫的。

另外,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瓯江下游,自古以来,温州就是一个贸易发达的地区。可以说,海洋文化对温州人的潜移默化,也是温州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2

3.温州模式的基本特征

温州模式在20多年的演变过程中,凸显出以下几大特色:

其一,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民营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温州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其二,以家庭经营为载体。温州模式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经营模式以家庭为主,小企业尤其如此,大企业也不例外。

其三,以专业化市场为纽带。早在20世纪80年代,温州就形成了十大专业市场,如今全市已经形成了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技术,劳务和信息等市场组成的完整的市场体系。

4.温州模式的主体——温州人

温州人是温州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温州模式在改革开放20多年中一直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幕后总导演。

温州人在温州模式中所体现出来的商业精神,事实上也就是温州模式的精髓。正是温州人的“不安分”精神,才有了温州模式的欣欣向荣。

(二)永嘉学派概论

1.永嘉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永嘉学派,也称永嘉事功学派,始于薛季宣,形成于陈傅良,集大成于叶适。清代学者全祖望是这样评定永嘉学派在南宋学术界所处的位置:“乾、淳诸老既没,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齗齗期间,遂成鼎足。”[1]

永嘉学派的发展主要有两条脉络:第一条线索是开始于周行己,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永嘉九先生将“关学”和“洛学”引入浙东,加以传播。

第二条线索始于薛季宣,由他开始,永嘉之学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全祖望说,薛季宣“自成一家”,“其学主礼乐制度,以求见之事功”。[2]黄宗羲道:“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行可行,足以开物成务。”[3]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3

叶适则在薛陈的基础上,集其大成,全祖望指出:“水心较止斋又稍晚出,其学始而同终异,至水心始一洗之。”[4]

2.永嘉学派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永嘉学派其产生和发展是基于以下几大条件:

其一,永嘉学者传播中原文化。

其二,永嘉学派的产生和发展与当地比较发达的社会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其三,南宋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

3.永嘉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

永嘉学派的哲学思想主要秉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传统,而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的哲学思想又最为集中的表明了永嘉学派的主要哲学观点。

其一,在自然观上,叶适继承了先秦的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而又有所发展。他认为构成自然界的主要物质形态是五行和八卦所标志的各种物质。

在世界观上,叶适肯定了物质的第一性。他说:“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皆一而有不同者,物之情也,因其不同而听之,不失其所以一者。”[5]

在物与理或道的关系上,则肯定“物之所在,道则在焉”,道不能离物,有物则有道。

其二,在认识论上,叶适肯定人类知识的来源是客观世界。他说:“《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不以须臾离物也,夫其若是,则知之至者,皆物格之验也。”[7]

叶适进一步肯定,认识的真假应该以客观对象为标准,义理的对错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他说:“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8]任何理论必需根据事实加以检验,“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无考于器者,其道不化”,[9]那么,作为温州文化代表的永嘉学派和经济代表的温州模式之间又存在着何种联系。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4

二、温州模式背后的永嘉学派哲学思想

(一)温州模式与永嘉学派的渊源

温州模式作为当地的一种经济活动方式,绝不是凭空而来,它是构建在“前温州模式”基础之上的。“前温州模式”与永嘉学派之间的联系集中表现在了两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关键时期是南宋。

其一,重商思想折射出功利思想。叶适对崇本抑末的经济思想提出了质疑,“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10]

叶适认为重商既然可以达到“治化兴”,那就应该大力鼓励其发展,而不是一味打击商业的发展。事实上,叶适的重商思想正是建立在他的功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

其二,“理财非聚敛”所包含的义利统一观。叶适语出惊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11]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叶适在阐明其“理财非聚敛”的经济思想时所要表达的更深一层的哲学思想,即以利和义的价值取向。

第二个关键期是在19世纪末,“东瓯三杰”传播西学,提出变法,批判“汉宋儒者,名修孔教,乃不能深求富教之策,立达之方……空谈心性,坐视国家之穷拙”[12]。他们对永嘉学派事功哲学的发扬光大,与叶适所倡行的“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而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13]的务实而不务虚的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二)温州模式所蕴含的事功哲学思想

温州模式虽是以经济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在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即产生在温州这块社会经济土壤之上的永嘉学派,其讲究实效和注重功利的哲学思想及其价值取向对温州模式的塑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1.温州人的哲学精神

温州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等于是温州人,更确切的说是温州人精神,而温州人精神无不闪耀着永嘉事功哲学的光芒。

其一,温州人天生有一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朴素自然哲学意识。改革开放之初,当全国人民还在对姓“资”还是姓“社”问题争论不休时,温州人只相信“民以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5

食为天”。

温州人这种天生的务实不务虚秉性,说到底是温州人本原性发展冲动的天然释放,是一种渊源的自由流向。朔流而上,800年前永嘉学派的“道不离器”的唯物主义思想中正是这个最初的源头。

如果,我们把当时国人所争论的社会主义何去何从比之于“道”,而把温州人脚踏实地探索致富道路比之为“器”,温州人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止的“道”上,而是争分夺秒地去塑造有体有形的”器”上,毕竟,“器”才是包容“道”的,道不离器。

其二,温州人适应竞争的圆通精神。在温州模式之后,隐藏着一个更重要的“模式”,即温州人的思维无模式。

温州人这种特别能创新的精神,与永嘉学派的另一个重要哲学观点,即“通事变”,交相辉映。叶适的朴素辨证思想认为“万物皆变”,他说:“时常运而无息,万物与人皆动而不止”。[14]还有,在面对客观事物的变易过程时,要做到“迎其端萌,察其逆顺而于之终始”[13]。

其三,温州人能吃苦的精神。只要有钱赚,温州人就会想尽千方百计,说上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尝尽千辛万苦,去挣上千斤万银。这种“四千四万”的精神,就是温州人能吃苦精神的最为真实的写照。

温州人能吃苦耐劳,与永嘉学派在认识上所强调的人的劳动能使“物以致用”的观点,可谓遥相呼应。叶适以人的关系为例,说:“盖水不求人,人求水而用之,其勤劳至此。”,又推而广之,“夫岂惟水,天下之物,未有人不极其勤而可以致用者也。”[15]可见,温州人是深知要满足自己的物欲,劳动是最为重要的一条途径。

2.温州政府的哲学理念

永嘉事功哲学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温州政府的行为及其政策。

第一阶段是“无为”政府,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温州政府好采取默许民营经济发展的放任自流态度。

温州前市长对这段特殊的无为而治,曾说过:“在温州,凡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6

先服从实践。”实践至上,与叶适提出的用实际功用来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的观点,是不谋而合。叶适在认识论上强调“夫欲折忠天下之大义理,以尽考祥天下事物而后不谬”。认识的手段是实测而不是空言,说:“盖天地阴阳之密理,最患于以空言测。”[17]温州政府的“无为”,事实上反映了温州政府在面对人们对温州当地经济发展发出的种种非议的时候,懂得在尊重当地人民群众吃饭的需要以及后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前提下,去检验温州模式是否可行。

第二个阶段是“有为”的政府,政府开始加强调控和管理。

当温州政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场有力的改革时,理与欲这对天生的矛盾体在表面看来与这场改革毫无瓜葛,其实,理与欲的斗争才是这场斗争的终极指向。叶适认为物欲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他说:“凡人心实而腹虚,骨弱而志强,其有欲于物者,势也”,[18]欲既然是人的自然本性,那么,认为地禁绝它是不可能的,人只能“顺道节文之使至于治”。[19]叶适在肯定物欲是人的自然本性,也认为物欲不应无限制地任其发展,而应该受社会秩序、道德规范等的约束。

显然,温州政府在改革过程中,首先是充分肯定了温州人对财富的追求,它是人的自然本性使然。但是,当物欲不加节制时,温州政府就想方设法地用理对欲加以调节,比如出台一系列的法规政策,重建温州的信誉机制等等。

第三阶段是适度的“有为”和“无为”。改革开放到今天,温州政府正积极寻求“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适度政府定位。温州政府提出“适度”的定位,与叶适所论及的义利观,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如出一辙,叶适说,“昔之圣人,未尝吝天下之利”且圣人还会做到“必尽天下之大害,而后能尽知天下之利”,这之后,方能在行事上“非先尽其害,则不能得其利,害尽去则利见矣”。[20]

温州政府的“有为”是为民“通利”和“去害”,“无为”则是不“吝天下之利”,将“有为”与“无为”相融合,则要讲究适度。适度就是对义利的最好把握。

三、永嘉学派哲学思想对温州模式的意义

从根本上说,温州模式自身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经济体制问题,而要建立一个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潮流的经济模式,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模式是不可忽视的,正如法国思想家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7

托克维尔在其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所言“在美国,乡镇不仅有自己的制度,而且有支持和鼓励这种制度的乡镇精神。”可见,文化这一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的发展是有着经济意义的。所以,永嘉学派作为当地的“乡镇精神”,对支持和鼓励温州模式的创新和提高时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永嘉学派的“求变”辩证思想为温州模式的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永嘉学派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叶适认为世界的生成变化,都是由于事物中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说:“道原于一而成于两。”[21]

我们不难领悟到永嘉学派推崇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创新是把握事物的重要手段。我们将永嘉学派这一辩证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温州模式的继续创新中,有着现实的意义。比如在解决温州模式中最为世人诟病的家族企业时,既要肯定其有利的一面,又要改进其落后的一面,做到兼顾“两”的前提下的创新。

其次,永嘉学派的功利思想为温州模式的提高提供文化动因。在温州,文化动因是解释温州较全国其他地区率先推进制度变迁的基石之一。温州域内特有的“功利主义”商业文化传统与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一旦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刚性有所松动,便会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对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背离”。

今天,在温州模式寻求自身提高之际,永嘉学派的功利思想,尤其是其哲学思想,无不在终极问题上,比如永嘉学派重视人的利益,人的潜质,指引着温州人去构造一个日趋完善的模式,这个模式是流动的。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8

结论

通过对温州模式进行一番哲学上的解读,我们发现温州模式并非那样神秘不可理解,造成温州模式有点诡异的是温州人自身所禀赋的特有气质,这种务实不务虚的精神状态,温州人是古来有之,只是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这种与市场格外吻合的务实、创新等商业精神才开始大放异彩,使得温州人如鱼得水。事实上,今天值得我们去深究的应该是温州模式的缔造者—温州人。而谈到温州人,我们又不能不去探究对温州人精神起着强化和塑造作用的永嘉学派事功哲学。这也是目前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密温州模式的一把钥匙。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9

注释

[1]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中华书局出版,1977:卷54,第1707至1735页[2]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中华书局出版,1977:卷32,1127页

[3]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中华书局出版,1977:卷54,1721页

[4]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中华书局出版,1977:卷52,1689页

[5]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出版,1977:卷47,第659页

[6]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出版,1961:卷7,第730页

[7]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出版,1961:卷29,第613页

[8]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出版,1961:卷29,第693页

[9]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出版,1961:卷29,第613页

[10]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出版,1961:卷2,第26页

[11]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出版,1961:卷11,第777页

[12]陈黻.报国录序.陈德溥编.陈黼宸集中华书局出版,1995:第1236页

[13]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出版,1977:卷3,第27页

[14]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出版,1977:卷47,第659页

[15]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出版,1977:卷3,第27页

[16]同上

[17]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出版,1977:卷36,第533页

[18]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出版,1977:卷15,第22页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10

[19]同上

[20]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出版,1961:卷3,第671至672页

[21]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出版,1961:卷5,第701页

致谢

当属于我的个人毕业论文终于划上一个句号的时候,我暮然间发现我的四年大学时光也该划上一个休止符了。

如果说,毕业论文是我这四年学业的一个总结,那么这个总结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就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的劳作了,在此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的良师益友。首先,我衷心谢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卫财。在论文题目确定阶段,刘老师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杂乱的写作思绪,从而很好地指明了我论文行进方向。此后对我初稿的修改,也是认真细致,小到标点符号也多番提醒,可见刘老师对治学的严谨,我对此更是受益匪浅。再有,也要谢谢我的挚友在我疲于向电脑输入论文内容之时,主动担任了打字员工作,为我减轻了许多负担。

借此机会,我也很想谢谢我的宿舍姐姐们,在远离家乡这四年求学生涯中,是5002寝的姐姐们一直在关心我,宽容我,让我好似生活在家中一般。当然,我也要谢谢我的大学和我的学院,让我学有所成,许多老师的教诲更是难以忘怀。

最后,且祝愿我尊敬的师长和我亲爱的朋友们,一切都好。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11

参考文献

[1]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版

[2]叶适集.中华书局出版,1961年版

[3]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版

[4]候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下)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5]候外庐、邱议生、张岂之.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张义德.叶适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中国城市活力研究组主编.温州的性格.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8]盛世豪、郑燕杰.“浙江现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9]刘敬鲁.经济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董玉整.中国理学大辞典.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高静文.经济哲学论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12]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版

[13]张雄著.经济哲学一一从历史哲学向经济哲学的跨越.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陈安金.叶适哲学思想评述.温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5]张亮,杨玉明.“温州模式”三个主要因素的变迁及其借鉴意义.金融与经济,

2007年11期

[16]孙金波.叶适事功思想与现代温州人精神.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7]朱晓鹏.论叶适的经济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温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8]周梦江.宋代义利之辩与叶适对朱熹的批评——兼论温州商业社会与永嘉学派的

关系.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12

[19]Leibenstein.H.(1977),Beyond Eeonomie Man:Eeonomies,Polities,and the

PoPulation Problem?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Pettit.P.(1995)The Virtual Reality of Homo Eeonomieus,Monist

外文资料

Wenxhou mode

Wenzhou Mode means a kind of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for-med by the leding demands and the reform of bold lead partial economic sy-stem during the progress of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The core of Wenzhou Mde lies in fully esteeming and developingcommon people's pioneer spirit and merging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o one organic whole,mak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b-ecome a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utual promotion in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reform.Wenzhou Mode is a typical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employing markets and the operation by the local people to enhanc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o,the basic intension of Wenzhou Mode can be su-mmarized simple words:utilizing the operation by the local people and the m-arkets to push forwar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Wenzhou Mode is that having utilized the pre-empt advantages of the re-form outside system and having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the operation by localpeople and the markets by being the1st,from this,which caused a drop heig-ht of regional economy system,and then depended on this power pushing for-war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forming a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ownership economy and constructions of small town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nzhou Mode,th-ere were several tidal waves of studying Wenzhou Mode in domestic economiccircles and academic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13

circles,which thoroughly studied Wenzhou Mode from e-ach point of view and various aspects.After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entering into21st,the studies on Wenzhou Mode of academic circles still keep high zeal.Wenzhou Mode is also the hotspot concerned by the mediums at home and aboard yet.When the approach of new economy, u-nder a new around of China's reformation and opening,the inner vitality of-Wenzhou Mode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nzhou mode i-n future.

In new century,the economic developments of Wenzhou and Zhejiang wi-ll face same questions about stage changing:how to transform from elementary market economy to modern market economy;how to transform from industrial-ization middle stage to industrialization later stage and basically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If the economy of Wenzhou need smoothly finish the above-mentioned transformation of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have to be done: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to modern enterprise organization,based on a lot of private or familyenterprises,growing up some modern corporation enterprises or groups; change-ng traditional backward market organization form and market transaction mann-er to modern market organization form and market transaction manner;mak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mainly depended on labor-intensive,low process degree and low added value upgrade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high process degree and high added value;changing the urbanization progress with the feature of extending small towns and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s of big and medium sized cities,and enhancing the cohesion and radiation of center city.

At the new stage of reformation and open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f Wenzhou'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an quickly make further progress and ma-ke a breakthrough in the above-mentioned four aspects,which will prove the mighty vitality of Wenzhou Mode again. Although some domestic scholars brought up the question about how much does Wenzhou's power have on earth?more domestic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current Wenzhou Mode has not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14

been the Wenzhou mode of1980s but it is a new Wenzhou mode.New Wenzhou Mode has broken through the limit of families alliances of traditional Wenzhou Mode and developed to stock cooperation and enterprise group,and has adju-sted the management manner simply leaded by markets and has been on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road of assets management and capital management,and has changed the management manner that simply depended on small tow-ns,and has gone toward network management and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Wenzhou Mode has drawn close to modern market economy from regional economy and has begun acting o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Wenzhou Mode was mainly based on developing privacy economy.It is a kind of market mode or a kind of spontaneous development mode and automatic organization mode. Among which,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is important,but it only gives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promotion,assistance and guidance,it is not the function of economic management.In another words,in Wenzho-u,the market gives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automatic organization, but the government gives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promotion and assistance,So, Wenz-hou Mode can extend,which is the inner vitality of Wenzhou Mode.

Of course,whether Wenzhou Mode can really become a kind of mode of"expanded order",which not only is decid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Wenzhou Mode self,Wenzhou's loc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nzhou's modernization,but also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deep whole country'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push ahead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Authors:Shi Jinchuan,who is the presid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Economic Association, Zhu Kang,who is a professor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vice professor of the Party School of Wenzhou)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15

中文译文

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指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时期,应主流要求而进行大胆改革从而突破原有的部分经济体制束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温州模式的核心在于充分尊重和发挥当地人民的首创精神,并且能在发展经济和进行社会改革时,让改革和发展得以相互促进,并最终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温州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它通过当地政府放手市场让本地人民自行去经营的方式来推进本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因此,温州模式的基本内涵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大方面:利用本地人民自主运行市场来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其主要特征是及时抓住外部改革的有利时机,造就本地先发制人的优势,以地方人民政府和市场作为第一推动力,形成一个高低层次分明的当地经济系统,然后以此为依靠来提高本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总体水平。

在温州模式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国内的经济界和学术界曾经掀起几次学习温州模式的浪潮,专家学者们深入研究温州模式,试图从各个角度来权衡其利弊。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学术界对温州模式的研究仍然保持很高的热情。另外,温州模式也仍然是许多国内外报纸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之一。当前,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之时,关于温州模式在未来如何保持自身的创新和活力这个问题也就随之变得尤其突出和重要。

在新世纪,温州和浙江的经济发展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一是如何实现从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如何从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的转变:三是如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如果温州经济发展想要顺利完

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页

16

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演变

温州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演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敢为天下先”,走出一条切合自身发展状况,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温州模式”。得益于“小商品、大市场”的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温州民企商业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决于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则源于商业模式的创新。针对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在整合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蓝海战略下“商业模式画布”的理论来剖析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以时间发展,发展中的亮点来解读温州民企商业模式的演变,并以特点突出的商业模式作为个案,进行横向、纵向分析得出不同时期商业模式的比较、差异及其一般性结论,望对相关性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营企业商业模式产业集群 如“现代著名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说过,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伴随着互联网创业潮,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通过全面、系统的创新商业模式,以更快地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凭借其模式的差异化、多样化,来获得竞争优势,正是当下商业模式研究的意义所在。 温州民营企业一步先行,“温州模式”代表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区域性专业市场、家族企业,再到品牌多元化企业,温州民企商业模式的演变常变常新。后经济危机时代,温州中小民营企业正处在发展瓶颈和整合产业结构的风口浪尖之上,而以“温州试验”探路的金融体制改革在温试点,“振兴实体经济”的呼声不绝于耳。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商业模式的选择与调整已成为摆在温州民营企业眼前的严峻课题。 因此,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政策调整、民营企业发展急需深化转型等背景下,对“温州样本”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对商业模式创新和民营企业的深化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相关研究回顾、温州民企商业模式演变的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商业模式的比较、差异及其规律。 一、相关研究回顾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在学界已有人提起。早在1939年,美国知名 1

温州模式

b温州模式 1.温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温州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早由费孝通提出,是以家庭式的私人企业为基础,以民间灵活的金融制度为支撑,以自发扩展之产业结构为依托的一种发展模式,具有典型的古典市场经济特征。 温州模式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地理背景。温州丘陵山地占土地面积的81.7%,又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多地少。这种环境促使温州农村人口向二、三产转移,外出经商谋生或从事力所能及的个体生产。温州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古城,有着悠久的工商业历史,温州人历来被誉为心灵手巧,富有创新,擅长工艺、善于经商。而永嘉学派孕育的“不等不靠不要,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温州精神又成为其人文基础。改革开放赋予了温州经济发展的良机,温州模式得以产生。 从发展历史来看,温州前进与发展,都是创新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十大专业市场,后来又最早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教育等等,这些都开了全国之先河使温州取得了先发性的优势,赢得了较快的发展。 2温州模式的特征与缺陷 2.1温州模式的特征 温州模式的首要特征便是社会资本发达,能够充分利用手中的社

会资源并依靠传统社会关系网络掌握丰裕的社会资本是温州商人驰骋天下的重要保证。 小商品大市场的是温州模式的又一特征。温州企业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之上通过明确的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并以市场交易取代企业内部的产权与管理关系形成了完善的区域产业集群,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形成。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温州企业家族化经营的优势,节约了管理成本,保证了经营效率同时还使其创富精神常青,避免了“大企业病”的出现。 温州模式以民间投资为主。在温州民间投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也并非偶然。首先,温州的产业构成以启动资金少技术要求低同时外部资金可获得性差的轻工业为主,因此区域内部投资成为了温州企业生产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温州市内存在庞大的民间资本存量为内部的民间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此外,温州企业还创造性的建立了所有权归公通时又符合自身利益的股份合作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家庭工业为主体的温州经济陷入了第一次发展困境,当时需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制度打破原有的制度均衡从而帮助温州经济走出困境。于是股份合作制应用而生,使温州企业的发展困局顺势得以化解。 2.1温州模式的缺陷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8年的20年中,温州的GDP增长速度在浙江省内11个地市的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但自1998年以来温州经济增速开始相对慢于浙江其它一些地区,随着不断地发展,温州模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的思考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思考 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班别:德语B班姓名:卓琦 从古至今,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这都源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当我们满足了生理上的需要时,我们就会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正式这些需求,让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与动力,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多精彩的画面。 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而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建立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等基础之上的。 自我实现理论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其本质特征是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马斯洛在阐述人的价值论体系时强调:人有多种需要和潜能,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们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是完满人性的表现。这一目标的实现称为自我实现。只有达到自我实现状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完全发挥出来,而只有全部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才显示人的积极品格和最高价值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因此,人的潜能是人的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是人的潜能的发挥。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是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本质特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要把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之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 自我实现,是指人类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是一个人为实

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要,它能使个人产生强烈的动机,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某个特定的目标,达到自己能够成为自己渴望和认可的高度。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并非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英雄,而是要让个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以达到自己期许的状态。 诚然,自我实现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然充当自我实现者的角色。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在还没有满足生理需要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追求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心理发展关系,这几种需求是相互依存的。 其中,生理的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类的生存就会存在危险。这些基本需要是人类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低层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动力。马斯洛指出,人的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产生激励因素,而是转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并转化为新的激励因素。 安全的需要是关于人类寻求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健康发展的需要,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社交的需要,也称为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朋友、同事、团体等的关怀和理解。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

安全文化在线作业一 满分答案

视窗× loading... 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15道题) 展开 收起 1.( 2.5分)()指安全文化的物质部分,即安全文化的实体(硬件)和外部形象标志。 A、安全物质文化层 B、安全制度文化层 C、安全行为文化层 D、安全法规文化层 E、安全精神文化层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是指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否定的状态。 A、文化差异 B、文化差距 C、文化冲突 D、文化对抗 E、文化矛盾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是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表现在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A、物态文化 B、制度文化 C、行为文化 D、精神文化 E、主观世界文化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整个人类文化,涉及到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关系。这两个关系中()是最根本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神灵等抽象事务的关系 D、人与主观世界的关系

E、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从工程学的角度看,()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危险事件引起,可能造成损失的概率。 A、风险 B、事故 C、责任 D、健康 E、伤害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安全文化最重要的领域是()的安全文化。 A、个人 B、家庭 C、学校 D、企业 E、社区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文化可分为很多层次,其中核心部分是()。 A、物态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 C、行为文化层 D、精神文化层 E、主观世界文化层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哲学中的()观点在动物界的进攻、防守法则中体现的最为充分、活灵活现。 A、因果关系 B、发展 C、对立统一 D、量变和质变 E、普遍性与特殊性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国家安全监督委员会属于()。 A、安全物质文化层 B、安全制度文化层 C、安全行为文化层 D、安全法规文化层 E、安全精神文化层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在动物界和人类的生存过程中,安全与()是一对始终伴随的矛盾。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社会的灵魂,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现代先进的文化才能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大发展,才会使社会全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面的进步。是否拥有现代先进文化,是否代表现代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并决定其兴衰成败。先进的文化作用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内驱力,主要显示为以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力量和经科技教育为主体的知识力量。就是要为新的时代建立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并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从而为新时代的到来提供源源不 断的强大动力。 1、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内在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不仅是一个更加丰足的物质世界,也是一个更加繁荣的文化家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里,“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人类文明进程,表达了先民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果说在物质贫困的时代,解决肌渴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话,那么进入此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享受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同等的重要,一个文化生活贫乏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健康、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他们在人格建设上全面发展的需 要。而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文化成果,广泛地参与文化活动,其正成为文化的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2、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精神基石,先进的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乃是阳光,是空气,是朝代命脉和精神基石。现代先进的文化建设有其特是的内涵和形式:就是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引导人民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提倡学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先进的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行有效整合的功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根。全面建设现代社会的中国,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任务来抓。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 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传统文化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群众的文化创造结晶,是群众文体的很需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民间性等显著的特点。对于传统的文化建设,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现代群众文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直接的反映是那些经历了千万年遗承的民间传统节日,中国戏曲和其他至今保留在民间的古老艺术内容和形式。这些曾

【论文】谈谈对温州经济模式的认识

序号:09 说说对温州经济模式与温州企业家精神的认识 ——温州经济的衰退现象探究 关键词:温州经济模式赚钱建议 摘要:有专家将温州人获得成功的模式,总结为“温州模式”。温州人精神如今已成为一种品牌和经济文化现象。那么这些温州人是怎样成功的、当前经济衰退的状况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呢? 正文: 一、概况: 温州人引以自豪的是“温州人精神”,是温州模式的核心。然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随着区域经济全球化,温州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先发优势逐渐弱化。 那么,怎样正确的理解温州当下的经济的状况呢?所有的优势怎样发展而来而困难又该怎样解决呢? 二、温州模式: 1.概括:需求幼稚型:“小商品大市场” 所谓模式,是人类个体或群体在回应各种挑战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而回应挑战的实践就是将各种资源组织起来,以实现其目标和获益的最大化。所谓温州模式,就是温州人(包括温州企业和温州政府)动员和组织各种资源回应压力和问题时所取得的经验。 温州人时刻将商机看在眼中,抓住商机投入市场。这些被温州人所利用的商机大多数为小商品。他们将看似没有价值的小物件批量加工然后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销售。由此造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是自下而上进行的。瑞安、乐清、永嘉等城市的发展就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点。 2.特点: ①“两头在外、一头在内” “两头”——原材料、销售 “一头”——生产 温州地处沿海,早在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附约,就开辟为对

外通商口岸。这使温州有着久远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能,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温州受资源限制大,原材料缺乏必需从外面引进:温州市土地资源缺乏,人均耕地只有0.31亩,低于浙江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面积占陆域总面积比例达24.9%,是浙江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土地资源短缺导致温州地价上涨,投资成本增高,建设用地对温州市招商引资的制约越来越大。水资源供求的地域矛盾、城乡矛盾十分突出。市区饮用水已经严重缺乏,需要从飞云江的珊溪水库引水。永强平原的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水位下降严重,地面沉陷,咸水向淡水推进速度加快。 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低,人们没有许多的可支配财产用来消费他们所生产的商品;温州临海,对外贸易方便。有不错的海上交通,价格便宜节省了一定程度上的费用。 温州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生产。 随着时间的发展,温州“原材料、销售在外、生产在内”的特点就产生了。 ②“前店后场” 前店后场概括起来其实是家族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家族企业。 “前店后场”的形容十分形象:将店铺开在前面,不远处的后院就是加工工厂。人们智慧的利用了区域规划减少了运费的花销,节省了部分费用。加工工人使用自己的家人等,大家一起劳作一起分享利润。但是这种发展在家族的形式十分局促,扩大起来比较困难。这种发展特点最大的生成因素就是历史上人们自给自足发展形成的手工小作坊了,自从这种习惯生成便奠定了温州模式基础。 1980年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84年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③“产业集群” 这种特点的标志就是——专业化的分工 温州的打火机销售量在整个世界上的排名也是屈指可数的。他们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使工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一部分工作,这样他们的工序就不会特别的繁琐,提高了速度也减少了事物的几率;另一方面,温州人将商品的价格定的比同一行业的商品价格要低许多,坚持薄利多销。他们将小商品销往温州以外,市场十分大,购买他们商品的顾客就相对多些。这充分说明了温州的销售能力是十分好的。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个学期结束了,总结了自己在少年儿童教育基本理论这门课程中所读的书包括《颜氏家训》,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公民的诞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马斯洛人本哲学》,《罗素道德哲学》、《叔本华人生哲学》共9本书。这些书读着很舒服,总能引起心中的共鸣,也很享受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的过程。在这9本书中,给我感受最大的有3点,包括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倾听生命内部的呼唤和教育要关注真正的人。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处处提到劳动教育。《给儿子的信》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封信中就提到:“儿子,你不要忘了,面包这个最起码的生活资料。我不相信上帝,但是我说面包是神圣的。愿面包的神圣永远伴随你一生吧!你要记住,你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要知道,获得这几片面包是多么来之不易!不要忘记,你的爷爷,我的父亲奥梅里柯·苏霍姆林是一个农奴,他是手扶着犁把死在庄稼地里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此时此刻当你学习的时候,有人正在劳动,正在为你提供生活资料。”“不要忘了,我们的根就是劳动的人民,是土地,是神圣的粮食。那些对粮食,对劳动,对哺育我们的人民表示轻蔑的人,哪怕是一个念头、一句话和一个行动,都应当受到诅咒……”在第六封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我再劝你一次,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那些最平凡、最“粗”的、最“脏”的劳动,因为创造正是从这里起步。”在第七封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劳动是最伟大的美,然而劳动又是最艰巨的事业。认识这个真理,是教育的奥秘之一。”在第八封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使人感受到为了别人劳动的无比乐趣。踏上自我教育道路的人,他的使命是通过劳动获得乐趣。”“你要教育自己,也要准备将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教育他们牢固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面包要经过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 在儿子去大学,离开家的第一次,苏霍姆林斯基就教育儿子不要忘本,要珍惜劳动成果,要尊重劳动人民,劳动是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这个词组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教育只是在它具有劳动的含义时,才能成为教育;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其精神生活中就缺少劳动,那么也就不可能有德育、美育和体育。没有劳动,集体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在劳动中,即在为人们付出体力和智力、在为人们创造幸福时,才可能产生义务、责任和严格要求等关系。”劳动是我们每个人的需求,而当前我们常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育者早已把劳动教育抛之脑后。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卷面成绩好坏直接成为评判成才的唯一标准,劳动教育更是被忽视和冷落。体力劳动被教育者当做惩罚“差生”或者“违反纪律者”的手段,不仅没有使教育对象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反而使他们产生了厌恶劳动的情绪。 在功利价值主导的社会中,劳动被我们认为是可耻的,我们不愿做一民劳动者,甚至会鄙视劳动者。当我们听到孩子天真地说“我想成为一名面包师”时,我们会惊慌失措。我们世俗的眼光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权。我们耳边会经常听到父母说,上了这么多年学,千万不要回到农村。我们也经常听到农民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们辛辛苦苦供你上学,就是不让你当农民。”当我们找工作时,往往会对那些找到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同学投出艳羡的目光,而那些自己创业或干销售的

【传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哲学文化

【关键字】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 中国保守文化是相当精彩的一部文化史,不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到方方面面。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这是它的必然趋势。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保守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保守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 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保守文化似乎也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你怎么用。曾经也有人认为,中国文化中提倡温良恭俭让,是缺乏进取、缺乏竞争意识的表现,不符合今天的发展要求。但是,中国文化中还倡导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所谓“以柔克刚”,所谓“四两拨千斤”,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以退为进,不作正面的交锋。这些战略主张早已被现代管理学所吸纳,当强硬的专制主义命令的管理风格已经不再成为主流,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处世的方法便再次闪现出智慧的光芒,比如管理更看重人际关系的协调、社会秩序的安定和谐、人与人彼此的尊重和诚信等等。这一历史现象鲜明地揭示我们:中国保守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弄懂搞清问题。 一、否定保守文化,也是否定历史 文化,广义上讲,它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保守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保守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保守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时代高度,通过实践检验。汲取精华,清除糟粕,才是正确地发挥作用。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保守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保守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保守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保守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保守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保守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保守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对中国保守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中国保守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保守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

略论温州模式

略论温州模式 一、何为“温州模式” 首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温州模式,了解温州模式的相关特征。 (一)概念 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二)特征 经济形式家庭化,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专业生产系列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服务环节社会化。 (三)形成背景 改革开放前,温州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差”:可利用自然资源少,除了矾矿外,没有更多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人均耕地在浙江最少,当时不到半亩,现在只有0.31亩;国家投入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温州累计投资只有5.95亿元;交通条件差,当时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通上海的水路和一条路况很差的104国道与外界相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温州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老百姓把脸皮撕下来放在家里,人到外面去做生意;干部把乌纱帽放在办公室里,人到下面领着老百姓去办厂子。 A、人多地少,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要发展非农产业致富; B、温州农村过去生产力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虽由人民公社扶持,但一直没有得到巩固,反而使家庭经济和自发经济在资本主义泛滥的批判声中酝蕴成长; C、历史上,温州人除务农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为此,一方面自办了各种非农经营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建立起了流通信息网络,为其后来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虽然具有传统手工业优势,但因温州交通运输的不便,又距城市较远,难以接收城市工业辐射,只有顺其自然。在家庭、联户企业手工和半机械化支持下,以生产技术简单的小型产品为主,缓慢自发地向现代工业迈进; E、温州人独有的开拓精神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使他们能在大胆试验中积极发展,快速壮大。 (四)发展方式 温州模式又被称作“小狗经济”,贴切形容了温州遍地的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场景。和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产品主要为大工业配套服务不同,和广东模式注重利用外资发展也不同。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扮演了“无为”者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政府对民间的经济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让那些不符合主流的事情和现象存在和发展,而非压制和取缔,当地政府及其官员为此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仍然需要面对外界对温州私营经济比重过高的指责。 (五)发展特色 A、家庭、联户企业是温州农村非农经营的主要方式。

马斯洛的心里健康思想

试论马斯洛的心理健康思想 吴雪丽 (首都师范大学房屋土地管理与资源开发处北京100048) 摘要:马斯洛(1918——197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 的对象健康人群,并且挖掘人类的潜能和人善的一面。马斯洛心理健康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他提出的“自我实现”。此思想的提出是与马斯洛的个 人生活经历紧密相连。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第三思潮”,这 是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华生的行为主义而言的,马斯洛的心理健康思想无论是在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还是在心理治疗方法上,都是对弗洛伊德学说和行为主义理论的突破和扬弃。并且,是人类了解自身过程中的又一块里程碑。 关键字: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健康、自我实现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并不全盘否定弗洛伊德或华生及其他行为主义者,而是力图把他们两派的心理学中有用的、有意义的以及可运用于人类的部分加以正确评价,并以这些部分作为继续前进的起点。 一、心理健康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斯洛说:“我发现很难向别人表达清楚我对这两种普遍的心理学既尊重又不耐烦的心理。那么多人坚持认为不赞成弗洛伊德就是反对弗洛伊德,不赞成科学心理学就是反对可靠学心理学等等。我以为所有这些忠诚不渝的态度都是愚蠢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各种各样的真理汇集起来,使它们成为统一完整的真理。只有对这样一种真理,我们才应该是始终不渝的。” 马斯洛对弗洛伊德仅仅围绕着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来进行研究有严厉的批判态度,并且对弗洛伊德关于一切高尚行为都是由后天获得而非人类自然本性的论断,也十分不以为然。 马斯洛相信,一个人如果不理解精神健康,也就无法理解精神病态。然而不仅是弗洛伊德,而且汉密尔顿、霍布斯、叔本华等都是通过观察人类中的渣滓而不是精英而得出他们的结论的。科学家们对诸如幸福、欢乐、满意、宁静、满足、风趣、游戏、健康、欣喜与入迷等这些人类行为的积极方面视而不见,而且还忽视了仁慈、慷慨、友谊等好的秉性。科学研究的重点,被放到了人的缺陷上,而对人的力量和潜力却很少或根本不加考虑。 正是这样的观念使马斯洛的理论得以独辟蹊径。他研究了他能找到的最出色的任务之后总结说:“目前正在发生一次人的形象的改变。这是从关于深入人们骨髓的人类本质的哲学开始的,其余一切便随之而来。人本主义的和第三思潮的人的形象明白无误地表明有史以来我们一直没有给人类本性以足够的评价;而这种人的形象的改变就其后果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它能国改变也将要改变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我处于这么一个历史关头,能作出一些贡献,并能与罗杰

《安全教育》之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 理论具有战略的意义,是一切行动的指南。事物的原理是理论的根本和基础。因此,研究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有关安全原理的研究和探讨不断见诸各种论述之中,但是,安全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还未有一致的认识。在此,我们从人类安全活动的战略与一般问题的规律出发,探讨安全问题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如探讨安全的一般认识论和方法论;安全事物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安全的学社会学原则与规律;事故的预防规律等。即我们认识的安全原理是指人类安全活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管理与法制、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文化建设等)的最一般的原则和规律。显然,这是人类安全减灾战略的最基本的理论核心。一、安全哲学原理 17世纪前,人类安全的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17世纪未期至本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方法论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这种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本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高技术的不断应用,如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高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论推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进步。对安全哲学原理的理解还可见安全哲学专题的探讨。二、安全系统科学原理 1.安全系统论原理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人类的安全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无论从社会的局部还是整体来看,人类的安全生产与生存需要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高培华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兴衰更替的发展史,形成了其特有的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群体意识、倡导刚健有为、力求平和发展的文化内质,。其精神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其主流精华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 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种种传统美德的思想基础 是现代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思想渊源。在全球化的人文精神失落和道德价值迷失的背景下,批判的继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无疑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种种传统美德的思想基础,是现代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思想渊源。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华,可以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份文化力。 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 《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深深地浸染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 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命绵绵不断活力因子。、 1、坚忍不拔的精神境界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中国文化强调“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就是中国文化所强调的人生态度,把困难、挫折、痛苦作为人生的财富,把坚贞不屈、不畏艰险、不惧挫折、奋斗不息作为精神追求。正是这种民族文化这不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培育了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和在民族压迫面前的不屈精神。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和民族自强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国后 又以坚忍不拔的毅力 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2、“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论语·秦伯》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自觉为国家民族承受苦难,作为担当大任的条件。《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勿乱其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乐。”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既是一种宇宙情怀,也是一种德理性,更是一种文化自觉。 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顾炎武先生提出“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正始》 告知国民要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更是志于把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传递到千家万户 古往今来无数贤达的仁人志士 禀承这一民族传统 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后来经麦孟华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语很快传播开来了, 特别是经过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先后引用, 它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至家喻户晓。“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语提出了作为国家主人的国民对国家应该履行的神圣义务和道德责任。它出现在国

企业战略解读温州人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创新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温州人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经营之道是“温州人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温州人在经营理念、组织制度和管理生产、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和不断创新是“温州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关键词:温州人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具有中国犹太人的美誉。温州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构成了具有特色的“温州人现象”。“温州人经济”(包括温州地区和地区外的温州人所创造的经济)的不断壮大和持续繁荣的重要原因是温州人经营的独特思维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温州人经营理念 温州有两千多个服装企业,这两千多个服装企业中有不少只创办了四、五年,如较具影响力的“雪歌”女性时装,也只搞了四、五年,但这些企业中许多都发展得非常好,为什么在已有众多服装企业,服装市场大量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它们还要创建新的服装企业而且还是能够脱颖而出呢?这跟他们的经营理念有关。 营销理念上的逆向思维 运用逆向思维考虑市场,那个地方没有市场,那个地方人家最不愿意去,他们往往就到那里去。事实上这是温州人在寻找市场的真空点,薄弱点,往往是别人不愿涉足的地方,温州人去了。所谓“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这是上百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新疆、宁夏都能够占领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温州人往往能从全局、长远来考虑市场。温州人的困难转化意识强。依靠自己转化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温州人在市场竞争当中能够战胜困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营销方式上喜欢“扎堆”经营 专家戏称是“小狗经济”。温州人既有浓厚的竞争意识,也有足够的合作精神。在他们进入的行业中体现“团体作战”的威力,尽管同业竞争非常激烈,然而温州人之间却时常沟通信息,互相传递商机,形成协作和分工,形成一种信用机制和沟通机制。对于温州人这种聚集在一个行业共同发展的现象,专家曾不带贬义地称之为“小狗经济”,意思是一群小狗团结起来,能够战胜强大得多的对手。然而温州人自己更愿意称作“森林经济”,一片森林有大树,也有灌木、小草,在生态上相互联系和支持,远比单打独斗更有活力。 营利上注重多赢、注重小利 温州人往往能够寻找营利的突破点。温州人非常注重双赢、多赢,两个人合作,他不一定考虑你钱赚多少,我只要能够赚到钱就可以,这也是温州人从商的一个理念。赢利双方或多方不管有多少利润,都会有一种进取精神,我们讲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温州有很多企业实际上都是从小利发家的,所以温州人是大利大干,小利也大干,短期无利、长期有利也干。

有感温州经济发展模式

有感温州经济发展模式 温州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分析、总结和阐述,指出了诸如民营企业经营的灵活性,遍布全国的销售网,“小商品大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我认为上述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充分。温州经济的成功发展主要得益于四个关键要素作用的发挥,这四个关键要素是:核心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产业集群 及民间商会作用的发挥、温州文化(温州人吃苦耐劳的社会文化)及企业家精神(温州人“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精神)作用的发挥、温州市政府促进作用(在各个时期正确大胆的政策导向)的发挥。这四个关键驱动因素就像是一辆汽车的四个轮子,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高速前进。从理论上讲,这四个关键驱动因素形成了温州民营经济的钻石模型。温州模式是在不断发展的,我总结为--过去的模式、现在的模式、将来的模式。三种模式的简单描述见下表。 ------------------------------ 模式/定义/生产要素整合/产业集群/温州文化与企业家精神/政府作用 过去/资本积累/劳动力/块状经济/重商创业/保护、扶持 现在/产业提升/资金、技术/优势产业/进取学习/政策引导 未来/全球竞争与合作/区域品牌/集群优势/开放创新/市场规制 ------------------------------ 一、过去的模式(1978—1992年),是原始资本积累模式 1.生产要素作用:对劳动力进行合理的配置,一部分人员从事家庭工业,一部分人员走出温州形成遍及全国的销售大军。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民从耕地上转移出来,温州人坚持“自我改革、自求发展、自我投资、自我建设”的方针,采用简单的、分散的、以外延扩大为主的数量增长式的粗放型经济与温州手工业小城市的传统经济相结合,大力发展家庭工业;还有近10万农民跨出家门从事个体供销服务,他们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搜集市场信息,签订供货合同,采购温州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和机器设备等物资,推销温州产品,开拓新市场。 2.产业集群的作用:表现为精细的社会化分工和协作而形成的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特色的块状经济。温州的企业在产业内部分工协作方面,体现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价值链的垂直协作形式。由于温州企业在发展初期的自有资金、人员、技术都较低,只能从事经过充分细分的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的产品制造,促使产业价值链的分工非常细,形成“块状经济”。 3.温州文化及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温州的文化是瓯越文化,提倡经世致用,讲求事功,反对离开“功利”而言“道义”,主张“功利与仁义并存”,强调个性、个体和能力,表现为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以及为拥有财富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企业家精神表现为艰苦创业精神,很少有企业进行分红,资金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 4.政府的作用:表现为对民营经济予以保护和扶持,明确个体私营经济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中国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反复论证的主题。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中的一种精神活动方式,不管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和面目出现,总是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哲学思考的出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有序化的开始,是人类自然意识的觉醒。当人们从自然环境中解放出来,并把自然宇宙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认识对象为思考,并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它、牵制它的时候,那种由于大自然的各种灾害给人类造成的不安和困惑,就有可能转化为对自然宇宙进行哲学思考的动力。这样,过去人们对自然的那种不自觉的意识观念,才有可能走向清晰明朗的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伟大时期,先秦哲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的多方面的思考与争鸣,奠定了中国哲学关于宇宙自然意识结构的坚实基础。在这一场激烈的大论争中,哲学家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水”是万物之本源,也有人认为“气”是宇宙的本源,而最为有影响力的是著名的“道”本源说。以“道”为核心的宇宙观体系直接衍生出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无论在自然意识方面还是在思维方面都与这种宇宙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中国艺术所表现出的独特的美学风貌,实际上就是艺术家们对中国特有的、对宇宙自然哲学思考的理解和表现。 在中国古代的美学中“静”的观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兴趣。这一点从一些有关中国古代文艺论著中就经常看到。古人吟诗作词讲究“静”,书法丹青讲究“静”,音乐同样也讲究“静”。这种所谓的“静”, 不能简单地、狭义地理解为物理学中与“动”相对的“静”,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从美学的意义上说,“静”既是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观的基本方法,又是艺术所极力追求的美学境界。它不同于西方艺术的审美风貌。中国艺术家乐于山水之间,不是带着写生的画夹、油画箱,面对大自然,用线条、色彩去模仿感官所把握到的自然物象,也不关心客观事物的几何比例、色彩光线和空间的透视关系,不追求物象表现的光影变化和真实效果,而是把自己融入宇宙万物之中,进入物我两忘的“物化”境界,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基本命题。通过静观活动去体味宇宙,以虚静养气的方式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中国艺术家所描绘的事物表象完全不同于西方所追求的客观真实感,而是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艺术追求“似与不似”的美学境界,强调通过写意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由此带来了中国画的深远、幽静的境界风貌。 在中国哲学中“道”是无法用感官所把握的,因为它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视野,超出了感官所能把握的范围,它是无限的。“无限”的东西就是不能有规定的,既不可能用有限的感官来把握,也不可能用有限的语言和概念来表述,可以用视觉、听觉等感官来把握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概念或一般性语言来概括的事物,就不是永久性的事物。任何事物只有返璞归真,回归于道,才能永恒,这才是美的真谛。事实上道教所追求的这种“大美”,即“道”之美,是一种真善美的统一,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生命形态本身。 在中国哲学家那里,感官无法把握的“道”借助心灵的活动却是可以观照得到的。同样要把握美的本质,也要消除感官的干扰,使心灵达到虚静、忘我 中国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 荩李鸣

从温州模式看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重点

从温州模式看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众所周知,温州民营经济发达,创立了有名的温州模式,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本文即从温州模式出发,通过搜集数据资料,研究温州模式对温州经济发展有何意义,进而由点及面,研究中国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二、关键词 民营经济温州模式中国经济发展 三、前言 民营资本是指除国有企业资本、外国企业资本之外的国内中小企业资本及民间闲置资本。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开始兴起,经历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可观的总量规模,出现了国有、集体和非公有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20年来我国约50%的出口交货值是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创造的”。多年来,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正文 为了研究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我们以温州为例,改革开放以后,温州民营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创立了有名的“温州模式”。据统计,2011年温州工业企业数量占比中,个体户为77%,民营工业企业为22%,国有、集体及三资企业仅占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奠定了温州民营经济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潮下兴起的基础。1990年,温州市工业总产值95.07亿元,其中国有经济15.67亿元,占16.5%;集体经济48.33亿元,占50.8%;城乡个体7.85亿元,占8.3%;其他经济23.22亿元,占24.4%。据测算,1990年温州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已达到82.8%,比1978年提高18.5个百分点。在商业、建筑业等领域,民营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这段时期,投资力度逐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