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进行欣赏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进行欣赏教学

瓦房店市教师进修学校

周妍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分别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价、综合·探索作为美术教育的四个学习领域,从中看到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之一。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欣赏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美术欣赏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从美术欣赏的要求来看,我们要通过欣赏课,让学生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的美,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逐步提高对作品的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要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1、在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美术欣赏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2、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中外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中外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和世界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在欣赏中,让学生了解中外造型艺术的优良传统;认识我国人杰地灵,民族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4、美术欣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美术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了重新构建,它把欣赏者潜在创造性充分发动起来,欣赏者动员着自身种种内在储备来进行创造。即根据自己的经历、学识、个性、想象力、情感倾向去改造,创造审美形象,使美术的审美对象带上了独特的个性创造力印记。(千万个欣赏者走进同一美术馆,蕴藏着千万个不同的艺术形象)。

5、美术欣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立性。由于欣赏者在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也有高低之别,特别是各自对艺术作品的心理期待,因而,在美术欣赏中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受便不能不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我国古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流传“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欣赏

并不是人云亦云的事情,任何一个欣赏者相对创作者及其他欣赏者来说,自主性都表现得十分鲜明。

6、美术欣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艺术的生命,离开想象,艺术就难以生存。人们常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等,就是艺术的“空白”和“不确定性”的表现。可以说是对欣赏者想象力的一种召唤和等待,它召唤着欣赏者运用想象力对艺术作品留下的空白进行填补,对艺术作品所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确定,而欣赏者想象力的这种充分施展,恰恰又是艺术欣赏活动使人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主要原因,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美术欣赏的教学常规

美术欣赏与美术欣赏教学是密切相关的,但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其教学法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1、课前准备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欣赏水平,选好欣赏作品,作品要有典型性、代表性,除了教材上的作品之外,还可以再找一些图片或幻灯片资料,扩大信息量,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或文字资料。找出教学重点、难点,写好详细教案。凡要欣赏到的或要列举到的美术作品,都要查其作者、作者的国籍、创作年代、艺术家的生平、所属的艺术流派、艺术品的形式结构、风格特点等等。

2、课堂教学

一般美术欣赏教学主要有五种形式:解说型、问答型、讨论型、自由型以及探究型。具体教学都需要注意:

①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应当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而美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最好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去了解,这样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这需要有大量可供学生使用的资料,目前一般中小学还难以做到。所以,还是需要教师的介绍和分析。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分析,并提供必要的知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开始可以由教师多讲一点,着重分析一件作品,讲透重点、难点,然后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观察、欣赏、分析其他作品,直到最终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欣赏的方法,独立地欣赏作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②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必须开展积极的提问和讨论,所以,问题的设计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问题不但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要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和积极地参与。比如,古代中国画的特点之一是“写意”,即表达文人的个性、情感和意趣,在西方古代美术作品中很少见,但由教师讲出来,并不能吸引学生。如果教师问:中国古人画画是为了卖钱?为了展出?为了发表?都不是,那是什么?就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欣赏印象派作品时,老师问学生:“你们看见投影中是什么彩色?”有的学生会说是黑的、灰的,也有的学生会说是蓝的、绿的、紫的等,教师说:“祝贺大家,测试表

明,你们中有70%的人能成为印象派画家,约有30%的人能成为古典主义画家。”一下子就会使学生兴奋起来,并非常关心自己为什么可能成为印象派或古典派画家的道理。

③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可以打破常规,更有创意地组织美术欣赏教学。比如,在讲点彩派时,把“修拉色盘”搬到课堂里,让学生看看修拉的色彩实验而进一步理解点彩派,这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和画画的惬意。也有的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让学生根据画中情节即兴地演一场“活报剧”,学生即兴而有创造力的发挥加深了对作品意义的认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这样的方法也许有点出格,但它能使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与教师更亲近,也更爱美术欣赏课,这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动机上谋求教学效率的提高。

④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分析和讨论,学生对美术作品必然见智见仁,会产生各种看法或不同的评价。由于学生经验、认识能力所限,这些看法也是十分幼稚的、肤浅的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是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该给予尊重和认可。教师可以作一些提示或补充,但绝对不要轻易地将专家或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因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本无统一的标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学生自己会慢慢懂得作品真正的内涵。

⑤教师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实情感。欣赏美术作品始终伴随着欣赏者的情感,教师的讲述会不由自主地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会影响学生甚至左右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不要对作品作过多的评述,更不能带有太浓重的情感色彩,而应该比较客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和分析,通过讨论引发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

三、关于美术欣赏的误区

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师并不都正确地掌握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美术欣赏教学往往存在着以下误区,从而导致美术欣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某些教师通常会仅仅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美术家的生平、传说、轶事等,这样,学生会听津津有味,但却并未涉及到具体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有时美术家的事迹是很重要的,但必须结合于作品的欣赏活动之中,使美术家的个性品质与作品的风格、题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以“文学性解释”代替美术作品欣赏。在一些主题性美术作品中包含着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教师或许会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以及作品中物定的情节,即作品的“文学性”内容介绍得头头是道,但如果这些故事、人物与情节的介绍不能和作品的美术语言、形式、风格结合起来,那也不是真正的美术欣赏。

3、以作品的社会影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一些著名的作品产生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也确实对社会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而流芳千古,但这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举世杰作更是由于它的艺术价值与其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而某些教师忽视了美术作品审美价值,而大谈作品的历史影响、社会价值和人们对其评价的话,仍然不能算进入了真正的美术欣赏的领域。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