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美化及环境改善的重要项目,但在施工管理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施工质量不稳定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植被的引入和设计布置,改善城市的绿化环境,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或者设备不足等原因,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

一些地方的公园或者绿地常常出现长草不绿、草坪踏坏、花坛褪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

2. 绿化工程进度缓慢绿化工程通常需要在旺季进行,如春季或秋季,但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工期拖延等原因导致绿化工程进度缓慢,错过了最佳绿化时机,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效果。

3. 资金使用不透明一些地方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

工程款项的使用不够规范,甚至出现了乱花钱、贪污腐败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社会资金,还影响了公共利益。

4. 管理制度不健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往往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得一些责任人无法落实责任,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滋生腐败。

二、对策分析1. 加强工人培训和管理要解决施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对现场工人的培训,确保每个工人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

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规范施工流程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工作岗位责任制,确保施工质量。

2.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要解决绿化工程进度缓慢的问题,首先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充分利用最佳的绿化时机进行工程施工。

要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要解决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审核,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性。

4. 健全管理制度要解决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施工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管理的规范和高效。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

目前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长远规划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经常出现缺乏长远规划的情况。

一些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缺乏对城市发展未来的考虑,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导致绿化设计与城市发展规划脱节,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2. 单一植物种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存在着单一植物种植的现象,即大面积的种植同一种植物,导致绿化景观的单一、缺乏变化,丧失了绿化的美感和趣味性。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3. 绿地利用率低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一些绿地利用率低的问题。

一些绿地只是简单的青草铺地或者种植乔木绿化,没有充分考虑到绿地的多元化利用,无法满足市民不同的休闲需求,浪费了宝贵的城市绿地资源。

4. 管理维护不善管理维护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中存在管理维护不善的情况。

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和资金的投入,一些城市绿地的管理维护工作不到位,导致绿地设施损坏、景观杂乱,影响市民的休闲体验。

二、对策2. 多样化植物种植为了解决单一植物种植的问题,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应当提倡多样化的植物种植,选用不同的植物种类,注重色彩、形状、高矮的搭配,增加绿化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性,提高城市绿化的美感和生态效益。

3. 提高绿地利用率为了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应当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加强绿地多功能利用的规划,结合城市规划和市民需求,充分挖掘绿地的功能潜力,设计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提供丰富多彩的绿地体验。

4. 完善管理维护体系为了解决管理维护不善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系,划分管理责任区域,统一管理绿地设施和绿化植物,加强对绿地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优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维护水平。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昆明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和,被誉为“春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问题日益凸显,绿地面积不足,植被稀少,空气污染严重,城市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

对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1. 绿地面积较小据统计数据显示,昆明市城市绿地覆盖率远低于国际标准,人均绿地面积不足5平方米。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绿地被开发建设,导致城市绿地面积不足,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2. 植被稀疏昆明市的植被较为稀疏,城市中心区域的树木数量有限,无法有效净化空气,改善城市微气候,对于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 绿化资金紧缺昆明市的绿化工作资金仍然比较紧缺,尤其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绿化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了绿化工作的滞后。

二、昆明市绿化造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1. 完善法规政策,加大对绿化造林的支持力度在建设规划中,应当加大对绿化造林的支持力度,将绿化造林纳入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相应的法规政策,对绿化造林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

2. 加大对绿化工作的投入力度昆明市政府应当加大对绿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增加绿化资金的投入,完善绿化造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3. 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空气污染加强对于私家车辆的管理,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推广公共交通,减少车辆尾气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4. 积极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力度,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开展城市园林景观绿化改造,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5. 提升城市绿化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绿化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绿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完善城市绿化管理体系,加强对绿化工作的日常监管和管理。

6. 积极开展绿化科技研究,推广绿色植被技术加大对绿化科技研究的投入力度,推广绿色植被技术应用,推动城市绿化工作的技术创新,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和绿化的质量。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科学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推崇程度的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蓬勃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和人口稠密环境意识不强,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致使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不少问题。

笔者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问题;对策一、存在的问题(1)城市推进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长远规划,侵占绿地、刑事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城市的挪用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

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

一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较多,但植物景观单调,在色彩、季相上才无多大变化,缺乏生机活力,难以体现其园林艺术风貌。

照例绿乔木和常绿灌木,仅占全树种的15%,不能实现季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

另外,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

树木多以单种表达方式成片的形式出现,缺乏运用多种植物来造景,如大片的牡丹、桃林、国槐林、杨树林等,色彩单一,给人能枯寂无味的感觉,绿化美化效果不如人意。

园林树种配置形式上为,所采用的真菌模式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列植、垂直绿化等其他植物应用模式贵。

(3)存在一些没有科学的倾向性。

不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引进外地树种和重名贵轻乡土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造成引种失败和病虫害大酿成。

(4)管理水平低。

忽视了“三分建,七分管”的园林绿化基本建设原则,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具体措施措施,粗放养护管理,技术含量低。

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

城市绿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绿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绿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绿化不仅美化城市环境,还具有保护生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气候变化等多重功能。

本文将分析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城市绿化的趋势与发展方向。

一、城市绿化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城市绿化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大城市、中小城市、乡村等不同地区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绿化工作。

通过建设公园、植树造林、绿地开发等方式,城市绿化面积和质量持续提升。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城市绿化方式上,传统的绿化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如今,人们更加倡导生态友好型绿化,提倡使用本地植物、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的植物,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另外,多样化的绿化方式也日益受到关注,种类丰富的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成为城市绿化的新亮点。

二、未来城市绿化的趋势与发展方向1. 生态恢复型绿化:未来城市绿化将更加注重生态恢复功能。

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城市绿化的未来将更加关注生态恢复和保护。

例如,通过建设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等手段,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效率,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等。

2. 智慧绿化:未来城市绿化将更加智能化、信息化。

结合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实现城市绿化的精确监控和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植物生长状态等指标,科学调控水量、光照和营养,提高绿化的效果和生存率。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城市绿化进行全面评估,为绿化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健康环保型绿化:未来城市绿化将更加注重人们的健康和环境保护。

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同时,绿化也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通过提高空气质量、净化水源等手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污染物排放。

4. 社区参与型绿化:未来城市绿化将更加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建共享。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昆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昆明市绿化造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解决对策。

一、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1. 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近年来,昆明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绿化建设的投入,全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

特别是城市建设中,各种景观绿化工程相继推出,为城市增添了不少青翠的绿意。

2.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绿化造林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大量树木的种植和管理,有效净化了空气,增强了城市的生态功能。

绿地和景观带的建设,也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3. 绿化建设仍存在短板尽管昆明市的绿化造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短板。

一方面,城市建设规划中绿化配套不足,许多新建的社区和楼盘绿地率低,或者绿地建成后缺乏有效的养护和保养;城市绿化的品种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生态性。

4. 绿化造林管理不力昆明市绿化造林管理存在一定的难题,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城市建设单位和绿化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导致绿化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统一管理和养护;二是绿化工作缺乏长期规划,绿地的长效养护和保养体系不够健全。

1. 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昆明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绿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城市建设中的绿化配套要求更加严格。

要求新建的社区和楼盘必须满足一定的绿地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养护和保养。

加大对城市绿地和景观带的建设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2. 多样化绿化品种昆明市在绿化造林工作中应逐步引入更多的多样化绿化品种,特别是一些本土树种和当地适应性强的植物。

通过多样化的绿化品种,能够有效增加城市的生态性和景观效果,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美景和休憩场所。

3. 健全绿化管理体系4. 提高市民绿化意识昆明市政府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市民的绿化意识,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中来。

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城市绿化建设是指在城市范围内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植被覆盖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手段,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的一项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绿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对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的绿化面积和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但整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城市绿地面积平均为35.72平方米/人,其中大城市相对较高,中小城市相对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很多城市的绿地面积仍然偏少,植被覆盖率也不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次,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绿地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政府将加大对城市绿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绿地面积,增加生态功能,提高绿地质量。

其次,城市绿化的结构和布局将更加合理。

目前,一些城市存在绿地面积不均衡,绿地分布不合理等问题。

未来,城市绿化将更加注重布局的合理性,优化绿地空间的结构和规划。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将优先考虑建设公园、绿道和湿地等生态空间,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再次,城市绿化将更多地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

目前,一些城市绿地存在功能单一、生态效益不高的问题。

未来,城市绿化将注重培育多样性的植被,构建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环境。

例如,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提高植被的抗风抗寒能力,降低城市的能耗和环境风险。

另外,城市绿化还可发挥降噪、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智慧化、科技化将推动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城市绿化建设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绿地养护效率;通过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开展城市空中绿化,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优化绿地空间布局和规划。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昆明市绿化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昆明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型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因此被誉为“春城”,然而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昆明市的绿化造林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昆明市的绿化造林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究。

一、现状分析1. 绿化覆盖率不高据相关数据显示,昆明市的绿化覆盖率仅为39.6%,远低于国家和省级标准。

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域和新开发区,绿化覆盖更加稀少,城市环境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2. 绿化结构单一昆明市的绿化结构以乔木为主,缺乏优势植物种类的引入和培育,使得城市绿化的景观和生态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3. 绿化管理不规范城市的绿化管理工作常常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存在管理分散、协调不足、责任不清等问题,导致了绿化养护工作的不到位和效果不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1. 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紧张近年来,昆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愈发严重,为推进绿化造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绿化覆盖率低、绿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使得昆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存在缺失,并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探究1. 加大绿化投入政府要加大对绿化造林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化建设,拓宽绿化建设的资金来源。

加大对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的力度,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绿化管理体系,强化绿化养护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增强市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感。

4.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结语昆明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城市绿化工作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绿化造林工作,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昆明市未来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石家庄为例
一、背景和意义
1、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后,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逐渐成了一种普遍需求。

而日益密切的对外交流,使人们认识到我国在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环境意识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因此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重新受到重视。

2.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园林绿化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

园林绿化逐渐成为一种“环境产业”,带动城市建设。

3.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境保护为主。

城市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其经济回报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十分丰厚的。

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

像石家庄市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
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

二、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
1.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石家庄市已成为全国一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目前中、浅层部分的地下水已基本被疏干,近年来随着地表水厂的投入使用,城市用水得到暂时缓解,但区域水资源的缺乏,仍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也制约着城市绿地的发展和建设。

由于立体绿化尚未形成全民共识,导致石家庄市绿化进程缓慢。

和其他省会城市相比,石家庄市的立体绿化工作还未走到前列,专业从事立体绿化设计的单位更是寥寥无几,而且也很少有人问津。

若从空中俯视石家庄,就会发现建筑的顶部、围栏、桥体等立体空间很少看到绿色的植被,这确实是石家庄市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的一个缺憾。

2.虽然还有一些缺憾,但是近些年来绿化水平逐年提高。

近年来,石家庄市的绿化与绿地建设工作已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明显成效。

特别是“透绿工程”、“摆花工程”、“民心河”工程的启动,市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精心建设绿色通道,从整体上改善城市形象。

对经过本市的铁路、公路两侧以及沿线的县城、乡镇、村庄,大力实施美化、绿化工程。

而且重点建设城市中心花园。

依托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完成了民心河工程,目前全长
569KM的民心河全面贯通并通水,沿线的22个公园和游园也全部建成,初步形成了250万平方米的水面和140万平方米的绿化带。

形成了以河渠为主线,以公园绿地为点缀、串珠式的引水入市工程绿地系统。

2001年,民心河工程获得了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建成了以“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水平”为宗旨的全市最大的生态式、园林式广场———人民广场。

3.石家庄绿化建设凸显出绿地分布不均,绿化建设与植物保护不和谐,绿地管护效能不强等问题。

老城区存在公共绿化地面积严重不足的现象。

这是由于老城区的建设期较长,居住人口众多,分布较密集,相同的绿化面积下,老城区人均享受的绿化面积必然不足。

再者一些城市绿化管理单位与决策者没能对绿地的均匀分布重要性给予充分的重视,他们更热衷于在城市新开发的地区种植树木、花草,从而在绿化总量上达标,然则实际的绿化分布却极其不均,严重阻碍了城市绿地建设的功效发挥,导致新老城区绿地分布呈现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

另外各单位的绿化建设也逐步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

主要表现为学校、军队的绿化率较高,而仓库、工厂、企业的绿化率则较低。

2. 绿地结构不合理。

本市夏季炎热干燥,太阳紫外辐射强,春季干旱、多大风。

乔木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气候等方面都优于草坪,绿化中需增加绿化遮荫面积,增大乔灌
绿化比重。

但是,石家庄市在城市改造尤其是道路扩建中,成年树木大量被砍伐,造成绿地中遮荫率降低,新建的各类绿地过于强调绿地的美化作用,整形修剪的花灌木、草坪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如世纪公园、人民广场、石门公园,乔木所占绿化比例都较低,人们进入公园缺少应有的恬静与舒适。

尤其在炎炎夏季,由于缺少遮荫树,人们不愿上街,更不愿意顶着烈日逛公园,乔木所占比重低影响了整个城市生态环境,降低了绿化效果。

3.绿地发展不平衡。

从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出,石家庄市绿地以城市外围绿地较多、中心绿地匮乏,城市西部多于城市东部。

绿地存在着布局严重不均的问题,。

首先,城市中心绿地缺乏,城市中心区公园、广场仅有长安公园、平安公园、石门公园、人民广场,绿化水平高,发展亦相当成熟,扩展余地小,且分布相对集中;其次,道路绿化的线状不明显,道路扩建中许多行道树被砍伐,新栽种的行道树少并且未成气候,绿地被占用,或代之以草坪与新植的幼树,绿化效果明显下降,新旧道路的绿化差距拉大;第三,作为面状绿化重点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绿地、居住小区绿地相对较为稳定,可是因缺乏合理规划,管理不善,面积有限且形式单调。

近年增加的绿地主要布置在民心河沿线,在居民区和各单位分布较少,不能充分满足居民休息和娱乐的需要;第四,绿化工作主要在平面上进行,尚未实现立体绿化、全方位绿化。

4. 城市管理工作尚待加强。

从城市规划综合协调的角度看,石家庄市绿化与基础设施建设间存在着多种矛盾。

一些路段过低的行道树树冠影响道路净空,而不宜打顶、修枝的树种如法桐等与架空设施的冲突亦多。

道路交叉口及人行过街横道处种植冠幅大的乔木(如垂柳)、灌木都会影响行车、行人视距,阻挡路灯,如翟营大街、建华大街等路段,从而形成交通隐患。

各管线工程、道路交通和城市绿化的专项规划、设计方案在编制时缺乏协调,建设时即经常发生矛盾,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
1.重视系统分析。

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城市绿化建设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城市绿化建设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

从国内外城市绿化建设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城市绿化建设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将研究工作与具体石家庄市的城市绿化建设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