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拟订课时教学目标

如何拟订课时教学目标
如何拟订课时教学目标

专题1 如何拟订课时教学目标

【主题内涵】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任何课时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它的设定必须从整体上着眼,牢牢把握住学科教学总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反之学科教学总目标和单元目标又要通过具体的每一节课来实现。

传统的数学教学目标一直以认知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讲究一字不漏地“正确”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学生者常常处于“多机械重复、高知识效率”的状态,缺乏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怀。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多元和整合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具体分解为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并指出: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为此,数学课堂都在进行着积极的尝试和有效的探索。教学目标拟订的方式和内容都在不断的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日益焕发出课堂教学的魅力和活力!

但是,目标多元是否意味着每节课要在目标涉及的各个领域平均使用力量?重视过程是不是可以不计时间和成本?怎样让不同的学生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些问题日益困扰着一线教师,不少教师在拟订教学目标时过于求新求全,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解析,导致许多数学课堂产生了新理念下的新尴尬。

因此,如何恰当的把握课时教学目标,依然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本专题着重讨论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问题。

【案例描述与评析】

要善于从单元目标中分割课时目标

案例1:小统计的简要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设计

方案一: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媒体演示许多小动物参加生日宴会,每种动物各有几只数不清,怎么办?

二、展开:

(一)、认识统计图

1、小组商量得出先分类、再数的方法。

2、根据数的结果呈现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说说图表中的信息。

(二)研究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1、动态出示红、黄、蓝三色的花数朵(一闪而过,数不清),讨论可以怎么准确的数出

来。

2、再次出示,学生用想好的方法记,然后反馈记的方法和数量,引导得出“正”

法最常用。(学生汇报时数据不统一,出现不同结果:红花5朵和红花6朵,老师再让学生记录一次,这时又出现了黄花的数据不统一,课堂一片混乱,于是老师宣布“正确答案”. 没有学生采用“正”字法记录,老师示范提示后得到比较好。)

3、把结果表示在简单条形统计图中,并说说信息、提出问题。(此时已经上课38分钟)

三、应用

1、现场调查出生月份,完成统计表。(时间紧张,只好老师报,老师统计,学生跟写完成)

2、游戏:游乐园里的统计(因已经是下课时间,老师一带而过)

曾连续听到好多节一年级《小统计》的公开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氛围各有千秋,但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上似有异曲同工之处。上面就是从众多教学设计中摘取的富有代表性的一个。从这个教学过程来看,应该说课堂40分钟学生会很热闹,也会努力地“参与”,教学中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体验,但是教师往往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40分钟过去了,设计的教学环节常常不能按时完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这位教师预的课时教学目标,再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

时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统计知识时需要借助于形象生动的例子,所以内容要与学生生活联系,注重体验,这已达成共识。初初一看,案例一中教师目标定位正确无误,还加上了描述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目标,教师的理念很新,比教参想得还周到。但是细细品味,今后的每学年按照教材的编排学生都将接触有关统计的知识。作为初次学习统计的第一课时,他们到底需要学到什么程度?单元的两个目标要求通过3课时的教学达成,也就是说第一课时只要完成其中的一部分。

然而从上述目标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案例一的教学目标似乎已经囊括了单元的所有目标,甚至还超越了单元目标!设定时大有要把三堂课的精彩集中在一节课中的打算。怪不得来不及,怪不得走过场,因为教师想要实现的目标太多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收集、记录数据的多样化和必要性,渗入了“动态统计”,这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而且也很难在短时内达到教师的预设目标——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采用多种方法记录时老师急于让学生体会采用“正”字法的好处,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来了个“硬塞”的动作,我们且不说接受学习不可取,但是是否有必要去规定,学生经老师要求后能体会到“正”字法的好处吗?教师理想中还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数学的思想感情。”所以又有了游戏中的统计,试问老师:这么多的目标学生能达到吗?如果这么多、这么高的要求学生都能达到,那么后面的课时是不是就不用设置了?由于求全求新,目标偏多,难点集中,在课堂上我们总可以看到教师因着急而“代”学生说,“代”学生想的场景,总可以看到学生不解的眼神。一节课对师生来说,时间、精力是个常量,过分超负荷,非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习的质量,为此,课时教学目标应适当集中,舍得放弃精彩,才能引

导学生深入体验真正的精彩!

方案二:

教学过程与目标简要分析

一、设疑引入:演示生日宴会场景,产生问题:每种动物各有几只数不清,怎么办?

二、展开:

(一)、初识统计表和图

1

2、出示方格图(象形统计图):学生尝试在图中分别表示出动物的个数,出现□○△∨■等表示方法。汇报:说一说图意,为什么这样表示?并逐步修正图。

3、拓展:每一条可表示一种动物的数量,如果还有6只小猫来参加,该在图中怎样表示?

(这一教学环节的基础目标为: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会用简单方法对数量进行分类整理,并会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表示。在学生懂得每一条可以表示一种动物的数量后,之所以提出“如果还有6只小猫来参加该怎样表示”,是力求渗透分类和对应的数学思想,让部分学生能够直观地感悟到统计的种类数和象形统计图中的“条形”数是一一对应的。) (二)研究条形统计图的“秘密”

1、出示:

苹果梨香蕉桃子

⑴、自己看,把看懂的和同桌说一说。

⑵、全班交流信息后,师随机提问考察学生是否会看。

⑶、除了这些,从图中你还可以知道什么?

(从象形统计图到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过渡由学生自学来解决,有了基础的自学显得轻松又有空间,较好的营造了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尽管形式上少了些许精彩,但多的是深入的数学思考,围绕教学重点突破和实现教学目标成为可能。)

2、出示表格

⑴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⑵把这张表格改成统计图表示,试一试。( 师提示空白表格,但水果的顺序不同,且其中有两张的纵向格子数不到11格。)

⑶交流延伸:a、数量表示对不对?b、为什么他的图与你不同?(水果顺序不同,所以图

就会有点不一样,但每种水果数量不变) c、格子数,不够了,怎么办呢?生1:添格子;生2:把1格分为2格;师:还有没有好办法呢?我们以后还要继续研究。

(在这一环节,教师放弃了现场调查,放弃了常规的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正所谓放弃是为了获得更多精彩!因为把这样的目标纳入第二课时,才有可能在这里更好的体验数学的魅力:通过练习深化学生的思维,通过图中顺序的不同产生不同材料体会形式与本质的关系,通过数量增加画不下拓展学生思维的背景深度。)

这是我们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对人教版一下年级《统计》的单元目标进行分解以后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与方案一相比,我们在第一课时放弃了许多课曾经追求的“精彩”的目标,即力求让学生探索用得出画“正”字的方法,并感悟其优越性。在这一节课只是让学生会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并会在统计表和统计图中表示统计的结果。能看懂象形统计图。而把画“正”字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联系生活深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纳入到了第二课时。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后,让学生把摆在面前的物体数数,摆摆、画画来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就把时间更多地化在了让学生尝试将收集到的信息如何在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同时在探究中,把学生提供的不同素材加以讨论交流,在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基础上,加以反馈和讲评,从而让学生体验描述数据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领悟数学表达的规范性要求。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整节课以认知性目标目标的达成为载体,适时地兼顾了发展性目标,如:在学生懂得每一条可以表示一种动物的数量后,之所以提出“如果还有6只小猫来参加该怎样表示”,就是是力求渗透分类和对应的数学思想,让部分学生能够直观地感悟到统计的种类数和象形统计图中的“条形”数是一一对应的。最后在老师精心的安排下学生提出“格子不够怎么办”的问题,恰恰再次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从而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的拟订必须放到单元目标甚至学段目标中加以考虑,要从单元目标中加以合理分割,并进一步把课时目标分割成为每个环节目标,从目标达成的角度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思考。

课时教学目标要多元而不空泛

案例2:加法的估算目标设计与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一——研究估算方法:

在得到如下表所示的人数后初步研究估算:

2、初步研究估算

师:每隔一个月,我们学校就会出一份校报《求是苑》,大家可以通过看报纸相互交流。12月份的《求是苑》马上要和同学们见面了,这一次印刷厂先送来了2000份报纸分给三个校区,够吗?为什么?

生:我认为肯定不够,因为。。。。。。

师:那,这2000份校报可以先分给哪两个校区呢?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和你的合作伙伴商量一下。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和反馈(过程略)。

师在屏幕上分别展示学生的各种估计方法,如下所示:

师:为什么不考虑浙大和星洲呢?

生:浙大和星洲校区人数加起来已经超过2000,因为1400多加700多肯定大于2000。

(从身边的事例自然引入,就地取材的创设情景,这使本来略显枯燥的数学有了亲切感和真实感,这里不是分明在阐释如何以知识技能目标为载体,实现其他目标?)片断二——练习:

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估估看吗?(大屏幕出示)

遥控赛车 363元波比娃娃 288元休闲童装145元

请你估计一下:妈妈把这些商品都买回去大约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估算后交流:

生1:800元生2:790元生3:900元

师:你们估算出来结果差得很远,能说说你们各自的理由吗?

生1:我把363估成360,把288估成300,把145估成140,答案约为800元。

生2:我也是800,但是我把363估成360,把288估成290,把145估成140。

生3:我把363估成400,把288估成300,把145估成100,两个数估大40几,一个数估小40几,这样一方面是估大、估小扯扯平,另一方面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4:我是把363估成360,把288估成290,把145估成140,约为790元。

生5:我把363估成400,把288估成300,把145估成200,约为900元左右。

师:同学们有各自的理由和估算方法,那你们认为妈妈应该按照谁的方法去付比较合理呢?我们一起看看营业员的收款单(大屏幕出示电脑小票:796元)

师:谁估得比较合理?为什么?

(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最优方法,从而体会估算的优化而产生的简约美,培养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这又显然是实现了多元目标。从教学目标中折射出的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会驾驭教材,才敢于适当突破教材;心中有了合理具体的多元目标,教师就会适时点拔,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新的台阶,推进教学进程的纵深发展。同时也使数学学习有了更多的人文气息。)

每每阅读一些公开发表的教学案例,除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外,时常可以见到如下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概括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等等。这么大的目标应该是整个数学学科、甚至多个学科一起培养才能实现的目标,怎么成了某一课时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了?其实,这些是目标多元化背景下的“产品”,为了体现新理念,教师不管教学过程中能否达到?也要拿来装点门面,以免在总目睽睽之下

落得个教学理念落后的名声。于是,如何将显性目标尽可能具体可测,隐性目标也在教学过程中找到“落脚点”呢?如何通过教学载体,有效整合数学目标,用最简单的材料、化最少的力气达到最佳的效果,实现多元目标?这成了教师们的心腹大患。上面《加法的估算》一课两个方案都在目标多元上有了体现,但是方案一中的目标——“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如果从整个小学乃至中学数学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个目标抓住了数学学科的特点,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数学教师们应做长期的努力。但从一节课来看,似乎显得太笼统、太空泛了,因为如此目标的不是一节课能解决的,显得有点儿客套,缺乏课时的针对性。如果把它作为整节课的基本目标,就会有“大而空”的隐患。反之在方案二中的教学目标陈述明确、具体。教学目标中认知技能领域目标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领域内的目标相结合来描述,较好地体现了“知识技能目标是载体,但不是全部;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要重视,但要借助于载体来实现”。而且可贵的是在目标的阐述中已经可以预见其教学设计的思路,显性目标强调学生学习后具体行为的改变——“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作出合理判断”、“在具体情境合理选择估算方法,加以必要的优化”等,具有可测性;隐性目标的表达同样也比方案一来得具体,贴近学习的实际情况,甚至可以通过观察等手段即时检测。

教学目标拟定要突出“数学味”

案例3:“对称图形”的课时目标与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方案一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析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操作和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提高认识水平;

3、经历剪、拼、画等操作,增强操作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

方案二目标:

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会正确判断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方案三目标:

1、通过找一找、剪一剪、说一说等,逐步认识对称图形,会找图形的对称轴。

2、让学生体验对称图形和现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对称的美与实用性。

3、通过想像,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适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样的一课时,由于教师的立足点不同,写出的是如此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都可行吗?)

教学过程

与方案一目标相应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优美的蝴蝶,把蝴蝶合拢展开后进行了如下教学过程:

师: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它。

1、剪一剪。

出示(同时提供练习纸)下图:

师:同桌合作,请你把图形剪下来,看谁剪得好。

学生活动(4分钟)

2、分一分。

师:仔细观察剪下得图形,看看能不能分类。

生分类后汇报。

(耗时5分钟)

3、拼一拼。

师:从上面得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得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在展台上。

师:除了这些,还可以拼成怎样的同类型图形?

学生再操作,然后展示。

(耗时5分钟)

师:小朋友拼得对不对?我们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汇报交流得出对称图形

(耗时3分钟)

4、做一做:

我们要制作一颗对称的松树,有什么好办法?

生说画一画、剪一剪等,学生制作。

(耗时8分钟)

与方案二目标相应的教学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秋天的美丽景色,出现房子、蝴蝶(秋天好像很少能看见蝴蝶)等,配上画外音,让学生感受。(耗时3分钟)

2、学生上网自由浏览教师提供的网页(耗时5分钟)。

3、交流感受。

师:看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感受?

生1(很积极):觉得秋天真美。

师:好的,还有吗?(生无人举手,过了一会儿)

生2:老师为我们找的图很好,使我知道了秋天里的东西很多,而且很好看。

师:还有吗?

(教室里非常安静,没有学生要说,于是:)

师着急地:看到蝴蝶了吗?

生齐:美。

师:为什么蝴蝶让人感觉这么美?你知道吗?

生3:因为蝴蝶身上穿着花衣裳,颜色特别美。

师:是的,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4:蝴蝶的样子很可爱。

师:那我们来看看蝴蝶的左右两边怎么样?(媒体展示合起来的过程)其实它是对称的,所以我们觉得美。是不是?

生齐:是。(此时耗时已超过10分钟)

其实从方案二目标的描述上我们几乎可以断定教学会有问题,因为目标太强调感受美了。说他有点本末倒置应该不过分,这是一节数学课而不是美术欣赏课,要达成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认识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会正确判断对称图形。欣赏感受对称美是体验目标,隐性目标怎么可能承载全部的数学教学目标?怎能当作显性目标一样来达成呢?!从上述的课堂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美,煞费苦心的借助于媒体展现美丽的景色,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此时学生体会得到是因为数学而产生的吗?为美而美,在教学的数学显性目标外围“逛”了足足10分钟时间,兜了一大圈,学生还是没有能够把“美”与“对称”扯在一起,无奈的老师只好自己讲了!非但没有能体现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反而还要老师灌给学生,而且必然影响教学效率,这都是目标偏离“惹”的祸!

我们不妨再来分析目标方案一,我们仔细审读即可发现,教师提出的目标几乎没有离开操作,甚至把第三条目标定为:“经历剪、拼、画等操作,增强操作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一不小心就在操作上大做文章,把手段当作目标来实现,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几乎成为了一堂“手工课”。事实上,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数学课要保持数学味,数学教学目标就必须先保持数学味,即便是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设定也必须富有数学味,这是教学目标拟订时应该信守的原则。下面是与目标方案三相应的教学过程,或许课堂中也有不完美,但是教师始终坚守的是数学阵地。突出的是数学学科的目标,提升和体验更多的是数学思考!

1、导入:

师:小朋友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是吗?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并介绍一下吗?

2、展开:

(1)了解学习起点:

师:今天,老师还是和大家来研究一种图形,是什么呢——对称图形(板书)

你知道对称图形吗?都知道些什么?(说一说)

(2)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点。

师:这里就有一些图形,按你现在的想法,你认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依次出示下列5个图形:○□)同桌合作找一找,并说说判断的方法。

反馈交流。

师:哪些是对称图形?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交流方法,大多数认为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

师小结:只要是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就是对称图形。

3、创作对称图形

(1)师:那如果请你自己来创造一个对称图形,你会吗?老师提供了剪刀和彩纸,想好方法再开始。

(2)把学生创造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3)交流:a.怎么创作的?(折一折再剪可以保证两边完全一样。一定是对称图形)

b.师:对折的一条折痕,叫对称轴。剩下的作品有对称轴吗?请它们的作者上来画一画。其它同学找一找同桌的作品对称轴在哪里。

c.对有几条对称轴的图形进行讨论。

师:看来有些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找找黑板上还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圆和长方形)

师:今天我们不仅知道了轴对称图形,还找到了对称轴。

4.欣赏对称图形。

师:像这样的轴对称图形或者现象,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吗?有哪些?(学生举例)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

接着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对称物品和图形,如蝴蝶照片、各种京剧脸谱等,让学生欣赏对称现象和图形,体会对称的美。比划它们的对称轴。

5、拓展。

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图形(),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想象一下,添上另一半,它会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从上、下、左、右添加了另一半图形。如:

师小结:原来由于确定的对称轴的位置不一样,就可以画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拟订要有一定弹性空间

案例4:“平移”的教学片断及目标设定

片段一:

在研究了什么是平移以后,出示不同位置,形状大小一样的小鱼(下面用三角形表示小鱼):

蓝色紫色

黄色

师:那红色小鱼到底要向左平移多少距离才能和紫色小鱼重合?

生:量一下才能知道。

师:是的,量一下是个好方法。现在我们如果加上格子,你能看出来是多少吗?

教师边说边把小鱼图添上格子(如图)

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有认为是2格的,3格的,也有5格的,教师分别把这些板书在黑板上。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还不统一,你有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对的吗?你的练习纸上也有这两条小鱼,先动手试一试,再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反馈验证方法,学生得出以下几种:

(1)移动实物直接验证。

(2)翻转再减加以验证说明:中间空两格,鱼身3格,所以5格

(3)找对应点加以验证说明:从鱼尾巴到鱼尾巴对应的地方刚好5格。

(4)根据距离标上数,数一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加以演示,并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证明是向左平移了5格,看来是对了。那怎么会看成是2格的呢?

……

片段二:练习拓展

红绿

黄蓝

师:这个蓝色圆也是从红色圆平移得到的,你知道是怎么平移的吗?

生1:先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

生2:先向下,再向右。

生3:斜移。

师:看来平移的秘密还挺多,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解决。刚才我们平移一个圆,现在是把谁在平移(展示4个圆一起平移形成的图案)?这个图案怎么样?

接着教师多媒体播放一些由平移得到的图案,让学生一起欣赏。并说明:利用平移可以创作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在这两个片段中教师用不同的手段解析着目标的弹性设定。

片段一中教学目标的拟订分为:

1、基础目标——通过操作研究,会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提高目标——在猜测中培养孩子的合情推理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交流争论产生多种证明距离的方法。

3、体验目标——部分学生可能会感悟到对应点的平移距离就是物体的平移距离。

“红色小鱼”到底向左平移了几格?这一问题为学生探究方法创设了足够的空间,也引发了孩子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研究中不同的孩子有不一样的发现,有的停留在通过移找到距离,有的则在操作的基础上已经能感悟到平移距离可以观察得出。学生想出了四种方法证明红色小鱼平移的距离是5格。教师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引导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自觉地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和接纳别人的观点。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由于目标有一定的弹性就能在确保基本目标达成的前提下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同样,片断二中课堂的生成已超过课前预设水平。本节课教材只要求对简单图形进行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平移,而教师在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后,适当地拓宽了教学目标,在练习中通过一个圆形的平移自然地引出“斜移”、“两次平移”、“整体平移”和“单个平移”,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通过让学生欣赏由平移形成的图案让他们体会和感悟到图形变换的数学美。

教学目标的拟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起点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在预设时教师应通过课前调查、分析、观察等确定班级的课时教学目标,对起点比较高的班级目标可以适度提升,反之,目标也可以适当调整。即使在同一班级,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为所有的学生制定同一目标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吃不饱。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关注全体学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使是教学过程中的环节目标,也应给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考虑,让他们获得不同的发展。

【观点与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不同导向,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目标是灵魂,只有确立了合理、科学、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预设课堂,使课堂既扎实,又灵活。但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并不是件容易

的事,它既有赖于教师对数学教材的深入剖析、分割、取舍、突破,又需要对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起点的准确把握,而且课堂是动态的,理想和现实总会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制定数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注意:

1、把握好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课堂是动态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需要教师明察秋毫及时作出决策,甚至调整预期的目标,使目标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

2、不能将理念异化为目标。新课程提倡开放、多元,让学生的思维个性有更多的体现。但是理念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大方向,是相对于过去的封闭和一元化而言的,它不应成为某一堂课的具体目标。例如算法多样化就是课程标准提倡的理念。不同学生由于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可以有多样化的方法,教师不应该予以否定,但并不是要教师“教会”学生多样化,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多种方法,我们的课时目标里不能把算法多样化作为目标来提出,而是要通过交流倾听,展示和认同不同的方法,渗透自觉多样化思考问题的习惯。

【资料链接】

资料1:教学目标制订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目标导向管理,首要的是设计恰当的课时教学目标。下列课时目标设计原则,虽属课堂教学的常识性要求,但仍需提醒执教者注意:

(1)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任何课时教学目标都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成为一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纵向垂直的分层和横向水平的关联。

(2)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设计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确定。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与此相联系,教学目标应该具有超前性,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设计教学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有一定的目标选择的余地。从目标实现形态的角度,可以把教学目标分成三大类: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3)从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制订明确、集中、适度的课时教学目标

一节课对师生来说,时间、精力是个常量,过分超负荷,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至于接受信息后的处理加工,更需要相应的时间作保证。为此,课时教学目标应适当集中,重点难点明确。

——摘自柳夕浪著,《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资料2: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教师在课时教学目标的把握上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认知的框框,注重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其次是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教学目标的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行为的改变,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其行为改变必须是可以检测的。

第三要编制能反映目标达成与否的测试材料,一些课的练习实际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检测的作用。

——摘自斯苗儿编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资料3:课时教学目标的特点

课时教学目标是对一堂数学课教学结果的预先设定,它是单元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分解。

在我国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目标体系中,课时目标是惟一的一级由教师自主决定的教学目标,它是内容最具体、对教学指导最直接的一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科总目标的最终实现都要通过课时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去实施、去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具有以下一些突出的特点:

1、目标内容的具体性。课时教学目标在内容的表述上不仅要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而且对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情感、态度发展的水平层次都要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使人一看就知道在本课时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着重发展哪些能力,从哪些方面去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

2、目标的可操作性。一堂课要达到哪些目标以及怎样去实现目标,一般来说从课时教学目标本身的表述中即可找到答案。

3、目标实现的及时性。这一特点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检查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可以根据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4、目标设计的灵活性。课时教学目标直接受教学对象的认识水平和已有数学知识经验的制约,同一内容对不同学生群体可能作出不同的课时划分,以保证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去实现单元目标和学期目标。

——摘自李光树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85-87页。

英语课时教学计划模板

英语课时教学计划模板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下是英语课时模板,欢迎阅读。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所带班级(3)(4)班情况不同,(3)班学困生较多,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英语基础较之(4)班有明显的差异,(4)班学生整体情况好,学困生少,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教高.两班每次的平均分都有10分左右的差距。抓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所教班的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钻研新课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缩小两个班级之间的距离,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当日学过的单词或对话,每日进行检查。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资料讲解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修改版) 教育学余云坚 1011408013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指的是确定通过语文学习之后学习者将能达到的行为状态,并将这种行为状态通过用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语言表述出来。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在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起到及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的具体陈述。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学设计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而且能为教学测量和评估提供标准。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主要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发展和贡献就是系统地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也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个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属于显性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目标。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采用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方式,把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四个阶段,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每个阶段又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同时五个板块的内容与各个阶段的目标设计彼此衔接,协调一致,以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总目标共有以下10条: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列表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列表表一: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

小学中年级语文复习提纲

一、汉语拼音 要点: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符号和整体认读音节。 2、能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3、会按拼音背诵字母表,会默写小写字母,认识大写字母。 4、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5、会读轻声、儿化韵。 复习载体:一~三年级教材生字表,各课文后练习及各单元练习 题例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发酵. xiàn 棘.手jí强.壮 qiáng B、呜咽. yàn 蓓.蕾bèi 从.容cōng C、拘泥.nì机械.xiè提.防dí D、关卡.qiǎ歼.灭qiān 冗.长rǒng 题例2、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的一组是() A、花草鱼虫 B、风霜雨雪 C、刀光剑影 D、云露山水 题例3、按照括号里说的条件,下列句子朗读的重音表注有误的一项是() A、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是中国的国花(不.....。(不是别的节日) B、牡丹花 是别的花) C、明年 ...。(不是..暑假我要去旅游(不是今年) D、那时王明的数学书王明的) 题例4、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花儿 .. ..(miáor)树叶儿..(huāér)眼珠儿 ...(yǎn zhu ér)B、麦苗儿 (yèr) C、舌尖儿 .. ..(dòngr)山歌儿..(jiānr)小豆儿 ..(dòur) D、门洞儿 (gēr) 二、识字与写字 二会字:生字表生字(/后)1350个要求:会读,会认。 四会字:生字表生字(/前)1530个生字及词语表的词语。 要求:1、会认会写,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理解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运用,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2、知道汉字的基本知识,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画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会查字典 3、会观察、比较、分析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字。会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结构分析与表征 教学单位:课程代码: 一、授课对象 二、授课时间、地点 三、任课教师(职称) 主讲:_______(博士,教授),办公电话: 四、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结构分析与表征”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有机波谱分析系统地阐述了有机质谱、氢核磁共振波谱、碳核磁共振波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等有机波谱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最新进展。 课程着重讨论波谱图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机波谱在分子结构鉴定中的应用,谱图综合解析一章结合实例介绍综合运用多种波谱方法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有机波谱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物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合成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光波谱分析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波谱分析个手段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鉴定方法;掌握光波谱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2个学分,本学期完成32学时,2学分。理论讲授32学时。 六、教材 《波谱解析法》苏克曼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009。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朱淮武等编,《有机分子结构波谱解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张华等编,《现代有机波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包括两大部分:基本理论课、实践课。基本理论课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手段。实验课将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平时课堂的提问、抽查、讨论,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化的能力发展。 九、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紫外-可见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3.掌握红外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4.掌握核磁共振法的原理及应用 5.掌握谱图综合解析法 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要求 课外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或思考题)等。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以课堂提问、课堂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每章结束后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十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平时抽查、平时作业等部分组成。其中,期末卷面考试采用教考分离开卷方式。 期末考试:70%; 平时成绩(含平时考勤、提问、作业):30%。 十二、教学进度安排

如何制定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完整版

如何制定有效的小学语 文教学目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如何制定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河底小学刘建忠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在吃透《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切实把握课文的特点;其次要关注学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具体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越清晰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也就越容易把握,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越高。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凭着经验和感觉上课,基本把教学目标闲置。上课和写教案时使用的都是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没有多大关联。制定教学目标把三维目标割裂开来,分别表述。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认为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和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目标”。 一、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导教、导学、导检测的作用。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夹杂着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我们把这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称为虚目标、泛目标和去目标。 [例1]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就是虚目标。 [例2] 《少年闰土》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 3.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具体地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 这就是泛目标。 [例3] 《忆江南》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背诵这首诗;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体会诗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对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思考

对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思考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改变品德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品德教学具有实效,就必须准确定位品德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将结合浙教版三下《世界真奇妙》第一课时的两次不同执教,来谈谈对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认识。 案例回放一: 拿到教材,我前后翻阅了一下,发现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的有建筑、动植物、别称、科学成就、地形地貌……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世界的丰富与奇妙,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与地区,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奇妙的别称。 2.通过服饰、建筑、节日、美食、礼仪,初步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多彩世界的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主要设计了几个活动板块:一是“猜一猜,世界知多少”,包括让学生说说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了解世界的主要人种,说说国家的标志性事物。二是“说一说,奇妙的国家别称”。三是“品一品,奇妙的文化”。分别从音乐、美食、服饰、节日、礼仪等六大方面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同之处。一节课下来,课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仔细一想又似乎没留下什么。 思考与发现: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一课究竟需要掌握些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本教材前后有关这一主题还安排些什么内容呢?我是茫然的。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经过和团队的分析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目标出了问题。一节课中,我想要的东西太多,地理、历史、人种、文化、习俗……这一切都浓缩到一堂课中,导致目标定位“高、大、全”,什么都有,又什么都不清楚。在老师们的提醒下,我把3—6年级的教材全部找来翻阅,发现在四下的教材中还有《共同生活的世界》单元,专门安排了有关人种、名人、服饰、节日等内容的教学。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发现它们的主题虽然相同,但是目标的定位上是有区别的的。于是我根据教材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重新确定了教学目标。 案例回放二: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与地区,初步了解一些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地形地貌、有趣别称,感受世界的奇妙与多姿多彩。 2.通过活动,产生进一步了解世界的愿望和热爱多彩世界的积极感情。 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我调整了教学板块:一是“走一走,看一看,世界真奇妙”。首先播放一段介绍国家风貌的视频,根据呈现的风景、建筑来猜国家。然后请学生介绍另外国家的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从迥异的建筑风格体会奇妙之处。二是“不猜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主要通过老师的介绍,教材的阅读,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了解奇妙的别

教学设计的几种常用模板

教学设计的几种常用模板 表格式 案例名称写一首诗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中学阶段语文学科,它是语文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写作指导课,需1课时完成。这节课教学在七年级的诗歌写作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形式上的要求,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但题目、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度很大,这又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作能力有极大帮助。通过学习,学生将在诗歌鉴赏与写作的双向能力上有所提高,这 是他们步入文学殿堂必走的一步台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恰当地运用艺术手法,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3、体现诗歌形式上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时对诗歌的学习,使学生的诗歌鉴赏及写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仅限于能够感知、体现诗歌的主要特点,甚至是某方面的特点。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以及统一的创作,可以认识到学生比较善于模仿,以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的练笔中,学生喜欢在诗节里以排比的修辞方法,展现生活中的细节,加之首句、尾句形成的反复,来抒发对母爱的感激、颂扬之情;在学过《致空气》的练笔中,他们则以太阳之温暖、永恒来象征母爱之温馨、恒久,或以春雨的及时润泽来象征奉献之无处不在,以此抒发赞美之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微机室的学习环境,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自主性、实 效性。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诗 意导入 播放抒发思 乡之情的诗歌的 Flash动画;课件 展示抒发思乡之 情的诗歌;用富有 文采的语言导入 新课。 体味诗歌的情 感、写法;网络查找 抒发同一情感的现 代诗;鉴赏比较诗歌 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 情境;激发写作欲望,揭示本 节课题。 Flash动画与PowerPoint 相结合,加之网络资源。 二、查找信息、明 确目的 课件展示诗 歌的主要特点;进 而明确教学目的。 利用网络资源 进行查找;汇报交流 查找结果。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在学习中明确方向。 PowerPoint结合网络资 源。 三、借鉴实例,指 导要点 课件展示三 首诗歌;指导研读 主要手法;进而提 出指导要点。 品读诗歌;探究 手法;明确要点。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感悟情 感,领会技巧,体味韵律。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计划模板10篇

教学计划模板10篇 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

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段主要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段主要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它应该非常清晰明确并深深地落实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授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下面我就来谈谈我们小学语文各年段教学目标。 1、各年段教学目标 低年级 (1)识字、学词、写字。我们都知道低年级教学重点就是识字、学词、写字,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写字,尤其忽略了写字的时间,在这里明确提出要在时间上训练上给予保证,每节课书写时间不少于8分钟,这个是非常科学的做法。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时间关系,常常在课堂上讲的很匆忙,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字,而是布置到家庭作业中,让学生在课后写,其实我们发现这样做收效甚微,那么课上少讲,课后弥补的办法很不可取,因此说课堂上写字的时间一定要给予保证。 (2)进行初步的朗读训练,重点放在读正确上,不要求读出感情。那么什么是读正确呢?有些老师可能会说:读正确就是把每个字读对字音就行了,其实这样理解是很片面的。具体来说读正确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读准每个字(包括生字)的字音,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前后鼻音的读音,在以前我们前后鼻音不分,基本上读不了前鼻音,但是现在教师年轻化了,应该能解决这个难题了。第二个要求是读对轻声、儿化、变调。轻声在低年级我认为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我觉得儿化音不够重视,有些学生到了中年级甚至高年级都读不好儿化音,常常把“小鱼儿”读成了“小”“鱼”“儿”,在这里呢提醒教师注意这个问题;变调呢是小学语文语音中的一个难点,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变调”“七八变调”和形容词变调。“一不变调”我们基本能处理,“七八变调”现在也基本不强调了,那么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上声的变调和形容词的变调,上声变调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两个上声相连,例如“领导”“买米”“好酒”等这样的词语,可是经常听到孩子们是这样读的“214+214”,这样我们听起来很别扭,可是有些人就会说了:每个字我们都读对了呀,其实呢,这是没有注意到变调,当两个上声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也就是说两个三声的字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词语的时候,要把第一个字的读音变成二声,那么就应该读成“领导”“买米”“好酒”。另外一个是ABB式和AABB式的形容词的变调,这个涉及的内容太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在这就不能详细解说了,如果哪位老师有问题可以下来我们再探讨。第三个方面是要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颠倒字序。这个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的一个要求,所以要求教师多范读,多领读,多让学生读,逐渐训练。四是读出长句子里词语之间的停顿,这点是朗读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教师特别注意。以上四点就是对读

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课程教学计划模板

学科教学计划基本要求 所谓“学科教学计划”,是在每一学期学科教学启动之前,预先撰写的关于教学应完成的目标任务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的构想,它对于指导全学期学科教学实践具有宏观决策和调控作用。如果把课堂比作战场的话,学科教学计划就相当于“作战计划”,它决定着战争的成败,因此,学科教学计划也决定着我们一整学期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效果的好坏。由此可见,科学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学科教研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全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数、学生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 (2)教学内容。 (3)教材分析。 (4)教学目标(有三维目标的具体体现)。 (5)教学重点。 (6)教学难点。

(7)教学改革的设想。 (8)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9)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二、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教师可以结合参考书将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批画在书上。)要体现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学”的观念。 2、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 3、教学改革实施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 4、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完成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双基”

课时教学计划表

课时教学计划表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本章简介 1、 主要内容:原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与直接积分法、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2、 学习目标:理解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了解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掌握 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基本积分公式与直接积分法. 掌握第一类换元积分法,熟悉常用的凑微分公式,理解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掌握分部积分法. 3、 课时安排: 10课时 二、原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1、引入 我们知道,微分法是研究如何由已知函数求出其导函数,那么与之相反的问题是:求一个未知函数,使其导函数恰好等于一个已知函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数学理论本身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例如,已知速度()v t ,求路程 ()s t ;已知加速度)t α (,求速度()v t ;已知曲线上任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求曲线的方程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引进原函数的概念. 2、定义l 设()f x 是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如果存在一个函数()F x ,使得对于 该区间上任一点x 都有 ()()'F x f x =或()(),dF x f x dx = 那么函数()F x 就称为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的一个原函数. 例如,在区间(-∞,+∞)内,因为 () ' sin cos ,x x =, 所以sin x 是cos x 的一个原函数. 又如,在区间(-∞,+∞)内,因为 ()( )(()()' 32' 3 2' 3 2 ' 3 23, 13, 3, 3, x x x x x x x C x C =+==+=为任意实数 所以3333,1,x x x x C ++都是2 3x 的原函数 3、原函数的存在性 关于原函数,我们首先研究一个问题.即函数()f x 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保证它的原函数存在? 对这个问题我们有下面的定理. 定理l 如果函数()f x 在某区间上连续,那么()f x 在该区间上的原函数存在.(本定理将在下一章中加以证明.) 由于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连续,所以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都有原函数.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或只是学科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计划以供大家学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册共有30篇课文,按主题合成七个单元,每个单元

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据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们初步拟定了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优选精品资源欢迎下载选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换词法”帮助理解句子的内容。 2.让学生感受词汇的丰富。 3.理解爱的多种表现形式。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要懂得善待身边的一切人、事、景、物。教具准备收集成语,与爱有关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我们便会有新的收获。2.读句子(可自由读、对比读、轮读等)。想想带点词语在句中是什么意思。3.同学互动,探究带点词语和括号里词语的异同。 4.把括号里的词语放进句子里,通过读比较句子与原句意思的异同。 5.说说通过比较发现了什么。 6.小结:理解词语除了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之外,找近义词也是一种好办法。 二、语海拾贝(10) 1.自由读读词语,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2.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师生读等方式熟记。 4.拓展。想想类似的词语交流交流。 三、开心一刻(7) 1.师讲笑话,想想你该对小明说点什么。 2.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我们为什么在对话时不能图省事?应该怎样停顿?3.与同学对话,纠正笑话中的错误对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13) 1.师引:爱有许多的表现形式,爱祖国是爱,爱士兵是爱,爱小蝴蝶、爱鲜花也都是爱。请听教师朗读这个小故事,一边听,一边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感情地朗读《将军与士兵》,从教师的朗诵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自读,说感受。 3.学生用上述方法自读《将军与士兵》。 8、布置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9、板书设计:积累与运用(五) 10、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策略

小学语文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策略 芳草地国际学校国际部焦云鹏教学设计过程是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要素组成,其中,目标占据着核心地位。因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案的依据,也表明了学生通过教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因此反思目标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非常必要。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是如何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又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彻底改变思想,准确确定教学目标。那么,课堂教学究竟该如何准确确定、落实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作简单的分析。 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导测量——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第一,关注文本特点。 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一、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设置教学目标

一、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设置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评价和考核的标准。 我觉得我们理解课程标准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什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技能;通过什么活动的过程,学生从中获得什么学习的方法;通过什么活动学生体验、感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建议老师们,要研究课程标准相应的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哪些是体验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内容标准中有关结果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1)知识方面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标准中的实例有;“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 标准中的实例有: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代表向全班汇报。” 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评价等。 标准中的实例有: “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编辑以北京概况为主题的地理小报。‘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2)技能方面: 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 标准中的实例有: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试验等。 标准中的实例有: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标准中的实例有: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法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召开地理专题讨论会,对某一专题进行探讨。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整治措施,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状况等”。 2.有关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1)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寻找、交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接触等。标准中的实例有;“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2)反映(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认同、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及各年段教学任务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及各年段教学任务 刘丽平 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认为要想上好小学语文课,首先教师要十分明确新课程标准对自己所教学段的目标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我把各年段的主要教学任务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四项内容,下面我就各年段对以上四项任务的不同要求做详细阐述。 一、低年段 1、识字与写字: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2、阅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写作: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综合性学习: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中年段 1、识字与写字: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4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5万字。 3、写作: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课内习作每学年15次左右。 4、综合性学习: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高年段

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定

我在今年五月份西安全国的会议上针对课时目标发现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会议上的权威专家在点评课的时候特别关注:一目标定位是否准确适切,是否具有灵活性;二目标是否契合新课标、学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认知;三目标表述是否清晰、规范、具体;四是教学过程是否围绕目标而进行,活动中是否落实了目标;五此目标是否达成,是否可操作、可检测。第二个现象就是在这样大型的全国赛课上依然出现下列问题,而且也被专家给尖锐的指出来:一教学目标设置空泛、笼统和模糊,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落实目标;二目标面面俱到,反而重点不突出;三课时目标要求过高,教师教的费劲,无法落实;四目标表述含糊、措辞随意,不够严谨;五是目标设置失当,导致剑走偏锋,整个一堂课成了老师的表演课等等问题。 我们想想,去参加全国大赛的老师均是各省优秀的教师代表,他们的课堂上依然出现这样多的问题,那么我们广大教师的常态课的课时目标的设置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不是我们达不到,而是我们就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而这个被忽略的问题却恰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我们的《教学指导》在P98-102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大家回去引导老师们认真研读,我这次针对这个主题又进行了一些深入、详细的研究,想与大家再这个问题上进一步的交流: 第一,明确课时目标的地位 课时目标是一堂课由于其达到的教学结果,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所有与教学有关的目标中最基础、最细化和最具体的目标,它是教学质量的风向标。课时教学目标不落实,课堂教学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课时目标的重要性 一是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课时目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制定英语课时标准时需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什么水平了”,“教学起点应该定在何处”,“最高目标应该顶在何处”,“有哪些难点、重点、疑点”,“用什么教学策略和方法”等。这样的考量会使课堂由无序变有序,由随意变自觉,由被动便主动。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伊始,学习目标具有十分强烈的激励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给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价值期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成为了教学进程的“航标灯”,始终引领着师生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学习目标又成为了师生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标准之一,目标的“达成度”成为了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航标灯”,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宰。 一、关于目标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问题 教学目标可以是一般的,也可以是特殊的。一般的教学目标显得笼统而抽象,而特殊的目标则是明确而具体的。对于学习活动的促进而言,特殊目标比一般目标更为有效。有研究指出,确立了特殊目标的学生比那些只有一般目标的学生能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时,既要注意确定一般的学习目标,更要注意确立特殊的学习目标。 问题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没有把一般性目标和特殊性目标严格区分开来,使教学失去了明确的指向意义。语文学科综合性强,同一篇名作,可在小学教,也可以在中学教,还可作大学教材,区别在教学目标不一样,目的要求有高低之分、繁简之别。也正由于综合性强,从思想内容到篇章结构,从写作方法到语言表达,可教给学生学习的很多,因而要特别重视目标的特殊性。下面是一位老师制定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②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比较句子进而理解文章中重点句的含义。 ③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家园,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一般目标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要通过特殊目标的实现而得以落实。所以,在经过教育影响使学生基本树立一般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应精心策划学生学习的特殊目标。上述的三个目标中,第一、二项都是学生在小学阅读活动中应该达成的一般目标,几乎涵盖了学生所有的阅读阶段,不具备特殊性。特殊目标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结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可以是: 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积累词语,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感情朗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巨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