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病历讨论记录

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病历讨论记录
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病历讨论记录

护理病历讨论记录

时间:2012 年 6 月15 日

地点:

主持人:徐素贞职称:主管护师

讨论目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参加人员:

讨论内容:

徐素贞护师: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DVT好发于下肢深静脉,为上肢的十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后,尤其是妇科手术和骨科手术后近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其病情复杂多变,血栓易脱落,随血液循环运行可致肝、肾、肺栓塞,如未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致死或非致死),后期则形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致残,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大家积极发言:

汪小君主管护师:对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我们要充分认识它的发病原因:①静脉血流淤滞:如长时间制动,卧床者,手术后、偏瘫、截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淤滞,血小板与血管内膜接触机会增多,血小板可能沉积粘附在血管内膜上,构成血栓形成的核心。

②血液高凝状态:如创伤、手术、大面积烧伤等因素造成失血、失液而又补充不足或妊娠、肿瘤、高龄、肥胖及其他疾病等患者自身因素,均可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③静脉内膜损伤:手术可造成血管内膜直接和间接损伤,如静脉穿刺、输注刺激性药物、外伤、感染等因素,均可造成静脉壁损伤,当静脉壁损伤后血小板黏附其上,发生聚集,促进血栓形成。

徐立琴护师:针对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危险因素进行护理评估,找出高危人群。手术及分娩、长期卧床制动是引发LEDVT的重要因素。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不明原因的腿部疼痛、红肿史,既往有无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史,有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特别是对高龄、吸烟、肥胖、下肢静脉曲张者,护士更应该结合血常规、出凝血等实验室检查,以确定高危人群,重点预防。

1健康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特别是高危人群,应向其讲解LEDVT的发生原因、后果及预防措施,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护士进行床上运动,尤其是下肢运动,可有效预防LEDVT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均存在惧怕运动、担心多运动会影响切口愈合的心理。因此,做好健康宣教和指导,使其掌握一定知识,这样在护士对其进行指导预防活动时才能正确配合。

2预防措施: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活动双下肢、按摩和关节被动运动,并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环境下暴露肢体。手术后应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下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在下肢感觉未恢复前,护士应给予被动运动和按摩,1次/h,3~5 min/次,双腿轮流进行。适度按摩腓肠肌,可加速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下肢感觉肌力恢复后,指导患者作膝、踝、趾关节的伸屈和举腿运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下肢骨科手术后,应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患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渐进为髋、膝关节的屈伸练习,由被动进为主动。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和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避免过紧的腰带、丝袜和紧身衣物。对长期输液者应尽量保护其静脉,避免在同一静脉的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注刺激性药物时,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

方筱君护士长:加强病情观察,重视患者主诉,特别是高危患者。若患者一侧下肢肿胀、疼痛,应警惕LEDVT的可能,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及早明确诊断,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是首选而又能确诊的方法。对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护理的重点是向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的特殊性,如局部禁止按摩、挤压和拍打,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以免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注意呼吸情况,观察有无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咯血等,同时注意观察下肢皮温度、颜色、弹性、疼痛及肿胀程度、患肢的感觉、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每天测量并记录下肢周径,观察并了解疾病的发展及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进行抗凝、溶栓、祛聚和水化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出血情况,每天按时监测凝血酶原。①卧床休息:一旦确诊,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周,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的同时,膝关节微屈15°,患肢制动,严禁按摩患侧肢体,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应取休克卧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后鼓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每天测量患肢周径,观察肿胀情况。②警惕发生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咳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通知医生。③用药观察与护理:使用尿激酶溶

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剂量必须准确,使用过程中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地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和全身出血倾向。④饮食及生活指导: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护士应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⑤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暖、避免抓挠和蚊虫叮咬。下床活动时穿弹力减压袜,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3~6个月后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如步行、骑自行车,20~30 min/次,每天尽量多次锻炼,以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至少持续6~12个月,以防复发,高凝状态不能消除的病例,抗凝治疗时间长短可无限制。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做好弹力袜保养,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告知患者持续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嘱其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总结:DVT多因长期卧床,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所致。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较好,如延误治疗时机可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可以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认真观察和评估,加强健康教育,并严格有效地落实预防、护理措施,可极大的降低DVT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患者躯体的康复,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护理病历讨论记录单

护理病历讨论记录单 科室泌尿外科时间2014-05-24 地点泌尿外科示教室主持人 参加人员 患者姓名洪敦保性别男年龄73岁床号 6D 住院号1418245 入院时间2014-05-06 入院时诊断前列腺增生 入院后诊断: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右斜疝术后复发 病史患者洪敦保,男,73岁,汉族,已婚。以“进行性排尿困难1余年,加重7天”收住入院。源于入院前9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表现为尿频,夜尿增多,每晚起床排尿3-4次,每次量少,约三茶杯,伴尿急,并逐渐出现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尿后滴沥,无排尿中断,无肉眼血尿,无尿痛,无脓尿,无乳糜尿,无腰背部酸痛,无腹痛、腹胀、腹泻。无便秘,无胸闷、心悸,无低热、盗汗、消瘦等特殊不适。未予重视,症状持续存在,7天前出现尿频加重,夜间7-8次,无血尿等。今拟“前列腺增生”收住我院。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尚可,食欲一般,小便如上述,大便如常,体重未见明显改变。患者2年前行“右斜疝”手术,术后一年余再次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可进入阴囊,平卧位后不能完全回纳。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其他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其他无特殊。 主要内容 概念:前列腺增生,简称前列腺肥大,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 临床表现症状主要取决于梗阻的程度、病变发展速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与前列腺体积大小不成比例,该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并发右腹股沟斜疝复发。BPH患者还可能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潴留、尿失禁。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并发无痛性肉眼血尿,长期梗阻可能引起严重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等。 护理问题1、排尿障碍与膀胱出口梗阻有关。 2、焦虑与对手术的焦虑及术后恢复情况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与前列腺增生相关知识及促进术后康复的有关知识。 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术后禁食禁饮和摄入不足有关 5、疼痛与手术创伤、膀胱痉挛有关 6、体温升高与手术后感染有关 7、潜在并发症:TUR综合征、出血、尿失禁 护理措施 1、排尿障碍 药物治疗的护理:①α1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膀胱颈及前列腺平滑肌张力,减少尿道阻力,改善排尿功能。常用药物有特拉唑嗪、哌唑嗪及坦索罗辛等。②5α还原酶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在前列腺内阻止睾酮转变为双氢睾酮,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改善排尿症状。一般服药3个月后见效,停药后易复发,需长期服用。对于体积较大的前列腺,与α受体阻滞剂同时服用疗效更佳。③植物类药:目前临床也常使用一些植物类药物(包括中草药),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不十分清楚,部分病人能达到治疗目的。 2、焦虑 尿频尤其是夜尿频繁不仅令病人生活不便,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休息与睡眠;排尿困难与尿潴留也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护士应理解病人,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前列腺增生给生活带来的不便,给病人解释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治疗方法,使病人增加对疾病的了解,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热情接待病人,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一)预防血栓形成 1、增加活动手术、分娩、长期卧床等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①长期卧床病人,应协助其定时翻身。 ②对手术后、产后妇女,应指导和鼓励其早期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下肢的被动及主动活动,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举腿活动。若病情允许,鼓励此类病人尽早离床活动。 2、避免血液淤滞避免在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 3、预防静脉管壁受损对长期输液者,尽量保护其静脉,避免在同一静脉的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注刺激性药物时,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 4、早期发现手术后或产后病人若出现站立后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二)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卧床休息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抬高患肢患肢宜高于心脏平画20?30cm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静脉淤血;并可降低下肢静脉压,从而减轻水肿与疼痛。 3、病情观察观察患肢脉搏和皮肤温度的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画的周径。 4、并发症的观察①出血:抗凝疗法期间,每日检查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判断有无出血倾向。②肺动脉栓塞:若病人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嘱病人平卧、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5、禁烟以防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6、饮食进食低脂、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7、术前准备除做好常规准备外,还应①全画了解年老体弱病人的心、脑、肺、肝、肾等重要器宫的功能。②了解出、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③训练病人卧床大、小便;为避免术后过早排便,术前2?3日起少渣饮食,术前晚灌肠,排空积粪。

护理病例讨论记录

高州市人民医院 护理病例讨论记录 教室 讨论主持人: 汇报病史: 张琦高责护士(神经内科): 患者于2014年12月16日因不省人事入院,诊断:重症脑出血,,入院后查体:T: 36. 9, HR :95 次/分,SPO2 98% R: 2 1次/分,BP11 6 0 9 7 mmHg,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 3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不能配合,颈软,无抵抗。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心律整,右侧肌张力增高,肌力检查不合作,估计右侧肢体肌力1级,左侧肢体肌力4级。吞咽困难,留置胃管,尿管,引流通畅。床边心电图提示正常,胸片提示:考虑双肺少量炎症,双仙胸腊稍增厚。,考虑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病情危重,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q6h监测生命体征,甘露醇脱水减轻脑水肿,予醒脑静,胞磷胆碱营养神经,兰索拉唑护胃,抗感染,氧气雾化吸入平喘,解痉,改善脑代谢、利尿、化痰止咳,营养支持等治疗,并根据病情需要落实如下护理措施:1、

痰多,在餐前及氧气雾化后叩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窒息;2、落实生活护理:予口腔护理、会阴冲洗bid,每天床上擦浴后更衣,保持床单清洁平整;3、留置胃管鼻饲流质qid,喂食时摇高床头30~40 度,防误吸;4、肢体按摩每天4~6次、每次10~20分钟,并上足托、 防足下垂;5、申报压疮、上气垫床、设翻身卡,q2h翻身、叩背、防受压;6、使用尿管接尿;7、软垫垫高双足部,并注意下肢保暖及被动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8、每天三餐前予汤匙压患者舌根中后部促进患者做吞咽动作。现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神志较前转清,呼之可配合动作,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1级,呼吸平顺,无发热,痰量减少,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 对光反射灵敏,心电监测提示:HR 85次/分,SP02 98% R18次/ 分,BP140/100mmHg继续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q6h监测生命体征。 主持人提出本次讨论目的: 护士长(高责护士): 现急需解决的护理难题:1、吞咽功能未能恢复,仍需留置胃管鼻饲流质;2、清理呼吸道无效,痰多,咳嗽无力,有坠积性肺炎曲险;3、潜在皮肤受损的危险性;4、患者不能经口进食,营养摄入不足,存在营养失衡,5有功能废用综合征存在。 相关的专科小组成员发言: 小组护士长: 根据前面有病情介绍,给患者翻身或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勿拖拉患者,避免擦伤患者皮肤,间歇性解除局部皮肤爱压,每二小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护理

1.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时间及治疗情况,有无长期卧床、手术、妊娠、分娩及口服避孕药物史, 有无反复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史。症状和病期是否一致,起病的部位及发展情况,疼痛的性 质,有无发热、患肢肿痛等。 2.局部检查时应注意患肢有无压痛,压痛的部位,肿胀情况(须每日用卷带尺在最粗平面精确地测量 周长,并与健侧同一平面作比较),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与对侧相比,最好用皮肤温度测量器测量),肢体 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否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无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 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3.诊断有困难时或为明确病变范围,可行超声检查、脉冲多普勒频谱检查、静脉造影术(可有效地判 断有无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 4.静脉测压,行足背静脉穿刺,针接压力传感器或有刻度的透明塑料管(盛满肝素-生理

量静脉压,正常压力一般为12.7kPa(130cmH20),作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腓肠肌收缩,压力明显下降,一 般可降至5.9kPa(60cmH20),停止活动后压力回升,回升时间超过20s。主干静脉有血栓形成和堵塞者, 无论静息或活动时的压力均明显升高,回升时间增速,一般不超过12s。 二、处理措施: 静脉血栓日常保健 1、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颜色的变化:如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颜色加深,温度升 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置。 2、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浅静脉内压力,使疼痛 减轻。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3、避免碰撞伤肢:在护理过程中嘱患者注意安全,严防再次碰撞伤。.刷牙用软毛牙刷,可用电动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塞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一、评估内容 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既往有无疾病、手术等诱因。 2、评估测量双下肢大、小腿同一部位周径,了解患肢色泽、温度、感觉、脉搏强度,了解有无肺栓塞症状 3、询问患者已卧床时间,如入院时已卧床一段时间,需经相关检查确诊是否已发生DVT,无DVT者,采取预防措施,已形成深静脉血栓者,执行DVT护理措 4、DVT的辅助检查:血浆D二聚体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可作为ICU 患者DVT的常规检查方法),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螺旋CT静脉造影 二、护理问题 1、有肺栓塞的危险—与栓子脱落引起肺动静脉有关 2、有出血的危险—与使用溶栓治疗有关 3、疼痛—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所致水肿有关 4、焦虑—与肿胀消退缓慢有关 四、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10~14d,抬高患肢20°~30°、制动,禁止按摩、热敷、理疗及做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排便,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 2、每班观察下肢肿胀程度及皮肤温度、色泽及足背动脉搏动,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记录,以判断疗效。 3、溶栓护理: (1)注射部位:静脉溶栓的药物首选患肢静脉。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不宜捆扎过紧,最好选择静脉留置针,尽量减少注射次数,拔针时局部压迫5~10min。(2)疗效观察。用药后每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脉搏强度1次。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精确测量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应立即向医师汇报。 (3)并发症观察:严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注射部位及消化道出血倾向。要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如有出血倾向及时报告医生、护士。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 (4)为了保证疗效,溶栓药物现配现用,遵医嘱或按要求滴注。 (5)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晕厥等肺栓塞症状。对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PE)。 4、主动关心患者的心理变化,讲解相关治疗方法,使患者理解、积极配合,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5、饮食护理:宜活血化瘀、低脂、粗纤维、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造成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可以发生肺栓塞,严重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1、心理护理: 患者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患者长期卧床,接触的人少,讲话的机会少,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诚恳,让患者发泄心中的抑郁,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2、环境: 给患者一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以利于静脉回流。注意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5℃。 3、饮食: 如病情许可可进食低脂、高纤维易消化食物。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避免患肢穿刺 瘫痪下肢静脉回流缓慢,静脉应用的各种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溶液长期滞留,特别是大隐静脉穿刺,容易损伤静脉内膜。护士应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勿在一静脉反复穿刺,多采用上肢静脉留置针方式,并减少留置时间。 5、患肢体护理

密切观察肢体皮温、色泽、水肿及足背静脉波动情况。患肢供血障碍,局部压迫易引起缺血、缺氧,要注意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及时更换已污染的床单、防止褥疮。 6、术后预防: 病情许可术后24h应鼓励并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做趾屈和背屈运动,内、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同时被动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膝下垫枕和过度屈髋,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术后督促病人行深呼吸,每小时10~20次,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7、并发症护理 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恐惧感等症状时,需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予支持性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安慰患者,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 8、溶栓治疗的护理 配合好医生做好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观察术区刀口有无出血及渗血,引流液的色、质、量,如果短时间引流液为鲜红色,且速度快,则提示腹腔内有出血可能;观察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注意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防止应激性溃疡;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反应、有无呕吐,防止颅内出血;观察呼吸情况,防止肺栓塞的发生;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好发于下肢[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手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姓名:郭婵英性别:女,年龄:67岁住院号:199663 时间:2013年3月10日5PM 地点:内科办公室 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加人员: 主讲人:罗兰 责任护士黄月华进行病情介绍:患者郭婵英,女,67岁,因左下腹痛,呕吐,腹泻半天,收住消化内科。彩超示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脂肪肝;查血糖为25.8毫摩尔每升,尿糖(3+),尿酮体(3+),肾功能示TCO2下降,由我科医师会诊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转入我科。转入时患者神志清楚,查体T36.5,P80次/分,R20,Bp160/90mmHg。现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讨论: 蒲恒发言:患者因腹痛,要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受凉劳累,要告之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按摩腹部,听音乐以及分散注意力等,严密观察腹痛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行镇静处理。 向冬冬发言:患者因多次呕吐、腹泻,体液不足的症状很明显,我们要严密观察腹泻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留取标本及时送检,治疗上行止泻、止吐处理,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呕吐后要漱口并及

时清理并更换被服,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患者发生腹泻时要注意保持肛周的清洁

敬菊珍发言: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识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告知患者进低糖、低脂、纤维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并向其讲解其饮食治疗的重要性,要向患者讲述低血糖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建议患者穿宽松的棉内衣、内裤,最好要穿棉鞋,大小要合脚,还要定期修剪指甲,避免受伤,要耐心向患者讲述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时间及方法,并且要告诉患者晚餐后散步,保持心情愉快。 胡慧敏护士发言:患者因血糖高引起酮症酸中毒,要建立双通道,快速补液,匀速降糖,嘱其多饮水,并要定时监测血糖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我们要根据医嘱使用降糖药物,胰岛素的用量要准确,注意滴数速,避免发生低血糖,要随时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皱折,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避免感染,随时监测尿糖,尿酮体的变化。 贾亮护士发言;患者双下肢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入院时要嘱其留陪一人,协助其生活护理,平时我们要加强巡视,了解其所需,我们要将患者平时使用的物品放在易取之地,方便患者取用,我们要多关心病人,并且及时解决病人所提出的疑问。 罗兰护士长总结发言:该病例在我们科较为常见,患者心理负担重,病种比较多,大家一定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警惕心,针对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该病人要完善如下护理工作: 1酮症酸中毒急性发作期,要建立双通道,快速补液,匀速降糖,定时监测血糖的变化,配合医生做好抢救; 2护士巡视病房要时,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并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了解适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88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于2014年7月~2016年12月间入住我院心内二科的患者,在观察其形成状况的基础上,随机分组:43例Ⅰ组病例施予传统干预,45例Ⅱ组施予护理干预,给予Ⅰ组/Ⅱ组病例满意率综合统计。结果43例Ⅰ组病例满意率76.74%,45例Ⅱ组是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十分多见,施予护理干预有效性强,值得推荐。 标签:心内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满意率;护理干预 当下肢神静脉血栓发生后,心内科病例康复质量会严重受损,同时其病情症状也会加重,要及时对其展开护理干预[1]。为了解护理干预在本院心内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中实践价值,在抽选88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于2014年7月~2016年12月间入住我院心内二科的患者的同时,分析不同护理条件下Ⅰ组/Ⅱ组病例干预水平,旨在改进机体干预措施,同时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迅速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8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于2014年07月~2016年12月间入住我院心内二科的患者,在观察其形成状况的基础上,随机分组。43例Ⅰ组,47岁-88岁,均值(66.6±3.11)岁;23例(女):20例(男)。45例Ⅱ组,46岁-85岁,均值(67.0±3.44)岁;24例(女):21例(男),给予Ⅰ组/Ⅱ组病例信息综合比较,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措施 43例Ⅰ组病例施予传统干预:对机体病情状况、形成诱因等全面观察,嘱咐其卧床休息,并且适当抬升患肢高度。同时,45例Ⅱ组施予护理干预:(1)心理疏导。当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发生后,机体心理结构通过长会出现巨大波动,所以护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其心理状况,结合患者病情状况及其性格特征情况,针对性地施以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机体不良情绪均可充分缓解,进而配合救、护工作的施行。(2)热敷干预。以硫酸美容液对机体患处展开局部湿敷,药液温度以30~50℃为标准,浓度则以50%为标准,通过促进水肿现象消退,进而改善血栓病情。(3)饮食干预。嘱咐患者合理控制、搭配日常饮食,鼓励其食用纤维素含量高、清淡类、脂肪含量低、糖分低以及盐分低的食品,避免进食辛辣类、油腻类食品,并且加大饮水量,通过对其血液充分稀释,在对血尿粘稠性合理调整的基础上,有助于缓解血栓。(4)溶栓干预。若患者发病时间不足3天,需遵照医嘱配合展开溶栓干预工作,并结合患者病情状况对其溶栓剂用量合理调整。(5)并发症干预。肺栓塞以及出血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中常见并发症类型,因此

深静脉血栓护理的常规

第九节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 定义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若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 病因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等情况。 病理生理 典型的血栓包括: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性血栓,尾部为红色血栓。血栓形成后可向主干静脉近端和远端滋长蔓延;随后,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溶解消散,或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机化;最终形成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同时因静脉瓣膜的破坏,造成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1腋静脉血栓:主要表现前臂和手部肿胀,胀痛,手指活动受限。 1.2腋-锁骨下静脉血栓:整个上肢肿胀,伴有上臂、肩部、锁骨上 和患侧前胸臂等部位的浅静脉的扩张。 2.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2.1上腔静脉血栓:面颈部和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部、 胸壁和肩部浅静脉扩张,伴有头痛、头胀及其他神经系统和原 发疾病的症状。常见于纵膈器官和恶性肿瘤。 2.2下腔静脉血栓:表现为双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和躯干的浅静脉 扩张。主要由于下腔静脉血栓向上蔓延所致。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1中央型: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表现患侧髂窝、 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及 体温上升。 3.2周围型:包括股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前者表现为大腿 肿痛而下肢肿胀不严重;后者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和踏平,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距小腿关节过度背屈 试验时小腿剧痛(Homans征阳性)。 3.3混合型:为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全下肢明显肿胀, 剧痛、苍白和压痛,常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 辅助检查:超声多普勒检查、静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适当应用利尿剂以减轻肢体 水肿。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压痛缓解后,可进行轻便活动。下 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 1.2溶栓疗法:适用于病程不超过72小时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护理常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二、临床表现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周围型) (1)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是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常见于手术后、长期卧床和外伤所引起。因病变范围小,未累及下肢主干静脉,症状表现往往不明显,病人仅有轻微小腿胀痛、肿胀。 (2)腘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腘静脉及其以下主干静脉的血栓形成,临床上并不少见。无任何发病诱因,病人突然出现小腿剧烈胀痛,难以忍受不能行走;小腿广泛肿胀,紧硬饱满,呈弥漫光亮,压痛明显,拒按,手不可触及。全身反应不明显,可有低热。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发病急剧,突然发生髂凹部、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明显胀痛,或下肢广泛性胀痛,随后迅速出现整个下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粗肿,同时伴有下肢浅静脉怒张、曲张;由于皮肤毛细血管(细小静脉)扩张,皮肤上出现广泛蓝色微细的网络(网络瘀血)。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及股静脉呈硬索条状,有压痛。整个下肢饱满紧韧感,尤其是小腿更明显,压痛,Homans征阳性。血栓向远侧逆行扩展而累及全下肢,发生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有轻度全身反应,发热不超过38.5℃。 3、股青肿的症状股青肿是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的严重类型,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而完全阻塞,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严重障碍,同时引起肢体动脉痉挛,出现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肢体瘀血和缺

血同时并存)。但临床上很罕见。股青肿发病急骤,患肢剧烈胀痛,整个下肢广泛性严重肿胀,呈青紫色,伴有瘀斑、水泡、肢体发凉,股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消失。而且全身反应严重,发热39℃以上。由于大量的血浆、组织液贮留在患肢,引起。同时,可以发生静脉性肢体坏疽,并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导致死亡。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患病后心理压力所致有关 2、疼痛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3、便秘与长期卧床、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栓塞与血栓脱落有关 出血与应用抗凝药物有关 四、观察重点 1、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及配合治疗的态度。 2、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颜色的变化。 3、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慌、气短、呼吸急促等肺栓塞症状。 4、密切观察全身有无出血倾向及监测凝血机制。 五、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患者常因患肢肿胀、疼痛、不能下床活动、治疗时间长而担心预后,易产生焦虑和悲观心理,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有条件时请治愈者现身说法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疼痛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

Autar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记录单(一类特选)

五原县医院Autar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记录单 相关资料#

备注:①BMI计算方式: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 例如体重55kg、身高160cm的情况:55kg÷(1.6m×1.6m)=21.5; ②深静脉血栓风险每周常规评一次,高度风险每天评估一次,并将评估情况记录于护理单上。若之前评分为中、低度危险或无危险的患者因发生病情变化,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15分时也适用该评估表。 ③对于患者已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并即时上报护理部。 护士长签名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患者管道脱落风险评估单 科室: 床号: 姓名: 年龄: 住院号:评估项目 分值 评估日期及得分 管道的分类、结果评定要求 及防范措施 年龄 ≤7岁或≥70岁 2 管道分类: 1、I 类导管:胸腔引流管、气管插管、脑室引流管、气管切开导管。 2、II 类导管:双套管、负压球、深静脉导管、三腔管、造瘘管、腹腔引流管、透析管(每根管2分,累计加分) 3、III 类导管:胃管、尿管(根管1分,累计加分)。 4、其他(专科导管):T 管、胆道引流管、鼻肠管、肛管、骶前引流管(每根管1分,累计加分)。 结果评定 1、低危:小于3分可能发生管路脱落 2、中危:4-8分容易发生管路脱落 3、高危:9分以上随时发生管路脱落 要求 1、对中、高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2、发生管道脱落,应填报《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防范措施 A 按护理常规做好管路护理 B 妥善固定,经常巡视,做好床头交接班。 C 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预防管路脱落。 D 患者躁动时进行肢体约束,以免患者自行拔管。 E 患者外出检查及下床活动时检查管路衔接是否牢固,固定位置是否妥当 F 注意观察,做好记录。 意识 嗜睡 2 模糊 2 躁动 3 谵妄 3 精神不稳或运动状态 痴呆 3 兴奋/行为异常 2 焦虑或恐惧 2 离床、床上、床边活动 2 其他 2 导管种类 I 类导管 3 II 类导管 2 III 类导管 1 其他(专科导管) 1 药物 镇静催眠药 1 麻醉药 1 其他 1 搔痒或疼痛 全身皮肤搔痒 1 疼痛可耐受 1 疼痛难忍 3 沟通 一般、能理解 1 无法交流 3 差、不配合 3 其他 呼吸机人机对抗 1 其他 3 总分值 评估者 采取的预防措施 备注:管路分类在相应的项目上“√”,采取的预防措施只要写“ABC …”即可。

护理_病例讨论记录模板

护理病例讨论记录模板 日期:2011年12月6 日时间16:00 地点:ICU护理站 主持人:***主管护师(护士长) 主题:疑难病例□危重病例□重大手术病例□ 主讲人:孟繁红 记录人:*** 参加人员:主管护师: 护师: 护士: 内容记录: 一、主持人发言:1、介绍病例讨论目的 二、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1、简要病史: 一般资料:床号:4 患者姓名:栾仲杰性别:男年龄:88 住院号:337097 入院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呼吸衰竭、意识不清待查、脑出血? 简要病例汇报:(患者栾仲杰,男性,88岁,职业:离休干部,于2011年10月5日7:55日门诊以意识不清待查、脑出血?为诊断收入院,患者家属代诉:“发现患者意识不清2小时伴抽搐1次,双拳紧握,呼之不能应答,强刺激无反应,呈鼾式呼吸,牙关、双眼紧闭,抽搐3分钟缓解。

2、查体:T P R BP 神志,精神,阳性体征。(T :37.2 度。 P :128次/分。BP:178/110mmHg R 25次/分,神智不清,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2毫米。对光反射迟钝,格拉斯评分分。呼吸略促,口唇发绀,颈软,无抵抗。双肺下叶问及细小湿性啰音,心律128次/分,律齐。腹软,腹壁反射消失。肠鸣音存。肌张力减弱,肌力无法测) 3、既往史:(无糖尿病,肝炎,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4、辅助检查:头颅、胸廓CT检查示:脑萎缩,陈旧性肺结核,双下肺炎症。 5、入院后主要医嘱:(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报病危。重症监护,心电监护,氧气 吸入升|?分(鼻导管)禁食水。治疗给予降压、脱水、抗炎、保护胃黏膜,营养脑细胞、化痰、补液对症处理。 6、病人住院后的病情演变及治疗与护理,今天是住院第几天,病情如何? (今天是住院第三天,24小时排出尿量约1100毫升,经治疗、护理患者双下肢浮肿减轻,地高辛0.125mgmgbidiv. 心电监测示:现心率由120次/分降至84次/分,仍纤颤。血压110/70mmHg,饮食,睡眠仍差,护理问题仍存在气体交受损换及体液潴留。) 7、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评价 1.焦虑、紧张:与突然发病、缺乏自理能力及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2)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 3.生活自理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

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护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及妇产科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还可以发生致命性的肺栓塞(DVT)。 一、发病诱因 在患者中,发病前有近期手术史,发病一般在术后3~15d。主要包括骨科术后,剖宫产术后,妇科手术后,肺癌术后,甲状腺腺瘤摘除术后,以上均无血栓病家族史。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级 (一)危险度分级①低危:年龄<40岁,较小的外科手术(30min以内),无其他危险因素,长期卧床;②中危:年龄40~60岁,有危险因素的较小手术;无危险因素的非大手术;<40岁,无危险因素的大手术;③高危:>60岁,或有危险因素的非大手术;40~60岁,有危险因素,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征(VTE)、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的大手术;④极高危:年龄>40岁,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征病史的大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伤、骨髓损伤。 (二)治疗患者均采用溶栓、抗凝、祛聚、中药等药物治疗,溶栓同时给予抗凝治疗,有效的预防血管再度闭塞的发生。同时,肿胀的肢体给予外敷消散,可迅速减轻肢体的肿胀。 二、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预防 1.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手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活动明显减少,血流缓慢,易使静脉血液瘀滞在髂股静脉瓣袋及小腿肌肉的静脉丛内,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下降,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对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①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或家属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d,可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在病情允许时建议早期下床活动;②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如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使其静脉泵早日恢复;③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④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2.防止静脉内膜损伤正常血管内膜是血小板聚集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膜损伤后,内膜下胶原纤维显露,使血小板附着释放出组织活酶,激活内外凝血系统,而发生静脉血栓形成。静脉内膜损伤因素有化学性、机械性及感染性,临床常见原因: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如高渗液体、某些抗生素及抗癌药物。临床操作中注意事项:①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管的损害;②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一般不在下肢穿刺; ③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④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必须注射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⑤持续静脉滴注不宜超过48h,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⑥使用造影剂的患者,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入20ml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1~2min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3.防止血液高凝状态①术后进行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出现血液过快凝集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的倾向,建议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②静脉补液:由于术前及术后禁食水、呕吐、大量出汗、补液量不足而处于脱水状态致血液黏稠,需遵医嘱保证给予病人补充

护理病历讨论记录

护理病历讨论记录 时间:2011年6月4日地点:神经科护理站主持人:齐树清病历属性:死亡讨论患者一般情况: 姓名:张树和性别:女年龄:67岁职业:农民病历号:180299 参加人:董雪、吕航、李甜甜、李琳、孙静、陈永凤、李维波、李红秋等责任护士介绍病情: 病人于入院前三小时无诱因出现言语不清~四肢麻木、无力、伴口角歪斜~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急诊以“脑梗死”收入我科。于2011年6月3日7:30入院~意识清、言语笨拙~体温:36.7?、脉搏92次/分、血压120/80mmHg、呼吸:20次/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右为2.5:2.5毫米、对光反射灵敏~遵医嘱给予神经科入院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六联观察四小时一次~抗血小板聚集~活血~扩管等对症治疗~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及化验。于10:30病人频繁呕吐~处于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右为2.5:2.5毫米~对光发射灵敏体 温:37.2?、脉搏88次/分、血压110/80mmHg、呼吸:18次/分~立即反馈医生~遵医嘱停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六联观察四小时一次改为一级护理禁食水、卧床、吸氧、头枕冰帽、六联观察、多参监护、转入重症监护室、病危~加用抗渗出、脱水治疗~急查头CT~全程陪检。之前查血糖:10.20mol/L、尿素:8.4mol/L ~头CT回报多发腔系性脑梗死~13:00体温38.3?~反馈医生给予物理降温~头MRI回报:1.左小脑~双枕叶均见急性期脑梗塞。2多发腔系性脑梗塞。14:30测体温42?、脉搏116次/分、血压100/57mmHg、 呼吸:20次/分、双侧瞳孔不等大~左:右为4.0:2.0毫米、对光反射均消失~反馈医生给给予退热药。无好转~16:00血压75/40mmHg~遵医嘱给予升压药物静点后血压100/71mmHg~16:25病人呼吸停止~5分钟后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17:05医生宣布临床死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护理

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使原有病情加重,致残率增加。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一、形成原因 1.静脉壁损伤:静脉损伤时,可造成内皮脱落及内膜下层胶原裸露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 2.血流缓慢:见于长期卧床、术中、术后、肢体固定等制动状态及久坐不动等。 3.血液高凝状态:是最主要原因,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组织裂解产物、长期服用避孕药,使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或者裂解的碎片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大片肺栓塞可致死应高度重视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二)活动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一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做屈趾、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翻转运动,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三)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避免在下肢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特别是下肢反复穿刺。静脉输液和采血宜选用上肢浅静脉,动脉采血可选用桡动脉穿刺。 (四)药物预防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速避凝)由于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等优点,在预防DVT上取得较好效果。常用速避凝2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在应用速避凝时应注射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反应。 (五)严密观察DVT的症状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应经常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患肢下。 (二)溶栓护理溶栓治疗主要用尿激酶。尿激酶全身用药时通过周围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溶栓药物,用药剂量大,2个月以内活动性出血的脑卒中、未能控制的高血压等禁用此疗法。溶栓时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用药后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立即向医生汇报。溶栓后患者在翻身、床上活动时不宜太剧烈,防止坠床和跌伤,注意在饮食中添加蔬菜,防止便秘。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 1.饮食: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体位:术后抬高患肢30度,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3.活动:(1)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加强日常锻炼,促进静脉回流。(2)对于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科别:神经内I科病区:十五床号:抢5 住院号:201535934 姓名:常士柏性别:男年龄:49岁诊断:昏迷 入院日期:2015年05月22日讨论日期:2015年06月15日主持者:刘艳菲记录者:杨梅 参加者: 病情摘要:常士柏男49岁,因“昏迷九年余”入院,患者入院时浅昏迷 带入气管切开管一根,为提高我们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质量,今天我们主 要针对气管切开相关护理展开讨论,前几日已经布置大家查文献、找资料、请大家各自发表一下见解。 讨论目的:通过讨论规范并提高我们的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发言记要: 1.讨论 刘艳菲护士长: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最初气管切开常用于解除上呼吸道阻塞, 以后又用于各种昏迷和高位截瘫等多种疾病的救治,在神经内科, 需要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非常多见, 气管切开后的科学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普遍。今天下午我们对抢5床常士柏气管切开护理相关问题进行

讨论,进而提高我们此类患者的护理质量。 谈士慧:我查阅了《医疗装备》2010年第7期《浅谈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气切患者留置管道极容易对肺部造成感染,因此病房环境消毒很重要,保持病房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在20度左右, 湿度保持在60% ~ 70% , 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椅、门、窗及地面, 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2 次, 每次30min, 注意病人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 刘静:气切患者床边应备负压吸引器或中心负压装置、无菌治疗盘内适当的吸痰管、治疗碗、生理盐水、纱布、无菌手套、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 杨梅助理:在我们护理过程中,吸痰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是最常见操作,我们科为了降低气切患者肺部感染几率同时增强我们医护人员自我保护,采用密闭式吸痰管为患者吸痰,那么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高星:我查阅了《实用护理技术》一书,密闭式吸痰管使用经冲水口注入2~5 ml气道湿化液,提高氧气浓度吸入2 min,打开吸引开关。将保护膜内吸痰管轻轻插入气道内25~30 cm,回抽0.5 cm,左手按下控制钮,右手持吸痰管边旋转边向外抽出。每次吸痰不超过20 s。吸完痰后,抽回吸痰管至指示线。经冲水口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边注入边按下控制钮,清洗管道内壁供下次使用。关闭吸引开关。密闭式吸痰管每日更换,连接导管的吸氧管每日更换。 杨梅助理:气切患者切口护理很重要,我查阅了《当代医学》2010年第4期《32例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保持切口的清洁, 每日更换无菌纱布, 更换前用碘伏消毒套管周围及伤口皮肤, 再更换双层无菌纱布,观察伤口无出血, 感染等情况。如出现皮下水肿及时汇报医生, 并给予对症处理。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病历讨论记录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病 历讨论记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护理病历讨论记录 时间:年月日 地点: 主持人:徐素贞职称:主管护师 讨论目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 参加人员: 讨论内容: 徐素贞护师: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用于解除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对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术为重要的辅助性治疗手段。可经气管套管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 气管切开早期并发症 1、肺不张; 2、出血; 3、感染; 4、意外性脱管; 5、气道梗阻. 迟发性术后并发症 1、气管食道瘘; 2、无名动脉瘘; 3、声门狭窄; 4、拨管困难; 5、皮肤气管 瘘. 针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大家积极发言: 汪小君主管护师:.气管切开套管的选择:气管切开病人绝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导致呼吸中枢抑制,呛咳排痰功能受限,常需给予通气支持。为便于与呼吸机连接,最好选用硅胶气管套管。其带充气套囊,充气后可避免切口渗血流入气道,亦避免食物反流误吸,对高位气管食管瘘尤其适用。但其

不能清洗消毒,内腔易被痰痂阻塞,如病情允许,可更换为金属套管。更换应尽可能在气管切开1周后进行,否则气管软化塌陷导致窒息。 徐立琴护师:1、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于床旁.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吸痰盘、吸引器,氧气,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2、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流通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加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3、注意有无气短、皮下或纵隔气肿,套管内及套管外有无出血,如出血不断增多,且新鲜则应报告医生处理.尤应注意防止导管前端磨破气管前壁血管和颈部大血管所致的大渗血和大出血等. 4、严密观察呼吸的深度、次数变化.如有呼吸困难和不畅,应立即检查套管及 呼吸道有无梗阻.谨防气管导管引发阻塞:阻塞原因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及时清除痰痂保持呼吸通畅.另外,在清洗消毒内套管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内套管内. 赵慧丽护师:1、套管下的纱布每日更换两次或根据情况随时更换,更换纱布时可用75%酒精擦洗创面和周围皮肤,同时应注意检查纱布上分泌物的颜色和创面的清洁程度,以判断感染的情况. 2、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 3、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 性感染等并发症. 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