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条机的牵伸型式及工艺配置

合集下载

纺织并条工序

纺织并条工序

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系列并条机
FA398并条机技术特征
FA398并条机 技术参数
青岛云龙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即墨第一纺织机械厂 系列并条机
FA318并条机机械特征
FA318并条机技术规格
FA304A并条机机械特征
FA304A并条机技术规格
瑞士立达并条机
RSB自调匀整检测装置
1. 总牵伸倍数 • 一般等于或稍大于并合数(1~1.15倍) • 双区牵伸:前区为主牵伸,牵伸倍数较大;
后区为预牵伸,牵伸倍数较小(<2)。
2. 罗拉加压
• 加压力取决于罗拉速度、喂入原料、须条定 量、罗拉隔距;
• 若定量重、化纤原料、罗拉速度高、隔距小, 则加压大; • 但加压太大会增加动力消耗,罗拉运转产生 粘滑。
摩擦力界合理分布原则: •在后钳口处,后部摩擦 力界尽可能向前钳口伸展, 而强度逐渐减弱; •在前钳口处,前部摩擦 力界要有足够大的强度和 狭小的作用范围。
牵伸过程中纤维的分离与伸直
• 牵伸过程中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出,其后端受 到慢速纤维摩擦力的作用而伸直,而慢速纤维前端 受到快速纤维摩擦力的作用而伸直。 • 由于牵伸区慢速纤维多于快速纤维,故后弯钩易得 到伸直
3. 罗拉隔距、中心距、握持距
• 罗拉中心距S:两罗拉轴心线之间距离;
• 罗拉隔距R:两罗拉表面之间最小距离(R=Sr1-r2); • 罗拉握持距L:两钳口之间须条通过的实际距 离(对于曲线牵伸,L为曲线长度)。对于棉 纺L=Lp+a (Lp品质长度,a为参数)。 a由纤 维整齐度、喂入定量、牵伸倍数而定;E大、 定量轻、纤维整齐度好,a取小。
五、牵伸装置的吸风系统
高速并条机纤维运动快,粘着力小,易 产生飞花,造成纱疵,故采用自动清洁装置。 有两种:

纺织工艺2

纺织工艺2

(一)纤维运动的类型1. 按控制情况分受控纤维:受罗拉握持,并以该罗拉表面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前纤维(被前罗拉握持)和后纤维(被后罗拉握持)。

浮游纤维:未被罗拉握持的纤维。

2. 按速度分慢速纤维: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后纤维和未变速的浮游纤维。

快速纤维:以前罗拉表面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前纤维和已变为前罗拉速度的浮游纤维。

前纤维一定是快速纤维,但快速纤维不一定是前纤维。

移距偏差:在牵伸过程中,由于纤维不在同一位置变速,则牵伸后纤维的头端距离与正常移距产生的偏差称为移距偏差四)牵伸区须条内摩擦力界及分布摩擦力←压力1. 摩擦力界:摩擦力的作用空间(摩擦力场)。

摩擦力场强度的分布称摩擦力界分布,其能够反映牵伸装置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本领。

纵向分布:沿须条方向横向分布:垂直于须条方向2. 影响摩擦力界的因素纵向摩擦力界:罗拉加压P:P m2)罗拉直径d: d m3)须条定量G:G横向摩擦力界:皮辊弹性好,力分布较均匀;弹性差,边缘纤维不易控制。

五)纤维运动的控制1. 摩擦力界布置使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合理的摩擦力界:后钳口的摩擦力界向前扩展,并逐渐减弱。

实线--理论要求的摩擦力界分布前钳口的摩擦力界应高而狭。

虚线--实际摩擦力界分布附加摩擦力界的应用除罗拉加压所产生的摩擦力界外,牵伸区依靠其他机件所形成的摩擦力界,称~。

作用:加强中后部摩擦力界,控制浮游纤维运动,但又不阻碍快速纤维的运动,使变速点分布前移。

型式:曲线牵伸、压力棒、皮圈并条机:曲线牵伸、压力棒细纱机、粗纱机:曲线牵伸、皮圈牵伸六)牵伸区内纤维的受力分析1. 控制力与引导力1)引导力与控制力—对一根纤维而言引导力: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快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中某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

促进纤维加速控制力: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慢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中某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

阻止纤维变速浮游纤维的加速条件:引导力>控制力影响引导力和控制力的因素:牵伸区内摩擦力界分布、浮游纤维的长度、纤维的表面性能及各类纤维的分布。

并条工艺设计第一组

并条工艺设计第一组

并条工艺单纱线品种:C 36.4tex 机织用经纱注:每天工作时间为21 h。

并条工艺设计一、工作计划✧并条工艺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选择根据✧配置并条机重要工艺参数二、工作内容1、并条工艺设计原则●改善棉条均匀和棉条长片段不匀率,以减少成纱质量不匀率和质量偏差。

●有效消除纤维弯钩,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和分离度,减少棉结。

●根据并条机自身设备状态及生产原料、纺纱品种,优化配置罗拉隔距、牵伸、皮辊加压、棉条定量等工艺参数,减小牵伸附加不匀。

2、设计内容并条工艺道数棉条定量输出速度并合数总牵伸牵伸分派等3、配置并条机重要工艺参数(1)并条机旳机型工艺道数为提高纤维旳伸直平行度,并粗工序应遵照奇数法则;——FA306型并条机 ——两道 (2)棉条定量所纺纱线为36.4 tex ,其梳棉生条干定量为24.94g/5m 。

纺细特纱及化纤混纺时,产品质量规定高,定量应偏轻; 头道、二道、三道旳定量选配一般逐道减轻; 纺细特纱,定量轻,纺粗特纱则定量重。

(3)出条速度1) 压辊输出线速度V V (m min ⁄)=n×π×d×10−3×D mD 1=1470×3.14×60×1801000×150=332.3376≈333m /min式中:n ——电动机转速(1470 r/min ); D m ——压辊轴皮带轮直径(mm ),180mm ;D 1——电动机皮带轮直径(mm ),150mm ; d ——紧压罗拉直径(60mm )。

2) 压辊输出转速n 压n 压(r min ⁄)=n ×D m /D 1 n 压=1470×200150=1960(r min ⁄) (4)半熟条、熟条定量计算为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采用顺牵伸;考虑头道并合数为6根,故采用6倍左右牵伸,末道采用8根并合、8倍左右牵伸。

所纺纱线为36.4tex ,其梳棉生条干定量为24.94 g/5m 。

并条工艺设计

并条工艺设计



4、牵伸配置 1)总牵伸:接近并合数,为并合数的0.9-1.2倍,特 纱大于粗特纱。可结合前后工序的定量和牵伸机构的 能力综合考虑合理配置。 2)各道并条机的牵伸分配: 头道并条机喂入的生条纤维排列紊乱,前弯钩居多, 大牵伸时,虽可促使纤维伸直平行、分离度提高,但 对消除前弯钩效果不明显;二道并条机喂入条的内在 结构已有较大改善,且纤维中后弯钩居多,可用较大 牵伸消除后弯钩,但对条干均匀度不利。
并条工艺设计

一、并条工序作用 (1)并合(均匀、混合); (2)伸直平行; (3)牵伸拉细。



二、并条机的发展 1、机型 国产: 沈阳宏大纺机公司的FA302、FA306、FA326、FA327、 FJ1321、FJ1329等, 湖北天门纺机的FA317、FA319, 陕西宝成纺机的FA311F、FA313、FA322, 中航石家庄飞机制造公司纺机公司的FA312、FJ1312, 上海纺机总厂的FA316。


2、特点 (1)速度从500-700-1000m/min。 (2)牵伸形式为压力棒曲线牵伸,双区牵伸,中区 接近为1的固定牵伸,防止打滑,加强握持,另外起 到稳定和整理作用。 (3)输出导向辊利于高速条子换向。 (4)重加压、强控制,广泛采用弹簧和气动加压。 (5)自动换筒、自动清洁系统、自调匀整、在线检 测与控制,在线调节罗拉隔距等。 Nhomakorabea


单眼高速并条:沈阳宏大纺机公司的JWF1301,湖北天门纺机 的FA381,陕西宝成纺机的FA382,上海纺机总厂的CB100、 JWF1301、FA381高速单眼并条机. 国外: 瑞士立达RSB-D30、RSB-D35、SB-D10、 RSB-D30C、RSB-D35C 德国特吕茨勒尔HSR1000、TD03 意大利马佐里UNIMAXR、UNIMAX、UOMAXR、DUOMAX 梳并联:特吕茨勒尔、立达集成并条机IDF。

FA型并条机产品说明书

FA型并条机产品说明书

目录1 概述22 主要规格:23. 机器结构:54 工艺计算:85 机器的安装与调整:96 开机前准备137 机器的操作运转168 选用件及用户自理件:229 机器的维护保养2410 随机供应技术资料28传动系统图 (29)牵伸倍数表 (30)轴承分布图 (32)1 概述1.1 产品用途:本产品适用于22~76毫米长的棉、棉型化纤及中长纤维的纯纺与混纺,在纺纱工艺流程中,位于梳棉(精梳)工序之后,梳棉棉条经过本机的并合与牵伸,提高了棉条的均匀度及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并使不同品质的纤维在棉条中的混和更趋均匀,为获得良好质量的成纱创造必要条件。

本机配置了短片段自调匀整装置,对改善条干质量和重量不匀起了重要作用。

1.2 本机可实现由起动―运转―满筒停机―自动定向―自动换筒―自动开机的全自动循环。

1.3伺服牵伸系统(自调匀整)喂入棉条在经过检测罗拉时被检测。

检测的信号被存入记忆器,在有支数偏差的棉条进到主牵伸区时,控制器使信号与标准值比较,通过伺服电机与差数齿轮箱改变主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使有偏差的棉条得以校正,实现了牵伸的自动调控。

获得高质量的输出棉条。

在输出端,能自动检测输出棉条的质量,并显示支数等变化,当变化值超过规定的极限值时,令机器自动停止。

2 主要规格:2.1 眼数:22.2 眼距:570毫米2.3 机械(输出)速度:最高10米/秒 (600米/分)2.4 喂入:2.4.1 并合数:六~八根。

2.4.2 喂入条筒尺寸 (直径×高度) (毫米):Φ400×1100(900)Φ500×1100(900)Φ600×1100(900)2.4.3 喂入型式:高架顺向积极喂入,喂入棉条经集棉器、凸凹罗拉检测后喂入牵伸区。

2.5 牵伸:2.5.1 牵伸型式:三上三下压力棒加导向上罗拉曲线牵伸。

2.5.2 加工纤维长度(毫米):22~76毫米。

2.5.3 总牵伸倍数:6.5~8.7倍;可提供4~10倍2.5.4 罗拉直径:(由前至后)a.上罗拉: Φ36、Φ36、Φ33、Φ36 (压力棒Φ12) 毫米;b. 下罗拉: Φ45、Φ35、Φ35毫米。

第四章并条 含并条机的牵伸型式和工艺配置等(特制教育)

第四章并条 含并条机的牵伸型式和工艺配置等(特制教育)
F'Ri—作用在主体部分的控制力
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条件:
弯钩变速
FAi FRi
主体不变速 F'Ai F'Ri
行业学习
46
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条件:
主体变速 F'Ai F'Ri 弯钩不变速 FAi F'Ri
在罗拉牵伸区中加强后部摩擦 力界强度,有利于伸直纤维。
行业学习
47
(三)伸直过程的延续时间
(1)引导力与控制力的定义
引导力: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快速纤
维作用于牵伸区内某一根浮游纤维整个长
度上的力。
控制力: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慢速纤
维作用于牵伸区内某一根浮游纤维整个长
度上的力。
(2)影响引导力和控制力的因素——影响
纤维变速
①牵伸区内纤维的数量分布
②摩擦力界强度分布
③纤维长度及整齐行业学度习
26
(1)合理选择工艺参数 (2)严格控制接批原棉的性质差异,
减少因原料引起的牵伸力波动。
行业学习
38
2、牵伸力的调整 (1)原料变化:合理调整工艺参数 (2)出现须条在钳口下打滑,出硬头
的现象: 减小牵伸力:增大罗拉隔距增大后区牵伸倍数。 (来自)牵伸附加不匀增加:加强对纤维运
动的控制,实施紧隔距,重加压。
1、定义:牵伸倍数表示须条被抽长 拉细的程度。
2、总牵伸和部分牵伸
牵伸分配: 根据工艺要求分配各部分牵伸的大小
行业学习
17
E1 V2 /V1;E2 V3 /V2;E3 V4 /V3 E总 V4 /V1
很显然: E总 E1 E2 E3 E4
行业学习
18
(三)机械牵伸和实际牵伸 实际牵伸:考虑牵伸过程中的飞花散 失、罗拉滑溜、意外伸长、 加捻捻缩等因素而获得的实 际牵伸值

纺纱原理与设备的并条工序(六)

纺纱原理与设备的并条工序(六)

(二)条干均匀度的控制 控制机械波和牵伸波
第六节 并条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
一、加工化纤时并条的工艺道数 1.化纤纯纺或化纤与化纤混纺—---两道; 2.化纤与原棉混纺时—--三道; 3.预并条:一是定量控制;二是化纤条子与 精梳棉条相适应。 4.一道复并(经向混合)和一道混并工艺;
二、加工化纤的并条机工艺特点
4.出条速度 比纺棉时低。
作业14: 1.为什么纤维整齐度差、短纤维含量高易产 生条干不匀? 2.画出三上四下、五上三下和三上三下压力 帮加导向皮辊牵伸装置图,并说明其牵伸 特点? 3.如何配置并条工艺对伸直弯钩有利? 4.并条机加工化纤的工艺特点?
采取:重加压、大隔距、通道光洁、防缠防堵“ 1.罗拉握持距 化纤与棉混纺时,主要考虑化纤长度,大于纤维长度
的数值应比纺纯棉时适当放大;
2.胶辊加压 一般比纺纯棉时增加20%—30%; 3.牵伸分配 为了降低牵伸力,提高半制品质量,可适当加大后牵伸区
牵伸倍数;
化纤:前张力牵伸,可用1倍或小于1倍; 混合:前张力牵伸应大于1,一般采用1.03左右;
压力棒+导向皮辊
特吕茨勒 HSR 1000 型并条机
特吕茨勒 HSR 1000 型并条机
• 压力棒牵伸装置形式有:上压式、下托式。
上压式
下托式
曲线牵伸,须条沿上下罗拉的公切线方向 进入前钳口,避免出现反包围弧。
FA311并条机的牵伸形式
二、并条机牵伸工艺配置 1.牵伸倍数及分配 • 总牵伸倍数:与并合数向近 • 牵伸分配: –逆牵伸--头道大(大于并合数),二道小
•E2≈1; •前区和后区组成了两个独立的牵伸区,减轻了中间 皮辊的负担,降低了皮辊打滑率; •中部摩擦力界较弱。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美院纺织服装系第三节 并条机牵伸型式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美院纺织服装系第三节   并条机牵伸型式

• 棉纺用并条机牵伸型式经历过程:
• 渐增牵伸→双区牵伸→曲线牵伸→新型曲线牵伸
• (一)渐增牵伸(连续牵伸)及双区牵伸 P1 P2 P3 P4 V1 ↖ V3 V4 ↖ E3 R3
V2 ↖ E1 R1

E2 R2
• 1、简单罗拉牵伸(直线牵伸)---四上四下简单 罗拉连续牵伸 • 特点: • (1)机构简单。 • (2)牵伸分配是逐渐增大的,E1>E2>E3。 • (3)第二、第三皮辊的滑溜率大。 • 2、双区牵伸 • 特点:中区牵伸E=1,牵伸主要由第一和第三 牵伸区承担E1>E3,第二、第三罗拉分担了 上述第二罗拉的作用,滑溜率减小。
• 2、闭环式(长) • (1)检测在输出处,控制在输入处。检测点在 牵伸机构前方,反馈调节,无针对性; • (2)对长片段不匀有匀整效果; • (3)对本机产生的不匀也能匀整; • (4)依靠反馈调节,不需要延迟机构。
• 梳棉机自调匀整(长片段、闭环式)示意图:
• 3、混合环式 • 是开、闭的混合形式,快“开”慢“闭”有机结 合,控制机构上叠加两方面检测到的讯号,取长 补短,使输出产品短中长均匀度改善。混合环式 兼有开环和闭环的特性,兼有两者的优点,但机 构复杂,维修保养成本高。
• (二)纱条的附加不匀 • 1、机械波(周期性不匀) • 牵伸部件或传动齿轮状态不良引起的周 期性不匀。 • 2、牵伸波(非周期性不匀) • 牵伸过程中牵伸装置不稳定,工艺不合 理,引起纱条沿其方向形成的粗细不匀。 • 3、其它例:工人操作不当
• 五、纱条不匀的波谱分析 • 1、基本概念 • 把纱条不匀波型分解成无数个波长、波 幅不等的正弦波再绘出的曲线。 • 2、意义 • 通过波谱图分析,能较快、有效简易地 测定和判断各种不匀率值和不匀率的结 构,确定不匀的性质和来源,进而推算 出不匀发生的部位和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条机的牵伸型式及工艺配置一.并条机的牵伸型式并条机的牵伸型式经历了从连续牵伸和双区牵伸到曲线牵伸的发展过程。

其牵伸型式、牵伸区内摩擦力界布置越来越有利于对纤维的控制。

尤其是新型压力棒牵伸,使牵伸过程中纤维变速点分布集中,条干均匀,品质好。

(一)三上四下曲线牵伸三上四下曲线牵伸是在四罗拉双区牵伸型式上发展而来的。

如图5-4-1所示。

它用一根大皮辊骑跨在第二、三罗拉上,并将第二罗拉适当抬高,使须条在中区呈屈曲状握持,须条在第二罗拉上形成包围弧,对纤维控制作用较好。

但在前区,由于须条对前皮辊表面有一小段包围弧,在后区须条在第三罗拉表面有一段包围弧,称为“反包围弧”,使两个牵伸区前钳口的摩擦力界增强,并向后扩展,虽然加强了前钳口对纤维的控制,但易引起纤维变速点分散后移,影响条干质量。

(二)新型牵伸型式各种新型并条机其牵伸装置的特点是:(1)在加大输出罗拉直径条件下,通过上下罗拉的不同组合,或采用压力棒等附加摩擦力界装置,以缩小主牵伸区的罗拉握持距,适应较短纤维的加工。

(2)在主牵伸区中,须条必须沿上下罗拉公切线方向进入钳口,尽量避免在前罗拉上出现反包围弧,否则,会增加前钳口处的摩擦力界向牵伸区扩展,使纤维提前变速,且变速点分散。

1.压力棒曲线牵伸压力棒牵伸是目前高速并条机上广泛采用的一种牵伸机构,在主牵伸区放置压力棒,增加了牵伸区中部的摩擦力界,有利于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靠近且集中。

根据压力棒与须条的相对位置,压力棒牵伸可分为下压式和上托式两种。

(1)下压式压力棒即压力棒在上须条在下,这种牵伸装置是当前高速并条机上采用最广泛的一种牵伸型式,在主牵伸区中装有压力棒,它是一根半圆辊或扇形棒。

它的弧形边缘与须条接触并迫使须条的通道成为曲线。

压力棒的两端,用一个鞍架套在中胶辊的轴承上,使压力棒中胶辊连结为一个整体,并可绕中胶辊的中心摆动。

在机器运转时,压力棒被须条的张力托持而有向上抬起的倾向,所以需要加弹簧压力,以限制压力棒的上抬,其方法是在摇臂加压的摇架上加弹簧片,当摇架放下时,弹簧片施压于鞍架肩部,由于力矩作用使压力棒对须条也产生压力。

这种下压式压力棒,由于压力棒在上易积花。

(2)上托式压力棒即压力棒在下须条在上,压力棒向上托起须条程屈曲状,增加对纤维的握持。

由于压力棒处于须条下部,解决了压力棒积花现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但当棉网高速运动向上的冲力较大时,压力棒对须条的控制作用较差,不适宜高速。

压力棒曲线牵伸的特点:(1)由于压力棒可以调节,所以容易做到使须条沿前罗拉的握持点切向喂入。

(2)压力棒加强了主牵伸区后部摩擦力界,使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靠近且集中。

(3)对加工不同长度纤维的适应性强,适纺25~80mm。

(4)压力棒对须条的法向压力具有自调作用,它相当于一个弹性钳口的作用。

当喂入品是粗段时,牵伸力增加,此时压力棒的正压力也正比例增加,加强了压力棒牵伸区后部的摩擦力界,可防止由于牵伸力增大将浮游纤维提前变速。

当喂入品是细段时,须条上所受的压力略有降低,从而使压力棒能够稳定牵伸力。

压力棒牵伸装置形式有上压式和下托式两种。

上托式是指棉网在上而压力棒在下,下压式则是棉网在下,压力棒在上,易积花。

(1)三上三下、三上三下附导向辊压力棒曲线牵伸:这两种压力棒曲线牵伸的共同特点为均为双区牵伸,第一、第二罗拉间为主牵伸区,第二、第三罗拉间为后牵伸区,第二罗拉上的胶辊既是主牵伸区的控制辊,又是后牵伸区的牵伸辊,中皮辊易打滑。

这种牵伸装置适合纺中、粗特纱。

三上三下压力棒曲线牵伸其棉网在离开牵伸区进入集束区时,易受气流干扰,影响输出速度提高。

三上三下附导向辊压力棒曲线牵伸其输出棉网在导向辊的作用下,转过一个角度后顺利地进入集束器,克服了三上三下棉网易散失的缺点。

FA306型并条机采用三上三下压力棒曲线牵伸。

(2)四上四下附导向辊、压力棒双区曲线牵伸:国产FA311型并条机牵伸形式为四上四下附导向辊、压力棒双区曲线牵伸这种牵伸形式的特点是既有双区牵伸和曲线牵伸的优点,又带有压力棒,是一种新型曲线牵伸。

与三上三下压力棒式的新型曲线牵伸结构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中区的牵伸倍数设计,为接近于1的略有张力的固定牵伸(E=1.018)。

这种设置改善了前区的后胶辊和后区的前胶辊的工作条件,使前区的后胶辊主要起握持作用,后区的前胶辊主要起牵伸作用,改善了牵伸过程中的受力状态。

因此,在相同的牵伸系统制造精度条件下,对须条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握持效果,利于稳定条干质量。

另一方面,须条经后区牵伸后,进入牵伸倍数近于1的中区,可起稳定作用,给进入更大倍数的前区牵伸做好准备。

这种牵伸系统可适纺纤维长度为20~75mm,通常情况下,适纺60mm以下纤维。

如纺60~75mm纤维时,要拆除第三对罗拉,改为三上三下附导向辊压力棒式连续牵伸。

2.多皮辊曲线牵伸皮辊列数多于罗拉列数的曲线牵伸装置叫多皮辊曲线牵伸。

这种曲线牵伸既能适应高速有能保证产品质量。

德国青泽720并条机上的五上三下曲线牵伸装置,它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简单,能满足并条机高速化的要求。

该牵伸机构内没有集束区,整个牵伸区仅有三根罗拉,简化了结构和传动系统,罗拉列数少,为扩大各牵伸区的中心距创造了条件,适纺较长纤维。

(2)前后牵伸区都是曲线牵伸,利用第二罗拉抬高对须条的曲线包围弧,加强了前牵伸区的后部摩擦力界分布,有利于条干均匀度。

(3)由于将第二罗拉的位置抬高,第三罗拉位置降低,使三根罗拉成扇形配置,使须条在前、后两个牵伸区中都能直接沿公切线方向喂入,减小反包围弧到最低限度,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利。

(4)前皮辊起导向的作用,有利于高速。

(5)对加工纤维长度适应性强。

因为采用了多列皮辊,并缩短了中间两个皮辊的直径,使罗拉钳口间距离缩小,能加工25mm的短纤维。

又由于罗拉列数少,可放大第一到第三罗拉间的中心距,故可加工长纤维。

二并条工序的工艺配置并条工序是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与纱条条干均匀度的关键工序。

为了获得质量较好的棉条,必须确定合理的并条机道数,选择优良的牵伸型式及牵伸工艺参数。

牵伸工艺参数包括棉条线密度、并和数、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罗拉握持距、皮辊加压、压力棒调节、集合器口径等。

(一)并条机的道数主要是考虑到牵伸对伸直后弯钩纤维有利,在普梳纺纱系统的梳棉和细纱之间工艺道数应符合“奇数原则”。

在普梳纺纱系统中多经过头并、二并两道并条。

当不同原料采用条子混纺时,为了提高纤维的混合效果,一般采用三道混并。

对于精梳混纺产品来说,这样虽然混合效果很好,但由于多根条子反复并和,重复牵伸,使条子附加不匀增大,条子发毛过烂,易于粘连。

(二)出条速度随着并条机喂入形式、牵伸型式、传动方式及零件的改进和机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并条机的出条速度提高很快。

如1242型并条机的出条速度为30~70m / min,A272型并条机出条速度为120~250m / min,FA306型并条机的出条速度为148~600m / min。

FA311型并条机的出条速度可达150~500m / min。

并条机的出条速度与所加工纤维种类相关。

由于化纤易起静电,纺化纤时速度高,易引起绕罗拉、皮辊等现象,所以纺化纤时出条速度比纺棉时低10%~20%。

对于同类并条机来说,为了保证前、后道并条机的产量供应,头道出条速度略大于二道并条。

(三)熟条定量熟条定量大小是影响牵伸区牵伸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主要根据罗拉加压、纺纱特数、纺纱品种及设备情况而定。

一般棉条的定量控制在12~25g/5m范围内。

纺细特纱时,熟条定量宜轻,纺粗特纱时,熟条定量宜重。

当生条定量过重时,牵伸倍数大,应增大牵伸机构的加压。

一般在保证产品供应的情况下,适当减轻熟条定量,有利于改善粗纱条干。

表5-4-1熟条定量范围(四)牵伸倍数及牵伸分配1.总牵伸倍数总牵伸倍数应与并和数及纺纱特数相适应。

一般应稍大于或接近于并和数,根据生产经验,总牵伸倍数=(1~1.15)×并和数。

2.牵伸分配牵伸分配是指当并条机的总牵伸倍数一定时,配置各牵伸区倍数或头、二道并条机的牵伸倍数。

决定牵伸分配的主要因素是牵伸型式,还要结合纱条结构状态来考虑。

(1)各牵伸区的牵伸分配由于前区为主牵伸区,牵伸区内摩擦力界布置合理,尤其是曲线牵伸和压力棒牵伸,对纤维控制能力较好,纤维变速点稳定集中,所以可以承担大部分牵伸;后区由于为简单罗拉牵伸,且刚进入牵伸区内的须条纤维排列紊乱,所承担的牵伸倍数较小,主要起整理作用,使条子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前区。

各道并条机前、后牵伸区的牵伸分配也不相同。

喂入头道并条机条子中前弯钩居多,过大的牵伸倍数不利于弯钩纤维的伸直,且喂入头道并条机的是梳棉生条,纤维排列紊乱,高倍牵伸会造成移距偏差大,造成条干不匀。

所以一般前区牵伸不宜太大,应在3倍左右,后区应在1.7~2.0倍。

喂入二道并条机的是半熟条,条子内纤维较为顺直,可选用较大的前区牵伸,以提高总牵伸倍数,降低熟条定量,而且由于喂入二道并条机的条子中的弯钩以后弯钩纤维居多,较大的牵伸倍数有利于消除弯钩。

所以前区牵伸倍数在7.5倍以上,后区牵伸倍数在1.06~1.1倍。

(2)头、二道并条机的牵伸分配采用二道并条时,头、二道并条机的牵伸分配有二种工艺:一种是倒牵伸即头道牵伸倍数稍大于并和数,二道牵伸倍数稍小于或等于并和数。

这种牵伸型式由于头道并条喂入的生条纤维紊乱,牵伸力较大,半熟条均匀度差,经过二道并条机配以较小的牵伸倍数,可以改善条干均匀度。

但这种牵伸装置由于喂入头道并条机时前弯钩纤维居多,较大的牵伸倍数不利于前弯钩伸直。

第二种工艺是顺牵伸,即头道并条机牵伸倍数小于并和数,二道并条机牵伸倍数稍大于并和数,形成头道小,二道大的牵伸配置。

这种配置有利于弯钩纤维的伸直,且牵伸力合理,熟条质量较好。

实践证明第二种牵伸工艺较为合理。

表5-4-2不同工艺的牵伸分配表5-4-320支普梳纱不同工艺的纺纱实验(五)罗拉握持距牵伸装置中相邻罗拉间的距离有中心距,表面距和握持距三种。

中心距是相邻两罗拉中心之间的距离;罗拉表面距是相邻两罗拉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握持距是指相邻两对钳口线之间的须条长度。

对于直线牵伸,握持距与罗拉中心距是相等的;对于曲线牵伸,罗拉握持距大于罗拉中心距。

1.几种不同牵伸型式的常用握持距罗拉握持距是纺纱的主要工艺参数,其大小要适应加工纤维的长度并兼顾纤维的整齐度。

为了既不损伤纤维长度又能控制绝大部分纤维的运动,并且考虑到胶辊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使实际钳口变宽,所以,罗拉握持距必须大于纤维的品质长度。

但握持距的大小又必须适应各种牵伸区内牵伸力的要求,握持距大,罗拉中间摩擦力界薄弱,牵伸力小。

由于牵伸力的差异,各牵伸区的握持距应取不同的数值,一般可由下式表示:S=LP+P 5-4-1式中:S―――――罗拉握持距LP―――――纤维品质长度P―――――根据牵伸力的差异及罗拉钳口扩展长度而确定的长度值罗拉握持距应全面衡量机械工艺条件和原料性能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