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急救护理技术。

方法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和复习文献,熟悉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具体措施、操作流程。

使护士临阵不慌,从容应对抢救现场,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结果护士工作在抢救休克的整个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只要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精心护理,可使抢救休克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结论休克是一种发病急、发展快、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急性病症,但只要护士加强责任心,能视病人如亲人,平常勤学苦练,认真钻研抢救本领,熟练抢救流程,护医合作,就一定能够战胜休克,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休克临床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256-02失血性休克是外科和妇科常见的急性病症。

因大量失血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注不足,引起各器官组织严重缺血缺氧,机体不能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和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因而出现表情淡漠,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一系列功能衰竭综合症。

常因多种原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患者死亡。

护士在预防发现治疗和护理休克时应迅速而准确,要迅速询问病史,估计判断病情,迅速采取措施阻断休克的病情发展。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

现将我站抢救失血性休克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1年2月—2012年12月我站共收治失血性休克患者8例,均为引产后出血。

年龄26岁—44岁,其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患者5例,胎盘植入患者1例,胎盘残留患者2例,经积极抢救全部治愈。

急救与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认真检查科室的各样抢救设备是否正常,是否处于应急状态,尤其是值班护士,应有独到的急诊意识,对病情的观察应有预见性,做到正确评估,果断处理,杜绝应某些细节而产生医疗隐患及医疗纠纷。

2.急救与护理:一旦发现休克患者应迅速让患者平卧取下肢和头部各抬高15-30度体位保持安静,迅速通知医生。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讨论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方法作者对12例外科手术中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的护理总结分析。

结果术中应及时给患者止血,保持呼吸通畅,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强心剂和血管活性药物。

结论快捷、精确、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临床资料;护理失血性休克是机体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各重要脏器技能代谢絮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为一危急的临床综合征[1]。

在外科手术中,大多因大血管破裂,肝脏、脾脏破裂出血引起,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将导致普遍性细胞功能损伤,生命重要脏器的功能丧失致机体死亡。

一般而言,失血性休克患者只要得到及时治疗,迅速恢复血容量,呼吸通畅的情况下,大多能够完全好转。

在经过参与近期抢救的12例患者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最终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12例,17~46岁,男9例,女3例;外伤动脉出血5例,术中动脉破裂4例,脾脏破裂出血1例,妇产科产中大出血2例。

2 急救措施2.1 止血失血是引起休克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应立即找出失血原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制止或减少大出血,如局部压迫,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等,一般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本组病例中对于表浅动脉出血特别是外伤引起的动脉出血我们迅速使用局部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而对于手术中深动脉的破裂则应及时找到出血点,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术中大面积渗血使用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等药物敷于出血面上,再用盐水纱布轻压片刻,即可得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2.2 保持呼吸通畅休克患者都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需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杂物。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救和护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病情给予有效的急救和護理措施。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急救和护理,2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度过急救期。

结论创伤失血性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复杂,需要医师和护理人员有熟练的业务水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抢救方案,并给予严密的后期护理,以最大程度的改善预后。

标签: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多发性创伤特点是伤势严重、复杂,失血量大,生理功能紊乱,伤情变化迅速,多因呼吸衰竭、失血性休克、感染、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因此,在急诊科早期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1]。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有相应的急救知识和能力。

在患者到达急救室时,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短时间可以致死的伤情上,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就是比较危险的一种情况。

我科2013年1~6月共收治多发性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6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6月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共68例,10例为初步处理后由他院转入,其余均为伤后未经处理直接送入。

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7~68岁,平均47.5岁。

1.2方法1.2.1妥善处理出血伤口,快速控制出血,创伤引起的活动性出血,可使机体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生理病理过程[2]。

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

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是用大拇指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在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并将伤部抬高,以控制出血。

对出血不止的四肢大血管破裂可用气压止血带[3]或者用止血钳夹住,并垫以纱布。

记录上带时间,定时放松,防止肢体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四肢开放性骨折、皮肤撕脱伤者及时用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并用简易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

1.2.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提升血压,维持有效循环是抢救的关键。

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作者:郭红霞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18期【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资料。

对休克程度进行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建立各种管道,正确掌握各种液体的输入顺序和速度,穿刺部位及测定各项生命体征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结果由于术前、术中笔者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为手术赢得时间,提高抢救功率。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护理笔者于1999-2007年,共收治休克患者40例,本文对该病的抢救、护理进行探讨。

失血性休克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低灌注以及由于低灌注导致广泛组织细胞缺氧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因此,要把患者看成一个整体,要把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于各处创伤联系起来,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应首先补充血容量,采取各项支持措施,满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循环需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严密细致观察病情,对症处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积极协助处理原发病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1.1 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4岁,脾破裂18例,肝破裂15例,复合性损伤17例。

1.2 方法1.2.1 休克程度评估和观察指标失血程度的正确评估,是指导补液的重要指标。

失血程度是指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百分比。

可根据血压、脉搏、神志、尿量、皮肤黏膜色泽温度等的变化来综合评估。

轻度: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20%,患者神志清、口渴、皮肤苍白、脉搏增快、尚有力、血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变小、尿量正常或稍减少。

中度:失血量在20%~40%,神志尚清,皮肤黏膜发凉,脉搏在100~120次/min,收缩压在70~90 mm Hg,脉压小,尿少。

重度: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40%以上,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皮肤黏膜苍白明显,肢体发绀,脉细速或摸不清,收缩压在70 mm Hg以下,少尿或无尿。

1.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是抢救的首要措施。

5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5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及时给氧 , 开始 氧 流 量 一 般 6 8 L mi , 后 再 根 据 患 者 的 ~ / n 以 呼吸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浓度和给氧时间 。
2 2 迅 速 补 充 血 容 量 .
3 3 血 压 与脉 搏 .
每 1 分 钟 测 血 压 与脉 搏 并 记 录 。脉 压 越 5
小 , 示 血 管 痉 挛 严 重 ; 压 增大 , 示 血 管 痉 挛 缓解 , 环 功 表 脉 表 循
机械通气。 35 尿量 、 比重 . 尿 是 反 映 肾灌 流量 最 敏 感 指 标 。 留置 导 尿
2 2 1 正 确 选 择 静 脉 通 道 选 择 远 离 受 伤 部 位 的静 脉 血 管 , . .
如 头 部 、 部 、 肢 受 伤 者 选 择 下 肢 静 脉 ; 部 、 腔 、 肢 受 胸 上 腹 盆 下 伤者选择上肢静脉 ; 四肢 受 伤 者选 择 颈 外 静 脉 . 速 建 立 两 条 迅
能 改 善 。应 注 意 脉 搏 速 率 、 弱 节 律 ; 率 过 快 、 规 则 或 过 强 脉 不
于细弱摸不清示病情重。 3 4 呼吸 . 注 意 观 察 呼 吸 节 律 、 率 、 度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频 深 畅 和 及 时 清 除 分 泌 物 , 速 输 液 时 注 意 肺 水 肿 发 生 , 抗 体 克 快 若 过 程 中 , 压 好 转 后 出 现 呼 吸 困难 , 警 惕 休 克肺 发 生 , 时 血 应 及
1 临 床 资 料
3 1 意 识 与 表 情 表 情 淡 漠 、 躁 、 识 模 糊 或 昏迷 说 明休 . 烦 意
克 较 严 重 , 认 真 观 察 , 细 护 理 。注 意 患 者 安 危 , 者 由兴 应 仔 患
本组 5 例 , 中男 2 2 其 8例 , 2 女 4例 , 均 年 龄 3 . 平 3 6岁 。

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

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体会创伤失血性休克为外科工作中的危重急症,如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患者的死亡,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在临床抢救与护理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我院自2012年1~12月共收治的1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了总结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16例均为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在18~70岁,以青壮年多见。

其中多处骨折6例,动脉损伤3例,多处骨折合并颅脑损伤4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及其它多处损伤2例,1例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1.5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

2护理体会2.1临床护理2.1.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呼吸支持,病人头部稍后仰并偏向一侧,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浓度不超过40%,流量为2~4L/分。

患者呼吸道必须保持通畅,遇到面部骨折者,一定要彻底清除呼吸道内血块,积痰及异物。

遇喉头水肿或昏迷病人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并于口内置放一通气道内利气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1.2迅速补充血容量,用16~18号的套管针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

静脉穿刺部位可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必要时可选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

2.1.3排除一切导致休克的因素,本组16例患者休克原因,除低血容量外,就是与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出血有关,要迅速及时处理。

一般肌注杜冷丁50~100mg或强痛定50~100mg为好,但要注意该类药物有抑制呼吸的副作用,禁用于创伤合并呼吸困难。

经详细检查凡表浅小动脉或小静脉出血者,可用小血管钳或结扎止血。

如为大面积软组织挫伤而导致的出血或渗出,一律用无菌纱布,棉垫加压包扎。

骨折患者,应局部制动。

2.2病情观察2.2.1意识与表情: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不严重,脑部神经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

此时患者感到口渴、烦躁、焦虑或激动,血压还未明显下降。

当休克加重时,脑组织血液灌注量进一步减少,神经细胞的反应性降低,病人转入抑制状态。

创伤失血性休克80例急诊护理体会

创伤失血性休克80例急诊护理体会

创伤失血性休克80例急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救和护理体会。

方法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给予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在观察期内严密的监护。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急救和后期治疗,3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度过急救期,显示了较好的抢救护理效果。

结论创伤失血性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复杂,需要医师和护理人员有熟练的业务水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抢救方案,并给予严密的后期护理,以最大程度的改善预后。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或刺激损害后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通过“血管—神经”反射途径引起微循环障碍和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进而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急性循环功能衰竭引起内脏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由于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随着交通,建筑业和制造业等的发展,发病人数逐渐增多[1]。

为了探讨临床急诊护理体会,我们回顾性分析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共80例,均结合临床表现,经B超、CT或腹探查性穿刺确诊。

男61例,女19例。

年龄17—73岁,平均38.9岁。

受伤至就诊时间0.5h~2.7h,平均1.3h。

创伤类型:腹部伤31例,胸外伤28例,四肢及骨盆伤21例。

创伤原因:摔伤14例,坠落伤7例,交通事故49例,刺伤10例。

临床表现:口干口渴、皮肤湿冷或精神状态改变等;尿量减少[<0.5ml/(kg·h)]、脉压差减少(<20mmHg)或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肺动脉楔压(PAWP)<8mmHg或中心静脉压(CVP)<5cmH2O、心率>100次/min。

1.2 方法1.2.1 抢救期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迅速判断病情,尽量避免搬动患者。

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

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摘要]失血性休克的病人起病很急,往往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我科在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流程指导下,对病人进行积极的抢救,迅速评估病人的病情,尽快止血,有效恢复血容量,改善低灌注状态,积极预防并发症,保障了抢救的成功率。

抢救过程中,护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抢救的成功。

同时,在抢救过程中,因为有很多的口头医嘱,医院专门设立了口头医嘱记录本,执行前后要及时查对,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抢救成功后及时记录,保证了医疗质量的有序进行,抢救过程中,把握好各个抢救环节,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临床急救;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

如严重腹泻、剧烈呕吐、大量排尿或广泛烧伤时大量丢失水、盐或血浆;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肠道溃疡引起大量内出血;肌肉挫伤、骨折、肝脾破裂引起的创伤性休克及大面积烧伤所致的血浆外渗均属低血容量性休克[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祸发生率逐年增加,车祸后极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血管破裂或脏器出血而引起的体液丢失,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而引起。

如果伤后1 h内及时处理,24%的死亡可以避免。

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共收治53例严重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通过有效的急救处理、早期快速地补充液体和输血,大部分病人转危为安。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收集整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失血性休克的病人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14-69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中车祸43例,意外创伤2例,高处跌落6例;受伤类型中四肢骨折31例,颅脑损伤10例,其余损伤12例;失血量1 500 mL-2 000 mL的病人30例,大于2 000 mL的病人19例,儿童骨折失血量约400 mL共4例。

根据修正创伤评分系统进行的评估,轻伤40例,重伤13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02-03T10:08:09.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韩春莉[导读] 饮食护理手术后患者应禁食1-2日,直至肛门排气后方可进流食,直至软食。

韩春莉(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4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321-02 失血性休克是患者因失血、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收缩压降至8kpa以下出现微循环障碍、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和多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休克、脾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宫外孕等所引起的出血等。

因此,抢救工作是挽救是失血性休克病人生命的关键。

现将我院的5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创伤导致的休克患者,由于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较快、并且情况危重,常常在较短时间内经历剧痛、晕厥和休克等,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患者感到十分恐惧和不安,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细致上网解释病情,使其了解该疾病的发展和危害,并且讲解手术对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性,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尽量消除患者恐惧,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树立自信心,使患者能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

2 术前护理
2.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量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这是抢救休克的关键。

首选上肢大静脉,如贵要静脉,必要时可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保证液体快速进入体内。

2.2保持好患者的体位即头和躯干抬高20度—30度,下肢抬高15度—20度,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

2.3给患者吸氧 5-6升/分,必要时给患者面罩加压吸氧,同时观察患者面色、唇周及甲床等是否红润等。

2.4积极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发伤外伤包扎、固定、制动,控制大出血等。

2.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用心电监护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并对患者的皮肤颜色进行观察、患者如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者血压继续下降等情况,说明循环血量不足,要加快输液或输血速度。

但是快速输液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避免输液过多或过快引发肺水肿。

2.6做好术前准备予抽血化验、留置导尿等,尽快送入手术室。

此外,患者由于血容量不足造成寒战时,要予棉被保暖。

3 术后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患者术后回到病房,保持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小时。

每15—30分钟测量1次生命体征,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

同时观察并记录切口是否有渗血、保持创面和伤口清洁干燥、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3.2补液由于创伤、手术过程中失血以及机体摄入量不足和禁食等原因,容易造成体液不足。

因此,要严格按照医嘱补充液体或输血,同时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量的变化。

3.3预防并发症室内保持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温度适宜,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扣背、按摩受压皮肤、防止肺内感染的发生。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定时夹闭导尿管,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3.4疼痛由于创伤、手术切口等原因,可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可指导患者听音乐、与患者聊天等分散其注意力以转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止痛。

3.5饮食护理手术后患者应禁食1-2日,直至肛门排气后方可进流食,直至软食。

创伤失血性休克如果不及时抢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威胁。

因此对患者合理抢救,有效补充血容量,充分止血和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因此,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术前心里指导、辅助检查和对症处理,术后细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