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xxxx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系(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校内指导教师职称

企业指导教师(1) 职务

企业指导教师(2)职务

2015 年 5 月17 日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乡村旅游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之下,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我国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本文将以南京市江宁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例,从综述、问题、现状、开发优势、开发策略及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归纳出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优势。最后,结合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在开发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问题现状开发优势开发策略建议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Jiangning District Abstract:Rural tourism is a new industry developed in 70 of the last century.

China's rural tourism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driv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China,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speci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hina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has the advantage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and conditions, due to a late start,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This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 several problems, from the review,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posed analysis, to summarize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Nanjing city in Jiangning District advantage.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njing District of Jiangning city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is a new industry developed in 70 of the last century. China's rural tourism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driv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China,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speci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hina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has the advantage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and conditions, due to a late start,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This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 several problems, from the review,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posed analysis, to summarize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Nanjing city in Jiangning District advantage.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njing District of Jiangning city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tourism.

Keywords:problem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dvantages Development strategy Advice

目录

引言 (5)

一、乡村旅游的综述 (6)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6)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6)

二、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存在问题与发展现状 (7)

(一)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7)

1.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基本现状 (7)

2.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现状 (7)

3.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现状 (7)

4.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基本现状 (8)

(二)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8)

1.产品类型单一,缺乏特色 (8)

2.发展定位模糊,主题形象不够鲜明 (8)

3.参与体验和知识性项目较少,游客逗留时间短 (8)

4.产品缺乏深度开发,产业带动作用较小 (9)

三、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优势 (9)

(一)历史悠久 (9)

(二)政策保障 (9)

(三)旅游资源丰富 (9)

(四)区位优势显著 (9)

四、南京市江宁区开发策略 (9)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9)

(二)因地制宜,汲取他长,积极探索农家乐经营管理模式 . 10 (三)彰显特色,合理布局,突出差异性和多元化 (10)

(四)结对帮扶,加大投入,引领农民创业致富 (11)

五、进一步提升江宁区乡村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11)

(一)强化规划引领,注意各规划之间的衔接 (11)

(二)细分市场,开发不同层次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文化品位 (11)

(三)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强化乡村旅游地的整体营销 (11)

(四)优化外部交通设计,加大内部人员培养力度,实现内外软硬实力的同步发展 (12)

(五)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项目建设的整合 (12)

(六)突出农民主体,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引言

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农业文化景观、生产景观、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融观赏、参与、休闲、度假、疗养、考察、修学、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于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1]。在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乡村旅游的产值在旅游总收入中占相当比重,在欧洲每年旅游的总收入中,乡村旅游收入约占5%-10%,在法国,乡村地区的旅游消费达140欧元,相当于法国国内开支的19.2%,乡村旅游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各国的实践证明,乡村旅游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多样的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领域[2,3]。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相比较晚,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也随之得到蓬勃发展。从2006年的“中国乡村游”,到2007年的“中国和谐城乡游”,国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创建的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31省市区,覆盖了农、林、牧、渔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各个方面,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十一五”期间,我国建成100个农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和10000个农村旅游特色村,现有乡村旅游项目都将得到提升和完善,并逐步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乡村旅游每年将新增农村旅游就业35万人,间接就业150万人,乡村旅游将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半壁江山”[4]。

南京市江宁区毗邻主城,旅游资源丰富,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市江宁区委区政府就将旅游业纳入江宁区整体发展战略,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园区农业、生物农业和智能农业,着力打造美丽于形、魅力于心、形神兼备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率先在南京市建成“美丽中国”标志区、样板区。2012年打造了美丽乡村的代表作品世凹桃园、朱门农家、东山香樟园、石塘人家、汤山七坊等“五朵金花”,2013年又涌现出“杨柳村”“大塘金”“汤家家”“黄龙岘”等新金花村,并完成谷里—横溪—江宁和汤山东西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规划,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以上,到2015年,谷里—横溪—江宁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已基本建成,创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以上,2017年汤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基本建成,全区将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以上。据统计,2012年江宁全区实现旅游收入150.1亿元,接待游客1364.96万人次,先后接受市、区人大的专题视察,接待广州、昆明等其他兄弟省市政府考察团20多个,深受好评,整

体品牌已经一炮打响,成为南京市民近郊一日游的首选景区。

一、乡村旅游的综述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5]。

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6]。

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7]。

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8]。

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9]。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甘巧林和陈忠暖(2000)从乡村非农化角度出发进行了探讨[10]。黄洁(2003)认为,“乡土情结”是引发乡村旅游的根本动机,具体表现在中国人身上就是“土地情结”和“家情结”。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人与土地有着生命之源式的感情,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参加乡村旅游暂时逃离喧嚣的生活环境,寻求一种回

归自然的感觉[11]。李力、谷明 (1998)则把农业旅游看作是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市场效应三大效应的结果[12]。刁宗广(2006)把乡村旅游的兴起归结为三个方面: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推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中国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身心需要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人们追求旅游新体验带动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13]。

二、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存在问题与发展现状

(一)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江宁区是南京市的重要地区之一,有着悠长的历史文化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其旅游的资源丰富,为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1、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速度迅猛,举办了各种乡村旅游活动,提高了每年江宁区接待的旅游人次,因而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饭店在此期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南京旅游局制定并发放了《南京乡村酒店度假标准》,江宁区的度假村、家庭旅馆、农庄等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江宁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停车场、交通等基础也逐步完善。

2、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现状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人口状态以南京本市人口居多,南京市外到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游客占比例较小。南京市区人口约 300 万,乡村旅游景点一般分布在南京近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例:2012 年“五一”假期,南京市郊区县接待游客量同比增幅超过了 50%,有的区县旅游收入甚至翻了一倍多。例如江宁区接待游客 36.9 万人次,同比增长 40.7%,旅游收入 8991 万元,同比增长 159.9%;高淳区接待游客 9.5 万人次,同比增长 62.9%,旅游收入 1520 万元,同比增长 55.1%。

3、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现状

南京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大会,南京将打造汤山、横溪、汤泉等江宁地区十大特色旅游村;还将编制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江宁区休闲农业及江宁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如:打造十大特色旅游村、打造十条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十八个农业特色主题园区、重点发展十个农家乐示范村,将发展农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4、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基本现状

南京市江宁区地形都是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中植被比较茂盛,自然风光优美,同时江宁区散布着自六朝一来的众多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乡村的民俗文化、乡村的遗迹以及传统的传统劳作。目前整个江宁区已经开发了许多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类型已趋于多样化,丰富化。目前,南京市江宁区的乡村旅游正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农业园向由观光、休闲、度假、教育和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农业区和农业带发展,形成多元化、多功能和多层次的一种规模经营格局,且规模逐步扩大与效益同步增长,总之乡村旅游将成为一种时尚和高层次的旅游方式。

(二)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目前,南京江宁区的乡村旅游虽然已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其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类型单一、定位模糊、、吸引游客的项目较少、产品开发深度低等问题。具体从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品类型单一,缺乏特色

目前,南京市江宁区的乡村旅游产主要采用农业观光园和采摘果园的形式,与其它地区的产品类型雷同,缺乏江宁区本地的特色,不能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2.发展定位模糊,主题形象不够鲜明

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城市,而南京市江宁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江宁区的资源特色、确立主题的定位,与周边城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之处,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一些乡村旅游点的文化内涵缺乏,对于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导致主题形象不够鲜明,也影响了下一步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14]。

3.参与体验和知识性项目较少,游客逗留时间短

目前,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的活动内容的类型比较单一,都是以垂钓、花草林果种植和家禽、鱼养殖等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季节性强,而展现农耕文化、让人们了解和学习江宁区农业知识等内容没有形成旅游项目,参与各类农事体验和学习各种农林科普知识的项目较少,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往往以江宁一日游为主,经济效益不高。

4.产品缺乏深度开发,产业带动作用较小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很低,深度开发的项目比较少,而目前江宁区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仅仅停留参观农业活动、销售农产品、采摘和食用方面,缺乏有特色的、优质的新农产品的打造以及深度开发产品和延伸产业链,降低了江宁区产业带动的作用。

三、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优势

(一)历史悠久

南京乡村旅游发展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除了本地市场和国内市场,南京乡村旅游市场还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

(二)政策保障

政府政策倾斜,近来,江苏省分步实施乡村旅游规划覆盖、产品塑造、基本设施建设、拓展市场、人才培养和科学管理等“六大工程”,使得南京市乡村旅游市场进一步发展。

(三)旅游资源丰富

南京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南京,山环水抱,葱笼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交通设施较为完善,拥有广阔的平原,便于开发建设;沿江、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

(四)区位优势显著

南京对外的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长江航运的一种立体交通体系和网路。

四、南京市江宁区开发策略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统一协调江宁区农家乐示范村建设。自2011年8月江宁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启动“五朵金花”建设以来,专门成立江宁区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江宁区农家乐示范村的建设;相关街道也成立了

对应的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农家乐示范村软硬件建设。二是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给予每村500万元的扶持资金,明确每八家区级机关部门结对帮扶一个农家乐示范村,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三是加强农家乐建设的规划、管理、营销的指导与服务,编制完成《江宁区乡村旅游区(点)规划建设指导》初稿,从规划开始为各旅游特色村量体裁衣,依据《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点评定标准》对“五朵金花”进行旅游品牌定位和创建指导。

(二)因地制宜,汲取他长,积极探索农家乐经营管理模式

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南京市江宁区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农家乐的经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独具江宁区特色的“1+3”组织管理体制,即:农家乐示范村党组织+农家乐旅游服务中心(村农家乐旅游开发公司)—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农家乐餐饮协会“三位一体”的管理经营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农家乐示范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作用。这些党组织在村庄环境整治清理、农家乐户升级改造、生态环境绿化美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二是通过成立农家乐旅游服务中心,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市场化的运作。三是积极鼓励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社入股,使农民成为合作社社员获农家乐产业工人,提升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降低其经营成本,增强市场风险抵抗能力。四是通过农家乐行业协会,规范农家乐餐饮、旅馆等多种经营活动,保证农家乐基地的蔬菜、肉禽、瓜果等农副产品和土特产的质量安全。

(三)彰显特色,合理布局,突出差异性和多元化

江宁区的“金花”系列重视挖掘江宁区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注重运用特有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方式和风土民情来发展乡村旅游。譬如,世凹桃园以岳飞抗金典故和牛首山佛教文化资源为主题,打造“牛首烟岗”的禅宗文化韵味;石塘人家以“七仙女与董永”浪漫爱情故事为题材,打造经山居静心享乐游为特色的山水乡村;汤山七坊挖掘传统民间工艺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相关的历史传说,打造以农耕文化观赏游为特色的农俗体验示范村;朱门农家以月老文化和红楼梦文化为主题,注重发挥直山和平湖山水相融的生态景观,打造以红楼梦文化为特色的美丽山村;东山香樟园凭借源远流长的秦淮文化和独具一帜的百亩香樟大树园,打造以绿色家园欢乐游为特色的城郊农家乐示范村。湖熟杨柳村则以生态田园风光为基底,以南京民俗文化为内涵,整合杨柳湖、丘陵田园等特色生态元素,打造全景式传统乡村生活体验地和南京秦淮河上游原生态古村落的代表,大塘金村借助村里丰富的水、花、茶、药等自然资源,打造成融花草体验、休闲度假、膳食调理、康体运动及薰衣草综合产业为一体的南京山水芳草养生“第一村”,黄龙岘村以茶文化为主题,建设融品茶休憩、茶道、茶艺、茶俗、茶浴体

验、茶叶展销-研发-生产、茶宴调理、特色茶制品购买为一体的乡村特色茶庄,打造金陵茶文化第一村等等。

(四)结对帮扶,加大投入,引领农民创业致富

2012年3月江宁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结对帮扶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农家乐)示范村的意见》,将对“五朵金花”及当地农家乐经营户帮扶作为基层党建创新工程的重点来落实,全区40个部门分5个组帮扶5个示范村,近百名区管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当地农家乐经营户。截止2012年7月,各部门拟定帮扶项目69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200余万元。

五、进一步提升江宁区乡村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注意各规划之间的衔接

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需从更广阔的视野,认真调研分析江宁区的旅游资源,结合行政村调整,明确江宁区域内的空间布局,形成主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要避免无潜力可挖的地方人为造景和有潜力可挖的地方却视而不见,要强调对一些有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的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细分市场,开发不同层次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文化品位

目前,江宁区的乡村旅游主要面向南京市的市民。在开发乡村旅产品时,应当根据不同群体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来进行细分市场,有针性地开发不同层次、多样性的旅游产品。按照旅游动机来分,可分为观光游览型、娱乐休闲型、参与体验型和交叉复合型客源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意识及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正逐步从传统的、低水平的观光游览和休闲娱乐等向高级发展,这要求江宁区的乡村旅游产品也不断深化,满足不同人们的不同的深层次的需求。

(三)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强化乡村旅游地的整体营销

江宁区乡村旅游地区应充分了解并挖掘当地内涵,依据原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特色节庆活动,宣传当地的区域特色,促进旅游的发展。为此,江宁区可以充分利用特色节庆活动的作用,依托江宁区本地的名菜、名茶、名果等

餐饮,结合乡村旅游活动的特色及吸引力,举办特色节庆活动,使特色餐饮成为南京的重要旅游吸引物。同时,江宁区乡村旅游地应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力度,开发专属江宁区的乡村旅游的精品路线,以便利用相近地区的组合路线,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地的整体发展。此外,对于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应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如在旅游地建立旅游商品专卖店以及在大型商场、超市中设立旅游商品专柜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优化外部交通设计,加大内部人员培养力度,实现内外软硬实力的同步发展

受资源、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像南京江宁区这样的大型区域不能走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的郊区化发展模式,而必然走以公共交通为骨架的交通导向模式。以旅游专线为主导,提高景点直达率;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和区通郊公交快线资源,实现江宁区和其他区之间的快速通达,并配置区级旅游专线,串联相邻景点;以自驾车出行为补充,完善交通标志指引和交通信息引导;以地面公交为辅助,合理调整现有区域公交线路,在充分考虑绕行距离的条件下,使其覆盖更多的景点。分层次多角度解决交通障碍,从而构筑绿色旅游交通。在人才培养方面,乡村旅游地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促使旅游从业人员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并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或是到国外考察学习、取经研讨,努力培养高质量人才。

(五)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项目建设的整合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大量的资金,发展乡村旅游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两者在资金投入时,尤其是基础设施投入上可以共享。江宁区的各村镇建设项目要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江宁区的各级职能部门也要多为村镇出谋划策,帮助争取资金支持,村镇一级也要发挥主动性,多方筹措资金。

(六)突出农民主体,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通过让农民得实惠的行为,从内心来激发农民共建美丽乡村的主动性,同时,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的自然,人文和产业等资源,串点联线,推进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常态化发展,如积极落实旅游惠民工程,创新推出乡村赶集游活动,把乡村旅游与农村集市进行有机结合,乡村赶集游扩大了旅游惠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各农家乐经营户、土特产购买点、种养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贩,均能从中得益,农民得到实惠了,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

结论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快速的增长势头必拉高农产品价格和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效益。江宁区作为南京这个都市圈核心区域,应与周边城镇联合打造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乡村旅游品牌,促进江宁区的乡村旅游不断完善、发展和壮大。通过合理的规划,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高标准的服务等措施促进江宁区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南京市江宁区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打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研究对策[J].经济地理,2004(4)

[2]王凯等,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王起静,转型时期我国旅游产业链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10)

[4]邱云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5(12)

[5]Bramwell,LaneB.RuralTourismandSustainableRuralDevelopment,UK:ChannelViewPubl ications,1994.

[6] 何景明,李立华. 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7] 杜江,向萍. 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旅游学刊,1999(1).

[8] 王兵. 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 旅游学刊,1999(2).

[9] 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 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 旅游科学,2001(3).

[10] 甘巧林,陈忠暖. 从乡村非农化看乡村旅游的兴起[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1).

[11] 黄洁. 从“乡土情结”角度谈乡村旅游开发[J]. 思想战线,2003(5).

[12] 李力,谷明. 旅游农业开发的模式与方向选择[J]. 财经问题研究,1998(11).

[13] 刁宗广. 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发展和建设刍议[J]. 中国农村经济,2006(11).

[14]陆素洁,如何开发乡村旅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9)

XX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乡村旅游已然兴起。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为题,结合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模式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随之兴起,各方面的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特别是现代社会人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所以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今的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如何,对它的开发又有何建议?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二、国内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一)国内乡村旅游资源研究 目前,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发现状来看,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中低档产品居多,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并且产品软件设施相对落后。针对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创造“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乡村,提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例如对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就对秦东地区资源经

周末游玩好去处漫步南京周边十大古镇值得一去

周末游玩好去处,漫步南京周边十大古镇,值得一去 渡船过江,方石阶梯,黑瓦青砖赫然眼前。小溪流水,波澜不惊,犹如一张古画再现,神韵所在也许是小石桥,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悠然的小船在桥洞中穿过。民俗纯朴,掌船人穿着古典,鱼尾式的划桨在这些中年妇女手中,轻盈捷快,顺势小船顺水而下。每一个古镇都有很难忘的记忆,是和繁华的大都市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些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总是可以让人觉得感动。1周庄古镇周庄古镇:江南水乡一颗璀灿的明珠,东方的“威尼斯”。她清纯、娟秀、古典、精美,充满古朴的风情和现代生活的韵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醉,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主要景点:张厅、沈厅、双桥、富安桥、全福讲寺、民间收藏馆、一稀堂博物馆、怪楼、叶楚伧故居、沈万三故居、沈万三水底墓、爱渡风情小镇、欢乐世界周庄美食:万三蹄、万三糕、莼菜、虾糟、三味圆周庄八景: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亭夕照、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交通路线:1.可以搭乘航班至上海,经318国道、商周公路抵周庄。2.可以经沪宁高速公路,在昆山出口,经昆周公路至周

庄。3、可以经沪杭高速公路,在嘉兴出口往平望方向再经318国道、商周公路抵周庄。4.可以坐火车至上海、苏州或昆山,均有班车抵至周庄。周庄门票:成人票:100元,夜游周庄:元2同里古镇同里古镇:江苏有个好去处,“比江南还江南,比苏州还苏州”,这地方叫同里。同里,宛如一幅真实的山水画。人们常说:天下美景,“三分山水七分打扮”,而同里却是“九分美景一分打扮”。这儿,古园小桥流水,风情婉约灵秀。身入其中,令人有晕然陶醉之感:满眼的素雅清新,满鼻的花香宜人,满心的恬淡祥和,满耳的吴侬软语……随手一抓,仿佛也能捏住一大把厚重的文化积淀来。江南的美,是一种意境美,是一种超脱美,是一种比邻天国的歌韵之美。这种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主要景点:“一园”(退思园)、“二堂”(崇本堂、嘉荫堂)、“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同里美食:状元蹄、青团子、退思饼、草鸡煲、酒酿饼、麦芽塌饼、桔红糕、酒酿圆子、闵饼、湖鲜名菜、芡实、撑腰糕交通路线:南京出发: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吴江或同里出口下(全程约150分钟)同里票价:成人票:100元,夜游同里(仅含退思园):元3锦溪古镇锦溪古镇:锦溪以“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著称,在周末,如果想远离繁嚣的市廛,寻找幽静的风光,那么,与周庄毗邻的锦溪是个好去处。锦溪,旧称陈墓,街巷逶迤,河道纵横,街缘水典,路由桥通,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具有十分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很多人已厌倦城市的生活氛围,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在宁静、自然中彻底放松自己。现代旅游者也不再满足于普通的观光旅游,希望获得一种愉悦的经历,强调参与和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并备受人们宠爱,得以快速发展。但是乡村旅游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境,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应用的探讨势在必行。

目录 一、基础篇 乡村旅游开发.pdf1 基于乡村特色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2 乡村旅游开发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pdf6 乡村旅游开发空间结构及商业业态变化调查.pdf8 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9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研究.pdf11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pdf14 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理与管理工具.pdf22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29 二、地方篇 承德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pdf32 肥西县乡村旅游开发探析.pdf36 关于海南省乡村旅游开发对策的研究.pdf38 合肥市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39 湖北旅游名村乡村旅游开发初探.pdf42 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乡村旅游开发探索.pdf45 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pdf52 生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广西富川县秀水村为例.pdf54厦门岛外乡村旅游开发的政策选择研究.pdf56 厦门同安造水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60

云南省弥渡县乡村旅游开发初探.pdf64 三、发展篇 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析.pdf68 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应用的探讨.pdf71 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对比研究.pdf74 基于顾客期望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pdf77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探究古丽扎努尔阿.pdf78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探析.pdf79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pdf80 浅析乡村旅游开发对策.pdf81 台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及启示.pdf82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pdf85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df88 乡村旅游开发我国城市反哺农村的理想途径.pdf91 乡村旅游开发新解读新思路上.pdf93 乡村旅游开发新解读新思路下.pdf96 新农村建设导入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99

江苏南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摘要 乡村旅游是中国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鲜事物,在我国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吸引乡村旅游游客引起第三产业的增长,可以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乡村旅游为例,首先阐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概念,进而对江苏南京市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实现江苏南京市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促进江苏省农村地区经济稳步健康可持续的提高。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对策

目录 一、引言 (1) 二、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概述 (1)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1)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 三、江苏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2) (一)基础设施配套滞后 (2) (二)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3) (三)缺乏合理规划,分布较散 (3) (四)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缺乏,特色不多 (4) 四、江苏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4) (一)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 (4) (二)引进先进营销手段,加强网络营销 (5) (三)搞好科学规划 (5) (四)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6) 五、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江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引言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迅速发展。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方向发生了转变,逐渐产生了对乡村宁静生活和田园风格的需求,越来越多地渴望在闲暇空闲时间能到乡村郊外去放松身心,回归大自然。因此,乡村旅游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和喜爱。再者“清明”、“五一”、“端午”、“十一”、“春节”等一些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推行,更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时间保障,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旅行社也都纷纷推出各种短线游行程供居民选择。 乡村旅游在我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是一条互利互惠的路径,所以,如何解决农村资源与旅游业的真正结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使乡村旅游走上一条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旅游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概述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目前,对乡村旅游国内外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有西班牙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餐饮和住宿等条件,使旅游者在牧场、农场等较为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而有英国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生态旅游,自然旅游,在节假日登山、步行和骑马等活动,运动、探险和健康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钓鱼和打猎,教育性的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国内与乡村旅游发展相关的定义也非常多,本文主要参照以下乡村旅游的概念,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两者缺一不可。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南京旅游景点观后感5篇

南京旅游景点观后感5篇 孙中山安葬在南京,名为中山陵。于是我们慕名而来,游览中山陵的景色。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京旅游景点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南京旅游景点观后感1 在假期里爸爸带我们全家去了六朝古都南京旅游。 很幸运我们住的酒店就在风景迷人的钟山上。而且中山陵明孝陵灵古寺这些景点也都在钟山上。 山道两旁高大茂盛的梧桐树就像两排忠实坚强的守卫兵矗立着。 当我们到达南京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我们先把行李放在酒店里就出去吃饭了。我们简单的吃了一点麦当劳便出发去了南京有名的夜市——夫子庙。夜晚的夫子庙格外热闹大大小小的商店琳琅满目。有卖衣服的有卖糖果的有卖装饰品的有卖南京特色小吃的…… 穿过种类繁多的商店就看到了秦淮河秦淮河在夜光中显得格外美丽。我们在秦淮河边吃了一些小点心现在想想那滋味真是难以忘怀。欣赏完秦淮河美丽的夜景我们就回去了当然了也不忘买一些雨花石和南京特色小吃。妈妈还告诉我夫子庙有几百年大历史是中国最有名的夜市。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来了因为今天我们要去中山陵和明孝陵。虽然登上中山陵让我累的气喘吁吁但是当我登上中山陵我的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与激动当我踏上一级台阶时我往下看了一眼哇站在

这里竟可以看见大半个南京! 明孝陵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生龙活虎的石像了。有马狮子大象麒麟骆驼等等。 到了第三天我们去了灵古寺和位于南京市中心的玄武湖。我们在灵古寺做了登山游览索道真是太刺激了! 短短的南京三日游过去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京旅游景点观后感2 年初六我们全家去了南京。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曾数度庇佑华夏之正朔,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有很多名胜古迹。 老爸驾车带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中华门明称聚宝门。老爸说:“这里有三座瓮城,里面的大门都有千斤闸,如果敌人来了,就迅速放下来,切断退路。城墙里面还有藏兵洞,可以容纳300人。他们可以迅速出击,击败敌人。城墙上还有很多古代的武器。古代的人厉害。参观完中华门,我们去了瞻园,是江南四大名园。里面有太平天国纪念馆,我还太小看不懂,里面看到了皇帝的衣服。瞻园里面有天下第一碑虎字碑,还有形态各异的假山。后来我们去了夫子庙吃了南京有名的鸭血粉丝汤,味道好极了!在美丽的秦淮河看了灯会。 第二天我们去了灵谷寺无梁殿建筑没有任何梁木,全砖头砌成,

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70502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要求,我市积极行动,将推进全域旅游作为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力争把南京市建设成设施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良、美誉度高的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引领,政策保障,谋划南京全域旅游创建格局 1、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南京的城市特质、资源特点和发展特色,邀请国内一流专家,按照全域旅游的最新理念和发展模式,编制完成《南京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形成南京全域旅游发展的特色路径。 2、研究制订推进全域创建的政策措施。依据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创建要求,制定《关于推进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目前正在安排上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实施意见》明确南京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拟定推

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的任务分工,编制南京市全域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一览表。 3、开展全域旅游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开展《关于推进南京全域旅游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我市旅游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下一步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为我市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4、指导首批示范区开展全域旅游创建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江苏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评价指数》的要求,我市积极指导江宁、秦淮两区建立协调高效的创建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加强对创建全过程的监控、分析和汇总,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工作经验向全市推广,加快构建以点带面、综合发力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5、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在江宁区和秦淮区开展首批全域创建试点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16年8月,我市以市政府名义向省和国家旅游局申报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经过相关审核,国家旅游局于11月批复同意南京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二)建设载体,提升品质,加快南京全域旅游资源整合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日期: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旅游管理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刘强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本文在分析邹城市的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邹城旅游客源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助出游。(二)旅游活动边界的泛化,游客的足迹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内,景区边界逐渐向外延伸,旅游竞争由单纯的资源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 (三)游客更加注重出游的体验性、舒适性和全程的整体品质。这些变化都要求旅游目的地必须在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目的地整体品质和档次上下功夫。 二、邹城市旅游资源现状 (一)自然资源种类丰富 邹城农业基础较好,枣林、桃树、山楂、苹果种植规模大,品种优良,在峄山及城市近郊区大面积分布,特别是百里枣林、千亩桃园花红叶绿,果实甘甜,是观光采摘的好去处。 (二)文化底蕴深厚 邹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众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交辉映。其中,全

国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老城区历史建筑17处。 (三)民俗节庆活动众多 根据自身资源特点,邹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旅游格局。 三、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信息资源整合不足,窗口作用发挥不明显 邹城市旅游网站、旅游咨询服务系统以及旅游标识系统还不完善,旅游信息散布于济宁旅游政务网、邹城外宣网、微信和微博,缺乏统一规划与集成,内容同质性高,利用率低。截止目前,邹城共建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2家,位于香城镇和看庄镇,数量不足且功能不全。 (二)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 作为邹城市两个核心旅游资源区,孟府孟庙景区和曲阜的三孔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因此两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峄山景区大力实施“生态邹东”发展战略,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打造了“邹城深呼吸”生态旅游品牌,但大多还停留在“采摘”和“吃农家饭”的初级阶段,难以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分别开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 尽管邹城完成了首批40余块旅游交通标识牌的建设,为市内5个A级景区景点及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提供交通指引,提高旅游者的出游效率。但是,城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间道路不够通畅,影响了景区的可进入性;部分景区缺少旅游标识,景区支线路网标准低,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

南京著名景点简介

南京著名景点简介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若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中山陵依山而建,结构严整,观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气;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间,让你体味明清时代的市井繁荣;中华门气势宏伟,设计巧妙,置身城内,壁垒森然,耳边似有战马嘶鸣;此外还有灵谷寺、石象路、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无限。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的经济都市,与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园林城市风貌. 秦淮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秦淮河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全长100多公里,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16条,流经句容、溧水、江宁、南京等地。 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流动。沿河已发现原始村落遗址50-60个,著名的有湖熟文化遗址和窨子山遗址等。 秦淮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历代有许多过定官贵人住在秦淮河畔,如东晋时的主要谋士王导和谢安等。 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凭吊吟叹。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贡院是封建统治者笼络和挑选人才的地方。明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对此有深刻的揭露。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以秦淮河为背景,歌颂了歌妓李香君的高尚情操,描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秦淮河大力疏浚,又开了一条秦淮新河,这是秦淮河的一次大改变。大大提高了秦淮河泄洪抗旱能力,对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城市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到夫子庙的公交线路为:4、7、40、44、49、62、304路到夫子庙(东)站下,游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国内主要模式研究 1.【"农户+农户"模式】 乡村旅游初级阶段,原真性强,发展水平低下 1.1内容: 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也称自主经营模式,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依然存在,具有和理性。 1.2意义: 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农户善于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 投资收益: 该模式主要由农户自负盈亏,最终的受益者为农户。 1.3优势: 1.3.1文化保留最真实 1.3.2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 1.3.3较适合以“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 1.4劣势: 1.4.1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 1.4.2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差 1.4.3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1.5解决方案: 可以让政府或者企业介入,加大对资金和管理的投入力度,规模化发展。采用合作社方式,对现有农户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分配。 1.6案例:成都的农科村、浙江安吉的天荒坪村

2.【个体农庄模式】 自主经营,相对独立,管理水平不够高 2.1内容: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个体经营者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了附近大量闲散劳动力,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2.2意义: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 2.3投资收益: 农庄吸纳大量的农户闲散劳动力和资本,集体获利,农户增收。 2.4优势: 2.4.1农庄自主经营,投资少,回报率高。 2.4.2农户可获取大量利益、土地增值、解决就业压力。 2.4.3个体经营者更好的维护当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投资环境。 2.5劣势: 2.5.1由于农庄自主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相关知识技能底下,影响整个景区运营。 2.5.2农户会承担一定量的资金风险。 2.5.3规模小,竞争优势差。 2.6解决方案: 转变落后的经营生产方式,积极与政府、企业、旅行社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招商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按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增强农户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培训。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吸纳相关人才。

南京市发展休闲旅游业的SWOT分析

南京市发展休闲旅游业的SWOT分析一.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南京丰厚的旅游资源。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山、水、城、林,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应有尽有。全国六大类74种旅游资源中,南京地区六大类全部具备,拥有74种旅游资源中的61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种类的83%。钟山风景区、夫子庙风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1年度,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106亿元人民币。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8处,拥有博物馆45座,全市14个综合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9.5万卷(件)。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中山陵、夫子庙、明孝陵、玄武湖、总统府、朝天宫、阅江楼、雨花台、明城墙、大报恩寺、甘熙宅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栖霞寺、汤山温泉、莫愁湖等。除了丰富的自然、人文的旅游资源,南京还有一大批知名的旅游产品,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曾为皇家贡品的云锦,令人回味无穷、齿颊生香的金陵盐水鸭,五彩斑斓、让人爱不释手的雨花石等等,都是可以大力开发的、颇具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凡此种种,这许许多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加在一起,奠定了南京市发展旅游业的良好的先天优势。 (2)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南京“弘阳欢乐世界”共拥有国际一流游乐设备近30台,其中“长三角”地区最高摩天轮——116米“弘阳之游乐项目(4张)星”屹立于此,来自“风车王国”——荷兰的室内摩托过山车轨道长度近一公里,时速超100公里/小时堪称国内之最。双层豪华旋转木马、飓风飞椅、激流勇进、海盗船、极速风车、挑战者之旅、旋风骑士、跳跃云霄、4D影院等近30项流行游乐项目。南京珍珠泉游乐场也有非常不错的娱乐项目,以东方迪斯尼为主题,每个游乐项目都是全国一流。其中,“四环”彩色过山车最为惊险,轨道全长688米,翻滚速度75公里/小时。此外,水上项目“激流勇进”、弹射高度32米的火箭蹦极、梦幻浪漫的太空漫步、摇摆旋转伞等,都将带给您全新的体验。除此之外,旋转飞椅、太空漫步、星球大战、淘气堡等项目则非常适合孩子游玩。另外红山森林动物园、玄武湖等也都有十分有趣的项目,值得体验。 (3)便利的交通设施。目前南京已经实现海、陆、空全方位的大交通构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宝鸡地处西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以人文景观著称,种类的多样性及悠远的历史沉淀使其在西部旅游文化资源中独树一帜,充分发挥其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之推动宝鸡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对宝鸡旅游的现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发的思路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经济 一.宝鸡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从旅游资源角度看,宝鸡旅游发展潜力很大 宝鸡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一级文物481 件(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4A 级景区6处,3A 级景区处19处。我们所调查的7个县、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千阳县、陇县、麟游县)中,每个县、区都至少有一个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旅游区或旅游点。如陈仓区的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凤翔的东湖景区、秦宫一号大墓;陇县的关山草原;扶风的法门寺及法门寺博物馆(国家4A 级景区);岐山周公庙;千阳的莲花山狩猎场;麟游的九成宫醴泉铭碑等。有些县、区的旅游资源密度好,可形成小的旅游环线;而且,由于地方多数旅游资源污染小、环境质量高,对城市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如陇县的秋菊山庄、向阳川;千阳县的莲花山狩猎场;岐山的堀山森林公园等。而且,宝鸡北部各县占有相当的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可以形成周文化旅游区和三国文化旅游区及以草原、山水风光见长的关山,龙门洞,景福山旅游区。相对于优势的旅游资源,宝鸡的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宝鸡市经济发展和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接待的旅游人数总量,特别是海外旅游人数和比例在全省所占份额较低。 2. 宝鸡旅游可进入性具备一定的基础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招商、旅游发展的需要,宝鸡市及北部各县区之间的交通大为改善。陇海、宝(鸡)-成(都)、宝(鸡)-中(卫)铁路在宝鸡市交汇;西宝高速连接西安和宝鸡,宝(鸡)-平(凉)线、宝(鸡)-天(水)线、西宝北线等二级公路贯穿宝鸡市、陈仓区、千阳县、陇县、凤翔县、岐山县和扶风县;较偏远的麟游县也有三级公路与其

南京周末必去旅游景点好去处

南京周末必去旅游景点好去处 南京周末好去处1:莫愁湖 莫愁湖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 自古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海棠相间,湖水荡漾,碧波照人。胜棋楼、郁金堂、赏 河厅、水榭、抱月楼、光华亭、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一派“欲将 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云飞”的宜人景色。端午期 间将举办规模盛大的龙舟赛。 地址:南京水西门大街132号 公交线路:游4、5、18、29、68、82路/南京地铁2号线莫愁湖站 南京周末好去处2:南京瞻园 瞻园是南京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 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命名,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国家级文 物保护单位。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瞻园曾是明朝 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也是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 地址:瞻园路128号 公交线路:2路、16路、43路、44路、49路、81路、87路、游2 南京周末好去处3:南京白鹭洲 白鹭洲公园,历史上称为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王徐达王府的东花园。以中国自然山水园为主格调,建筑采用明清江南园林的传统风格,与夫子庙地区明清 风格的建筑群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建成集惊险、刺激、健身、消暑为一体的水上乐园, 为游人提供了新的休闲场所。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闹市区,是闹中取静的好去处,犹如 镶嵌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公交线路:14、23、43、87、88、301、304路 南京周末好去处4: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国内乡村旅游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乡村旅游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兴起,90年代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1995年以后,双休日的实行,广大城市居民有了闲暇时间,,走到乡村,寻找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乡村旅游在全国持续升温。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1998年,国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有力的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号召到乡村去体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推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宣传魅力乡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乡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检索引擎,检索1992-2009年中文期刊数据库当中关键词包含“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关文章共有3415篇。从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献急剧增多,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内涵与概念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影响等。 早期,许多学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探讨。邵琪伟(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26]。大多数学者们更倾向于从功能、产品表现形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张文(2006)人将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增加收入与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27]。大多数学者也赞

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现状及发展对策

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近年来,南京乡村旅游发展迅猛,无论是度假村、家庭旅馆或私营农庄都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消费单一,基础设施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发展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应平衡消费金额,饭店产品设计突出南京特色;借助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改善相关基础设施;加强乡村旅游饭店从业~,-Jf的培训;开拓网上直销模式,加强行业合作,使饭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发展策略 一、乡村旅游饭店的概念乡村旅游饭店是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兴起的,最初源于法国。就目前来说,对乡村旅游饭店的定义,业界还没有给出统一的解释。一般认为它是聚集在乡村地域空间内,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具特色的人文环境和经营管理方式的、为顾客提供食宿及其他服务的商业性企业。目前中国乡村旅游饭店,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大都市中远郊区由旅游企业集团提供的度假村,客源市场定位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者和部分会议团体旅游者。第二种是家庭旅馆,农户将自己家中闲置房屋出租给旅游者,提供特色农家菜,使其能更好的了解乡村生活。

风俗民情。 二、南京乡村旅游饭店基本现状 1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近两年来,南京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继2009年发放2000万乡村旅游券,2010年又举办乡村旅游月,无论是度假村,抑或是家庭旅馆或私营农庄都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乡村旅游饭店很难用星级饭店的标准来衡量。随着南京市乡村旅游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乡村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型并重转变。南京市旅游局制定并下发了“南京乡村度假酒店标准(试行)”,按照标准化、制度化发展的要求,在综合效益、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游乐、旅游购物、餐饮住宿等方面,对乡村度假酒店进行了规范和评比。 2.总体数量充裕。各区分布较为均衡。据不完全统计,南京乡村旅游饭店约为500家。以此同时,每年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从数量上来说,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从分布上来看,南京8个区县中由于雨花区离市区较近,乡村旅游点多数只提供餐饮服务,能同时提供住宿和餐饮的乡村旅游饭店较少。而在其他7个区县中,见图l,以高淳县和江宁区最多,剩下的5个区,除建邺区略高外,数量基本持平,出现这种分布的原因主要是和各区县与市区的距离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相关联。 1 4 l 63.接待人次及收入逐年上升。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的都市效应明显放大。随着南京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及知名度的增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生活质量有了新的发展需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唤起了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野生活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 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本选题以奉化滕头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因,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归纳出乡村旅游的3种主要开发模式,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大学生的旅游,国内外学者的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也有着各自的研究结果。 2.1 国外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中期的欧洲发达国家,但大规模的开展可以追溯到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国外的国情与我国国情大不相同,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等。研究方法以社会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为主。 例如王素洁,刘海英(2007)通过整理国际旅游相关资料,认为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供给、需求、影响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在上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了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国际合作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乌镇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乌镇的旅游资源 开发研究 B14020831 靳禹熙

目录 一、绪论1.乌镇历史源流 2.气候特点 3.乌镇旅游开发前景的概述 4. 旅游开发前景预测的意义 二、调查的结果 三、乌镇旅游开发现状及完整意见 1.已有的旅游开发设计理念 2.已有的旅游管理模式的运营现状及完善建议 3.已有乌镇旅游开发的客源市场分析 4.部分景点开发需要改进的建议 四、乌镇旅游开发之路的原则及总体规划 1.乌镇旅游开发的原则 2.乌镇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附录:乌镇旅游建议

【内容摘要】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 【关键词】江南水乡城镇旅游开发乌镇 一、绪论 1.乌镇历史源流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3]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2.气候特点 乌镇隶属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旅游攻略南京一日游路线及景点介绍.

旅游攻略:南京一日游路线及景点介绍 路线名称:南京一日游最佳路线 游览景点:中山陵-明城墙-总统府-夫子庙 线路特色:有太多历史沉积的城市,总是有负重感。南京的历史,比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要悲切。王朝更迭,悲欢相续,生灵涂炭,一个本来轻灵秀气的江南水乡,一个本来六朝金粉,烟柳繁华之地,却负载了一个民族大部分的悲情。 行程天数:1天 适合人群:初次到南京游玩的人 上午: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 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屹立在城东郊,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 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图片:南京中山陵(点击查看大图) 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陵门,流徽榭,美龄宫,行健亭,仰止亭,议政亭,音乐台,永丰社,永慕庐。 祭堂-祭堂现在通常称灵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孙中山的遗体就安放在这个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 碑亭- 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正中立高达9米的丰碑,上刻“****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出自谭延闓手笔。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乡村旅游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乡村旅游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背景 乡村旅游的出现,是中国居民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的标志。从以前的知名景点旅游,名胜古迹旅游到城镇旅游、乡村旅游的火爆,反映出中国人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品质化的时代。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 自从中国实行了5+2的工作休息制度后,城镇居民的短期短途旅游消费发展非常迅速,这就直接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以下一些数据能够说明现在乡村旅游的规模和前景: 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 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19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3 预计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 可以说,在未来的中国居民境内游市场上最有发展空间的细分市场就是乡村游,这个市场的开发现在也只是开始,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 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的模式是建立在整合乡村自然资源、富余劳动力、基础设施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或企业的组织协调,经过专业开发设计和建设,形成的以乡村特色

为核心的旅游业态。 中国的乡村旅游从最初的瓜果采摘、远足垂钓等简单的模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固定模式的几种特色模式:现代农业型、乡村休闲度假型、乡村生活体验型。这几种模式在国内比较普及,也比较受城镇旅游者的欢迎。 乡村游的本质是以农村土地和合理流转和整合为基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服务为载体,以政府化或者公司化运营的核心推动力的农村生产模式的创新。 从乡村农户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的资源整合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