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很多人已厌倦城市的生活氛围,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在宁静、自然中彻底放松自己。现代旅游者也不再满足于普通的观光旅游,希望获得一种愉悦的经历,强调参与和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并备受人们宠爱,得以快速发展。但是乡村旅游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境,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应用的探讨势在必行。

目录

一、基础篇

乡村旅游开发.pdf1

基于乡村特色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2

乡村旅游开发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pdf6

乡村旅游开发空间结构及商业业态变化调查.pdf8

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9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研究.pdf11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pdf14

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理与管理工具.pdf22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29

二、地方篇

承德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pdf32

肥西县乡村旅游开发探析.pdf36

关于海南省乡村旅游开发对策的研究.pdf38

合肥市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39

湖北旅游名村乡村旅游开发初探.pdf42

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乡村旅游开发探索.pdf45

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pdf52

生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广西富川县秀水村为例.pdf54厦门岛外乡村旅游开发的政策选择研究.pdf56

厦门同安造水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60

云南省弥渡县乡村旅游开发初探.pdf64

三、发展篇

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析.pdf68

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应用的探讨.pdf71

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对比研究.pdf74

基于顾客期望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pdf77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探究古丽扎努尔阿.pdf78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探析.pdf79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pdf80

浅析乡村旅游开发对策.pdf81

台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及启示.pdf82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pdf85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df88

乡村旅游开发我国城市反哺农村的理想途径.pdf91

乡村旅游开发新解读新思路上.pdf93

乡村旅游开发新解读新思路下.pdf96

新农村建设导入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99

营经济发展的缩影。目前,美溪区从事自营经济的人家已达8594户,从业人员1.26万人,全区食用菌生产高达3500万袋,去年实现职工自营经济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加15.1%。

平阳红色旅游带动西部山区致富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围绕“浙南红都,山海平阳”的主题,全力打

造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重点建设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等核心区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之际,景区喜迎八方游客,旅游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7.2%。

【点石成金】

乡村旅游开发

乡村,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高楼林立的城市人来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在每个都市人心中,都有一丝乡村情怀和一幅山清水秀、炊烟袅袅的乡村山居图,仿如梦境。

经 营

市场总是依附需求而产生,随后逐渐发展。既然都市人走进乡村的渴望如此迫切,农民何不靠山吃山、依水吃水,种下乡村旅游这棵“摇钱树”呢?

从发展前景来看,大力发展生态环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乡村旅游正好顺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它倡导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是生态环境旅游方式的集中体现。乡村旅游从兴起就受到了游客的普遍欢迎与市场的广泛认同,作为一种新型特色旅游项目,乡村旅游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市场需求来看,很多人已厌倦城市的生活氛围,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在宁静、自然中彻底放松自己。现代旅游者也不再满足于普通的观光旅游,希望获得一种愉悦的经历,强调参与和体验。都市人利用周末双休、节日小长假,走出城市,亲近大自然,逐渐成为休闲首选。另外,一些网络游戏的盛行,使得田园生活成为很多人的快乐向往。呼朋唤友、扶老携幼,以天为盖、以地为榻,走进真正的田园阡陌、果蔬飘香之地,融进满眼的绿、吸入纯净的氧,收获喜悦、分享甘美……

从操作风险来看,乡村旅游项目具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因乡村旅游收费较低,绝大部分设施是农民利用闲置房屋和生产设施改造修建而来,相对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经营灵活。乡村旅游价格相对较低,这对城市工薪阶层具有较大吸引力。另外,各地不同的气候特征、自然风貌、特色产业、乡土民俗等都为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先天的资源基础。而且,乡村旅游项目对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

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有重要作用,农民和一些个体投资者对发展该项目均有较大积极性。只要加以适当引导,乡村旅游项目就能进一步扩大规模,成为旅游业发展中强劲的增长点。

【编辑提醒】可根据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尽可能为他们营造安全、洁净、卫生的休闲环境,让他们了解当地特色民俗与风土人情,获得更多新奇的见闻和感受。因为乡村旅游游客行程多不集中,农户和游客之间最好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这样既能营造出家庭式的温馨氛围,也更容易实现个性化服务,满足现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操作难度 ★☆☆☆☆发展前景 ★★★★★市场风险 ★★☆☆☆

投资收益 ★★★☆☆

【财富新闻】

(上接第37页)

江苏商论2011.12

修改时间:2011-12-9

作者简介:张利华(1970-),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开发。

要:乡村旅游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乡村旅游

吸引游客的是一个新奇的“农”字,也就是“乡村性”这个最基本的特征。但是乡村旅游低水平同质化的发展现状,却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突破这个困境,乡村旅游开发中,就必须基于“乡村特色”这个核心,发挥它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乡村特色;乡村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于“乡村特色”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张利华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江苏镇江212001)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利用农业和乡村资源而开发的一种集休闲观光、农事参与、品尝乡村美味、欣赏乡村农业文化、参与乡村传统节庆活动、体验乡村生活等项目的综合型旅游活动,它是旅游业与农业有机结合,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1]

从乡村旅

游的起源来看,现代意义乡村旅游活动最早出现在

19世纪的法国,当时的人们利用周末或是节假日到

郊区和农村地区进行休假、放松、观光、娱乐等旅游活动。我国现代意义的乡村旅游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度假已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能够给游客提供新奇、特殊旅游体验的乡村旅游,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和参与,加上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改变农村的经济结构,为农民增收,因此,乡村旅游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的乡村旅游首先是从“农家乐”开始的,这是我国许多地方乡村旅游开发早期的主要形式。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逐渐深入,乡村风光、乡村生态、乡村生活、乡村民俗等都成为了旅游活动的对象物,我国的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乡村旅游产品的类型也不断的丰富多彩。但是,

乡村旅游在国内外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西方国家,乡村旅游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而我国的乡村旅游还是一个正在培育的新型旅游产品,我国的乡村虽然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但是乡村旅游开发中对乡村旅游的内涵和特征掌握的不透彻,特别是对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乡村性”把握的不准确,[2]使我国的乡村旅游特色不突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成为乡村旅游的普遍内容。伴随乡村旅游进一步的纵深发展,乡村旅游的同质性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很多乡村景观和乡村意向都在慢慢的退化,甚至消失,乡村旅游越来越趋向于城市化,面对这种困境,乡村旅游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研究乡村旅游开发条件,以及乡村特色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二、乡村旅游开发条件

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对乡村旅游开发条件进行研究,从发展要求看,乡村旅游开发条件应包括:乡村旅游资源、可进入性、服务标准和市场。

(一)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资源本身的特色、旅游资源的地域特色等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更是如此,乡村对城市游客之所以有吸引力,就在于其不同于城市的乡村特色,因此,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资

源,即突出“乡村”味。乡村特色是吸引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的基础和前提,要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特色是乡村旅游区别于其它旅游产品的主要卖点,也是乡村旅游营销的核心。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不仅在于幽静的乡村氛围,也在于淳朴的乡村环境和衍生于乡土环境的乡村旅游产品。因此,原生态的、本底性的乡村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也是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游客返璞归真的市场需求。

(二)旅游区位的可进入性。虽然乡村旅游开发要依托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本色,但在基本资源相同的条件下,乡村旅游开发必然要考虑旅游参与者的进入问题。良好的区位条件,不仅可以将优越、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为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产品,而且能够因地制宜,依托乡村旅游,改造农村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状况,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进入。乡村旅游开发,只有把游客引进来,让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有了接触,有了体验,才能形成巨大的市场,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依托周边的大、中城市,这些地域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市场,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重市场辐射,要加强区域合作,要注重基础交通建设,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不仅能玩的好,而且能走的好,乡村旅游可进入性的提升和乡村旅游区位条件的改善是尤为重要。

(三)乡村旅游接待和配套设施的标准化。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从旅游地位看,不可能完全取代或替换已经成熟的风景名胜区或度假区等类型的产品,但是乡村旅游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开发时间和水平不等,各地的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设施差别很大。大多数的乡村旅游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雄厚,旅游接待设施由于受资金条件的限制,比较落后,餐饮、住宿等方面档次较低,这些都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存在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些现象,乡村旅游开发中相关部门除了要制定配套设施的标准化改造方案外,政府在资金借贷方面给予乡村旅游企业一定的扶持和优惠,在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下,改善乡村旅游接待和配套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接待能力。

(四)市场条件。城市是乡村旅游发展主要目标市场,乡村旅游兴起的原因也是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田园生活、乡村环境的向往,推动了城市客源把乡村作为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因此,没有城市客源就无从谈起现代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开发中,不仅要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生产,还要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接受状况。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要考虑目标市场旅游顾客的需求,研究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要注重旅游产品与其它产品的差异性,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内容,发挥自身的差异优势,实现旅游市场互补,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乡村特色”的含义与内容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和生命,是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标志性的印象。我国地域辽阔,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要想在城市化倾向越来越强势的旅游环境条件下,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必须要发挥与其它旅游产品的差异性,突出“乡村特色”。

(一)“乡村特色”的含义。“乡村特色”是乡村旅游产品区别于其它旅游产品,也是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特色指在所有的乡村旅游中,如何依托乡村景观和传统的社会文化,在开发这些旅游要素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中,使游客在乡村旅游中形成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以区别于都市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形式的优势,构建出乡村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形成乡村旅游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有别于其它的旅游资源,它能够给游客提供独特、新奇的旅游体验。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应注重发掘乡村特色与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使最具地方性的资源转变成为最具特色的产品。[3]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的众多条件中,“特色”应排在第一位。

(二)“乡村特色”的内容。“乡村特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4]

1、乡村旅游吸引物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作用指向乡村旅游消费者,因此乡村旅游吸引物能否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促使人们参与旅游,主要取决于吸引物吸引力的大小,而吸引力的大小取决本身的特色、特色是促使旅游者实现迁移,促成特殊生活经历的重要要素。乡村旅游的特色,从本质上说,就是乡村旅游吸引物的特色,就是相互比较中的差异性,就是不同于其它资源的个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独一无二,是其它旅游地无法复制,这就是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独特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资源有别于城市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根本所在。欣赏池塘里的游鱼、天空中的飞鸟,品尝农田中生长的野菜,参与农业劳动,酿造农家酒……所有的这些都传递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传递着大自然的奥秘,“乡土特色”是人们选择乡村旅游根本动机。因此,乡村旅游开

江苏商论2011.1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 Chengd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 [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 rural Chengdu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的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一开始便很好地顺应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发展潮流。(二)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八种模式

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成为夺目亮点。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转型, 提质升级,其经营管理模式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模式是根据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来确定的,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地域 客源市场,经营管理的模式也不一样。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对 接度,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综观四川“农家乐”、贵州“村寨游”、北京“民俗 游”等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通常有以下8种,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1、“农户+农户”模式。这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 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普遍有一定的顾虑,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多数农户不愿把有限的资 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生怕有什么闪失使其“陷”进去,他们更相信那些“示范户”。在 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 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中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下,形成“农户+农 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得最真实, 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到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 游 的带动效应有限。在当前乡村旅游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他们善 于 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 极具个性化服务。北京平谷金海湖镇红石门村,只有6家农户搞民俗旅游,接待条件一 般, 但其真诚的个性化服务,让游客动容。 2、“公司+农户”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在开 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丰富旅游活动。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产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避免因不良竞 争而损害游客的利益。广西灵川县毛州岛的开发与管 理,便是典型。其特色在于公司或投资商,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和看法,而在经营管理中,广泛地吸引农户参与到经营与管理 中。 在公司的37位员工中,有33位是农户代表。如此大比例的农户参与景区经营管理,在我国的旅游景区中实属少见。农户乐于接受管理,投资商与农户和谐共处,这一方面体现出该管理模式的特色和先进性。 这一模式中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公司或投资商与农户的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 经济基础上的,受投资商实力的影响较大;其次,农户的知识层次、素质、服务意识等还 有待 于进一步提高;第三,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如何进行游客的分流与分配,是能否顺利实 施的关键之一。 3、“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这一模式应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延伸。社区(如村委会)搭起桥梁,公司先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再通过社区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所接触的是社区,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可经过公司的专业培 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 游客的利益。此模式通过社区链接,便于公司与农户协调、沟通,利于克服公司与农 户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同时,社区还可对公司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保证乡村旅 游正规、有序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很多人已厌倦城市的生活氛围,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在宁静、自然中彻底放松自己。现代旅游者也不再满足于普通的观光旅游,希望获得一种愉悦的经历,强调参与和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并备受人们宠爱,得以快速发展。但是乡村旅游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境,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应用的探讨势在必行。

目录 一、基础篇 乡村旅游开发.pdf1 基于乡村特色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2 乡村旅游开发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pdf6 乡村旅游开发空间结构及商业业态变化调查.pdf8 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9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研究.pdf11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pdf14 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理与管理工具.pdf22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29 二、地方篇 承德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pdf32 肥西县乡村旅游开发探析.pdf36 关于海南省乡村旅游开发对策的研究.pdf38 合肥市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39 湖北旅游名村乡村旅游开发初探.pdf42 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乡村旅游开发探索.pdf45 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pdf52 生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广西富川县秀水村为例.pdf54厦门岛外乡村旅游开发的政策选择研究.pdf56 厦门同安造水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pdf60

云南省弥渡县乡村旅游开发初探.pdf64 三、发展篇 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析.pdf68 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应用的探讨.pdf71 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对比研究.pdf74 基于顾客期望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研究.pdf77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探究古丽扎努尔阿.pdf78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探析.pdf79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pdf80 浅析乡村旅游开发对策.pdf81 台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及启示.pdf82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pdf85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df88 乡村旅游开发我国城市反哺农村的理想途径.pdf91 乡村旅游开发新解读新思路上.pdf93 乡村旅游开发新解读新思路下.pdf96 新农村建设导入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pdf99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已逐步被形成共识,也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较晚,因此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本文就如何促使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受损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状况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1、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发展状况及趋势 2.1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参与、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 (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 (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2.2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服务意识欠缺 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0204192342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做好规划,防止产品简单重复;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品位;三是推行行业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村、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铁厂沟天山村、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大兴村等。 二、依托景区发展型 是指把附近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农民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农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必须临近重点景区;二是游客量较大;三是周围农民具备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发展这种模式应注意: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定的服务功能;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对从业农民的组织和引导。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湖北省秭归县周坪乡、北京市房山区十

渡镇、广东省信宜市旺将村、山东省五莲县靴石村、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迎水桥镇、福建省泰宁县水际村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风景区温汤镇、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山西省壶关县桥上乡、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安徽省石台县大演乡、湖南省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四家乡等。 三、旅游城镇建设型 是指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旅游小城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发展这种模式应该具备的条件:一是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基础;二是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大。这种发展模式应注意:要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农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云南省大理州喜州镇等。 四、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是指利用当地原生态的村寨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建筑、歌舞等独特性,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类型必须是当地村寨是原汁原味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一是做好整个村寨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引入市场开发机制,促进旅游开发;三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着重强调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广东省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国内主要模式研究 1.【"农户+农户"模式】 乡村旅游初级阶段,原真性强,发展水平低下 1.1内容: 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也称自主经营模式,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依然存在,具有和理性。 1.2意义: 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农户善于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 投资收益: 该模式主要由农户自负盈亏,最终的受益者为农户。 1.3优势: 1.3.1文化保留最真实 1.3.2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 1.3.3较适合以“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 1.4劣势: 1.4.1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 1.4.2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差 1.4.3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1.5解决方案: 可以让政府或者企业介入,加大对资金和管理的投入力度,规模化发展。采用合作社方式,对现有农户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分配。 1.6案例:成都的农科村、浙江安吉的天荒坪村

2.【个体农庄模式】 自主经营,相对独立,管理水平不够高 2.1内容: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个体经营者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了附近大量闲散劳动力,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2.2意义: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 2.3投资收益: 农庄吸纳大量的农户闲散劳动力和资本,集体获利,农户增收。 2.4优势: 2.4.1农庄自主经营,投资少,回报率高。 2.4.2农户可获取大量利益、土地增值、解决就业压力。 2.4.3个体经营者更好的维护当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投资环境。 2.5劣势: 2.5.1由于农庄自主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相关知识技能底下,影响整个景区运营。 2.5.2农户会承担一定量的资金风险。 2.5.3规模小,竞争优势差。 2.6解决方案: 转变落后的经营生产方式,积极与政府、企业、旅行社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招商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按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增强农户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培训。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吸纳相关人才。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选题背景 当今城市愈发严重的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都市人群不堪重负,每逢闲暇时间,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 色的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起了重 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不断的发展,使广大的农民从根本上找到了实现长期富裕的渠道,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 展。为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确定 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 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但是,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吃 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基本成为乡村旅游的定式,千村一面的产品太多,缺乏新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前提,本文选择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结合水源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 及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探索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发展策略。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首先,丹江口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移民搬迁和库区蓄水的顺利推进,丹江口市面临着机会 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本课题通过分析丹江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在水源保护的前提下,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发 展策略,争取实现旅游富民的目标。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研究正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国内乡村旅游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乡村旅游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兴起,90年代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1995年以后,双休日的实行,广大城市居民有了闲暇时间,,走到乡村,寻找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乡村旅游在全国持续升温。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1998年,国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有力的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号召到乡村去体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推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宣传魅力乡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乡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检索引擎,检索1992-2009年中文期刊数据库当中关键词包含“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关文章共有3415篇。从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献急剧增多,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内涵与概念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影响等。 早期,许多学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探讨。邵琪伟(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26]。大多数学者们更倾向于从功能、产品表现形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张文(2006)人将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增加收入与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27]。大多数学者也赞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 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 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 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 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 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城镇中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人们较以往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他们渴望全身心的放松,“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一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旋律,正是契合人们这种心理需求的。而乡村旅游,正是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这样一种“自然”的旅游环境,在国内外迅速走俏。许多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而对于我国来说,乡村旅游是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下指导而生的,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研究以苏州沿太湖地区的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引导,针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及规划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更好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 关键词:苏州乡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tourism in Suzhou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the rapi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pace of urban life is also increasing, the people face more stress in life and work than before, and they are longing for relaxing the body and soul. “Returning to nature and returning to one’s original nature”is the main topic of world tourism development now, which is just corresponding to the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it is the rural tourism can provide urban residents with this kind of natural tourism environment, which rapidly becomes popular at home and abroad. Rural tourism already has quite a scale in the U.S. and Europe, and has been on the way of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While as for our country, rural tourism is generated under

乡村旅游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乡村旅游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背景 乡村旅游的出现,是中国居民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的标志。从以前的知名景点旅游,名胜古迹旅游到城镇旅游、乡村旅游的火爆,反映出中国人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品质化的时代。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 自从中国实行了5+2的工作休息制度后,城镇居民的短期短途旅游消费发展非常迅速,这就直接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以下一些数据能够说明现在乡村旅游的规模和前景: 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 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19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3 预计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 可以说,在未来的中国居民境内游市场上最有发展空间的细分市场就是乡村游,这个市场的开发现在也只是开始,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 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的模式是建立在整合乡村自然资源、富余劳动力、基础设施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或企业的组织协调,经过专业开发设计和建设,形成的以乡村特色

为核心的旅游业态。 中国的乡村旅游从最初的瓜果采摘、远足垂钓等简单的模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固定模式的几种特色模式:现代农业型、乡村休闲度假型、乡村生活体验型。这几种模式在国内比较普及,也比较受城镇旅游者的欢迎。 乡村游的本质是以农村土地和合理流转和整合为基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服务为载体,以政府化或者公司化运营的核心推动力的农村生产模式的创新。 从乡村农户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的资源整合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方式。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3.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式的乡村旅游现在正成为许多地方和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个模式。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既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据预测,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10%。仅法国乡村旅游每年可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

乡村旅游分类模式及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分类模式及发展趋势 最近乡村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理论界出现了一系列研究乡村旅游的论文;旅游实践界出台了不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及产品的规划方案和广告型介绍材料。我国在乡村旅游方面能形成这种快速发展的火热局面,其原因主要是与国家的提倡、旅行社的推广、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以及各开发商的积极响应分不开的。刘德谦教授2006年1月20日在《中国旅游报》发表的《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一文中对乡村旅游概念及分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许多观点笔者都非常赞成,特别是从游客需求方面,将乡村旅游分成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大部分。本文拟从其划分的传统与现代两大类乡村旅游作进一步细分和发展趋势的探讨。 一、传统乡村旅游 以其体现出的特点作依据,可细分为以下8类: 1.乡村民俗型。指以乡村民俗风情为载体,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其内容包括地方特有的风俗和风物。乡村民俗又分岁时、节日、婚姻、生育、寿诞、民间医药、丧葬、交际、礼仪、服饰、饮食、居住、器用、交通、生产、职业、民间工艺、宗教、社会、娱乐、信仰、祭祀、巫卜、禁忌等近20类。拥有这些民俗资源的乡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民俗旅游。 2.乡村传统农业类。乡村旅游的限定范围主要是在农村,因此这种旅游与农业生产、农业发展过程等密不可分。但农业类旅游有传统与现代农业两大类,故作为传统乡村旅游模式之一,其类型则特指旧式的农业生产观光活动,如旧式的农业生产过程、农耕文化、农民劳动生活场景等。 3.古村古镇类。这一类指以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古乡村环境氛围为观赏、观光、观看、观览、观展、观研载体的旅游活动。 4.乡村风水或风土类。旧时许多乡村是以特有的地理环境和风水结构发展起来的,有的是依据风水理论经过精心设计选址和建设的,有的是依据真山真水环境自发形成的,如利用不同的地形、水道形成多种排水、给水、避寒、避风、采光、交通等合理的村落空间布局形式。这对发展乡村环境旅游、科学旅游、体验旅游、文化考察和研究活动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乡村土特产类。品尝、购买乡村土特产是城市或外地游客进入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土特产包括乡村生产、生活用品、乡村风味食品、乡村手工艺品、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

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霍童溪旅游走廊是宁屏二级公路开通后,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迅速凸现形成的旅游资源富集区。本文通过对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研究,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等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关键词: 霍童溪旅游走廊;乡村旅游;增长机制;对策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扶持“三农”发展的宏观政策的实施,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作为后发地区的宁德市由于以白水洋、太姥山、三都澳、鲤鱼溪为主要景点的“闽东北亲水游”线路开发迅速升温,全区域乡村旅游将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2008年宁屏二级公路的开通,霍童溪流域的旅游资源优势与区位交通优势得到迅速展现,霍童溪旅游走廊由此凸现,本文将对该旅游走廊开发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展开分析,研究该区域乡村旅游增长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寻求推动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研究背景 1、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旅游形式。从有旅游活动以来就有乡村旅游,但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却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出现并在“二战”以后得到蓬勃发展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类型和旅游产品。世界经合组织(1994)指出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卖点。乡村旅游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造乡村环境等有着积极作用。乡村旅游有助于减少农村人口的流失,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保护传统手工艺,改造乡村基础设施,给农村带来城市新观念。 2006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中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中国广袤的农村聚集了大约70%的旅游资源,浓郁的乡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族特色、甜美的田园风光,使乡村旅游充满了魅力。“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成100个农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和10000个农村旅游特色村。现有农村旅游项目将得到提升和完善,初步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农村旅游格局。每年将新增农村旅游就业35万人,间接就业150万人,农村旅游将逐步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半壁江山”。 2、霍童溪旅游走廊概况 霍童溪是宁德市蕉城区的母亲河,属跨区域河流,发源于政和、屏南县界,在洪口乡上涧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