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二外学习动机类型调查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培养措施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培养措施一、调查结果分析1. 调查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我们选择了一所大型高职学校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调查的目的是探索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需求,为学校提供科学的英语教育培养措施。
2. 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10名各个年级和专业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确保了调查结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3. 调查内容问卷涉及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压力、学习方式等内容。
4. 调查结果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普遍的现象:(1)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分为实用性和兴趣性两种。
大多数学生的动机是出于对英语的实际应用需求,比如日常交流、工作需要等。
一部分学生则对英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了解和学习。
(2)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感到较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时间不够、学习内容难以理解和应试压力等方面。
这些压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要选择了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尤其注重了口语和听力的训练。
二、培养措施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英语学习培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实际的实践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学校还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英文原版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于感到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学校可以加强辅导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压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调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强调口语和听力训练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可以加大对口语和听力训练的力度。
可以增设专门的口语角、听力训练班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口语和听力练习机会。
4. 提供更多实用性的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一些更实用性的课程,比如英语口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以满足学生对英语实际应用的需求。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培养措施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培养措施在当今社会,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已经成为他们就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很多高职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英语,甚至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通过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
一、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高职学院大一学生,共计500人。
2. 调查内容(1)英语学习动机的来源: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否来自内在还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个人兴趣、自我提高等,外在因素包括就业需求、考试需要等。
(2)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度:调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程度,是否有强烈的渴望掌握英语。
(3)影响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调查学生认为对自己英语学习动机影响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学质量、个人兴趣等。
3. 调查结果(1)英语学习动机的来源: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来自外在因素,主要是为了将来找工作;30%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来自内在因素,主要是出于兴趣和提高自身素质。
(2)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度:45%的学生表示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只是应付考试和就业需求,没有强烈的渴望掌握英语;55%的学生表示自己有一定的兴趣和动力,愿意努力提高英语能力。
二、培养措施1.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通过组织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开展英语读书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学校和社团应该积极开展英语相关的社团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动机。
大学生二外学习的动机与策略调查

武汉地区大学生第二外语学习的动机与策略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早期有许多专家对于二外学习的动机和认知方面做了核心的研究。
九十年代,便有许多学者对学习动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Gardner等人的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是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主导模式。
1990年以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借鉴主流动机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更加注意与学校外语教育情景的结合。
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
早在1940年代,Marchwardt 就把支配语言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分为五大类(参见Gardner&Marchwardt 1993)。
Gardner与Lambert自1950年代末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所进行的研究更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意义,他们根据这一模式设计的语言学习动机调查工具,即态度/动机测验表AMTB(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也成为权威性的外语学习动机调查工具。
他们强调语言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在他们设计的AMTB测量工具中,对于语言学习动机测量包括以下三个维度的指标:(1)学生对语言学习及目的语文化的态度(2)学习语言的愿望(3)动机的强度。
由于种种原因,Gardner等人的动机研究在八十年代末之后受到了挑战。
由The Morden Language Journal 在九十年代发起的Gardner及其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者之间的直接对话将这种挑战推向了高潮,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争论的焦点是:在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中,应该重视外语学习的宏观社会与文化环境,还是将动机研究更紧密地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九十年代以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呈现多元化,其主要特征是除了社会心理学的框架外,研究者们从主流动机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的框架内外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全方位的透视,使研究领域大大扩展。
心理学家用“动机”这个词来解释个体发出能量与冲动,指导个体将行为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培养措施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培养措施一、调查结果1. 学习动机不足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普遍不足。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毕业要求,而非出于自身兴趣和需求。
这种功利性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缺乏长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容易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2. 学习方法不当调查还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
他们可能仅仅注重课堂学习,而忽视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他们也缺乏实践和运用英语的机会,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难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学习资源不足学习资源的匮乏也是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校设施和教学资源简陋,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一些学生家庭条件有限,无法接触更广阔的英语学习资源,导致学习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培养措施1. 增加学习兴趣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可以结合学科知识,设计英语学习的项目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趣味和乐趣。
学校可以引进一些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提升学习质量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实践能力。
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英语实践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与实践机会。
3. 提供学习资源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在学校图书馆设立英语角,购置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
学校也可以引进一些优质的英语学习软件和平台,让学生可以在家中也能充分进行英语学习。
三、总结英语学习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目前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不足,导致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通过相应的培养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只有在学习动机充足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培养措施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培养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其重要性在我国日益凸显。
而高职学生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其英语水平的提高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动力和效果。
二、动机调查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高职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不同水平的学生,以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情况。
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包括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动力、学习态度等。
(2)学习动机来源:探究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来源,是来自内在的兴趣还是外在的压力。
(3)学习困难和挑战: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意见建议。
3. 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果:(1)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是重要的,但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较为消极。
(2)外部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影响较大,如就业压力、考试成绩等。
(3)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方面,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三、培养措施1.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1)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比赛等,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增加学习动力:通过激励机制、奖励制度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
(3)定期调研学生需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学生需求调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改进。
2. 提升英语教学质量(1)优化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大对英语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
(2)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开展小班教学:针对学生较多的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方面的困难,学校可以开展小班教学,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英语专业学生第二语言学习力调查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第二语言学习力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for English major students. With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ecoming more prevalent, proficiency in a second language is crucial for future career opportunities. English major students, in particular, are expected to have a high level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s it is their field of study.1.2 研究目的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 By conduct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among English major students, this research aims to identify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capacity.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seeks to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 Through case studie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e goal is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ors and students in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Ultimately, the objective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mong English major students and to facilitate their overall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success.1.3 研究意义英语专业学生第二语言学习力调查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法语学习动机调查

一、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1. 情境教学模式的定义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 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供一个生动的场景,让学习者置身其中, 边体验边学习。学习者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体 验者,从而能更为深刻地把握知识内涵,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2. 情境教学模式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优化 高中英语课程所涵盖的语法知识范围广、难度大,是学生 们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兼难点。而英语语法教学又很容易陷入 “教师满堂灌地罗列语法,学生消极被动地死记硬背”的怪圈。 学生在“讲 - 练 - 考”的重复中磨去了对英语语法知识学习的 热情,在不断记忆又不断忘记的过程中产生了对英语语法知识学 习的恐惧。如何行之有效地教授英语语法知识成为了广大英语教 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情境教学模式主张创设身临其境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趣味盎 然的体验式学习。将枯燥的英语语法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情境之中, 建立抽象的语法概念和形象的情境的联系,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 知识,在情境中记忆知识,在参与中运用知识,燃起语法学习的 热情,保持语法学习的兴趣,体会语法学习的乐趣。 二、微课对情境教学模式的推动和促进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 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 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具有 主题突出、高度聚焦,资源类型多样、应用情景真实,交互性强、 使用方便,短小精悍、应用面广,半结构化、动态生成等特点 ”。 由此可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技术手段,可以很好地推进 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 1. 微课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情境的创设更为便利 微课之“微”在于其视频时间短,一般为 5-10 分钟左右, 相比传统的 45 分钟的课堂在时间上大大地缩短,这使得课堂情 境的创设难度大大地降低。要构思一个能够贯穿 45 分钟课堂的 情境绝非易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构思一个 5-10 分钟微课的情境则简便得多,可操作性强。此外,微课主题鲜明, 重点突出,利于情境的创设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贯穿始终,头 尾呼应,保证了情境的完整性。 2. 微课组成要素多元化,情境的创设更为真实 微课创新应用了集成化的信息技术,它集声音、视频、图像
中学 第二外语 调查

中学第二外语调查以下是一个加入具体例子的中学第二外语调查模板:中学第二外语调查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习第二外语已成为许多中学生的选择。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学生对第二外语的兴趣、学习情况以及相关需求,以便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学校名称]的中学生。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数量]份,回收有效问卷[有效问卷数量]份。
三、调查结果1.学生对第二外语的兴趣- [具体的数据和分析,说明学生对第二外语的兴趣程度。
]2.学生已学习或正在学习的第二外语- [列出学生已经学习或正在学习的第二外语的具体情况。
]3.学习第二外语的动机- [分析学生学习第二外语的主要动机,如个人兴趣、职业发展、留学等。
]4.学习第二外语的困难与挑战- [描述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5.对第二外语教学的需求与建议- [总结学生对第二外语教学的需求,如教学方法、教材、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期望。
]四、具体例子1.某位学生表示对法语非常感兴趣,并已经在学校的第二外语课程中学习了一段时间。
他/她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法语学习资源,如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
2.许多学生认为学习第二外语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特别是希望能够在国际贸易、外交和旅游等领域中获得更好的机会。
3.一些学生反映在学习第二外语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语法和发音。
他们希望教师能够采用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学生对第二外语的兴趣较高,并且已经在积极学习各种不同的语言。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模板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学生二外学习动机类型调查
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项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但多为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大学生日语二外学习动机的文章实不多见,大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应存在着与英语学习动机不同的特点。
本文对大学生日语二外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日语学习;二外;学习动机;类型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225-02
一、引言
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它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动机的学生总是能取得好成绩,可以说动机是学习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名二外日语教师,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二外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机,这样显然无法学好第二门外语。
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二外教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作者以黄淮学院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为例,根据相关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从而对二外日语教学提出建议。
二、日语学习动机先行研究
日语动机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日本学者缝部羲意
(2001)就外语学习动机的定义、动机学习的种类,守谷智美(2002)就第二语言教育中的动机研究动向、日语学习中的动机研究等作了详尽的描述。
国外学者郭俊海,大北叶子(2001)、成田高宏(1998)、高岸雅子(2000)曾做过若干分析。
郭,大北认为‘日语学习志向因子”为预测学生日语学习成绩的有效统计因子,而“日语学习志向因子”和“自己满足因子”的“成就型动机”、“工作因子”的“工具型动机”,直接关系到新加坡华人大学生日语学习成绩的提高。
成田对泰国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高岸则以短期留日的美国留学生为对象,探讨了短期留学对日语学习动机变化的影响。
我国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起步较晚。
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仅限于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学习目的等少数动机结构,绝大多数依然存在视角单一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研究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文献也不少,但多以英语学习动机为研究对象,以日语学习动机为研究对象较少,尤其是作为二外的日语学习动机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近年来,非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已成为大学日语教育中的一大主体,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日语学习与研究彭晶,王婉莹(2003)最先做过尝试性调查,此后王婉莹(2005)以北京三所综合大学二外日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但总体来说,目前对这一群体的定量分析研究寥寥无几。
地方高校的非专业学生有什么样的日语学习动机?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尚未有人作此定量研究。
因此笔者针对地方大学学生二外
日语学习动机、日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加以调查、统计和分析,发现二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改进二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希望对激发大学生二外学习动机,提高二外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河南省驻马店市黄淮学院英语专业2007级本科生,共95人。
他们是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均在18-22岁之间。
在进入大学以前均无日语学习经历。
其中男生41人,女生54人,学习日语一个半学期。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
由教师组织学生填写《大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家庭背景。
第二部分是调查问题,问卷包括26个问题。
问卷采用莱克特量表(likcertsacet),让被调查者对每个表述如实表示自己的态度,在每个表述下面的选项后打(√):很同意(5分),同意(4分),不确定(3分),不同意(2分),很不同意(1分),并用spss10.0 for window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笔者采用的是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2003)等对中国大学本科生进行的动机类型调查问卷,并做了适当修改。
笔者使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对本测试的26个问题进行内部信度分析,得到相关系数为0.7083,标准化后各题平均系数为0.7078。
笔者通过spss10.0 for windows计算出调查问卷的效度为0.810。
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保证了本研究的施测工具的有效性。
四、实施过程
本次问卷调查在2010年4月初进行。
这时是被调查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二外课程开设一个半学期的时候。
由笔者担任主试,采取随堂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前首先向学生说明,本次调查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动机类型,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无关,不署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力求给出学生自己真实的答案。
被测学生完成后,由老师当堂收回问卷,时间为20分钟。
本次调查共发出95张问卷,收回95张,其中有效卷95份,有效率100%。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
笔者运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目的是探索大学生二外学习动机类型。
共分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检验原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将问卷中30个题项所得的原始分值输入电脑,然后采用因素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检验原有的30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否适合于进行因子分析。
第二步,确定因子个数。
采用正交旋转方法自然归类得出8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累积解释总变差的69.820%;采用斜交旋转方法自然归类得出8个因子,并且因子特征值和方差百分比,累计百分比与正交旋转的结果完全相同。
第三步,解释因子含义。
为了使因子的含义更清
楚,更便于解释,我们采用正交旋转的方法,目的是使一个变量只在尽可能少的因子上有比较高的载荷。
第四步,因子命名。
通过分析确定,影响日语学习动机的因子共有8个。
分别命名为:文化兴趣、语言兴趣、个人发展、出国动机、成就动机、外部要求、移民动机和社会责任动机。
按动机类型来归类,大部分因子都具备二重性的特点,如下图所示:
六、主要发现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大学生二外学习动机的内部结构以及动机类型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相关性,笔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95名本科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大学生的二外日语学习动机主要由文化兴趣、个人发展、出国动机、语言兴趣、外部要求、成就动机、移民动机、社会责任八个因素构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学习日语语言,日语文化和日文歌曲和电影是喜爱的,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是一种内在的兴趣,属于内部动机,同时也具有文化性质。
出国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外部要求动机都具有工具型的特点,它们都属于表层动机。
八种动机类型还可以在概念上做进一步概括。
借鉴经典及扩展式的理论模式,它们可根据内容划分为工具型、文化型。
“工具型动机”是指用目的语做工具达到特定目的,个人发展、出国、外
部要求都属于这个范畴,其差异在于工具所服务的目的。
“文化型动机”涉及对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其中内部兴趣指向目的语文化,它与gardner等经典模式中的融合型动机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融合型动机”的目的侧重于“融入”目的语文化群体,与母语文化没有直接联系。
而本研究中的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内在兴趣”认知成分较多,用“融合”或“融入”来概括似乎还不够准确。
出国动机中既有工具性的成分(寻找教育和工作机会),也有文化性的成分(体验文化)。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二外动机类型兼有工具型、融入型、文化型的性质,同时也具有表层和深层的性质。
但主要还是工具型动机和表层动机。